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12066U - 一种倒置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倒置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12066U
CN215712066U CN202121619035.5U CN202121619035U CN215712066U CN 215712066 U CN215712066 U CN 215712066U CN 202121619035 U CN202121619035 U CN 202121619035U CN 215712066 U CN215712066 U CN 2157120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br
tank
membrane
anaerobic tank
a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1903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谈艳秋
刘小朋
冯阳
郭超然
林兴
刘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u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u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u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u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1903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120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120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120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倒置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缺氧池、厌氧池、好氧池、及AMBR膜池,缺氧池连接有缺氧池进水管,厌氧池连接有厌氧池进水管;缺氧池内设有第一搅拌装置和间歇曝气充氧装置,厌氧池内设有第二搅拌装置,好氧池内设有曝气充氧装置,间歇曝气充氧装置、曝气充氧装置分别连接至曝气风机;AMBR膜池内设有AMBR膜组件,AMBR膜组件连接有出水管路,出水管路上设有产水泵,AMBR膜池经回流管路连接至缺氧池,回流管连接有污泥排放管路,回流管路位于AMBR膜池与污泥排放管路的管段上设有回流泵,回流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污泥排放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倒置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解决回流难以可控制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倒置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倒置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AAO(厌氧+缺氧+好氧)+MBR膜处理工艺是去除水中有机物、脱氮除磷常用的工艺,由MBR池代替传统的二沉池,具有实现泥水高效固液分离,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龄SRT分离;使得运行更加灵活稳定,出水水质良好,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等特点。
MBR技术为了控制膜表面的污染,通常采用鼓风曝气的方式对膜丝表面进行吹扫,因此,MBR池内为好氧环境,也因此AAO(厌氧+缺氧+好氧) +MBR工艺和传统的AAO(厌氧+缺氧+好氧)+二沉池工艺的回流形式存在差别。为避免MBR池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池或者厌氧池,导致溶解氧过高,影响反硝化和释磷效果,通常设计三段回流:①MBR池混合液回流至好氧池,回流比R1(400%-600%),目的为保证前段系统所需的污泥浓度;②好氧池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池,回流比R2(300%-500%),目的为硝化液回流反硝化脱氮,保证缺氧池的污泥浓度;③缺氧池回流至厌氧池,回流比R3 (100%-200%),目的为聚磷菌厌氧释磷,保证厌氧池污泥浓度。
这相比传统的AAO(厌氧+缺氧+好氧)+二沉池工艺中二沉池至厌氧池污泥回流比(50%-100%),好氧池-缺氧池混合液内回流比(100%-400%) 有以下缺点:
1、因好氧池污泥由MBR池混合液提供,缺氧池污泥由好氧池混合液提供,厌氧池污泥由缺氧池混合液提供,内回流段数多,每一工艺段池内的污泥浓度均受后一段的污泥浓度和回流比共同控制,导致厌氧池缺氧池的实际污泥浓度控制难度增加。
2、整个系统内回流比高,运行能耗高。
3、受好氧池至缺氧池回流比的限制,脱氮效率最高为80%,脱氮效率难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倒置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降低了污泥回流的控制难度,提高脱氮效率。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倒置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缺氧池、厌氧池、好氧池、及AMBR膜池,所述缺氧池连接有缺氧池进水管,所述厌氧池连接有厌氧池进水管;
