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49247U - 电力直流输出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力直流输出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49247U
CN217849247U CN202122615688.2U CN202122615688U CN217849247U CN 217849247 U CN217849247 U CN 217849247U CN 202122615688 U CN202122615688 U CN 202122615688U CN 217849247 U CN217849247 U CN 2178492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circuit
voltage stabilizing
electrode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1568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虹霖
沈红莲
文茂霖
潘子豪
谢希
雷艺
陈俊洲
温庆亮
王云
郭宇鹏
聂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Maintenance Branch of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Maintenance Branch of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Maintenance Branch of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12261568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492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492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492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Voltage And Current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力直流输出控制系统,包括: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入单连接于220V直流电,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和多路输出稳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池管理电路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于检测切换电路的输入端,检测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升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向负载和多路输出稳压模块的输入端通电,所述检测切换电路的检测输入端连接于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检测切换电路的检测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远程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电路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稳定性高,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电力直流输出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直流输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需要直流系统进行供电,比如直流屏用电、各种监测设备用电等,现有技术中,虽然具有各种直流系统,但是,现有的直流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稳定性差,如果提升直流系统的稳定性,则整个直流系统的控制复杂,使得成本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直流输出控制系统,能够为电力系统中的直流负载提供多种不同电压等级的直流电,无需额外设置直流电源,而且,在供电过程中能够对直流进过压、欠压检测以及断电检测,并且能够实现直流系统几乎无间断供电,而且整个系统的稳定性高,结构简单,而且,当系统发生切换供电时能够及时进行预警通知,从而利于做出及时的故障排查措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力直流输出控制系统,包括开关控制电路、多路输出稳压模块、蓄电池、电池管理电路、升压电路、检测切换电路、控制器、无线传输模块以及远程服务器;
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入单连接于220V直流电,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和多路输出稳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池管理电路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于检测切换电路的输入端,检测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升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向负载和多路输出稳压模块的输入端通电,所述检测切换电路的检测输入端连接于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检测切换电路的检测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远程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电路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进一步,所述多路输出稳压模块包括第一稳压模块DC-DCⅠ、第二稳压模块DC-DCⅡ、第三稳压模块DC-DCⅢ、第四稳压模块DC-DCⅣ、电阻R5、二极管 D2、电阻R6以及电容C2;
电阻R5的一端作为多路输出稳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于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于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电容 C2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电阻R6连接于第一稳压模块DC-DCⅠ的输入端,第一稳压模块DC-DCⅠ的输出端输出48V直流电;
第二稳压模块DC-DCⅡ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一稳压模块DC-DCⅠ的输出端,第二稳压模块DC-DCⅡ输出24V直流电;
第三稳压模块DC-DCⅢ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二稳压模块DC-DCⅡ的输出端,第三稳压模块DC-DCⅢ输出12V直流电;
第四稳压模块DC-DCⅣ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三稳压模块DC-DCⅢ的输出端,第四稳压模块DC-DCⅣ输出5V直流电。
进一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稳压管DW1、稳压管DW2、电容C1、PMOS管Q1、三极管Q2以及硅链D1;
