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46703U - 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46703U
CN215646703U CN202121391282.4U CN202121391282U CN215646703U CN 215646703 U CN215646703 U CN 215646703U CN 202121391282 U CN202121391282 U CN 202121391282U CN 215646703 U CN215646703 U CN 215646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hotovoltaic module
long
short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9128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卫鑫
涂中东
余永林
朱琛
吕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9128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46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46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46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涉及光伏技术领域,以解决光伏组件产生热斑效应,影响光伏组件性能的问题。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以及卡装在层压件四周的四个边框。其中,层压件包括有源部以及位于有源部四周的四个安装部,每一边框均包括支撑部以及位于支撑部上的安装槽,每一安装部均对应卡装在一个边框所具有的安装槽内。每一边框所具有的上表面与有源部所具有的上表面之间均具有高度差H1,至少一个高度差H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光伏组件的光伏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通常包括层压件、接线盒以及边框。上述层压件通常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盖板、第一胶膜层、电池片层、第二胶膜层和背板。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光伏组件一般应用在户外,暴露在空气中,当光伏组件长时间工作之后表面会积压灰尘。进一步地,由于光伏组件相对于承载面一般会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此时,光伏组件边框中的其中一个短(或长)边框向相对靠近承载面的方向设置,与上述“其中一个短(或长)边框”相对的另一个短(或长)边框,向相对远离承载面的方向设置。上述相对设置的两个边框之间具有高度差。基于此,相对靠近承载面方向设置的短(或长)边框与层压件的连接处更容易积压灰尘,长此以往,会使光伏组件产生热斑效应,影响光伏组件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用于避免光伏组件产生热斑效应,提高光伏组件的性能。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该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以及卡装在层压件四周的四个边框。其中,层压件包括有源部以及位于有源部四周的四个安装部,每一边框均包括支撑部以及位于支撑部上的安装槽,每一安装部均对应卡装在一个边框所具有的安装槽内。每一边框所具有的上表面与有源部所具有的上表面之间均具有高度差H1,至少一个高度差H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组件中,由于层压件的每一安装部均可以对应卡装在一个边框所具有的安装槽内,此时,利用上述安装槽可以将安装部卡紧,以使边框与层压件紧固连接。基于此,在形成组装牢固的光伏组件的情况下,可以确保光伏组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将光伏组件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固定在承载面(承载面可以是地面或屋顶等)上。此时,将光伏组件中高度差H1≤0的一边,向相对靠近承载面的方向设置,与“光伏组件中高度差H1≤0的一边”相对的另一边,向相对远离承载面的方向设置。应理解,上述相对设置的两个边与承载面之间的距离为相对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基于此,上述相对设置的两个边之间具有高度差。当灰尘散落在光伏组件上后,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在光伏组件上沿着与光伏组件倾斜方向一致的方向向下滑落。又由于光伏组件中高度差H1≤0的一边,向相对靠近承载面的方向设置。此时,从层压件的有源部运动到边框处的灰尘可以较为方便的从边框的边缘位置滑落至承载面。也就是说,灰尘不会积压在边框与层压件的连接处。基于此,在减少灰尘遮挡光伏组件中的电池片层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光伏组件产生热斑效应的风险,提高光伏组件的性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边框所具有的上表面与有源部所具有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H1≤0时,安装部向下倾斜,与向下倾斜的安装部卡装的安装槽向上倾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将安装部设置为向下倾斜的结构,将安装槽设置为向上倾斜的结构,即可实现前文描述的高度差H1≤0,操作性强,简单方便,易实现。另外,由于仅是改变了安装部和安装槽的形状便实现了高度差H1≤0,并未引入新的结构,可以从整体上简化光伏组件的结构。由于未引入新的结构,当边框或层压件出现问题时,只需对边框或层压件进行维修,不需要对引入的新结构进行维修,降低了光伏组件的维修成本。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将与边框的宽度方向一致且与边框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平面定义为纵剖面。向下倾斜的安装部在纵剖面的正投影为三角形,向上倾斜的安装槽在纵剖面的正投影为三角形。或,向下倾斜的安装部在纵剖面的正投影为四边形,向上倾斜的安装槽在纵剖面的正投影为四边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当向下倾斜的安装部在纵剖面的正投影为三角形时,沿着靠近安装槽的位置,三角形中的一个顶点正对安装槽。此时,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当上述顶点不断深入安装槽中时,可以引导向下倾斜的安装部不断深入安装槽中。即上述三角形结构的安装部具有导向作用,可以使三角形结构的安装部快速准确的进入安装槽中。进一步地,使向上倾斜的安装槽在纵剖面的正投影也为三角形。此时,向上倾斜的安装槽与向下倾斜的安装部的形状相匹配,可以使安装槽与安装部结合紧密,以确保层压件与边框连接紧密,进而确保光伏组件的使用安全性,提高光伏组件的性能。
