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24338U - 基于物联网的分类垃圾自动接收转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物联网的分类垃圾自动接收转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24338U
CN215624338U CN202121467042.8U CN202121467042U CN215624338U CN 215624338 U CN215624338 U CN 215624338U CN 202121467042 U CN202121467042 U CN 202121467042U CN 215624338 U CN215624338 U CN 2156243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rbage
arc
system based
things
inter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6704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家波
刘涛
汪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Zhongha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Zhongha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Zhongha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Zhongha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6704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243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243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243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物联网的分类垃圾自动接收转运系统,包括收集室,所述收集室内侧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有接收转运装置,所述收集室内侧底部设置有多个垃圾桶,所述收集室一侧设置有电动门,电动门一侧设置有控制按钮;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带动转运桶转动到电动门处,人员将垃圾投放到斜板上,垃圾顺着斜板掉落到转运桶内,随后电机带动转运桶转动,将垃圾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内,由于各个垃圾桶距离电动门处较远,扩散出去的恶臭气体较少,因此能够明显降低呼吸不畅的几率。

Description

基于物联网的分类垃圾自动接收转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分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物联网的分类垃圾自动接收转运系统。
背景技术
如今垃圾处理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现有焚烧或填埋的处理方式已经给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并已经造成了极大的生态负担;甚至垃圾问题还引起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外交冲突,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严峻以及全面改善生态的政策安排,我国实行了越来越严格的垃圾进口管控,同时,为了减轻环境负担,并且变废为宝,节约资源,上海率先强制实行了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为了更好地落实垃圾分类制度,目前采用的是垃圾定点、定时投放。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的垃圾分离系统越来越多,基于物联网的垃圾分类系统能够通过信号传输的方式,在人员未到达垃圾回收点前,即可将所需投放口处的门打开,等待人员投放垃圾,但是由于垃圾桶靠近投放口,当人员靠近投放口时,飘出的恶臭气体较多,容易引起人员呼吸不畅。
因此,发明基于物联网的分类垃圾自动接收转运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物联网的分类垃圾自动接收转运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物联网的分类垃圾自动接收转运系统,包括收集室,所述收集室内侧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有接收转运装置,所述收集室内侧底部设置有多个垃圾桶,所述收集室一侧设置有电动门,电动门一侧设置有控制按钮。
优选的,所述接收转运装置包括十字架,所述十字架的四端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其中一个或多个内螺纹管内部螺纹连接有人形杆,人形杆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运桶,转运桶底端铰接有水平板;所述转运桶底端设置有多个弧形板,弧形板其中一端设置有液压杆,液压杆的输出端靠近相邻的弧形板端部,相邻两个弧形板端部的空隙处位于其中一个垃圾桶顶部正中心,且此空隙与水平板相匹配;所述弧形板中部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收集室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弧形板表面贯穿嵌入有滚珠,滚珠顶端和底端分别为弧形板顶部和底部。
优选的,所述弧形板上表面为光滑面,且其上表面的高度逐渐向滚珠处变大。
