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12210U - 一种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12210U
CN215712210U CN202120897830.4U CN202120897830U CN215712210U CN 215712210 U CN215712210 U CN 215712210U CN 202120897830 U CN202120897830 U CN 202120897830U CN 215712210 U CN215712210 U CN 2157122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rea
equipment
rainwat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9783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世豪
王睿
王耀堂
李伟
张楚
王则慧
李宏宇
张燕平
张子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9783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122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122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122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专利涉及一种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包括集装箱,集装箱内设有集水区和设备区;其中,集水区以备储存流入的雨水,集水区通过杂用水管道与用水点连接;设备区位于集水区的一侧,且与集水区由隔板隔开;集装箱内还设有弃流区,以备将降雨初期的污水排出;弃流区位于集水区的上游且与集水区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设备实现了雨水资源化,而且把雨水收集、处理等基本设备集成设置在一个集装箱内,不仅能够在工厂内直接预制成型、一次安装到位,方便运输,显著提升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
技术领域
本专利属于雨水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的起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物质基础。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人们对水的需求量日益加大,另一方面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水资源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由此造成了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不断加剧。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鼓励水的复用和回用,经过近30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在水的重复使用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技术和工艺上都为城市排水的重复使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水资源,已得到全世界各国的认可。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相比,雨水具有污染程度小,处理、回用简单的优势。因而,对其收集、处理回用,近年来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收集利用的雨水在一定范围内可代替自来水,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污水管网的负荷。而屋面雨水污染程度较轻,处理成本低,更应该是我们收集利用的主要对象。广义的雨水的利用包括:直接利用、间接利用、削减高峰流量。间接利用是采用多种雨水渗透设施,将雨水回灌地下,以补充地下水资源。直接利用是将雨水进行收集、贮存和净化后,用作生活杂用水、冷却循环、消防等补充用水。削减雨水高峰流量,可减少峰值雨水对市政管网的冲击。
