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46631U - 一种开关电源及其并联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关电源及其并联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46631U
CN215646631U CN202121019371.6U CN202121019371U CN215646631U CN 215646631 U CN215646631 U CN 215646631U CN 202121019371 U CN202121019371 U CN 202121019371U CN 215646631 U CN215646631 U CN 215646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power supply
circuit
switching power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1937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锐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ONGYUN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ONGYUN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ONGYUN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ONGYUN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1937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46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46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466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关电源及其并联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开关电源包括:与前级电路连接,用于对前级电压进行电压转换的变压器;与变压器次级连接,用于接收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并在滤波后输出直流电压的整流滤波电路;与整流滤波电路及前级连接,用于在正常时输出供电,异常时断开供电的输出控制电路;与变压器次级及输出控制电路连接,用于为输出控制电路提供正常工作电压,并在异常时使输出控制电路断电的辅助供电电路。本实用新型通过重新设计开关电源的电路结构,使得每个开关电源之间在并联时均能够单独工作无需形成主从结构,避免了主开关电源的失效导致的整个电源系统失效。

Description

一种开关电源及其并联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关电源及其并联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直流开关电源系统已经广泛地应用分布式供电电源系统结构取代集中供电式电源系统结构,用小功率开关电源并联供电的方式来满足大功率负载的需要。此外,为了提高供电电源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并联工作的开关电源有功率冗余。因此分布式供电电源系统的发展和负载功率的扩大,促使人们研究和应用开关电源的并联冗余电路。
现有的开关电源由于自身结构,在并联冗余电路中会存在主从开关电源,当主开关电源和从开关电源之间必须有信号联系,这样在主开关电源发生故障时,会导致整个电源系统失效。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电源及其并联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通过重新设计开关电源的电路结构,使得每个开关电源之间在并联时均能够单独工作无需形成主从结构,避免了主开关电源的失效导致的整个电源系统失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关电源,包括:
与前级电路连接,用于对前级电压进行电压转换的变压器;
与变压器次级连接,用于接收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并在滤波后输出直流电压的整流滤波电路;
与整流滤波电路及前级连接,用于在正常时输出供电,异常时断开供电的输出控制电路;
与变压器次级及输出控制电路连接,用于为输出控制电路提供正常工作电压,并在异常时使输出控制电路断电的辅助供电电路。
所述开关电源还包括:
与开关电源输出端及前级电路连接,用于采集开关电源输出端电压电流进行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维持电压和电流稳定的电压电流反馈电路。
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
与变压器次级连接,用于接收并将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的同步整流单元;
与变压器次级、同步整流单元及输出控制电路连接,用于对整流后的直流电压进行滤波后输出的滤波单元。
所述同步整流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同步整流芯片;
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的第1脚和第2脚均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输出端连接并接地,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的第3脚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的第4脚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及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输入端及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的第5脚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及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输入端及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的第6脚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的第7脚与第三电容的一端及辅助供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的第8脚与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
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第一电解电容,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及输出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接地。
所述辅助供电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电解电容、第三电解电容、第五电阻、第一三极管、稳压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五电阻的一端及第二电解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三级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及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正极、整流滤波电路及输出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第二电解电容的负极、第三电解电容的负极均接地。
输出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与所述辅助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及第二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一端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及变压器第一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与外部用电器的正极连接。
