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34751U - 离合变速机构和食品加工机 - Google Patents

离合变速机构和食品加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34751U
CN215634751U CN202122410462.9U CN202122410462U CN215634751U CN 215634751 U CN215634751 U CN 215634751U CN 202122410462 U CN202122410462 U CN 202122410462U CN 215634751 U CN215634751 U CN 2156347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output
revolving body
shaft
driv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1046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万
梁显堂
刘小勇
陈连城
邱锐杰
孙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1046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347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347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347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离合变速机构和食品加工机。其中,离合变速机构包括主动轴、输入回转体、输出轴及输出回转体;输入回转体包括同轴连接且安装于主动轴并能在主动轴的驱动下同步旋转的第一输入回转体和第二输入回转体,输入回转体能在主动轴上移动;输出回转体包括同轴设置并安装于输出轴的第一输出回转体和第二输出回转体,第一输出回转体的直径与第二输出回转体的直径不同;输入回转体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输入回转体与第一输出回转体传动耦合,以驱动输出轴以第一转速转动;输入回转体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二输入回转体与第二输出回转体传动耦合,以驱动输出轴以第二转速转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一级传动即可输出不同的传动比。

Description

离合变速机构和食品加工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离合变速机构和应用该离合变速机构的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器产品中,例如烹饪设备、洗衣机、电吹风等,不同的设备在不同的模式下具有不同的转速以及扭矩需求,现有的电器设备中,尤其是烹饪器具中,采用电机直接输出时,往往采用电子调速,导致电机在低速时,输出力矩极低,无法拖动重载运行,而在电机输出端配置齿轮变速机构的方案,可实现提速/降速,但由于其传动比是一固定值,无法实现高低速兼顾的效果,固定传动比,只能实现单一场景,这样无法满足人们的多样化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离合变速机构,旨在改善目前食品加工机产品中的传动机构无法实现变速传动比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离合变速机构,包括主动轴、输入回转体、输出轴及输出回转体;所述输入回转体包括第一输入回转体和第二输入回转体,所述第一输入回转体和所述第二输入回转体同轴连接且安装于所述主动轴,并能在所述主动轴的驱动下同步旋转,且所述输入回转体能在所述主动轴上移动;所述第二输入回转体的直径与所述第一输入回转体的直径不同;所述输出回转体包括第一输出回转体和第二输出回转体,所述第一输出回转体与所述第二输出回转体同轴设置并均安装于所述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回转体的直径与所述第二输出回转体的直径不同;所述输入回转体沿所述主动轴移动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输入回转体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输入回转体与所述第一输出回转体传动耦合,以驱动所述输出轴以第一转速转动;所述输入回转体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输入回转体与所述第二输出回转体传动耦合,以驱动所述输出轴以第二转速转动。
可选地,所述主动轴与所述输出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输出回转体与所述第二输出回转体沿所述输出轴的轴向方向排布。
可选地,所述输入回转体还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套设于所述主动轴外,所述第一输入回转体和所述第二输入回转体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并套设于所述主动轴外。
可选地,所述主动轴和所述输入回转体的其中一者形成有沿其轴向延伸的螺旋槽,其中之另一形成有导向凸起,所述导向凸起嵌入所述螺旋槽内并与螺旋槽螺旋配合,以驱动所述输入回转体沿所述主动轴的轴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出回转体与所述第二输出回转体贴合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入回转体和所述第一输出回转体均为直齿轮;和/或,所述第二输入回转体和所述第二输出回转体均为直齿轮。
可选地,所述主动轴上还设置有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所述输入回转体设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之间,并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之间移动;所述输入回转体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抵持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所述输入回转体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抵持所述第二限位结构。
