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46364U - 一种低压智能开关中的集成式采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压智能开关中的集成式采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46364U
CN215646364U CN202120976687.8U CN202120976687U CN215646364U CN 215646364 U CN215646364 U CN 215646364U CN 202120976687 U CN202120976687 U CN 202120976687U CN 215646364 U CN215646364 U CN 2156463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pin
amplifier
voltage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766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如兵
幸进
李梦婕
张鹏飞
王帆
曾谦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anmen County Power Supply Co
Tai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anmen County Power Supply Co
Tai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anmen County Power Supply Co, Tai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anmen County Power Supply Co
Priority to CN2021209766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463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463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463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48UPS systems or standby or emergency generators

Landscapes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低压智能开关中的集成式采集装置,所述集成式采集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电压采集模块、电流采集模块、通信模块、备用电源模块,电压采集模块和电流采集模块分别包括3个放大器,用于将采集到的三相电压与三相电流经放大器放大后输入控制器;所述通信模块包括RS485通信模块以及LoRa通信模块,LoRa通信模块以及RS485通信模块分别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将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上传至电网监控总站;所述备用电源模块与控制器、通信模块连接,用于对控制器和通信模块供电将组成低压智能开关的功能设备集成为一个装置,从而缩短了安装时间,更适用于无法长时间停电的用户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低压智能开关中的集成式采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网数据采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压智能开关中的集成式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网公司通常采用低压智能开关对供电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在安装低压智能开关的过程中,将塑壳断路器、控制器、采样设备、RS485通信模块、电源等功能设备进行有线连接,控制器根据采样设备采集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控制塑壳断路器执行开合闸动作,并通过RS485模块将三相电压、三相电流上传至电网监控总站,实现对电网运行情况的监测。
为避免安装低压智能开关时存在安全风险,通常需要在停电环境下将上述固定设备有线连接。对于具有特殊用电需求的用电用户,无法提供长时间停电环境,因此上述传统的安装方式具有耗时较长的缺陷,导致无法满足这种特殊用户对低压智能开关的安装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低压智能开关中的集成式采集装置,所述集成式采集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电压采集模块、电流采集模块、通信模块、备用电源模块;
电压采集模块和电流采集模块分别包括3个放大器,每个放大器的输入端与三相电网连接,每个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将采集到的三相电压与三相电流经放大器放大后输入控制器;
所述通信模块包括RS485通信模块以及LoRa通信模块,LoRa通信模块以及RS485通信模块分别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将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上传至电网监控总站;
所述备用电源模块与控制器、通信模块连接,用于对控制器和通信模块供电。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为32位的单片机,型号为STM32F030RCT6。
可选的,所述电压采集模块包括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第三放大器、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容C1、电容C2以及电容C3;
第一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1接入低压电网的A相电压,第一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经电阻R2接入低压电网的N相,第一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还经电阻R3接入参考电平,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5的第一端,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器的PA5引脚,电阻R5的第二端还经电容C1接地,电阻R5的第一端与第一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电阻R4;
第二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6接入低压电网的B相电压,第二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接入参考电平,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8的第一端,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器的PA6引脚,电阻R8的第二端还经电容C2接地,电阻R8的第一端与第二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电阻R7;
第三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9接入低压电网的C相电压,第三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接入参考电平,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1的第一端,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器的PA7引脚,电阻R11的第二端还经电容C3接地,电阻R11的第一端与第三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电阻R10。
可选的,所述电流采集模块包括第四放大器、第五放大器、第六放大器、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容C4、电容C5以及电容C6;
