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07498U - 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 - Google Patents

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07498U
CN215707498U CN202122246254.XU CN202122246254U CN215707498U CN 215707498 U CN215707498 U CN 215707498U CN 202122246254 U CN202122246254 U CN 202122246254U CN 215707498 U CN215707498 U CN 2157074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olley
frame
winding
wheel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4625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泉
余斌
孙刘铭
侯世宇
钟和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er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anshan Shuangy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anshan Shuangy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anshan Shuangy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4625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074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074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074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包括用于产生沿环形轨道行驶的驱动力的驱动小车、与驱动小车连接的控制小车和与控制小车连接的纸盒小车,驱动小车包括第一车架,所述第一车架采用是铝合金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的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车架,可以降低重量较重,方便安装操作。

Description

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卷材包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
背景技术
钢铁行业的冷轧板或铝行业的冷轧铝板一般为0.15~3mm厚,类似企业生产的产品多以卷状交货,称为钢卷或铝卷,以下统一简称为卷材,此类卷材一般内孔为φ508或φ610mm,外径为φ700~φ2400mm,宽度为800~2200mm。交货前为了保证卷材不会锈蚀和损伤,会对卷材进行包装,包括内层防锈包装和外层机械防护包装,内层防锈包装主要指在卷材内孔设置防锈纸或薄膜。对于卷材的内层防锈包装,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人工包装,或者采用少量的机械辅助设备,如公开号为CN101804873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钢卷缠绕薄膜自动包装设备。
现有技术中的缠绕小车为一体式结构,该小车既承担了行走驱动的功能,又承担了放置膜卷的功能,结构相对而言简单,存在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包装时膜是通过小车运行时产生的拉力被动释放的,为了克服小车高速运行对膜造成的瞬间冲击造成膜被拉断,在小车内设置了弹簧缓冲辊,还有设计采用气弹簧缓冲,统称为蓄能缓冲机构,这类缓冲的效果比较局限,对拉伸缠绕膜的性能要求比较高,否则很容易拉断,使用该缠绕小车的用户都需要使用配套的进口缠绕膜,如果使用国产缠绕膜,断膜的概率很高;
2、膜卷直接安装在缠绕小车的芯轴上,每次更换膜卷必须要停机,针对该问题,现有技术出现了一些可自动更换膜卷的装置,如公开号为CN1146184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带梭子更换机构的缠绕装置,如公开号为CN101553402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更换梭子的梭子更换系统,每次只能放置一个备用的梭子,每更换一次需要人工干预一次,或者提前准备很多的梭子,但梭子上带有电机等高价值的零件,准备很多经济上明显不合理,一般最多就准备一个;
3、现有技术中的缠绕小车都是采用普通电机驱动,在速度上没有办法控制,尤其是缠绕小车是在一个尺寸比较大的环形轨道上运行,有直线段、爬坡上升段、下降段等多种完全不同的工况,电机速度不变的情况下难以保证速度的突变,所以此类设计都需要采取强制维持速度的方式:即在环形轨道内圈增加了一圈内齿圈,缠绕小车上的电机驱动齿轮,与齿圈啮合达到行走的目的,这种异形的、尺寸很大的内齿圈加工费用不菲,且尺寸难以保证;
4、由于前述张力的原因,现有的缠绕小车都只能包装一种包装材料,即缠绕膜,没有办法实现同时包装两种拉伸性能不同的材料;
5、现有技术中的缠绕小车的车架重量较重,能耗较高,安装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目的是减轻重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包括用于产生沿环形轨道行驶的驱动力的驱动小车、与驱动小车连接的控制小车和与控制小车连接的纸盒小车,驱动小车包括第一车架,所述第一车架采用是铝合金材料制成。
所述驱动小车还包括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一车架上的摆动轮组件、与所述环形轨道的第一表面接触的驱动轮和用于使驱动轮5与环形轨道的第一表面始终保持接触状态的加压装置。
所述加压装置包括上弹簧座、下弹簧座以及设置在上弹簧座和下弹簧座之间的压缩弹簧,上弹簧座通过长螺杆与第一车架连接,压缩弹簧夹在上弹簧座和下弹簧座之间。
所述压缩弹簧为圆柱螺旋弹簧。
所述控制小车包括第二车架、与所述环形轨道的第一表面接触的第二上车轮和与环形轨道的第二表面接触的第二下车轮,第二车架通过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车架连接,第二车架的内侧设有尼龙板,尼龙板与环形轨道的第三表面相接触。
所述尼龙板采用尼龙材质制成。
所述纸盒小车包括第三车架、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三车架上且与环形轨道的第一表面接触的第三上车轮和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三车架上且与环形轨道的第二表面接触的第三下车轮,第三车架的内侧设有尼龙板,尼龙板与环形轨道的第三表面相接触。
所述尼龙板采用尼龙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车架,可以降低重量较重,方便安装操作。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在纸盒和膜盒取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在纸盒和膜盒取出后的主视图;