可选地,所述主动轴为非圆柱轴,所述离合变速机构还包括驱动件,用以驱动所述输入回转体沿所述主动轴的轴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驱动件为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电磁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固定套设于所述主动轴外,或者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凸设于所述主动轴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固定套设于所述主动轴外,或者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凸设于所述主动轴的第二凸块。
可选地,所述离合变速机构还包括电机本体和安装于所述电机本体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主动轴传动连接;或者所述驱动轴为所述主动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动力源、加工执行件以及上述的离合变速机构,所述动力源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轴,所述加工执行件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输入回转体安装于主动轴,输入回转体能在主动轴上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具有至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通过输入回转体上的第一输入回转体与第一输出回转传动耦合,以驱动输出轴分别以第一转速转动;在第二位置时,通过输入回转体上的第二输入回转体与第二输出回转传动耦合,以驱动输出轴分别以第二转速转动。由于第二输入回转体的直径与第一输入回转体的直径不同,第一输出回转体的直径与第二输出回转体的直径不同,因此输出轴输出的第一转速不同于第二转速,则使得输出轴能输出不同的转速,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离合变速机构的主动轴至输出轴的传动通过一级传动即可实现输出轴具有不同传动比的效果,使得离合变速机构更加小型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离合变速机构中的输入回转体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离合变速机构中的输入回转体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离合变速机构中的输入回转体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离合变速机构中主动轴与输入回转体装配后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离合变速机构中主动轴与输入回转体装配后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离合变速机构 110 主动轴
111 螺旋槽 120 输入回转体
121 第一输入回转体 122 第二输入回转体
123 连接柱 130 输出轴
140 输出回转体 141 第一输出回转体
142 第二输出回转体 150 轴承
160 第一限位结构 170 第二限位结构
180 电磁铁 200 电机本体
210 驱动轴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离合变速机构10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3,该离合变速机构100包括主动轴110、输入回转体120、输出轴130及输出回转体140;输入回转体120包括第一输入回转体121和第二输入回转体122,第一输入回转体121和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同轴连接且安装于主动轴110,并能在主动轴110的驱动下同步旋转,且输入回转体120能在主动轴110上移动;第二输入回转体122的直径与第一输入回转体121的直径不同;输出回转体140包括第一输出回转体141和第二输出回转体142,第一输出回转体141与第二输出回转体142同轴设置并均安装于输出轴130,第一输出回转体141的直径与第二输出回转体142的直径不同;输入回转体120沿主动轴110移动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输入回转体120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输入回转体121与第一输出回转体141传动耦合,以驱动输出轴130以第一转速转动;输入回转体120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二输入回转体122与第二输出回转体142传动耦合,以驱动输出轴130以第二转速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的主动轴110可以为作为动力源的电机的电机轴或者与动力源连接的连接轴,在动力源的驱动下主动轴110可转动。通过将输入回转体120中的第一输入回转体121和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同轴连接并均安装于主动轴110,且能在主动轴110的驱动下同步旋转,则当主动轴110转动时可实现驱动第一输入回转体121和第二输入回转体122转动的效果。