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16462U - 转角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转角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16462U
CN215716462U CN202121874223.2U CN202121874223U CN215716462U CN 215716462 U CN215716462 U CN 215716462U CN 202121874223 U CN202121874223 U CN 202121874223U CN 215716462 U CN215716462 U CN 2157164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wall
decorative main
mounting
decor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7422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天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nxiu Mingtian Building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nxiu Mingtian Building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nxiu Mingtian Building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nxiu Mingtian Building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7422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164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164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164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转角安装结构,包括呈型材状的安装部及呈型材状的装饰主体部,所述安装部的内侧面上布置有第一凹凸起,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到竖立墙立面上,所述装饰主体部能够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安装部上,所述装饰主体部用于从下方顶托吊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主体部包括水平壁体,在所述水平壁体的前端设置向上凸起壁,当所述装饰主体部连接到所述安装部上时,所述装饰主体部能够相对所述安装部摆动,所述装饰主体部通过所述向上凸起壁或向上凸起壁与水平壁体共同担当的形式从所述吊顶层的下方顶托所述吊顶层。

Description

转角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饰型材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角安装结构,这种安装结构适用于天花吊顶与墙体转角衔接。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提高,人们对房屋装饰要求也在逐步高,除了在屋顶设置天花吊顶层以用于增加屋顶的造型及图案装饰,还可以设置照明设备以调节屋内的氛围效果。但在安装天花吊顶时总会遇到天花吊顶与竖立墙立面之间衔接过渡的问题,特别是天花吊顶与竖立墙立面的连接处常因为切割问题或拼接原因不但形成较大的安装间隙,而且天花吊顶的边缘参差不齐,这大大影响了天花吊顶的整体安装效果。为此人们通过在转角处设置转角连接条结构进行连接,如公告号为CN2437789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阴角装饰铝合金型材,其由装饰面(1)、支撑面(2)及底面(3)组成,底面(3)靠支撑面(2)的一侧延长后内扣组成卡槽(4),装饰面(1)为弧形面或平面,装饰面(1)上开有装饰线(5),所述阴角装饰铝合金型材结构简单,安装时直接扣在装饰面上即可,安装方便。所述阴角装饰铝合金型材通过支撑面(2)与墙立面连接,并利用所述卡槽(4)与天花吊顶进行连接,所述底面(3)能够用于支撑天花吊顶的边缘部,这样的型材既能够支撑天花吊顶,还解决了天花吊顶断面外露的问题。
由于上述的阴角装饰铝合金型材是一体成型的结构,虽然其刚性结构较好,但型材的支撑面(2)与底面(3)的夹角一般都为垂直布置的,在实际安装环境却很难做到墙立面与天花吊顶完全垂直,这就很容易造成在安装完成后所述支撑面(2)与墙面之间形成间隙,或者所述底面(3)与天花吊顶的下表面之间形成间隙。
发明内容