所述缺氧池内设有第一搅拌装置和间歇曝气充氧装置,所述厌氧池内设有第二搅拌装置,所述好氧池内设有曝气充氧装置,所述间歇曝气充氧装置、曝气充氧装置分别连接至曝气风机;
所述AMBR膜池内设有AMBR膜组件,所述AMBR膜组件连接有出水管路,所述出水管路上设有产水泵,所述AMBR膜池经回流管路连接至所述缺氧池,所述回流管路连接有污泥排放管路,所述回流管路位于AMBR 膜池与所述污泥排放管路的管段上设有回流泵,所述回流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污泥排放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缺氧池进水管、厌氧池进水管分别连接至污水进水管,所述缺氧池进水管上设有第一调节阀,所述厌氧池进水管上设有第二调节阀。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缺氧池的进水端设有第一导流筒,所述厌氧池的进水端设有第二导流筒,所述缺氧池进水管连接至所述第一导流筒,所述厌氧池进水管连接至所述第二导流筒。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流筒包括上下连通的筒体、及设置在所述筒体内壁上的多个导流片,所述多个导流片沿所述筒体周向间隔布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缺氧池与所述厌氧池经第一溢流管连通,所述厌氧池与所述好氧池经第二溢流管连通,所述好氧池与所述AMBR 膜池经第三溢流管连通。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间歇曝气充氧装置经第一供气支管、所述曝气充氧装置经第二供气支管连接至风机供气管路,所述风机供气管路连接至曝气风机,所述第一供气支管上设有第一自动阀门,所述第二供气支管上设有第二自动阀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好氧池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由所述好氧池上端向底部延伸且与所述好氧池底部之间具有间距。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AMBR膜组件经外框悬置在所述 AMBR膜池内,所述AMBR膜池上端设有滑轨组件,所述外框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滑轨组件配合的滑轮组件,所述外框一端经曲柄连杆与驱动电机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AMBR膜池底部设有泥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进水分两路进入缺氧池和厌氧池,分别满足反硝化脱氮和聚磷菌厌氧释磷所需的碳源,倒置AAO工艺前置脱氮,反硝化细菌可充分利用进水中的碳源,反硝化效率高,脱氮后的混合液进入厌氧池,此时硝酸盐浓度已经很低,避免了反硝化菌与聚磷菌争夺碳源;
2、整个工艺过程只需AMBR膜池至前端缺氧池一段混合液内回流,回流比范围为200-400%,大大降低了运行能耗,运行过程中只需根据AMBR 池的污泥浓度,调节回流比,达到维持前段池体污泥浓度和脱氮的双重目的;
3、AMBR膜池不需要曝气充氧装置,池内形成缺氧的环境,可进一步进行内源反硝化脱氮,两级脱氮提高脱氮效率;
4、AMBR膜池底部设置泥斗,泥斗区域的污泥浓度高于上部的污泥浓度,从而提高了内回流混合液的污泥浓度,间接降低了回流比,上部的污泥浓度稍低,缓解了AMBR膜组件的污染程度,延长膜组件清洗周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倒置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AMBR膜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导流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缺氧池;2、厌氧池;3、好氧池;4、AMBR膜池;5、缺氧池进水管;6、厌氧池进水管;7、污水进水管;8、第一调节阀;9、第二调节阀; 10、第一搅拌装置;11、间歇曝气充氧装置;12、第一导流筒;12-1、筒体; 12-2、导流片;13、第二搅拌装置;14、第二导流筒;15、曝气充氧装置; 16、隔板;17、AMBR膜组件;18、外框;19、滑轨组件;20、滑轮组件; 21、驱动电机;22、第一溢流管;23、第二溢流管;24、第三溢流管;25、第一供气支管;26、第二供气支管;27、第一自动阀门;28、第二自动阀门; 29、回流管路;30、回流泵;31、污泥排放管路;32、第一阀门;33、第二阀门;34、泥斗;35、产水泵;36、风机供气管路;37、出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提供一种倒置 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缺氧池1、厌氧池2、好氧池3、及AMBR膜池4,本例中,缺氧池1与厌氧池2经第一溢流管22连通,厌氧池2与好氧池3经第二溢流管23连通,好氧池3与AMBR膜池4经第三溢流管24连通。
缺氧池1连接有缺氧池进水管5,厌氧池2连接有厌氧池进水管6,缺氧池进水管5、厌氧池进水管6分别连接至污水进水管7,在缺氧池进水管 5上设有第一调节阀8,在厌氧池进水管6上设有第二调节阀9,缺氧池进水管5流量为总进水流量的70-80%,厌氧池进水管6的流量为总进水流量的20-30%。
在缺氧池1内设有第一搅拌装置10和间歇曝气充氧装置11,厌氧池2 内设有第二搅拌装置13,在好氧池3内设有曝气充氧装置15和隔板16,该隔板16由好氧池3上端向底部延伸且与好氧池3底部之间具有间距。间歇曝气充氧装置11、曝气充氧装置15连接至曝气风机,具体的,间歇曝气充氧装置11经第一供气支管25、曝气充氧装置15经第二供气支管26连接至风机供气管路36,风机供气管路36连接至曝气风机,第一供气支管25上设有第一自动阀门27,以控制间隙曝气,具体为,曝气20s,停歇40s,第二供气支管26上设有第二自动阀门28以控制曝气充氧装置15的曝气量。
