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45259U - 插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45259U
CN215645259U CN202121683822.6U CN202121683822U CN215645259U CN 215645259 U CN215645259 U CN 215645259U CN 202121683822 U CN202121683822 U CN 202121683822U CN 215645259 U CN215645259 U CN 2156452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inclined surface
cable assembly
plug connector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838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军
沈履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ancheng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ancheng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ancheng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ancheng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8382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452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452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452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绝缘本体、线缆组件以及卡锁构件。所述插头绝缘本体包括插孔以及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收容槽。所述线缆组件沿第一方向组装于所述插孔中。所述卡锁构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中。所述卡锁构件卡持所述线缆组件以防止所述线缆组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侧壁包括锁扣凸部,所述卡锁构件包括与所述锁扣凸部相配合的卡持弹臂。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卡锁构件还包括相互配合的固定柱和凹孔。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所述卡锁构件安装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的结构可靠性,同时也便于对所述线缆组件进行固定。

Description

插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绝缘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中的线缆组件。然而,如何对所述线缆组件进行固定仍有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强度较好且便于对线缆组件进行固定的插头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
插头绝缘本体,所述插头绝缘本体包括插孔以及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收容槽;
线缆组件,所述线缆组件沿第一方向组装于所述插孔中;以及
卡锁构件,所述卡锁构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中;
所述卡锁构件卡持所述线缆组件以防止所述线缆组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侧壁包括暴露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中的锁扣凸部,所述卡锁构件包括与所述锁扣凸部相配合的卡持弹臂;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卡锁构件还包括相互配合的固定柱和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柱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凹孔设于所述卡锁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倾斜面、第二倾斜面以及由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形成的第一卡槽;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的结合处;所述卡锁构件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卡槽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三倾斜面以及第四倾斜面,所述第三倾斜面贴合于所述第一倾斜面,所述第四倾斜面贴合于所述第二倾斜面;所述凹孔位于所述第三倾斜面和所述第四倾斜面的结合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弧面、第二弧面以及由所述第一弧面和所述第二弧面形成的第一容置槽;所述卡锁构件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中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包括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所述第三弧面贴合于所述第一弧面,所述第四弧面贴合于所述第二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壁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弹臂,所述第一弹臂包括沿周向与所述线缆组件相配合的抵接凹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壁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弹臂的上方和下方的卡持空间,所述卡锁构件包括插入所述卡持空间中的卡持块,所述卡持块包括抵接所述线缆组件的卡持凹槽,所述卡持块卡接所述线缆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卡持凹槽呈圆弧状,所述线缆组件包括颈部,所述颈部被卡持在所述卡持凹槽中,以防止所述线缆组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卡持块抵压所述第一弹臂以对所述第一弹臂进行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卡持弹臂呈悬臂状,所述卡持弹臂包括基部以及自所述基部的自由端一体延伸的勾部,所述勾部用以与所述锁扣凸部相锁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卡锁构件包括向外贯穿所述卡锁构件的狭槽,所述狭槽能够给所述卡持弹