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22718U - 一种反光片和具有反光片的小夜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光片和具有反光片的小夜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22718U
CN215722718U CN202121039413.2U CN202121039413U CN215722718U CN 215722718 U CN215722718 U CN 215722718U CN 202121039413 U CN202121039413 U CN 202121039413U CN 215722718 U CN215722718 U CN 2157227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arrier layer
transmitting
reflector
shee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394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才
戴站华
邢晓浩
刘珍君
肖云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u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u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u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u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394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227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227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227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光片及具有反光片的小夜灯,其中反光片包括一载体层和设在所述载体层上的至少两反射膜,每片所述反射膜均匀分布有透光孔,且相邻所述反射膜之间具有间隙,使所述载体层在所述间隙处形成透光带。本实用新型在反光片上设有透光带,透光带的透光量比透光孔的透光量大,使得灯具的亮度不再集中于底部;再通过反射膜的反射能力让透光带和透光孔透出的光线经过反射膜表面进行多次反射可使得灯光更加均匀,提高灯具光照强度的均匀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反光片和具有反光片的小夜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夜灯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光片和具有反光片的小夜灯。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小夜灯具有灯光柔和、体积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家庭夜间照明场景中,柔和的小夜灯在夜间点亮时可起到指引照明的作用,实用性极强。但是,现有的小夜灯的光源一般集中在灯具的底部,使得小夜灯靠近光源的位置的亮度较强,远离光源的位置亮度较弱,导致小夜灯整体照明灯光会出现不均匀的情况,影响用户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反光片,提高小夜灯照明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反光片的小夜灯,可提高小夜灯光照强度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反光片,应用在小夜灯上,包括:
一载体层;
设在所述载体层上的至少两反射膜,每片所述反射膜均匀分布有透光孔,且相邻所述反射膜之间具有间隙,使所述载体层在所述间隙处形成透光带。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层为透明柔性材质载体层。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层为梯形结构,使所述载体层的两条侧边相连后形成锥形结构。
进一步地,分布在所述透光带两侧的所述反射膜的面积不相同。
进一步地,面积相对较小的一反射膜的透光孔数量小于面积相对较大的一反射膜的透光孔数量。
进一步地,每片所述反射膜上的所述透光孔按层排列,相邻层之间的所述透光孔错位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孔的孔径从靠近所述透光带的一层到远离所述透光带的一层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膜设为金属反射层。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层的厚度为0.1~0.2mm,所述反射膜的厚度为0.03mm~0.08mm。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反光片的夜灯,包括灯具,和安装在灯具内的如上述的反光片。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反光片上设有透光带,透光带的透光量比透光孔的透光量大,使得小夜灯的亮度不再集中于底部;再通过反射膜的反射能力让透光带和透光孔透出的光线经过反射膜表面进行多次反射可使得灯光更加均匀,提高灯具光照强度的均匀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反光片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反光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小夜灯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反光片;11、载体层;12、反射膜;13、透光孔;14、透光带;2、底座;3、灯罩支座;4、LED灯板;5、控制电路;6、内灯罩;7、外灯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光片1,使用该反光片1可使得小夜灯从底部到顶部保持均匀的光照强度,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反光片1包括有载体层11和反射膜12,所述载体层11用于固定反射膜12,让反射膜12可贴附在所述载体层11上进行固定,而所述载体层11采用柔性材质制成,使得反光片1可根据灯具的具体结构弯折成对应的弧度以安装在灯具内。而本实施例中,所述载体层11设为梯形结构,使得所述载体层11左右两侧的侧边相连后形成锥形结构的载体,而光源则装设在锥形结构的载体的底部。