AMBR膜池4内设有AMBR膜组件17,AMBR膜组件17连接有出水管路37,出水管路37上设有产水泵35,AMBR膜池4经回流管路29连接至缺氧池1,污泥回流比为200%,回流管路29连接有污泥排放管路31,回流管路29位于AMBR膜池4与污泥排放管路31的管段上所述设有回流泵 30,回流管路29上设有第一阀门32,污泥排放管31路上设有第二阀门33。
本例中,缺氧池1的进水端设有第一导流筒12,厌氧池2的进水端设有第二导流筒14,缺氧池进水管5连接至第一导流筒12,厌氧池进水管6 连接至第二导流筒14,第一导流筒12的出水口位于缺氧池1底部上方0.5m 处,第二导流筒14的出水口位于厌氧池2底部上方0.5m处,因此,缺氧池 1、厌氧池2内水流呈下进上出的状态。参见图3,为了使进水与AMBR膜池4回流的混合液充分混合,第一导流筒12包括上下连通的筒体12-1、及设置在筒体12-1内壁上的多个导流片12-2,多个导流片12-2沿筒体12-1 周向间隔布置,简体12-1伸入至缺氧池1底部,从而起到消解进水溶解氧,进水和混合液完全混合,防止污泥沉积的目的。
参见图2,AMBR膜池4内的AMBR膜组件17适应缺氧环境,AMBR 组件17经外框18悬置在AMBR膜池4内,在AMBR膜池4上端设有滑轨组件19,外框18两侧分别设有与滑轨组件19配合的滑轮组件20,外框18 一端经曲柄连杆与驱动电机21连接,通过驱动电机21带动曲柄连杆转动,从而带动外框18在滑轨组件19上的来回往复移动,进而带动AMBR膜组件17在在AMBR膜池4内往复移动,膜组件上的膜丝在频繁的前后运动中抖动,使得污染物不能富集在膜丝表面,缓解膜污染,代替高能耗的空气吹扫。
为了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AMBR膜池4底部设有泥斗34,该泥斗34的角度为50度,AMBR膜池4上部污泥浓度为8g/L,泥斗区域污泥浓度为1.2g/L,泥斗区域的污泥浓度高于上部的污泥浓度,从而提高了内回流混合液的污泥浓度,间接降低了回流比,上部的污泥浓度稍低,缓解了AMBR膜组件17的污染程度,延长膜组件清洗周期。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一、污水通过污水进水管7进入缺氧池1,与来自AMBR膜池4的混合液混合,反硝化菌利用进水中的碳源进行反硝化脱氮,同时另一部分污水进入厌氧池2,补充聚磷菌所需的碳源,聚磷菌将污水中优质的碳源转化为聚p-羟基丁酸(PHB)等储能物质,释放磷酸盐,积聚吸磷动力,同时有机氮在异养菌作用下转化为氨氮;
二、脱氮释磷后的污水进入好氧池3,有机物被微生物进一步降解,氨氮在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的作用下,氧化为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聚磷菌吸收污水中的磷,积聚在体内;
三、净化后的污水进入AMBR膜池4,AMBR膜池4富集大量微生物,保持高浓度的污泥浓度,此时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浓度已经很低,AMBR膜池4底部设有泥斗34,泥斗区域污泥浓度较高,可达到12-15g/L,上部膜组件区域污泥浓度为7-8g/L,AMBR膜池4上部污泥浓度偏低,可减轻膜丝污染的程度,延长膜组件清洗周期,含有硝酸盐氮的污水连同AMBR膜池4内的高浓度污泥回流至前端缺氧池1,进行反硝化脱氮,另一部分污泥则排出系统,通过排泥的方式去除水中的磷;AMBR膜池4内因微生物生长进入内源呼吸阶段,伴随着部分微生物的死亡,释放出部分有机物,池内的反硝化菌利用细胞自身的有机物进一步反硝化脱氮,达标的出水则通过产水泵35抽出回用。
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是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倒置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缺氧池、厌氧池、好氧池、及AMBR膜池,所述缺氧池连接有缺氧池进水管,所述厌氧池连接有厌氧池进水管;
所述缺氧池内设有第一搅拌装置和间歇曝气充氧装置,所述厌氧池内设有第二搅拌装置,所述好氧池内设有曝气充氧装置,所述间歇曝气充氧装置、曝气充氧装置分别连接至曝气风机;
所述AMBR膜池内设有AMBR膜组件,所述AMBR膜组件连接有出水管路,所述出水管路上设有产水泵,所述AMBR膜池经回流管路连接至所述缺氧池,所述回流管路连接有污泥排放管路,所述回流管路位于AMBR膜池与所述污泥排放管路的管段上设有回流泵,所述回流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污泥排放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置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进水管、厌氧池进水管分别连接至污水进水管,所述缺氧池进水管上设有第一调节阀,所述厌氧池进水管上设有第二调节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置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的进水端设有第一导流筒,所述厌氧池的进水端设有第二导流筒,所述缺氧池进水管连接至所述第一导流筒,所述厌氧池进水管连接至所述第二导流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倒置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筒包括上下连通的筒体、及设置在所述筒体内壁上的多个导流片,所述多个导流片沿所述筒体周向间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置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与所述厌氧池经第一溢流管连通,所述厌氧池与所述好氧池经第二溢流管连通