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变速机构100还包括输出轴130和输出回转体140,输出回转体140具有同轴设置但直径尺寸不同的第一输出回转体141和第二输出回转体142;并且通过输入回转体120能在主动轴110上移动,定义输入回转体120在沿主动轴110移动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则可使得输入回转体120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可实现第一输入回转体121与第一输出回转体141传动耦合的效果;当输入回转体120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可实现第二输入回转体122与第二输出回转体142传动耦合的效果。另外,由于第一输出回转体141与第二输出回转体142的直径尺寸不同,因此当输入回转体120分别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以分别与这两个不同直径尺寸的第一输出回转体141和第二输出回转体142相对应的位置时,可使得第一输出回转体141带动输出轴130转动时的转速与第二输出回转体142带动输出轴130转动时的转速不同,进而实现了离合变速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离合变速结构仅通过一级传动即可实现输出轴130输出不同转速的效果,该离合变速机构100在能实现变速传动比的基础上实现了简单小型化。另外,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输入回转体120包括第一输入回转体121和第二输入回转体122,且第一输入回转体121和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分别与第一输出回转体141和第二输出回转体142传动耦合,则可使得主动轴110的轴线与输出轴130的轴线的夹角和距离的限定范围较为宽泛,例如主动轴110的轴线与输出轴130的轴线平行设置、或者主动轴110的轴线与输出轴130的轴线呈锐角设置、或者主动轴110的轴线与输出轴130的轴线呈垂直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输出轴130与主动轴110间隔设置,则输出轴130与主动轴110不处于同一直线上且并不相交于一点,从而使得主动轴110的转动状态与输出轴130的转动状态不会相互干涉。输出轴130与主动轴110可平行设置,此时可以使得输出轴130与主动轴110上均可传动连接执行件,从而主动轴110和输出轴130可分别以不同的转速带动执行件旋转。或者输出轴130与主动轴110可垂直设置或者呈锐角设置,从而实现改变运动方向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当输出轴130与主动轴110平行设置时,输出轴130的侧表面与主动轴110的侧表面相对设置,则第一输入回转体121和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可沿主动轴110的轴向排布,同时第一输出回转体141和第二输出回转体142可沿输出轴130的轴向排布。为了避免第一输出回转体141与第一输入回转体121传动耦合的同时,第二输出回转体142与第二输入回转体122也传动耦合,则在轴向上,第一输入回转体121至第二输入回转体122的距离不同于第一输出回转体141至第二输出回转体142的距离。当输出轴130与主动轴110垂直设置时,主动轴110上的第一输入回转体121与第二输入回转体122沿主动轴110的轴向排布,为了保证输出轴130上第一输出回转体141的和第二输出回转体142分别能够与第一输入回转体121和第二输入回转体122传动耦合,则第一输出回转体141与第二输出回转体142可沿输出回转体140的径向同轴排布;或者第一输出回转体141与第二输出回转体142在沿输出轴130的轴向同轴排布时,第一输出回转体141远离主动轴110,则远离主动轴110的第一输出回转体141的耦合部可朝主动轴110的方向延伸,以保证主动轴110上的输入回转体120在移动至不同位置时,其第一输入回转体121和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可分别与第一输出回转体141和第二输出回转体142传动耦合。当输出轴130与主动轴110呈锐角设置时,输出轴130具有靠近主动轴110的一端和远离主动轴110的一端,输出轴130上的第一输出回转体141和第二输出回转体142可沿输出轴130的轴向间隔设置,以保证输入回转体120在主动轴110上移动至不同位置时,输入回转体120中的第一输入回转体121和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可分别与第一输出回转体141和第二输出回转体142传动耦合。具体地,第一输入回转体121和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可固定连接呈一体,同样的,第一输出回转体141和第二输出回转体142也可固定连接呈一体。或者第一输出回转体141与第二输出回转体142可相互分隔设置且互不影响,同样的第一输入回转体121和第二输入回转体122也可相互分隔设置且互不影响,第一输入回转体121和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各自可均连接有一驱动件驱动其移动。
具体地,输入回转体120在主动轴110上移动时,其可通过驱动件直接驱动输入回转体120在沿主动轴110的轴向作直线运动,也可通过主动轴110与输入回转体120螺纹配合,以使得主动轴110在转动过程中将其回转运动转化为输入回转体120在主动轴110上的直线运动。进一步地,输入回转体120可在主动轴110上往复移动,从而可以灵活地选择第一输入回转体121与第一输出回转体141进行传动耦合,进而驱动输出轴130以第一转速转动;或者可以灵活地选择第二输入回转体122与第二输出回转体142进行传动耦合,进而驱动输出轴130以第二转速转动。当驱动件直接驱动输入回转体120沿主动轴110的轴向移动时,驱动件可以为伸缩气缸,从而该驱动件连接输入回转体120时,可带动输入回转体120沿主动轴110的轴向作往复直线运动;或者主动轴110与输入回转体120螺纹配合时,主动轴110正转时驱动输入回转体120沿主动轴110的轴向所作的直线运动的方向,其与主动轴110反转驱动输入回转体120沿主动轴110的轴向所作的直线运动的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中的离合变速机构100可以是作为烹饪器具或者其他种类食品加工机的内部结构中的一部分,上述主动轴110和输出轴130可以搭载在烹饪器具或者其他种类食品加工机的壳体上,可以是与烹饪器具或者其他种类食品加工机内部的零件进行合理布置并形成为一个整体,其中,主动轴110和输出轴130可以是搭载在烹饪器具或者其他种类食品加工机的不同壳体部分,也可以是搭载在同一区域的壳体上。