图5是驱动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驱动小车的剖视图;
图7是第一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摆动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电机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控制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控制小车的剖视图;
图13是集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集电器的主视图;
图15是控制小车与环形轨道配合示意图;
图16是纸盒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第三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磁性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纸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第一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纸卷轴的剖视图;
图22是第一主动带轮的剖视图;
图23是膜盒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膜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膜盒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531、驱动小车;5311、摆动轮组件;5312、第一车架;5313、第一电机;5314、电机安装架;5315、驱动轮;5316、缓冲装置;5317、从动轮;53111、安装板;53112、第一上车轮;53113、侧导向轮;53114、第一下车轮;53161、上弹簧座;53162、下弹簧座;53163、压缩弹簧;532、控制小车;5321、第二车架;5322、第二上车轮;5323、伺服控制器;5324、集电器;5325、接近开关;5326、第二下车轮;53241、集电器支架;53242、碳刷;53243、导向轴;53244、铜套;53245、压缩弹簧;533、纸盒小车;5331、第三车架;5332、第一联轴器;5333、第三上车轮;5334、集电器;5335、第一传感器;5336、第一电磁铁;5337、第二电机;5338、伺服控制器;5339、第三下车轮;53311、尼龙板;53312、电机固定板;53313、第一导轴;53314、第一滑道;53315、第一定位块53315;534、膜盒小车;5341、第四车架;5342、第三联轴器;5343、第四上车轮;5344、集电器;5345、第二传感器;5346、第二电磁铁;5347、第三电机;5348、伺服控制器;5349、第四下车轮;53413、第二导轴;53414、第二滑道;53415、第二定位块;535、纸盒;5351、第一框架;5352、纸卷轴;5353、第二联轴器;5354、第一导套;5355、第二滑块;5356、第一滑块;5357、第一张紧轮;5358、第一主动带轮组件;5359、第一皮带;5350、第一金属板;53511、第三金属板;53521、芯轴;53522、筒体;53523、锯齿板;53524、第一从动带轮;53581、第一带轮轴;53582、第一主动带轮;53583、第一限位件;536、膜盒;5361、第二框架;5362、涨紧轴;5363、导辊组件;5364、第四滑块;5365、铰链板;5366、第二导套;5367、第二张紧轮;5368、第三滑块;5369、第二金属板;5360、第四联轴器;53631、齿轮传动机构;53632、第一导辊;53633、第二导辊;53634、第三导辊;53635、第四导辊;53636、第五导辊;53637、第六导辊;537、第一连接杆;538、第二连接杆;539、第三连接杆;53010、第一表面;53011、第二表面;53012、第三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如图1至图2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包括用于产生沿环形轨道行驶的驱动力的驱动小车531、与驱动小车531连接的控制小车532、与控制小车532连接的纸盒小车533、设置于纸盒小车533上且用于装载纸卷的纸盒、与纸盒小车533连接的膜盒小车534和设置于膜盒小车534上且用于装载膜卷的膜盒;纸盒被设置成在更换纸卷时能够相对于纸盒小车533进行直线移动,以使纸盒能够被从纸盒小车533中抽出;膜盒也被设置成在更换膜卷时能够相对于膜盒小车534进行直线移动,以使膜盒能够被从膜盒小车534中抽出。
具体地说,在卷材缠绕包装机中,环形轨道主要作为缠绕小车的运行轨道,环形轨道上形成有引导缠绕小车运行的环形移动路径,环形移动路径为封闭环形,并且环形轨道为缠绕小车提供电力供应。驱动小车531带动控制小车532、纸盒小车533和膜盒小车534沿着环形轨道进行移动,将包装材料卷绕在待包装卷材上,缠绕小车并能够从待包装卷材的内孔中穿过。如图1至图4所示,驱动小车531通过第一连接杆537与控制小车532连接,控制小车532通过第二连接杆538与纸盒小车533连接,纸盒小车533通过第三连接杆539与膜盒小车534连接。
如图1至图10所示,驱动小车531包括第一车架5312、缓冲装置5316、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一车架5312上的摆动轮组件5311、与环形轨道的第一表面接触的驱动轮5315、与环形轨道的第二表面接触的从动轮5317和用于提供使驱动轮5315进行转动的驱动力的第一电机5313,摆动轮组件5311包括与环形轨道的第一表面接触的第一上车轮53112、与环形轨道的第二表面接触的第一下车轮53114和与环形轨道的第三表面接触的侧导向轮53113。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为环形轨道上的轨道板的外表面,轨道板为封闭环形结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平行,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为轨道板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两表面,第三表面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垂直,第三表面为竖直面。
如图7所示,第一车架5312通过第一连接杆537与控制小车532连接,第一车架5312是一焊接件,为降低缠绕小车整体重量,第一车架5312采用的是铝合金材料制成,第一车架5312上设有摆动轮组件5311的安装轴、电机安装架的安装孔、缓冲装置5316的支撑点和从动轮5317的安装轴,从动轮5317为可旋转的设置在该安装轴上。
如图5和图6所示,驱动小车531还包括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一车架5312上的电机安装架和与第一电机5313连接的减速器,第一电机5313设置在电机安装架上,减速器的输出轴与驱动轮5315连接,驱动轮5315设置两个,两个驱动轮5315为同轴设置,驱动轮5315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从动轮5317的轴线也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且第二方向与缠绕小车的行驶方向相垂直。电机安装架与第一车架5312为转动连接,电机安装架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一电机5313与电机安装架固定连接,与第一电机5313的电机轴连接的减速器具有两个输出轴,该减速器的两个输出轴上分别固定设置一个驱动轮5315,驱动轮5315与减速器的输出轴同步转动。第一电机5313为伺服电机,减速器的输入轴并通过旋转编码器与第一电机5313的电机轴连接,这样可通过旋转编码器的读数获知运行的距离,再配合缠绕小车上的接近开关检测到环形轨道上检测板的信号、次数等数据,就能准确的获知缠绕小车没圈在环形轨道上的位置和已经旋转的圈数。
