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36730U - 侧发光灯具 - Google Patents

侧发光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36730U
CN215636730U CN202121772746.6U CN202121772746U CN215636730U CN 215636730 U CN215636730 U CN 215636730U CN 202121772746 U CN202121772746 U CN 202121772746U CN 215636730 U CN215636730 U CN 215636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light source
light guide
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7274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军平
洪建顺
陈云伟
赵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eleds Lighting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eleds Lighting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eleds Lighting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eleds Lighting Xiam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7274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36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36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367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侧发光灯具,属于照明灯具技术领域,其包括LED光源、第一导光件和第二导光件,第一导光件设置于LED光源的出光侧,第一导光件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入光面靠近LED光源;第二导光件设置于LED光源的出光侧与入光面之间,第二导光件由具有延展性且透光的材料制成。本申请提供的侧发光灯具,通过设置第二导光件,避免第一导光件直接接触LED光源,第二导光件利用自身材料的延展性以及导光透光特性,能够有效保护LED光源,防止LED光源被挤破顶裂破坏,减少漏光和降低光损,提高发光效率,提升产品光品质,还可以降低对第一导光件的尺寸公差管控要求,保持或提升整灯光效,有效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侧发光灯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照明灯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侧发光灯具。
背景技术
目前,教育照明细分市场的主打产品为教室灯和黑板灯。现有教室灯和黑板灯的发光方式采用侧发光技术,其光线路径是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珠发出的光线经过空气,进入导光板,经光线折射后,从导光板出光面出光。由于导光板为平面薄板形状并采用有机玻璃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简称PMMA)制成,导光板容易热胀冷缩,而且放置时间越久,导光板尺寸胀大越明显,导致原设计的导光板与LED灯珠之间的缝隙会被导光板的尺寸胀大吃掉,直接挤破LED灯珠导致不亮。如果导光板侧面与LED灯珠之间的空气间隔过大,虽可避免导光板挤破LED灯珠,但光线经过空气会产生较大光损,导致影响整灯光效。
目前,教室灯和黑板灯的品质越来越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学校验收产品品质标准也相应越来越高,规范制定的越来越细致。导致现在客户和用户对灯具品质的期望越来越高,行业内竞争形势也越来越剧烈,档次低、光效低,存在个别灯珠死灯及被顶裂导致不亮、异响、漏光、眩光(刺眼)等问题的品质较差的普通灯具,已不能满足客户和用户的需求。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发光灯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侧发光灯具的导光板容易挤破LED灯珠和光损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侧发光灯具,包括:LED光源;
第一导光件,设置于所述LED光源的出光侧,所述第一导光件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靠近所述LED光源;和
第二导光件,设置于所述LED光源的出光侧与所述入光面之间,所述第二导光件由具有延展性且透光的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光件与所述第一导光件的所述入光面贴靠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光件与所述LED光源的出光侧接触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LED光源包括光源条和设置于所述光源条上的多个LED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导光件上对应于所述LED发光元件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导光件贴靠连接于所述光源条,所述LED发光元件容置于所述凹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光件自由状态下的厚度,大于所述LED光源的出光侧与所述第一导光件的所述入光面之间的间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具有延展性且透光的材料为高透光硅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发光灯具还包括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设置有一侧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LED光源、所述第一导光件和所述第二导光元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导光件的所述出光面正对所述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基座和压接件,所述基座设置有一侧敞口的容纳槽,所述压接件与所述基座的围绕所述敞口的边缘连接,所述基座与所述压接件合围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导光件的出光侧沿厚度方向凸出设置有凸筋,所述第二导光件的出光侧与所述入光面抵接,所述凸筋抵接于所述出光面,所述压接件与所述LED光源和所述第二导光件抵接,所述压接件将所述LED光源、所述第一导光件和所述第二导光件压紧固定于所述容纳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相互扣合的边框和背板,所述边框与所述背板合围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边框开设有安装槽,所述LED光源和所述第二导光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导光件的入光侧边插接于所述安装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发光灯具还包括均光膜和扩散板,所述均光膜和所述扩散板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件的所述出光面。
