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45002U - 天线外罩 - Google Patents

天线外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45002U
CN215645002U CN202121111133.8U CN202121111133U CN215645002U CN 215645002 U CN215645002 U CN 215645002U CN 202121111133 U CN202121111133 U CN 202121111133U CN 215645002 U CN215645002 U CN 215645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housing
cover
sub
lateral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1113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东霖
赵欢欢
郑夏妍
姚瀚
杨振辉
柯腾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1113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45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45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450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外罩,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天线外罩无法为通信设备提供保护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线外罩包括安装箱和底端开口的安装罩体,安装箱内设置有用于容置抱杆和通信设备的第一容置空间,安装箱的顶壁设有贯穿孔,安装罩体罩设在安装箱上,安装罩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置天线的第二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通过贯穿孔与第一容置空间连通,抱杆从贯穿孔伸入到第二容置空间内,以与天线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天线外罩不仅能够为天线提供保护,还能够为通信设备提供保护,有助于避免天线和通信设备长期暴露在户外环境中而损坏的同时,还有助于避免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的天线和通信设备影响视觉效果。

Description

天线外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外罩。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了实现网络覆盖,需要建设基站。其中,基站的配套设施包括天线、抱杆和通信设备,天线安装在抱杆上,天线与通信设备电连接,天线用于发射信号,通信设备用于处理信号。为了满足人们对网络覆盖范围的需求,运营商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站,此时,天线密集的布置在小区、街道或者建筑物的楼顶,极大地影响了视觉环境。
相关技术中,利用天线外罩来隐蔽天线。图1为相关技术中天线外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天线外罩10包括底座11、顶盖12和具有两个相对开口端的外罩壁13,底座11与外罩壁13的一个开口端连接,顶盖12与外罩壁13的另一个开口端连接,外罩壁13包括多个子外罩壁,多个子外罩壁环绕竖直轴线周向依次排布,多个子外罩壁围成供天线15和抱杆14安装的空间,以遮蔽天线15。
然而,上述天线外罩只能用于隐蔽天线,无法为通信设备提供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外罩,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天线外罩只能为天线提供保护,无法为通信设备提供保护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外罩,包括:安装箱和底端开口的安装罩体,所述安装箱内设有用于容置抱杆和通信设备的第一容置空间,所述安装箱的顶部设有贯穿孔;底端开口的安装罩体位于所述安装箱的上方并与所述安装箱紧固连接,所述安装罩体内设有用于容置天线的第二容置空间,所述安装罩体底端的开口与所述贯穿孔连通,所述抱杆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经所述贯穿孔伸入到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天线与所述抱杆紧固连接。
如上所述的天线外罩,其中,所述安装罩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底部外罩、中部外罩和顶部外罩,所述安装箱的顶壁上设有与所述贯穿孔连通的止抵凹槽,所述底部外罩的底部与所述止抵凹槽的槽底壁相接触,且所述底部外罩的外表面与所述止抵凹槽的槽侧壁相接触。
如上所述的天线外罩,其中,所述顶部外罩为空心圆锥,且所述顶部外罩顶端的直径小于所述顶部外罩底端的直径;和/或,
所述中部外罩为空心圆台,且所述中部外罩顶端的直径小于所述中部外罩底端的直径;和/或,
所述底部外罩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子罩壳、第二子罩壳和第三子罩壳,所述第一子罩壳和第二子罩壳均为空心圆台,所述第一子罩壳顶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子罩壳底端的直径,所述第二子罩壳顶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子罩壳底端的直径,所述第三子罩壳为空心圆柱体。
如上所述的天线外罩,其中,所述顶部外罩的底部设有第一环形凸缘,所述中部外罩的顶部设有第二环形凸缘,所述第一子罩壳的顶部设有第三环形凸缘,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与第二环形凸缘相抵接,所述中部外罩的底部与所述第三环形凸缘相抵接。