如图5至图8所示,从动轮5317设置在第一车架53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摆动轮组件5311设置在第一车架5312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摆动轮组件5311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摆动轮组件5311还包括与第一车架5312转动连接的安装板53111,第一上车轮53112、第一下车轮53114和侧导向轮53113为可旋转的设置于安装板53111上,第一上车轮53112、第一下车轮53114和侧导向轮53113均为圆柱体,第一上车轮53112的外圆面与第一表面接触,第一下车轮53114的外圆面与第二表面接触,侧导向轮53113的外圆面与第三表面接触,第一上车轮53112和第一下车轮53114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侧导向轮53113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一上车轮53112和第一下车轮53114均设置多个且第一上车轮53112和第一下车轮53114的数量相同,所有第一上车轮53112、所有第一下车轮53114均分分别处于与摆动轮组件5311的旋转中心线相垂直的同一直线上,且各个第一上车轮53112分别与一个第一下车轮53114处于与第一表面相垂直的同一直线上,轨道板夹在第一上车轮53112和第一下车轮53114之间,轨道板也夹在驱动轮5315和从动轮5317之间。
如图5至图8所示,摆动轮组件5311设置两个,两个摆动轮组件5311为对称布置且两个摆动轮组件5311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环形轨道具有两个第三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位于两个第三表面之间,两个摆动轮组件5311的侧导向轮53113分别与一个第三表面接触,轨道板位于两个摆动轮组件5311的侧导向轮53113之间。摆动轮组件5311实际运行时不会做360转动,只是小幅度的摆动,该摆动没有动力来源,只是为了适应其运行的环形轨道的转弯半径。同时摆动轮组件5311的两侧导向轮53113的间隙正好与轨道板宽度匹配,起到缠绕小车运行对中功能。而且,驱动小车531上设计摆动轮组件5311是由于在该种缠绕包装机中,为了同时缠绕包装两种材料,缠绕小车零部件的数量多、重量重,这样就导致驱动小车531的电机选型比较大,外形尺寸也相应增大,如果不增设摆动轮组件5311,驱动小车531的转弯半径就需要设置的很大,也就需要将环形轨道的内圆弧半径增大。
如图5、图6和图10所示,缓冲装置5316是用于使驱动轮5315与环形轨道的第一表面始终保持接触状态,缓冲装置5316包括上弹簧座53161、下弹簧座53162以及设置在上弹簧座53161和下弹簧座53162之间的压缩弹簧53163,上弹簧座53161通过长螺杆与第一车架5312连接,下弹簧座53162与减速器(该减速器是指与第一电机5313连接的减速器)固定连接,压缩弹簧53163夹在上弹簧座53161和下弹簧座53162之间,上弹簧座53161和下弹簧座53162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的同一直线上。压缩弹簧53163对下弹簧座53162施加使其远离上弹簧座53161的弹性作用力,通过压缩弹簧53163的弹力始终将下弹簧座53162的前端向下压,而第一电机5313和减速器通过电机安装架安装在第一车架5312上,可绕电机安装架上的轴转动,这样驱动轮5315即对轨道板产生了下压力,只要通过减速电机给与驱动轮5315一定的扭矩,即可实现整个小车的运行。并且可以通过调节上弹簧座53161与下弹簧座53162之间的距离,来调节压缩弹簧53163的压缩量,从而弥补车轮的磨损量。
如图1至图4、图11至图15所示,控制小车532包括第二车架5321、与环形轨道的第一表面接触的第二上车轮5322、与环形轨道的第二表面接触的第二下车轮5326、伺服控制器5232、集电器5324以及接近开关5325,第二上车轮5322和第二下车轮5326为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二车架5321上,伺服控制器5232和接近开关5325设置在第二车架5321上。第二车架5321通过第一连接杆537与第一车架5312连接,第一连接杆537的一端与第一车架5312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537的另一端与第二车架5321转动连接。第二上车轮5322和第二下车轮5326均为圆柱体,第二上车轮5322的外圆面与第一表面接触,第二下车轮5326的外圆面与第二表面接触,第一上车轮53112和第一下车轮53114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二上车轮5322和第二下车轮5326均设置四个,每两个第二上车轮5322为同轴设置,每两个第二下车轮5326为同轴设置,且各个第二上车轮5322分别与一个第二下车轮5326处于与第一表面相垂直的同一直线上,轨道板夹在第二上车轮5322和第二下车轮5326之间。
如图1至图4、图11至图15所示,集电器5324安装在第二下车轮5326的轮轴上,靠绕轴转动以适应环形轨道的曲率半径,第二下车轮5326的轮轴与第二车架5321连接。集电器5324与环形轨道的轨道板上设置的滑触线相接触,控制小车532通过集电器5324从滑触线取电后用于向驱动小车531的第一电机5313和伺服控制器5323供电,通过伺服控制器5323对第一电机5313进行精确控制。
如图11至图15所示,第二车架5321的内侧设有两块尼龙板,尼龙板采用尼龙材质制成,两块尼龙板固定在第二车架5321的侧板内侧,两块尼龙板分别与环形轨道的一个第三表面相接触,环形轨道的轨道板位于两块尼龙板之间,两块尼龙板的内挡距与环形轨道的轨道板的宽度匹配,起到导向和保护轨道板宽度方向不会过度磨损等作用。
如图13和图14所示,集电器5324包括集电器支架53241、碳刷53242、导向轴53243、铜套53244和压缩弹簧53245。每个集电器5324有两组碳刷。集电器5324通过铜套53244套在第二下车轮5326的轮轴上,轴向不固定,依靠碳刷53242与环形轨道上的滑触线配合保证轴向位置,集电器高度方向与下面的车轮始终保持一致。但碳刷可以沿着导向轴53243上下运动,压缩弹簧53245会将碳刷53242顶起,保证碳刷始终与滑触线内的铜条保持接触。控制小车532上至少应安装两组集电器5324,一组集电器5324用于取DC24V控制电,另一组集电器5324用于取驱动电机用的强电,本例中强电为DC600V。本例中为了提高取电的可靠性,控制小车532上布置了四组集电器,即控制小车532的四个第二下车轮5326的轮轴上均安装了集电器。
