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42779U - 一种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42779U
CN215642779U CN202121841313.1U CN202121841313U CN215642779U CN 215642779 U CN215642779 U CN 215642779U CN 202121841313 U CN202121841313 U CN 202121841313U CN 215642779 U CN215642779 U CN 2156427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ecting pipe
infrared sensor
trapping
holes
p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4131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师科
赵雪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eke Zhichuang Bei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Jieke Zhichuang Bei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eke Zhichuang Bei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Jieke Zhichuang Bei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4131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427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427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427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包括诱捕筒体、收集管、红外感应器、控制装置和杀虫装置,所述收集管设在诱捕筒体的内部,且竖直放置,所述杀虫装置设在收集管的下方;所述收集管为中空的,且两端均设有开口,用于连通外界和诱捕筒体内部;所述红外感应器包括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设在收集管的中上部,用于感应监测由收集管进入诱捕筒体的害虫;第二红外传感器设在第一红外传感器的下方,用于检测返回收集管的害虫,防止重复计数;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红外感应器,并根据红外感应器反馈的信号,记录进入诱捕筒体的害虫数量。

Description

一种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害虫防治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然而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保证人均粮食产量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指标。在农业领域,虫害对于粮食的危害十分显着,虽然农药的使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虫害对应粮食安全的威胁,但是由于生物的进化特性,害虫会逐渐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因此,传统的物理捕捉方法,依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监测一定区域内的害虫数量对于防治虫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指导农药用量,而且可以指导农业技术人员重点关注害虫较多的区域,进而采取其它积极的防治措施。
目前,普通的捕虫装置只具有捕杀害虫的功能,而对于诱捕害虫并计数方面,研究较少。由于害虫是活动的,具有飞翔或爬行特性,所以害虫进入诱捕筒体内的行为多种多样,且难以统计预测,随机性较强,因此对于害虫的计数功能一直准确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包括诱捕筒体、收集管、红外感应器、控制装置和杀虫装置,所述收集管设在诱捕筒体的内部,且竖直放置,所述杀虫装置设在收集管的下方;
所述收集管为中空的,且两端均设有开口,用于连通外界和诱捕筒体内部;
所述红外感应器包括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设在收集管的中上部,用于感应监测由收集管进入诱捕筒体的害虫;第二红外传感器设在第一红外传感器的下方,用于检测返回收集管的害虫,防止重复计数;
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红外感应器,并根据红外感应器反馈的信号,记录进入诱捕筒体的害虫数量。
可选的,所述诱捕筒体包括上部筒体和下部筒体,上部筒体和下部筒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上部筒体设有进虫筒,所述进虫筒的顶端开口为上部筒体的开口,进虫筒的底端开口连接收集管的顶端开口。
可选的,所述上部筒体和下部筒体均为圆柱形,上部筒体和下部筒体通过若干个卡扣卡接。
可选的,所述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还包括诱芯,所述诱芯设在进虫筒的中上部,用于吸引害虫进入诱捕筒体。
可选的,所述进虫筒为漏斗形,进虫筒的顶端开口开设在上部筒体的上表面,成为上部筒体的开口,进虫筒的水平位置处于上部筒体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进虫筒贯穿上部筒体。使用时,害虫在诱芯的吸引下由进虫筒进入所述诱捕筒体,漏斗形的进虫筒设计不仅使得更多的害虫能够进入上部筒体,而且又能控制过多的害虫同时进入收集管,影响第一红外传感器感应计数。
可选的,所述收集管的底端与下部筒体的底面之间留有空隙,使得通过收集管的害虫能够进入下部筒体内部。