使用现有技术(CN2437789Y)的阴角装饰铝合金型材连接天花吊顶与竖立墙立面,除了上面提及的在所述支撑面与墙面之间或者所述底面与天花吊顶的下表面之间容易形成安装间隙的问题外,一体成型的连接构件在进行制作与后期加工时还会造成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例如,为了提高产品的外观效果,需要对外露的部分(如装饰面)进行表面加工处理,但一体成型的结构会使加工面积增大而造成制造成本增加;而为了能够让连接构件能够方便地连接到墙体上,需要在挂接部加工安装孔,在加工过程中又可能会造成外露表面的磨损。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转角安装结构,包括呈型材状的安装部及呈型材状的装饰主体部,所述安装部的内侧面上布置有第一凹凸起,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到竖立墙立面上,所述装饰主体部能够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安装部上,所述装饰主体部用于从下方顶托吊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主体部包括水平壁体,在所述水平壁体的前端设置向上凸起壁,当所述装饰主体部连接到所述安装部上时,所述装饰主体部能够相对所述安装部摆动,所述装饰主体部通过所述向上凸起壁或向上凸起壁与水平壁体共同担当的形式从所述吊顶层的下方顶托所述吊顶层。
其中,所述安装部,包括竖立布置的安装壁,通过螺丝或胶贴可以让其与竖立墙立面形成连接关系;也可以通过与所述装饰主体部结合在一起后与所述吊顶层形成连接关系,在所述安装部的顶端还设置有水平折弯壁,当所述装饰主体部连接到所述安装部上时,所述安装部的水平折弯壁与所述装饰主体部的水平壁体之间形成能够让吊顶层板插入的结合槽。
其中,在所述安装部的内侧面上布置有第一凹凸起,其中所述内侧面是指所述安装部朝向所述竖立墙立面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一凹凸起能够增加结合胶粘的能力从而提高所述安装部的内侧面与竖立墙立面之间的粘接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中,所述装饰主体部与安装部能够通过挂钩与钩槽配合形成连接,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饰主体部上设置有钩槽,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挂钩,所述钩槽与挂钩能够实现相互钩挂从而让所述装饰主体部安装到所述安装部上;作为一种等同实施方式,所述挂钩与钩槽的位置可以互换;当然这不排除其它等同的实施方式,例如轴与孔配合实现连接。
其中,所述向上凸起壁,是设置在所述水平壁体上朝上凸起用于顶托所述吊顶层的薄壁状结构,其厚度与所述水平壁体厚度基本相同,其高度一般设置在1mm~8mm之间,所述上凸起壁是用于在所述装饰主体部与吊顶层相结合时能够与所述吊顶层的下表面形成更为紧密的线接触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向上凸起壁的根部厚度小于其余部位的厚度从而便于掰断,所述向上凸起壁起到调节的作用,有利于所述转角安装结构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
其中,所述装饰主体部以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与所述安装部相结合,它们之间是能够相对摆动的结构,这一方面是让所述装饰主体部能够较轻松地安装到所述安装部上,另一方面是让所述装饰主体部在连接到所述安装部后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安装间隙,从而让所述装饰主体部能够进行一定幅度的摆动。正由于这个摆动的特性,结合所述装饰主体部的形状,让所述装饰主体部与吊顶层具有不同的顶托方式,例如只通过所述向上凸起壁就能够顶托所述吊顶层,或者由所述向上凸起壁与水平壁体共同担当的形式从所述吊顶层的下方顶托所述吊顶层。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第一,通过所述装饰主体部与安装部之间可拆分和相对摆动的结构,再结所述水平壁体的前端设置的所述向上凸起壁,能够在所述装饰主体部与吊顶层相结合时,让位于前端的所述向上凸起壁与吊顶层的下表面相结合形成连接效果更紧密的线接触,与现有技术(CN2437789Y)通过底面支撑吊顶层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减少所述装饰主体部与吊顶层之间的安装间隙;
第二,所述装饰主体部能够相对所述安装部摆动,这种连接结构一方面有利于降低两者的连接安装难度,另一方面是让所述装饰主体部具有一定的摆动自适应性,既能够通过所述向上凸起壁支撑顶托吊顶层,又能够通过所述装饰主体部向下稍作摆动贴近竖立墙立面,同时减小了所述装饰主体部与吊顶层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装饰主体部与竖立墙立面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提高了吊顶层与墙体连接的美观性;