接近开关5325安装在第二车架5321上,检测部位朝向轨道板一侧,接近开关5325与轨道板的距离大于接近开关5325的检测距离,例如本例中接近开关检测距离8mm,但接近开关调整至距离轨道板的第一表面12mm的位置处,这样控制小车532在运行时不会有信号。通过在环形轨道的轨道板上一些特定位置再安装一块6mm厚的检测板时,控制小车532就可以检测到信号,在本实施例中,接近开关5325共设置三个,三个接近开关5325分别用于检测三个位置,三个位置分别为整个缠绕小车在环形轨道中的home位置、切纸位置和检修位置,在环形轨道上对应home位置、切纸位置和检修位置的各个位置处分别设置一个检测板,即第一检测板、第二检测板和第三检测板,第一检测板用于缠绕小车在到达home位置时被缠绕小车上的接近开关检测到,第二检测板用于缠绕小车在到达切纸位置时被缠绕小车上的接近开关检测到,第三检测板用于缠绕小车在到达检修位置时被缠绕小车上的接近开关检测到。
如图1至图4、图16至图22所示,纸盒小车533包括第三车架5331、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三车架5331上且与环形轨道的第一表面接触的第三上车轮5333、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三车架5331上且与环形轨道的第二表面接触的第三下车轮5339、用于吸附纸盒的第一电磁铁5336和用于提供使纸盒进行运转的驱动力的第二电机5337,第二电机5337通过第一联轴器5332与纸盒连接。第三车架5331通过第二连接杆538与第二车架5321连接,第二连接杆538的一端与第二车架5321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538的另一端与第三车架5331转动连接。第三上车轮5333和第三下车轮5339均为圆柱体,第三上车轮5333的外圆面与第一表面接触,第三下车轮5339的外圆面与第二表面接触,第一上车轮53112和第一下车轮53114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三上车轮5333和第三下车轮5339均设置四个,每两个第三上车轮5333为同轴设置,每两个第三下车轮5339为同轴设置,且各个第三上车轮5333分别与一个第三下车轮5339处于与第一表面相垂直的同一直线上,轨道板夹在第三上车轮5333和第三下车轮5339之间。
如图17所示,第三车架5331的内侧设有两块尼龙板53311,尼龙板53311采用尼龙材质制成,两块尼龙板53311固定在第三车架5331的相对两内侧壁上,两块尼龙板53311分别与环形轨道的一个第三表面相接触,环形轨道的轨道板位于两块尼龙板53311之间,两块尼龙板53311的内挡距与环形轨道的轨道板的宽度匹配,避免车架直接接触轨道板,起到导向和保护轨道板宽度方向不会过度磨损等作用。
如图1至图4、图16至图22所示,第三车架5331上设置有电机固定板53312,第二电机5337固定设置在电机固定板53312上,第二电机5337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三车架533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块53315,第一定位块53315是用于与设置在环形轨道上的锁定装置相配合,在缠绕小车回到环形轨道上的home位置时,锁定装置嵌入第一定位块53315上设置的定位槽中,将缠绕小车锁定在home位置。第三车架5331上设置有用于对纸盒进行导向的第一导轴53313和第一滑道53314,第一导轴53313为在第三车架5331上设置的杆状构件,第一导轴53313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一滑道53314为在第一车架5312上设置的滑槽,第一滑道53314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纸盒位于第一导轴53313和第一滑道53314之间。
如图16和图18所示,第一联轴器5332与第二电机5337的电机轴固定连接,第一联轴器5332是通过键固定在第二电机5337的电机轴上,电机轴的端部用一螺钉固定第一联轴器5332,防止第一联轴器5332窜出,螺钉与第一联轴器5332的端面(该端面是指第一联轴器5332的远离第二电机5337的一端的端面,该端面与电机轴轴线相垂直)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固定的,以保证未来安装纸盒后第一联轴器5332与纸盒内的第二联轴器5353之间的距离恒定,防止两者距离太大降低磁力从而影响扭矩。第一联轴器5332为磁性联轴器,其结构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那样,第一联轴器5332主要包括第一法兰块和设置于第一法兰块上的多个永磁体,第一法兰块为圆盘状结构且第一法兰块固定在第二电机5337的电机轴上,第一法兰块与第二电机5337的电机轴同轴,所有永磁体在第一法兰块上为沿周向均匀分布,第一法兰块的外圈用环氧树脂或其余材料包覆防止永磁铁掉落,磁性联轴器用于将第二电机5337的产生的扭矩传递给纸盒。
如图16所示,集电器5334安装在第三下车轮5339的轮轴上,靠绕轴转动以适应环形轨道的曲率半径,第三下车轮5339的轮轴与第三车架5331连接。集电器5334与环形轨道的轨道板上设置的滑触线相接触,控制小车532通过集电器5334从滑触线取电后用于向纸盒小车533的第二电机5337和伺服控制器5338供电,通过伺服控制器5338对第二电机5337进行精确控制,伺服控制器5338设置在第三车架5331上,伺服控制器5338用于控制第二电机5337,第二电机5337为伺服电机。集电器5334的结构与集电器5324的结构基本相同,纸盒小车533上至少应安装两组集电器5334,一组集电器5334用于取DC24V控制电,另一组集电器5334用于取第二电机5337用的强电,本例中强电为DC600V。本例中为了提高取电的可靠性,控制小车532上布置了四组集电器,即纸盒小车533的四个第三下车轮5339的轮轴上均安装了集电器。
如图16所示,第三车架5331上设有第一传感器5335,第一传感器5335是用于测量与纸卷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第一传感器5335优选为激光测距传感器。第一传感器5335安装时带有一定的朝上的倾角,正好使得第一传感器5335发射的激光对应未来安装纸盒后纸卷的中心,通过测得的与纸卷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以判断纸盒小车533内有无纸盒、以及纸盒内是否有纸。
如图16所示,第一电磁铁5336固定安装在第三车架5331上,在装载纸盒后,第一电磁铁5336通电后可以产生吸附纸盒的吸引力,防止缠绕小车高速运行时纸盒被甩出,而且第一电磁铁5336断电后不会吸附纸盒,方便纸盒抽出。
纸盒是用于装载纸卷,并在缠绕包装时控制包装纸的张力。如图1至图4、图19至图22所示,纸盒包括第一框架5351、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一框架5351上的纸卷轴5352、设置于第一框架5351上且用于与第一电磁铁5336相配合的第一金属板5350、设置于第一框架5351上且用于接受来自第一联轴器5332的驱动力的第一主动带轮组件5358、与纸卷轴5352连接的第一从动带轮53524、与第一主动带轮组件5358和第一从动带轮53524相配合的第一皮带5359以及用于控制第一皮带5359的张紧度的第一张紧轮5357。纸卷轴5352用于套装纸卷,纸卷轴5352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一从动带轮53524与纸卷轴5352为同轴连接。第一框架5351为可沿直线移动的设置于第三车架5331上,第一框架5351移动时的移动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一框架5351移动时可以带动纸卷轴5352及纸卷同步移动。第二电机5337运转时,第二电机5337产生的扭矩通过第一联轴器5332传递至第一主动带轮组件5358,使第一主动带轮组件5358转动,第一主动带轮组件5358带动第一皮带5359运转,第一皮带5359带动第一从动带轮53524转动,第一从动带轮53524带动纸卷轴5352同步转动,纸卷轴5352带动纸卷同步转动,实现包装纸的释放。