本申请提供的侧发光灯具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侧发光灯具,通过在LED光源的出光侧与第一导光件的入光面之间设置第二导光件,避免第一导光件直接接触LED光源,同时第二导光件利用自身材料的延展性以及导光、透光等特性,当第一导光件因热胀冷缩导致尺寸变化时,第二导光件能够弥补第一导光件尺寸变化导致的间隙问题,能够持续紧贴相邻部件,还能够缓冲吸收LED光源受到的力,从而有效保护LED光源,防止LED光源被挤破顶裂破坏;而且第二导光件能够减少光线从LED光源出来后经外界空气的传播,减少漏光和降低光损,提高发光效率,在保护LED光源不被挤破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光损,提升产品光品质,有效解决现有侧发光灯的导光板容易挤破LED灯珠和光损较大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降低对第一导光件的尺寸公差管控要求,同时能够保持或提升整灯光效,有利于降低成本,充分满足客户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发光灯具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侧发光灯具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LED光源;11、光源条;12、LED发光元件;
2、第一导光件;21、入光面;22、出光面;23、底面;
3、第二导光件;31、凹槽;32、凸筋;
4、安装组件;41、基座;42、压接件;43、边框;44、背板;
5、均光膜;
6、扩散板;
7、泡棉;
100、侧发光灯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发光灯具进行说明。
图3和图5中的箭头指示光线路径。
请参阅图1至图5,本申请提供的侧发光灯具100,其包括LED光源1、第一导光件2和第二导光件3,第一导光件2设置于LED光源1的出光侧,第一导光件2具有入光面21和出光面22,入光面21靠近LED光源1;第二导光件3设置于LED光源1的出光侧与第一导光件2的入光面21之间,第二导光件3由具有延展性且透光的材料制成。
其光线路径为:LED光源1由出光侧发出光线,经过第二导光件3,然后由入光面21进入第一导光件2偏光折射,最后从第一导光件2的出光面22出光照射,实现侧发光灯具100的照明。
上述实施例中的侧发光灯具100,通过在LED光源1的出光侧与第一导光件2的入光面21之间设置第二导光件3,避免第一导光件2直接接触LED光源1,同时第二导光件3利用自身材料的延展性以及导光、透光等特性,当第一导光件2因热胀冷缩导致尺寸变化时,第二导光件3能够弥补第一导光件2尺寸变化导致的间隙问题,能够持续紧贴相邻部件,还能够缓冲吸收LED光源1受到的力,从而有效保护LED光源1,防止LED光源1被挤破顶裂破坏;而且第二导光件3能够减少光线从LED光源1出来后经外界空气的传播,减少漏光和降低光损,提高发光效率,在保护LED光源1不被挤破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光损,提升产品光品质,有效解决现有侧发光灯的导光板容易挤破LED灯珠和光损较大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降低对第一导光件2的尺寸公差管控要求,同时能够保持或提升整灯光效,有利于降低成本,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实用性强。
其中,第二导光件3的延展性具体可以表现为第二导光件3的弹性或形状尺寸的柔性,第二导光件3能够发生形变,以弥补第一导光件2尺寸变化导致的间隙问题和缓冲受到的挤压力,从而有效保护LED光源1,防止LED光源1被挤破顶裂破坏。
可选地,第二导光件3为弹性体或胶体,例如导光软胶条或聚烯烃弹性体。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具有延展性且透光的材料为高透光硅胶。高透光硅胶又称高透明硅胶,是指透明度非常高(高于玻璃)、透光率可大于90%的硅胶,具有高透光率、高弹性和很好的耐紫外老化性能。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导光件2为导光板,具有底面23、出光面22和至少一个入光面21,底面23与出光面22相对,入光面21连接于出光面22和底面23的相对侧边之间。
可选地,第二导光件3与第一导光件2的入光面21贴靠连接。第二导光件3的出光侧与第一导光件2的入光面21零间隙无缝连接,光线直接从第二导光件3进入第一导光件2里折射、反射后出光照射,避免漏光,进一步降低光损,提高发光效率,提升产品光品质,实用性强。
可选地,第二导光件3与LED光源1的出光侧接触连接。第二导光件3与LED光源1无缝接触连接,光从LED光源1出来后不经过外界空气传播,直接进入第二导光件3,使光线不外露,光损非常低,提升光效和产品光品质,实用性强。
在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5,LED光源1包括光源条11和设置于光源条11上的多个LED发光元件12,第二导光件3上对应于LED发光元件12开设有凹槽31,第二导光件3贴靠连接于光源条11,LED发光元件12容置于凹槽31内。通过设置凹槽31,第二导光件3能够避让保护LED发光元件12,第二导光件3的入光侧能够与光源条11紧密接触无缝连接,同时与LED发光元件12有微小间隙,有效避免LED发光元件12被挤破的风险,实用性强。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LED发光元件12为LED灯珠。
可选地,第二导光件3自由状态下的厚度,大于LED光源1的出光侧与第一导光件2的入光面21之间的间距。这里的自由状态,是指第二导光件3不受外力的状态。则当第二导光件3安装于LED光源1的出光侧与第一导光件2的入光面21之间时,第二导光件3会被两侧的LED光源1和第一导光件2挤压,而预压缩一定厚度,当第一导光件2因热胀冷缩导致尺寸变化时,第二导光件3在预压缩状态时因其特性可以伸展或收缩,从而可以弥补第一导光件2的尺寸变化导致的间隙问题,确保第二导光件3可以持续紧贴LED光源1和第一导光件2,零间隙无缝接触,使光线不外露,光线不经过空气,光损非常低,有效提升产品光效和光品质,实用性强。
在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5,侧发光灯具100还包括安装组件4,安装组件4设置有一侧具有开口的容纳腔,LED光源1、第一导光件2和第二导光件3安装于容纳腔内,第一导光件2的出光面22正对容纳腔的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安装组件4包括基座41和压接件42,基座41设置有一侧敞口的容纳槽,压接件42与基座41的围绕敞口的边缘连接,基座41与压接件42合围形成容纳腔。第二导光件3的出光侧沿厚度方向凸出设置有凸筋32,第二导光件3的出光侧与第一导光件2的入光面21抵接,凸筋32抵接于第一导光件2的出光面22,压接件42与LED光源1和第二导光件3抵接,压接件42将LED光源1、第一导光件2和第二导光件3压紧固定于容纳槽内。基座41和压接件42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安装方便,实用性强。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压接件42与基座41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安装组件4包括相互扣合的边框43和背板44,边框43与背板44合围形成容纳腔。边框43开设有安装槽,LED光源1和第二导光件3安装于安装槽内,第一导光件2的入光侧边插接于安装槽内。边框43和背板44的配合结构简单,有利于减轻重量,而且安装牢固稳定,实用性强。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边框43与背板44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侧发光灯具100还包括均光膜5和扩散板6,均光膜5和扩散板6依次层叠设置于第一导光件2的出光面22。其光线路径为:LED光源1由出光侧发出光线,经过第二导光件3,然后由入光面21进入第一导光件2,再依次进入均光膜5和扩散板6,最后从扩散板6的出光侧出光照射。通过均光膜5和扩散板6的均匀扩散后,侧发光灯具100发出的光会更加明亮和柔和,照射范围更大,有利于保护用户的视力和减少LED光源1的LED发光元件12的使用数量,可以有效降低侧发光灯具100的用电成本。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侧发光灯具100还包括泡棉7,泡棉7设置于背板44和第一导光件2的底面23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发光灯具100,能够适用于教育照明细分市场的需求,例如教室灯和黑板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侧发光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LED光源;