当向下倾斜的安装部在的纵剖面的正投影为四边形时,沿着靠近安装槽的位置,安装部的一个面(即四边形的面)正对安装槽。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当安装部安装在安装槽中时,安装部与安装槽为面面接触或面线接触。此时,可以使安装槽与安装部结合紧密、安全性高。进一步地,向上倾斜的安装槽在纵剖面的正投影也为四边形。此时,向上倾斜的安装槽与向下倾斜的安装部的形状相匹配,并且安装部与安装槽为面面接触。基于此,可以使安装槽与安装部结合的更加紧密,牢固,以进一步确保层压件与边框连接的紧密性,进一步确保光伏组件的使用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光伏组件的性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层压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盖板、第一胶膜层、电池片层、第二胶膜层和背板。安装部由盖板、第一胶膜层、第二胶膜层和背板的边沿构成。向下倾斜的安装部所包括的盖板、第一胶膜层的边沿向下倾斜,向下倾斜的安装部所包括的第二胶膜层和背板与层压件所具有的有源部平行。或,向下倾斜的安装部所包括的盖板、第一胶膜层、第二胶膜层和背板的边沿均向下倾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当向下倾斜的安装部所包括的盖板、第一胶膜层的边沿向下倾斜,向下倾斜的安装部所包括的第二胶膜层和背板与层压件所具有的有源部平行时,向下倾斜的安装部在纵剖面的正投影为三角形。当向下倾斜的安装部所包括的盖板、第一胶膜层、第二胶膜层和背板的边沿均向下倾斜时,向下倾斜的安装部在纵剖面的正投影为四边形。至于,上述“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前文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向下倾斜的安装部所具有的上表面与有源部所具有的上表面之间具有夹角α,90°<α<18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由于夹角α大于90°且小于180°,此时向下倾斜的安装部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平面结构的安装部形变量较小。基于此,向下倾斜的安装部不仅易于制作,同时向下倾斜的安装部不易断裂。此时,可以确保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安装部不易损坏,进而确保光伏组件的安全性。进一步地,由于夹角α大于90°且小于180°,此时向下倾斜的安装部向远离有源部的方向弯折。基于此,一方面,有利于向下倾斜的安装部深入向上倾斜的安装槽内,避免在组装过程中安装部断裂。另一方面,避免由于夹角α小于或等于90°,或夹角α大于或等于180°,导致具有向上倾斜的安装槽的边框的其他结构改变。即,使边框结构在形变量最小的情况下,便可实现对层压件的卡装紧固。
上述向上倾斜的安装槽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同时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的底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此时上述安装槽具有开口端,便于安装部从开口端进入安装槽内。此外,由于安装槽仅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底壁组成,结构简单,易于制作。
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向上倾斜的情况下,第一侧壁与有源部之间具有夹角β1,第二侧壁与有源部之间具有夹角β2,β1=β2=α。或,在第一侧壁向上倾斜,第二侧壁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情况下,第一侧壁与有源部之间具有夹角β1,β1=α。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当β1=β2=α时,向上倾斜的安装槽在纵剖面的正投影为四边形,例如平行四边形或梯形。此时,当向下倾斜的安装部在纵剖面的正投影为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时,安装部可以安装在上述安装槽内,扩大了光伏组件的应用范围。
当β1=α时,向上倾斜的安装槽在纵剖面的正投影可以为四边形,例如梯形。此时,当向下倾斜的安装部在纵剖面的正投影为三角形或梯形时,安装部可以安装在上述安装槽内,扩大了光伏组件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地,当β1=α,并且底壁的高度趋于零时,向上倾斜的安装槽在纵剖面的正投影可以为三角形,此时安装槽可以与正投影为三角形的安装部完全匹配,使层压件与边框组装的更加牢固。此外,当只有第一侧壁向上倾斜,而第二侧壁在水平方向延伸时,降低了安装槽的制作难度,提高了安装槽的尺寸合格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层压件包括相对设置的长边和相对设置的短边的情况下,边框包括两个分别与层压件所具有的长边卡装在一起的长边框,以及两个分别与层压件所具有的短边卡装在一起的短边框。层压件所具有的至少一个短边向下折弯以形成向下倾斜的安装部,此时,与向下折弯的至少一个短边卡装的短边框具有向上倾斜的安装槽。层压件所具有的长边所对应的安装部与有源部位于同一平面,此时,与长边卡装的长边框所具有的安装槽的槽深沿长边的长度方向延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般是层压件的其中一个短边向相对靠近承载面的方向设置,与上述“其中一个短边”相对应的另外一个短边则向相对远离承载面的方向设置。此时,上述相对设置的两个短边之间具有高度差。现有技术中,在重力作用下,散落的灰尘易聚集在靠近承载面的短边框处(即短边框与上述“其中一个短边”的连接处)。此时,层压件所具有的至少一个短边向下折弯以形成向下倾斜的安装部,与向下折弯的至少一个短边卡装的短边框具有向上倾斜的安装槽。基于此,上述层压件的安装部的上表面高于短边框的上表面,有利于灰尘从层压件过渡到短边框,之后从短边框落至承载面上。也就是说,灰尘不会积压在边框与层压件的连接处。此时,在减少灰尘遮挡光伏组件中的电池片层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光伏组件产生热斑效应的风险,提高光伏组件的性能。