电压电流反馈电路包括反馈芯片、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热敏电阻、第二热敏电阻和光耦合器;
所述反馈芯片的第1脚与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和第三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反馈芯片的第2脚、第七电阻的一端、第一热敏电阻的一端及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及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连接,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均与外部用电器的负极连接,所述反馈芯片的第3脚与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及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供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及所述反馈芯片的第5脚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反馈芯片的第4脚均接地,所述反馈芯片的第6脚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第十四电阻的一端、第二热敏电阻的一端及外部用电器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连接并接地,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反馈芯片的第7脚及第四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输入端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输入端均与所述光耦合器初级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反馈芯片的第8脚和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均与所述辅助供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合器初级的输入端连接。
基于上述的开关电源,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开关电源的并联供电电路,包括多个如上文所述的开关电源,多个所述开关电源并接于市电线路,并分别对外部用电器进行供电。
基于上述的开关电源,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中设置有如上文所述的开关电源或者如上文所述的开关电源的并联供电电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关电源及其并联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开关电源包括:与前级电路连接,用于对前级电压进行电压转换的变压器;与变压器次级连接,用于接收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并在滤波后输出直流电压的整流滤波电路;与整流滤波电路及前级连接,用于在正常时输出供电,异常时断开供电的输出控制电路;与变压器次级及输出控制电路连接,用于为输出控制电路提供正常工作电压,并在异常时使输出控制电路断电的辅助供电电路。本实用新型通过重新设计开关电源的电路结构,使得每个开关电源之间在并联时均能够单独工作无需形成主从结构,避免了主开关电源的失效导致的整个电源系统失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关电源一种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关电源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并联供电电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关电源及其并联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通过重新设计开关电源的电路结构,使得每个开关电源之间在并联时均能够单独工作无需形成主从结构,避免了主开关电源的失效导致的整个电源系统失效。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和带来的技术效果做更为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解释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此外,下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不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在此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相关要素。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一台开关电源的输出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不能满足要求,而满足这种参数要求的开关电源,存在重新开发、设计、生产的过程,势必加大电源的成本、延长交货时间、影响工程进度。因此在实用中往往采用一定规格系列的开关电源按照一定的并联方式,分别达到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功率扩展的目的。
但是电源输出参数的扩展,仅仅通过简单的并联方式还不能完全保证整个扩展后的电源系统稳定可靠的工作。均存在一个“均压”、“均流”的问题,而解决方法的不同,对整个电源扩展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开关电源并联冗余电路就是并联以后,每路输出的电压总是相等,负载电流在各个模块间平均分配。电源供电系统采用多个开关电源并联结构,还可以增加N+n功率冗余功能。所谓N+n功率冗余系统,是指N+n个容量为P的开关电源并联工作,负载功率为NP,冗余(备用)功率为nP。当其中一个或几个(不超过n个)开关电源出现故障时,故障的开关电源立即切除,而其余开关电源正常运行,供电系统仍能保证提供100%的负载功率。
现有技术中的开关电源由于其自身结构,需要其中一个开关电源作为主开关电源,其他开关电源作为从开关电源,进而实现并联冗余结构。但是这样的结构在主开关电源发生故障时会导致整个并联冗余系统失效,因此还有待改进。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关电源10,包括:与前级电路连接,用于对前级电压进行电压转换的变压器T1;与变压器T1次级连接,用于接收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并在滤波后输出直流电压的整流滤波电路100;与整流滤波电路100及前级连接,用于在正常时输出供电,异常时断开供电的输出控制电路200;与变压器T1次级及输出控制电路200连接,用于为输出控制电路200提供正常工作电压,并在异常时使输出控制电路200断电的辅助供电电路300。
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中,设置输出控制电路200对开关电源10的电压输出进行控制。当开关电源10正常工作时,所述辅助供电电路300能够提供足够的电压至所述输出控制电路200,使得所述输出控制电路200将输出回路闭合,为外部用电器20供电;当开关电源10发生故障时,所述辅助供电电路300无法提供足够的电压至输出控制电路200,因此所述输出控制电路200将输出回路断开,切断整个开关电源10的供电输出,实现了开关电源10供电输出自动控制的目的,因此不需要通过主开关电源10进行控制,每个开关电源10相互独立,避免了主开关电源10的失效导致的整个电源系统失效。
所述前级电路用于对市电电压进行整流滤波及功率因数校正等处理,此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2,所述开关电源10还包括:与开关电源10输出端及前级电路连接,用于采集开关电源10输出端电压电流进行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维持电压和电流稳定的电压电流反馈电路。