PMOS管Q1的源极作为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PMOS管Q1的漏极连接于硅链D1的正极,硅链D1的负极作为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PMOS管Q1的源极通过电阻R1连接于稳压管DW1的负极,稳压管DW1的正极连接于稳压管DW2的负极,稳压管DW2的正极接地,PMOS管Q1的源极通过电阻R2连接于PMOS管Q1的栅极,PMOS管Q1的栅极通过电阻R3连接于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容C1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4连接于稳压管DW2的负极。
进一步,所述检测切换电路包括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PMOS 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电容C4、电容C3、稳压管DW3以及光耦OC1;
PMOS管Q3的源极作为检测切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蓄电池的正极,PMOS 管Q3的漏极作为检测切换电路的输出端,PMOS管Q3的源极通过电阻R9连接于PMOS管Q3的栅极,PMOS管Q3的栅极通过电阻R12连接于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容C4接地,三极管Q5 的基极通过电阻R11连接于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通过电阻 R8连接于PMOS管Q3的源极;
电阻R6的一端作为检测控制电路的检测输入端连接于PMOS管Q1的漏极,电阻R6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0接地,电阻R6和电阻R10的公共连接点与稳压管DW3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3的正极接地,电阻R6和电阻R10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7连接于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16和电容 C3串联后接地;
电阻R17的一端连接于电阻R6和电阻R10之间的公共连接点,电阻R17 的另一端连接于光耦OC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光耦OC1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光耦OC1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光耦OC1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作为检测切换电路的检测输出端连接于控制器。
进一步,所述升压电路包括逆变电路、逆变控制器、变压器、第六稳压模块DC-DCⅥ以及控制器供电电路;
逆变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检测切换电路的输出端,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变压器的次级绕组连接于第六稳压模块DC-DCⅥ的输入端,第六稳压模块DC-DCⅥ的输出端向负载和多路输出稳压模块的输入端供电,逆变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逆变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逆变控制器还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控制器供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蓄电池的正极,控制器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向逆变控制器供电,控制器供电电路的控制端连接于三极管Q4的集电极。
进一步,所述控制器供电电路包括NMOS管Q6、电阻R13、电阻R14、电阻 R15、电容C5、电容C6、第五稳压电路Ⅴ;
NMOS管Q6的漏极作为控制器供电电路的输入端,NMOS管Q6的源极通过电阻R14和电阻R15串联后接地,电阻R15和电阻R14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容C5 接地,电阻R15和电阻R14的公共连接点连接于第五稳压电路Ⅴ的输入端,第五稳压电路Ⅴ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6接地,第五稳压电路Ⅴ的输出端向逆变控制器供电,NMOS管Q6的栅极连接于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作为控制器供电电路的控制输入端。
进一步,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为2.4G电力无线专网模块或者移动通信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为电力系统中的直流负载提供多种不同电压等级的直流电,无需额外设置直流电源,而且,在供电过程中能够对直流进过压、欠压检测以及断电检测,并且能够实现直流系统几乎无间断供电,而且整个系统的稳定性高,结构简单,而且,当系统发生切换供电时能够及时进行预警通知,从而利于做出及时的故障排查措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力直流输出控制系统,包括开关控制电路、多路输出稳压模块、蓄电池、电池管理电路、升压电路、检测切换电路、控制器、无线传输模块以及远程服务器;
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入单连接于220V直流电,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和多路输出稳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池管理电路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于检测切换电路的输入端,检测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升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向负载和多路输出稳压模块的输入端通电,所述检测切换电路的检测输入端连接于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检测切换电路的检测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远程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电路与控制器通信连接;其中,控制器采用现有的单片机,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为2.4G电力无线专网模块或者移动通信模块,移动通信模块比如4G模块或者5G模块,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为电力系统中的直流负载提供多种不同电压等级的直流电,无需额外设置直流电源,而且,在供电过程中能够对直流进过压、欠压检测以及断电检测,并且能够实现直流系统几乎无间断(几乎无间断是指220V主回路出现断电情况,包括过压、欠压以及故障断电,蓄电池组成的备用回路能够及时切入到供电中,虽然具有一定时间间隙(毫秒级),但是该间隙并不影响直流系统的用电)供电,而且整个系统的稳定性高,结构简单,而且在主供电回路以及蓄电池供电切换中无需外部控制器进行控制,当系统发生切换供电时能够及时进行预警通知,从而利于做出及时的故障排查措施;电池管理电路采用现有的锂电池管理电路;其中,远程服务器处还设置有显示器、存储服务器以及报警器,其中,显示器为触控显示器且和存储服务器一起与远程服务器通信连接,报警器为声光报警器与远程服务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路输出稳压模块包括第一稳压模块DC-DCⅠ、第二稳压模块DC-DCⅡ、第三稳压模块DC-DCⅢ、第四稳压模块DC-DCⅣ、电阻R5、二极管D2、电阻R6以及电容C2;