进一步地,由于层压件所具有的长边所对应的安装部与有源部位于同一平面,与长边卡装的长边框所具有的安装槽的槽深沿长边的长度方向延伸。基于此,在短边框卡装层压件短边的同时,长边框进一步卡装了层压件的长边,有利于边框对层压件的卡装、紧固,提高了光伏组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还提高了光伏组件的性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长边框所具有的上表面与短边框所具有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高度差H2,H2>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层压件所具有的长边所对应的安装部可以安装在长边框所具有的安装槽内,并且组装在一起的安装部和安装槽刚好匹配,此时,安装部不会发生形变。基于此,上述安装部不会受到安装槽上端面向下的挤压,即安装部不会受到安装槽产生的向下的应力,进而可以确保层压件的形状不变,确保层压件的安全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相邻两个边框之间具有卡装空间,光伏组件还包括角码,角码容纳在卡装空间内,角码与层压件位于卡装空间内的部分以及相邻两个边框卡装在一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当相邻两个边框卡装安装部后,并且其一个边框所具有的上表面与有源部所具有的上表面之间具有的高度差H1≤0,此时相邻两个边框之间可以具有卡装空间。将角码设置在上述卡装空间内,可以进一步连接紧固相邻两个边框,以加大边框对层压件安装部的卡紧力,确保光伏组件的安全性。此外,由于在相邻两个边框之间的卡装空间内设置有角码。此时,角码和边框可以在层压件的外周形成密闭的结构,进而可以避免灰尘或雨水等渗透至层压件的内部,避免因灰尘或雨水进入层压件内部而损坏电池片层,提高光伏组件的性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层压件具有相对设置的长边和相对设置的短边,且其中一个短边的边沿向下折弯以形成向下倾斜的安装部,长边所对应的安装部与有源部位于同一平面上。长边与长边框卡装在一起,短边与短边框卡装在一起。角码包括角柱,角柱相邻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第一角码翼和第二角码翼。在角柱上且靠近角柱顶部的位置开设卡装槽。第一角码翼与长边框卡装在一起,第二角码翼与短边框卡装在一起,卡装槽与层压件位于卡装空间内的部分卡装在一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通过角码的第一角码翼和第二角码翼将长边框和短边框连接在一起,之后再通过角柱的卡装槽卡装层压件位于卡装空间内的部分,以使长边框、短边框和层压件位于卡装空间内的部分紧密的连接在一起。此外,由于角码仅由角柱、第一角码翼和第二角码翼组成,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同时若角码损坏,可以随时拆卸进行维修,省时省力。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卡装槽向下倾斜,且卡装槽的倾斜方向与向下倾斜的安装部的倾向方向一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便于卡装槽卡装安装部(即层压件位于卡装空间内的部分),使安装部与卡装槽连接紧密,以使角码与安装部连接紧密,使边框卡紧层压件,进而确保光伏组件的安全性。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系统。该光伏系统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光伏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系统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光伏组件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短边框与层压件的短边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1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短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层压件的短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长边框与层压件的长边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长边框、短边框与层压件的初步组装后的第一视角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长边框、短边框与层压件的初步组装后的第二视角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角码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角码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光伏组件, 10-层压件, 100-有源部, 101-安装部,
102-盖板, 103-电池片层, 104-背板, 105-长边,
106-短边, 11-边框, 110-支撑部, 1100-边框腔体,
111-安装槽, 1110-第一侧壁, 1111-第二侧壁, 1112-底壁,
112-长边框, 113-短边框, 114-溢胶槽, 12-角码,