目前工程上采用的雨水收集池主要以塑料模块、混凝土模块为主,设备的结构复杂,体积大,不仅不利于运输,而且现场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且面向于集中的大型中型小区,收集范围广,仅仅用于调节雨水峰值流量,少用于回收利用。因此,为了应对水资源不足、内涝频发和城市生态安全等日益严重的问题,急需提供一种服务于公共建筑冷却塔的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用以解决现有以塑料模块、混凝土模块为主的雨水收集设备,其结构复杂,体积大,不仅不利于运输,而且现场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包括集装箱,集装箱内设有集水区和设备区;
其中,集水区以备储存流入的雨水,集水区通过杂用水管道与用水点连接;
设备区位于集水区的一侧,且与集水区由隔板隔开。
进一步地,集装箱内还设有弃流区,以备将降雨初期的污水排出;弃流区位于集水区的上游且与集水区连通。
进一步地,弃流区和设备区位于集水区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弃流区连接有雨水排入管和污水排出管,雨水排入管供雨水流入,弃流区内设置弃流提升泵,弃流提升泵通过污水排出管将降雨初期的污水排出。
进一步地,设有控制箱,控制箱用于控制一体化设备的运行。
进一步地,集水区内设有第一电子液位计和杂用水提升泵;第一电子液位计用于监控集水区内的水位;杂用水提升泵与杂用水管道连接,杂用水管道穿过设备区与用水点连接;弃流区内设有第二电子液位计,第二电子液位计用于监测弃流区内的水位;第一电子液位计、第二电子液位计和杂用水提升泵均与设备区内的控制箱电连接。
进一步地,集水区内设有反冲洗管道,反冲洗管道包括穿孔冲洗管和反冲洗排水管,穿孔冲洗管和反冲洗排水管均接入杂用水管道;孔冲洗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孔冲洗管的至少一部分喷水孔朝向集水区的底壁;反冲洗排水管上设有第四电磁阀,反冲洗排水管用于将冲洗后的污水排出;杂用水管道上设有第三电磁阀。
进一步地,集水区与小市政供水管连接,小市政供水管穿过设备区,小市政供水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和流量计。
进一步地,杂用水管道上还设有机械过滤器、加药泵和加药箱;其中,机械过滤器用于过滤杂用水提升泵的出水,加药泵用于将加药箱内的药剂添加至杂用水提升泵的出水中。
进一步地,杂用水管道上还设有气压罐和压力传感器,气压罐用于维持管网内的压力,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网管内压力。
进一步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流量计、机械过滤器、加药泵、加药箱、气压罐、控制箱、压力传感器均安装于设备区内;设备区的顶部设置人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1、本实用新型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能够实现对屋面雨水的直接利用,一体化设备运用模块化、集成化的概念,把雨水收集、处理等基本设备均设置在一个集装箱内,设备可以在工厂内直接预制成型、一次安装到位,方便运输,灵活部署,在施工现场,只需要把设备直接吊装到位,与雨水管路、雨水回收管线等相关管线连接到位,便可正常使用,可有效减少雨水利用设备在现场施工的时间、缩短安装周期,同时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包括设备区、弃流区、集水区三个部分,屋面雨水接入弃流区后,可以排出初期雨水,之后干净的屋面雨水流入集水区并储存,回用,兼具屋面雨水回收、利用等功能,是一种可以将雨水滞留、收集、回用的综合的雨水利用设备,进一步将雨水资源化,可以有效利用屋面雨水,回用至冷却循环水系统,也可用于生活杂用水、消防以及室外绿化、景观水体等雨水利用的场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的弃流区与收集区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的设备区与收集区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弃流区;200、收集区;300、设备区;
1、雨水排入管;2、杂用水管道;3、小市政供水管;4、溢流管;5、弃流提升泵;6、杂用水提升泵;7、穿孔冲洗管;8-1、第一电磁阀;8-2、第二电磁阀;8-3、第三电磁阀;8-4、第四电磁阀;9、机械过滤器;10、加药箱;11、加药泵;12、压力传感器;13、流量计;14、反冲洗排水管;15、气压罐;16、第一电子液位计;17、第二电子液位计;18、控制箱;19、格栅;20、弃流提升排水管;21、电磁三通阀;22、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便于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全文中描述使用的术语“顶部”、“底部”、“在……上方”、“下”和“在……上”是相对于装置的部件的相对位置,例如装置内部的顶部和底部衬底的相对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装置是多功能的,与它们在空间中的方位无关。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如图1-3所示,一体化设备包括:
