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44923U - 陷波器组件及射频传输线缆组件 - Google Patents

陷波器组件及射频传输线缆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44923U
CN215644923U CN202121566045.7U CN202121566045U CN215644923U CN 215644923 U CN215644923 U CN 215644923U CN 202121566045 U CN202121566045 U CN 202121566045U CN 215644923 U CN215644923 U CN 215644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cylinder
conductive
conductive layer
assembly
transmission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6604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敏
张春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6604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44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44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44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陷波器组件及射频传输线缆组件,所述陷波器组件包括绝缘筒体,绝缘筒体包围形成容纳腔。第一导电层覆盖于绝缘筒体的内表面。第二导电层和第三导电层间隔覆盖于绝缘筒体的外表面。电容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电容组件设置于绝缘筒体的外表面。第一电极板与第二导电层电电连接。第二电极板与第三导电层电连接。第一导电端盖设置于绝缘筒体的一端,第一导电端盖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电连接。因此,陷波器组件与射频传输线缆组件实现直接电磁耦合而无需填充电隔离材料,能够节省空间,降低结构复杂度。

Description

陷波器组件及射频传输线缆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共振成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陷波器组件及射频传输线缆组件。
背景技术
在磁共振系统(MRI)中,病床与射频线圈的连接需要使用混装线。混装线一般是由一根或多根射频线组成。实际的扫描过程中,为了配合病床移动的需求,混装线需要有一定的长度。因此射频线很长,射频信号在传输的时候,就会产生共模信号,共模信号会对最终的图像质量产生很差的影响。为了抑制产生的共模信号,一般会采取在每隔20cm~25cm的距离就会安装一个陷波器。
陷波器主要是由电容、电感形成的一个LC并联谐振电路。传统的陷波器为绕线型,该结构将同轴线缠绕制成电感,并将电感中插入铜芯,电感两头再串联多个电容器,从而形成一个LC并联谐振回路。在陷波器工作的时候,调节电感中心的铜芯,使得由同轴线缆缠绕而成的电感产生谐振,在谐振频率处产生高阻,从而阻断共模电流。
目前常用的可移动性陷波器可以满足较小体积和重量的要求,同时满足可移动性。所述可移动性陷波器工作时,需要将同轴线缆与陷波器自身进行电隔离。在可移动陷波器与同轴线缆间填充电隔离材料能够达到电隔离的目的。但是在在可移动陷波器与同轴线缆间填充电隔离材料使得产品的体积增加,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小且制作工艺简单的陷波器组件及射频传输线缆组件。
一种陷波器组件,适用于射频传输线缆组件,包括:
绝缘筒体,包围形成容纳腔;
第一导电层,覆盖于所述绝缘筒体的内表面;
第二导电层和第三导电层,间隔覆盖于所述绝缘筒体的外表面;
电容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所述电容组件设置于所述绝缘筒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电极板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板与所述第三导电层电连接;
第一导电端盖,设置于所述绝缘筒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
第二导电层电连接;以及
第二导电端盖,设置于所述绝缘筒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三导电层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筒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包围形成所述容纳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筒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线性凹槽,所述线性凹槽沿着所述绝缘筒体的轴线方向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筒体的表面开设有环向凹槽,所述电容组件设置于所述环向凹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向凹槽内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容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电容组件沿着所述绝缘筒体的周向等间隔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用于支撑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螺孔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为涂覆于所述绝缘筒体内壁的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三导电层为涂覆于所述绝缘筒体外壁的导电层。
一种射频传输线缆组件,包括传输线缆和至少一个陷波器组件,所述陷波器组件包括:
导电筒体,包括绝缘筒体和设置在所述绝缘筒体上的多个导电层,所述绝缘筒体包围形成容纳腔,多个所述导电层间隔覆盖于所述绝缘筒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
电容组件,设在所述绝缘筒体的外表面,且电气连接间隔的至少两个所述导电层;
导电端盖,设置在所述导电筒体的至少一端,且与所述导电筒体电气连接;