臂提供变形空间;所述狭槽呈U形,所述狭槽包括位于所述卡持弹臂的上方的第一狭槽、位于所述卡持弹臂的下方的第二狭槽、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狭槽和所述第二狭槽且位于所述卡持弹臂的一侧的解锁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插头绝缘本体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对称设置;所述卡锁构件为两个且从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非弹性配合的固定柱和凹孔、以及弹性配合的卡持弹臂和锁扣凸部,一方面提高了所述卡锁构件安装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的结构可靠性;另一方面,通过利用所述卡锁构件对所述线缆组件进行固定,提高固定所述线缆组件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路板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中插座连接器与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5中插座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8是图5中插座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0是端子模组与固定构件相互位置关系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9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图11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于再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14是图11中端子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立体分解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7是图16中插头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8是图17的右视图。
图19是图17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20是图17再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21是图16中卡锁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2是图21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23是图21再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24是图16中锁扣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5是图24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26是图16中线缆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7是图26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28是图26的立体分解图。
图29是图28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30是图28中线缆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31是图28中收容部于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2是图28中所述收容部的右视图。
图33是沿图3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4是沿图1中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5是沿图1中C-C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产品和/或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或“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前”、“后”、“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是一种开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这并不排除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若干”,其含义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插座连接器100以及用以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相配合的插头连接器200。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用以安装于电路板300 上。
请参照图2、图5以及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300包括若干第一接地片301、第二接地片302、若干第一安装孔 303、一个第二安装孔304以及若干端子安装孔305。所述若干第一接地片301 大致位于所述电路板300的四个角落。所述第二接地片302大致呈十字形,其包括第一接地部3021、与所述第一接地部3021对齐的第二接地部3022、垂直于所述第一接地部3021和所述第二接地部3022的第三接地部3023、以及与所述第三接地部3023对齐的第四接地部3024。所述第二安装孔304位于所述第一接地部3021、所述第二接地部3022、所述第三接地部3023以及所述第四接地部3024的中心处。所述若干端子安装孔305呈矩阵排列,其包括第一端子安装孔3051、第二端子安装孔3052、第三端子安装孔3053以及第四端子安装孔3054,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安装孔3051位于由所述第一接地部3021和所述第四接地部3024所界定的第一象限内,所述第二端子安装孔 3052位于由所述第四接地部3024和所述第二接地部3022所界定的第二象限内,所述第三端子安装孔3053位于由所述第三接地部3023和所述第二接地部3022所界定的第三象限内,所述第四端子安装孔3054位于由所述第三接地部3023和所述第一接地部3021所界定的第四象限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大致呈十字形的所述第二接地片302,能够将所述第一端子安装孔3051、所述第二端子安装孔3052、所述第三端子安装孔3053 以及所述第四端子安装孔3054更好地隔开,从而降低了端子之间信号串扰的风险,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请参照图7至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包括插座绝缘本体1、安装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1内的安装构件2、安装于所述安装构件2中的至少一个端子模组3以及将所述安装构件2 和所述端子模组3固定在所述插座绝缘本体1中的固定构件4。