第四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12低压电网的A相电流,第四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接地,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4的第一端,电阻R14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器的PA2引脚,电阻R14的第二端还经电容C4接地,电阻R14的第一端与第四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电阻R13;
第五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15低压电网的B相电流,第五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接地,第五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7的第一端,电阻R17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器的PA3引脚,电阻R17的第二端还经电容C5接地,电阻R17的第一端与第五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电阻R16;
第六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18低压电网的C相电流,第五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接地,第五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20的第一端,电阻R20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器的PA4引脚,电阻R20的第二端还经电容C6接地,电阻R20的第一端与第六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电阻R19。
可选的,所述备用电源模块包括高频变压器T1、稳压芯片U1、光耦合器U2、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以及电容C12;
高频变压器T1第一绕组的异名端接入220V交流电,电阻R29的第一端连接高频变压器T1第一绕组的异名端,电阻R29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高频变压器T1第一绕组的同名端,电阻R28、电阻R29与电容C8相互并联,二极管D3的正极还连接稳压芯片U1的2个SW引脚,稳压芯片U1的CS引脚经电阻R31接地,电阻R32并联在电阻R31两端,稳压芯片U1的GND引脚接地,稳压芯片U1的Comp引脚经电容C12接地,稳压芯片U1的Comp引脚还连接光耦合器U2的引脚1,光耦合器U2的引脚2接地,光耦合器U2的引脚3连接电阻R33的第一端,光耦合器U2的引脚4接地,电阻R33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2针接头的引脚2;
高频变压器T1第二绕组的同名端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经电容C9接地,高频变压器T1第二绕组的异名端接地;
高频变压器T1第三绕组的同名端连接电阻R30的第一端,电阻R30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经电容C11接地,电容C11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10,高频变压器T1第三绕组的异名端接地,稳压芯片U1的VCC引脚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稳压芯片U1的VCC引脚分别与控制器、通信模块连接。
可选的,所述RS485通信模块包括RS485收发器、三极管Q1、瞬态二极管D1、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以及电容C7;
电阻R21的第一端连接控制器的PA9引脚,电阻R21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电阻R21的第一端经电阻R22接入直流电源VCC,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RS485收发器的
Figure BDA0003056693780000031
引脚和DE引脚,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经电阻R23接入直流电源VCC,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RS485收发器的GND引脚,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还经电阻R24连接RS485收发器的DI引脚,RS485收发器的RO引脚连接控制器的PA10引脚,RS485收发器的的A引脚经电阻R26连接直流电源VCC,RS485收发器的的B引脚依次经过电阻R25和电容C7连接直流电源VCC,RS485收发器的的A引脚和B引脚之间连接有瞬态二极管D1,RS485收发器的的A引脚还连接电阻R27。
可选的,所述LoRa通信模块包括LoRa模组芯片、射频接口以及晶振XTAL;LoRa模组芯片通过I2C_SDA引脚、I2C_SCL引脚与控制器连接,LoRa模组芯片通过RFI_P引脚、RFI_N引脚以及RFO引脚与射频接口连接,LoRa模组芯片通过XTA引脚和XTB引脚连接晶振XTAL。
可选的,所述LoRa模组芯片的型号为ASR650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集成式电路结构,将组成低压智能开关的功能设备集成为一个装置,即保留了低压智能开关的基本功能,又减少了功能设备之间复杂的有线连接关系,从而缩短了安装时间,更适用于无法长时间停电的用户安装。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集成式采集装置中包含有备用电源模块,能够保证低压智能开关失电后也能将三相电压和电流的相关数据在较短时间内正常上传,便于工作人员即使在低压智能开关失效时也能及时得到三相电压电流的相关数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低压智能开关中的集成式采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a)为A相电压采集模块的电路图;
图2(b)为B相电压采集模块的电路图;
图2(c)为C相电压采集模块的电路图;
图3(a)为A相电流采集模块的电路图;
图3(b)为B相电流采集模块的电路图;
图3(c)为C相电流采集模块的电路图;
图4为备用电源模块的电路图;
图5为RS485通信模块的电路图;
图6为LoRa通信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低压智能开关中的集成式采集装置,所述集成式采集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电压采集模块、电流采集模块、通信模块、备用电源模块;
电压采集模块和电流采集模块分别包括3个放大器,每个放大器的输入端与三相电网连接,每个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将采集到的三相电压与三相电流经放大器放大后输入控制器;
所述通信模块包括RS485通信模块以及LoRa通信模块,LoRa通信模块以及RS485通信模块分别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将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上传至电网监控总站;
所述备用电源模块与控制器、通信模块连接,用于对控制器和通信模块供电。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集成式电路结构,将组成低压智能开关的功能设备集成为一个装置,即保留了低压智能开关的基本功能,又减少了功能设备之间复杂的有线连接关系,从而缩短了安装时间,更适用于无法长时间停电的用户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将采集到的电压模拟量、电流模拟量转换为数字信号,所述控制器为32位的单片机,型号为STM32F030RCT6。STM32F030系列是一款32位单片机,可在-40至+85℃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具有低功耗、运算处理能力高的特点,能够满足低压智能开关的计算要求与功能要求。
如图2(a)、图2(b)和图2(c)所示,所述电压采集模块包括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第三放大器、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容C1、电容C2以及电容C3;
