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50521U - 一种通用型电磁电热水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用型电磁电热水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50521U
CN215650521U CN202122073885.6U CN202122073885U CN215650521U CN 215650521 U CN215650521 U CN 215650521U CN 202122073885 U CN202122073885 U CN 202122073885U CN 215650521 U CN215650521 U CN 2156505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receiving coil
kettle
electric
heat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7388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毅强
张骏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Renzocha Bul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Renzocha Bul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Renzocha Bul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Renzocha Bul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7388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505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505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505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用型电磁电热水壶,包括用于存储被加热体的壶体、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高压感应电流的第一电磁受电线圈、以及用于对被加热体进行加热的电热部件;所述电热部件设置于壶体上;所述电热部件电路连接第一电磁受电线圈以获得第一电磁受电线圈产生的高压感应电流;所述第一电磁受电线圈位于散热风道上,所述散热风道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连通外界。本电磁电热水壶有效解决市面上所有现有电磁炉产品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消除安全隐患,攻克了现有电磁炉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Description

一种通用型电磁电热水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装置,具体是一种通用型电磁电热水壶。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热水壶的加热方式包括电磁加热、光波加热、发热管加热等。其中,电磁加热方式需要依赖电磁炉,且壶体必须是金属壶(一般是不锈钢壶);加热原理是:电磁炉上的线圈通电产生磁场,壶体放置于磁场中使含铁质的金属壶壶底产生涡流产生热量实现加热;然而,这种加热方式需要金属壶直接放置于电磁炉上,导致金属壶底部的热量(一般超过100℃)直接传递至电磁炉上,以至于电磁炉表面温度很高,因此容易出现烫伤或火灾事故,因使用电磁炉不当而发生烫伤和火灾的新闻屡见不鲜;此外,市面上与电磁炉配套使用的金属壶一般没有安全结构,如:烧开断电结构,防干烧结构,导致金属壶容易损坏,且安全系数低;可见,对电磁炉操作不当极易产生相关的安全事故,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这也是全世界现有电磁炉产品存在的共同缺陷和不足,而且是难以攻克突破的难题。光波加热方式是利用高温远红外线直接加热壶体,由于光波炉本身同时需要发热,因此使用过后光波炉表面温度也会很高,同样容易出现烫伤或火灾等事故。发热管加热方式虽然不会令底座表面和壶体底部温度过高,但壶体与底座之间的接电结构(一般是耦合装置)存在一定缺陷,如:壶体上的接电触点与底座上的接电触点容易错位失效,壶体与底座分离时、底座上的接电触点外露沾水容易出现触电事故。
因此,需要对现有电热水壶产品做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通用型电磁电热水壶,本电磁电热水壶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为电热部件供给电能,进而通过电热部件进行加热,此结构下由于壶体可远离电磁炉,所以壶体上的热量难以传递至电磁炉以保证其表面温度不会过高,有效解决市面上所有现有电磁炉产品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消除安全隐患,攻克了现有电磁炉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通用型电磁电热水壶,包括用于存储被加热体的壶体、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高压感应电流的第一电磁受电线圈、以及用于对被加热体进行加热的电热部件;所述电热部件设置于壶体上;所述电热部件电路连接第一电磁受电线圈以获得第一电磁受电线圈产生的高压感应电流;所述第一电磁受电线圈位于散热风道上,所述散热风道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连通外界。
所述壶体底部设置有底盖,壶体与底盖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第一电磁受电线圈和/或电热部件的容置腔;所述散热风道设置于容置腔上。
所述第一电磁受电线圈与电热部件之间设置有隔热层和/或隔磁层。
所述容置腔上设置有隔热盘,隔热盘位于电热部件与第一电磁受电线圈之间;所述隔热层和/或隔磁层设置于隔热盘上;所述隔热盘把容置腔分隔出所述散热风道。
本电热水壶还包括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低压感应电流的第二电磁受电线圈、以及设置于壶体上的低压负载;所述低压负载电路连接第二电磁受电线圈以获得第二电磁受电线圈产生的低压感应电流。
所述低压负载包括用于形成对流空气的散热风扇和/或发光起装饰指示作用的发光部件;所述低压负载通过整流电路连接第二电磁受电线圈。
本电热水壶还包括与第一电磁受电线圈组成谐振电路的电容器件;所述电容器件与第一电磁受电线圈并联连接。
本电热水壶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电磁受电线圈上的导磁条,导磁条设置一块以上且分布在第一电磁受电线圈面向壶体的侧面上。
本电热水壶还包括用于监测是否干烧的防干烧温控器和/或用于监测水体是否烧开的开水温控器;所述防干烧温控器和/或开水温控器接入电热部件与第一电磁受电线圈之间电路上。