如上所述的天线外罩,其中,所述底部外罩、中部外罩和顶部外罩依次螺接连接,且所述底部外罩与所述安装箱螺接;所述底部外罩上设有散热孔,所述顶部外罩上设有供所述天线的避雷针穿过的过孔。
如上所述的天线外罩,其中,所述安装罩体为航空透波材料制成的安装罩体;所述安装罩体的外表面设有装饰层。
如上所述的天线外罩,其中,所述安装箱包括箱体和箱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有维护口,所述箱门与所述箱体可转动的连接,以开闭所述维护口。
如上所述的天线外罩,其中,所述箱体的底壁上设有漏水孔;所述箱体呈立方体状,所述箱体包括垂直于水平面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所述第三侧壁与第四侧壁相对且均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维护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中至少一者上设有第二通风口。
如上所述的天线外罩,其中,所述第二侧壁上连接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覆盖在所述第一通风口外;和/或,所述第三侧壁和/或第四侧壁上凸出设置有围壁,所述围壁环绕在所述第二通风口外,所述围壁内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板、多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板、以及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倾斜板。
如上所述的天线外罩,其中,所述天线外罩还包括基座,所述安装箱固定在所述基座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外罩包括安装箱和底端开口的安装罩体,安装箱内设置有用于容置抱杆和通信设备的第一容置空间,安装箱的顶壁设有贯穿孔,安装罩体罩设在安装箱上,安装罩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置天线的第二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通过贯穿孔与第一容置空间连通,抱杆从贯穿孔伸入到第二容置空间内,以与天线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天线外罩不仅能够为天线提供保护,还能够为通信设备提供保护,有助于避免天线和通信设备长期暴露在户外环境中而损坏的同时,还有助于避免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的天线和通信设备影响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天线外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天线外罩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天线外罩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天线外罩在第一视角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天线外罩在第二视角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天线外罩省去安装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安装箱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天线外罩;
11:底座;
12:顶盖;
13:外罩壁;
14:抱杆;
15:天线;
20:天线外罩;
21:安装箱;210:箱体;2100:第二侧壁;2101:第三侧壁;2102:第四侧壁;2103:防护网;2104:围壁;2105:竖直板;2106:水平板;2107:倾斜板;2108:止抵凹槽;211:箱门;2110:左箱门;2111:右箱门;
22:安装罩体;220:底部外罩;2200:第一子罩壳;2201:第二子罩壳;2202:第三子罩壳;2203:第三环形凸缘;221:中部外罩;2210:第二环形凸缘;222:顶部外罩;2220:第一环形凸缘;
23:抱杆;
24:通信设备;
25:天线;
26:避雷针;
27:抱箍;
28:馈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了部署网络,需要建设基站。基站的配套设施包括天线、抱杆和通信设备,天线安装在抱杆上,天线与通信设备电连接,天线用于发射信号,通信设备用于处理信号。但是,由于人们对网络的依赖与日俱增,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网络覆盖范围的需求,运营商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站,大量布置的基站会影响视觉环境。
图1中提供了一种天线外罩10,该天线外罩10包括底座11、顶盖12和具有两个相对开口端的外罩壁13,外罩壁13的两个开口端分别与底座11和顶盖12连接,外罩壁13围成供天线15和抱杆14安装的空间。然而,采用该天线外罩10虽然能够为天线15提供保护,但是该天线外罩10无法为通信设备提供保护。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外罩,该天线外罩包括安装箱和安装罩体,安装罩体固定在安装箱的上方,安装箱内具有安装通信设备的空间,安装罩体内具有安装天线的空间,以使通信设备和天线均能得到保护。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天线外罩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天线外罩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天线外罩在第一视角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天线外罩在第二视角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参照图2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外罩20,该天线外罩20包括安装箱21和安装罩体22,安装罩体22位于安装箱21的上方并与安装箱21紧固连接。
