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0817U - 储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储能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680817U CN215680817U CN202121959610.6U CN202121959610U CN215680817U CN 215680817 U CN215680817 U CN 215680817U CN 202121959610 U CN202121959610 U CN 202121959610U CN 215680817 U CN215680817 U CN 2156808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re
- connection
- connection structure
- energy storage
- storage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能系统,储能系统包括:多个模块单元,多个模块单元包括控制模块和多个储电模块,模块单元的顶部设有高压电连接结构和低压电连接结构,其中,多个模块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布,高压电连接结构和低压电连接结构沿第二方向间隔开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系统可以根据安装场地的实际地形情况和用户的容量需求,将模块单元排列成合适的形状,使储能系统的设置更加灵活多变,而且便于实现更快捷、灵敏的火情检测和消防,通过高压电连接结构和低压电连接结构间隔开设置,实现强弱电分离,避免弱电受到强电的电磁干扰的风险,保证了储能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运行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储能系统是微电网、孤岛电网、分布式发电系统及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措施。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实现了需求侧管理、削峰填谷、平滑负荷、快速调整电网频率,提高了电网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了光伏和风力等瞬时变化大的新能源发电系统对电网的冲击。
但是在相关技术中,储能系统一般为集装箱式整体结构,且高低压线路以及水电结构分布不合理,容易出现电磁干扰等问题,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储能系统,所述储能系统实现强弱电分离,避免电磁干扰的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系统,包括:多个模块单元,多个所述模块单元包括控制模块和多个储电模块,所述模块单元的顶部设有高压电连接结构和低压电连接结构,其中,多个所述模块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高压电连接结构和所述低压电连接结构沿第二方向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系统,通过设置多个独立的模块单元,使储能系统可以根据安装场地的实际地形情况和用户的容量需求,将模块单元排列成合适的形状,使储能系统的设置更加灵活多变,便于储能系统的安装设置,而且便于应对用户不同的功率、容量需求,也便于实现更快捷、灵敏的火情检测和消防,避免热失控蔓延造成较大火灾损失,通过高压电连接结构和低压电连接结构间隔开设置,实现强弱电分离,避免弱电受到强电的电磁干扰的风险,保证了储能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运行的安全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储能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模块单元的所述高压电连接结构通过高压连接线串联,多个所述模块单元的所述低压电连接结构通过低压连接线串联,所述高压连接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低压连接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模块单元的顶部还设有消防连接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消防连接部与所述低压电连接结构的间距小于与所述高压电连接结构的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消防连接部设于所述低压电连接结构的背向所述高压电连接结构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消防连接部包括气体消防连接部,多个所述气体消防连接部通过气体消防管路并联,所述控制模块内设有消防储气瓶,所述消防储气瓶与所述控制模块的所述气体消防连接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消防连接部包括液体消防连接部,多个所述液体消防连接部通过液体消防管路并联,所述控制模块设有液体消防外界接头,所述液体消防外部接头与所述控制模块的所述液体消防连接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模块单元的顶部还设有液冷总连接部,所述高压电连接结构包括总正连接结构和总负连接结构,所述总正连接结构和所述总负连接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开设置,所述液冷总连接部设于所述总正连接结构和所述总负连接结构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电模块包括多个电池组,所述电池组设有正电连接部、负电连接部和液冷连接部,多个所述正电连接部与所述总正连接结构通过正极铜排电连接,多个所述负电连接部与所述总负连接结构通过负极铜排电连接,多个所述液冷连接部与所述液冷总连接部通过液冷管连接,其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液冷连接部位于所述正电连接部和所述负电连接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电模块的顶部还设有防爆结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防爆结构设于所述高压电连接结构和所述低压电连接结构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模块单元包括独立外壳和设于独立外壳内的功能部件,所述独立外壳为密封结构,所述高压电连接结构和所述低压电连接结构设于所述独立外壳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圈示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电系统的主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电系统的俯视图;