120-角柱, 121-第一角码翼, 122-第二角码翼, 123-卡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主导,日益受到市场的重视,而光伏组件作为光伏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组件的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光伏组件通常包括层压件、接线盒以及边框。上述层压件通常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盖板、第一胶膜层、电池片层、第二胶膜层和背板。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光伏组件一般应用在户外,暴露在空气中,当光伏组件长时间工作之后表面会积压灰尘。进一步地,由于光伏组件相对于水平面一般会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此时,光伏组件边框中的其中一个短(或长)边框向相对靠近承载面的方向设置,与上述“其中一个短(或长)边框”相对的另一个短(或长)边框,向相对远离承载面的方向设置。上述相对设置的两个边框之间具有高度差。又由于靠近承载面的短(或长)边框所具有的上表面,高于层压件所具有的上表面。基于此,短(或长)边框与层压件的连接处更容易积压灰尘,并且随着灰尘积压厚度的增加,灰尘会出现沿着远离积压灰尘的边框的方向向上积压的现象,即“灰尘会向上生长”。长此以往,灰尘将大面积遮挡光伏组件中的电池片层,进而造成光伏组件产生热斑效应,影响光伏组件的性能。此外,上述高度差的存在,会导致光伏组件的自清洁能力下降,导致灰尘积压在交界处,无法清理干净。由于积压的灰尘未被清理干净,此时容易导致积压在交界处的灰尘在雨水的作用下,粘黏在层压件或边框上,并且风干后积灰现象会更加严重,灰尘更不易清理。进一步地,由于雨水易进入层压件内部,此时会导致电池片层损坏,进而影响光伏组件的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上述光伏组件可以包括四个边,此时光伏组件中的层压件可以采用四个边框进行固定。应理解,上述光伏组件的边的数量、采用的边框的数量不限于以上描述。
参见图1至图3,该光伏组件1可以包括层压件10以及卡装在层压件10四周的四个边框11。其中,层压件10包括有源部100以及位于有源部100四周的四个安装部101,每一边框11均可以包括支撑部110以及位于支撑部110上的安装槽111,每一安装部101均对应卡装在一个边框11所具有的安装槽111内。每一边框11所具有的上表面与有源部100所具有的上表面之间均具有高度差H1,至少一个高度差H1≤0。
参见图1,上述层压件10可以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盖板102、第一胶膜层(图1中未示出)、电池片层103、第二胶膜层(图1中未示出)和背板104。层压件10中的有源部100是指用于接收太阳光,发电的部分。例如,上述有源部100包括电池片层103正上方或正下方的盖板102、第一胶膜层、第二胶膜层和背板104。而位于电池片层103边缘位置(即除了电池片层103正上方或正下方位置)的盖板102、第一胶膜层、第二胶膜层和背板104组成安装部101。
参见图1,上述边框11用于卡装层压件10的安装部101,以形成组装牢固的光伏组件1。至于边框11的安装槽的形状,大小均可以根据层压件10的安装部101的形状,大小决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参见图1和图2,由于每一边框11所具有的上表面与有源部100所具有的上表面之间均具有高度差H1,至少一个高度差H1≤0。此时可以理解为,上述四个边框11中的任意一个、任意两个、任意三个或四个边框11所具有的上表面与有源部100所具有的上表面具有高度差H1。当只有一个边框11所具有的上表面与有源部100所具有的上表面具有高度差H1时,H1一定小于或等于零。当任意两个边框11所具有的上表面与有源部100所具有的上表面均具有高度差H1时,可以任选一个高度差H1小于或等于零,当然可以使两个高度差H1均小于或等于零。同理,任意三个边框11或选择全部四个边框11时,上述高度差H1小于或等于零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地,由于光伏组件包括四个边框,为了便于描述,在此对上述四个边框分别定义名称为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并且上述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相对设置,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相对设置。至于上述四个边框的长度,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这里仅描述边框所具有的上表面与有源部100所具有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高度差H1,并且高度差H1≤0时的实际使用情况,应理解,以下描述仅用于理解,不用于具体限定。下面以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例进行描述。
示例一:当仅有第一边框所具有的上表面与有源部所具有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高度差H1,并且高度差H1≤0时,将第一边框向相对靠近承载面的方向设置,第二边框向相对远离承载面的方向设置,以使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之间具有高度差。此时,从层压件的有源部运动到第一边框处的灰尘可以较为方便的从第一边框的边缘位置滑落至承载面。
示例二:当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所具有的上表面与有源部所具有的上表面之间均具有高度差H1,并且高度差H1≤0时,可以将第一边框向相对靠近承载面的方向设置,第二边框向相对远离承载面的方向设置。也可以将第一边框向相对远离承载面的方向设置,第二边框向相对靠近承载面的方向设置。只要使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之间具有高度差,并且满足实际需要的摆放方向和角度即可。此时,从层压件的有源部运动到第一边框(或第二边框)处的灰尘可以较为方便的从第一边框(或第二边框)的边缘位置滑落至承载面。
示例三:当第一边框和第三边框所具有的上表面与有源部所具有的上表面之间均具有高度差H1,并且高度差H1≤0时,可以将第一边框向相对靠近承载面的方向设置,第二边框向相对远离承载面的方向设置。也可以将第三边框向相对靠近承载面的方向设置,第四边框向相对远离承载面的方向设置。只要使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之间具有高度差,或者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之间具有高度差,并且满足实际需要的摆放方向和角度即可。此时,从层压件的有源部运动到第一边框(或第三边框)处的灰尘可以较为方便的从第一边框(或第三边框)的边缘位置滑落至承载面。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1中,由于层压件10的每一安装部101均可以对应卡装在一个边框11所具有的安装槽111内,此时,利用上述安装槽111可以将安装部101卡紧,以使边框11与层压件10紧固连接。