请参照图9以及图13所示,所述插座绝缘本体1包括顶壁11、底壁12、连接所述顶壁11的一侧和所述底壁12的一侧的第一侧壁13、连接所述顶壁 11的另一侧和所述底壁12的另一侧的第二侧壁14。所述顶壁11、所述底壁 12、所述第一侧壁13以及所述第二侧壁14共同围成一个收容所述插头连接器200的收容空间15。所述插座绝缘本体1包括向上凸出所述顶壁11的隆起部16。所述隆起部16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15相连通且位于所述收容空间 15上方的插槽161以及位于所述插槽161上方的锁扣壁162。所述插槽161 向后贯穿所述隆起部16。所述锁扣壁162沿左右方向横跨所述插槽161。所述锁扣壁162设有位于其后端的锁扣面1621。
所述插座绝缘本体1还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收容空间15相连通的若干定位凸条151以及定位凹槽152,以与所述插头连接器200相配合,起到定位以及导引的作用。沿所述前后方向,所述插座绝缘本体1包括前部段17、中间壁18以及后部段19,其中所述定位凸条151以及所述定位凹槽 152位于所述前部段17的内表面。所述中间壁18包括若干收容孔181。所述后部段19包括向下贯穿所述底壁12的容纳腔121。所述第一侧壁13设有与所述容纳腔121相连通的第一插销槽1311,所述第二侧壁14设有与所述容纳腔121相连通的第二插销槽1411。
请参照图10至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构件2具有导电接地功能。所述安装构件2可以由注塑金属工艺(例如锌合金)、粉末冶金、导电塑料、冲压成型等制成。具体地,所述安装构件2 包括主体部21、自所述主体部21向前延伸的若干延伸部22以及自所述主体部21向下延伸的若干第一安装柱23。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一安装柱23为四个且分别对应安装于所述电路板300的第一安装孔 303中。
所述主体部21包括顶壁部210、第一侧壁部211、第二侧壁部212以及底壁部213。所述顶壁部210、所述第一侧壁部211以及所述第二侧壁部212 围成一个收容腔214。所述收容腔214向下贯穿所述底壁部213。所述第一侧壁部211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条2111、沿左右方向位于所述第一侧壁条2111的内侧的第一抵接壁2112以及沿所述左右方向位于所述第一侧壁条2111和所述第一抵接壁2112之间的第一开口2113。类似地,所述第二侧壁部212包括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条2121、沿所述左右方向位于所述第二侧壁条2121的内侧的第二抵接壁2122以及沿所述左右方向位于所述第二侧壁条2121和所述第二抵接壁2122之间的第二开口2123。所述主体部21包括高度不同且连接在一起的台阶状的凸条215。所述底壁部213包括与所述电路板300的第一接地片301相接触的第一接地凸块2131。
每一个延伸部22大致呈圆筒状,所述延伸部22包括前后贯穿所述主体部21的安装通道221。所述主体部21包括与每一个安装通道221相连的定位开槽222。所述安装通道221和所述定位开槽222与所述收容腔214连通。
请参照图14以及图15所示,所述端子模组3包括绝缘块31以及嵌入成型在所述绝缘块31中的导电端子32。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端子32呈L形,其包括第一延伸部321、第二延伸部32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321和所述第二延伸部322的折弯部323。所述第一延伸部 321沿水平方向延伸,其包括第一固定部3211以及自所述第一固定部3211 向前延伸的对接部3212。所述对接部3212相比所述第一固定部3211呈收缩状。所述第二延伸部322沿竖直方向延伸,其包括第二固定部3221以及自所述第二固定部3221向下延伸的第一尾部3222。所述第一尾部3222相比所述第二固定部3221呈收缩状。所述折弯部323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321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221。所述折弯部323比所述第一固定部3211宽,且比所述第二固定部3221宽,从而使所述导电端子32在折弯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降低被折断的风险。另外,这种设计有利于调节所述导电端子32的特征阻抗,以实现特征阻抗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块31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部3211上的第一绝缘块311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部3221上的第二绝缘块312。所述第一绝缘块311大致呈圆柱形,所述第二绝缘块312大致呈长方体形。所述对接部3212向前延伸凸出所述第一绝缘块311,所述第一尾部3222向下延伸凸出所述第二绝缘块312。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块311还设有向下凸出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定位条31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制造所述端子模组3时,所述导电端子32由金属片冲压而成;此时,所述导电端子32呈直条状,其中部宽、两端窄;然后,将所述导电端子32注塑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块311和所述第二绝缘块312中;最后,在所述导电端子32中部较宽的位置进行折弯,以形成所述折弯部323。
请参照图8至图13所示,所述固定构件4可以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固定构件4大致呈台阶状,其包括底壁40、第一侧部壁41以及与所述第一侧部壁41相对的第二侧部壁42。所述固定构件4还包括位于与所述台阶状的凸条215相配合的台阶状的凹槽43。通过设置所述台阶状的凸条215以及所述台阶状的凹槽43,能够对所述固定构件4起到安装定位作用,也能够增大所述固定构件4与所述安装构件2的接触面积、减少接触阻抗,还能够减小所述固定构件4与所述安装构件2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屏蔽效果。
所述固定构件4包括上下贯穿所述底壁40的若干收容槽401,所述收容槽401用以收容对应的第二绝缘块312。此外,所述底壁40还包括向下凸出且用以安装于所述电路板300的第二安装孔304中的第二安装柱402以及用于所述第二接地片302相接触的屏蔽凸片403。具体而言,所述屏蔽凸片403 大致呈十字形,其包括与所述第一接地部3021相接触的第一屏蔽凸片4031、与所述第二接地部3022相接触的第二屏蔽凸片4032、与所述第三接地部3023 相接触的第三屏蔽凸片4033以及与所述第四接地部3024相接触的第四屏蔽凸片4034。通过设置所述屏蔽凸片403有利于降低导电端子32之间的串扰,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所述第二安装柱402位于所述第一屏蔽凸片4031、所述第二屏蔽凸片4032、所述第三屏蔽凸片4033以及所述第四屏蔽凸片4034 的中心处。