所述导电端盖供所述传输线缆穿过以经由所述容纳腔延伸至所述陷波器组件的外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盖与所述传输线缆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焊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陷波器组件包括绝缘筒体、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第三导电层、电容组件、第一导电端盖和第二导电端盖。所述绝缘筒体包围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供同轴线缆穿过。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于所述绝缘筒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三导电层间隔覆盖于所述绝缘筒体的外表面。所述电容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所述电容组件设置于所述绝缘筒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电极板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板与所述第三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盖设置于所述绝缘筒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导电端盖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盖设置于所述绝缘筒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导电端盖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三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盖和所述第二导电端盖用于供所述传输线缆穿过。所述第一导电端盖和所述第二导电端盖上可以均开设通孔。所述传输线缆能够穿过所述通孔,以使得所述第一导电端盖和所述第二导电端盖套在所述传输线缆外。在所述第一导电端盖和所述第二导电端盖的所述通孔处设置焊点能够直接与所述传输线缆电连接。因此,所述陷波器组件与同轴线缆无需填充电隔离材料,能够节省空间,降低结构复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中陷波器组件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中陷波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中陷波器组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号说明:
陷波器组件10、绝缘筒体110、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第一导电层120、第二导电层130、第三导电层140、电容组件150、第一电极板151、第二电极板152、第一导电端盖160、第二导电端盖161、容纳腔170、支撑件180、线性凹槽190、环向凹槽200、绝缘层210、螺孔300和传输线缆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陷波器存在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陷波器组件或巴伦组件,该陷波器组件适用于射频传输线缆组件。陷波器组件可包括:导电筒体、设在导电筒体上的电容组件以及导电端盖。示例性的,导电筒体包括绝缘筒体和设置在所述绝缘筒体上的多个导电层,绝缘筒体包围形成容纳腔,多个导电层间隔覆盖于绝缘筒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电容组件,设在所述绝缘筒体的外表面,且电气连接间隔的至少两个所述导电层。导电端盖,设置在导电筒体的一端或两端,且与导电筒体电气连接。导电端盖能够供传输线缆穿过以经由容纳腔延伸至陷波器组件的外部。可选的,导电端盖与传输线缆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焊点,以实现在导电端盖位置处导电端盖与传输线缆电气连接(陷波器组件与传输线缆的电气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导电端盖与传输线缆电气连接,能够直接通过传输线缆与陷波器组件或巴伦组件之间进行电磁耦合,无需在传输线缆与陷波器组件之间设置填充介质,利于减小陷波器的体积和重量。
根据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陷波器组件10,适用于射频传输线缆组件。所述陷波器组件10包括:绝缘筒体110、第一导电层120、第二导电层130、第三导电层140、电容组件150和导电端盖。导电端盖包括第一导电端盖160和第二导电端盖161,分别设置在绝缘筒体110的两端。所述绝缘筒体110包围形成容纳腔170。所述容纳腔170用于穿过同轴线缆400。所述第一导电层120覆盖于所述绝缘筒体110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导电层130和所述第三导电层140间隔覆盖于所述绝缘筒体110的外表面,即绝缘筒体110、第一导电层120、第二导电层130、第三导电层140组成导电筒体。所述电容组件150包括第一电极板151和第二电极板152。所述电容组件150设置于所述绝缘筒体110的外表面。所述第一电极板151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130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板152与所述第三导电层140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盖160设置于所述绝缘筒体110的一端,所述第一导电端盖160与所述第一导电层120和所述第二导电层130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盖161设置于所述绝缘筒体110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导电端盖161与所述第一导电层120和所述第三导电层140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盖160和所述第二导电端盖161用于穿过所述传输线缆。在此实施例中,传输线缆设置为同轴线缆,通过设置焊点能够实现陷波器组件与传输线缆外层的电气连接。
所述绝缘筒体110的形状可以为空心圆柱形,也可以是其他可形成所述容纳腔170的形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筒体可以为空心长方体。所述绝缘筒体110可以采用PEI聚醚酰亚胺材料。PEI聚醚酰亚胺材料密度小,因此可以使得所述绝缘筒体110的重量变小。从而,所述陷波器组件10的重量较小。