可选的,所述杀虫装置设在下部筒体的底部,杀虫装置的内部放入熏蒸剂,野外阳光照射加热后释放有害气体,将下部筒体内的害虫杀死或熏晕,下部筒体内的害虫都是通过收集管进入下部筒体的,进入时害虫通过第一红外传感器已经进行了一次计数,所述杀虫装置能够防止已经进入下部筒体的害虫沿收集管向上爬行而触碰第一红外传感器,造成重复计数。
可选的,所述上部筒体的下表面设有电源,电源通过电路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器和杀虫装置,为其供电,电源优选为太阳能电池或可充电电池。
所述控制装置可以设在上部筒体的下表面,也可以外置在监控室,远程监控所述感应器。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外置终端,例如电脑或手机,通过控制电脑或手机上对应的专业软件,进而控制所述控制装置。
可选的,所述诱捕筒体的上方设置防雨棚,防雨棚与诱捕筒体之间留有空间,用于害虫进入诱捕筒体。
可选的,所述收集管为圆柱形或其他适合害虫虫体的形状,且壁面设有至少两个孔洞,两个孔洞之间的直线距离等于收集管的内径,即两个孔洞设在收集管壁的对应位置,两个孔洞分别安装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当害虫通过所述进虫筒进入收集管后,在下落的过程中触碰所述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红外线,第一红外传感器将信号反馈给所述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计数一次。
优选的,所述收集管的壁面设有若干对孔洞,且所述孔洞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每对孔洞之间的直线距离等于收集管的内径,每对孔洞分别安装第一红外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即当第一红外传感器启动时,若干条红外线以不同的倾斜角度穿过收集管同一个水平高度的圆心。
可选的,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的下方设置高压电板,所述高压电板沿收集管的内壁设置,并通过电路连接电源,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高压电板,当控制装置收到第一红外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时,在计数一次的同时,控制高压电板接通电源,电击从第一红外传感器落下的害虫。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高压电板的下方设置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对应的收集管壁面设有至少两个孔洞,两个孔洞之间的直线距离等于收集管的内径,即两个孔洞设在收集管壁的对应位置,两个孔洞分别安装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对应的收集管的壁面设有若干对孔洞,且所述孔洞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每对孔洞之间的直线距离等于收集管的内径,每对孔洞分别安装第二红外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即当第二红外传感器启动时,若干条红外线以不同的倾斜角度穿过收集管同一个水平高度的圆心。
可选的,所述收集管的内径小于害虫飞行时的展翅宽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为了解决现有害虫捕集装置计数准确性较低的问题,设计了针对性更强的收集管用于计数,通过第一红外传感器的设计,有效降低了漏记几率,然后通过第二红外传感器和高压电板与第一红外传感器的配合,有效防止已经计数的害虫重复计数,大大提高了计数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的结构图。
附图中,1-诱捕筒体,101-上部筒体,102-下部筒体,103-进虫筒,2-诱芯,3-控制装置,4-收集管,5-第一红外传感器,6-杀虫装置,7-电源,8-防雨棚,9-第二红外传感器,10-高压电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所述的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诱捕筒体1、收集管4、红外感应器、控制装置3和杀虫装置6,所述收集管4设在诱捕筒体1的内部,且竖直放置,所述杀虫装置6设在收集管4的下方;
所述收集管4为中空的,且两端均设有开口,用于连通外界和诱捕筒体1内部;
所述红外感应器包括第一红外传感器5和第二红外传感器9,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5设在收集管4的中上部,用于感应监测由收集管4进入诱捕筒体1的害虫;第二红外传感器9设在第一红外传感器5的下方,用于检测返回收集管4的害虫,防止重复计数;
所述控制装置3通讯连接红外感应器,并根据红外感应器反馈的信号,记录进入诱捕筒体1的害虫数量。
可选的,所述诱捕筒体1包括上部筒体101和下部筒体102,上部筒体101和下部筒体102可拆卸连接;所述上部筒体101设有进虫筒103,所述进虫筒103的顶端开口为上部筒体101的开口,进虫筒103的底端开口连接收集管4的顶端开口。
可选的,所述上部筒体101和下部筒体102均为圆柱形,上部筒体101和下部筒体102通过若干个卡扣卡接。
可选的,所述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还包括诱芯2,所述诱芯2设在进虫筒103的中上部,用于吸引害虫进入诱捕筒体1。
可选的,所述进虫筒103为漏斗形,进虫筒103的顶端开口开设在上部筒体的上表面,成为上部筒体的开口,进虫筒103的水平位置处于上部筒体101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进虫筒103贯穿上部筒体。使用时,害虫在诱芯2的吸引下由进虫筒103进入所述诱捕筒体1,漏斗形的进虫筒103设计不仅使得更多的害虫能够进入上部筒体101,而且又能控制过多的害虫同时进入收集管4,影响第一红外传感器5感应计数。
可选的,所述收集管4的底端与下部筒体102的底面之间留有空隙,使得通过收集管4的害虫能够进入下部筒体102内部。
可选的,所述杀虫装置6设在下部筒体102的底部,杀虫装置6的内部放入熏蒸剂,野外阳光照射加热后释放有害气体,将下部筒体102内的害虫杀死或熏晕,下部筒体内的害虫都是通过收集管4进入下部筒体的,进入时害虫通过第一红外传感器5已经进行了一次计数,所述杀虫装置6能够防止已经进入下部筒体102的害虫沿收集管4向上爬行而触碰第一红外传感器5,造成重复计数。