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用到食品加工机时,例如应用到烹饪器具中,可以是输入回转体120与直径尺寸较小的输出回转体140传动耦合以驱动输出轴130为高速转动的状态,即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第二输入回转体122与第二输出回转体142传动耦合时以驱动输出轴130以第二转速转动时,满足例如果汁搅打需求,而在输入回转体120与直径尺寸较大的输出回转体140传动耦合时,即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第一输入回转体121与第一输出回转体141传动耦合时,以驱动输出轴130以第一转速转动时,则为驱动输出轴130以低速且大扭矩转动的状态,可以满足例如和面等重载运行场景,从而满足人们对食品加工机功能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输入回转体120安装于主动轴110,输入回转体120能在主动轴110上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具有至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通过输入回转体120上的第一输入回转体121与第一输出回转传动耦合,以驱动输出轴130分别以第一转速转动;在第二位置时,通过输入回转体120上的第二输入回转体122与第二输出回转传动耦合,以驱动输出轴130分别以第二转速转动。由于第二输入回转体122的直径与第一输入回转体121的直径不同,第一输出回转体141的直径与第二输出回转体142的直径不同,因此第一输入回转体121与第一输出回转体141传动耦合时,可避免第二输入回转体122与第二输出回转体142发生干涉现象。且第一输出回转体141的直径与第二输出回转体142的直径不同,则输出轴130输出的第一转速不同于第二转速,则使得输出轴130能输出不同的转速,即使得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离合变速机构100的主动轴110至输出轴130的传动通过一级传动即可实现输出轴130具有不同传动比的效果,使得离合变速机构100更加小型化。
为了保证输出轴130转动的稳定性,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中的离合变速机构100还包括至少两个套设于输出轴130外的轴承150,该轴承150可以起到支撑输出轴130的效果,避免输出轴130在径向上弯曲变形或者发生移动现象。并且轴承150的设置,也减小了输出轴130在转动过程中的转动摩擦力,提高了输出轴130的使用寿命。可选地,至少两个轴承150可分别位于输出回转体140相对的两侧,从而还可对输出回转体140起到较好的限位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至少两个轴承150可均位于输出回转体140的同一侧。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主动轴110转动的稳定性,主动轴110上也可设置轴承150,轴承150套设于主动轴110外,其中主动轴110上的轴承150可作为输入回转体120沿主动轴110轴向移动的限位件,主动轴110上的轴承150可设置一个、或者间隔设有至少两个以提高对主动轴110的支撑效果。
进一步地,请继续结合参照图1至图3,主动轴110与输出轴130平行设置,第一输出回转体141与第二输出回转体142沿输出轴130的轴向方向排布。
通过将主动轴110与输出轴130平行设置,则可保持传动方向的一致性,主动轴110和输出轴130上均可设置执行件,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在主动轴110上的执行件与设置在输出轴130上的执行件的转速不同,从而适应于需要不同转速的两个执行件的场景中,或者适应于同一执行件在不同场景下需要更换不同转速的情况。
具体地,第一输出回转体141与第二输出回转体142同轴设于输出轴130时,第一输出回转体141与第二输出回转体142可呈分体的形式,并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例如通过法兰盘、或者粘接、磁吸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或者,第一输出回转体141与第二输出回转体142分别固定在转动基体相对的两端,转动基体套设于输出轴130外,并可驱动输出轴130转动。
进一步地,请继续结合参照图1至图3,输入回转体120还包括连接柱123,连接柱123套设于主动轴110外,第一输入回转体121和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分别连接于连接柱123的两端,并套设于主动轴110外。
通过将连接柱123套设于主动轴110外,第一输入回转体121和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分别连接于连接柱123相对的两端,则使得第一输入回转体121和第二输入回转体122的其中一者在主动轴110上移动时,其中之另一者也会同步在主动轴110上移动,从而只要保证第一输入回转体121与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在轴向上的距离不同于第一输出回转体141与第二输出回转体142在轴向上的距离,则可实现仅保证其中一对回转体传动耦合的效果,另外一对回转体不会传动耦合而发生干涉现象。
具体地,为了实现连接柱123套设于主动轴110外并在主动轴110驱动下转动的效果,主动轴110的横截面可为非圆形截面,例如其横截面可以为D字型、矩形、五边形或者其他异性形状,连接柱123可开设有与主动轴110的横截面相同形状的安装孔,且该安装孔的尺寸与主动轴110的横截面的尺寸适配,从而能够实现连接柱123转动以驱动主动轴110同步转动的效果。或者,连接柱123与主动轴110可采用键连接或者轮毂连接的方式,从而也可实现连接柱123转动以驱动主动轴110同步转动的效果。由于键连接和轮毂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因此不再详细赘述。本实用新型中只要能够实现连接柱123可带动主动轴110同步转动的效果即可。