图6是图5沿B-B线所示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圈示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电模块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沿D-D线所示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储能系统100;
模块单元10;储电模块11;控制模块12;独立外壳13;功能部件14;
高压电连接结构21;总正连接结构211;总负连接结构212;低压电连接结构22;高压连接线23;低压连接线24;
消防连接部30;气体消防连接部31;气体消防管路32;消防储气瓶33;液体消防连接部34;液体消防管路35;液体消防外界接头36;
液冷总连接部40;
电池组50;正电连接部51;负电连接部52;液冷连接部53;正极铜排54;负极铜排55;液冷管56;
防爆结构60;氢气传感器70;顶盖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相关技术中,储能系统一般为集装箱式整体结构,在集装箱内设置装有电池簇的电池架构成储能系统,单电池或单电池模组热失控极容易诱发其他电池或电池模组的热失控,进而造成连锁反应,以至于造成较大火灾损失,整个集装箱内的电池簇报废,且火情严重不易灭火。并且集装箱内高压线路和低压电路分布以及水电结构分布不合理,容易出现电磁干扰等问题,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储能系统100,该储能系统100的模块单元10形成独立的单体结构,使储能系统100能够更灵活地根据安装场地的实际地形情况和用户的容量需求排列成合适的形状,设置更加灵活多变,可以与安装场地相适配,不仅便于降低对安装场地的要求,便于储能系统100的安装设置,而且便于应对用户不同的功率、容量需求。
并且,在其中一个储电模块11热失控时,可以有效避免影响其他储电模块11,避免诱发热失控连锁反应,避免造成较大火灾,也有利于降低损失。高压电连接结构21和低压电连接结构22有序间隔开布置,可以使高压线路和低压线路分布更有序,避免高压线路对低压线路产生电磁干扰、导致低压线束对控制结构供电及信号传输受到电磁干扰的风险,提高了储能系统100的安全性。
与相关技术中在集装箱内设置电池架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独立的模块单元10组装成储能系统100,每个模块单元10内的空间比集装箱内室空间小很多,从而在个别储电模块11初期发生热失控时,火势、烟雾、CO能够快速传递到储电模块11的探测器,并引发探测器释放火警信号,实现火灾的早发现早消防,降低损失。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系统100。
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模块单元10。其中,模块单元10可以为储电模块11,或者模块单元10可以为控制模块12。因此,多个模块单元10可以包括多个储电模块11和至少一个控制模块12。控制模块12可以用于控制储电模块11的工作状态和电能的输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块单元10包括独立外壳13和功能部件14,功能部件14设于独立外壳13内。对于储电模块11而言,功能部件14可以为电池组50等;对于控制模块12而言,功能部件14可以为控制器、储能交流器等。储电模块11与控制模块12电连接,以使电池组50与控制器电连接,从而使控制件对电池组50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独立外壳13为密封结构,例如独立外壳13包括外壳本体和门体。外壳本体限定出容纳腔,门体用于打开和关闭容纳腔的腔口,以便于功能部件14的安装、更换和维修。在门体关闭容纳腔的腔口时,门体可以密封容纳腔的腔口,以实现独立外壳13的密封。
独立外壳13的密封结构可以避免外界的昆虫、风沙等进入容纳腔内,从而避免风沙引发模块单元10报假的火灾警报、造成储能系统100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引发模块单元10进行消防造成模块单元10的损坏,提高了火灾检测的准确性,以及提高了模块单元10的安全性和正常工作。
并且,模块单元10还可以在火灾源头对火情加以控制,在独立外壳13内的电池组50发生热失控时,独立外壳13的密封结构可以将火势与外界隔绝,避免发生火灾的储电模块11火情蔓延至储能系统100的其他模块单元10,避免出现火灾连锁反应,避免造成较大火灾损失,且降低了消防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独立外壳13可以形成IP67以上密封等级,防止风沙等进入独立外壳13的效果更好,有效避免诱发火灾探测器造成报假警及误判启动消防。
而本实用新型中储能系统100的模块单元10通过密封结构避免火灾蔓延,同时在发生火灾后还可以直接将水注入独立外壳13实现消防,而无需打开门体,避免发生爆炸。