弃流区100,所述弃流区100连接有雨水排入管1和污水排出管,所述雨水排入管1供雨水流入,所述污水排出管供降雨初期的污水排出;
集水区200,所述集水区200的进水口与弃流区100连通,所述集水区200能够储存从弃流区100流入的雨水,所述集水区200内设杂用水提升泵6,通过杂用水管道2与用水点连接;
设备区300,所述设备区300设有控制箱18,所述控制箱18用于控制所述一体化设备的运行;
其中,所述弃流区100、集水区200和设备区300集成设于集装箱内。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包括集装箱,集装箱内包括弃流区100、收集区200和设备区300,弃流区100、集水区200和设备区300集成设置于集装箱内,由隔板划分的三个区域,弃流区100、收集区200和设备区300的内部空间各自独立,也可以理解为,集装箱的内部空间具有三个独立的箱体,三个箱体为弃流箱、雨水箱和设备箱,分别对应弃流区100、收集区200和设备区300,三个箱体连通,通过将雨水回收利用相关的基本箱体与箱体内的仪器设备采用模块化安装方式,每个集装箱构成一个单独的收集-处理模块。
本实施例中,将弃流区100、集水区200和设备区300集成设置于集装箱内,可以在工厂内直接预制成型、一次安装到位,方便运输,灵活部署,便于现场安装。
为了充分利用集装箱的内部空间,所述弃流区100、集水区200和设备区300由隔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三个部分由隔板划分,提高了集装箱内的空间利用率,提升了设备的集成化程度。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在三个部分中,集水区200的面积最大,也即雨水箱水箱的容积大于弃流箱和设备箱的任一者,通过增加雨水储存的容积,提高雨水收集、处理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备的集成化程度,所述弃流区100、集水区200和设备区300沿水流流向设置,且所述弃流区100和设备区300位于集水区200的同一侧。由于集水区200的容积最大,弃流区100和设备区300的容积小,可以将弃流区100和设备区300布置在集水区200的一侧,且叠置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集装箱内的容积,提升设备集成度的同时,提高了集装箱的空间利用率。
考虑到降雨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含量高,所述弃流区100内设置弃流提升泵5,所述弃流提升泵5通过污水排出管将降雨初期的污水排出,尤其地面2-3mm的雨水,避免降雨初期高污浊的较脏雨水直接进入集水区200,不仅能够保证回用水质,而且还能够减少雨水中的泥沙沉积。
本实施例中,弃流区100具有一定容积,随着雨水不断进入弃流区100,超过弃流区100容积的雨水,通过一次格栅19,自然流入集水区200储存。具体的,所述弃流区100具有溢流口,所述弃流区100的溢流口与所述集水区100的进水口连通;由所述弃流区100溢流口流出的雨水,通过格栅19过滤后自然流入所述集水区100储存。
为了精确控制弃流提升泵5的启动时间,所述弃流区100内设有第二电子液位计17,所述第二电子液位计17用于监测弃流区100内的水位,并与所述控制箱18电连接。
屋面雨水经屋面汇集后流入屋面雨水斗及雨水管道,雨水管道接入集装箱的弃流区100。弃流区100的雨水水位达到启泵水位后,由第二电子液位计17发出信号,启动弃流提升泵5,排空弃流区。24小时内(旱季)或者48小时内(雨季),不管弃流区100内的雨水是否达到启泵水位,均不再启动弃流提升泵。超过弃流区容积的雨水,通过一次格栅19,自然流入集水区200储存。24小时后(旱季)或者48小时后(雨季),若水位达到启泵水位,则再一次启动弃流提升泵5,排空弃流区。如此循环。
大雨时,雨水源源不断流入弃流区100,自然流入集水区200,然而集水区200的储水空间是一定的,如果集水区200的雨水已满时,继续供入雨水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所述弃流区100内设有溢流管4,当流入所述集水区200的雨水量超过所述集水区200的容积时,超出雨水箱容积的雨水通过所述溢流管4溢流至小市政雨水井内,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实例中,所述集水区200与小市政供水管3连接,利用市政供水补充集水区200内水量,所述小市政供水管3穿过所述设备区300,在所述设备区300内的所述小市政供水管3上设有第一电磁阀8-1和流量计13,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8-1控制市政供水管的供水启停,并通过流量计13记录市政供水管的补水容积。所述集水区200内设有第一电子液位计16和杂用水提升泵6;所述第一电子液位计16用于监控所述集水区200内的水位;所述杂用水提升泵6作为雨水回用的动力设备,通过所述杂用水管道2将雨水供至用水点;所述第一电子液位计16和所述杂用水提升泵6均与所述控制箱18电连接。设备运行时,第一电子液位计16实时监控集水区200内水位的高低,在最低水位时,控制箱18停止杂用水提升泵6,并启动第一电磁阀8-1,为集水区补充市政自来水;当达到自来水高水位时,关闭第一电磁阀8-1,停止补充自来水,便于空出雨水箱正常的储存雨水的容积。