第一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1接入低压电网的A相电压,第一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经电阻R2接入低压电网的N相,第一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还经电阻R3接入参考电平,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5的第一端,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器的PA5引脚,电阻R5的第二端还经电容C1接地,电阻R5的第一端与第一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电阻R4;
第二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6接入低压电网的B相电压,第二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接入参考电平,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8的第一端,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器的PA6引脚,电阻R8的第二端还经电容C2接地,电阻R8的第一端与第二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电阻R7;
第三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9接入低压电网的C相电压,第三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接入参考电平,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1的第一端,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器的PA7引脚,电阻R11的第二端还经电容C3接地,电阻R11的第一端与第三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电阻R10。
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放大器为例,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1接入A相电网以获取A相电压Ua,将流经电阻R1的电流经放大作用后作为A相电压相关的电信号传输给控制器。同理,第二放大器、第三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不再赘述,分别连接B线、C线、N线获取到B相电压Ub、C相电压Uc以及N线处的电压Un。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参考电平为外置运算放大器输出的基准电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如何通过运算放大器生成用于比较的基准电压,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如图3(a)、图3(b)和图3(c)所示,所述电流采集模块包括第四放大器、第五放大器、第六放大器、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容C4、电容C5以及电容C6;
第四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12低压电网的A相电流,第四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接地,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4的第一端,电阻R14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器的PA2引脚,电阻R14的第二端还经电容C4接地,电阻R14的第一端与第四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电阻R13;
第五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15低压电网的B相电流,第五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接地,第五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7的第一端,电阻R17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器的PA3引脚,电阻R17的第二端还经电容C5接地,电阻R17的第一端与第五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电阻R16;
第六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18低压电网的C相电流,第五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接地,第五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20的第一端,电阻R20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器的PA4引脚,电阻R20的第二端还经电容C6接地,电阻R20的第一端与第六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电阻R19。
电流采样电路与电压采样电路的原理相似,以第四放大器为例,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12接入A相电网以获取A相电流Ia,将流经电阻R12的电流经放大作用后作为A相电流相关的电信号传输给控制器。同理,第五放大器、第六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不再赘述,分别连接B线、C线获取到B相电流Ib、C相电流Ic。
如图4所示,所述备用电源模块包括高频变压器T1、稳压芯片U1、光耦合器U2、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以及电容C12;
高频变压器T1第一绕组的异名端接入220V交流电,电阻R29的第一端连接高频变压器T1第一绕组的异名端,电阻R29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高频变压器T1第一绕组的同名端,电阻R28、电阻R29与电容C8相互并联,二极管D3的正极还连接稳压芯片U1的2个SW引脚,稳压芯片U1的CS引脚经电阻R31接地,电阻R32并联在电阻R31两端,稳压芯片U1的GND引脚接地,稳压芯片U1的Comp引脚经电容C12接地,稳压芯片U1的Comp引脚还连接光耦合器U2的引脚1,光耦合器U2的引脚2接地,光耦合器U2的引脚3连接电阻R33的第一端,光耦合器U2的引脚4接地,电阻R33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2针接头的引脚2;
高频变压器T1第二绕组的同名端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经电容C9接地,高频变压器T1第二绕组的异名端接地;
高频变压器T1第三绕组的同名端连接电阻R30的第一端,电阻R30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经电容C11接地,电容C11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10,高频变压器T1第三绕组的异名端接地,稳压芯片U1的VCC引脚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稳压芯片U1的VCC引脚分别与控制器、通信模块连接。
当低压智能开关失电时,为了防止低压智能开关失效,通过本实施例所示的备用电源模块为低压智能开关供电,低压智能开关中的集成式采集装置能够及时将电网数据上传到电网监控总站。在电阻R29的第一端接入220V交流电,经高频变压器T1的变压作用,在通过二极管D4的整流作用转换为12V直流电压,将12V直流电压经光耦合器U2的隔离作用输入稳压芯片U1的Comp引脚,作为输出电压的补偿信号,与第三绕组共同起到稳压作用,最终经稳压芯片的VCC引脚输出3.3V直流电压,作为系统电源输入控制器和通信模块对应的电源引脚,实现为控制器供电的作用。
如图5所示,所述RS485通信模块包括RS485收发器、三极管Q1、瞬态二极管D1、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以及电容C7;
