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05559U - 驻车空调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驻车空调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705559U CN215705559U CN202122084695.4U CN202122084695U CN215705559U CN 215705559 U CN215705559 U CN 215705559U CN 202122084695 U CN202122084695 U CN 202122084695U CN 215705559 U CN215705559 U CN 2157055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rt
- valve
- air conditioner
- valve port
- heat exchang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95 fuel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驻车空调器和具有其的车辆,包括:压缩机,压缩机设有吸气口、出气口和补气口;四通阀,四通阀设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第一阀口与出气口连接且第三阀口与吸气口连接,四通阀处于制冷状态时,第一阀口和第四阀口连接且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连接,四通阀处于制热状态时,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连接且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连接;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闪蒸器,闪蒸器设有第一流通口、第二流通口和排气口;第一节流装置,第一节流装置连接于第一流通口与第一换热器之间;控制阀。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驻车空调器不仅能够在驻车状态下进行制热,而且具有制热能效高、结构简单和能耗小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驻车空调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驻车空调器,仅设置单冷系统,即驻车空调器只能制冷,车辆另外采用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热敏电阻)来满足制热需求,但是电池的能耗较大,降低了车辆的行驶距离,且可能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
由此,另一些的驻车空调器通过闪蒸器向压缩机内补充气体来提高制热效率,但是由于驻车空调器的管路结构设置不合理,导致驻车空调器的结构复杂化、零件多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驻车空调器,该驻车空调器不仅能够在驻车状态下进行制热,而且具有制热能效高、结构简单和能耗小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驻车空调器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驻车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有吸气口、出气口和补气口;四通阀,所述四通阀设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出气口连接且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吸气口连接,所述四通阀在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之间可切换,所述四通阀处于制冷状态时,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连接且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连接,所述四通阀处于制热状态时,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连接且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连接;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阀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四阀口连接;闪蒸器,所述闪蒸器设有第一流通口、第二流通口和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补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流通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流通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流通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连接于所述排气口和所述补气口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驻车空调器不仅能够在驻车状态下进行制热,而且具有制热能效高、结构简单和能耗小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流通口和所述第二流通口设于所述闪蒸器的底部,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闪蒸器的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第二阀口、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沿所述四通阀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设于所述四通阀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设于所述四通阀的相对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驻车空调器还包括: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二流通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毛细管和节流阀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毛细管和节流阀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驻车空调器还包括第三节流装置,所述第三节流装置连接于所述排气口和所述补气口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控制阀连接于所述第三节流装置和所述排气口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毛细管和节流阀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三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毛细管和节流阀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控制阀为电磁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所述车身设有乘客舱;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驻车空调器,所述驻车空调器安装于所述车身,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乘客舱内空气换热,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乘客舱外空气换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驻车空调器,不仅能够在驻车状态下进行制热,而且具有制热能效高、结构简单和能耗小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驻车空调器的制热模式的冷媒的流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驻车空调器的制冷模式的冷媒的流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