所述第一导电层120为涂覆于所述绝缘筒体110内壁的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120也可以为金属材料构成的薄壳等结构。所述第二导电层130和所述第三导电层140可以为涂覆于所述绝缘筒体110外壁的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130和所述第三导电层140也可以为金属材料构成的薄壳等结构。
在所述传输线缆400工作时,所述传输线缆400的屏蔽层在高频磁共振激励磁场中产生共模电流。所述传输线缆400上的共模电流会对患者造成灼伤,因此需要通过所述陷波器组件10对共模电流进行抑制。
所述绝缘筒体110包围形成的所述容纳腔170可以为沿着轴向延伸的空心圆柱形结构。所述传输线缆400沿着所述容纳腔170的轴向穿设通过所述容纳腔170。位于所述绝缘筒体110内壁的所述第一导电层120包围所述传输线缆400。所述传输线缆400在所述屏蔽层有共模电流时,会产生自感。所述第一导电层120与所述传输线缆400的屏蔽层具有相对的表面积。因此,在所述传输线缆通电时,所述第一导电层120和所述传输线缆400的屏蔽层之间能够互感耦合,因此所述第一导电层120上产生电流。所述第一导电端盖160将所述第一导电层120与所述第二导电层130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盖161将所述第一导电层120与所述第三导电层140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130与所述电容组件150的第一电极板151电连接。所述第三导电层140与所述电容组件150的第二电极板152电连接。因此,所述第一导电层120、所述第一导电端盖160、所述第二导电层130、所述第一电极板151、所述第二电极板152、所述第二导电层130、所述第二导电端盖161和所述第一导电层120串联形成回路。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导电层120起到等效电感的作用,所述电容组件150起到等效电容的作用。所述第一导电层120与所述电容组件150串联形成等效成LC并联谐振电路。所述LC并联谐振电路能够抑制传输线缆400上产生的共模电流。
所述第一导电端盖160和所述第二导电端盖161上可以均开设通孔。所述第一导电端盖160和所述第二导电端盖161能够通过所述通孔直接套在所述传输线缆400上。所述第一导电端盖160和所述第二导电端盖161通过所述通孔能够直接与所述传输线缆电连接,在此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端盖160和所述第二导电端盖161处设置多个焊点,以通过焊点连接方式实现所述第一导电端盖160和所述第二导电端盖161同时与传输线缆400的电气连接,通过传输线缆与陷波器组件或巴伦组件之间进行电磁耦合。因此,所述陷波器组件10与同轴线缆400无需填充电隔离材料,能够节省空间,降低结构复杂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120、所述第二导电层130和所述第三导电层140可以是镀铜导电膜或者铜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筒体110包括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12包围形成所述容纳腔170。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1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12之间可以通过螺孔300连接。将螺栓通过所述螺孔300将所述第一壳体111与所述第二壳体112固定锁紧。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11与所述第二壳体112可以是不完全相同的两个部件。但是,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12可以组装成一个整体。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12组合成所述绝缘筒体1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孔300可以为多个。多个所述螺孔300的大小可以不同。靠近所述绝缘筒体110中部的所述螺孔300的尺寸可以小于位于所述绝缘筒体110边缘的所述螺孔300的尺寸。
根据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陷波器组件10还包括支撑件180。所述支撑件18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70中。所述支撑件180用于支撑于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12之间。所述支撑结构180相对于绝缘筒体110是可移动的,从而方便所述陷波器组件10的拆卸与安装。其中,所述支撑件180的材质可以采用特氟龙等低损耗介质。采用低损耗介质,可以使所述陷波器组件10工作在高频磁共振激励磁场中时,尽量降低能量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180可以为4个。在沿着所述第一壳体111的轴向方向上可以间隔设置两个所述支撑件180。在沿着所述第二壳体112的轴线方向可以间隔设置两个所述支撑件。因为,在所述传输线缆400通电时,所述第一导电层120和所述传输线缆400的屏蔽层上都有电流,且所述第一导电层120和所述传输线缆400的屏蔽层之间有空气介质,所以会产生电容效应。从而,通过所述支撑件180调节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12之间的距离,可以微调所述电容效应产生的容值大小。因此,所述支撑件180可以还可以起到微调所述陷波器组件10工作频率点的作用。
根据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筒体110的外表面设置有线性凹槽190。所述线性凹槽190沿着所述绝缘筒体110的轴线方向延伸。在高频磁共振激励磁场中,由于导电面积大,所述第二导电层130和所述第三导电层140上容易感应出涡流电流。因此,所述绝缘筒体110的外表面上增加所述线性凹槽190能够防止所述陷波器组件10在高频磁共振激励磁场中工作时,所述第二导电层130和所述第三导电层140上产生涡流电流。所述线性凹槽190将大面积的所述第二导电层130和所述第三导电层140进行分割,抑制产生涡流电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性凹槽190可以为多条。多条所述线性凹槽190可以平行设置。所述电容组件150可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线性凹槽190之间。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容组件150为多个,多个所述电容组150沿着所述绝缘筒体110的周向等间隔布置。所述电容组件150的容值可调节,从而方便调节LC并联谐振电路的工作频率,使得所述陷波器组件10在核磁工作频率点处达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筒体110的表面开设有环向凹槽200。所述电容组件150设置于所述环向凹槽200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容组件150为多个,那么对应的所述环向凹槽200也应该有多个。多个所述环向凹槽200可以沿着所述绝缘筒体110的中部轴向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焊接或者导电介质填充的方式,将所述电容组件150安装在所述环向凹槽200中。此外,所述环向凹槽200内设置有绝缘层210。所述绝缘层210能够用于使所述电容组件150的所述第一电极板151和所述第二电极板152绝缘。如果所述第一电极板151与所述第二电极板152之间没有做好电隔离处理,容易造成所述电容组件150的短路。因此,所述绝缘层210能够避免所述第一电极板151和所述第二电极板152短路。可以理解,所述第二导电层130和所述第三导电层140并没有填充在所述向凹槽200中,因此可以避免所述第一电极板151和所述第二电极板152短路。