安装箱21固定在地面上,以使天线外罩20稳定安装。例如,当在建筑物的楼顶建设基站时,安装箱21固定在楼顶的地面上;当在街道建设基站时,安装箱21固定在街道上。其中,安装箱21与地面的连接方式是非限制性的,例如,安装箱21可以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或者,用水泥将安装箱21固定在地面上。
安装箱21的形状不限于为圆柱体状、棱柱体状、立方体状等规则形状,也可以为其他的不规则形状。安装箱21的内部设有用于供抱杆23和通信设备24容置的第一容置空间,通信设备24容置在安装箱21内以被保护,以免通信设备24长期暴露在户外环境中而受外部环境影响。其中,通信设备24可以理解为RRU(Remote Radio Unit,射频拉远单元)、BBU(Building Base band Unit,基带处理单元)等。
抱杆23竖直设立在安装箱21内,抱杆23的底端与安装箱21的底壁紧固连接。本实施例对抱杆23与安装箱21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示意性的,抱杆23与安装箱21可以通过焊接、卡接、螺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其中,通信设备24可以与安装箱21的内壁紧固连接,以安装在安装箱21上;或者,图3所示的示例中,通信设备24还可以安装在抱杆23上。具体来说,抱杆23上可以设置有连接螺孔,通信设备24通过螺接件与连接螺孔的配合以螺接在抱杆23上。
安装箱21的顶部还设有贯穿孔,抱杆23的顶部从贯穿孔伸出至第一容置空间外。贯穿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为其他的不规则形状。
安装罩体22的底部具有开口,且内部设有第二容置空间。安装罩体22位于安装箱21上方并罩设在贯穿孔上,以使得第一容置空间、贯穿孔、开口以及第二容置空间依次连通,则抱杆23经贯穿孔和开口伸入到第二容置空间内。
天线25安装在抱杆23的顶部并容置在第二容置空间内,天线25还通过馈线28与通信设备24连接,以将接收到的信号发送给通信设备24进行处理。其中,馈线28经由贯穿孔穿过,以连接天线25与通信设备24。因为天线25安装在抱杆23的顶部,所以天线25的安装高度值较大,天线25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的能力强,信号的覆盖范围大。并且,安装罩体22能够为天线25提供保护,以免天线25长期暴露在户外环境中而受外部环境影响。
其中,天线25例如可以是指板状天线;本实施例对天线25与抱杆23的连接方式不予限制,例如,天线25可以通过抱箍27安装在抱杆23上。需要指出的是,天线25能够相对于抱杆23运动,以调整天线25的倾斜角度,进而调整天线25信号的覆盖范围。
安装罩体22的形状不限于为圆柱体状、棱柱体状、立方体状等规则形状,也可以为其他的不规则形状。
通过上述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外罩20不仅能够为天线25提供保护,还能够为通信设备24提供保护,有助于避免天线25和通信设备24长期暴露在户外环境中而损坏的同时,还有助于避免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的天线25和通信设备24影响视觉效果。
下面参照附图对安装罩体22进行介绍。
如图4和图5所示,安装罩体2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底部外罩220、中部外罩221和顶部外罩222,也即安装罩体22由三个外罩组装而成。本实施例较佳的实现方式为:底部外罩220与中部外罩221可拆卸的连接,和/或,中部外罩221与顶部外罩222可拆卸的连接。如此,与安装罩体22为一个整体相比,本实施例中顶部外罩222能够单独拆卸下来,或者,中部外罩221和顶部外罩222能够一起拆卸下来,以便于查看天线25的情况。示例性地,底部外罩220与中部外罩221可以通过螺栓螺接在一起,中部外罩221与顶部外罩222也可以通过螺栓螺接在一起。
在第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底部外罩220、中部外罩221和顶部外罩222均可以呈空心圆柱体状,此时,这三个外罩组装成的安装罩体22整体呈圆柱体状。
在第二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底部外罩220可以呈空心圆锥状,底部外罩220顶端的直径大于底部外罩220底端的直径;中部外罩221可以呈空心筒体状;顶部外罩222也可以呈空心圆锥状,顶部外罩222顶端的直径小于顶部外罩222底端的直径。在该实施例中,安装罩体22的中间大、两端小,此时天线25宜安装在中部外罩221围成的空间内,则天线25所处的空间尺寸大,利于天线25调整倾斜角度。
在第三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顶部外罩222为空心圆锥状,顶部外罩222顶端的直径小于顶部外罩222底端的直径;中部外罩221为空心圆台,且中部外罩221顶端的直径小于中部外罩221底端的直径;底部外罩220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子罩壳2200、第二子罩壳2201和第三子罩壳2202,第一子罩壳2200和第二子罩壳2201均为空心圆台,且第一子罩壳2200顶端的直径大于第一子罩壳2200底端的直径,第二子罩壳2201顶端的直径小于第二子罩壳2201底端的直径,第三子罩壳2202为空心圆柱体。
在该实施例中,安装罩体22大体呈灯形,安装罩体22在竖直方向的截面积由中部外罩221的底端向上逐渐减小,则第二容置空间在中部外罩221的底端处的尺寸最大,此时天线25宜安装在底部外罩220与中部外罩221相连接的位置,则天线25所处的空间尺寸大,利于天线25调整倾斜角度。而且,与上一实施例相比,在第二容置空间足以供天线25安装并调整的前提下,本实施例的安装罩体22的占用空间更小。
此外,由于天线25位于底部外罩220与中部外罩221相连接的位置,且天线25的底部与抱杆23之间的距离小于天线25的顶端与抱杆23之间的距离,也即天线25向上倾斜且底端更靠近抱杆23,因此,第一子罩壳2200的侧壁的倾斜角度能够与天线25的倾斜角度相适应,以在不干涉天线25运动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小安装罩体22的体积和占用空间。当然,第三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底部外罩220也可以替换为呈空心圆台状或者空心圆筒状,本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制。
