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31609U - 一种后浇带吊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浇带吊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31609U
CN215631609U CN202121354663.5U CN202121354663U CN215631609U CN 215631609 U CN215631609 U CN 215631609U CN 202121354663 U CN202121354663 U CN 202121354663U CN 215631609 U CN215631609 U CN 215631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ost
cast strip
formwork
tem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5466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强
张宏亮
王磊
黄京新
王雷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5466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31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31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31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浇带吊模结构,包括模板支撑体系和模板;所述模板支撑体系包括第一支架、第三支架和第一吊杆;所述第一支架放置于已浇筑混凝土顶部,所述第三支架设置于后浇带底部,所述第一吊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三支架;所述模板安装于第三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作为扁担梁,所述第三支架作为承重施工平台,通过所述第一吊杆连接扁担梁和承重施工平台,形成所述的模板支撑体系,模板支撑体系搭设于已浇筑的混凝土上,避免在前期搭设用于浇筑后浇带的模板支撑体系,减少对中间时间内施工作业的影响;模板支撑体系为吊挂形式,施工过程中对下部空间基本无影响,不会阻碍底部交叉专业的施工。

Description

一种后浇带吊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浇带吊模结构。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为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影响,在梁、板、墙等结构中预留的具有一定宽度且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浇筑的混凝土带,其具有贯穿建筑楼板结构的特点。建筑施工过程中,相邻楼板结构浇筑混凝土后7-14天方可拆除其支撑体系,45天后后浇带才可浇筑混凝土,而后浇带支撑体系在7天后才可拆除,与相邻楼板的支撑体系拆除时间具有较长的时间间隔,后浇带庞大的支撑体系长时间搭设在施工现场会阻碍底部的大面积施工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后浇带吊模结构,通过改变传统的从底部搭设支撑的方式,从后浇带顶部吊挂的方式来解决后浇带吊模结构占用底部作业空间、阻碍底部大面积施工的问题。
一种后浇带吊模结构,包括模板支撑体系和模板;所述模板支撑体系包括第一支架、第三支架和第一吊杆;所述第一支架放置于已浇筑混凝土顶部,所述第三支架设置于后浇带底部,所述第一吊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三支架;所述模板安装于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作为扁担梁,所述第三支架作为承重施工平台,通过所述第一吊杆连接扁担梁和承重施工平台,形成所述的模板支撑体系,模板支撑体系搭设于已浇筑的混凝土上,避免在前期搭设用于浇筑后浇带的模板支撑体系,减少对中间时间内施工作业的影响;模板支撑体系为吊挂形式,施工过程中对下部空间基本无影响,不会阻碍底部交叉专业的施工。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支撑体系还包括第二支架和第二吊杆;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已浇筑混凝土底部,所述第二吊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第二吊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避免应力集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和已浇筑混凝土之间设置有第一木方,且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木方交错布置;交错布置的第一木方与第一支架,使模板支撑体系保持稳定,已浇筑混凝土受力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包括放置于第三支架顶部的底模以及设置于后浇带侧面的侧模;相对布置的侧模通过第三吊杆连接;底模、侧模共同形成用于浇筑后浇带的模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架与已浇筑混凝土之间设置有第二木方,且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第二木方交错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为双拼工字钢,所述吊杆穿过所述双拼工字钢后与双拼工字钢锁紧;所述吊杆穿过所述第三支架后与双槽钢锁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传统的底部搭建的后浇带模架体系,选择以已浇筑混凝土为支撑,从后浇带顶部吊挂的方式建立后浇带吊模结构,整体模板支撑体系通过吊杆进行连接固定,将吊模结构固定在后浇带附近,缩小模架整体占用空间,底部交叉专业施工作业空间不受影响;在混凝土凝固后搭建后浇带吊模结构,能合理利用时间进行底部大面积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板构件的模板支撑体系示意图;
图3为梁构件的模板支撑体系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第三支架;4、第一吊杆;5、第二吊杆;6、第三吊杆;7、底模;8、侧模;9、第一木方;10、第二木方;11、双槽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图1所示的是一种后浇带吊模结构,一种后浇带吊模结构,包括模板支撑体系和模板;所述模板支撑体系包括第一支架1、第三支架3和第一吊杆4;所述第一支架1放置于已浇筑混凝土顶部,所述第三支架3设置于后浇带底部,所述第一吊杆4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与所述第三支架3;所述模板安装于所述第三支架3上。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已浇筑好的混凝土作为支撑,待混凝土凝固后,将第一支架1布置于已浇筑的混凝土上,利用第一吊杆4吊挂第三支架3对后浇带的模板形成支撑;避免了在混凝土浇筑前期搭建后浇带吊模结构,减少对中间时间施工作业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对下部空间基本无影响,不会阻碍底部交叉专业的施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1和已浇筑混凝土之间设置有第一木方9,且所述第一支架1与所述第一木方9交错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架3与已浇筑混凝土之间设置有第二木方10,且所述第三支架3与所述第二木方10交错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1为双拼工字钢,所述吊杆穿过所述双拼工字钢后与双拼工字钢锁紧;所述吊杆穿过所述第三支架3后与双槽钢11锁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板包括放置于第三支架3顶部的底模7以及设置于后浇带侧面的侧模8;相对布置的侧模8通过第三吊杆6连接。
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包括板构件部分后浇带吊模结构和梁构件部分的吊模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图2为板构件的模板支撑体系示意图;图3为梁构件的模板支撑体系示意图。
如图3所示,在梁构件的模板支撑体系中,所述模板支撑体系还包括第二支架2和第二吊杆5;所述第二支架2设置于已浇筑混凝土底部,所述第二吊杆5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与所述第二支架2。
工作原理:
在搭建后浇带的模板支撑体系中,在已浇筑混凝土部分放置第一支架1作为模板支撑体系的扁担梁,在后浇带底部放置第三支架3作为承重施工平台,通过第一吊杆4连接第一支架1和第三支架3,同时利用双拼工字钢和双槽钢11锁紧第一吊杆4,第一吊杆4悬吊传力至第一支架1并利于第一木方9将力均匀施加至已浇筑混凝土部分上,形成受力均匀且整体稳固的模板支撑体系,随后在后浇带上铺设钢筋、浇筑混凝土,待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第二木方10即可拆卸整个模板支撑体系。