第一导光件,设置于所述LED光源的出光侧,所述第一导光件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靠近所述LED光源;和
第二导光件,设置于所述LED光源的出光侧与所述入光面之间,所述第二导光件由具有延展性且透光的材料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发光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光件与所述第一导光件的所述入光面贴靠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发光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光件与所述LED光源的出光侧接触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发光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LED光源包括光源条和设置于所述光源条上的多个LED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导光件上对应于所述LED发光元件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导光件贴靠连接于所述光源条,所述LED发光元件容置于所述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发光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光件自由状态下的厚度,大于所述LED光源的出光侧与所述第一导光件的所述入光面之间的间距。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发光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具有延展性且透光的材料为高透光硅胶。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侧发光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发光灯具还包括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设置有一侧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LED光源、所述第一导光件和所述第二导光元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导光件的所述出光面正对所述开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发光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基座和压接件,所述基座设置有一侧敞口的容纳槽,所述压接件与所述基座的围绕所述敞口的边缘连接,所述基座与所述压接件合围形成所述容纳腔;
所述第二导光件的出光侧沿厚度方向凸出设置有凸筋,所述第二导光件的出光侧与所述入光面抵接,所述凸筋抵接于所述出光面,所述压接件与所述LED光源和所述第二导光件抵接,所述压接件将所述LED光源、所述第一导光件和所述第二导光件压紧固定于所述容纳槽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发光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相互扣合的边框和背板,所述边框与所述背板合围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边框开设有安装槽,所述LED光源和所述第二导光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导光件的入光侧边插接于所述安装槽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发光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发光灯具还包括均光膜和扩散板,所述均光膜和所述扩散板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件的所述出光面。
CN202121772746.6U 2021-07-30 2021-07-30 侧发光灯具 Active CN215636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2746.6U CN215636730U (zh) 2021-07-30 2021-07-30 侧发光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2746.6U CN215636730U (zh) 2021-07-30 2021-07-30 侧发光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36730U true CN215636730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894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72746.6U Active CN215636730U (zh) 2021-07-30 2021-07-30 侧发光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367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24255B2 (ja) 面状照明装置
US7758229B2 (en) Light source assembly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same
KR20150051774A (ko) Led 라이트 박스
US20130044460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ght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CN111828886A (zh) 一种格栅灯
CN202382107U (zh) 背光模组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KR100686249B1 (ko) 직하형용 발광면부재 및 직하형 면발광장치
CN213207543U (zh) 一种照明灯具
CN215636730U (zh) 侧发光灯具
US6755548B2 (en) Backlight module
CN202382108U (zh) 背光模组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JP3154280U (ja) 平面照明器具
CN103123072A (zh) 背光模组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12965296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9082829U (zh) 一种低眩光侧发光多色温平板灯
CN219198915U (zh) 一种低ugr值的侧发光多色温平板灯
TWI289224B (en) Light guide plate
CN219014034U (zh) 一种侧发光多色温平板灯
CN219140615U (zh) 钢琴灯
CN209991332U (zh) 一种格栅灯
CN220252203U (zh) 一种改善出光侧亮喷的光学组件
CN220455645U (zh) 一种墨水屏显示装置
CN215259268U (zh) 一种照明玻璃导光板以及背光组件
CN214038096U (zh) 一种漫反射面板灯
CN219201973U (zh) 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