基于此,在形成组装牢固的光伏组件1的情况下,可以确保光伏组件1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将光伏组件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固定在承载面(承载面可以是地面或屋顶等)上。此时,将光伏组件1中高度差H1≤0的一边,向相对靠近承载面的方向设置,与“光伏组件中高度差H1≤0的一边”相对的另一边,向相对远离承载面的方向设置。应理解,上述相对设置的两个边与承载面之间的距离为相对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基于此,上述相对设置的两个边之间具有高度差。当灰尘或雨水散落在光伏组件1上后,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在光伏组件1上沿着与光伏组件1倾斜方向一致的方向向下滑落。又由于光伏组件1中高度差H1≤0的一边,向相对靠近承载面的方向设置。此时,从层压件10的有源部100运动到边框11处的灰尘可以较为方便的从边框11的边缘位置滑落至承载面。也就是说,灰尘或雨水不会积压在边框11与层压件10的连接处。基于此,在减少灰尘遮挡光伏组件1中的电池片层103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光伏组件1产生热斑效应的风险,提高光伏组件1的性能。此外,可以在减少雨水浸泡光伏组件1的情况下,降低因雨水进入层压件10内部而损坏电池片层103的风险,以提高光伏组件1的性能。
参见图1至图3,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边框11所具有的上表面与有源部100所具有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H1≤0时,安装部101向下倾斜,与向下倾斜的安装部101卡装的安装槽111向上倾斜。具体的,上述与向下倾斜的安装部101卡装的安装槽111向上倾斜可以是指组成安装槽111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同时向上倾斜,也可以指仅是组成安装槽111的上部分向上倾斜,只要使边框11所具有的上表面与有源部100所具有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H1≤0即可。上述安装部101向下倾斜、安装槽111向上倾斜的角度,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符合实际需要即可。至于安装部101设置为向下倾斜的结构、安装槽111设置为向上倾斜的结构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前文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示例中,将与边框的宽度方向一致且与边框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平面定义为纵剖面。向下倾斜的安装部在纵剖面的正投影为三角形,向上倾斜的安装槽在纵剖面的正投影为三角形。或,向下倾斜的安装部在纵剖面的正投影为四边形,向上倾斜的安装槽在纵剖面的正投影为四边形。应理解,此处的“四边形”可以是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是梯形。上述梯形可以是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
参见图2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向下倾斜的安装部101在纵剖面的正投影为平行四边形,向上倾斜的安装槽111在纵剖面的正投影为平行四边形。此时,安装部101与安装槽111为面面接触。基于此,可以使安装槽111与安装部101结合的更加紧密,牢固,以进一步确保层压件10与边框11连接的紧密性,进一步确保光伏组件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光伏组件的性能。
参见图2,在一种示例中,向下倾斜的安装部101所具有的上表面与有源部100所具有的上表面之间具有夹角α,90°<α<180°。应理解,上述夹角α可以为91°、100°、120°、150°或17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夹角α可以为150°。此时,向下倾斜的安装部101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平面结构的安装部101形变量较小。基于此,向下倾斜的安装部101不仅易于制作,同时向下倾斜的安装部101不易断裂。此时,可以确保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安装部101不易损坏,进而确保光伏组件的安全性。进一步地,由于夹角α为150°,此时向下倾斜的安装部101向远离有源部100的方向弯折。基于此,一方面,有利于向下倾斜的安装部101深入向上倾斜的安装槽内,避免在组装过程中安装部101断裂。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具有向上倾斜的安装槽的边框的其他结构改变,使边框结构在形变量最小的情况下,便可实现对层压件的卡装紧固。
参见图1至图3,上述向上倾斜的安装槽111具有第一侧壁1110和第二侧壁1111,以及同时与第一侧壁1110和第二侧壁1111连接的底壁1112。此时上述安装槽111具有开口端,便于安装部101从开口端进入安装槽111内。此外,由于安装槽111仅由第一侧壁1110、第二侧壁1111和底壁1112组成,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支撑部110位于安装槽111的下方,并且支撑部110与安装槽111共用第二侧壁1111。上述支撑部110具有边框腔体1100,边框腔体1100位于安装槽111的正下方。应理解,上述边框腔体1100与安装槽111并不连通。上述边框11中存在一个外边缘垂直于边框11所在的水平面。此外,在上述第一侧壁1110靠近安装槽111的一侧开设有溢胶槽114,并且上述溢胶槽114与安装槽111相互连通。基于此,当边框11通过硅胶等封装材料封装在安装部101边缘时,多余的封装材料可进入溢胶槽114中,以有效避免多余的封装材料粘附在层压件10的表面,进而保证光伏组件1的发电功率。应理解,上述溢胶槽114的形状、大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符合实际需要即可。
参见图2和图3,在第一侧壁1110和第二侧壁1111均向上倾斜的情况下,第一侧壁1110与有源部100之间具有夹角β1,第二侧壁1111与有源部100之间具有夹角β2,β1=β2=α。或,在第一侧壁1110向上倾斜,第二侧壁1111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情况下,第一侧壁1110与有源部100之间具有夹角β1,β1=α。