本电热水壶还包括通过电源线电性连接城市用电的接电装置、以及用于切换无线供电模式或有线供电模式的切换开关;所述第一电磁受电线圈和接电装置分别通过切换开关电路连接电热部件,以通过切换开关切换由第一电磁受电线圈或接电装置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在壶体上设置第一电磁受电线圈电连接电热部件,当壶体放置于电磁炉上时,电磁炉上的线圈作为电磁送电线圈与第一电磁受电线圈相互配合,使第一电磁受电线圈上产生大功率的高压感应电流和电压,并供给电热部件,最终达到加热效果,本电磁电热水壶的加热模式安全有效,其可与市面上大部分350W-3500W的家用电磁炉配套使用,通用性强、生产/使用成本低;具体地,电磁炉上线圈的使用效果是令第一电磁受电线圈产生电能,壶体上的电热部件可远离电磁炉,因此电热部件工作产生的热量难以传递至电磁炉表面,避免电磁炉表面温度过高(55℃以下)而出现烫伤或火灾事故,有效攻克了现有所有电磁炉的表面温度过高和安全隐患大等问题,是电磁炉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为了进一步降低电磁炉表面和壶体底部的温度,壶体与电磁炉之间有散热风道,散热风道内通过设置散热风扇可形成对流空气,进而起到有效的散热降温作用,有效避免烫伤事故。
另外,通过设置开水温控器,当壶体内的水体烧开产生大量蒸汽时,高温蒸汽会影响开水温控器进入打开状态,使电热部件断电停止工作,避免持续加热而影响水质、避免发生相关安全事故、避免造成电能浪费;通过设置防干烧温控器以监测壶体的是否干烧,进而有效控制壶体的加热温度为50℃-270℃,当壶体处于干烧状态时,防干烧温控器马上响应以切断电热部件的供电电路,进而有效避免干烧,大大提升了使用安全性,有效攻克了现有所有电磁炉存在的干烧缺陷,是电磁炉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电磁电热水壶的组装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电磁电热水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电磁电热水壶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高压电路的电路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低压电路的电路简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高压电路的电路简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高压电路的电路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图5,本实施例涉及的通用型电磁电热水壶包括用于存储被加热体(如:液体、固态/半固态食材等)的壶体1、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高压感应电流的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以及用于对被加热体进行加热的电热部件3;电热部件3设置于壶体1上;电热部件3电路连接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以获得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产生的高压感应电流;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位于散热风道a上,散热风道a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连通外界,使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得到降温。本实施例涉及的电磁电热水壶通过在壶体1上设置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电连接电热部件3,当壶体1放置于电磁炉上时,电磁炉上的线圈作为电磁送电线圈与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相互配合,使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上产生大功率的高压感应电流和电压,并供给电热部件3,最终达到加热效果,本电磁电热水壶的加热模式安全有效,其可与市面上大部分350W-3500W的家用电磁炉配套使用,通用性强、生产/使用成本低;具体地,电磁炉上线圈的使用效果是令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产生电能,壶体1上的电热部件3可远离电磁炉,因此电热部件3工作产生的热量难以传递至电磁炉表面,避免电磁炉表面温度过高(55℃以下)而出现烫伤或火灾事故,有效攻克了现有所有电磁炉的表面温度过高和安全隐患大等问题;为了进一步降低电磁炉表面和壶体1底部的温度,壶体1与电磁炉之间有散热风道,散热风道a内可形成对流空气,进而起到有效的散热降温作用,有效避免烫伤事故。
进一步地,壶体1底部设置有底盖12,底盖12覆盖壶体1底部,使壶体1与底盖12之间形成密闭且用于容纳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和电热部件3的容置腔;散热风道a设置于容置腔内;本实施例中的电热部件3固定设置于壶体1底部。
进一步地,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与电热部件3之间设置有隔热层4;电热部件3、隔热层4和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自上而下依次布局;隔热层4能有效防止热量向下散失避免电磁电热水壶底部温度过高,同时确保热量往上升,使热量得到充分利用;可选地,为了可保证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稳定接收磁场以产生稳定的感应电压和电流,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上方可设置隔磁层(图中未标示);然而,隔热层4和隔磁层分别可根据产品的实际需求而设定。
进一步地,容置腔内设置有隔热盘8,隔热盘8位于电热部件3与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之间;本实施例中的隔热层4设置两块,且两块隔热层4分别设置于隔热盘8的上部或下部,使隔热效果更加显著;隔热盘8把容置腔分隔出散热风道a。
进一步地,底盖12上设置有连通散热风道a进风端的进风口1201、以及连通散热风道a出风端的出风口1202,其中进风口1201开设于底盖12底部,出风口1202开设于底盖12侧部。
进一步地,本电磁电热水壶还包括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低压感应电流的第二电磁受电线圈18、以及设置于壶体1上的低压负载;低压负载电路连接第二电磁受电线圈18以获得第二电磁受电线圈18产生的低压感应电流。本实施例中的低压负载包括用于形成对流空气的散热风扇5和发光起装饰指示作用的发光部件10;散热风扇5设置于散热风道中;第二电磁受电线圈18分别向散热风扇5和发光部件10供给低压感应电流,散热风扇5得电工作使散热风道a内形成对流空气进而对内部部件实现散热,发光部件10通电亮起而起到绚丽的装饰和显著的指示效果。
进一步地,壶体1与底盖12之间设置有灯具支架14,该发光部件10设置于灯具支架14容置腔内,本实施例中的发光部件10为LED灯带且设置于灯具支架14周侧,其中灯具支架14和/或底盖12由透光材料制成。低压负载还可以是指示灯、蜂鸣器等。