Claims (6)

1.一种后浇带吊模结构,包括模板支撑体系和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支撑体系包括第一支架(1)、第三支架(3)和第一吊杆(4);所述第一支架(1)放置于已浇筑混凝土顶部,所述第三支架(3)设置于后浇带底部,所述第一吊杆(4)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与所述第三支架(3);所述模板安装于所述第三支架(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吊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支撑体系还包括第二支架(2)和第二吊杆(5);所述第二支架(2)设置于已浇筑混凝土底部,所述第二吊杆(5)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与所述第二支架(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吊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和已浇筑混凝土之间设置有第一木方(9),且所述第一支架(1)与所述第一木方(9)交错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吊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包括放置于第三支架(3)顶部的底模(7)以及设置于后浇带侧面的侧模(8);相对布置的侧模(8)通过第三吊杆(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吊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3)与已浇筑混凝土之间设置有第二木方(10),且所述第三支架(3)与所述第二木方(10)交错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吊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为双拼工字钢,所述吊杆穿过所述双拼工字钢后与双拼工字钢锁紧;所述吊杆穿过所述第三支架(3)后与双槽钢(11)锁紧。
CN202121354663.5U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后浇带吊模结构 Active CN215631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4663.5U CN215631609U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后浇带吊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4663.5U CN215631609U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后浇带吊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31609U true CN215631609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43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54663.5U Active CN215631609U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后浇带吊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316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B2599295A (en) Construction system for widened section of half-through arch bridge
CN215631609U (zh) 一种后浇带吊模结构
CN113846746A (zh) 一种利于高效施工的地下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746554A (zh) 一种组合盖梁及具有其的桥梁
CN107152112A (zh) 一种用于降板区域的模块化预制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N208918266U (zh) 一种免撑式钢板后浇带模板结构体系
CN208363460U (zh) 一种设置后浇段的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楼梯
CN207332060U (zh) 一种装配式空心楼盖
CN216689076U (zh) 一种用于空心墩墩顶浇筑施工的预制盖板
CN108442594A (zh) 一种薄楼板及其施工工艺
CN110409820B (zh) 悬挑结构施工用的支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1285212U (zh) 适用于中小跨径简支梁桥的小箱梁结构
CN210214149U (zh) 一种跨越原有输煤栈桥的转运站
CN209066488U (zh)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底板钢筋支撑体系
CN112681150A (zh) 箱型拱桥预制吊装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18116803U (zh) 一种带钢筋桁架的楼板后浇带构造
CN207525964U (zh) 一种预制叠合墙板坡屋面体系
CN113059685A (zh) 一种预制梁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6591624U (zh) 一种装配式预应力砼叠合槽型板板柱组合框架结构
CN214061940U (zh) 一种带肋模构造的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
CN217460983U (zh) 一种免模板顶撑的楼板后浇带结构
CN219280940U (zh) 一种土木结构预制模板的连接结构
CN208415630U (zh) 一种薄楼板
CN219863662U (zh) 悬挑系统
CN218758724U (zh) 建筑楼板后浇带模板支撑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