,所述好氧池与所述AMBR膜池经第三溢流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置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曝气充氧装置经第一供气支管、所述曝气充氧装置经第二供气支管连接至风机供气管路,所述风机供气管路连接至曝气风机,所述第一供气支管上设有第一自动阀门,所述第二供气支管上设有第二自动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置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由所述好氧池上端向底部延伸且与所述好氧池底部之间具有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置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MBR膜组件经外框悬置在所述AMBR膜池内,所述AMBR膜池上端设有滑轨组件,所述外框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滑轨组件配合的滑轮组件,所述外框一端经曲柄连杆与驱动电机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置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AMBR膜池底部设有泥斗。
CN202121619035.5U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倒置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57120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9035.5U CN215712066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倒置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9035.5U CN215712066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倒置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12066U true CN215712066U (zh) 2022-02-01

Family

ID=79987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19035.5U Active CN215712066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倒置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120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50819B (zh) 一种深度脱氮除磷的mbr污水处理系统
CN101723510A (zh) 预脱氧-厌氧-缺氧-多级好氧/缺氧生物脱氮除磷的方法和装置
CN104909520A (zh) Mabr和mbr联用式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8996840B (zh) 强化生物脱氮与平板陶瓷膜组合的污水处理设备及其方法
CN108706727B (zh) 一种折流式厌氧自养脱氮生物反应工艺及装置
CN101643269A (zh)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及工艺
CN104058555A (zh) 基于厌氧氨氧化的低碳氮比城市污水脱氮系统及处理工艺
CN111138038A (zh) 光伏驱动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和处理方法
CN111268796A (zh) 一种厌氧/缺氧填料和分段进水三级ao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系统及方法
CN203999266U (zh) 基于厌氧氨氧化的低碳氮比城市污水脱氮系统
CN111646652A (zh) 一种用于低碳氮比污水的高效生物脱氮装置
CN110790374A (zh) 一种倒置a2/o+复合式mbr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5293701B (zh) 一种碳源储备式ibr生物反应器
CN205328793U (zh) Mabr和mbr联用式污水处理装置
CN114516683A (zh) 基于曝气无动力回流的多工艺式污水脱氮除磷系统及方法
CN206970300U (zh) 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及生物反应池
CN203295318U (zh) 一体化脱氮除磷mbr装置
CN113233586A (zh) 多模式微氧曝气aao-mbr高效节能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1952333U (zh) 一种内循环aao-mbr污水处理反应池系统
CN215712066U (zh) 一种倒置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
CN207313242U (zh) 一种分体回流式微氧脱氮反应器
CN206033378U (zh) 一种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设备
CN114133032B (zh) 污水处理用新型隧道式固定床反应器
CN208684537U (zh) 污水的处理装置
CN211999031U (zh) 一种生物转盘集合反硝化除磷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