具体实施时,当开关电源10在并联冗余电路中工作时,由于安装位置或者外部用电器20的反馈,可能会使得开关电源10功率偏大。本实施例中,由所述电流电压反馈电路在开关电源10工作时采集开关电源10输出端的电压和电流,当发生功率过大时,触发调节机制,将所述电压和电流反馈至前级电路,由所述前级电路调节输出至变压器T1的供电电压,进而自动实现输出电压往低微调、负载减轻、温度下降,实现均压、均功率输出。
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整流滤波电路100包括:与变压器T1次级连接,用于接收并将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的同步整流单元110;与变压器T1次级、同步整流单元110及输出控制电路200连接,用于对整流后的直流电压进行滤波后输出的滤波单元。
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同步整流单元110接收所述变压器T1第一次级绕组的第一端输出的电压,并对其进行整流,再反馈回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的第二端,实现同步整流,再从所述变压器T1的中心抽头向后级的滤波单元和输出控制电路200输出相应的直流电压(即输出电压),通过所述滤波单元进行滤波,由所述输出控制单元为外部用电器20供电。
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同步整流单元11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同步整流芯片IC1。
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受所述变压器T1控制导通,将电压输出至所述同步整流芯片IC1,由所述同步整流芯片IC1同时对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输出的电压进行同步整流,再由所述变压器T1第一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输出,经过所述滤波电路滤波后输出至输出控制电路200中。
具体的,所述同步整流芯片IC1的第1脚和第2脚均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输出端连接并接地,所述同步整流芯片IC1的第3脚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IC1的第4脚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及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输入端及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IC1的第5脚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及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输入端及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同步整流芯片IC1的第6脚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IC1的第7脚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及辅助供电电路3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IC1的第8脚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
可选的,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第一电解电容CS1,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S1的正极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及输出控制电路200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S1的负极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S1为滤波电容,由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S1对变压器T1第一绕组的中心抽头输出电压进行滤波后再输出至输出控制电路200。
可选的,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辅助供电电路300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解电容CS2、第三电解电容CS3、第五电阻R5、第一三极管、稳压二极管DS1;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五电阻R5的一端及第二电解电容CS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三级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S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电解电容CS3的正极、整流滤波电路100及输出控制电路200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S1的正极、第二电解电容CS2的负极、第三电解电容CS3的负极均接地。
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中,由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绕组的第一端输出供电电压,经过第一二极管D1整流和第二电解电容CS2滤波后,由第五电阻R5驱动所述第一三极管导通,经过稳压二极管DS1稳压后,使得所述第一三极管输出稳定的工作电压,再经过第三电解电容CS3滤波后输出至所述输出控制电路200,为所述输出控制电路200供电。
可选的,请继续参阅图2,输出控制电路200包括第一继电器RL1和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一继电器RL1的线圈的一端与所述辅助供电电路300的输出端及第二二极管D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RL1的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输入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第一继电器RL1的常开触点的一端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100及变压器T1第一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RL1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与外部用电器20的正极连接。
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RL1根据所述辅助供电电路300提供的工作电压进行工作,当有工作电压供电时,所述继电器RL1的线圈得电将继电器RL1的常开触点吸合,使得输出回路导通,将输出电压输出至外部用电器20,对外部用电器20进行供电。由于每个产品的输出电压均由继电器RL1控制、只有开关电源10工作正常时,继电器RL1才有合适的工作电压正常吸合、实现输出,当开关电源10出现异常时,前级电路停止输出电压,因此,变压器T1次级无电压输出,继电器RL1断开,也就保证了任一产品的故障不会导致整个电源系统失效,避免了主开关电源10的失效导致的整个电源系统失效。
可选的,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电压电流反馈电路包括反馈芯片IC2、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热敏电阻PTC1、第二热敏电阻PTC2和光耦合器初级U1A。
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中,由所述反馈芯片IC2与相应的元器件分别形成输出电压反馈环路和输出电流反馈环路,实时监控开关电源10输出端的电压和电流状态。