其中,第一子罩壳2200与第二子罩壳2201可以通过螺接、焊接或者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铸造的方式一体成型。关于第二子罩壳2201与第三子罩壳2202的连接方式,可以参照第一子罩壳2200与第二子罩壳2201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容易理解,在第三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空心圆锥状的顶部外罩222的锥度和空心圆台状的中部外罩221的锥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二者的锥度相同时,顶部外罩222和中部外罩221可以看作一个空心圆锥。图2至图4所示的示例中,顶部外罩222和中部外罩221的锥度不同,且顶部外罩222的锥度大于中部外罩221的锥度。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顶部外罩222的底部设有第一环形凸缘2220,中部外罩221的顶部设有第二环形凸缘2210,第一环形凸缘2220与第二环形凸缘2210相抵接。如此设置,顶部外罩222的底部的边缘变宽,中部外罩221的顶部的边缘变宽,进而便于将顶部外罩222与中部外罩221对接在一起。例如,当顶部外罩222与中部外罩221通过螺栓连接时,第一环形凸缘2220上可以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环形凸缘2210上可以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同轴,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并与螺母配合。可见,第一环形凸缘2220和第二环形凸缘2210为顶部外罩222与中部外罩221螺栓连接提供了机会。
同理,第一子罩壳2200的顶部设有第三环形凸缘2203,中部外罩221的底部与第三环形凸缘2203相抵接。由此,底部外罩220的顶部边缘变宽,进而便于将中部外罩221与底部外罩220对接在一起。更进一步地,中部外罩221的底部还可以设有第四环形凸缘,第四环形凸缘与第三环形凸缘2203相抵接,以进一步使得中部外罩221与底部外罩220容易对接。
继续参照图2和图3,顶部外罩222的顶部设有过孔,过孔用于供天线25的避雷针26穿过。其中,避雷针26安装在抱杆23的顶端并从过孔伸出至第二容置空间外,避雷针26通过避雷线与抱杆23连接。通过设置避雷针26,在雷雨天气时,避雷针26可以避免天线25直接遭受雷击,从而有效的保护天线25。
为了降低第二容置空间内的温度,底部外罩220上还设有散热孔。通过设置散热孔,第二容置空间内的空气能够流通,则吸收了天线25工作所产生的热量的空气能够流至第二容置空间外,以免天线25过热而导致工作性能受影响。当底部外罩220由三个子罩壳组成时,散热孔具体可以设置在第一子罩壳2200的侧壁上。结合前文描述的内容可知,图2至图5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子罩壳2200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故雨水不易从设置在第一子罩壳2200上的散热孔流入第二容置空间。
安装罩体22的材质是非限制性的。例如,安装罩体22可以为金属罩体或玻璃钢罩体,玻璃钢具有强度高、重量轻的优点,玻璃钢罩体可以实现轻量化,此外,玻璃钢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以使天线外罩20可以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再例如,安装罩体22也可以为航空透波材料制成的安装罩体22,与金属罩体和玻璃钢罩体相比,航空透波材料制成的安装罩体22对天线25发射或者接收的电磁波的损耗小,透波性能良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安装罩体22的外表面上还可以设有装饰层。通过设置装饰层,可以使得安装罩体22与周边环境融合,更好的隐蔽天线外罩20,并有利于提升安装罩体22的美观性。其中,装饰层可以为粘接在安装罩体22外表面上的装饰贴纸、也可以为喷涂在安装罩体22外表面上的装饰涂层。例如,基站建设在树旁时,安装罩体22的外表面上可以粘贴带有树木图案的装饰贴纸。需要指出的是,装饰贴纸和装饰涂层均由非金属材质制成,以免天线25发射或者接收的电磁波的损耗增大。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天线外罩省去安装罩体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2至图6对安装箱21进行描述。
如前所述,安装箱21与安装罩体22紧固连接。具体的,安装箱21与安装罩体22可以通过螺接、卡接或者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安装箱21的顶壁上设有与贯穿孔连通的止抵凹槽2108,底部外罩220的底部与止抵凹槽2108的槽底壁相接触,且底部外罩220的外表面与止抵凹槽2108的槽侧壁相接触。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容易找准安装罩体22的安装位置,另一方面,安装箱21与底部外罩220之间的缝隙小,有利于降低雨水从缝隙流入第一容置空间内的可能性。
值得说明的是,止抵凹槽2108的形状与底部外罩220的形状相适应。也即,当安装罩体22呈正方体状时,相应的,止抵凹槽2108呈方形;当安装罩体22呈三棱柱状时,相应的,止抵凹槽2108呈三角形。图2至图6所示的示例中,底部外罩220由第一子罩壳2200、第二子罩壳2201及第三子罩壳2202组成,第三子罩壳2202为空心圆柱体,相应的,止抵凹槽2108呈圆形。
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6,本实施例中,安装箱21包括箱体210和箱门211,箱体210的侧壁上设有维护口,箱门211与箱体210铰接,以开闭维护口。通过设置维护口和箱门211,施工人员可以转动箱门211来打开维护口,以便于对通信设备24进行检修或者更换。当然,安装时,也可以打开维护门,以将通信设备24从维护口置入到第一容置空间内,便于安装。