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主动轴110和输入回转体120的其中一者形成有沿其轴向延伸的螺旋槽111,其中之另一形成有导向凸起,导向凸起嵌入螺旋槽111内并与螺旋槽111螺旋配合,以驱动输入回转体120沿主动轴110的轴向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主动轴110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螺旋槽111,输入回转体120上对应设有导向凸起,导向凸起嵌入螺旋槽111内并与螺旋槽111螺旋配合,则当主动轴110转动时,导向凸起在螺旋槽111内沿螺旋槽111的螺旋线运动,进而转化为输入回转体120沿主动轴110的轴向移动的运动。其中,当输入回转体120包括上述的第一输入回转体121、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及连接柱123时,导向凸起可设于第一输入回转体121、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及连接柱123的至少其中一者上,例如导向凸起可仅设于第一输入回转体121;或者导向凸起可仅设于第二输入回转体122;或者导向凸起可仅设于连接柱123;或者第一输入回转体121、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及连接柱123的其中两者上可设有导向凸起;或者第一输入回转体121、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及连接柱123上均设有导向凸起。
在另一实施例中,输入回转体120朝向主动轴110的内壁开设有螺旋槽111,主动轴110对应设有嵌入该螺旋槽111内的导向凸起,则主动轴110在转动过程中,其还同时满足在螺旋槽111内运动的状态,进而该导向凸起可驱动输入回转体120沿主动轴110的轴向运动,即实现了将主动轴110的转动状态转化输入回转体120的沿其轴向的移动状态的效果。其中,当输入回转体120包括上述的第一输入回转体121、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及连接柱123时,螺旋槽111可设于第一输入回转体121、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及连接柱123的至少其中一者上,例如螺旋槽111可仅设于第一输入回转体121;或者螺旋槽111可仅设于第二输入回转体122;或者螺旋槽111可仅设于连接柱123上;或者第一输入回转体121、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及连接柱123的其中两者上可设有螺旋槽111;或者第一输入回转体121、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及连接柱123上均设有螺旋槽111。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3,第一输出回转体141与第二输出回转体142贴合设置。
通过将第一输出回转体141与第二输出回转体142贴合设置,则一方面能够在输入回转体120包括上述连接柱123的方案基础上,保证第一输出回转体141与第二输出回转体142在轴向上的间距不同于第一输入回转体121与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在轴向上的间距;另一方面,还减少了输出回转体140所占用的空间,进而可以缩短输出轴130的长度,缩小整个离合变速机构100所占用的空间。
请继续结合参照图1至图3,基于主动轴110与输出轴130平行设置的方案,为了实现主动轴110上的输入回转体120与输出轴130上的输出回转体140传动耦合的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入回转体121和第一输出回转体141均为直齿轮,如此可使得输入回转体120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输入回转体121与第一输出回转体141对应并耦合,从而实现第一输入回转体121将动力传递至第一输出回转体141时,第一输出回转体141转动时所围绕的轴线与第一输入回转体121转动时所围绕的轴线平行,从而使得主动轴110与输出轴130平行设置,且第一输入回转体121和第一输出回转体141均为直齿轮时,具有较好的传动效果。
当然,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和第二输出回转体142也可均为直齿轮。如此可使得输入回转体120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二输入回转体122与第二输出回转体142对应并耦合,从而实现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将动力传递至第二输出回转体142时,第二输出回转体142转动时所围绕的轴线与第二输入回转体122转动时所围绕的轴线平行,从而使得主动轴110与输出轴130平行设置,且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和第二输出回转体142均为直齿轮时,具有较好的传动效果。
进一步地,请继续结合参照图1至图3,主动轴110上还设置有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结构160和第二限位结构170,输入回转体120设于第一限位结构160与第二限位结构170之间,并于第一限位结构160与第二限位结构170之间移动;输入回转体120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抵持第一限位结构160,输入回转体120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抵持第二限位结构170。
通过在主动轴110上设置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结构160和第二限位结构170,输入回转体120设于第一限位结构160和第二限位结构170之间,并在第一限位结构160和第二限位结构170之间移动,则使得输入回转体120移动至第一位置并与第一限位结构160抵持时可被第一限位结构160所止挡,进而避免输入回转体120移动过程中脱出主动轴110。或者输入回转体120移动至第二位置并与第二限位结构170抵持时可被第二限位结构170所止挡,同样可以避免输入回转体120移动过程中脱出主动轴110。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输入回转体120移动至与第一限位结构160抵持时,输入回转体120可由直线运动转化成随第一限位结构160和主动轴110旋转的旋转运动,并进一步驱动输出回转体140和输出轴130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160可与第一输出回转体141对应,以使得输入回转体120移动至第一位置并与第一限位结构160抵持时,输入回转体120可与对应该第一限位结构160的第一输出回转体141传动耦合。同理,第二限位结构170可与第二输出回转体142对应,以使得输入回转体120移动至第二位置并与第二限位结构170抵持时,输入回转体120可与对应该第二限位结构170的第二输出回转体142传动耦合。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限位结构160为第一限位环,第一限位环固定套设于主动轴110外。