与此同时,由于反光片1需要弯折设置在灯具内部,因此需要控制所述载体层11的厚度在0.1~0.2mm之间,所述反射膜12的厚度在0.03mm~0.08mm之间,使得反光片1整体保持一定的柔性,便于反光片1的安装和固定。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载体层11设为0.15mm,而反射膜12则设为0.05mm。
而本实施例的反光片1包括有至少两片反射膜12,反射膜12贴附在载体层11上;而每片反射膜12上均设有透光孔13,用于透光;同时,相邻两片反射膜12之间设有一定间隙,使得所述载体层11正对所述间隙的位置形成透光带14,同样用于透过光线。本实施例中透光带14的透光量相对透光孔13的透光量要大,使得灯具的亮度不再集中在灯具底部,再结合反射膜12的反射能力让透光带14和透光孔13透出的光线经过反射膜12表面进行多次反射可使得灯光更加均匀,让灯具保持均匀的光照强度。
本实施例为了实现透光,可让所述载体层11采用整体透明结构,光源发出的光经过透明的载体层11照射至反射膜12的透光孔13上;此外,所述载体层11也可采用局部透明结构,即所述载体层11仅在所述透光带14的位置以及正对所述透光孔13的位置为透明结构,其余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设为透明或非透明结构,此时,光源发出的光同样可经透光孔13射出;另外,所述载体层11还可通过开孔的方式进行透光,即在非透明的载体层11的透光带14以及正对所述透光孔13的位置开设有通孔,同样也可实现透光的目的。而本实施例中,所述载体层11设为透明的PET层,而所述反射膜12设为正反两面均为金属材质的层结构,使得反光片1的正反两面的非透光区域都具有反射功能;所述反射膜12贴附在所述载体层11上后,光源的部分光束可透过PET层穿过反射膜12的透光孔13,部分光束则经所述反射膜12的透光孔13以外的非透光区域进行多次反射,使得光线经反光片1内侧的多次反射后可聚集在锥形结构的载体顶部,增加灯具顶部的亮度,从而减小灯具上下两端的亮度差,进一步实现均匀的光照强度。
本实施例中,分布在所述透光带14两侧的所述反射膜12的面积并不相同,本实施例中靠近光源的一反射膜12的面积要大于远离光源的一反射膜12的面积,即本实施例的光源设在锥形结构的载体底部,因此位于载体下方的反射膜12的面积大于位于载体上方的反射膜12的面积,且面积相对较小的一反射膜12的透光孔13数量小于面积相对较大的一反射膜12的透光孔13数量,本实施例中两片反射膜12的透光孔13的分布规律使得两片反射膜12之间的透光带14更加靠近锥形结构载体的顶部;此时,由于载体下方更靠近光源,光源在反射膜12内侧的非透光区域中进行反射,经过反射后会减弱一部分光能,使得从位于下方的反射膜12的透光孔13射出的光的强度会有所减弱,而光源经过反射膜12内侧的非透光区域进行多次反射后,光束会聚集在锥形结构的顶部,从而使得从位于上方的反射膜12的透光孔13射出的光的强度会增强,因此,让位于下方的反射膜12的透光孔13数量大于位于上方的反射膜12的透光孔13的数量,使得灯具下方的透光程度更大,从而使得灯具从底部到顶部可保持相对均匀的光照强度。
本实施例中每片所述反射膜12上的所述透光孔13按层有序排列,使得透光孔13在反射膜12上的分布是整齐有序的,同时让相邻层之间的透光孔13错位分布,可在反射膜12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增加透光孔13,使得透光效果更强且更加均匀。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光照均匀性,且让每片反射膜12的所述透光孔13的孔径从靠近所述透光带14的一层到远离所述透光带14的一层逐渐增大,其原理在于:由于透光带14的存在使得透光带14附近的光照强度会相对较强,因此,将两片反射膜12上靠近所述透光带14的透光孔13的孔径减小,以减小灯具中部的光照强度;由于光源设在载体底部使得底部的光照强度较强,而光源经过反射膜12内侧的非透光区域进行多次反射后,光线会聚集在锥形结构载体的顶部,将位于上方的反射膜12的顶部透光孔13的孔径增大,增加灯具顶部光线透光量,同理,将位于下方的反射膜12的底部的透光孔13的孔径增大,增大灯具底部光线透光量,再结合反射膜12外侧的反射效果将光线进行多次反射后可使得光强度更加均匀,使得灯具整体效果更加柔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实施例一所述的反光片1的小夜灯结构,如图3所示,小夜灯至少包括有灯座、LED灯板4、反光片1和灯罩,本实施例的灯座包括底座2和灯罩支座3,所述灯罩支座3用于固定所述LED灯板4,同时用于固定实施例一所述的反光片1;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光片1的底边固定在所述灯罩支座3上,使得所述反光片1中面积相对较大的反射膜12更靠近光源,而面积相对较小的反射膜12远离光源,且光源经过反射膜12内侧的非透光区域进行多次反射后,光线会聚集在锥形结构载体的顶部,提高小夜灯顶部的亮度,缩小灯底部和顶部之间的光照强度差距,再加上反射膜12外侧表面可对光线进行多次反射,进一步提高光照强度的均匀性。
