CN215732549U - 弯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弯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32549U
CN215732549U CN202121374526.8U CN202121374526U CN215732549U CN 215732549 U CN215732549 U CN 215732549U CN 202121374526 U CN202121374526 U CN 202121374526U CN 215732549 U CN215732549 U CN 2157325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ing
connector
rubber head
elbow
b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7452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邬彬
陈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7452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325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325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325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弯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其中,弯头连接器包括嵌合胶头、塑胶壳体以及设置在嵌合胶头内的信号端子和电源端子。信号端子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触部、第一固定连接部和第一焊接部,第一接触部与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第一焊接部包括用于焊接固定信号线的焊接板。电源端子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接触部、第二固定连接部和第二焊接部,第二接触部与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呈筒状结构的第二焊接部的端部为U型焊接槽,U型焊接槽用于焊接固定电源线。塑胶壳体与嵌合胶头通过注塑包胶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设置PCB板即可实现90°弯头,焊接位置稳定可靠,允载电流大且具有优异的防水效果。

Description

弯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弯头连接器和一种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通常线束连接器一般为直头的,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需要用到90°的弯头连接器,如在电单车中,难以将控制模组、电池模组与控制器线束同时放入其有限的装配空间内,此时需要用到弯头连接器来传输电流和信号。传统的弯头连接器一般将连接器与线束通过PCB板焊接在一起以实现90°弯头转接。
现有技术(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8062350U)公开了一种插头插座连接器,母座包括母胶头、安装在母胶头内的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母座PCB板,母内模通过注塑包胶与母胶头结合成一体,母外模通过注塑包胶与母内模结合成一体,公座包括公胶头、安装在公胶头内的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公座PCB板,公外模通过注塑包胶与公胶头结合成一体,网尾模通过注塑包胶与公外模尾部结合成一体,第一插针与第一插孔相匹配,第二插针与第二插孔相匹配。
不足之处是:现有技术中母胶头内的第一插孔及第二插孔的尾端在母座PCB板上与焊盘焊接后与电路连通,在母内模与母胶头结合为一体前,在转移过程中焊盘易被拉扯分离且不易被发现,造成开路隐患;此外,设置母座PCB板的存在会影响导体的横截面,使得线束的允载通流能力受限,且设置母座PCB板造成产品空间体积较大不满足产品小型化的发展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弯头连接器,无需设置PCB板即可实现90°弯头,焊接位置稳定可靠,允载电流大且具有优异的防水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弯头连接器,包括嵌合胶头、塑胶壳体、信号端子和电源端子,其中:
所述信号端子设置在所述嵌合胶头内,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触部、第一固定连接部和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所述第一焊接部包括焊接板,所述焊接板用于焊接固定线束中的信号线;
所述电源端子设置在所述嵌合胶头内,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接触部、第二固定连接部和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所述第二焊接部为筒状结构,所述第二焊接部的端部为U型焊接槽,所述U型焊接槽用于焊接固定所述线束中的电源线;
所述塑胶壳体与所述嵌合胶头通过注塑包胶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焊接板呈倒L型结构,所述焊接板还设置有下料孔结构,所述下料孔结构位于所述倒L型结构的转接处。
优选地,所述第二焊接部还包括焊接通孔和盲孔结构,所述焊接通孔位于所述U型焊接槽的两侧,所述盲孔结构设置在所述U型焊接槽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塑胶壳体包括壳体内模和壳体外模,所述壳体内模上设置有第一注塑通孔,所述壳体内模与所述壳体外模通过注塑包胶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嵌合胶头上设置有与所述壳体内模连接的第一环槽结构和与所述壳体外模连接的第二环槽结构,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环槽结构与所述第二环槽结构之间的挂台结构,所述第二环槽结构上设置有第二注塑通孔,所述嵌合胶头分别与所述壳体内模、所述壳体外模通过注塑包胶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优选地,还包括减震环,所述减震环套设在所述嵌合胶头上,且位于所述第二环槽结构与所述壳体外模之间。
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任一种弯头连接器,还包括对接连接器,其中:
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塑胶本体、设置在所述塑胶本体上的对接胶头、以及设置在所述对接胶头内的对接信号端子和对接电源端子;
