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70180U - 抗震缝结构及建筑 - Google Patents

抗震缝结构及建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70180U
CN215670180U CN202121634331.2U CN202121634331U CN215670180U CN 215670180 U CN215670180 U CN 215670180U CN 202121634331 U CN202121634331 U CN 202121634331U CN 215670180 U CN215670180 U CN 215670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earthquake
cantilever plate
building element
build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3433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良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sen Architectural & Engineering Designing Consultants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sen Architectural & Engineering Designing Consultant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sen Architectural & Engineering Designing Consultants Ltd filed Critical Huasen Architectural & Engineering Designing Consultants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3433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70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70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701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震缝结构及建筑,该抗震缝结构包括第一建筑构件、第二建筑构件,所述第一建筑构件的顶部设有挑板,所述第二建筑构件与所述第一建筑构件间隔设置以形成抗震缝,所述挑板位于所述抗震缝中,所述挑板至所述第二建筑构件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间距中设置有防水材料,且所述挑板的刚度小于所述第一建筑构件、所述第二建筑构件的刚度。该抗震缝结构能够在保证抗震效果的同时更好地实现抗震缝的防水。

Description

抗震缝结构及建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抗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震缝结构及建筑。
背景技术
抗震缝,又称防震缝,是指在建筑中相邻建筑单元,如相邻主体梁或相邻墙柱之间预留的构造缝,以防止在地震时主体梁或墙柱变形过大而相互碰撞破坏建筑的情况。目前,多按照地震工况计算值预留出主体梁或墙柱之间的抗震缝,然而这种抗震缝的宽度较大,导致抗震缝之间的防水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抗震缝结构,能够减小抗震缝的宽度,在保证抗震效果的同时保证抗震缝的防水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震缝结构,包括:
第一建筑构件,所述第一建筑构件的顶部设有挑板;
第二建筑构件,所述第二建筑构件与所述第一建筑构件间隔设置以形成抗震缝;
所述挑板位于所述抗震缝中,所述挑板至所述第二建筑构件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间距中设置有防水材料,且所述挑板的刚度小于所述第一建筑构件、所述第二建筑构件的刚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建筑构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挑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建筑构件、第二建筑构件的高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建筑构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挑板的厚度为55mm-150m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建筑构件、挑板、第二建筑构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挑板与所述第一建筑构件一体浇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建筑构件、挑板、第二建筑构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挑板与所述第一建筑构件分体浇筑,且所述挑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所述第一建筑构件、第二建筑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抗震缝的宽度为L,所述间距为L/6-L/4。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间距为50mm-100m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材料为聚乙烯泡沫塑料材料或密封膏。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该建筑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抗震缝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震缝结构及建筑,该抗震缝结构包括第一建筑构件、第二建筑构件,第一建筑构件、第二建筑构件之间的抗震缝内,设置有一挑板,该挑板与第二建筑构件之间留有间距,以减小抗震缝的大小,并在间距内填充防水材料,实现抗震缝的防水,由于需要设置防水材料的间距减小,从而更好地保证了抗震缝的防水效果。