第三,所述向上凸起壁能够单独或配合所述水平壁体共同担当顶托所述吊顶层的支撑结构,有利于保证所述吊顶层得到有效支撑,提高所述吊顶层与墙体的连接稳定性;
第四,所述装饰主体部与安装部为可拆卸连接,这便于两个部件能够各自独立加工,这一方面缩小了构件的表面处理的面积有效降低加工成本,另一方面则在对所述安装部进行冲压加工时无需对装饰主体部进行特别保护,有效减少零件加工的难度与损耗,达到降低加工与安装成本的目的。
所述装饰主体部作为顶托所述吊顶层的构件,为了增强所述装饰主体部的结构强度,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装饰主体部还包括有竖立壁体,所述水平壁体位于所述装饰主体部的上侧,所述竖立壁体位于所述装饰主体部的内侧,当所述装饰主体部连接到所述安装部上时,所述竖立壁体的底端顶靠在竖立墙立面上。通过所述竖立壁体与竖立墙立面相抵接,不但有利于所述装饰主体部支撑所述吊顶层,还有利于缩小所述装饰主体部与竖立墙立面之间外露的间隙。为了增加所述竖立壁体与竖立墙立面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竖立壁体的内侧面上布置有第二凹凸起。所述第二凹凸起的功能用途与第一凹凸起相同。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装饰主体部的水平壁体的后端与竖立壁体的顶端之间直接连接,而所述装饰主体部的水平壁体的前端与竖立壁体的底端之间通过斜边连接起来,所述装饰主体部的水平壁体、竖立壁体、斜边三者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支撑构造;这种三角形结构有利于增加所述装饰主体部的结构强度,同时也提高与所述吊顶层的连接稳定性。其中所述斜边是所述装饰主体部的主要外露边,通过调整所述斜边的形状能够让吊顶系统产生不同风格的造型,如所述斜边的底端设置有水平的水平平台部,又或者所述斜边的顶端设置有竖向的竖立平台部。
所述装饰主体部上设置有向上凸起壁并能够进行一定角度的摆动,为了让所述装饰主体部既能承托所述吊顶层又能够贴合所述竖立墙立面,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装饰主体部的水平壁体的上侧面与所述竖立壁体的内侧面之间的夹角为80°~110°之间,常用的夹角为80˚、85˚、93˚、95˚、98˚、100˚、105˚及110˚。在所述装饰主体部安装到所述安装部后向下摆动一定角度,一方面两个侧面的夹角一般不小于80˚,是为了让所述向上凸起壁能够从下方顶托所述吊顶层,及让所述竖立壁体的下端部能靠压到所述竖立墙立面;另一方面两个侧面的夹角一般设置不大于110˚,是为了让所述向上凸起壁不过高顶托所述吊顶层以造成所述吊顶层不平问题,出于上述考虑把两个侧面的夹角定在80°~110°之间。而从产品制造的角度看这种设置也大大降低了所述装饰主体部的制造精度,有利于提高模具寿命与降低制作成本。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转角安装结构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所述转角安装结构的轴侧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安装部的正视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装饰主体部的正视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述转角安装结构的正视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5是所述转角安装结构的正视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第二种实施方式;
图6是所述转角安装结构的正视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第三种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在安装天花吊顶时使用转角安装结构能够很好地解决吊顶层1与竖立墙立面2的衔接过渡问题,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转角安装结构与吊顶层1、竖立墙立面2的连接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转角安装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除了明确说明属于等同或可选择的实施方案外,下面披露的各种实施细节方案即使在功能方面没有直接关联或协同关系的情况下,既可以选择性应用,也可以合并应用在一个实施例中。