与相关技术中的集装箱的尺寸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块单元10尺寸更小,使多个模块单元10能够更灵活地根据实际场地、电容量等需求进行组装形状、数量的调节,即,灵活调节多个模块单元10所构成储能系统100的形状和电容量,以满足不同客户、不同安装场地的多变需求,实现模块单元10的平台化,针对不同客户、不同安装场地可以无需重新开发设计模块单元10,而仅需调节模块单元10的数量和排布方式,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储能系统100的设计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储能系统100中多个模块单元10的数量可以根据所需容量等进行调节,多个模块单元10的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储能系统100的安装场地需求进行调节。例如,多个模块单元10可以沿第一方向排列成“一”字型、“十”字型、“T”型、“L”型、多边环形等。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第一方向”需做广义理解,即并非指沿直线的固定方向,而是根据场地形状所设定的排列方向,例如对于“一”字型结构而言,第一方向为一字排开的直线方向(如图1中所示的左右方向);对于“口”字型结构而言,第一方向为沿口字排列的闭合方向。
此外,如图1-图10所示,模块单元10的顶部设有高压电连接结构21和低压电连接结构22,并且,高压电连接结构21和低压电连接结构22沿第二方向(例如图1中所示的前后方向)间隔开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以使高压电连接结构21和低压电连接结构22的间距较大,并且连接多个模块单元10的高低压线路易于实现分离,以避免强电工作产生的干扰,防止高压线路传输强电电流时产生电磁干扰、导致低压线路对控制结构供电及信号传输受到电磁干扰的风险,保证了储能系统100的正常运行和运行的安全性。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上,高压电连接结构21和低压电连接结构22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模块单元10的第二方向尺寸的二分之一,以保证防电磁干扰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模块单元10的高压电连接结构21通过高压连接线23串联,多个模块单元10的低压电连接结构22通过低压连接线24串联,以实现多个模块单元10的串联。通过多个储电模块11串联,可以直接汇流到控制模块12内的储能变流器,无需传统意义上的汇流柜,节省了汇流柜的成本,并且多个储电模块11与储能变流器之间串联的连接方式,使电连接结构简单,走线简单,连接成本低,避免因线缆笨重、固定难度高导致物料成本及安装操作成本高的问题,同时降低了安全隐患。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高压连接线23可以为高压铜排,高压铜排可以通过焊接、紧固件连接等方式与高压电连接结构21相连,连接牢固可靠,且便于安装。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示,高压电连接结构21和低压电连接结构22沿第二方向间隔开布置,高压连接线23能够沿第一方向延伸,低压连接线24能够沿第一方向延伸。高压连接线23和低压连接线24整体沿第二方向间隔开布置,进一步保证了防止电磁干扰的效果。
在模块单元10包括独立外壳13的实施例中,如图8-图10所示,高压电连接结构21和低压电连接结构22设于独立外壳13的顶部,以便于连接多个电池组50、以及便于实现多个模块单元10之间的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系统100,通过设置多个独立的模块单元10,使储能系统100可以根据安装场地的实际地形情况和用户的容量需求,将模块单元10排列成合适的形状,使储能系统100的设置更加灵活多变,便于储能系统100的安装设置,而且便于应对用户不同的功率、容量需求,也便于实现更快捷、灵敏的火情检测和消防,避免热失控蔓延造成较大火灾损失,通过高压电连接结构21和低压电连接结构22间隔开设置,实现强弱电分离,避免弱电受到强电的电磁干扰的风险,保证了储能系统100的正常运行和运行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10所示,模块单元10的顶部还设有消防连接部30,以实现每个模块单元10的独立消防,不仅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火灾预警及火灾灭火,能够避免对储能系统100中其他模块单元10造成损坏,而且避免火灾发生时开门导致爆炸。
此外,如图8和图10所示,在第二方向上,消防连接部30与低压电连接结构22的间距小于与高压电连接结构21的间距,以使强电远离消防结构,避免消防介质泄漏导致强电短路、损坏,提高了安全性。
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8和图10所示,在第二方向上,消防连接部30设于低压电连接结构22的背向高压电连接结构21的一侧,以使消防连接部30与高压电连接结构21的间距更大,避免高压电连接结构21短路损坏的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8-图10所示,消防连接部30可以包括气体消防连接部31,储电模块11的气体消防连接部31可以与控制模块12的气体消防连接部31通过气体消防管路32相连,并且多个模块单元10的气体消防连接部31并联,控制模块12内设有消防储气瓶33,消防储气瓶33与控制模块12的气体消防连接部31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气体消防介质可以为七氟丙烷。
储能系统100自备消防储气瓶33,使消防储气瓶33能够通过气体消防管路32和气体消防连接部31单独向其中任意一个或几个储电模块11及时提供气体消防介质,以在热失控初期对热失控的储电模块11进行针对性消防,避免对未发生热失控储电模块11进行消防导致不必要的损失,也避免热失控扩散造成更大损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8-图10所示,消防连接部30包括液体消防连接部34,储电模块11的液体消防连接部34可以与控制模块12的液体消防连接部34通过液体消防管路35连接,并且多个液体消防连接部34并联,控制模块12设有液体消防外界接头36,液体消防外部接头与控制模块12的液体消防连接部34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消防介质可以为水。
通过控制模块12设置液体消防外界接头36,使控制模块12可以与消防车、水龙头等外部供液设备连接,以通过液体消防管路35和液体消防连接部34单独向其中任意一个或几个储电模块11大量注入液体消防介质,以在热失控严重时使液体消防介质完全填充满整个储电模块11内部,无需将储电模块11的门体打开即可实现彻底灭火,避免发生二次或者多次爆炸。
在同时包括气体消防连接部31和液体消防连接部34的实施例中,储电模块11还可以设有火情检测器,火情检测器能够检测储电模块11内部的火灾情况,对火灾等级进行分类,以进行针对性、高效消防。例如在火灾等级为小火时,可以进行气体消防,在火灾等级为大火时,可以进行液体消防。