所述第一侧部壁41包括L形的第一凸块411。所述第一凸块411包括第一底部凸块4111以及自所述第一底部凸块4111向上延伸的第一抵接凸块 4112。所述第一底部凸块4111沿所述前后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抵接凸块 4112沿所述前后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底部凸块4111包括向外侧凸伸的第一抵接凸肋4113。类似地,所述第二侧部壁42包括L形的第二凸块421。所述第二凸块421包括第二底部凸块4211以及自所述第二底部凸块4211向上延伸的第二抵接凸块4212。所述第二底部凸块4211沿所述前后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抵接凸块4212沿所述前后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二底部凸块4211 包括向外侧凸伸的第二抵接凸肋4213。
组装所述插座连接器100时,首先将所述端子模组3沿着第一组装方向 (例如从后向前的方向)组装于所述安装构件2,所述端子模组3的第一绝缘块311收容于对应的安装通道221中,所述第二绝缘块312收容于所述收容腔214且抵接于所述主体部21,所述定位条3111卡持于对应的定位开槽 222中,以防止所述端子模组3发生转动和/或防止所述端子模组3向前过度插入所述安装构件2中;然后,将所述端子模组3和所述安装构件2作为整体沿着所述第一组装方向组装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1上,所述延伸部22穿过对应的收容孔181以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5中,所述中间壁18能够给组装所述安装构件2提供限位作用,所述安装构件2的主体部21收容于所述容纳腔121中;最后,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组装方向的第二组装方向(例如从下向上的方向)将所述固定构件4安装于所述安装构件2和所述插座绝缘本体1中。所述第一抵接凸块4112向上穿过所述第一开口2113以插入所述第一插销槽1311中,且使所述第一抵接凸块4112抵接在所述第一抵接壁2112 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二抵接凸块4212向上穿过所述第二开口2123以插入所述第二插销槽1411中,且使所述第二抵接凸块4212抵接在所述第二抵接壁 2122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一底部凸块4111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卡持于所述第一开口2113中,所述第二底部凸块4211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卡持于所述第二开口2123中,以防止所述安装构件2前后移动;所述第一底部凸块4111的第一抵接凸肋4113与所述第一侧壁条2111的内侧面相抵接,所述第二底部凸块4211的第二抵接凸肋4213与所述第二侧壁条2121的内侧面相抵接,以提高保持力;所述端子模组3的第二绝缘块312收容于对应的所述收容槽401 中,所述第一尾部3222向下延伸凸出所述底壁40。所述第一尾部3222用以安装于所述电路板300的端子安装孔305中,并与所述电路板300焊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端子模组3和所述安装构件2作为整体沿所述第一组装方向(例如从后向前的方向)组装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 1,所述安装构件2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组装方向的第二组装方向(例如从下向上的方向)组装于所述安装构件2和所述插座绝缘本体1。所述安装构件2 在安装到位后,能够起到插销的功能,以防止所述安装构件2沿与所述第一组装方向相反的方向脱离所述插座绝缘本体1,提高了所述插座连接器100 的结构可靠性。
请参照图16所示,所述插头连接器200包括插头绝缘本体5、安装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5中的线缆组件6、从两侧安装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5的卡锁构件7以及安装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5的顶部的锁扣件8。
请参照图17至图20所示,所述插头绝缘本体5包括顶壁51、底壁52、第一侧壁53以及第二侧壁54。请结合图33所示,所述插头绝缘本体5还包括若干插孔50以及暴露于所述插孔50中的止位槽501。所述插孔50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插头绝缘本体5。所述止位槽501为两个,所述止位槽501呈圆弧状且位于所述插孔50的外周。所述止位槽501用以防止所述线缆组件6 在插入所述插头绝缘本体5后还能旋转,从而对所述线缆组件6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
所述插头绝缘本体5还包括向上凸出所述顶壁51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梁55、向上凸出所述顶壁51且位于所述横梁55的前端的导引凸块56以及向上凸出所述顶壁51的弹性锁扣臂57。所述插头绝缘本体5包括位于所述横梁55与所述顶壁51之间的开口58。所述导引凸块56包括第一导引凸条 561、第二导引凸条56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导引凸条561和所述第二导引凸条 562之间的收容槽道560。所述第一导引凸条561和所述第二导引凸条562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引凸条561和所述第二导引凸条562左右并排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引凸条561和所述第二导引凸条562均与所述横梁55相连,以提高结构强度。所述第一导引凸条561 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槽5610、沿左右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导引凸条 561且与所述第一导槽5610连通的第一锁扣孔5611以及沿左右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导引凸条561且与所述第一导槽5610连通的第一穿孔5612。所述第一锁扣孔5611与所述第一穿孔5612沿所述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类似地,所述第二导引凸条562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导槽5620、沿左右方向贯穿所述第二导引凸条562且与所述第二导槽5620连通的第二锁扣孔5621以及沿左右方向贯穿所述第二导引凸条562且与所述第二导槽5620连通的第二穿孔5622。所述第二锁扣孔5621与所述第二穿孔5622沿所述前后方向间隔布置。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锁扣孔5611与所述第二锁扣孔5621沿左右方向对齐布置,所述第一穿孔5612与所述第二穿孔5622沿左右方向对齐布置。