如图1与图4所示,所述转角安装结构设置在所述吊顶层1与竖立墙立面2的转角处,所述转角安装结构包括呈型材状的安装部3及呈型材状的装饰主体部4,所述安装部3用于安装到竖立墙立面2上,所述装饰主体部4能够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安装部3上,所述装饰主体部4用于从下方顶托吊顶层1,这样所述转角安装结构不但成为连接所述吊顶层1与竖立墙立面2的转角衔接构件,还起到在边缘承托所述吊顶层1的作用。同时可拆卸的连接结构不但让所述安装部3进行机加工时更为便利,还有利于保护所述装饰主体部4的外观表面以及降底表面处理费用。由于所述安装部3主要用于连接也并非外观面,故在安装使用时可以间隔布置,与传统的转角连接件相比,能够大大减少材料的使用从而降低使用成本。
其中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安装部3包括竖立布置的安装壁31,所述安装壁31上设置有安装孔,螺丝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把所述安装部3固定连接在竖立墙立面2上;所述安装部3的内侧面上还布置有第一凹凸起34,其中所述安装部3的内侧面是指朝向所述竖立墙立面2一侧的表面;设置所述第一凹凸起34能够增加所述安装部3与墙面的结合摩擦力。所述安装部3还能够通过粘合剂连接到所述竖立墙立面2,所述第一凹凸起34能够增加结合胶粘的能力从而提高所述安装部3的内侧面与竖立墙立面2之间的粘接可靠性和稳定性。所述安装部3除了与所述竖立墙立面2连接外还与所述装饰主体部4相连接从而为所述吊顶层1提供承托。为了更好地与所述吊顶层的层板连接,所述安装部3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壁31顶端的水平折弯壁32,当所述装饰主体部4连接到所述安装部3上时,所述安装部3的水平折弯壁32与所述装饰主体部4的水平壁体41之间形成能够让吊顶层1的层板插入的结合槽30,通过所述水平折弯壁32还能够限定所述吊顶层1向上移动。
如图1与图3所示,所述装饰主体部4包括水平壁体41与竖立壁体42,所述水平壁体41位于所述装饰主体部4的上侧,所述竖立壁体42位于所述装饰主体部4的内侧,当所述装饰主体部4连接到所述安装部3上时,所述竖立壁体42的内侧面顶靠在竖立墙立面2上,而所述水平壁体41则与所述水平折弯壁32组合形成所述结合槽。其中,所述竖立壁体42与竖立墙立面2相抵接,不但有利于所述装饰主体部4支撑所述吊顶层1,还有利于减小所述装饰主体部4与竖立墙立面2之间的外露间隙。为了增加所述竖立壁体42与竖立墙立面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在所述竖立壁体42的内侧面上还布置有功能与所述第一凹凸起34相同的第二凹凸起47。
为了增强所述装饰主体部4的结构强度,所述装饰主体部4的水平壁体41的后端与竖立壁体42的顶端之间直接连接,而所述装饰主体部4的水平壁体41的前端与竖立壁体42的底端之间通过斜边43连接起来,所述装饰主体部4的水平壁体41、竖立壁体42、斜边43三者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支撑构造;这种三角形结构有利于增加所述装饰主体部4的结构强度,同时也为所述吊顶层1提供稳定的承托。
所述水平壁体41用于承托所述吊顶层1,由于是通过所述水平壁体41的上表面与吊顶层1的下表面进行面接触连接,接触面之间是很容易出现间隙,这十分影响转角处的外观效果。如图1~图3所示,在所述水平壁体41的前端设置向上凸起壁5,所述向上凸起壁5设置在所述装饰主体部4的上部前端,其外侧表面是可作为外观面,其既可以是只连接在所述水平壁体41上,也可以是布置在所述水平壁体41与斜边43相交汇处。所述向上凸起壁5凸起高于所述水平壁体的上表面,所述向上凸起壁5的凸起高度一般设置为1mm~8mm之间,设置所述向上凸起壁5的目的是为了让所述向上凸起壁5首先接触所述吊顶层1从而形成连接效果更为紧密的线接触,这有利于减小所述装饰主体部4与吊顶层1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的,如图1~图3所示,所述装饰主体部4与安装部3通过挂钩33与钩槽44配合形成连接,所述装饰主体部4上设置有所述钩槽44,所述钩槽44设置在所述水平壁体41与竖立壁体42的相交处,所述安装部3上设置有所述挂钩33,所述挂钩33设置在所述安装壁31的下端部,所述钩槽44与挂钩33能够实现相互钩挂;当所述装饰主体部4安装到所述安装部3上时,所述装饰主体部4与所述安装部3之间通过所述挂钩33、钩槽44实现相对摆动的钩挂连接。在另一种等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挂钩33与钩槽44的位置可以互换,同样能够实现所述装饰主体部4活动连接到所述安装部3上。这样的连接结构一方面有利于降低两者的连接安装难度,另一方面是让所述装饰主体部4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这种摆动的连接方式既能够通过所述向上凸起壁5支撑顶托吊顶层1,又能够通过所述装饰主体部4向下稍作摆动贴近竖立墙立面2,同时减小了所述装饰主体部4与吊顶层1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装饰主体部4与竖立墙立面2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提高了吊顶层1与墙体连接的美观性。