进一步地,箱门211可以包括左箱门2110和右箱门2111,左箱门2110与维护口左侧的箱体210铰接,右箱门2111与维护口右侧的箱体210铰接。
图2至图6所示的示例中,箱体210呈立方体状,此时的箱体210包括均垂直于水平面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2100、第三侧壁2101和第四侧壁2102。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2100相对,第三侧壁2101与第四侧壁2102均位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2100之间,且第三侧壁2101与第四侧壁2102相对。其中,维护口设置在第一侧壁上。
为了提高天线外罩20的散热效果,第二侧壁2100上设有第一通风口,第三侧壁2101和第四侧壁2102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第二通风口。通过设置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第一容置空间内的空气能够流通,则吸收了通信设备24工作所产生的热量的空气能够流至第一容置空间外,以免通信设备24过热而导致工作性能受影响。
第一通风口以及第二通风口的形状不限于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者椭圆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为其他的不规则形状。
可选的,第一通风口可以包括多个通孔,且多个通孔在第二侧壁2100上分布形成为矩形。也即,第一通风口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多个通孔组成。如此,外界环境中尺寸较大的杂质(如纸片等)不易通过第一通风口而进入到第一容置空间内。应理解,通孔可以为圆形、椭圆形、菱形等形状,本实施例并不限制。
可替换的,第二侧壁2100上连接有防护网2103,防护网2103覆盖在第一通风口外,以防止纸片等尺寸较大的杂质通过第一通风口进入第一容置空间,且流经防护网2103的空气能够均匀的从第一通风口流入第一容置空间内。
第二通风口可以参照第一通风口,也即第二通风口也可以由多个通孔组成。或者,第三侧壁2101和/或第四侧壁2102上也可以连接有防护网,以阻止尺寸较大的杂质通过第二通风口进入第一容置空间。
图7为图2中安装箱的局部示意图。或者,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三侧壁2101和/或第四侧壁2102上还可以凸出设置有围壁2104,围壁2104环绕在第二通风口外,围壁2104内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板2105、多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板2106、以及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倾斜板2107。其中,多个竖直板2105沿水平方向间隔的设置,多个水平板2106沿竖直方向间隔的设置,多个倾斜板2107沿第二方向间隔的设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竖直板2105、水平板2106以及倾斜板2107两两连接。其中,倾斜板2017与竖直板2105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度、45度或者60度,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由此,围壁2104围成的空间能够被竖直板2105、水平板2106和倾斜板2107均匀分隔开,使得空气能够均匀的通过第二通风口并流入第一容置空间内。而且,竖直板2105、水平板2106和倾斜板2107还能有效阻止外界环境中尺寸较大的杂质通过第二通风口进入第一容置空间。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箱体210的底壁上还可以设有漏水孔。当顶部外罩222的顶部设有过孔时,雨水可以从过孔流入到天线外罩20内,漏水孔能够将雨水导出至天线外罩20外,以免第一容置空间内的通信设备24被水侵蚀而损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天线外罩20还可以包括基座,基座安装在地面上,安装箱21与基座紧固连接。通过设置基座,安装箱21的安装高度增加,进而有利于增加天线25的安装高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天线25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的能力。示意性的,基座可以为水泥基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天线外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设有用于容置抱杆和通信设备的第一容置空间,所述安装箱的顶部设有贯穿孔;
底端开口的安装罩体,位于所述安装箱的上方并与所述安装箱紧固连接,所述安装罩体内设有用于容置天线的第二容置空间,所述安装罩体底端的开口与所述贯穿孔连通,所述抱杆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经所述贯穿孔伸入到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天线与所述抱杆紧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罩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底部外罩、中部外罩和顶部外罩,所述安装箱的顶壁上设有与所述贯穿孔连通的止抵凹槽,所述底部外罩的底部与所述止抵凹槽的槽底壁相接触,且所述底部外罩的外表面与所述止抵凹槽的槽侧壁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外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部外罩为空心圆锥,且所述顶部外罩顶端的直径小于所述顶部外罩底端的直径;和/或,
所述中部外罩为空心圆台,且所述中部外罩顶端的直径小于所述中部外罩底端的直径;和/或,