参见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前文可知,向下倾斜的安装部101在纵剖面的正投影为平行四边形,向上倾斜的安装槽111在纵剖面的正投影为平行四边形。此时,在第一侧壁1110和第二侧壁1111均向上倾斜的情况下,第一侧壁1110与有源部100之间具有夹角β1,第二侧壁1111与有源部100之间具有夹角β2,β1=β2=α,并且第一侧壁1110和第二侧壁1111的宽度相等。由于前文描述有“上述边框11中存在一个外边缘垂直于边框11所在的水平面”,此时,向上倾斜的安装槽111在纵剖面的正投影为平行四边形。此外,由于90°<α<180°,β1=β2=α,此时β1和β2也可以为91°、100°、120°、150°或17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当夹角α为150°时,β1和β2也均为150°。基于此,安装部101与安装槽111在角度上完全匹配,可以使安装槽111将安装部101更好的卡紧。
参见图1至图5,在一种示例中,在层压件10包括相对设置的长边105和相对设置的短边106的情况下,边框11包括两个分别与层压件10所具有的长边105卡装在一起的长边框112,以及两个分别与层压件10所具有的短边106卡装在一起的短边框113。具体的,由前文描述可知,光伏组件1包括四个边。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四个边分别为两个长边105,两个短边106。应理解,此处的长边105和短边106是相对而言的,在此不用具体数据限定。
参见图1至图5,上述层压件10所具有的至少一个短边106向下折弯以形成向下倾斜的安装部101,此时,与向下折弯的至少一个短边106卡装的短边框113具有向上倾斜的安装槽11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层压件10所具有的一个短边106(实际使用过程中靠近承载面的短边106)向下折弯以形成向下倾斜的安装部101,此时,用于卡装上述短边106的短边框113具有向上倾斜的安装槽111。进一步地,上述向下弯折的短边106的长度与向上倾斜的安装槽111的长度一致。此时,可以使向下弯折的短边106处的安装部101完全卡装在向上倾斜的安装槽111内。基于此,在形成组装牢固的光伏组件1的情况下,可以确保光伏组件1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避免在上述具有向上倾斜的安装槽111的短边框113与层压件10的短边106的连接处堆积灰尘。基于此,在减少灰尘遮挡光伏组件1中的电池片层103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光伏组件1产生热斑效应的风险,提高光伏组件1的性能。
参见图1至图5,上述层压件10所具有的长边105所对应的安装部101与有源部100位于同一平面,此时,与长边105卡装的长边框112所具有的安装槽111的槽深沿长边105的长度方向延伸。基于此,利用上述长边框112所具有的安装槽111可以完全卡装上述层压件10所具有的长边105所对应的安装部101,进一步确保组装后的光伏组件1的安全性、牢固性。
参见图6,在一种示例中,长边框112所具有的上表面与短边框113所具有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高度差H2,H2>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高度差H2可以是1、3、4或10等,只要大于零即可,至于高度差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应理解,上述长边框112和短边框113可以通过模具挤压形成实际需要的形状。此外,上述长边框112所具有的溢胶槽与短边框113所具有的溢胶槽下端点之间也存在高度差,上述长边框112所具有的安装槽与短边框113所具有的安装槽下端点之间也存在高度差。此时,有利于层压件10安装在边框中,避免层压件10损坏。
参见图1,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层压件10可以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盖板102、第一胶膜层、电池片层103、第二胶膜层和背板104。上述安装部101可以由盖板102、第一胶膜层、第二胶膜层和背板104的边沿构成。应理解,上述盖板102、第一胶膜层、电池片层103、第二胶膜层和背板104的制成材料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向下倾斜的安装部101所包括的盖板102、第一胶膜层的边沿向下倾斜,向下倾斜的安装部101所包括的第二胶膜层和背板104与层压件10所具有的有源部100平行。或,向下倾斜的安装部101所包括的盖板102、第一胶膜层、第二胶膜层和背板104的边沿均向下倾斜。
具体的,参见图1和图2,由前文描述可知,向下倾斜的安装部101在纵剖面的正投影为平行四边形,向上倾斜的安装槽111在纵剖面的正投影为平行四边形。基于此,上述向下倾斜的安装部101所包括的盖板102、第一胶膜层、第二胶膜层和背板104的边沿均向下倾斜。
参见图7至图9,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相邻两个边框之间具有卡装空间,光伏组件还可以包括角码12,角码12容纳在卡装空间内,角码12与层压件10位于卡装空间内的部分以及相邻两个边框11卡装在一起。应理解,上述卡装空间的大小、形状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上述角码12容纳在卡装空间内的大小、形状与卡装空间一致,即相匹配。此时,角码12可以更好的连接紧固相邻两个边框,以加大边框对层压件10的安装部101的卡紧力,确保光伏组件的安全性。此外,由于在相邻两个边框之间的卡装空间内设置有角码12。此时,角码12和边框可以在层压件10的外周形成密闭的结构,进而可以避免灰尘或雨水等渗透至层压件10的内部,避免因灰尘或雨水进入层压件10内部而损坏电池片层,提高光伏组件的性能。
参见图1和图5,在一种示例中,上述层压件10具有相对设置的长边105和相对设置的短边106,且其中一个短边106的边沿向下折弯以形成向下倾斜的安装部101,长边105所对应的安装部101与有源部100位于同一平面上。长边105与长边框112卡装在一起,短边106与短边框113卡装在一起。此时,不仅可以有效的利用边框11将层压件10的长边105和短边106紧固,连接,以将光伏组件1组装成一个安全、牢固整体。同时,将上述长边105与长边框112卡装在一起,短边106与短边框113卡装在一起,可以使组装形成的光伏组件1结构符合常规审美要求,结构紧凑。
参见图7至图9,上述角码12可以包括角柱120,角柱120相邻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第一角码翼121和第二角码翼122。在角柱120上且靠近角柱120顶部的位置开设卡装槽123。第一角码翼121与长边框112卡装在一起,第二角码翼122与短边框113卡装在一起,卡装槽123与层压件10位于卡装空间内的部分卡装在一起。