通过将第一限位结构160设置成第一限位环,则使得第一限位结构160较为简单。第一限位环可与主动轴110成分体的形式,第一限位环套设于主动轴110外并可通过连接件与主动轴110固定连接,从而当第一限位环或者主动轴110中的任意一者发生损坏时,可仅针对损坏的部件进行更换即可,从而节省了更换成本。当然,第一限位环也可与主动轴110呈一体的结构,从而提高了第一限位环的连接强度。例如第一限位环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主动轴110呈一体的结构,或者第一限位环可与主动轴110通过在模具中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实现一体的结构。
或者,第一限位结构160为凸设于主动轴110的第一凸块。如此设置,也可使得第一限位结构160较为简单。通过将第一凸块凸设于主动轴110上,则使得第一限位结构160与主动轴110的连接强度更高,避免第一凸块容易发生损坏现象。
同理地,如图1所示,第二限位结构170也可为第二限位环,第二限位环固定套设于主动轴110外。通过将第二限位结构170设置成第二限位环,则使得第二限位结构170较为简单。第二限位环可与主动轴110成分体的形式,第二限位环套设于主动轴110外并可通过连接件与主动轴110固定连接,从而当第二限位环或者主动轴110中的任意一者发生损坏时,可仅针对损坏的部件进行更换即可,从而节省了更换成本。当然,第二限位环也可与主动轴110呈一体的结构,从而提高了第二限位环的连接强度。例如第二限位环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主动轴110呈一体的结构,或者第二限位环可与主动轴110通过在模具中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实现一体的结构。
或者,第二限位结构170为凸设于主动轴110的第二凸块。如此设置,也可使得第二限位结构170较为简单。通过将第二凸块凸设于主动轴110上,则使得第二限位结构170与主动轴110的连接强度更高,避免第二凸块容易发生损坏现象。
另外,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基于主动轴110上形成有沿其轴向延伸的螺旋槽111,输入回转体120的连接柱123上形成有导向凸起,导向凸起嵌入螺旋槽111内并与螺旋槽111螺旋配合的方案,结合上述主动轴110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160和第二限位结构170、输入回转体120在第一限位结构160和第二限位结构170之间移动的方案,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160和第二限位结构170可分别设于螺旋槽111的两端部,从而第一限位结构160和第二限位结构170可对输入回转体120与主动轴110螺旋配合过程中起到较好的限位效果,避免输入回转体120的导向凸起在螺旋槽111内运动的过程中脱出至螺旋槽111外的效果。
请结合参照图3至图5,为了实现输入回转体120能够沿主动轴110的轴向移动,且主动轴110还能够驱动输入回转体120转动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外一种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主动轴110为非圆柱轴,离合变速机构100还包括驱动件,用以驱动输入回转体120沿主动轴110的轴向运动。
通过将主动轴110设置成非圆柱轴,则将输入回转体120套设于主动轴110上时,既能保证输入回转体120可随主动轴110的转动而转动,还能实现输入回转体120能够沿主动轴110的轴向移动的效果。在该实施例中,主动轴110上未开设有螺旋槽111,为了驱动输入回转体120在其轴向上移动,本实施例中离合变速机构100还包括驱动件,驱动件驱动输入回转体120沿主动轴110的轴向运动。具体地,基于输入回转体120包括第一输入回转体121和第二输入回转体122的方案,第一输入回转体121与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可同轴固定连接,驱动件可连接第一输入回转体121或者第二输入回转体122或者用以连接第一输入回转体121和第二输入回转体122的连接部,从而均可实现驱动件驱动输入回转体120在主动轴110上移动的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输入回转体121与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可同轴分体设置,第一输入回转体121和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可分别连接一驱动件,从而与第一输入回转体121连接的驱动件单独对第一输入回转体121驱动,以使第一输入回转体121单独在主动轴110上移动,以使其运动至第一位置时与第一输出回转体141传动耦合;与第二输入回转体122连接的驱动件单独对第二输入回转体122驱动,以使第二输入回转体122单独在主动轴110上移动,以使其运动至第二位置时与第二输出回转体142传动耦合。
具体地,为了使得驱动件能够驱动输入回转体120在主动轴110上移动,其中驱动件的结构形式具有多种。其中,驱动件可采用机械驱动的方式驱动输入回转体120移动。例如,该驱动件可以为气缸,气缸具有活塞杆,活塞杆的延伸方向可与主动轴110的延伸方向一致,活塞杆连接输入回转体120时,从而活塞杆做伸缩运动时,其可驱动输入回转体120沿其轴向移动。或者驱动件可为拨杆,拨杆的一端与输入回转体120接触,另一端用于被用户拨动,从而在用户拨动拨杆的另一端时,其以杠杆原理的方式将其动力传递至输入回转体120,并拨动输入回转体120沿主动轴110移动;当然,拨杆还可通过其他电器元件进行驱动。需要说明的是,采用上述气缸和拨杆对输入回转体120进行驱动时,需保证输入回转体120只能沿主动轴110的轴向运动,而不能使得输入回转体120相对于主动轴110产生周向上的转动。具体地,可将主动轴110采用非圆柱状,同时输入回转体120具有供该主动轴110穿设并与主动轴110的形状和尺寸适配的安装孔。