由于雨水中含有泥沙等杂质颗粒,设备长时间运行,杂质颗粒不断沉积后结成硬块,减少集水区的有效容积。因此,本实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集水区200内设置反冲洗管道,杂用水提升泵6连接的水管上设置了电磁阀,可以切换至水箱冲洗模式。具体而言,所述集水区200内设有反冲洗管道,所述反冲洗管道包括穿孔冲洗管7和反冲洗排水管14,所述穿孔冲洗管7和反冲洗排水管14均接入所述杂用水管道2;所述孔冲洗管7上设有第二电磁阀8-2,所述孔冲洗管7用于冲洗集水区200的底壁,所述穿孔冲洗管7上设有多个喷水孔,穿孔冲洗管7的至少一部分喷水孔朝向集水区200的底壁;所述反冲洗排水管14上设有第四电磁阀8-4,所述反冲洗排水管14用于将冲洗后的污水排出;所述杂用水管道2上设有第三电磁阀8-3。
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第二电磁阀8-2与第四电磁阀8-4关闭,第三电磁阀8-3打开,杂用水提升泵6的出水直接作用于杂用水管道2,杂用水提升泵6将集水区200内的雨水供出至用水点。当设备运行一段时间,需要清洗集水箱200底部的杂质沉积时,通过调整各个电磁阀的开关状态,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模式下:第三电磁阀8-3关闭,优先打开第二电磁阀8-2,杂用水提升泵6启动,泵组出水直接充入穿孔冲洗管7,冲洗集水区底部。2分钟后,关闭第二电磁阀8-2,启动第四电磁阀8-4,杂用水提升泵6的出水直接排至反冲洗排水管14,排至小市政检查井内。反冲洗模式是为了避免集水区内雨水长时间沉淀后,水中的杂质沉积后结成硬块,减少集水区的有效容积。
本实施例中,杂用水提升泵6作为雨水回用的动力设备,杂用水提升泵6采用井用泵,设置在集水区200的底部,采用水下安装模式,减少对箱体体积的占用,有效节约集装箱内的有效空间。
为了充分利用集装箱体积,所述杂用水管道2穿过所述设备区300与用水点连接;所述反冲洗排水管14穿过所述设备区300与市政排水管道连接,减少集装箱的开口,提升了设备的结构紧凑性,集装箱的箱壁能够起到保护杂用水管和反冲洗排水管的作用。
为了提升回用水质,所述杂用水管道2上还设有机械过滤器9和加药设备,所述机械过滤器9用于过滤所述杂用水提升泵6的出水,为杂用水提升泵6出水简单过滤使用,避免太多的杂质进入用水管网,等效20目过滤;所述加药设备用于向杂用水提升泵6的出水中添加药剂,调节出水的水质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加药设备包括加药泵11和加药箱10,所述加药泵11用于将加药箱10内的药剂添加至杂用水提升泵6的出水中,而且可以根据后续的工艺,增加阻缓剂,延缓管网的结垢速率。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杂用水管道2上还设有气压罐15和压力传感器12,所述气压罐15用于维持管网一定的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12用于监测网管内压力。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设备模块化设计,将所述第一电磁阀8-1、第二电磁阀8-2、第三电磁阀8-3、第四电磁阀8-4、流量计13、机械过滤器9、加药泵11、加药箱10、气压罐15、控制箱18、压力传感器12均安装于所述设备区300内,并且,所述设备区300的顶部设置人孔22,用于检修人员方便从上部直接下到箱内,进行维修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控制箱18,作为节水一体化设备的总控制箱,控制节水一体化设备内各个泵组、电磁阀的启闭以及接收记录电子液位计、流量计13、压力传感器等信号,控制箱18可以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相应部件执行相应动作,也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程序进行相应控制。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节水一体化设备可以采用并联工作模式,建筑小区内不同的建筑,均可安装此一体化设备,多个一体化设备通过管路并联连接,将不同的位置的设备,并联至同一管网内,根据管网的水压变化,自动运行,可以更好的利用小区各个屋面的雨水,节约雨水资源。也就是说,不同位置的屋面雨水,以此设置一套设备,如编号设备a、设备b等等以此类推,可以把设备a、设备b……等设备的杂用水管道2接入同一个供水管网,并统一由一套控制器进行控制连接。管网水压下降时,可以优先启动设备a,管网水压满足压力后,依次启动设备b,并由此类推。