在一些实施例中,火情检测器可以包括烟雾传感器、CO传感器、氢气传感器70、温度传感器、电解液气化物浓度传感器等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在包括温度传感器和电解液气化物浓度传感器的实施例中,可以实现火灾预警,在未发生火灾时预判电池组50的工作异常。在包括多种传感器的实施例中,可以综合性判断火灾情况,降低火灾误判的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8和图10所示,高压电连接结构21包括总正连接结构211和总负连接结构212,总正连接结构211和总负连接结构212沿第一方向间隔开设置,以便于相邻两个模块单元10的总正连接结构211和总负连接结构212相邻,便于进行电连接,减少高压连接线23的结构,走线更清晰简单。
此外,如图3、图8和图10所示,模块单元10的顶部还设有液冷总连接部40,多个液冷总连接部40可以通过总液冷管进行并联并与液冷机组连接,以通过液冷机组对多个储电模块11进行冷却。在第一方向上,液冷总连接部40设于总正连接结构211和总负连接结构212之间,以尽可能增大与总正连接结构211和总负连接结构212的间距,避免与高压连接线23发生干涉,也避免出现漏液导致电连接结构短路的风险。
在第二方向上,液冷总连接部40可以位于高压电连接结构21的远离低压电连接结构22的一侧,使总液冷管和高压连接线23可以沿第二方向错开布置,布局更合理,且便于液冷总连接部40与储电模块11内电池组50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储电模块11包括多个电池组50,每个电池组50设有正电连接部51、负电连接部52和液冷连接部53,多个正电连接部51通过正极铜排54与总正连接结构211电连接,多个负电连接部52通过负极铜排55与总负连接结构212电连接,多个液冷连接部53与液冷总连接部40通过液冷管56连接,其中,在第一方向上,液冷连接部53位于正电连接部51和负电连接部52之间,以尽可能增大液冷连接部53与正电连接部51和负电连接部52的间距,降低漏液导致短路的风险,且有利于使线路布局更有序,便于拆装操作。
例如,如图8所示,多个电池组50可以沿纵向排布,正极铜排54、负极铜排55和液冷管56均沿纵向延伸。由此,液冷管56可以位于正极铜排54和负极铜排55之间,三者之间互不干涉,整齐有序、易于拆装,且液冷管56将正极铜排54和负极铜排55间隔开,正极铜排54和负极铜排55间距大,降低短路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8-图10所示,储电模块11的顶部还设有防爆结构60。在储电模块11内部发生热失控时,储电模块11内的气压急剧升高,在达到防爆结构60的爆破压力时,防爆结构60可以发生爆破,释放热量及压力,从而避免储电模块11因内部压力过高而发生爆炸,避免人员伤亡,提高了安全性。
此外,在第二方向上,防爆结构60设于高压电连接结构21和低压电连接结构22之间,充分利用储电模块11的顶部空间,且有利于增大高压电连接结构21和低压电连接结构22的间距,并且防爆结构60发生爆破时不易直接冲击高压连接线23和低压连接线24,有利于降低损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6所示,储能系统100可以包括顶盖80,顶盖80盖设于多个模块单元10的顶部,位于模块单元10顶部的结构可以位于顶盖80内,如高压电连接结构21、低压电连接结构22、高压连接线23、低压连接线24、消防连接部30、液冷总连接部40、防爆结构60、火情检测器等,均可以被顶盖80遮挡保护,防止长期保留导致老化损坏,也降低了进水损坏的风险,使外观更美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系统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模块单元,多个所述模块单元包括控制模块和多个储电模块,所述模块单元的顶部设有高压电连接结构和低压电连接结构,其中,
多个所述模块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高压电连接结构和所述低压电连接结构沿第二方向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模块单元的所述高压电连接结构通过高压连接线串联,多个所述模块单元的所述低压电连接结构通过低压连接线串联,所述高压连接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低压连接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单元的顶部还设有消防连接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消防连接部与所述低压电连接结构的间距小于与所述高压电连接结构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消防连接部设于所述低压电连接结构的背向所述高压电连接结构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连接部包括气体消防连接部,多个所述气体消防连接部通过气体消防管路并联,所述控制模块内设有消防储气瓶,所述消防储气瓶与所述控制模块的所述气体消防连接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连接部包括液体消防连接部,多个所述液体消防连接部通过液体消防管路并联,所述控制模块设有液体消防外界接头,所述液体消防外部接头与所述控制模块的所述液体消防连接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单元的顶部还设有液冷总连接部,所述高压电连接结构包括总正连接结构和总负连接结构,所述总正连接结构和所述总负连接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开设置,所述液冷总连接部设于所述总正连接结构和所述总负连接结构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电模块包括多个电池组,所述电池组设有正电连接部、负电连接部和液冷连接部,多个所述正电连接部与所述总正连接结构通过正极铜排电连接,多个所述负电连接部与所述总负连接结构通过负极铜排电连接,多个所述液冷连接部与所述液冷总连接部通过液冷管连接,其中,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液冷连接部位于所述正电连接部和所述负电连接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电模块的顶部还设有防爆结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防爆结构设于所述高压电连接结构和所述低压电连接结构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单元包括独立外壳和设于独立外壳内的功能部件,所述独立外壳为密封结构,所述高压电连接结构和所述低压电连接结构设于所述独立外壳的顶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59610.6U