如图3所示,为了实现驱动件驱动输入回转体120在主动轴110上移动的效果,也可采用非机械驱动的方式,本实施例中,驱动件为电磁铁180,电磁铁180设有两个,两个电磁铁180分别连接于第一限位结构160和第二限位结构170。
在不同电流的接入情况下,电磁铁180产生不同方向的力,为了实现对输入回转体120的相斥和相吸的效果,输入回转体120上也可设置有电磁铁180,从而该电磁铁180与设于第一限位结构160或第二限位结构170的电磁铁180相互作用,以实现输入回转体120在主动轴110上移动的效果。或者,输入回转体120本身采用导磁材料,从而当第一限位结构160或第二限位结构170上的电磁铁180通电后对输入回转体120具有相斥或相吸的作用,进而在该作用下沿主动轴110的轴向移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主动轴110可设于壳体内,两个电磁铁180可设于壳体上而不设于第一限位结构160和第二限位结构170上,且这两个电磁铁180分别对应第一限位结构160和第二限位结构170设置,以使得两个电磁铁180在不同的电流的接入情况下产生不同方向的力,从而其中一电磁铁180仍能实现对输入回转体120的相斥作用,另一电磁铁180仍能实现对输入回转体120的相吸作用,在这两个电磁铁180的同时作用下仍可驱动输入回转体120在主动轴110上沿其轴向移动。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中的离合变速机构100还可包括电机本体200和安装于电机本体200的驱动轴210。其中,电机本体200的和离合变速机构100其他部件可以通过壳体固定在一起,电机本体200为现有电机结构,电机本体200包括定子和转子结构,转子具有驱动轴210,驱动轴210与主动轴110传动连接,输出轴130用于驱动外部构件。或者驱动轴210直接作为主动轴110应用,以驱动输出轴130转动,进而通过输出轴130驱动外部构件运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食品加工机,该食品加工机包括动力源、加工执行件及离合变速机构100,动力源传动连接主动轴110,加工执行件传动连接输出轴130。该离合变速机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食品加工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食品加工机可以是市面上的用于食物处理的例如破壁机、榨汁机、搅拌机、面条机等,还可以是洗衣机、电吹风等小家电,甚至还可以是电动汽车等用于交通的工具。动力源可以仅仅为电机;或者动力源包括电机和与电机传动连接的齿轮传动组件,齿轮传动组件与离合变速机构100的主动轴110传动连接;或者其他可让主动轴110旋转的动力源。加工执行件可以是例如,搅拌刀、研磨器、搅拌杆等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离合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动轴;
输入回转体,所述输入回转体包括第一输入回转体和第二输入回转体,所述第一输入回转体和所述第二输入回转体同轴连接且安装于所述主动轴,并能在所述主动轴的驱动下同步旋转,且所述输入回转体能在所述主动轴上移动;所述第二输入回转体的直径与所述第一输入回转体的直径不同;
输出轴;
输出回转体,所述输出回转体包括第一输出回转体和第二输出回转体,所述第一输出回转体与所述第二输出回转体同轴设置并均安装于所述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回转体的直径与所述第二输出回转体的直径不同;所述输入回转体沿所述主动轴上移动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输入回转体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输入回转体与所述第一输出回转体传动耦合,以驱动所述输出轴以第一转速转动;所述输入回转体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输入回转体与所述第二输出回转体传动耦合,以驱动所述输出轴以第二转速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与所述输出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输出回转体与所述第二输出回转体沿所述输出轴的轴向方向排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回转体还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套设于所述主动轴外,所述第一输入回转体和所述第二输入回转体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并套设于所述主动轴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和所述输入回转体的其中一者形成有沿其轴向延伸的螺旋槽,其中之另一形成有导向凸起,所述导向凸起嵌入所述螺旋槽内并与螺旋槽螺旋配合,以驱动所述输入回转体沿所述主动轴的轴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回转体与所述第二输出回转体贴合设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合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回转体和所述第一输出回转体均为直齿轮;和/或,所述第二输入回转体和所述第二输出回转体均为直齿轮。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合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上还设置有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所述输入回转体设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之间,并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之间移动;