所述弹性锁扣臂57沿前后方向延伸。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锁扣臂57与所述顶壁51一体延伸而成。所述弹性锁扣臂57的一端 (例如后端)固定于所述顶壁51,所述弹性锁扣臂57的另一端向前延伸穿过所述开口58。所述弹性锁扣臂57包括向前延伸凸出所述横梁55的自由端 571。所述弹性锁扣臂57高于所述顶壁51。所述弹性锁扣臂57与所述顶壁 51之间设有狭槽59,从而能够让所述弹性锁扣臂57在上下方向上变形。所述弹性锁扣臂57的后端设有锁扣凸起572,所述锁扣凸起572用以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插槽161中且与所述锁扣壁162的锁扣面1621相锁扣,以防止所述插头连接器200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不当脱离。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壁51包括位于所述弹性锁扣臂57的下方的第一导引斜面511,以起到一定的让位作用。
请参照图24、图25以及图35所示,所述锁扣件8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锁扣件8包括本体部80、位于所述本体部80的两侧且向后延伸的第一卡持臂81以及第二卡持臂82、以及自所述本体部80向后延伸的抵接舌片83。所述本体部80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施力部801,以便于使用者在解锁后向前移动所述锁扣件8。所述第一卡持臂81和所述第二卡持臂82分别与所述本体部80之间在左右方向上形成有第一开槽802和第二开槽803,使得所述第一卡持臂81和所述第二卡持臂82能够沿左右方向发生弹性变形。所述第一卡持臂81和所述第二卡持臂82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槽5610和所述第二导槽 5620相配合。在解锁后,所述第一卡持臂81和所述第二卡持臂82能够分别沿所述第一导槽5610和所述第二导槽5620向前滑动。所述第一卡持臂81设有锁扣于所述第一锁扣孔5611中的第一锁扣凸起811,所述第二卡持臂82 设有锁扣于所述第二锁扣孔5621中的第二锁扣凸起821。另外,所述第一卡持臂81和所述第二卡持臂82还分别暴露于所述第一穿孔5612和所述第二穿孔5622中。当所述锁扣件8位于锁扣位置时,所述抵接舌片83插入在所述弹性锁扣臂57的下方。优选地,所述抵接舌片83向上与所述弹性锁扣臂57 相抵接,从而能够防止所述弹性锁扣臂57脱离所述锁扣壁162的锁扣面1621。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抵接舌片83包括位于其后端且与所述第一导引斜面511相配合的第二导引斜面831。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导引斜面511和第二导引斜面831,一方面,能够在安装所述锁扣件8并将所述锁扣件8移动至锁扣位置时,不会对所述锁扣件8的移动造成干涉;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将所述锁扣件8从锁扣位置解锁时,不会对所述锁扣件8的退出造成干涉。
当如需要对所述锁扣件8进行解锁时,可以借助解锁工具并将所述解锁工具插入所述第一锁扣孔5611、所述第二锁扣孔5621、所述第一穿孔5612 以及所述第二穿孔5622中,通过从两侧对所述第一卡持臂81和所述第二卡持臂82同时施加向内的作用力,使所述第一锁扣凸起811和所述第二锁扣凸起821同时脱离所述第一锁扣孔5611和所述第二锁扣孔5621;此时,再借助向前的作用力就能够使所述锁扣件8沿着所述导引凸块56向前滑动,从而使所述锁扣件8移动到不影响所述弹性锁扣臂57上下变形的其它位置,以实现解锁。
所述第一侧壁53包括第一容置槽531、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531的前端且与所述第一容置槽531连通的第一卡槽532、位于所述第一卡槽532的前端的第一收容槽533、沿左右方向向外凸伸入所述第一卡槽532中的固定柱 534、由前向后延伸入所述第一收容槽533中的第一弹臂535、以及从前向后延伸的锁扣凸部536。所述第一容置槽531大致呈V形,所述第一侧壁53包括第一弧面5311以及第二弧面5312,所述第一容置槽531由所述第一弧面 5311和所述第二弧面5312形成。所述第一卡槽532大致呈V形,所述第一侧壁53包括第一倾斜面5321以及第二倾斜面5322,所述第一卡槽532由所述第一倾斜面5321和所述第二倾斜面5322形成。所述固定柱534位于所述第一倾斜面5321和所述第二倾斜面5322的结合处。所述第一收容槽533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弹臂535的上方和下方的卡持空间5331。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臂535为两个且上下间隔布置,所述锁扣凸部536在上下方向上位于这两个所述第一弹臂535之间。所述第一弹臂535 呈悬臂状且从前向后延伸,所述第一弹臂535包括用以抵接所述线缆组件6 的抵接凹口5351,以对所述线缆组件6进行一定的定位。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抵接凹口5351呈圆弧状。
所述第二侧壁54与所述第一侧壁53对称设置。所述第二侧壁54的结构可以参考所述第一侧壁53的描述,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所述第一侧壁53 和所述第二侧壁54包括与所述定位凹槽152相配合的定位凸条537以及与所述定位凸条151相配合的定位凹槽538。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锁构件7为两个且从两侧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壁53和所述第二侧壁54上。以下仅对与所述第一侧壁53相配合的卡锁构件7进行描述。
请参照图21至图23所示,所述卡锁构件7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卡锁构件7包括主体部71、自所述主体部71向后延伸的连接部72以及自所述连接部72向后延伸的凸起部73。所述凸起部73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槽531 中,所述凸起部73包括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一弧面5311和所述第二弧面5312 的第三弧面731和第四弧面732。所述连接部72收容于所述第一卡槽532中,所述连接部72包括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一倾斜面5321和所述第二倾斜面5322 的第三倾斜面721和所述第四倾斜面722。此外,所述连接部72还包括自所述第三倾斜面721和所述第四倾斜面722的结合处沿左右方向向外凹陷而成的凹孔723,所述凹孔723用以收容所述固定柱534。所述主体部71包括沿左右方向向内延伸的若干卡持块711,所述卡持块711设有卡持凹槽712。所述卡持凹槽712呈圆弧状,且用以抵接所述线缆组件6的外表面,以对所述线缆组件6进行一定程度的固定。所述卡持块711插入对应的卡持空间5331中,且与所述第一弹臂535的上侧和下侧相抵接,以对所述第一弹臂535进行固定。另外,所述主体部71还包括沿左右方向向内延伸的卡持弹臂713,所述卡持弹臂713与所述锁扣凸部536相锁扣,以防止所述卡锁构件7在左右方向上向外脱离所述第一侧壁53。具体地,请参照图23所示,所述卡持弹臂713呈悬臂状,所述卡持弹臂713包括与所述主体部71相连的基部7131 以及自所述基部7131的自由端一体延伸的勾部7132。所述卡持弹臂713沿垂直于所述主体部71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基部7131延伸凸出所述主体部71。所述勾部7132用以与所述锁扣凸部536相锁扣,以将所述卡锁构件7组装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53。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71还包括沿左右方向向外贯穿所述主体部71的狭槽710,所述狭槽710能够给所述卡持弹臂713提供变形空间。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狭槽710呈U形,其包括位于所述卡持弹臂713的上方的第一狭槽7101、位于所述卡持弹臂713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狭槽7101相对的第二狭槽710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狭槽7101和所述第二狭槽7102且位于所述卡持弹臂713的一侧的解锁槽7103。所述主体部71还包括与所述锁扣凸部536相配合的让位槽714。