优选的,多个所述弧形板到电机的距离相同,弧形板底面与垃圾桶顶部平齐。
优选的,电动门底端处的所述收集室内壁固定连接有斜板,斜板一端位于其中一个内螺纹管下方。
优选的,所述转运桶底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圈,密封圈由橡胶材料制成。
优选的,多个所述垃圾桶与多个液压杆一一对应,且液压杆位于垃圾桶顶部中心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带动转运桶转动到电动门处,人员将垃圾投放到斜板上,垃圾顺着斜板掉落到转运桶内,随后电机带动转运桶转动,将垃圾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内,由于各个垃圾桶距离电动门处较远,扩散出去的恶臭气体较少,因此能够明显降低呼吸不畅的几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转动,带动十字架转动,弧形板和液压杆对水平板起到阻挡作用,防止其向下偏转,随后十字架带动转运桶转动,当转运桶转动到相应的液压杆处时,液压缸收缩,转运桶底部的水平板能够向下偏转,进而使转运桶底端打开,转运桶内的垃圾能够掉落到相应的垃圾桶中,实现自动倾倒的功能,同时在倾倒完成后,所有的液压杆全部收缩,水平板在转动过程中会逐渐撞击到弧形板端部,使水平板表面的残留物受到震动而掉落,降低了垃圾的残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十字架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转运桶的剖视图。
图中:收集室1、电机2、接收转运装置3、十字架31、内螺纹管32、人形杆33、转运桶34、水平板35、弧形板36、液压杆37、连接杆38、垃圾桶4、电动门5、控制按钮6、滚珠7、斜板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基于物联网的分类垃圾自动接收转运系统,包括收集室1,所述收集室1内侧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有接收转运装置3,所述收集室1内侧底部设置有多个垃圾桶4,所述收集室1一侧设置有电动门5,电动门5一侧设置有控制按钮6;可以根据需要,当面操作控制按钮6,来对自己投放的垃圾种类进行选择。
参照说明书附图1、图3和图4,所述接收转运装置3包括十字架31,所述十字架31的四端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32,其中一个或多个内螺纹管32内部螺纹连接有人形杆33,人形杆33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运桶34,转运桶34底端铰接有水平板35;所述转运桶34底端设置有多个弧形板36,弧形板36其中一端设置有液压杆37,液压杆37的输出端靠近相邻的弧形板36端部,相邻两个弧形板36端部的空隙处位于其中一个垃圾桶4顶部正中心,且此空隙与水平板35相匹配;所述弧形板36中部通过连接杆38固定连接在收集室1侧壁上。
参照说明书附图1,所述弧形板36表面贯穿嵌入有滚珠7,滚珠7顶端和底端分别为弧形板36顶部和底部;滚珠7能够在水平板35转动过程中,减少其跟随转运桶34转动时的摩擦阻力。
参照说明书附图1,所述弧形板36上表面为光滑面,且其上表面的高度逐渐向滚珠7处变大,降低弧形板36表面杂物的残留。
参照说明书附图1,多个所述弧形板36到电机2的距离相同,弧形板36底面与垃圾桶4顶部平齐。
参照说明书附图1,电动门5底端处的所述收集室1内壁固定连接有斜板8,斜板8一端位于其中一个内螺纹管32下方;方便将垃圾投放到斜板8顶部,使垃圾沿着斜板8滑落到转运桶34内部。
参照说明书附图4,所述转运桶34底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圈,密封圈由橡胶材料制成;对转运桶34底部起到密封作用,防止垃圾或水分从转运桶34与水平板35之间的间隙处漏出。
参照说明书附图1,多个所述垃圾桶4与多个液压杆37一一对应,且液压杆37位于垃圾桶4顶部中心处。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当人员在使用含有物联网功能的此垃圾接收转运系统时,在投放垃圾前,通过通信设备将信号传递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控制电动门5打开,随后电机2带动转运桶34转动到电动门5处,人员将垃圾投放到斜板8上,垃圾顺着斜板8掉落到转运桶34内,随后电机2带动转运桶34转动,将垃圾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4内,由于各个垃圾桶4距离电动门5处较远,扩散出去的恶臭气体较少,因此能够明显降低呼吸不畅的几率;
随后电机2转动,带动十字架31转动,弧形板36和液压杆37对水平板35起到阻挡作用,防止其向下偏转,随后十字架31带动转运桶34转动,当转运桶34转动到相应的液压杆37处时,液压缸收缩,转运桶34底部的水平板35能够向下偏转,进而使转运桶34底端打开,转运桶34内的垃圾能够掉落到相应的垃圾桶4中,实现自动倾倒的功能,同时在倾倒完成后,所有的液压杆37全部收缩,水平板35在转动过程中会逐渐撞击到弧形板36端部,使水平板35表面的残留物受到震动而掉落,降低了垃圾的残留;
并且可在每个内螺纹管底部均设置有一个转运桶34,此时可以在内部的垃圾桶4收集满时,将其更换时,如果有人在此时需要投放垃圾,多个转运桶34均能盛放垃圾,在十字架31转动时,通过弧形板36和液压杆37对水平板35起到阻挡作用,使转运桶34一直存放,不会掉落,在垃圾桶4更换完成后,转运桶34内的垃圾可投放到相应的转运桶34内。