电阻R21的第一端连接控制器的PA9引脚,电阻R21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电阻R21的第一端经电阻R22接入直流电源VCC,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RS485收发器的
Figure BDA0003056693780000081
引脚和DE引脚,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经电阻R23接入直流电源VCC,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RS485收发器的GND引脚,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还经电阻R24连接RS485收发器的DI引脚,RS485收发器的RO引脚连接控制器的PA10引脚,RS485收发器的的A引脚经电阻R26连接直流电源VCC,RS485收发器的的B引脚依次经过电阻R25和电容C7连接直流电源VCC,RS485收发器的的A引脚和B引脚之间连接有瞬态二极管D1,RS485收发器的的A引脚还连接电阻R27。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将电压采集模块、电流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电压、电流模拟信号处理成数字信号,再分别通过控制器的PA9引脚、PA10引脚作为收发端输入,此时三极管Q1导通,将数字信号通过RS485收发器的A引脚、B引脚分别引出485A通讯线和485B通讯线,通过有线传输的通讯方式发送给电网监控总站,便于工作人员实时监控低压电网的运行情况。
当RS485通讯出现故障,或无法实现有线通讯时,本实施例还可以通过LoRa无线通信进行数据传输。如图6所示,所述LoRa通信模块包括LoRa模组芯片、射频接口RF Switch以及晶振XTAL;
LoRa模组芯片通过I2C_SDA引脚、I2C_SCL引脚与控制器连接,LoRa模组芯片通过RFI_P引脚、RFI_N引脚以及RFO引脚与射频接口RF Switch连接,LoRa模组芯片通过XTA引脚和XTB引脚连接晶振XTAL。
所述LoRa模组芯片的型号为ASR6505,工作频段在470.3MHz~500.3MHz,以TTL3.3V串行UART通信接口接收数据,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在本实施例中,由晶振XTAL提供时钟信号,通过I2C总线与型号为STM32F030RCT6的控制器建立通信,通过RFO接口和RFI接口连接到射频接口,射频接口外接天线,实现数字信号的无线传输,用于替代RS485通信的方式。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各部件的组装或使用过程中的先后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低压智能开关中的集成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采集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电压采集模块、电流采集模块、通信模块、备用电源模块;
电压采集模块和电流采集模块分别包括3个放大器,每个放大器的输入端与三相电网连接,每个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将采集到的三相电压与三相电流经放大器放大后输入控制器;
所述通信模块包括RS485通信模块以及LoRa通信模块,LoRa通信模块以及RS485通信模块分别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将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上传至电网监控总站;
所述备用电源模块与控制器、通信模块连接,用于对控制器和通信模块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智能开关中的集成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32位的单片机,型号为STM32F030RCT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智能开关中的集成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采集模块包括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第三放大器、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容C1、电容C2以及电容C3;
第一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1接入低压电网的A相电压,第一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经电阻R2接入低压电网的N相,第一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还经电阻R3接入参考电平,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5的第一端,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器的PA5引脚,电阻R5的第二端还经电容C1接地,电阻R5的第一端与第一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电阻R4;
第二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6接入低压电网的B相电压,第二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接入参考电平,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8的第一端,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器的PA6引脚,电阻R8的第二端还经电容C2接地,电阻R8的第一端与第二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电阻R7;
第三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9接入低压电网的C相电压,第三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接入参考电平,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1的第一端,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器的PA7引脚,电阻R11的第二端还经电容C3接地,电阻R11的第一端与第三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电阻R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智能开关中的集成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采集模块包括第四放大器、第五放大器、第六放大器、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容C4、电容C5以及电容C6;
第四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12低压电网的A相电流,第四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接地,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4的第一端,电阻R14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器的PA2引脚,电阻R14的第二端还经电容C4接地,电阻R14的第一端与第四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电阻R13;
第五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15低压电网的B相电流,第五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接地,第五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7的第一端,电阻R17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器的PA3引脚,电阻R17的第二端还经电容C5接地,电阻R17的第一端与第五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电阻R16;