当需要对所述卡锁构件7进行解锁时,利用解锁工具并将所述解锁工具插入所述解锁槽7103中,并对所述卡持弹臂713施加作用力,从而使所述卡持弹臂713脱离所述锁扣凸部536;此时,再沿左右方向施加向外的作用力就能够将所述卡锁构件7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5上取出。
相较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相互配合的卡锁构件7和第一侧壁53中,第一侧壁53包括非弹性的固定柱534,通过所述固定柱534与所述凹孔723 相配合,能够实现二者安装时的导向以及定位作用。另外,所述卡锁构件7 包括弹性的卡持弹臂713,通过所述卡持弹臂713与所述锁扣凸部536相锁扣,能够实现二者的固定。
请参照图26至图32以及图34所示,所述线缆组件6包括线缆端子61、与所述线缆端子61相连的线缆62、套接在所述线缆上的套环63、收容所述线缆端子61的收容部64、套接在所述收容部64上的金属屏蔽筒65、以及与所述金属屏蔽筒65相插接的外套筒66。
所述线缆端子61包括固持部611、自所述固持部611向后延伸的接触部 612、位于所述固持部611的前端且凸出所述固持部611的凸起部613以及位于所述凸起部613的前端的线缆连接部614。所述接触部612设有收容所述对接部3212的收容孔6121。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线缆端子61是由金属板材冲压、卷绕而成。所述凸起部613为两个且分别向上凸出所述固持部611。
所述线缆62包括与所述线缆连接部614固定的芯体621、沿周向包裹在所述芯体621上的绝缘层622、沿周向包裹在所述绝缘层622上的编织层623 以及沿周向包裹在所述编织层623上的绝缘皮624。
所述套环63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套环63套接在所述编织层623 上,以防止所述编织层623产生混乱。另外,所述套环63与所述编织层623 的接触也有利于改善所述线缆62的屏蔽效果。
所述收容部64包括第一安装部641、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641的后端的第二安装部64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641和所述第二安装部642的过度部643。所述第一安装部64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安装部642,所述过度部 643设有倾斜的导引面6431。所述第一安装部641设有前后贯穿所述第一安装部641的安装孔6411。所述第二安装部642包括前后贯穿所述第二安装部 642的安装空间6420、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642的一侧且与所述安装空间6420 连通的第一缺口6421、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642的另一相对侧且与所述安装空间6420连通的第二缺口6422。所述安装空间6420、所述第一缺口6421 以及所述第二缺口6422将所述第二安装部642隔成位于顶部的第一弹性部 6423以及位于底部的第二弹性部642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部6423包括第一外表面 6423a、向上凸出所述第一外表面6423a的第一凸块部6423b、第一内表面 6423c、位于所述第一凸块部6423b的后端的卡持槽6423d(请参照图28以及图34所示)。所述第二弹性部6424包括第二外表面6424a、第二内表面6424b 以及向下凸出所述第二外表面6424a的第二凸块部6424c。所述卡持槽6423d 贯穿所述第一内表面6423c且与所述安装空间6420相连通。所述第一凸块部 6423b和所述第二凸块部6424c分别设有位于前端的第一导引斜面6423i以及第二导引斜面6424i。
组装时,所述线缆端子61从前向后插入所述收容部64中,其中所述固持部611收容于所述安装空间6420;所述接触部612插入所述安装孔6411 中;所述凸起部613卡持于所述卡持槽6423d中,以防止所述线缆端子61相对于所述收容部64前后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持槽6423d向上贯穿所述第一外表面6423a。所述第一弹性部6423还包括向下凸出所述第一内表面 6423c的第一凸条6423e、向下凸出所述第一内表面6423c的第二凸条6423f 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凸条6423e与所述第二凸条6423f之间的导引槽6423g。所述导引槽6423g沿前后方方向延伸。所述导引槽6423g与所述卡持槽6423d 连通,以便于插入所述凸起部613。此外,所述第二弹性部6424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内表面6424b向上凸伸入所述安装空间6420中的抵接凸条6424d。
组装时,所述线缆端子61从前向后插入所述收容部64中,其中所述固持部611收容于所述安装空间6420;所述接触部612插入所述安装孔6411 中;所述凸起部613沿着所述导引槽6423g插入并最终卡持于所述卡持槽 6423d中,从而提高了安装所述凸起部613时的便利性。
所述金属屏蔽筒65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凸块部6423b以及所述第二凸块部6424c相配合的第一缺口651以及第二缺口652,以实现所述收容部64与所述金属屏蔽筒65的组装定位。组装后,所述第一凸块部6423b向上凸出所述金属屏蔽筒65,所述第二凸块部6424c向下凸出所述金属屏蔽筒65。所述金属屏蔽筒65还包括分布在其周向上的若干抵接弹性片653。每一个抵接弹性片653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抵接弹性片653为简支梁,即所述抵接弹性片653的两端固定。所述抵接弹性片653包括向外凸出的抵接接触部6531。
所述外套筒66包括位于后端的第一套筒部661、位于前端的第二套筒部 66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套筒部661和所述第二套筒部662的颈部663。所述颈部663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套筒部661的直径,也小于所述第二套筒部662 的直径。所述外套筒66包括环绕所述颈部663的环形凹槽664。所述第二套筒部661至少部分套接在所述绝缘层622、所述套环63以及所述绝缘皮624 上。所述颈部663与所述套环63相抵接,以实现限位。所述第一套筒部661套接在所述第一凸块部6423b、所述第二凸块部6424c以及部分所述金属屏蔽筒65上。所述第一导引斜面6423i以及所述第二导引斜面6424i能够便于将所述第一套筒部661套接在所述第一凸块部6423b以及所述第二凸块部6424c 上。所述第一凸块部6423b以及所述第二凸块部6424c受到所述第一套筒部 661的径向挤压,使所述第一凸块部6423b以及所述第二凸块部6424c向所述安装空间6420中发生变形,从而使所述第一弹性部6423以及所述第二弹性部6424夹紧所述线缆端子61的线缆连接部614,以提高可靠性。具体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抵接凸条6424d抵压所述线缆连接部614。所述第一套筒部661还包括向后延伸的延伸凸部6611。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凸部6611为两个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套筒部661包括位于这两个延伸凸部6611之间的凹槽6612。