此外,由于挑板的刚度小于第一建筑构件、第二建筑构件的刚度,这样,在地震作用发生时,该挑板更容易被破坏,从而可以增大该间距,使得该抗震缝可发挥抗震效果,同时也可以避免挑板碰撞到第二建筑构件后对第二建筑构件造成较大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震缝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建筑构件、第二建筑构件、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第一建筑构件;2、第二建筑构件;3、抗震缝;4、挑板;5、防水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震缝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建筑构件、第二建筑构件、挑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抗震缝结构,该抗震缝结构包括第一建筑构件1和第二建筑构件2,在第一建筑构件1的顶部设有挑板4,第二建筑构件2与第一建筑构件1间隔设置以形成抗震缝3,挑板4位于该抗震缝3中,挑板4至第二建筑构件2之间具有间距d,间距d中设置有防水材料5,且挑板4的刚度小于第一建筑构件1、第二建筑构件2的刚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建筑构件1、第二建筑构件2可为相邻的主体梁或墙柱,而第一建筑构件1与第二建筑构件2间隔设置形成抗震缝3,而抗震缝3的尺寸以大震工况计算所得的值为依据设定,具体尺寸在此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挑板4、第一建筑构件1、第二建筑构件2可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震缝结构,包括间隔设置形成抗震缝3的第一建筑构件1和第二建筑构件2,并在第一建筑构件1的顶部设置有一挑板4,通过设置挑板4,可以减小抗震缝3顶部的宽度,进行减小需要设置防水材料5的范围,以实现更好的防水效果。除此之外,挑板4的刚度小于第一建筑构件1、第二建筑构件2的刚度,且由于挑板4、第一建筑构件1以及第二建筑构件2可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从而在发生震动时,当挑板4碰撞到第二建筑构件2的时候,能够优先被压碎,使得抗震缝3的顶部恢复实际的缝宽,避免第一建筑构件1和第二建筑构件2碰撞,从而达到抗震缝3的抗震效果,而挑板4的混凝土虽然被压碎,但钢筋依旧完整,因此可以重新进行浇筑,降低抗震缝结构的维护难度和维护成本。
以第一建筑构件1、第二建筑构件2为相邻的主体梁为例,主体梁的高度方向可如图1、图2的Z方向所示,主体梁的宽度方向可如图1、图2的Y方向所示,而主体梁的长度方向可如图2的X方向所示。由于第一建筑构件1与第二建筑构件2之间间隔设置形成抗震缝3,因此,该抗震缝3的宽度方向可与该主体梁的宽度方向一致,即Y方向,而抗震缝3的长度方向与该主体梁的长度方向一致,即X方向。
进一步地,第一建筑构件1的顶部设有挑板4,该挑板4的厚度方向与第一建筑构件1的高度方向一致,即Z方向,挑板4的宽度方向与第一建筑构件2的宽度方向一致,即Y方向,而挑板4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建筑构件1的长度方向一致,即X方向。可以理解的是,挑板4的长度与抗震缝3的长度一致,以使挑板4在第一建筑构件1的长度方向X上覆盖抗震缝3,从而整体减小抗震缝3顶部的宽度,以减小防水材料5需要设置的宽度,进而更好地实现抗震缝3的防水性能。
一些实施例中,挑板4的刚度小于第一建筑构件1、第二建筑构件2的刚度,可通过限制挑板4的厚度h实现。在沿第一建筑构件1的高度方向Z上,使得挑板4的厚度h小于第一建筑构件1、第二建筑构件1的高度,从而通过减小挑板4的厚度h降低挑板4的刚度。具体地,沿第一建筑构件1的高度方向X上,挑板4的厚度h为55mm-150mm,示例性地,挑板4的厚度h可选用55mm、60mm、80mm、90mm、100mm、120mm或150mm等。可以理解的是,挑板4的厚度h。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例如当第一建筑构件1、第二建筑构件2之间的抗震缝3的缝宽较小时,则选用厚度较薄的挑板4,具体可以根据应用时的楼高进行选取。
进一步地,通过控制挑板4的厚度h限制其刚度时,挑板4、第一建筑构件1以及第二建筑构件2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挑板4与第一建筑构件1可一体浇筑,以节省施工的工序。
可选地,除了通过选取合适厚度h以使挑板4的刚度小于第一建筑构件1、第二建筑构件2的刚度之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选用合适的材料以使挑板4的刚度小于第一建筑构件1的刚度。例如,挑板4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可为C20,而第一建筑构件1、第二建筑构件2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挑板4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例如第一建筑构件1、第二建筑构件2的强度等级可为C30、C35或C40。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同时通过控制挑板4的厚度h以及挑板4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以使得挑板4的刚度小于第一建筑构件1、第二建筑构件2的刚度。
进一步地,第一建筑构件1、挑板4、第二建筑构件2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当第一建筑构件1、第二建筑构件2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一致,此时,挑板4与第一建筑构件1可分体浇筑,且挑板4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第一建筑构件1、第二建筑构件2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一些实施例中,抗震缝3的宽度为L,则间距d为L/6-L/4。具体地,间距d可取L/6、5L/24、L/4等数值,并在根据抗震缝3的宽度适当选取间距的值d之后,再根据间距d的值选用合适尺寸的挑板4。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挑板4与第二建筑构件2之间的间距d也可为55mm-100mm。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填充防水材料6的方法适当选取55mm-150mm之间的间距d,具体地,可选用55mm、60mm、70mm、80mm、90mm、100mm、120mm、140mm、150mm等数值作为间距d的值。