CN215680817U (zh) | 2021-08-19 | 2021-08-19 | 储能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59610.6U CN215680817U (zh) | 2021-08-19 | 2021-08-19 | 储能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680817U true CN215680817U (zh) | 2022-01-28 |
Family
ID=79954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959610.6U Active CN215680817U (zh) | 2021-08-19 | 2021-08-19 | 储能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68081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31943A1 (zh) * | 2022-05-31 | 2023-12-07 | 海南金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高压直挂式储能液冷系统 |
-
2021
- 2021-08-19 CN CN202121959610.6U patent/CN21568081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31943A1 (zh) * | 2022-05-31 | 2023-12-07 | 海南金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高压直挂式储能液冷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873069B2 (en) | Single cell battery, battery module, power battery, and electric vehicle | |
JP5715135B2 (ja) | 二次電池収納システムラック | |
CN102013711A (zh) | 高电压大功率蓄电池组保护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 |
US10804522B2 (en) | Single-cell battery, battery module, power battery, and electric vehicle | |
EP3422441A1 (en) | Single-cell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vehicle | |
CN214706164U (zh) |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 |
CN215680817U (zh) | 储能系统 | |
CN209217149U (zh) |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可防止过充热失控的软包电芯及模组 | |
CN114824553A (zh) | 一种储能装置 | |
CN215186003U (zh) | 一种新型集散式智能储能系统 | |
US10766437B2 (en) | Electric vehicle safety system and methods | |
CN108039438A (zh) | 电动商用车电池包及电池包系统 | |
CN219873733U (zh) | 电池及用电设备 | |
US20230178865A1 (en) | Battery cell, battery unit and battery cluster | |
CN219106451U (zh) | 一种可主动抽排烟气的阻燃电池簇放置架 | |
CN215680816U (zh) | 无集装箱的储能系统 | |
CN216153547U (zh) | 模块化高压钛酸锂电池系统及氢能重卡 | |
CN109509928A (zh) |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可防止过充热失控的软包电芯及模组 | |
CN113629331A (zh) | 一种锂电池自动消防储能柜 | |
CN215680815U (zh) | 储能系统的储电模块和储能系统 | |
CN220895634U (zh) | 一种光储充检集装箱 | |
CN215911496U (zh) | 储能系统的储电模块和储能系统 | |
CN215911495U (zh) | 储能系统的储电模块和储能系统 | |
CN220873666U (zh) | 一种可阻断链式热失控反应的智能储能系统 | |
CN221947245U (zh) | 储能集装箱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361006 room 201-1, complex building 5, No. 11, Butang Middle Road, industrial base, Xiamen Torch High tech Zone (Tongxiang), Xiamen, Fujian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006 room 201-1, complex building 5, No. 11, Butang Middle Road, industrial base, Xiamen Torch High tech Zone (Tongxiang), Xiamen, Fujian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aic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