组装所述线缆组件6时,首先将所述线缆端子61与所述线缆62连接固定;然后将所述套环63套接在所述线缆62的编织层623上;然后将所述外套筒66的第二套筒部662套接在所述套环63以及部分所述线缆62上;然后,将所述收容部64与所述金属屏蔽筒65组装在一起;最后,将所述收容部64 以及所述金属屏蔽筒65整体插入所述外套筒66的第一套筒部661中,以实现组装。优选地,所述金属屏蔽筒65与所述外套筒66焊接固定,例如通过点焊或者激光焊等方式焊接固定。在将所述收容部64以及所述金属屏蔽筒 65整体插入所述外套筒66的第一套筒部661之前,所述第一凸块部6423b 以及所述第二凸块部6424c均向外(例如向上或者向下)凸出所述金属屏蔽筒65。在将所述收容部64以及所述金属屏蔽筒65整体插入所述外套筒66 的第一套筒部661之后,所述第一凸块部6423b以及所述第二凸块部6424c 均向内发生变形,以完全收容在所述外套筒66的第一套筒部661中。当然,所述线缆组件6的组装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此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所述线缆组件6的这种设计改善了所述线缆组件360度的屏蔽效果,有利于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组装所述插头连接器200时,将所述线缆组件6沿着第一方向(例如从前向后的方向)安装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5的插孔50中;所述外套筒66的延伸凸部6611收容于所述止位槽501中,以防止所述线缆组件6在插入所述插头绝缘本体5后能够旋转;所述第一弹臂535的抵接凹口5351卡持在所述第一套筒部661上,以对所述线缆组件6进行一定程度的定位;在所述线缆组件6组装到位后,将所述卡锁构件7从两侧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例如左右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53以及所述第二侧壁54;此时,所述卡持块711插入所述外套筒66的环形凹槽664中,以防止所述线缆组件6沿所述前后方向移动;最后,将所述锁扣件8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安装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5上。当然,所述插头连接器200的组装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此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当所述插头连接器200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对接时,先移除所述插头连接器200的锁扣件8,然后将所述插头连接器200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100 中;所述插头绝缘本体5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5,所述弹性锁扣臂57 插入所述插槽161并使所述锁扣凸起572越过所述锁扣壁162,以卡持在所述锁扣面1621上;此时,所述延伸部22部分插入对应的插孔50中,所述金属屏蔽筒65至少部分插入所述延伸部22中;所述金属屏蔽筒65的抵接弹性片653抵压在所述延伸部22的内侧,以提高屏蔽效果和插拔力;所述导电端子32的对接部3212插入所述线缆端子61的收容孔6121中。最后,将所述锁扣件8安装于所述插头连接器200,以防止所述弹性锁扣臂57不当脱离所述插座连接器100。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屏蔽筒65的抵接弹性片653 完全插入所述延伸部22中,使所述导电端子32的对接部3212与所述线缆端子61的接触部612在接触时,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能够被全包围,从而降低当所述插头连接器200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对接时,外部信号对所述插头连接器200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可能造成的干扰,从而提高了信号传输质量。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插头连接器(200),包括:
插头绝缘本体(5),所述插头绝缘本体(5)包括插孔(50)以及第一侧壁(53),所述第一侧壁(53)包括第一收容槽(533);
线缆组件(6),所述线缆组件(6)沿第一方向组装于所述插孔(50)中;以及
卡锁构件(7),所述卡锁构件(7)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533)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构件(7)卡持所述线缆组件(6)以防止所述线缆组件(6)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侧壁(53)包括暴露于所述第一收容槽(533)中的锁扣凸部(536),所述卡锁构件(7)包括与所述锁扣凸部(536)相配合的卡持弹臂(713);所述第一侧壁(53)和所述卡锁构件(7)还包括相互配合的固定柱(534)和凹孔(7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534)设于所述第一侧壁(53),所述凹孔(723)设于所述卡锁构件(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53)包括第一倾斜面(5321)、第二倾斜面(5322)以及由所述第一倾斜面(5321)和所述第二倾斜面(5322)形成的第一卡槽(532);所述固定柱(534)位于所述第一倾斜面(5321)和所述第二倾斜面(5322)的结合处;所述卡锁构件(7)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卡槽(532)的连接部(72),所述连接部(72)包括第三倾斜面(721)以及第四倾斜面(722),所述第三倾斜面(721)贴合于所述第一倾斜面(5321),所述第四倾斜面(722)贴合于所述第二倾斜面(5322);所述凹孔(723)位于所述第三倾斜面(721)和所述第四倾斜面(722)的结合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53)包括第一弧面(5311)、第二弧面(5312)以及由所述第一弧面(5311)和所述第二弧面(5312)形成的第一容置槽(531);所述卡锁构件(7)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槽(531)中的凸起部(73),所述凸起部(73)包括第三弧面(731)和第四弧面(732),所述第三弧面(731)贴合于所述第一弧面(5311),所述第四弧面(732)贴合于所述第二弧面(531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53)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弹臂(535),所述第一弹臂(535)包括沿周向与所述线缆组件(6)相配合的抵接凹口(535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连接器(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53)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弹臂(535)的上方和下方的卡持空间(5331),所述卡锁构件(7)包括插入所述卡持空间(5331)中的卡持块(711),所述卡持块(711)包括抵接所述线缆组件(6)的卡持凹槽(712),所述卡持块(711)卡接所述线缆组件(6)。