驻车空调器1、
压缩机100、吸气口110、出气口120、补气口130、
四通阀200、第一阀口210、第二阀口220、第三阀口230、第四阀口240、
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400、
闪蒸器500、第一流通口510、第二流通口520、排气口530、
第一节流装置600、第二节流装置700、第三节流装置800、
控制阀9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驻车空调器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驻车空调器1包括压缩机100、四通阀200、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400、闪蒸器500、第一节流装置600和控制阀900。
压缩机100设有吸气口110、出气口120和补气口130,四通阀200设有第一阀口210、第二阀口220、第三阀口230和第四阀口240,第一阀口210与出气口120连接且第三阀口230与吸气口110连接,四通阀200在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之间可切换,四通阀200处于制冷状态时,第一阀口210和第四阀口240连接且第二阀口220和第三阀口230连接,四通阀200处于制热状态时,第一阀口210和第二阀口220连接且第三阀口230和第四阀口240连接,第一换热器300与第二阀口220连接,第二换热器400与第四阀口240连接,闪蒸器500设有第一流通口510、第二流通口520和排气口530,排气口530与补气口130连接,第一流通口510与第一换热器300连接,第二流通口520与第二换热器400连接,第一节流装置600连接于第一流通口510与第一换热器300之间,控制阀900连接于排气口530和补气口130之间。
其中,冷媒在压缩机100、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400和闪蒸器500内不断循环流动,闪蒸器500内的部分结构的压力会突然降低,进而降低在该部分结构内的冷媒的沸点,以获得更多的气态冷媒。并且,压缩机100可以为电驱动压缩机,即压缩机100需要通过车辆上的电池启动,需要说明的是,燃油车由于存在电气件,因此燃油车上也存在电池,燃油车通过该部分电池启动压缩机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驻车空调器1,通过在压缩机100上设有吸气口110、出气口120和补气口130,通过吸气口110向压缩机100内吸入气体冷媒,经压缩机100加压后变成高压气态冷媒并由出气口120排出压缩机100,而补气口130可以在制热模式下向压缩机100内补充气态冷媒,进而提高压缩机100内的气态冷媒流量,从而提高压缩机100排出的气态冷媒流量,可以增加换热器内的冷媒流量,以提高驻车空调器1的制热效果,驻车空调器1的制热能耗显著提高。
并且,四通阀200设有第一阀口210、第二阀口220、第三阀口230和第四阀口240,第一阀口210与出气口120连接且第三阀口230与吸气口110连接,气态冷媒由压缩机100排出后能够由第一阀口210进入四通阀200,冷媒流向压缩机100时先经过四通阀200并由第三阀口230进入压缩机100,四通阀200在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之间可切换,这样可以通过四通阀200来调节驻车空调器1内冷媒的流动路径,调节方便且能够简化驻车空调器1的管道布置,冷媒流动更加通畅。
具体地,第一换热器300与第二阀口220连接,第二换热器400与第四阀口240连接,四通阀200处于制冷状态时,第一阀口210和第四阀口240连接且第二阀口220和第三阀口230连接。如此,在制冷状态下,压缩机100内的冷媒可以由出气口120流向第一阀口210,再由第四阀口240依次流向第二换热器400和第一换热器300,接下来由第二阀口220进入四通阀200,最后由第三阀口230和吸气口110流回压缩机100,以完成冷媒的循环,并实现制冷。
四通阀200处于制热状态时,第一阀口210和第二阀口220连接且第三阀口230和第四阀口240连接。如此,在制热状态下,压缩机100内的冷媒可以由出气口120流向第一阀口210,再由第二阀口220依次流向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接下来由第四阀口240进入四通阀200,最后由第三阀口230和吸气口110流回压缩机100,以完成冷媒的循环,并实现制热。
由此可知,驻车空调器1的流动路径更加简单,且在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均通过同一个第一换热器300和同一个第二换热器400实现,便于实现冷媒的循环。
另外,闪蒸器500设有第一流通口510、第二流通口520和排气口530,排气口530与补气口130连接,第一流通口510与第一换热器300连接,第二流通口520与第二换热器400连接,其中,第一流通口510和第二流通口520既可以向闪蒸器500内输送冷媒,也可以向闪蒸器500外排出冷媒,且流经第一流通口510和第二流通口520的冷媒多为液态冷媒,在制热模式下,闪蒸器500内的气态冷媒可以由排气口530和补气口130补充进入压缩机100,进而增大经过第一换热器300的气态冷媒流量,提高驻车空调器1的制热性能。
其中,第一节流装置600连接于第一流通口510与第一换热器300之间,这样可以通过第一节流装置600使液态冷媒变为气态冷媒。控制阀900连接于排气口530和补气口130之间,在制冷模式下,控制阀900可以关闭以切断排气口530与补气口130之间的连接,在制热模式下,控制阀900可以打开以连通排气口530与补气口130,以实现闪蒸器500向压缩机100内补充气态冷媒,提高制热效果。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驻车空调器1不仅能够在驻车状态下进行制热,而且具有制热能效高、结构简单和能耗小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流通口510和第二流通口520设于闪蒸器500的底部,排气口530设于闪蒸器500的顶部,这样,受重力影响,液态冷媒可以位于闪蒸器500的底部,便于液态冷媒在第一流通口510和第二流通口520之间流动,而气态冷媒可以朝向闪蒸器500的顶部移动并通过排气口530排出闪蒸器500,再通过补气口130进入压缩机100内,进而方便在闪蒸器500内实现冷媒的气液分离,无需设置额外的气液分离结构,减少了零件,降低了成本,简化了装配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阀口210、第二阀口220、第三阀口230和第四阀口240沿四通阀200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一阀口210和第三阀口230设于四通阀200的相对两侧,第二阀口220和第四阀口240设于四通阀200的相对两侧。