如图19和图22所示,第一主动带轮组件5358包括设置于第一框架5351上的第一带轮轴53581、第一限位件53583、设置于第一带轮轴53581上的第一主动带轮53582和设置于第一主动带轮53582上且与第一联轴器5332配合的第二联轴器5353,第一联轴器5332和第二联轴器5353为磁性联轴器,第一联轴器5332通过紧固件与第二电机5337连接,第一限位件53583夹在该紧固件与第一主动带轮53582之间,以使第一联轴器5332和第二联轴器5353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第一带轮轴53581与第一框架5351固定连接,第一带轮轴53581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一主动带轮53582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带轮轴53581上,第一主动带轮53582可以转动,第二联轴器5353与第一主动带轮53582为同轴固定连接。在纸盒安装在纸盒小车533上后,第一联轴器5332与第二联轴器5353为相对布置且两者同轴,第一联轴器5332和第二联轴器5353的结构基本相同,第二联轴器5353主要包括第二法兰块和设置于第二法兰块上的多个永磁体,第二法兰块为圆盘状结构且第二法兰块固定在第一主动带轮53582上,第二法兰块与第一主动带轮53582同轴,所有永磁体在第二法兰块上为沿周向均匀分布,第二法兰块的外圈用环氧树脂或其余材料包覆防止永磁铁掉落,第二联轴器5353用于接受来自第一联轴器5332的扭矩。
如图19和图22所示,第一限位件53583为圆球形结构,第一限位件53583固定设置在第一主动带轮53582的端部,第一联轴器5332是在中心处通过螺钉安装在第二电机5337的电机轴上,在纸盒安装在纸盒小车533上后,第一联轴器5332与第二联轴器5353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第一限位件53583夹在该螺钉的头部与第一主动带轮53582之间,以使第一联轴器5332和第二联轴器5353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第一联轴器5332上的各个永磁铁分别与第二联轴器5353上的一个永磁铁为异性磁极相对设置,利用磁极相吸的原理达到传递扭矩的目的。
如图19和图21所示,纸卷轴5352包括芯轴53521、套设于芯轴53521上的筒体53522和设置于筒体53522上的锯齿板53523,芯轴53521固定设置在第一框架5351上,芯轴53521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筒体53522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筒体53522通过轴承安装在芯轴53521上,筒体53522与芯轴53521为同轴设置,筒体53522用于套装纸卷,筒体53522相对于芯轴53521可以转动。筒体53522作为纸卷的支撑部位,锯齿板53523是用于使纸卷与筒体53522保持相对固定,锯齿板53523设置两个且两个锯齿板53523与筒体53522为同轴固定连接,锯齿板53523具有用于嵌入纸卷中的凸齿,凸齿设置多个且所有凸齿为在锯齿板53523的外边缘沿整个周向均匀分布,凸齿沿径向朝向筒体53522的外圆面外伸出。第一从动带轮53524固定设置在筒体53522的一端,两个锯齿板53523位于第一从动带轮53524的同一侧,且两个锯齿板53523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第一从动带轮53524的外直径大于筒体53522的外直径,第一从动带轮53524带动筒体53522同步转动,筒体53522带动纸卷同步转动。
作为优选的,第一皮带5359为同步带,第一主动带轮53582和第一从动带轮53524均为同步带轮。
如图16、图17和图19所示,纸盒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框架5351上的第一导套5354、第一滑块5356和第二滑块5355。第一导套5354与第一导轴53313为滑动连接,第一导套5354具有让第一导轴53313插入的轴孔,第一导套5354的轴孔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一导套5354设置两个且两个第一导套5354为同轴设置。第一滑块5356与第一框架5351为滑动连接,用于在纸盒小车533相对于纸盒移动时起到支撑和导向作用,第一滑块5356用于插入到第一框架5351上的第一滑道53314中。第一滑块5356和第二滑块5355具有一定的长度,第一滑块5356和第二滑块5355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一滑块5356固定设置在第一框架535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第二滑块5355和第一导套5354固定设置在第一框架535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纸卷轴5352位于第一滑块5356和第二滑块5355之间。
作为优选的,第一导套5354采用润滑效果较好的材料制作,例如铜、含油尼龙等材质,安装到纸盒小车533上时与第一导轴53313形成配合,可准确定位纸盒与纸盒小车533的相对位置,第一导套5354靠向推入纸盒小车533的一端内孔设有15度倒角。第一滑块5356和第二滑块5355采用尼龙制作而成,第一滑块5356和第二滑块5355固定在第一框架5351上,作为支撑和导向作用。当纸盒安装在纸盒小车533内时,通过第一导套5354与第一导轴53313的配合以及第一滑块5356与第一滑道53314的配合,对纸盒小车533形成导向,此时第二滑块5355不起作用。但在卷库内时,则由第二滑块5355与卷库上的滑轨相配合以及第一滑块5356与卷库上的另一滑轨相配合,对纸盒小车533形成导向和支撑,第一导套5354不起作用。
如图16和图19所示,第一金属板5350采用导磁效果较好的金属材质制成,第一金属板5350固定在第一框架5351上,第一金属板5350的位置与纸盒小车533上的第一电磁铁5336位置对应,纸盒小车533运行时第一电磁铁5336通电,第一电磁铁5336吸附第一金属板5350,即始终给纸盒吸力,防止其甩出。
纸盒安装到纸盒小车533内时,通过前文描述的导套、滑块配合可形成上下、左右及旋转运动等几个方向自由度的约束,纸盒一直运动到纸盒小车533最内部时,第一限位件53583会顶住固定第一联轴器5332中心处的螺钉。由于该螺钉与第一联轴器5332的端面的距离是固定的,第一限位件53583与第一联轴器5332端面的距离也是固定的,这就能保证每次安装后第一联轴器5332和第二联轴器5353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一般将第一联轴器5332和第二联轴器5353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5mm,可保证最优的力矩传递效果。
如图19和图20所示,膜盒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框架5361上的第三金属板53511,第三金属板53511采用导磁效果较好的金属材质制成。第三金属板53511是用于与设置在卷库上的电磁铁相配合,第三金属板53511由卷库上的电磁铁吸附。卷库自动换膜盒时,无论是推还是拉膜盒,推拉卷装置的电磁铁都是直接接触的第三金属板53511,同时卷库内的挂钩勾住的也是第三金属板53511。