当所述弯头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配合连接时,所述对接胶头与所述嵌合胶头嵌合连接,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对接信号端子电性接触,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对接电源端子电性接触。
优选地,所述弯头连接器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所述对接胶头的数量与所述弯头连接器的数量相同,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锁扣件,所述锁扣件用于加固所述弯头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锁扣件包括锁扣本体、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限位板和位于每对所述限位板之间的隔板,所述塑胶本体上设置有限位凸块,当所述锁扣件扣合所述弯头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时,所述隔板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弯头连接器之间,所述限位凸块卡合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隔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限位凸块上设置有定位孔,当所述锁扣件扣合所述弯头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时,所述定位凸起嵌入所述定位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信号端子与电源端子的结构进行设计,直接将信号端子与线束中的信号线焊接固定在一起,电源端子与线束中的电源线焊接固定在一起,实现连接器90°弯头的同时,还具有极佳的焊接强度,焊接位置稳定可靠,允载电流大且具有优异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弯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弯头连接器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弯头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源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嵌合胶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内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外模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接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接连接器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弯头连接器;110、嵌合胶头;111、第一通孔结构;112、第二通孔结构;113、第一环槽结构;114、第二环槽结构;1141、第二注塑通孔;115、挂台结构;116、嵌合凹部;120、塑胶壳体;121、壳体内模;1211、第一注塑通孔;122、壳体外模;1221、凸台结构;130、信号端子;131、第一接触部;132、第一固定连接部;133、第一焊接部;1331、焊接板;1332、下料孔结构;140、电源端子;141、第二接触部;142、第二固定连接部;1421、凸环结构;143、第二焊接部;1431、U型焊接槽;1432、焊接通孔;150、减震环;200、对接连接器;210、塑胶本体;211、限位凸块;2111、定位孔;220、对接胶头;221、嵌合凸部;230、对接信号端子;240、对接电源端子;300、线束;310、信号线;320、电源线;400、锁扣件;410、锁扣本体;420、限位板;421、定位凸起;430、隔板;500、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弯头连接器,解决现有技术中弯头连接器内部设置PCB板造成存在开路隐患,线束的允载通流能力有限等技术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上、上侧或上方指的是嵌合胶头相对于塑胶壳体所在的方向,与之相反的方向为下、下侧或下方。
如图1至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
一种弯头连接器100,包括嵌合胶头110、塑胶壳体120、信号端子130和电源端子140。
信号端子130设置在嵌合胶头110内,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触部131、第一固定连接部132和第一焊接部133,第一接触部131与对接连接器200(后文指出)电性接触,第一焊接部133包括焊接板1331,焊接板1331用于焊接固定线束300中的信号线310。具体为,嵌合胶头11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结构111,第一接触部131设置在第一通孔结构111内。信号线310中的内导体置于焊接板1331上,通过锡焊或其他焊接方式,将信号线310的内导体与焊接板1331焊接固定在一起,焊接位置截面积较大,不仅可以实现稳定的电性连接,而且还可以提高允载电流。
电源端子140设置在嵌合胶头110内,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接触部141、第二固定连接部142和第二焊接部143,第二接触部141与对接连接器200电性接触,第二焊接部143为筒状结构,第二焊接部143的端部为U型焊接槽1431,U型焊接槽1431用于焊接固定线束300中的电源线320。具体为,嵌合胶头11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结构112,第二接触部141设置在第二通孔结构112内。电源线320中的内导体置于U型焊接槽1431的槽内,通过锡焊或其他焊接方式,将电源线320的内导体与U型焊接槽1431焊接固定在一起,以实现稳定的电性连接。
塑胶壳体120与嵌合胶头110通过注塑包胶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更为详细地,将信号端子130、电源端子140与嵌合胶头110固定在一起,固定方式可以为镶嵌成型(insert-molding)或者直接将信号端子130与电源端子140装配在成型好的嵌合胶头110上。然后将线束300中的信号线310与信号端子130焊接固定在一起,电源线320与电源端子140焊接固定在一起。然后通过注塑包胶的方式,在焊接好后的器件外部注塑包胶成型塑胶壳体120。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弯头连接器内部设置PCB板造成存在开路隐患,线束的允载通流能力有限等技术问题,本申请通过对信号端子与电源端子的结构进行设计,直接将信号端子与线束中的信号线焊接固定在一起,电源端子与线束中的电源线焊接固定在一起,实现连接器90°弯头的同时,还具有极佳的焊接强度,焊接位置稳定可靠,允载电流大且具有优异的防水效果。