其中,所述绝缘层210可以采用绝缘介质制作。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凹槽200设置于所述绝缘筒体110沿着轴向方向的中部。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线缆400的表面可以不具有绝缘皮。所述第一导电端盖160和所述第二导电端盖161与所述传输线缆400的屏蔽层直接接触,用于将所述陷波器组件10固定在所述传输线缆400上。所述第一导电端盖160和所述第二导电端盖161与所述传输线缆400的屏蔽层之间可以通过焊接和导电介质填充等方式进行固定。在所述传输线缆400没有绝缘皮套时,无需先进行电隔离的工艺处理,可以直接将所述陷波器组件10与所述传输线缆400暴露的屏蔽层进行电连接,且不会影响抑制传输线缆400上产生的共模电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陷波器组件10与传统的陷波器相比较,不需要先进行电隔离处理,从而降低了所述陷波器组件10的制作工艺复杂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端盖160、所述第二导电端盖161和所述第一导电层120与所述传输线缆400之间也可以进行电隔离处理。一般地,所述传输线缆400的屏蔽层外面有绝缘皮套。此时,只需要将所述陷波器组件10套在所述传输线缆400上即可。假如,所述传输线缆400上没有绝缘皮套,则需先进性电隔离处理。例如,在所述第一导电层120的上覆盖一层绝缘层,并在所述第一导电端盖160、所述第二导电端盖161与所述传输线缆400的接触点用绝缘介质填充。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导电端盖160、所述第二导电端盖161相对于所述传输线缆400可以不固定。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导电端盖160、所述第二导电端盖161能够带动所述绝缘筒体110相对于所述传输线缆400滑动。
所述陷波器组件100相对于所述传输线缆400是可移动的,便于灵活放置陷波器的位置。上述两种适用方式,极大的扩展了所述陷波器组件10的适用范围。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的陷波器组件10,通过覆在所述绝缘筒体110内部的所述第一导电层120与所述传输线缆400的屏蔽层上的电流进行互感耦合,形成等效电感。通过所述第一导电端盖160、所述第二导电端盖161、所述第二导电层130和所述第三导电层140,所述等效电感与所述电容组件150进行电连接,形成LC并联谐振电路。所述LC并联谐振电路在核磁工作的工作频率点达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此外,所述第一导电端盖160和所述第二导电端盖161在同所述传输线缆400的接触点处,并无特殊要求,即可以进行电连接处理,也可以进行电隔离处理。因此极大的降低了所述陷波器组件10的制作工艺的复杂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陷波器组件,适用于射频传输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筒体(110),包围形成容纳腔(170);
第一导电层(120),覆盖于所述绝缘筒体(110)的内表面;
第二导电层(130)和第三导电层(140),间隔覆盖于所述绝缘筒体(110)的外表面;
电容组件(150),包括第一电极板(151)和第二电极板(152),所述电容组件(150)设置于所述绝缘筒体(110)的外表面,所述第一电极板(151)与所述第二导电层(130)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板(152)与所述第三导电层(140)电连接;
第一导电端盖(160),设置于所述绝缘筒体(1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层(120)和所述第二导电层(130)电连接;以及
第二导电端盖(161),设置于所述绝缘筒体(1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层(120)和所述第三导电层(140)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陷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筒体(110)包括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12)包围形成所述容纳腔(17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陷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筒体(110)的外表面设置线性凹槽(190),所述线性凹槽(190)沿着所述绝缘筒体(110)的轴线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陷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筒体(110)的表面开设有环向凹槽(200),多个所述电容组件(150)沿着所述绝缘筒体(110)的周向等间隔设置于所述环向凹槽(20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陷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向凹槽(200) 内设置有绝缘层(210),所述绝缘层(210)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板(151)和所述第二电极板(152)之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陷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18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70)中,用于支撑于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12)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陷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12)可拆卸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陷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120)为涂覆于所述绝缘筒体(110)内壁的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130)和所述第三导电层(140)为涂覆于所述绝缘筒体(110)外壁的导电层。