可选的,所述上部筒体101的下表面设有电源7,电源7通过电路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器和杀虫装置6,为其供电,电源优选为太阳能电池或可充电电池。
所述控制装置3可以设在上部筒体101的下表面,也可以外置在监控室,远程监控红外感应器。所述控制装置3通讯连接外置终端,例如电脑或手机,通过控制电脑或手机上对应的专业软件,进而控制所述控制装置3。
可选的,所述诱捕筒体1的上方设置防雨棚8,防雨棚8与诱捕筒体1之间留有空间,用于害虫进入诱捕筒体1。
可选的,所述收集管4的水平位置处于下部筒体102的中心,所述收集管4为圆柱形或其他适合害虫虫体的形状,且壁面设有至少两个孔洞,两个孔洞之间的直线距离等于收集管4的内径,即两个孔洞设在收集管壁的对应位置,两个孔洞分别安装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5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当害虫通过所述进虫筒103进入收集管4后,在下落的过程中触碰所述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红外线,第一红外传感器5将信号反馈给所述控制装置3,控制装置3计数一次。
优选的,所述收集管4的壁面设有若干对孔洞,且所述孔洞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每对孔洞之间的直线距离等于收集管4的内径,每对孔洞分别安装第一红外传感器5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即当第一红外传感器5启动时,若干条红外线以不同的倾斜角度穿过收集管同一个水平高度的圆心;此时,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同一水平高度的任一第一红外传感器5的反馈信号传输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计数一次,即认定为一只害虫。若干对第一红外传感器5的设置增加了收集管4内同一横截面上分布的红外线的密度,提高了害虫触碰到红外线的几率,有效降低漏记、少记概率,提高了监测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5的下方设置高压电板10,所述高压电板10沿收集管4的内壁设置,并通过电路连接电源7,所述控制装置3通讯连接高压电板10,当控制装置3收到第一红外传感器5反馈的信号时,在计数一次的同时,控制高压电板10接通电源,电击从第一红外传感器5落下的害虫,杀死或击伤害虫,使得害虫落入下部筒体102后,难以返回收集管触碰第一红外传感器5,导致重复计数。所述杀虫装置6配合高压电板10,将击伤的害虫杀死,若害虫从第一红外传感器5下落的过程中未接触高压电板10,则杀虫装置6依然能发挥作用,杀死害虫,防止其返回收集管4造成重复计数,影响计数准确性。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高压电板10的下方设置第二红外传感器9,第二红外传感器9的设置结构与第一红外传感器5相同,第二红外传感器9用于监测由收集管4底端开口返回收集管4的害虫,这些害虫是从收集管4下落时未被高压电板10电击,也未被杀虫装置6杀死的害虫;当控制装置3接收到第二红外传感器9反馈的信号时,并不计数,而是控制高压电板10接通电源,电击从第二红外传感器9返回的害虫,同样达到提高计数准确性的目的。
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9对应的收集管壁面设有至少两个孔洞,两个孔洞之间的直线距离等于收集管4的内径,即两个孔洞设在收集管壁的对应位置,两个孔洞分别安装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9的发射端和接收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9对应的收集管4的壁面设有若干对孔洞,且所述孔洞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每对孔洞之间的直线距离等于收集管4的内径,每对孔洞分别安装第二红外传感器9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即当第二红外传感器9启动时,若干条红外线以不同的倾斜角度穿过收集管同一个水平高度的圆心;若干对第二红外传感器9的设置增加了收集管4内同一横截面上分布的红外线的密度,提高了害虫触碰到红外线的几率,有利于监控害虫返回收集管,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电击,提高计数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收集管4的内径小于害虫飞行时的展翅宽度。所述高压电板10对于只会爬行的害虫,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止重复计数的作用,因为害虫只能会沿着收集管4内壁爬行返回第一红外传感器5;而对于会飞行的害虫,收集管4的内径小于害虫飞行时的展翅宽度,则能够确保害虫飞行时必然触碰到高压电板10,而被击落,防止重复计数;具体的,当害虫刚从第一红外传感器5落下并计数一次后,若不飞行则必然落入下部筒体102,若飞行则必被电击,依然落入下部筒体102,该害虫若返回收集管4,触碰第二红外传感器9,无论爬行还是飞行,均必然触碰高压电板10而被击落。

Claims (10)

1.一种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诱捕筒体、收集管、红外感应器、控制装置和杀虫装置,所述收集管设在诱捕筒体的内部,且竖直放置,所述杀虫装置设在收集管的下方;
所述收集管为中空的,且两端均设有开口,用于连通外界和诱捕筒体内部;
所述红外感应器包括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设在收集管的中上部,用于感应监测由收集管进入诱捕筒体的害虫;第二红外传感器设在第一红外传感器的下方,用于检测返回收集管的害虫,防止重复计数;