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基于物联网的分类垃圾自动接收转运系统,包括收集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室(1)内侧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有接收转运装置(3),所述收集室(1)内侧底部设置有多个垃圾桶(4),所述收集室(1)一侧设置有电动门(5),电动门(5)一侧设置有控制按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分类垃圾自动接收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转运装置(3)包括十字架(31),所述十字架(31)的四端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32),其中一个或多个内螺纹管(32)内部螺纹连接有人形杆(33),人形杆(33)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运桶(34),转运桶(34)底端铰接有水平板(35);所述转运桶(34)底端设置有多个弧形板(36),弧形板(36)其中一端设置有液压杆(37),液压杆(37)的输出端靠近相邻的弧形板(36)端部,相邻两个弧形板(36)端部的空隙处位于其中一个垃圾桶(4)顶部正中心,且此空隙与水平板(35)相匹配;所述弧形板(36)中部通过连接杆(38)固定连接在收集室(1)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分类垃圾自动接收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36)表面贯穿嵌入有滚珠(7),滚珠(7)顶端和底端分别为弧形板(36)顶部和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分类垃圾自动接收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36)上表面为光滑面,且其上表面的高度逐渐向滚珠(7)处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分类垃圾自动接收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弧形板(36)到电机(2)的距离相同,弧形板(36)底面与垃圾桶(4)顶部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分类垃圾自动接收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动门(5)底端处的所述收集室(1)内壁固定连接有斜板(8),斜板(8)一端位于其中一个内螺纹管(32)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分类垃圾自动接收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桶(34)底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圈,密封圈由橡胶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分类垃圾自动接收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垃圾桶(4)与多个液压杆(37)一一对应,且液压杆(37)位于垃圾桶(4)顶部中心处。
CN202121467042.8U 2021-06-30 2021-06-30 基于物联网的分类垃圾自动接收转运系统 Active CN2156243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7042.8U CN215624338U (zh) 2021-06-30 2021-06-30 基于物联网的分类垃圾自动接收转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7042.8U CN215624338U (zh) 2021-06-30 2021-06-30 基于物联网的分类垃圾自动接收转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24338U true CN215624338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46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67042.8U Active CN215624338U (zh) 2021-06-30 2021-06-30 基于物联网的分类垃圾自动接收转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243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1390B (zh) 高楼垃圾分类收集系统
CN106275947A (zh) 一种智能环保垃圾桶
CN211109160U (zh) 一种垃圾分拣箱
CN215624338U (zh) 基于物联网的分类垃圾自动接收转运系统
CN107499762A (zh) 一种机械手投放垃圾的智能垃圾桶
CN206857435U (zh) 一种垃圾桶
CN106379672A (zh) 一种大范围自动拾取垃圾桶
CN209522123U (zh) 一种地埋式垃圾箱
CN217707299U (zh) 一种智能筛选垃圾分类箱
CN110155555A (zh) 垃圾分类收集装置及包括它的楼宇垃圾分类收集系统
CN210794499U (zh) 一种集垃圾收集分类回收的处理站
CN212638664U (zh) 一款分类垃圾投放收集与传输系统
CN107985852A (zh) 一种绿色环保新型船用垃圾桶
CN211443688U (zh) 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混杂物分选装置
CN210557059U (zh) 一种基于联组控制的智能医疗垃圾处置柜组
CN210527440U (zh) 一种分类垃圾收集装置
CN106429106A (zh) 一种自平衡式自动拾取垃圾桶
CN207932385U (zh) 一种可智能分类的垃圾箱
CN214462173U (zh) 一种垃圾、被服一管两用收集装置
CN106275980A (zh) 一种自动拾取垃圾桶
CN214086109U (zh) 一种垃圾房换桶装置
CN214568038U (zh) 一种地埋式垃圾桶
CN106275979A (zh) 一种吸气式自动拾取垃圾桶
CN217125798U (zh) 一种海洋工程用海洋垃圾收集装置
CN212266795U (zh) 料仓翻盖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移动式垃圾压缩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