具体的,所述输出电压反馈环路由所述反馈芯片IC2、第四电容C4、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一热敏电阻PTC1、第三二极管D3、光耦合器初级U1A和第十五电阻R15构成。经过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采集开关电源10输出端的输出电压,输出至反馈芯片IC2的第2脚,所述反馈芯片IC2的第3脚输入参考电压(辅助供电电路300输出的工作电压),经反馈芯片IC2进行电压比较后从第1脚输出。当所述开关电源10输出端的电压过大时,则所述光耦合器初级U1A的初级导通,发送光信号至前级电路中的光耦合器初级U1A次级,使得所述光耦合器初级U1A次级也导通,进而实现电压状态反馈,前级电路可根据电压反馈对后级的变压器T1电压进行调整,以调整整个开关电源10的输出电压,维持输出电压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电流反馈环路由反馈芯片IC2、第五电容C5、第十三电阻R13、第二热敏电阻PTC2、第十四电阻R14、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光耦合器初级U1A、第四三极管构成。经过第十四电阻R14采集电流至所述反馈芯片IC2的第6脚,再由所述反馈芯片IC2的第5脚输入参考电流,再经过反馈芯片IC2比较后从反馈芯片IC2的第7脚输出。当开关电源10的输出端电流过大时,则使得所述光耦合器初级U1A的初级导通,向前级电路进行反馈,由前级电路进行相应的调整,限制输出电流的最大值,防止产品过功率损坏。
同时所述第一热敏电阻PTC1和所述第二热敏电阻PTC2实时检测开关电源10的温度,当温度升高时,也可分别通过所述输出电压反馈环路和所述输出电流反馈环路进行反馈,自动实现输出电压往低微调、负载减轻、温度下降,实现均压、均功率输出。
所述反馈芯片IC2的第1脚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和第三二极管D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反馈芯片IC2的第2脚、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一热敏电阻PTC1的一端及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100及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连接,所述第一热敏电阻PTC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均与外部用电器20的负极连接,所述反馈芯片IC2的第3脚与所述第十电阻R10的一端及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供电电路3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及所述反馈芯片IC2的第5脚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和所述反馈芯片IC2的第4脚均接地,所述反馈芯片IC2的第6脚与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第二热敏电阻PTC2的一端及外部用电器20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热敏电阻PTC2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100连接并接地,所述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与所述反馈芯片IC2的第7脚及第四二极管D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输入端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输入端均与所述光耦合器初级U1A初级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反馈芯片IC2的第8脚和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均与所述辅助供电电路3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合器初级U1A初级的输入端连接。
基于上述的开关电源10,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开关电源10的并联供电电路,包括多个如上文所述的开关电源10,多个所述开关电源10并接于市电线路,并分别对外部用电器20进行供电。
具体实施时,将多个开关电源10并联于市电线路中,每个开关电源10独立为相应的外部用电器20供电,当某个开关电源10发生故障时自动掉电,不影响其他开关电源10正常工作。由于所述开关电源10已在上文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的开关电源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中设置有如上文所述的开关电源10或者如上文所述的开关电源10的并联供电电路。由于所述开关电源10和开关电源10的并联供电电路已在上文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源及其并联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开关电源包括:与前级电路连接,用于对前级电压进行电压转换的变压器;与变压器次级连接,用于接收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并在滤波后输出直流电压的整流滤波电路;与整流滤波电路及前级连接,用于在正常时输出供电,异常时断开供电的输出控制电路;与变压器次级及输出控制电路连接,用于为输出控制电路提供正常工作电压,并在异常时使输出控制电路断电的辅助供电电路。本实用新型通过重新设计开关电源的电路结构,使得每个开关电源之间在并联时均能够单独工作无需形成主从结构,避免了主开关电源的失效导致的整个电源系统失效。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前级电路连接,用于对前级电压进行电压转换的变压器;
与变压器次级连接,用于接收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并在滤波后输出直流电压的整流滤波电路;
与整流滤波电路及前级连接,用于在正常时输出供电,异常时断开供电的输出控制电路;
与变压器次级及输出控制电路连接,用于为输出控制电路提供正常工作电压,并在异常时使输出控制电路断电的辅助供电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开关电源输出端及前级电路连接,用于采集开关电源输出端电压电流进行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维持电压和电流稳定的电压电流反馈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
与变压器次级连接,用于接收并将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的同步整流单元;
与变压器次级、同步整流单元及输出控制电路连接,用于对整流后的直流电压进行滤波后输出的滤波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整流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同步整流芯片;
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的第1脚和第2脚均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输出端连接并接地,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的第3脚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的第4脚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及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输入端及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的第5脚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及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输入端及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的第6脚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的第7脚与第三电容的一端及辅助供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的第8脚与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第一电解电容,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及输出