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红外感应器,并根据红外感应器反馈的信号,记录进入诱捕筒体的害虫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筒体包括上部筒体和下部筒体,上部筒体和下部筒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上部筒体设有进虫筒,所述进虫筒的顶端开口为上部筒体的开口,进虫筒的底端开口连接收集管的顶端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为圆柱形,且壁面设有至少两个孔洞,两个孔洞之间的直线距离等于收集管的内径,两个孔洞分别安装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
当害虫通过所述进虫筒进入收集管后,在下落的过程中触碰所述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红外线,第一红外传感器将信号反馈给所述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计数一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的壁面设有若干对孔洞,且所述孔洞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每对孔洞之间的直线距离等于收集管的内径,每对孔洞分别安装第一红外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
当第一红外传感器启动时,若干条红外线以不同的倾斜角度穿过收集管同一个水平高度的圆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的下方设置高压电板,所述高压电板沿收集管的内壁设置,并通过电路连接电源,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高压电板;
当控制装置收到第一红外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时,在计数一次的同时,控制高压电板接通电源,电击从第一红外传感器落下的害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板的下方设置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对应的收集管壁面设有至少两个孔洞,两个孔洞之间的直线距离等于收集管的内径,两个孔洞设在收集管壁的对应位置,两个孔洞分别安装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对应的收集管的壁面设有若干对孔洞,且所述孔洞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每对孔洞之间的直线距离等于收集管的内径,每对孔洞分别安装第二红外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当第二红外传感器启动时,若干条红外线以不同的倾斜角度穿过收集管同一个水平高度的圆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的内径小于害虫飞行时的展翅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的底端与下部筒体的底面之间留有空隙;
所述杀虫装置设在下部筒体的底部,杀虫装置的内部放入熏蒸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筒体的下表面设有电源,电源通过电路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器和杀虫装置,为其供电;
所述诱捕筒体的上方设置防雨棚,防雨棚与诱捕筒体之间留有空间,用于害虫进入诱捕筒体。
CN202121841313.1U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 Active CN2156427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41313.1U CN215642779U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41313.1U CN215642779U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42779U true CN215642779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895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41313.1U Active CN215642779U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427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42779U (zh) 一种害虫诱捕监测计数装置
CN215224191U (zh) 一种防止重复计数的害虫诱捕监测装置
CN103070156A (zh) 一种电网性引诱剂双重诱捕器
CN215012862U (zh) 一种农林业兼用的害虫诱捕收集装置
CN213369525U (zh) 一种植物保护灭虫灯
CN107182971B (zh) 一种蛾类昆虫诱杀装置
CN218604708U (zh) 一种用于美国白蛾虫情监测的装置
CN210642086U (zh) 5g太阳能频振式杀虫检测设备
CN207219908U (zh) 一种害虫防治箱
CN114868716A (zh) 性诱害虫监测系统
CN211558541U (zh) 一种昼夜两用高效农林业害虫诱捕器
CN205284698U (zh) 一种太阳能杀虫灯
CN213639392U (zh) 一种农业用灭虫装置
CN212414445U (zh) 物联网太阳能电击式杀虫灯
CN213095645U (zh) 诱捕器
CN212259939U (zh) 一种中药种植用立体防害系统
CN113519479A (zh) 一种害虫智能监测诱捕系统及害虫监测方法
CN213095656U (zh) 一种太阳能高压杀虫装置
CN210929277U (zh) 害虫高空诱控捕杀装置
CN207836573U (zh) 一种农田病虫害虫体计数装置
CN107926924B (zh) 一种农业用超声波驱虫装置
CN201541610U (zh) 田间害虫诱捕装置
CN217791122U (zh) 性诱害虫监测系统
CN206078723U (zh) 一种胡蜂捕捉器
CN220694206U (zh) 一种全天候杀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