所述输入回转体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抵持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所述输入回转体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抵持所述第二限位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合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为非圆柱轴,所述离合变速机构还包括驱动件,用以驱动所述输入回转体沿所述主动轴的轴向运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合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电磁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合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固定套设于所述主动轴外,或者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凸设于所述主动轴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固定套设于所述主动轴外,或者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凸设于所述主动轴的第二凸块。
11.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合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变速机构还包括电机本体和安装于所述电机本体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主动轴传动连接;或者所述驱动轴为所述主动轴。
12.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源、加工执行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合变速机构,所述动力源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轴,所述加工执行件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
CN202122410462.9U 2021-09-30 2021-09-30 离合变速机构和食品加工机 Active CN2156347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0462.9U CN215634751U (zh) 2021-09-30 2021-09-30 离合变速机构和食品加工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0462.9U CN215634751U (zh) 2021-09-30 2021-09-30 离合变速机构和食品加工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34751U true CN215634751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34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10462.9U Active CN215634751U (zh) 2021-09-30 2021-09-30 离合变速机构和食品加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347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37040B (zh) 伺服气缸
GB2454172A (en) Motor assembly
CN111587193B (zh) 带减速机构的马达
CN215634751U (zh) 离合变速机构和食品加工机
CN109882523B (zh) 两档输出的电磁离合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5634752U (zh) 离合变速机构和电器
EP3392531B1 (en) Automotive six-gea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with brushless control-by-wire centrifugal ball arm jointing device
US20170194822A1 (en) Nested stator structure for dc motor
WO2014166025A1 (zh) 洗衣机驱动机构
WO2018228171A1 (zh) 一种离合机构的拨杆组件、离合机构以及洗衣机驱动系统
WO2023284374A1 (zh) 离合变速结构、电机总成、烹饪器具以及电器
CN115596816A (zh) 离合变速结构、电机、驱动装置、烹饪器具以及电器
CN115868829A (zh) 食物处理机
CN215634750U (zh) 电机总成以及电器
CN216894995U (zh) 可变速摇头传动结构及家用电器
EP3831999A1 (en) Drive system of washing machine and drum washing machine having same
CN215806072U (zh) 离合变速机构和食品加工机
CN115899188A (zh) 离合变速机构和食品加工机
CN215763087U (zh) 离合变速结构和食物处理机
CN215634747U (zh) 离合变速结构、电机、烹饪器具、驱动装置以及电器
CN105393013A (zh) 离合器
CN209245217U (zh) 选换挡执行机构、变速箱及车辆
CN215928263U (zh) 离合变速结构和食物处理机
CN214743206U (zh) 一种齿轮同步环机构及变速箱
CN207603368U (zh) 一种双螺纹式往复电机上的双螺纹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