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连接器(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凹槽(712)呈圆弧状,所述线缆组件(6)包括颈部(663),所述颈部(663)被卡持在所述卡持凹槽(712)中,以防止所述线缆组件(6)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连接器(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块(711)抵压所述第一弹臂(535)以对所述第一弹臂(535)进行固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弹臂(713)呈悬臂状,所述卡持弹臂(713)包括基部(7131)以及自所述基部(7131)的自由端一体延伸的勾部(7132),所述勾部(7132)用以与所述锁扣凸部(536)相锁扣。
10.如权利要求1至9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头连接器(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构件(7)包括向外贯穿所述卡锁构件(7)的狭槽(710),所述狭槽(710)能够给所述卡持弹臂(713)提供变形空间;所述狭槽(710)呈U形,所述狭槽(710)包括位于所述卡持弹臂(713)的上方的第一狭槽(7101)、位于所述卡持弹臂(713)的下方的第二狭槽(710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狭槽(7101)和所述第二狭槽(7102)且位于所述卡持弹臂(713)的一侧的解锁槽(7103)。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头连接器(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5)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53)相对的第二侧壁(54),所述第一侧壁(53)与所述第二侧壁(54)对称设置;所述卡锁构件(7)为两个且从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53)以及所述第二侧壁(54)。
CN202121683822.6U 2021-07-22 2021-07-22 插头连接器 Active CN2156452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83822.6U CN215645259U (zh) 2021-07-22 2021-07-22 插头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83822.6U CN215645259U (zh) 2021-07-22 2021-07-22 插头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45259U true CN215645259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891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83822.6U Active CN215645259U (zh) 2021-07-22 2021-07-22 插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452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21388U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立
JP2887579B2 (ja) ロック式電気コネクタ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1525354B (zh) 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JP2019003856A (ja) 同軸コネクタ組立体
WO2016004895A1 (zh)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
US20090156059A1 (en) Cable assembly having outer cover robutsly supported
JP2001093606A (ja) 回路基板実装用電気コネクタ
KR100851709B1 (ko) 전기 커넥터
US9627815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for cable
CN113078510A (zh) 连接器组件
US2022004545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locking portions
JP2020095916A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IE55318B1 (en) Shunt-protec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010008816A1 (en) Cable end connector having accurately positioned connection terminal therein
CN114784552A (zh) 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KR20220121717A (ko) 케이블 커넥터
CN113555740A (zh) 插头连接器
CN113555716A (zh) 插座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15645259U (zh) 插头连接器
CN215645261U (zh) 插头连接器
CN215645260U (zh) 线缆组件以及插头连接器
US2004016673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terminal pin stabilizing plate
CN217306798U (zh) 电连接器
CN216598258U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电连接器
US20050282443A1 (en) Cable e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organiz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