所述底座2与灯罩支座3之间装设有控制电路5,而控制电路5与所述LED灯板4相连,用于控制LED灯板4上LED光源的开关状态以及亮度等模式。本实施例的灯罩包括内灯罩6和外灯罩7,所述内灯罩6可设为半透明灯罩,所述外灯罩7可设为透明灯罩;所述外灯罩7套设在所述内灯罩6外,空心的内灯罩6固定在灯罩支架上,而所述内灯罩6的内侧则设有反光片1,反光片1的反射膜12正对所述内灯罩6的内侧,光源所发出的光可直接照射在反光片1的载体层1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灯罩6套设在锥形结构的反光片1外,小夜灯底部的光源发出的部分光束经过所述反光片1上反射膜12内侧的非透光区域进行多次反射,逐渐在内灯罩6的顶部聚拢;部分光束在反射过程中经所述反光片1上的透光孔13和透光带14射出,照射在半透明的内灯罩6上,部分光线折射至外灯罩7上,部分光线反射回反光片1上,并在反射膜12外侧的非透光区域进行多次反射,经过多次反射后的光线均匀地从内灯罩6的四周以及顶部发散出去,再经外灯罩7实现照明功能,从整体上提高了灯具的光照强度的均匀性,避免出现灯具出现底部亮顶部暗的情况,大幅度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反光片,其特征在于,应用在小夜灯上,包括:
一载体层;
设在所述载体层上的至少两反射膜,每片所述反射膜均匀分布有透光孔,且相邻所述反射膜之间具有间隙,使所述载体层在所述间隙处形成透光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层为透明柔性材质载体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层为梯形结构,使所述载体层的两条侧边相连后形成锥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分布在所述透光带两侧的所述反射膜的面积不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面积相对较小的所述反射膜的透光孔数量小于面积相对较大的所述反射膜的透光孔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每片所述反射膜上的所述透光孔按层排列,且相邻层之间的所述透光孔错位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的孔径从靠近所述透光带的一层到远离所述透光带的一层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设为金属反射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层的厚度为0.1~0.2mm,所述反射膜的厚度为0.03mm~0.08mm。
10.一种具有反光片的小夜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具,和安装在灯具内的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反光片。
CN202121039413.2U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反光片和具有反光片的小夜灯 Active CN2157227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39413.2U CN215722718U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反光片和具有反光片的小夜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39413.2U CN215722718U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反光片和具有反光片的小夜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22718U true CN215722718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31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39413.2U Active CN215722718U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反光片和具有反光片的小夜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227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07324B1 (ko) Led들을 포함하는 루미네어
RU2639980C2 (ru)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круговым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ем света
JP2000067610A (ja) 車両用灯具
KR101684117B1 (ko) 차량용 무드등
JP2010525541A (ja) 導光板照明装置
JP2008078015A (ja) 照明器具
CN106402697B (zh) 一种可控光的导光体以及制成的照明发射器
US20110310625A1 (en) Light Fixtures Compris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KR100937773B1 (ko) 도광판 조명장치
JP2012099331A (ja) 照明装置
CN215722718U (zh) 一种反光片和具有反光片的小夜灯
CN215722719U (zh) 一种具有反光片的小夜灯
CN210179385U (zh) 一种遮阳板化妆镜灯发光模块
JP2001286373A (ja) 照明装置付き鏡
JP5407839B2 (ja) 照明装置
KR101696367B1 (ko) 엘이디 조명용 확산렌즈
KR200353040Y1 (ko) 조명 장치
CN209839723U (zh) 一种面板灯及其底盘
CN109595526B (zh) 车辆用灯具
KR101397588B1 (ko) 차량용 헤드램프
CN108167666B (zh) 高出光率匀光led灯及控制方法
CN220707092U (zh) 一种高亮灯泡
KR102261289B1 (ko) 차량의 보조 제동등
KR200384891Y1 (ko) 백라이트 모듈의 균광 구조
TWI582353B (zh) 發光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