一些实施例中,防水材料5为聚乙烯泡沫塑料材料或密封膏,具体可根据不同的防水做法选用防水材料5填充至间距d内,以保证抗震缝3的防水效果。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该建筑包括上述的抗震缝结构。该抗震缝结构可设置在每个楼层相邻主体梁或相邻墙柱留有抗震缝的位置,以保证抗震效果的同时更好地实现抗震缝的防水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抗震缝结构及建筑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抗震缝结构及建筑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抗震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建筑构件,所述第一建筑构件的顶部设有挑板;
第二建筑构件,所述第二建筑构件与所述第一建筑构件间隔设置以形成抗震缝;
所述挑板位于所述抗震缝中,所述挑板至所述第二建筑构件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间距中设置有防水材料,且所述挑板的刚度小于所述第一建筑构件、所述第二建筑构件的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建筑构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挑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建筑构件、第二建筑构件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建筑构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挑板的厚度为55mm-15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筑构件、挑板、第二建筑构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挑板与所述第一建筑构件一体浇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筑构件、挑板、第二建筑构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挑板与所述第一建筑构件分体浇筑,且所述挑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所述第一建筑构件、第二建筑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抗震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缝的宽度为L,所述间距为L/6-L/4。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抗震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为50mm-1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抗震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材料为聚乙烯泡沫塑料材料或密封膏。
9.一种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抗震缝结构。
CN202121634331.2U 2021-07-19 2021-07-19 抗震缝结构及建筑 Active CN215670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34331.2U CN215670180U (zh) 2021-07-19 2021-07-19 抗震缝结构及建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34331.2U CN215670180U (zh) 2021-07-19 2021-07-19 抗震缝结构及建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70180U true CN215670180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80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34331.2U Active CN215670180U (zh) 2021-07-19 2021-07-19 抗震缝结构及建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701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52727A (zh) 隔震层橡胶支座与柱、梁板体系一体化装配节点与方法
CN103046766B (zh) 底部框架结构长柱加梁抗震加固方法
CN108239995A (zh) 一种明挖无柱地铁车站结构
CN105113539B (zh) 一种逆作法中组合多功能地下连续墙核心筒及其施工方法
CN215670180U (zh) 抗震缝结构及建筑
CN212358363U (zh) 一种悬空式塔吊基础
CN106150119A (zh) 一种工业化高延性空间约束砌体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2936953B (zh) “大”字型劲钢结构模板施工方法
CN210658442U (zh) 一种地铁车站顶板上翻梁结构
CN207538042U (zh) 一种下反钢筋混凝土柱墩
CN216195697U (zh) 一种全现浇剪力墙和构造墙抗震结构
CN205677089U (zh) 具有水平抗震性能的组合柱与基础节点结构
CN215670182U (zh) 抗震缝结构及建筑
CN105863073B (zh) 具有水平抗震性能的组合柱与基础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4940186U (zh) 大断面隧道破壁穿越车站基坑的加固保护结构
CN214364914U (zh) 高腋角的侧墙钢模板架设结构
CN205529734U (zh) 一种用于填方路基的u形支挡结构
CN212926181U (zh) 一种地下室顶板抗震诱导缝构造
CN208518076U (zh) 支撑柱柱脚抗震结构
CN110258639B (zh) 一种地铁车站顶板上翻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9538745U (zh) 一种大跨度多层抽柱施工的梁柱节点加固结构
CN114033207A (zh) 一种组合外包式混合节点
CN208039895U (zh) 钢混支撑托换架
CN203022193U (zh) 井式框架梁加强无梁楼盖连接结构
CN106192767A (zh) 一种可以提高封底混凝土承载力的装置及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