第六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18低压电网的C相电流,第五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接地,第五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20的第一端,电阻R20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器的PA4引脚,电阻R20的第二端还经电容C6接地,电阻R20的第一端与第六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之间串联有电阻R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智能开关中的集成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电源模块包括高频变压器T1、稳压芯片U1、光耦合器U2、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以及电容C12;
高频变压器T1第一绕组的异名端接入220V交流电,电阻R29的第一端连接高频变压器T1第一绕组的异名端,电阻R29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高频变压器T1第一绕组的同名端,电阻R28、电阻R29与电容C8相互并联,二极管D3的正极还连接稳压芯片U1的2个SW引脚,稳压芯片U1的CS引脚经电阻R31接地,电阻R32并联在电阻R31两端,稳压芯片U1的GND引脚接地,稳压芯片U1的Comp引脚经电容C12接地,稳压芯片U1的Comp引脚还连接光耦合器U2的引脚1,光耦合器U2的引脚2接地,光耦合器U2的引脚3连接电阻R33的第一端,光耦合器U2的引脚4接地,电阻R33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2针接头的引脚2;
高频变压器T1第二绕组的同名端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经电容C9接地,高频变压器T1第二绕组的异名端接地;
高频变压器T1第三绕组的同名端连接电阻R30的第一端,电阻R30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经电容C11接地,电容C11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10,高频变压器T1第三绕组的异名端接地,稳压芯片U1的VCC引脚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稳压芯片U1的VCC引脚分别与控制器、通信模块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智能开关中的集成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S485通信模块包括RS485收发器、三极管Q1、瞬态二极管D1、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以及电容C7;
电阻R21的第一端连接控制器的PA9引脚,电阻R21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电阻R21的第一端经电阻R22接入直流电源VCC,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RS485收发器的
Figure FDA0003056693770000031
引脚和DE引脚,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经电阻R23接入直流电源VCC,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RS485收发器的GND引脚,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还经电阻R24连接RS485收发器的DI引脚,RS485收发器的RO引脚连接控制器的PA10引脚,RS485收发器的A引脚经电阻R26连接直流电源VCC,RS485收发器的B引脚依次经过电阻R25和电容C7连接直流电源VCC,RS485收发器的A引脚和B引脚之间连接有瞬态二极管D1,RS485收发器的A引脚还连接电阻R2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智能开关中的集成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oRa通信模块包括LoRa模组芯片、射频接口以及晶振XTAL;
LoRa模组芯片通过I2C_SDA引脚、I2C_SCL引脚与控制器连接,LoRa模组芯片通过RFI_P引脚、RFI_N引脚以及RFO引脚与射频接口连接,LoRa模组芯片通过XTA引脚和XTB引脚连接晶振XTAL。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低压智能开关中的集成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oRa模组芯片的型号为ASR6505。
CN202120976687.8U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低压智能开关中的集成式采集装置 Active CN2156463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76687.8U CN215646364U (zh)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低压智能开关中的集成式采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76687.8U CN215646364U (zh)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低压智能开关中的集成式采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46364U true CN215646364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37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76687.8U Active CN215646364U (zh)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低压智能开关中的集成式采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463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48791B (zh) 一种低功耗通用农业环境监测终端
CN103675431A (zh) 一种电力输电线路上的电流采集装置
CN215646364U (zh) 一种低压智能开关中的集成式采集装置
CN102111187A (zh) 电力线载波通讯模块
CN112104109B (zh) 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控制器电路
CN205791820U (zh) 一种为无线传感节点供电的射频能量采集装置
CN205193152U (zh) 城市电缆线路接地环流在线监测装置
CN204886393U (zh) 一种用于智能燃气表的电源控制系统
CN113364118B (zh) 一种用于低压电网的集成式智能开关系统
CN210430994U (zh) 一种基于单火线开关的NB-IoT室温采集器
CN209962403U (zh) 一种双电源供电的电力表集抄通讯器
CN208547860U (zh) 超低功耗微型冷链监控设备和系统
CN109506320B (zh) 一种风量检测系统
CN111799893A (zh) 特高压线路取能电源和系统
CN203135130U (zh) 带功率计量的无线智能控制单相电源插座
CN215728522U (zh) 一种0.4kV配电网智能监测系统
CN204795614U (zh) 一种基于手机短信遥感控制的矿山水文监测仪
CN213304516U (zh) 一种用于智能电网的智能插座
CN219085515U (zh) 一种无线数据采集电路
CN210639215U (zh) 风电专用电源监控处理模组
CN216083447U (zh) 一种用电监控系统
CN216216886U (zh) 一种基于蓝牙的双模电力载波通信装置
CN219891561U (zh) 一种16路舵机控制器
CN220692999U (zh) 共桥复用电源电路与设备
CN218183026U (zh) 一种新型无功补偿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