更一步的,设备a、设备b等等的杂用水管道2接入同一个供水管网,统一由一套控制器进行控制连接。管网水压下降是,优先启动设备a,管网水压继续下降,依然不满足要求时,判定启动设备b,以此类推,维持管网水正常的用水压力。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利用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的屋面雨水回用方法,所述屋面雨水回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屋面雨水引入弃流区(100),并排出降雨初期的雨水;
弃流区(100)的雨水进入集水区(200),经集水区(200)处理后,供至用水点使用。
本实施例的基于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的屋面雨水回用方法,其控制过程包括弃流区的控制、雨季旱季控制、市政补水控制、杂用水提升泵控制、反冲洗的控制、水质控制和设备并联控制中的一者或多者,各控制过程具体如下:
1、弃流区控制过程如下:
弃流区的控制模块,可以根据弃流区的水位高低,控制弃流提升泵5的启停。弃流区的水位为最低水位,中间水位,高水位。根据弃流区内的水位,控制弃流提升泵5的启停。屋面雨水先流入弃流区,弃流区内的第二电子液位计17,监测到水位的位置。15天内,弃流区的水位未达到过中间水位,则第一次达到中间水位后,启动弃流提升泵5,2分钟后,停泵。之后水位提升到高水位的时候,直接启动弃流提升泵5。弃流提升泵5,流量为15m3/h,可以在4min内把弃流区的弃流雨水排放干净,则泵组启动4分钟后,停止泵组。24小时内(旱季)或者48小时内(雨季)不再启动弃流提升泵5。
2、雨季旱季控制过程如下:
根据设备所在地,可以设置雨季、旱季的切换模式。以北京为例,可以设置5-9月份为雨季,此时雨量充沛。其他时间为旱季,雨量较少。其他地方根据当地的降雨量设置。南方城市,可以全部设置为雨季。
3、市政补水控制过程如下:
市政供水管的控制,在集水区长时间低水位时,打开小市政供水管的第一电磁阀8-1,为集水区充水。集水区内设置第一电子液位计16,监测集水区的水位高低。集水区内从下至上,具有最低水位、市政补水停水水位、最高水位(溢流水位)。长时间无雨天气下,集水区的水位到达最低水位时,启动市政补水管上的第一电磁阀8-1,利用市政供水补充集水区内水量。达到市政补水停水水位时,第一电磁阀8-1关闭,停止市政供水。
4、杂用水提升泵控制过程如下:
杂用水回用泵的控制,可以根据用水管网的压力,控制泵组的启停。杂用水回用管路2上设置了压力传感器12,监测到管网压力过低时,直接启动杂用水提升泵6。管网压力正常时,停止杂用水提升泵6。杂用水提升泵6有两台,一用一备,每次启动一台,轮流启动。在集水区的第一电子液位计16监测到水位为最低水位时,停止启动杂用水提升泵6。水位达到市政补水停水水位时,再启动杂用水提升泵6。
5、反冲洗控制过程如下:
反冲洗管道的控制,隔断时间启动反冲洗模块,冲洗集水区底部并排放冲洗废水。正常运行情况下,第二电磁阀8-2与第四电磁阀8-4关闭,第三电磁阀8-3打开,杂用水提升泵6的出水直接作用于杂用水管道2,杂用水提升泵6将集水区200内的雨水供出至用水点。可以自动或者手动启动反冲洗模式,如设置1个月间隔,启动一次反冲洗模式。一个反冲洗周期如下:关闭杂用水管道的电磁阀8-3,优先打开第二电磁阀8-2,杂用水提升泵6启动,泵组出水直接充入穿孔冲洗管7,在穿孔冲洗管7的作用下,集水区底部的雨水冲刷,使集水区底部的淤泥搅动,2分钟后,关闭第二电磁阀8-2,启动第四电磁阀8-4,杂用水提升泵6的出水直接排至反冲洗排水管14,排至小市政检查井内。此过程为2分钟。
反冲洗可以设置程序,一次1~3个周期。通过设置反冲洗模式,能够有效避免集水区内雨水长时间沉淀后,水中的杂质沉积后结成硬块,减少集水区的有效容积。
6、水质控制过程如下:
根据冷却塔水质控制模块的反馈,可以启动加药泵,为管网加药。多个设备同时使用的时候,可以依次单个设备、或多个设备,自动运行。
水质控制模块,冷却塔内有水质控制传感器,在水质变差时,可以输出信号,启动加药泵11,加药泵11可以把加药箱10的药剂,直接加压至管网内,控制水质。
7、设备并联控制过程如下:
多组设备接入同一管网时,可以根据杂用水供水管网上的压力,依次控制各个设备内杂用水提升泵的启停。压力低时,依次启动一台设备上的一台杂用水提升泵。压力继续下降时,再启动第二台设备的一台杂用水提升泵。依次类推,所有并联设备上的单台杂用水提升泵均启动。压力达到设计要求时,依次关闭单台的杂用水提升泵。