进一步的,由于所述斜边43是所述装饰主体部4的主要外露边,通过调整所述斜边43的形状能够让吊顶系统产生不同风格的造型以及结构强度,例如所述斜边43的底端设置有水平的水平平台部45,又或者所述斜边43的顶端设置有竖向的竖立平台部46。
以下以三种常用的实施例对所述转角安装结构连接方式进行进一步说明。
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安装部3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所述竖立墙立面2上,所述挂钩33设置在所述安装壁31的下端部,呈T型的所述挂钩33包括横钩臂331与竖钩臂332,所述竖钩臂332与所述安装壁31平行布置。所述装饰主体部4通过所述钩槽44连接到所述安装部3上,所述钩槽44设置在所述竖立壁体42的上端部,与所述挂钩33相匹配,所述钩槽44为T型槽,所述钩槽44包括横钩槽441与竖钩槽442,所述竖钩槽442与所述安装壁31平行布置。所述竖钩槽442的尺寸稍大于所述竖钩臂332,当所述装饰主体部4连接到所述安装部3上时,所述装饰主体部4能够相对所述安装部3摆动,其摆动的角度一般是由所述钩槽44与挂钩33之间的安装间隙所限定。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当所述吊顶层1与竖立墙立面2之间的夹角大致呈直角时,所述装饰主体部4能够相对向下摆动以贴合所述竖立墙立面2从而减小所述装饰主体部4与竖立墙立面2之间的间隙;如图4所示,由于所述向上凸起壁5设置在所述水平壁体41的前端部上,虽然所述装饰主体部4向下摆动一定角度,但所述吊顶层1还是能够由所述上凸起壁5单独从所述吊顶层1的下方顶托所述吊顶层1。
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挂钩33上的竖钩臂332呈倾斜状,即上部向外倾下部向内摆,所述竖钩臂332与安装壁31呈一定的夹角,这个夹角角度一般设置为2˚~10˚之间;而所述装饰主体部4上的竖钩槽442则是竖直布置,当所述装饰主体部4连接到所述安装部3上时,所述装饰主体部4除了能够相对所述安装部3摆动,还具有一个初始的内摆角度,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所述吊顶层1与竖立墙立面2之间的夹角大于直角时,让所述装饰主体部4的竖立壁体42下端部可以首先贴靠所述竖立墙立面2再相对所述安装部3向外摆动,在所述装饰主体部4摆动角度较大而且所述向上凸起壁5的凸起高度较小的情况下所述向上凸起壁5与水平壁体41以共同担当的形式从所述吊顶层1的下方顶托所述吊顶层1;这既进一步减小所述装饰主体部4与竖立墙立面2之间的连接间隙,同时也保证所述吊顶层1能够被承托住。
第三种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作为装饰主体部4与安装部3的一种等同的连接方式,所述钩槽44设置在所述安装壁31的下端部且与所述安装壁31垂直布置,所述挂钩33则设置在所述水平壁体41的内侧端部且与所述水平壁体41平行布置,所述装饰主体部4连接到所述安装部3上时,所述装饰主体部4能够相对所述安装部3摆动。而为了进一步保证连接效果,所述装饰主体部4的水平壁体41的上侧面与所述竖立壁体42的内侧面之间的夹角为80°~110°之间。如图6所示是两侧面的夹角为100°的状态,设置在所述水平壁体41前端部的所述向上凸起壁5凸起高度为2mm,在所述装饰主体部4连接到所述安装部3上时,所述竖立壁体42的下端部靠贴在所述竖立墙立面2上,而所述向上凸起壁5则在下方顶托所述吊顶层1,这样的连接使得所述装饰主体部4很好地结合到所述吊顶层1与竖立墙立面2上,大大减小两个结合处的连接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向上凸起壁5的根部厚度小于其余部位的厚度从而便于掰断,这样当发现所述吊顶层1的边缘被顶起过高时可以掰断所述向上凸起壁5以保证所述吊顶层1的整体平整性。
当然,以上三种实施方式只是常用的实施方式,各个方案之间也并非必然独立实施,各方案中的部分细节也可以结合使用。例如,所述安装部3的竖钩臂332呈倾斜状可以结合所述装饰主体部4的水平壁体41的上侧面与所述竖立壁体42的内侧面之间的夹角为80°的情况,这此通过组合演变的新的实施方式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转角安装结构,包括呈型材状的安装部及呈型材状的装饰主体部,所述安装部的内侧面上布置有第一凹凸起,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到竖立墙立面上,所述装饰主体部能够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安装部上,所述装饰主体部用于从下方顶托吊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主体部包括水平壁体,在所述水平壁体的前端设置向上凸起壁,当所述装饰主体部连接到所述安装部上时,所述装饰主体部能够相对所述安装部摆动,所述装饰主体部通过所述向上凸起壁或向上凸起壁与水平壁体共同担当的形式从所述吊顶层的下方顶托所述吊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实现相互钩挂的挂钩、钩槽,所述挂钩、钩槽分置在所述装饰主体部、安装部上,当所述装饰主体部安装到所述安装部上时,所述装饰主体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通过所述挂钩、钩槽实现相对摆动的钩挂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凸起壁的根部厚度小于其余部位的厚度从而便于掰断。