9.一种射频传输线缆组件,包括传输线缆和至少一个陷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陷波器组件包括:
导电筒体,包括绝缘筒体(110)和设置在所述绝缘筒体(110)上的多个导电层,所述绝缘筒体(110)包围形成容纳腔(170),多个所述导电层间隔覆盖于所述绝缘筒体(110)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
电容组件(150),设在所述绝缘筒体(110)的外表面,且电气连接间隔的至少两个所述导电层;
导电端盖,设置在所述导电筒体的至少一端,且与所述导电筒体电气连接;
所述导电端盖供所述传输线缆穿过以经由所述容纳腔(170)延伸至所述陷波器组件的外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射频传输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盖与所述传输线缆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焊点。
CN202121566045.7U 2021-07-09 2021-07-09 陷波器组件及射频传输线缆组件 Active CN215644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66045.7U CN215644923U (zh) 2021-07-09 2021-07-09 陷波器组件及射频传输线缆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66045.7U CN215644923U (zh) 2021-07-09 2021-07-09 陷波器组件及射频传输线缆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44923U true CN215644923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889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66045.7U Active CN215644923U (zh) 2021-07-09 2021-07-09 陷波器组件及射频传输线缆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449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3032A (zh) * 2022-04-29 2022-08-09 翔耀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缆线模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3032A (zh) * 2022-04-29 2022-08-09 翔耀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缆线模块
CN114883032B (zh) * 2022-04-29 2024-04-12 翔耀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缆线模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522806B1 (en) Retractable antenna system
US7345481B2 (en) Hybrid TEM/birdcage coil for MRI
US4825163A (en) Quadrature probe fo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US4837515A (en) Radio frequency coil fo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JPH0712353B2 (ja) 磁気共振映像装置用高周波コイル
US4131824A (en) Filter device for high frequency generating device
US20130194146A1 (en) Antenna having broad bandwidth and high radiation efficiency
CN215644923U (zh) 陷波器组件及射频传输线缆组件
US5396173A (en) RF magnetic shield for MRI
US6348900B1 (en) Antenna assembly
JP2000101331A (ja) 2共振ヘリカルアンテナ
US7053851B1 (en) Dual dipole antenna with isolation circuit
US7053850B1 (en) Antenna with graduated isolation circuit
US4720680A (en) Adjustable radio frequency coil fo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US6054956A (en) Antenna unit having power radiation conductor
US7239286B1 (en) Antenna with dipole connector
KR100554634B1 (ko) 임피던스-정합 장치
US6985121B1 (en) High powered multiband antenna
US4626862A (en) Antenna having coaxial driven element with grounded center conductor
JPH07321489A (ja) 妨害波遮蔽体
JP4156512B2 (ja) 電磁結合現象を抑制するための装置
EP2894710B1 (en) Coaxial resonator filter
US11303153B2 (en) Wireless charging pad and wireless charging apparatus
CN107317562B (zh)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陷波器
JP2005503223A6 (ja) 電磁結合現象を抑制するため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