如图1至图4、图23至图25所示,膜盒小车534包括第四车架5341、可旋转的设置于第四车架5341上且与环形轨道的第一表面接触的第四上车轮5343、可旋转的设置于第四车架5341上且与环形轨道的第二表面接触的第四下车轮5349、用于吸附膜盒的第二电磁铁5346和用于提供使膜盒行运转的驱动力的第三电机5347,第三电机5347通过第三联轴器5342与膜盒连接。第四车架5341通过第三连接杆539与第三车架5331连接,第三连接杆539的一端与第三车架5331转动连接,第三连接杆539的另一端与第四车架5341转动连接。第四上车轮5343和第四下车轮5349均为圆柱体,第四上车轮5343的外圆面与第一表面接触,第四下车轮5349的外圆面与第二表面接触,第一上车轮53112和第一下车轮53114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四上车轮5343和第四下车轮5349均设置四个,每两个第四上车轮5343为同轴设置,每两个第四下车轮5349为同轴设置,且各个第四上车轮5343分别与一个第四下车轮5349处于与第一表面相垂直的同一直线上,轨道板夹在第四上车轮5343和第四下车轮5349之间。
第四车架5341的内侧设有两块尼龙板,尼龙板采用尼龙材质制成,两块尼龙板固定在第四车架5341的相对两内侧壁上,两块尼龙板分别与环形轨道的一个第三表面相接触,环形轨道的轨道板位于两块尼龙板之间,两块尼龙板的内挡距与环形轨道的轨道板的宽度匹配,避免车架直接接触轨道板,起到导向和保护轨道板宽度方向不会过度磨损等作用。
如图23所示,第四车架5341上设置有电机固定板,第三电机5347固定设置在电机固定板上,第三电机5347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四车架5341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块53415,第二定位块53415是用于与设置在环形轨道上的锁定装置相配合,在缠绕小车回到环形轨道上的home位置时,锁定装置嵌入第二定位块53415上设置的定位槽中,将缠绕小车锁定在home位置。第四车架5341上设置有用于对膜盒进行导向的第二导轴53413和第二滑道53414,第二导轴53413为在第四车架5341上设置的杆状构件,第二导轴53413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二滑道53414为在第一车架5312上设置的滑槽,第二滑道53414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膜盒位于第二导轴53413和第二滑道53414之间。
如图23所示,第三联轴器5342与第三电机5347的电机轴固定连接,第三联轴器5342是通过键固定在第三电机5347的电机轴上,电机轴的端部用一螺钉固定第三联轴器5342,防止第三联轴器5342窜出,螺钉与第三联轴器5342的端面(该端面是指第三联轴器5342的远离第三电机5347的一端的端面,该端面与电机轴轴线相垂直)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固定的,以保证未来安装膜盒后第三联轴器5342与膜盒内的第四联轴器5360之间的距离恒定,防止两者距离太大降低磁力从而影响扭矩。第三联轴器5342为磁性联轴器,其结构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那样,第三联轴器5342主要包括第三法兰块和设置于第三法兰块上的多个永磁体,第三法兰块为圆盘状结构且第三法兰块固定在第三电机5347的电机轴上,第三法兰块与第三电机5347的电机轴同轴,所有永磁体在第三法兰块上为沿周向均匀分布,第三法兰块的外圈用环氧树脂或其余材料包覆防止永磁铁掉落,磁性联轴器用于将第三电机5347的产生的扭矩传递给膜盒。
如图23所示,集电器5344安装在第四下车轮5349的轮轴上,靠绕轴转动以适应环形轨道的曲率半径,第四下车轮5349的轮轴与第四车架5341连接。集电器5344与环形轨道的轨道板上设置的滑触线相接触,控制小车532通过集电器5344从滑触线取电后用于向膜盒小车534的第三电机5347和伺服控制器5348供电,通过伺服控制器5348对第三电机5347进行精确控制,伺服控制器5348设置在第四车架5341上,伺服控制器5348用于控制第三电机5347,第三电机5347为伺服电机。集电器5344的结构与集电器5324的结构基本相同,膜盒小车534上至少应安装两组集电器5344,一组集电器5344用于取DC24V控制电,另一组集电器5344用于取第三电机5347用的强电,本例中强电为DC600V。本例中为了提高取电的可靠性,控制小车532上布置了四组集电器,即膜盒小车534的四个第四下车轮5349的轮轴上均安装了集电器。
如图23所示,第四车架5341上设有第二传感器5345,第二传感器5345是用于测量与膜卷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第二传感器5345优选为激光测距传感器。第二传感器5345安装时带有一定的朝上的倾角,正好使得第二传感器5345发射的激光对应未来安装膜盒后膜卷的中心,通过测得的与膜卷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以判断膜盒小车534内有无膜盒、以及膜盒内是否有膜。
如图23所示,第二电磁铁5346固定安装在第四车架5341上,在装载膜盒后,第二电磁铁5346通电后可以产生吸附膜盒的吸引力,防止缠绕小车高速运行时膜盒被甩出,而且第二电磁铁5346断电后不会吸附膜盒,方便膜盒抽出。
膜盒是用于装载膜卷,并在缠绕包装时控制包装膜的张力。如图1至图4、图23至图25所示,膜盒包括第二框架5361、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二框架5361上的涨紧轴5362、设置于第二框架5361上且用于与第二电磁铁5346相配合的第二金属板5369、设置于第二框架5361上且用于接受来自第三联轴器5342的驱动力的第二主动带轮组件、与涨紧轴5362连接的第二从动带轮、与第二主动带轮组件和第二从动带轮相配合的第二皮带、用于控制第二皮带的张紧度的第二张紧轮5367以及设置于第二框架5361上且用于引导包装纸的导辊组件5363。
涨紧轴5362用于套装膜卷,涨紧轴5362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二从动带轮与涨紧轴5362为同轴连接。第二框架5361为可沿直线移动的设置于第四车架5341上,第二框架5361移动时的移动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二框架5361移动时可以带动涨紧轴5362及膜卷同步移动。第三电机5347运转时,第三电机5347产生的扭矩通过第三联轴器5342传递至第二主动带轮组件,使第二主动带轮组件转动,第二主动带轮组件带动第二皮带运转,第二皮带带动第二从动带轮转动,第二从动带轮带动涨紧轴5362同步转动,涨紧轴5362带动膜卷同步转动,实现包装膜的释放。
如图23和图24所示,第二主动带轮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框架5361上的第二带轮轴、第二限位件、设置于第二带轮轴上的第二主动带轮和设置于第二主动带轮上且与第三联轴器5342配合的第四联轴器5360,第三联轴器5342和第四联轴器5360为磁性联轴器,第三联轴器5342通过紧固件与第三电机5347连接,第二限位件夹在该紧固件与第二主动带轮之间,以使第三联轴器5342和第四联轴器5360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第二带轮轴与第二框架5361固定连接,第二带轮轴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二主动带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带轮轴上,第二主动带轮可以转动,第四联轴器5360与第二主动带轮为同轴固定连接。在膜盒安装在膜盒小车534上后,第三联轴器5342与第四联轴器5360为相对布置且两者同轴,第三联轴器5342和第四联轴器5360的结构基本相同,第四联轴器5360主要包括第四法兰块和设置于第四法兰块上的多个永磁体,第四法兰块为圆盘状结构且第四法兰块固定在第二主动带轮上,第四法兰块与第二主动带轮同轴,所有永磁体在第四法兰块上为沿周向均匀分布,第四法兰块的外圈用环氧树脂或其余材料包覆防止永磁铁掉落,第四联轴器5360用于接受来自第三联轴器5342的扭矩。