进一步地,本电磁电热水壶还包括与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组成谐振电路的电容器件7,电容器件7与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并联连接;由于电容器件7容易受到热量影响,为了避免电热部件3产生的高温影响电容器件7正常工作,所以电容器件7与电热部件3之间设置有隔热层4,本实施例中的电容器件7与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设置于隔热层4同一侧,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与电容器件7并排设置;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电容器件7的容值和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的电感值,使系统与电磁炉产生谐振,进而使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产生的高压感应电流得到增效,电热部件3的功率得到提升,以保证电热部件3具备足够的功率加热被加热体。然而,除了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外,也可以设置另一电容器件7与第二受电线圈18组成谐振电路,并且第二受电线圈与低压负载之间通过整流模块进行电连接。
进一步地,本系统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顶部的导磁条16,本实施例中,导磁条16呈条状且环形均布的设置六块,且环形均布在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面向壶体1的侧面上;导磁条16可以增加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的电感量,同时改变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面向壶体1一侧电磁场的外形,使更多的能量集中线圈上,起到聚集磁能的作用,因此可进一步使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产生的高压感应电流得到增效,电热部件3的功率得到提升,以保证电热部件3具备足够的功率加热被加热体。除此以外,导磁条16也可以呈三角形且以全 面积覆盖的方式设置。
进一步地,本电磁电热水壶还包括用于监测壶体1温度的防干烧温控器11、以及用于监测水体是否烧开的开水温控器13,防干烧温控器11固定设置于壶体1外底壁;防干烧温控器11和开水温控器13分别接入电热部件3与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之间电路上;防干烧温控器11常态下处于闭合状态,当监测到壶体1底部温度达到或超过设定温度时,判定壶体1处于干烧状态并进入打开状态,使所在电路断路;开水温控器13常态下处于闭合状态,水体烧开产生大量水蒸气时开水温控器13进入打开状态,使所在电路断路。通过设置防干烧温控器11使壶体1的加热温度可控制在50℃-270℃之间,优选200℃以上;防干烧温控器11常态下处于闭合状态,当监测温度达到或超过设定温度(一般指干烧状态)时进入打开状态,使电热部件3的供电电路断路,根据产品的实际需要,防干烧温控器11可以用热敏开关代替。具体地,通过设置防干烧温控器11,有效的监测壶体1的受热情况,当壶体1处于干烧状态时,防干烧温控器11马上响应以切断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与电热部件3之间的电路,进而有效避免干烧,大大提升了使用安全性;此外,通过设置开水温控器13,当壶体1内的水体烧开时,开水温控器13进入打开状态,使电热部件3断电停止工作,避免持续加热而影响水质、避免发生相关安全事故、避免造成电能浪费。
进一步地,本系统还包括防止电路电压过高而击穿负载的压敏电阻17,压敏电阻17与电热部件3并联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涉及的壶体1可以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如:玻璃、水晶、陶瓷等),还可以由无害金属材料制成,(如:银材、不锈钢、钛金属等);本实施例涉及的电热部件3为发热丝发热模块或石墨烯发热模块等。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6,本实施例涉及的通用型电磁电热水壶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还包括用于匹配电磁供电功率的适配开关6;适配开关6电路连接在电热部件3与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之间。通过对适配开关6的应用,可设置接入电路的线圈圈数,进而调整其功率,通过功率调整使本电磁电热水壶可适配市面上大部分现有的电磁炉,无需配套特定的底座,提高通用性和实用性。
进一步地,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由若干依次电性导通的线圈体201组成,若干线圈体201内外布局;适配开关6包括电路连接电热部件3的固定触点601、两个以上电路连接不同线圈体201的适配触点602、以及电连接固定触点601的开关活动件603,本实施例以四个适配触点602进行展示;在用户的选择性操作下,固定触点601通过开关活动件603与不同的适配触点602导通,以控制接入电路的线圈体201数量,进而适应不同功率的电磁炉。
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这里不再详细分析说明。
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7,本实施例涉及的通用型电磁电热水壶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还包括通过电源线电性连接城市用电的接电装置9、以及用于切换无线供电模式或有线供电模式的切换开关15;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和接电装置9分别通过切换开关15电路连接电热部件3,以通过切换开关15切换由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或接电装置9供电。为了进一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本电磁电热水壶增设了接电装置9,通过接电装置9可直接从城市用电或蓄电池等获得所需电能,进而为电热部件3供给电能;为了避免无线供电电路(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所在的电路)与有线供电电路(接电装置9所在的电路)相互干涉影响,通过设置切换开关15可控制电热部件3无线供电或有线供电工作,进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且可适应不同使用环境,克服不同条件限制,使本电磁电热水壶通用性好,适应性强,用户使用体验好。