由于第一阀口210在制热状态下与第二阀口220连通且在制冷状态下与第四阀口240连通,第三阀口230在制冷状态下与第二阀口220连通且在制热状态下与第四阀口240连通,因此这样布置,每个阀口的相邻两个阀口中的一个为该阀口制热状态下所连阀口且另一个为该阀口制冷状态下所连阀口,不仅可以提升切换状态的速度,而且能够减小冷媒的流动路径,提升冷媒的流动效率。
而且,第一阀口210和第三阀口230分别与不同的换热器相连,流经第一阀口210和第三阀口230的冷媒的温度必然差别较大,将第一阀口210和第三阀口230之间的距离增大,极大地降低了经过第一阀口210和第三阀口230的冷媒之间相互的温度影响,从而提高驻车空调器1的制冷以及制热能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驻车空调器1还包括第二节流装置700。
第二节流装置700连接于第二流通口520与第二换热器400之间。在驻车空调器1处于制热模式时,可以根据乘客舱内的温度调节第二节流装置700,通过调节第二节流装置700可以改变流经第二节流装置700后的冷媒中的气态冷媒的比例,以使驻车空调器1保证乘客舱内的温度维持在乘客设定的温度附近,以减小乘客舱内的温度波动,提高乘坐舒适性。
进一步地,第一节流装置600为电子膨胀阀、毛细管和节流阀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节流装置700为电子膨胀阀、毛细管和节流阀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第一节流装置600和第二节流装置700可第二节流装置700可以为相同部件或不同部件,例如,第一节流装置600和第二节流装置700都为毛细管,或者,第一节流装置600为毛细管,第二节流装置700为电子膨胀阀。
如此,扩大了第一节流装置600和第二节流装置700的选材范围,增加了驻车空调器1的多样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驻车空调器1还包括第三节流装置800,第三节流装置800连接于排气口530和补气口130之间。
通过增设第三节流装置800,可以提高由补气口130进入压缩机100的冷媒内的气态冷媒的比例,且能够避免压缩机100内的冷媒向闪蒸器500方向流动,以提高驻车空调器1的制热效果,增加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阀900连接于第三节流装置800和排气口530之间,即气态冷媒先经过控制阀900,再经过第三节流装置800并流向压缩机100。
由此,当驻车空调器1处于制冷状态时,控制阀900关闭,闪蒸器500不向压缩机100补充气态冷媒,气态冷媒流至控制阀900处则停止流动,避免了制冷模式下冷媒先经过第三节流装置800再被控制阀900阻挡,即制冷模式下冷媒无需流经第三节流装置800,减小了第三节流装置800的使用率,有利于延长第三节流装置8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第一节流装置600为电子膨胀阀、毛细管和节流阀中的至少一个,第三节流装置800为电子膨胀阀、毛细管和节流阀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第一节流装置600和第三节流装置800可以为相同部件或不同部件,例如,第一节流装置600和第三节流装置800都为毛细管,或者,第一节流装置600为毛细管,第三节流装置800为节流阀。
如此,扩大了第一节流装置600和第三节流装置800的选材范围,增加了驻车空调器1的多样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控制阀900为电磁阀,其中,电磁阀是用电磁力作用于密封在电动调节阀隔磁套管内的铁芯完成,不存在动密封,使用安全性更高,且电磁阀的结构简单,价格低,能够降低控制阀900的成本,且电磁阀的响应时间短,便于调节,有利于提高控制阀900的控制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和驻车空调器1。车辆可以为燃油车或者电动车。
车身设有乘客舱,驻车空调器1安装于车身,第一换热器300与乘客舱内空气换热,第二换热器400与乘客舱外空气换热。即驻车空调器1独立于车身设置,从而驻车空调器1能够从车身上整体拆卸而不影响车辆的行驶性能,也不影响驻车空调器1的应用,增加了驻车空调器1以及车身维修的便捷性。
如此,在制冷状态下,第一换热器300作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400作为冷凝器,压缩机100排出的气态冷媒经第二换热器400后变为液态冷媒,液态冷媒经第一换热器300后变为气态冷媒再回到压缩机100,在第一换热器300处,液态冷媒变为气态冷媒过程中吸收乘客舱内的热量,进而达到制冷的目的;在制热状态下,第一换热器300作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400作为蒸发器,压缩机100排出的气态冷媒经第一换热器300后变为液态冷媒,液态冷媒经第二换热器400后变为气态冷媒再回到压缩机100,这样,在第一换热器300处,气态冷媒变为液态冷媒过程中向乘客舱内释放热量,进而达到制热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驻车空调器1,不仅能够在驻车状态下进行制热,而且具有制热能效高、结构简单和能耗小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驻车空调器1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本申请中的驻车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驻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有吸气口、出气口和补气口;
四通阀,所述四通阀设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出气口连接且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吸气口连接,所述四通阀在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之间可切换,所述四通阀处于制冷状态时,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连接且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连接,所述四通阀处于制热状态时,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连接且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连接;
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阀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四阀口连接;
闪蒸器,所述闪蒸器设有第一流通口、第二流通口和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补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流通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流通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