如图23和图24所示,第二限位件为圆球形结构,第二限位件固定设置在第二主动带轮的端部,第三联轴器5342是在中心处通过螺钉安装在第三电机5347的电机轴上,在膜盒安装在膜盒小车534上后,第三联轴器5342与第四联轴器5360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第二限位件夹在该螺钉的头部与第二主动带轮之间,以使第三联轴器5342和第四联轴器5360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第三联轴器5342上的各个永磁铁分别与第四联轴器5360上的一个永磁铁为异性磁极相对设置,利用磁极相吸的原理达到传递扭矩的目的。
如图24所示,涨紧轴5362用来安装膜卷,涨紧轴5362可以插入膜卷的中心孔中,涨紧轴5362与现有技术中的膜卷固定装置结构相同,也即其结构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那样,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优选的,第二皮带为同步带,第二主动带轮和第二从动带轮均为同步带轮。
如图23至图25所示,膜盒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框架5361上的第二导套5366、第三滑块5368和第四滑块5364。第二导套5366与第二导轴53413为滑动连接,第二导套5366具有让第二导轴53413插入的轴孔,第二导套5366的轴孔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二导套5366设置两个且两个第二导套5366为同轴设置。第三滑块5368与第二框架5361为滑动连接,用于在膜盒小车534相对于膜盒移动时起到支撑和导向作用,第三滑块5368用于插入到第二框架5361上的第二滑道53414中。第三滑块5368和第四滑块5364具有一定的长度,第三滑块5368和第四滑块5364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三滑块5368固定设置在第二框架536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第四滑块5364和第二导套5366固定设置在第二框架536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涨紧轴5362位于第三滑块5368和第四滑块5364之间。
作为优选的,第二导套5366采用润滑效果较好的材料制作,例如铜、含油尼龙等材质,安装到膜盒小车534上时与第二导轴53413形成配合,可准确定位膜盒与膜盒小车534的相对位置,第二导套5366靠向推入膜盒小车534的一端内孔设有15度倒角。第三滑块5368和第四滑块5364采用尼龙制作而成,第三滑块5368和第四滑块5364固定在第二框架5361上,作为支撑和导向作用。当膜盒安装在膜盒小车534内时,通过第二导套5366与第二导轴53413的配合以及第三滑块5368与第二滑道53414的配合,对膜盒小车534形成导向,此时第四滑块5364不起作用。但在卷库内时,则由第四滑块5364与卷库上的滑轨相配合以及第三滑块5368与卷库上的另一滑轨相配合,对膜盒小车534形成导向和支撑,第二导套5366不起作用。
如图25所示,第二金属板5369采用导磁效果较好的金属材质制成,第二金属板5369固定在第二框架5361上,第二金属板5369的位置与膜盒小车534上的第二电磁铁5346位置对应,膜盒小车534运行时第二电磁铁5346通电,第二电磁铁5346吸附第二金属板5369,即始终给膜盒吸力,防止其甩出。
膜盒安装到膜盒小车534内时,通过前文描述的导套、滑块配合可形成上下、左右及旋转运动等几个方向自由度的约束,膜盒一直运动到膜盒小车534最内部时,第二限位件会顶住固定第三联轴器5342中心处的螺钉。由于该螺钉与第三联轴器5342的端面的距离是固定的,第二限位件与第三联轴器5342端面的距离也是固定的,这就能保证每次安装后第三联轴器5342和第四联轴器5360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一般将第三联轴器5342和第四联轴器5360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5mm,可保证最优的力矩传递效果。
膜盒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框架5361上的第四金属板,第四金属板采用导磁效果较好的金属材质制成。第四金属板是用于与设置在卷库上的电磁铁相配合,第四金属板由卷库上的电磁铁吸附。卷库自动换膜盒时,无论是推还是拉膜盒,推拉卷装置的电磁铁都是直接接触的第四金属板,同时卷库内的挂钩勾住的也是第四金属板。
如图24和图25所示,导辊组件5363包括第一导辊53632、第二导辊53633、第三导辊53634、第四导辊53635、第五导辊53636和第六导辊53637,第一导辊53632和第二导辊53633通过齿轮传动机构53631相连接。第一导辊53632、第二导辊53633、第三导辊53634、第四导辊53635、第五导辊53636和第六导辊53637为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二框架5361上,第一导辊53632、第二导辊53633、第三导辊53634、第四导辊53635、第五导辊53636和第六导辊53637为圆柱体且第一导辊53632、第二导辊53633、第三导辊53634、第四导辊53635、第五导辊53636和第六导辊53637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一滑块5356、第一导辊53632、第二导辊53633、第三导辊53634、第四导辊53635、第五导辊53636和第六导辊53637位于膜卷的同一侧,来自膜卷的包装膜首先从第一导辊53632的下方绕过,包装膜并依次绕过第一导辊53632、第二导辊53633、第三导辊53634、第四导辊53635、第五导辊53636和第六导辊53637。第二导辊53633位于第一导辊53632和第三导辊53634的上方,第三导辊53634位于第一导辊53632的侧下方,第四导辊53635位于第三导辊53634的上方,第五导辊53636位于第四导辊53635的上方,第六导辊53637位于第五导辊53636的侧上方,第六导辊53637也位于第二导辊53633的正上方,第四导辊53635和第五导辊53636位于第二导辊53633的侧上方。齿轮传动机构53631为一级齿轮传动机构,其包括相啮合的两个齿轮,其中一个齿轮设置在第一导辊53632上,另一个齿轮设置在第二导辊53633上。第二导辊53633的直径大于第一导辊53632的直径,第一导辊53632的直径大于第三导辊53634、第四导辊53635和第五导辊53636的直径。
包装膜为拉伸缠绕膜,包装膜从膜卷中拉出时在该导辊组件5363内通过,每次拉出时会被强制拉伸,包装膜的拉伸比例约为1.3倍,将包装膜进行拉伸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少量节省材料,主要是拉伸后包装在待包装卷材上有自回复的功能,提高缠绕的紧密程度,导辊组件5363由几组不同的导辊组成,从而可以将包装膜的最终出处设定在预想的位置。