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这里不再详细分析说明。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通用型电磁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被加热体的壶体(1)、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高压感应电流的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以及用于对被加热体进行加热的电热部件(3);所述电热部件(3)设置于壶体(1)上;所述电热部件(3)电路连接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以获得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产生的高压感应电流;所述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位于散热风道(a)上,所述散热风道(a)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连通外界。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通用型电磁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1)底部设置有底盖(12),壶体(1)与底盖(1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和/或电热部件(3)的容置腔;所述散热风道(a)设置于容置腔上。
3.根据权利要求2 所述通用型电磁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与电热部件(3)之间设置有隔热层(4)和/或隔磁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通用型电磁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上设置有隔热盘(8),隔热盘(8)位于电热部件(3)与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之间;所述隔热层(4)和/或隔磁层设置于隔热盘(8)上;所述隔热盘(8)把容置腔分隔出所述散热风道(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用型电磁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低压感应电流的第二电磁受电线圈(18)、以及设置于壶体(1)上的低压负载;所述低压负载电路连接第二电磁受电线圈(18)以获得第二电磁受电线圈(18)产生的低压感应电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通用型电磁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负载包括用于形成对流空气的散热风扇(5)和/或发光起装饰指示作用的发光部件(10);所述低压负载通过整流电路连接第二电磁受电线圈(18)。
7.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通用型电磁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组成谐振电路的电容器件(7);所述电容器件(7)与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并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通用型电磁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上的导磁条(16),导磁条(16)设置一块以上且分布在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面向壶体(1)的侧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通用型电磁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监测是否干烧的防干烧温控器(11)和/或用于监测水体是否烧开的开水温控器(13);所述防干烧温控器(11)和/或开水温控器(13)接入电热部件(3)与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之间电路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 任一项所述通用型电磁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电源线电性连接城市用电的接电装置(9)、以及用于切换无线供电模式或有线供电模式的切换开关(15);所述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和接电装置(9)分别通过切换开关(15)电路连接电热部件(3),以通过切换开关(15)切换由第一电磁受电线圈(2)或接电装置(9)供电。
CN202122073885.6U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通用型电磁电热水壶 Active CN2156505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73885.6U CN215650521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通用型电磁电热水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73885.6U CN215650521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通用型电磁电热水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50521U true CN215650521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57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73885.6U Active CN215650521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通用型电磁电热水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505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88551B1 (ko) 고주파 유도가열 기술을 이용한 인덕션렌지
JPH02299192A (ja) 電気加熱プレート
CN201368497Y (zh) 电热电磁一体炉
CN108777889A (zh) 利用石墨烯电热膜加热方式制作的节能家用电器
WO2011079559A1 (zh) 具有多个线圈的凹入加热面板电磁炉
CN215650521U (zh) 一种通用型电磁电热水壶
CN1406544A (zh) 分体式电热炊具
CN214510749U (zh) 一种通用型电磁电热火锅
CN203177244U (zh) 一种电陶炉
CN104905671A (zh) 带制冷功能的电饭煲
CN101696810B (zh) 光波炉
CN204743710U (zh) 带制冷功能的电饭煲
CN113598619A (zh) 一种通用型电磁加热系统
CN217792599U (zh) 一种通用型电加热装置
CN215226912U (zh) 一种烤鱼器具
CN102913958A (zh) 一种多功能电磁炉灶
CN210014398U (zh) 一种电陶炉
CN216797290U (zh) 一种手动复位突跳式温控器机械控制电饭煲
CN203177242U (zh) 一种多功能电磁炉灶
CN213640518U (zh) 一种新型的电煮锅结构
CN110030591A (zh) 一种陶瓷或紫砂电陶炉
CN214791295U (zh) 电热管和圆孔台面板组成的电炉灶
CN215372608U (zh) 一种电磁感应旋转底座
CN203555337U (zh) 多功能餐车
CN209909995U (zh) 一种具有自动断电功能的电磁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