安装时,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可直接室外落地安装,或者埋地安装。地面安装时,集装箱到达现场后,可以直接吊装在室外地面,与屋面雨水干管、市政给水管网、杂用水管道相接后便于正常使用。埋地安装时,需要在地面上先挖好基坑,基坑挖开后,设备吊装进入基坑后,连接屋面雨水管1,杂用水管道2,小市政供水管3,排入小市政雨水检查井的溢流管4,排入小市政雨水检查井的溢流提升排水管20。连接管道之后,基坑回填,顶面可以设置草地或者道路,作为正常地面使用,有效减少集装箱对建筑的影响,美观大方;在回填时,注意保证人孔位置,在地面预留检查井,便于检修期间,人员进入设备内进行检修工作。
应用实例
屋面面积约200m2,本实用新型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室外埋地安装。屋面雨水接入弃流区内,并连接好小市政供水管,杂用水供水管,溢流雨水与弃流雨水泵管道排入小市政雨水检查井内。正常情况下,雨水排入弃流区内,弃流区的水位逐步升高,到达中间水位后,弃流提升泵启动,排出弃流区的初期地面雨水。启动一定时间,排出初期雨水达到弃流箱的有效容积后,弃流提升泵5便停止,24h内不再启动。雨水量持续流入弃流区,多出来的雨水,便流入集水区储存起来。
设备与室外的冷却塔供水连接起来。使用时,控制箱通过杂用水管网的压力传感器,判定管网内水压,水压过低时启动杂用水提升泵6中的一台,管网内补充水压。杂用水提升泵6一用一备,交替运行。杂用水管道上设置有加药箱、加药泵,机械过滤器,可以对供水进行加药、过滤等操作。示例性的,可以向水中投加阻缓剂,延缓管网的结垢速率,管网中雨水经过机械过滤器,过滤掉水中的杂质。
在长时间无雨的天气下,设备雨水无法及时补充,此时到达低水位后,控制器判定水位,开启小市政供水管道的电磁阀,集水区可以通过小市政供水管网补水,达到自来水补水最高水位后,电磁阀关闭,保证了雨季到来时,集水区可以通过雨水长时间补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运用模块化、集成化的概念,把雨水收集、处理等基本设备集成设置在一个标准集装箱内,集成化程度高,设备可以在工厂内直接预制成型、一次安装到位,方便运输,灵活部署,在施工现场,只需要把设备直接吊装到位,与雨水管路、雨水回收管线等相关管线连接到位,便可正常使用,可有效减少雨水利用设备在现场施工的时间、缩短安装周期,同时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屋面雨水接入弃流区后,可以排出初期雨水,之后干净的屋面雨水流入集水区并储存,回用,兼具屋面雨水回收、利用等功能,是一种可以将雨水滞留、收集、回用的综合的雨水利用设备,进一步将雨水资源化,可以直接有效利用屋面雨水,回用至冷却循环水系统,也可用于生活杂用水、消防以及室外绿化、景观水体等雨水利用的场所,而且还能够有效削减城市雨水洪峰,减少对市政雨水管网的冲击。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内设有集水区(200)和设备区(300);
其中,所述集水区(200)以备储存流入的雨水,所述集水区(200)通过杂用水管道(2)与用水点连接;
所述设备区(300)位于所述集水区(200)的一侧,且与所述集水区(200)由隔板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内还设有弃流区(100),以备排出降雨初期的污水;
所述弃流区(100)位于所述集水区(200)的上游且与所述集水区(20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区(100)和设备区(300)位于集水区(200)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区(100)连接有雨水排入管(1)和污水排出管,所述雨水排入管(1)供雨水流入,所述弃流区(100)内设置弃流提升泵(5),所述弃流提升泵(5)通过所述污水排出管将降雨初期的污水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区(200)内设有第一电子液位计(16)和杂用水提升泵(6),所述弃流区(100)内设有第二电子液位计(17);所述杂用水提升泵(6)与所述杂用水管道(2)连接,所述杂用水管道(2)穿过所述设备区(300)与用水点连接;
所述第一电子液位计(16)、第二电子液位计(17)和杂用水提升泵(6)均与所述设备区(300)内的控制箱(18)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区(200)内设有反冲洗管道,所述反冲洗管道包括穿孔冲洗管(7)和反冲洗排水管(14),所述穿孔冲洗管(7)和反冲洗排水管(14)均接入所述杂用水管道(2);
所述孔冲洗管(7)上设有第二电磁阀(8-2),所述孔冲洗管(7)的至少一部分喷水孔朝向集水区(200)的底壁;
所述反冲洗排水管(14)上设有第四电磁阀(8-4),所述反冲洗排水管(14)用于将冲洗后的污水排出;