优选地,如图4所示,焊接板1331呈倒L型结构,焊接板1331上还设置有下料孔结构1332,下料孔结构1332位于倒L型结构的转接处。将焊接板1331设置成倒L型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信号线310的内导体与焊接板1331的接触面积,使得允载电流最大化。在转接处设置下料孔结构1332,能够提高焊接强度,且便于检查焊接是否存在虚焊,确保信号端子130与信号线310之间的焊接可靠且稳定。
优选地,第二焊接部143还包括焊接通孔1432和盲孔结构,焊接通孔1432位于U型焊接槽1431的两侧,盲孔结构设置在U型焊接槽1431的底部。当电源端子140与电源线320焊接固定在一起时,焊接通孔1432可以保障焊料(如锡)可以顺利沉入盲孔结构中,实现360度全方位焊接,避免存在虚焊的隐患。此外,侧面的焊接通孔1432被焊料填充后,能够极大地增强电源端子140与电源线320之间的焊接强度与焊接稳定性。
优选地,塑胶壳体120包括壳体内模121和壳体外模122,壳体内模121上设置有第一注塑通孔1211,壳体内模121与壳体外模122通过注塑包胶的方式固定在一起。通过设置第一注塑通孔1211,大大增强了壳体内模121与壳体外模122的结合强度,进而有助于提高塑胶壳体120的防水强度。
优选地,壳体外模122上设置有凸台结构1221,当相邻弯头连接器100之间间距较小时,通过设置凸台结构1221便于插拔弯头连接器100。
优选地,嵌合胶头110上设置有与壳体内模121连接的第一环槽结构113和与壳体外模122连接的第二环槽结构114,以及位于第一环槽结构113和第二环槽结构114之间的挂台结构115,第二环槽结构114上设置有第二注塑通孔1141,嵌合胶头110分别与壳体内模121、壳体外模122通过注塑包胶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具体为,设置第一环槽结构113大大提高了嵌合胶头110与壳体内模121的连接强度,设置第二环槽结构114大大提高了嵌合胶头110与壳体外模122的连接强度,通过第一注塑通孔1211将壳体内模121与壳体外模122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第二注塑通孔1141将嵌合胶头110与壳体外模122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而可避免因使用温度变化或其他环境因素造成的结合位置处材质分层形成间隙的问题,大大提高弯头连接器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提高了其防水性能与使用寿命。
优选地,弯头连接器100还包括减震环150,减震环150套设在嵌合胶头110上,且位于第二环槽结构114与壳体外模122之间。具体为,减震环150位于第二环槽结构114的下表面与壳体外模122的上表面之间,有效防止减震环150发生的形变过大发生反弹。减震环150可以是硅胶的,也可以是其他材质的,此处不再作具体限定。
如图9至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任一种弯头连接器100,和对接连接器200。其中,对接连接器200包括塑胶本体210、设置在塑胶本体210上的对接胶头220、以及设置在对接胶头220内的对接信号端子230和对接电源端子240。
当弯头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配合连接时,对接胶头220与嵌合胶头120嵌合连接,信号端子130与对接信号端子230电性接触,电源端子140与对接电源端子240电性接触。
优选地,嵌合胶头110上设置有嵌合凹部116,对接胶头220上设置有与嵌合凹部116匹配的嵌合凸部221,有助于提高弯头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的连接强度。
优选地,连接器组件中弯头连接器100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对接连接器200中对接胶头220的数量与弯头连接器100的数量相同,此时连接器组件还包括锁扣件400,锁扣件400用于加固弯头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连接器组件中弯头连接器100的数量为两个,对接连接器200为1个,对接连接器200上对接胶头200的数量为两个。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器组件中多个弯头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完全相同的,也可以是相似的。
优选地,锁扣件400包括锁扣本体410、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限位板420和位于每对限位板420之间的隔板430,塑胶本体210上设置有限位凸块211,当锁扣件400扣合弯头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时,隔板430位于相邻两个弯头连接器100之间,限位凸块211卡合于限位板420与隔板430之间。锁扣件400在增强弯头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之间连接强度的同时,将相邻的弯头连接器通过隔板隔开,可以有效防止发生信号干扰,改善弯头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效果。
优选地,限位板420上设置有定位凸起421,限位凸块211上设置有定位孔2111,当锁扣件400扣合弯头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时,定位凸起421嵌入定位孔2111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弯头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的连接强度,且提高触感便于操作人员清楚是否锁扣到位。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弯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嵌合胶头、塑胶壳体、信号端子和电源端子,其中:
所述信号端子设置在所述嵌合胶头内,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触部、第一固定连接部和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所述第一焊接部包括焊接板,所述焊接板用于焊接固定线束中的信号线;
所述电源端子设置在所述嵌合胶头内,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接触部、第二固定连接部和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所述第二焊接部为筒状结构,所述第二焊接部的端部为U型焊接槽,所述U型焊接槽用于焊接固定所述线束中的电源线;