具体的,参见图7至图9,由前文描述可知,上述支撑部具有边框腔体1100,边框腔体1100位于安装槽111的正下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述第一角码翼121通过嵌入长边框112的边框腔体1100,与长边框112卡装在一起。上述第二角码翼122通过嵌入短边框113的边框腔体1100,与短边框113卡装在一起。并且,上述第一角码翼121的截面形状与长边框112的边框腔体1100的截面形状一致,第二角码翼122的截面形状与短边框113的边框腔体1100的截面形状一致。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角码翼121完全嵌入长边框112的边框腔体1100中,上述第二角码翼122也完全嵌入短边框113的边框腔体1100中。此时,不仅可以防止第一角码翼121从长边框112的边框腔体1100中脱落,防止第二角码翼122从短边框113的边框腔体1100中脱落,以确保角码12与长短边框连接的紧密性。同时,还可以避免相邻的长边框112和短边框113之间存在连接缺口,提高光伏组件的安全性。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角码翼121和第二角码翼122表面均具有纹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增大第一角码翼121与长边框112的边框腔体1100之间的摩擦力,或增大第二角码翼122与短边框113的边框腔体1100之间的摩擦力。基于此,可以进一步防止第一角码翼121从长边框112的边框腔体1100中脱落,防止第二角码翼122从短边框113的边框腔体1100中脱落。应理解,也可以仅是第一角码翼121表面具有纹路,或者仅是第二角码翼122表面具有纹路。此外,上述角柱120和第一角码翼121,角柱120和第二角码翼122之间的连接、设置方式可以是螺栓连接,也可以是榫卯连接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再者,上述角柱120的上表面具有高度差H3,并且高度差H3等于高度差H2。此时,当角柱120安装在长边框112和短边框113之间时,角柱120的上表面将长边框112和短边框113之间的高度差补齐,使长短边框之间过渡自然、连续。基于此,有利于灰尘或雨水从长边框112运动到短边框113,之后在滑落至承载面,避免灰尘或雨水积压在长边框112和短边框113的拐角处,进而降低光伏组件产生热斑效应的风险,提高光伏组件的性能。
参见图7至图9,在一种示例中,上述卡装槽123向下倾斜,且卡装槽123的倾斜方向与向下倾斜的安装部101的倾向方向一致。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卡装槽123的大小、形状与需要连接部分的安装部101的大小、形状相同,即卡装槽123与需要连接部分的安装部101相匹配。此时,可以使安装部101与卡装槽123连接更加紧密,以使角码12与安装部101连接更加紧密,使边框卡紧层压件,进而确保光伏组件的安全性。
下面以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例,描述光伏组件的具体组装方式。应理解,以下描述仅用于理解,不用于具体限定。
参见图1至图9,在实际组装之前,层压件10已制备、组装完成。在实际组装过程中,首先,将层压件10中向下倾斜的安装部101与具有向上倾斜的安装槽111的短边框113组装在一起。接着,将角码12中的第一角码翼121通过嵌入长边框112的边框腔体1100,与长边框112卡装在一起,在确保第一角码翼121与长边框112卡装牢固的情况下,再通过该角码12的第二角码翼122卡装短边框113,以使角码12连接相邻的长边框112和短边框113。采用上述操作步骤,以使边框11紧固层压件1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伏系统。该光伏系统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光伏组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系统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光伏组件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压件以及卡装在所述层压件四周的四个边框;
其中,所述层压件包括有源部以及位于所述有源部四周的四个安装部;每一所述边框均包括支撑部以及位于所述支撑部上的安装槽;每一所述安装部均对应卡装在一个所述边框所具有的所述安装槽内;每一所述边框所具有的上表面与所述有源部所具有的上表面之间均具有高度差H1,至少一个所述高度差H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边框所具有的上表面与所述有源部所具有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H1≤0时,所述安装部向下倾斜,与向下倾斜的所述安装部卡装的所述安装槽向上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将与所述边框的宽度方向一致且与所述边框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平面定义为纵剖面;
向下倾斜的所述安装部在所述纵剖面的正投影为三角形,向上倾斜的所述安装槽在所述纵剖面的正投影为三角形;或,
向下倾斜的所述安装部在所述纵剖面的正投影为四边形,向上倾斜的所述安装槽在所述纵剖面的正投影为四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盖板、第一胶膜层、电池片层、第二胶膜层和背板;所述安装部由所述盖板、第一胶膜层、第二胶膜层和背板的边沿构成;
向下倾斜的所述安装部所包括的盖板、第一胶膜层的边沿向下倾斜,向下倾斜的所述安装部所包括的第二胶膜层和背板与所述层压件所具有的有源部平行;或,
向下倾斜的所述安装部所包括的盖板、第一胶膜层、第二胶膜层和背板的边沿均向下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向下倾斜的所述安装部所具有的上表面与所述有源部所具有的上表面之间具有夹角α,90°<α<180°;
向上倾斜的所述安装槽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同时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的底壁;
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向上倾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有源部之间具有夹角β1,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有源部之间具有夹角β2,β1=β2=α;或,