所述底部外罩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子罩壳、第二子罩壳和第三子罩壳,所述第一子罩壳和第二子罩壳均为空心圆台,所述第一子罩壳顶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子罩壳底端的直径,所述第二子罩壳顶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子罩壳底端的直径,所述第三子罩壳为空心圆柱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外罩的底部设有第一环形凸缘,所述中部外罩的顶部设有第二环形凸缘,所述第一子罩壳的顶部设有第三环形凸缘,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与第二环形凸缘相抵接,所述中部外罩的底部与所述第三环形凸缘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外罩、中部外罩和顶部外罩依次螺接连接,且所述底部外罩与所述安装箱螺接;
所述底部外罩上设有散热孔,所述顶部外罩上设有供所述天线的避雷针穿过的过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罩体为航空透波材料制成的安装罩体;所述安装罩体的外表面设有装饰层。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包括箱体和箱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有维护口,所述箱门与所述箱体可转动的连接,以开闭所述维护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壁上设有漏水孔;
所述箱体呈立方体状,所述箱体包括垂直于水平面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所述第三侧壁与第四侧壁相对且均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维护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中至少一者上设有第二通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上连接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覆盖在所述第一通风口外;和/或,
所述第三侧壁和/或第四侧壁上凸出设置有围壁,所述围壁环绕在所述第二通风口外,所述围壁内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板、多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板、以及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倾斜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外罩还包括基座,所述安装箱固定在所述基座上。
CN202121111133.8U 2021-05-21 2021-05-21 天线外罩 Active CN215645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11133.8U CN215645002U (zh) 2021-05-21 2021-05-21 天线外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11133.8U CN215645002U (zh) 2021-05-21 2021-05-21 天线外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45002U true CN215645002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39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11133.8U Active CN215645002U (zh) 2021-05-21 2021-05-21 天线外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450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63575B2 (en) Small cell pole antenna configuration
US9935364B2 (en) Single-radome multi-antenna assembly
US20120154239A1 (en) Millimeter wave radio assembly with a compact antenna
CN203299295U (zh) 一种电能量采集系统射频辐射抗扰度试验装置
CN109509992A (zh) 一种无源宽带射频测向天线
KR101791224B1 (ko) 태양광 모듈형 안테나
US5926145A (en) Base station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CN215645002U (zh) 天线外罩
CN208208997U (zh) 一种5g板状天线
WO2022001059A1 (zh) 一种天线安装组件和基站天线
CN212011264U (zh) 一种5g天线
CN105826689B (zh) 一种超宽带复合天线及其应用的天线系统
WO2010038159A1 (en) Enclosed reflector antenna mount
CN205846204U (zh) 一种可调隔离型机柜天线
CN210628493U (zh) 一种5g射频天线外罩
CN201562751U (zh) 一种宽频带全向天线
CN209133697U (zh) 一种无源宽带射频测向天线
CN207910765U (zh) 一种无线防护广播装置
CN215644959U (zh) 一种路灯型天线装置
CN213340730U (zh) 一种太阳能微站天线
CN212727631U (zh) 与灯杆一体式的通信设备保护罩
CN211126068U (zh) 天线外罩
CN214365311U (zh) 一种便携式通讯技术杆
CN215869795U (zh) 天线系统
CN213151562U (zh) 一种户外分线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