电阻R5的一端作为多路输出稳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于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于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电容 C2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电阻R6连接于第一稳压模块DC-DCⅠ的输入端,第一稳压模块DC-DCⅠ的输出端输出48V直流电;
第二稳压模块DC-DCⅡ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一稳压模块DC-DCⅠ的输出端,第二稳压模块DC-DCⅡ输出24V直流电;
第三稳压模块DC-DCⅢ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二稳压模块DC-DCⅡ的输出端,第三稳压模块DC-DCⅢ输出12V直流电;
第四稳压模块DC-DCⅣ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三稳压模块DC-DCⅢ的输出端,第四稳压模块DC-DCⅣ输出5V直流电;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为低压用电设备(比如各种传感器以及监测控制器等)提供稳定的工作用电,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需求,其中,第一稳压模块DC-DCⅠ、第二稳压模块DC-DCⅡ、第三稳压模块 DC-DCⅢ、第四稳压模块DC-DCⅣ采用现有的稳压芯片及外围电路即可,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取,在此不对其原理以及结构进行赘述,其中,第四稳压模块DC-DCⅣ还向控制器供电。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稳压管DW1、稳压管DW2、电容C1、PMOS管Q1、三极管Q2以及硅链D1;
PMOS管Q1的源极作为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PMOS管Q1的漏极连接于硅链D1的正极,硅链D1的负极作为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PMOS管Q1的源极通过电阻R1连接于稳压管DW1的负极,稳压管DW1的正极连接于稳压管DW2的负极,稳压管DW2的正极接地,PMOS管Q1的源极通过电阻R2连接于PMOS管Q1的栅极,PMOS管Q1的栅极通过电阻R3连接于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容C1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4连接于稳压管DW2的负极;通过上述结构,由稳压管DW1和DW2串联形成较为简易的欠压以及过压检测,即是说:当220V直流电由于波动原因造成电压过低,即出现欠压,则稳压管DW1截止,PMO管Q1截止,从而断开主回路供电,当电压过高,则稳压管DW1和稳压管DW2同时导通,从而使得三极管Q2截止,PMOS管Q1截止,都不会对后续负载进行供电,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实现过压、欠压检测及保护,其中,PMOS管选择耐受电压较高的PMOS管,比如IRFP254系列的PMOS管,其耐受电压能够达到250V,又比如IRF350系列的PMOS管,其耐受电压能够达到500V,这些都是现有技术,在此不加以赘述,其中硅链D1用于防止蓄电池供电时检测控制电路出现误动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切换电路包括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PMOS 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电容C4、电容C3、稳压管DW3以及光耦OC1;
PMOS管Q3的源极作为检测切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蓄电池的正极,PMOS 管Q3的漏极作为检测切换电路的输出端,PMOS管Q3的源极通过电阻R9连接于PMOS管Q3的栅极,PMOS管Q3的栅极通过电阻R12连接于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容C4接地,三极管Q5 的基极通过电阻R11连接于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通过电阻 R8连接于PMOS管Q3的源极;
电阻R6的一端作为检测控制电路的检测输入端连接于PMOS管Q1的漏极,电阻R6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0接地,电阻R6和电阻R10的公共连接点与稳压管DW3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3的正极接地,电阻R6和电阻R10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7连接于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16和电容 C3串联后接地;
电阻R17的一端连接于电阻R6和电阻R10之间的公共连接点,电阻R17 的另一端连接于光耦OC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光耦OC1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光耦OC1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光耦OC1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作为检测切换电路的检测输出端连接于控制器;其中,PMOS管Q3如PMOS管Q1一样,选用现有的耐受电压较高的PMOS管,当PMOS管Q1导通时,电阻R6和电阻R10组成分压电路,并通过电阻R7限压后提供至三极管Q4的基极,此时,三极管Q4的基极电压高于发射极电压(三极管Q4为P型三极管),三极管Q4截止,三极管Q5截止,PMOS管 Q3截止,蓄电池不供电,当PMOS管无输出时,包括过压、欠压或者220V直流电源故障等,此时,电阻R6和电阻R10之间无电压输出,但是,由于电容C3 的作用,电容C3在PMOS管的漏极断电时,电容C3将维持短时间的电压状态,并通过电容C3的正极、电阻R16、电阻R7、以及电阻R10以及电容C3的负极组成一个放电回路,此时,三极管Q4的基极会维持一定的电压并保持三极管 Q4在PMOS管Q1截止时维持导通一定时间,该时间用于进行缓冲,防止误动作,当电容C3的电压下降后,三极管Q4导通,此时,电容C4充电,在电容C4的电压达到三极管Q5的基极-发射极导通电压之前,控制器供电电路导通,使得逆变控制器启动并进入初始化,当三极管Q5导通,PMOS管Q3导通后,升压电路中的逆变器进入工作状态,然后经过变压器升压,第六稳压模块DC-DCⅥ处理后输出220V直流电,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使得由220V主回路快速地切换到蓄电池组成的备用回路中,并且切换稳定可靠;而且,无论发生任何故障,过压,欠压亦或是前端220V直流电源故障断电,那么,与电阻R18连接的控制器的端子均被置为高电平,控制器识别该高电平,并且向远程服务器进行告警,此外,控制器还检测电池管理电路输出的电池充放电电压、充放电电流以及逆变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息等,并实时上传。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压电路包括逆变电路、逆变控制器、变压器、第六稳压模块DC-DCⅥ以及控制器供电电路;