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供电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电解电容、第三电解电容、第五电阻、第一三极管、稳压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五电阻的一端及第二电解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三级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及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正极、整流滤波电路及输出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第二电解电容的负极、第三电解电容的负极均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输出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与所述辅助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及第二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一端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及变压器第一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与外部用电器的正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电压电流反馈电路包括反馈芯片、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热敏电阻、第二热敏电阻和光耦合器;
所述反馈芯片的第1脚与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和第三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反馈芯片的第2脚、第七电阻的一端、第一热敏电阻的一端及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及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连接,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均与外部用电器的负极连接,所述反馈芯片的第3脚与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及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供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及所述反馈芯片的第5脚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反馈芯片的第4脚均接地,所述反馈芯片的第6脚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第十四电阻的一端、第二热敏电阻的一端及外部用电器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连接并接地,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反馈芯片的第7脚及第四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输入端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输入端均与所述光耦合器初级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反馈芯片的第8脚和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均与所述辅助供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合器初级的输入端连接。
9.一种开关电源的并联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关电源,多个所述开关电源并接于市电线路,并分别对外部用电器进行供电。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中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关电源或者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电源的并联供电电路。
CN202121019371.6U 2021-05-13 2021-05-13 一种开关电源及其并联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5646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9371.6U CN215646631U (zh) 2021-05-13 2021-05-13 一种开关电源及其并联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9371.6U CN215646631U (zh) 2021-05-13 2021-05-13 一种开关电源及其并联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46631U true CN215646631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38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19371.6U Active CN215646631U (zh) 2021-05-13 2021-05-13 一种开关电源及其并联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466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866039A (ja) モジュール式電力供給装置
CN107579591B (zh) 一种交流电源供电的备电系统
US20220045512A1 (en) Inverter of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startup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CN102104277A (zh) 冗余电源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010110B1 (en) Grid-tie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US10411502B2 (en) UPS circuit
CN103502649A (zh) 一种远程连接和断开用于在冷却系统中采用的可变容量压缩机的频率变换器的辅助电源的系统和方法
CN106356989A (zh) 直流输出一体化不间断的电源电路及控制方法
KR20170026695A (ko) 하이브리드 에너지저장 시스템
CN114844196A (zh) 一种中高压直挂装置及其电源切换电路
CN208508609U (zh) 不间断供电的电源控制电路
CN215646631U (zh) 一种开关电源及其并联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EP2159896A2 (en) Electrical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uch a system
CN217406243U (zh) 一种中高压直挂装置及其电源切换电路
EP3691082A1 (e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with dc output
CN217849247U (zh) 电力直流输出控制系统
CN216751297U (zh) 一种供电系统
CN220874420U (zh) 一种供电系统
CN107302314B (zh) 电源转换装置及防止电源转换装置异常关机的方法
CN213093920U (zh) 一种电梯用的智能电源系统
CN212258794U (zh) 一种用于多路电压输出的开环半桥谐振电路
CN212875397U (zh) 一种用于异常电圧的穿越控制电路
CN210536348U (zh) 一种ups集成系统
CN212695913U (zh) 开关电源及电器设备
CN215733447U (zh) 一种交流过压保护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