所述塑胶壳体与所述嵌合胶头通过注塑包胶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板呈倒L型结构,所述焊接板还设置有下料孔结构,所述下料孔结构位于所述倒L型结构的转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部还包括焊接通孔和盲孔结构,所述焊接通孔位于所述U型焊接槽的两侧,所述盲孔结构设置在所述U型焊接槽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壳体包括壳体内模和壳体外模,所述壳体内模上设置有第一注塑通孔,所述壳体内模与所述壳体外模通过注塑包胶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弯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胶头上设置有与所述壳体内模连接的第一环槽结构和与所述壳体外模连接的第二环槽结构,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环槽结构与所述第二环槽结构之间的挂台结构,所述第二环槽结构上设置有第二注塑通孔,所述嵌合胶头分别与所述壳体内模、所述壳体外模通过注塑包胶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弯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环,所述减震环套设在所述嵌合胶头上,且位于所述第二环槽结构与所述壳体外模之间。
7.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弯头连接器,还包括对接连接器,其中:
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塑胶本体、设置在所述塑胶本体上的对接胶头、以及设置在所述对接胶头内的对接信号端子和对接电源端子;
当所述弯头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配合连接时,所述对接胶头与所述嵌合胶头嵌合连接,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对接信号端子电性接触,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对接电源端子电性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连接器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所述对接胶头的数量与所述弯头连接器的数量相同,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锁扣件,所述锁扣件用于加固所述弯头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连接的稳定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包括锁扣本体、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限位板和位于每对所述限位板之间的隔板,所述塑胶本体上设置有限位凸块,当所述锁扣件扣合所述弯头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时,所述隔板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弯头连接器之间,所述限位凸块卡合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隔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限位凸块上设置有定位孔,当所述锁扣件扣合所述弯头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时,所述定位凸起嵌入所述定位孔中。
CN202121374526.8U 2021-06-21 2021-06-21 弯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57325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74526.8U CN215732549U (zh) 2021-06-21 2021-06-21 弯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74526.8U CN215732549U (zh) 2021-06-21 2021-06-21 弯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32549U true CN215732549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43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74526.8U Active CN215732549U (zh) 2021-06-21 2021-06-21 弯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325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50181B1 (ko) 인쇄회로기판에 연결 가능한 커넥터
CN108206360B (zh) 电连接器
US6511329B2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apparatus
WO2001063702A1 (fr) Element de connexion de cable d'alimentation
CN215732549U (zh) 弯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TWM612275U (zh) 電連接器
TWI769669B (zh) 電連接器
CN212783885U (zh) 一种正反插连接器
CN211958012U (zh) 一种usb type-c母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06332248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20368219U (zh) 弯头连接器
CN108281842B (zh) 接口和移动终端
CN220492275U (zh) 连接器
CN210201038U (zh) 一种高防水性电连接器
CN218070358U (zh) 防水连接器模块及其防水连接器
CN212517602U (zh) 一种防爬锡usb母座连接器
TWM564270U (zh) 防水電源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CN212323293U (zh) 一种fak线束母头连接器
CN213340787U (zh) 一种发热地板的连接器
CN220984999U (zh) 电连接结构、板端和线端连接器、转接线及连接组件
CN219458085U (zh) 一种两芯焊接式连接器插座
CN220628336U (zh) 一体式防水连接器
CN218849882U (zh) 一种头座一体式微矩形电连接器
CN218472375U (zh) 防水usb插座及移动终端
CN213212486U (zh) 一种贴片式防水电源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