逆变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检测切换电路的输出端,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变压器的次级绕组连接于第六稳压模块DC-DCⅥ的输入端,第六稳压模块DC-DCⅥ的输出端向负载和多路输出稳压模块的输入端供电,逆变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逆变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逆变控制器还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控制器供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蓄电池的正极,控制器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向逆变控制器供电,控制器供电电路的控制端连接于三极管Q4的集电极;其中,逆变器为现有结构,采用由IGBT组成的逆变器,逆变器控制器采用现有的控制芯片,第六稳压模块DC-DCⅥ采用现有的DC-DC转换电路,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将蓄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稳定的220V直流电并提供给负载以及多路输出稳压模块。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供电电路包括NMOS管Q6、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容C5、电容C6、第五稳压电路Ⅴ;
NMOS管Q6的漏极作为控制器供电电路的输入端,NMOS管Q6的源极通过电阻R14和电阻R15串联后接地,电阻R15和电阻R14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容C5 接地,电阻R15和电阻R14的公共连接点连接于第五稳压电路Ⅴ的输入端,第五稳压电路Ⅴ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6接地,第五稳压电路Ⅴ的输出端向逆变控制器供电,NMOS管Q6的栅极连接于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作为控制器供电电路的控制输入端,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准确控制逆变控制器的启动时间,确保逆变控制器稳定供电而且独立于多路输出稳压模块,第五稳压电路Ⅴ采用现有的DC-DC稳压电路,根据逆变控制器的工作电压进行选取,比如 LM2596,LM7809等等。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电力直流输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控制电路、多路输出稳压模块、蓄电池、电池管理电路、升压电路、检测切换电路、控制器、无线传输模块以及远程服务器;
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入单连接于220V直流电,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和多路输出稳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池管理电路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于检测切换电路的输入端,检测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升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向负载和多路输出稳压模块的输入端通电,所述检测切换电路的检测输入端连接于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检测切换电路的检测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远程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电路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力直流输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输出稳压模块包括第一稳压模块DC-DCⅠ、第二稳压模块DC-DCⅡ、第三稳压模块DC-DCⅢ、第四稳压模块DC-DCⅣ、电阻R5、二极管D2、电阻R6以及电容C2;
电阻R5的一端作为多路输出稳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于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于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电容C2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电阻R6连接于第一稳压模块DC-DCⅠ的输入端,第一稳压模块DC-DCⅠ的输出端输出48V直流电;
第二稳压模块DC-DCⅡ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一稳压模块DC-DCⅠ的输出端,第二稳压模块DC-DCⅡ输出24V直流电;
第三稳压模块DC-DCⅢ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二稳压模块DC-DCⅡ的输出端,第三稳压模块DC-DCⅢ输出12V直流电;
第四稳压模块DC-DCⅣ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三稳压模块DC-DCⅢ的输出端,第四稳压模块DC-DCⅣ输出5V直流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力直流输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稳压管DW1、稳压管DW2、电容C1、PMOS管Q1、三极管Q2以及硅链D1;
PMOS管Q1的源极作为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PMOS管Q1的漏极连接于硅链D1的正极,硅链D1的负极作为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PMOS管Q1的源极通过电阻R1连接于稳压管DW1的负极,稳压管DW1的正极连接于稳压管DW2的负极,稳压管DW2的正极接地,PMOS管Q1的源极通过电阻R2连接于PMOS管Q1的栅极,PMOS管Q1的栅极通过电阻R3连接于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容C1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4连接于稳压管DW2的负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力直流输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切换电路包括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PMOS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电容C4、电容C3、稳压管DW3以及光耦OC1;
PMOS管Q3的源极作为检测切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蓄电池的正极,PMOS管Q3的漏极作为检测切换电路的输出端,PMOS管Q3的源极通过电阻R9连接于PMOS管Q3的栅极,PMOS管Q3的栅极通过电阻R12连接于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容C4接地,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1连接于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8连接于PMOS管Q3的源极;