在所述第一侧壁向上倾斜,第二侧壁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有源部之间具有夹角β1,β1=α。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层压件包括相对设置的长边和相对设置的短边的情况下,所述边框包括两个分别与所述层压件所具有的长边卡装在一起的长边框,以及两个分别与所述层压件所具有的短边卡装在一起的短边框;
所述层压件所具有的至少一个短边向下折弯以形成向下倾斜的所述安装部,此时,与向下折弯的至少一个短边卡装的所述短边框具有向上倾斜的所述安装槽;
所述层压件所具有的长边所对应的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有源部位于同一平面,此时,与长边卡装的所述长边框所具有的安装槽的槽深沿所述长边的长度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边框所具有的上表面与所述短边框所具有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高度差H2,H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边框之间具有卡装空间;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角码,所述角码容纳在所述卡装空间内,所述角码与所述层压件位于所述卡装空间内的部分以及相邻两个所述边框卡装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件具有相对设置的长边和相对设置的短边,且其中一个短边的边沿向下折弯以形成向下倾斜的所述安装部,长边所对应的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有源部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长边与长边框卡装在一起,所述短边与短边框卡装在一起;
所述角码包括角柱,所述角柱相邻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第一角码翼和第二角码翼;在所述角柱上且靠近所述角柱顶部的位置开设卡装槽;
所述第一角码翼与所述长边框卡装在一起,所述第二角码翼与所述短边框卡装在一起,所述卡装槽与所述层压件位于所述卡装空间内的部分卡装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装槽向下倾斜,且所述卡装槽的倾斜方向与向下倾斜的所述安装部的倾向方向一致。
11.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
CN202121391282.4U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Active CN215646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91282.4U CN215646703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91282.4U CN215646703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46703U true CN215646703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44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91282.4U Active CN215646703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467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7873B (zh) 太陽能設備及其組裝系統
WO2008041298A1 (en) Solar cell panel
JP3929711B2 (ja) 屋根用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設置方法
WO2011089954A1 (ja) 光電変換装置
US20140360558A1 (en) Pivot Framing System For Dual Glass Photovoltaic Modules
US20100288338A1 (en) Solar cell module
US20150144179A1 (en) Solar cell module
JP201123147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設置構造
JP3197104U (ja) 波紋状屋根薄片及びその波紋状屋根薄片を含む太陽電池アセンブリ
US20160020351A1 (en) Bifacial-cell-based solar-energy converting system
CN215646703U (zh) 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CN218387397U (zh) 一种边框、光伏组件与光伏系统
JP2012009495A (ja) 太陽電池アレイ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23072185A1 (zh) 光伏组件
JP6391929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4190019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固定装置および太陽電池システム
EP2706579A1 (en) Support structure for photovoltaic module mounting and methods of its use
JP2005209960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170294866A1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solar cell array
CN211548454U (zh) 一种光伏保温建筑发电系统
CN210111925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111193467A (zh) 一种太阳能瓦片结构
WO2019242158A1 (zh) 光伏系统、屋面板、交通工具
CN215907209U (zh) 光伏瓦组件、光伏屋顶
JP6594626B2 (ja) 屋根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