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转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主体部还包括有竖立壁体,所述水平壁体位于所述装饰主体部的上侧,所述竖立壁体位于所述装饰主体部的内侧,当所述装饰主体部连接到所述安装部上时,所述竖立壁体的底端顶靠在竖立墙立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主体部的水平壁体的上侧面与所述竖立壁体的内侧面之间的夹角为80°~11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主体部的水平壁体的后端与竖立壁体的顶端之间直接连接,而所述装饰主体部的水平壁体的前端与竖立壁体的底端之间通过斜边连接起来,所述装饰主体部的水平壁体、竖立壁体、斜边三者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支撑构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边的底端设置有水平的水平平台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边的顶端设置有竖向的竖立平台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竖立壁体的内侧面上布置有第二凹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部的顶端还设置有水平折弯壁,当所述装饰主体部连接到所述安装部上时,所述安装部的水平折弯壁与所述装饰主体部的水平壁体之间形成能够让吊顶层板插入的结合槽。
CN202121874223.2U 2021-08-11 2021-08-11 转角安装结构 Active CN2157164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74223.2U CN215716462U (zh) 2021-08-11 2021-08-11 转角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74223.2U CN215716462U (zh) 2021-08-11 2021-08-11 转角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16462U true CN215716462U (zh) 2022-02-01

Family

ID=79994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74223.2U Active CN215716462U (zh) 2021-08-11 2021-08-11 转角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164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57972U (zh) 一种拆装式转角吊顶层
CN204898991U (zh) 一种拆装式转角吊顶层
CN215716462U (zh) 转角安装结构
CN113585593A (zh) 转角安装结构
CN201305986Y (zh) 天花板修边角
CN208502139U (zh) 一种集成墙面用挂接结构
CN202519954U (zh) 铝玻踢脚线
CN211548599U (zh) 一种防断裂的装饰用顶线
CN211257649U (zh) 一种新型石材干挂设计系统
CN207527347U (zh) 一种带遮边的嵌入式灯条
CN217151004U (zh) 一种多功能装饰墙板结构
CN218758430U (zh) 一种内嵌式装饰背景板
CN211817603U (zh) 一种契口装饰安装扣及其集成装饰板组件
CN216007677U (zh) 一种铝合金装饰条
CN209780094U (zh) 一种一体化室内环保集成装修组件
CN213451161U (zh) 一种加强型浴室柜的连接结构
CN211572358U (zh) 墙板卡件
CN220704991U (zh) 饰面板安装配件及组合饰面板
CN215331228U (zh) 一种可安装装饰板的踢脚线结构
CN219638668U (zh) 一种金属门套内平口线结构
CN212957416U (zh) 一种具有调整平整度的墙板
CN211286480U (zh) 一种插接式金属暗装踢脚线
CN212224542U (zh) 一种可自调节的踢脚线安装结构
CN217680203U (zh) 一种可防裂的木饰面阳角拼接结构
CN212053578U (zh) 装饰镶条型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