电阻R6的一端作为检测控制电路的检测输入端连接于PMOS管Q1的漏极,电阻R6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0接地,电阻R6和电阻R10的公共连接点与稳压管DW3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3的正极接地,电阻R6和电阻R10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7连接于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16和电容C3串联后接地;
电阻R17的一端连接于电阻R6和电阻R10之间的公共连接点,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于光耦OC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光耦OC1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光耦OC1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光耦OC1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作为检测切换电路的检测输出端连接于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力直流输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包括逆变电路、逆变控制器、变压器、第六稳压模块DC-DCⅥ以及控制器供电电路;
逆变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检测切换电路的输出端,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变压器的次级绕组连接于第六稳压模块DC-DCⅥ的输入端,第六稳压模块DC-DCⅥ的输出端向负载和多路输出稳压模块的输入端供电,逆变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逆变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逆变控制器还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控制器供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蓄电池的正极,控制器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向逆变控制器供电,控制器供电电路的控制端连接于三极管Q4的集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力直流输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供电电路包括NMOS管Q6、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容C5、电容C6、第五稳压电路Ⅴ;
NMOS管Q6的漏极作为控制器供电电路的输入端,NMOS管Q6的源极通过电阻R14和电阻R15串联后接地,电阻R15和电阻R14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容C5接地,电阻R15和电阻R14的公共连接点连接于第五稳压电路Ⅴ的输入端,第五稳压电路Ⅴ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6接地,第五稳压电路Ⅴ的输出端向逆变控制器供电,NMOS管Q6的栅极连接于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作为控制器供电电路的控制输入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力直流输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为2.4G电力无线专网模块或者移动通信模块。
CN202122615688.2U 2021-10-28 2021-10-28 电力直流输出控制系统 Active CN2178492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15688.2U CN217849247U (zh) 2021-10-28 2021-10-28 电力直流输出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15688.2U CN217849247U (zh) 2021-10-28 2021-10-28 电力直流输出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49247U true CN217849247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10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15688.2U Active CN217849247U (zh) 2021-10-28 2021-10-28 电力直流输出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492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9825A (zh) * 2021-10-28 2022-02-18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多输出电力直流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9825A (zh) * 2021-10-28 2022-02-18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多输出电力直流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21755B (zh) 基于物联网的电力监测用供电系统
CN208874344U (zh) 主电源与备用电源切换电路以及切换装置
CN116094143B (zh) 一种电力电压检测系统
CN217590355U (zh) 一种ups智能供电系统
CN105262205A (zh) 采集终端双电源切换控制电路
CN216751302U (zh) 一种交互式双直流电源切换装置
CN217849247U (zh) 电力直流输出控制系统
CN205791745U (zh) 一种发电机组蓄电池充电系统
CN208539653U (zh) 一种智能视频分析仪
CN201015172Y (zh) 悬浮式感应电源
CN210297344U (zh) 便携式应急维修电源
CN214315082U (zh) 一种用于开关电源断电后的快速复位电路
CN214045170U (zh) 双路供电的储能主控箱
CN112054590B (zh) 一种电容直流保障电源
CN210839041U (zh) 充电装置及驱动电源产生电路
CN114069825A (zh) 多输出电力直流系统
CN207766148U (zh) 一种无源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电源管理电路
CN219477658U (zh) 一种不间断供电用电路
CN215911940U (zh) 电力采集设备ups供电装置
CN218243026U (zh) 一种智能楼宇系统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协调供电电路
CN211063409U (zh) 一种适用于消防应急的电源系统
CN219018690U (zh) 一种大功率电源低待机功耗及低浪涌电流电路
CN116599192B (zh) 一种光伏离并网、市网及储能混合供电系统
CN221669541U (zh) 一种脱扣可靠的断路器智能控制器
CN219513843U (zh) 一种后备供电的局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