如图24所示,膜盒还包括与第二框架5361转动连接的铰链板5365,铰链板5365可以转动,铰链板5365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二方向相垂直。铰链板5365与第二框架5361之间通过铰链连接,铰链板5365可在当前位置翻转180度,在需要更换膜卷时,先打开铰链板5365,拿出用完的膜卷,放入新的膜卷后再将铰链板5365闭合。
缠绕小车的张力控制原理为:在每次包装缠绕小车沿着环形轨道运行第一圈时,纸盒小车533的第二电机5337和膜盒小车534的第三电机5347的转速均设定在比较小的数值(此时,纸盒小车533的第二电机5337的扭矩设定为额定扭矩的5%~10%,膜盒小车534的第三电机5347的扭矩设定为额定扭矩的5%~10%),使包装膜的张力值较小,以防止将包装膜的端部从机械手中拉出来(在卷绕卷材的第一圈过程中,包装膜的端部是由机械手夹持固定),缠绕小车沿着环形轨道运行第一圈后,完成卷材第一圈的包装,一旦第一圈包装完成后,包装材料自身已经形成了一圈压紧固定,就可以增大第二电机5337和第三电机5347的扭矩,此时将纸盒小车533的第二电机5337的扭矩设定为额定扭矩的50%~70%,将膜盒小车534的第三电机5347的扭矩也设定为额定扭矩的50%~70%,以增大包装膜的张力值。
因此,通过在纸盒小车533、膜盒小车534上设置伺服电机,配合整组小车的旋转动态调整膜卷、纸卷释放或回收的张力,缠绕小车上并安装有伺服控制器,可直接控制伺服电机的转速等数值,进而达到对膜张力的控制。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包括用于产生沿环形轨道行驶的驱动力的驱动小车、与驱动小车连接的控制小车和与控制小车连接的纸盒小车,驱动小车包括第一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架采用是铝合金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小车还包括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一车架上的摆动轮组件、与所述环形轨道的第一表面接触的驱动轮和用于使驱动轮5与环形轨道的第一表面始终保持接触状态的加压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包括上弹簧座、下弹簧座以及设置在上弹簧座和下弹簧座之间的压缩弹簧,上弹簧座通过长螺杆与第一车架连接,压缩弹簧夹在上弹簧座和下弹簧座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弹簧为圆柱螺旋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小车包括第二车架、与所述环形轨道的第一表面接触的第二上车轮和与环形轨道的第二表面接触的第二下车轮,第二车架通过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车架连接,第二车架的内侧设有尼龙板,尼龙板与环形轨道的第三表面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板采用尼龙材质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纸盒小车包括第三车架、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三车架上且与环形轨道的第一表面接触的第三上车轮和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三车架上且与环形轨道的第二表面接触的第三下车轮,第三车架的内侧设有尼龙板,尼龙板与环形轨道的第三表面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板采用尼龙材质制成。
CN202122246254.XU 2021-09-16 2021-09-16 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 Active CN2157074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46254.XU CN215707498U (zh) 2021-09-16 2021-09-16 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46254.XU CN215707498U (zh) 2021-09-16 2021-09-16 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07498U true CN215707498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21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46254.XU Active CN215707498U (zh) 2021-09-16 2021-09-16 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074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6693B (zh) 一种在钢丝绳牵引机构中应用的卷筒传动装置
CN1035990A (zh) 卷纸幅的方法和设备
CN107444949B (zh) 液压上纸机
CN215707498U (zh) 卷材缠绕包装机的缠绕小车
CN112623308A (zh) 卷材自动包装线用缠绕包装机
CN203475011U (zh) 纺纱机横动导纱装置
CN210260473U (zh) 一种塑料包装吹膜机物料收卷装置
CN201046472Y (zh) 气动带钢助卷装置
CN106185160A (zh) 一种轮毂输送线
CN206799088U (zh) 一种堆垛机的辅助定位机构
CN215854419U (zh) 一种涤纶丝收卷换卷装置
CN202089543U (zh) 线摩擦制动带式输送机
CN202296183U (zh) 阻尼制动器
CN210150174U (zh) 皮带机巡检机器人行走驱动机构
US20070183870A1 (en)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CN213770665U (zh) 一种浮辊摆臂收卷装置
CN201580839U (zh) 表面驱动自动接纸机构
CN218661378U (zh) 一种磁悬运动机构
CN217262798U (zh) 独立制动式带式输送机
CN220811373U (zh) 一种电动车刹车线收纳装置
CN109094846B (zh) 一种恒力张紧的自动储带装置
CN204871763U (zh) 一种易撕膜的送带装置
CN208617094U (zh) 一种新型高速线材夹送辊装置
CN220412445U (zh) 一种省力便捷式有轴收线机
CN216302961U (zh) 低功耗电缆卷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14

Address after: 243000 no.669 Chaoshan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Ma'anshan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AIER HEAVY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243000 Yushan Industrial Park, Yushan District, Ma'anshan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MAANSHAN SHUANGY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