所述杂用水管道(2)上设有第三电磁阀(8-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区(200)与小市政供水管(3)连接,所述小市政供水管(3)穿过所述设备区(300),所述小市政供水管(3)上设有第一电磁阀(8-1)和流量计(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用水管道(2)上还设有机械过滤器(9)、加药泵(11)和加药箱(10);其中,所述机械过滤器(9)用于过滤所述杂用水提升泵(6)的出水,所述加药泵(11)用于将所述加药箱(10)内的药剂添加至杂用水提升泵(6)的出水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用水管道(2)上还设有气压罐(15)和压力传感器(12),所述气压罐(15)用于维持管网内的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12)用于监测网管内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阀(8-1)、第二电磁阀(8-2)、第三电磁阀(8-3)、第四电磁阀(8-4)、流量计(13)、机械过滤器(9)、加药泵(11)、加药箱(10)、气压罐(15)、控制箱(18)、压力传感器(12)均安装于所述设备区(300)内;所述设备区(300)的顶部设置人孔(22)。
CN202120897830.4U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 Active CN2157122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97830.4U CN215712210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97830.4U CN215712210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12210U true CN215712210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30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97830.4U Active CN215712210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122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76718Y (zh) 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204001088U (zh) 一种楼宇雨水及生活废水中水回用系统
CN102021930B (zh) 雨水收集自动分流站
CN206438585U (zh) 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CN110984351A (zh) 一种初期雨水自动分流装置
CN108625453A (zh) 高层建筑海绵城市综合体系统
CN114045915B (zh) 一种对管网中雨污水沉积物具有冲洗功能的截流系统
CN113187164B (zh) 一种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
CN210086451U (zh) 一种多效倍增调蓄池
CN206109974U (zh) 一种桥梁排水系统
CN207760989U (zh) 一种泵排进水系统
CN109680788A (zh) 一种洪峰调蓄和初期雨水调蓄的双层调蓄池
CN104909482A (zh) 建筑工地用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的综合型净化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11691526A (zh) 雨水处理回用系统
CN215712210U (zh) 一种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
CN110180255A (zh) 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CN113431137B (zh) 一种绿色建筑雨水收集排放系统
CN210857472U (zh) 一种地埋式分散调蓄池系统
CN212772580U (zh) 一种便于远程控制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CN212317093U (zh) 雨水处理回用系统
CN211935706U (zh) 一种雨废水收集循环利用装置
CN210331937U (zh) 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08455709U (zh) 一种别墅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07331946U (zh) 施工现场雨水综合利用智能化防尘系统
CN214884028U (zh) 一种海绵城市建筑雨水综合收集与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