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流通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连接于所述排气口和所述补气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通口和所述第二流通口设于所述闪蒸器的底部,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闪蒸器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第二阀口、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沿所述四通阀的周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设于所述四通阀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设于所述四通阀的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二流通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驻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毛细管和节流阀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毛细管和节流阀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节流装置,所述第三节流装置连接于所述排气口和所述补气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驻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连接于所述第三节流装置和所述排气口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驻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毛细管和节流阀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三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毛细管和节流阀中的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驻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电磁阀。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所述车身设有乘客舱;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驻车空调器,所述驻车空调器安装于所述车身,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乘客舱内空气换热,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乘客舱外空气换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84695.4U CN215705559U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驻车空调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84695.4U CN215705559U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驻车空调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705559U true CN215705559U (zh) | 2022-02-01 |
Family
ID=80010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084695.4U Active CN215705559U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驻车空调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705559U (zh) |
-
2021
- 2021-08-31 CN CN202122084695.4U patent/CN21570555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751378B2 (e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heat exchanger | |
CN112428768B (zh) | 热管理系统 | |
CN107356023B (zh) |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 |
CN107356005B (zh) |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 |
US20210268870A1 (en) |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 |
CN107351624B (zh) |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 |
CN107351628B (zh) |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 |
CN107351627B (zh) | 汽车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 | |
CN113173050B (zh) | 热管理系统 | |
CN107356003B (zh) |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 |
CN116194313A (zh) | 蒸汽喷射模块和使用该蒸汽喷射模块的热泵系统 | |
CN113173049B (zh) | 热管理系统 | |
CN107359382B (zh) | 汽车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 |
CN111251801B (zh) |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US20230356564A1 (en) |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with improved working efficiency of compressor | |
CN111251809A (zh) |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CN211892770U (zh) | 热管理系统 | |
CN107356002B (zh) |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 |
EP3453991A1 (en) | Heat pump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 |
CN112140829B (zh) |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 |
CN111251812B (zh) |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CN215705559U (zh) | 驻车空调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1526761U (zh) | 热泵空调系统 | |
CN111251803B (zh) |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CN111251810B (zh) |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1 Haixin Road, Nancun Town, Pingdu City,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51,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SHANDONG) AIR-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