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17995U - 防尘装置、器材箱及作业机械 - Google Patents

防尘装置、器材箱及作业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17995U
CN215617995U CN202121762262.3U CN202121762262U CN215617995U CN 215617995 U CN215617995 U CN 215617995U CN 202121762262 U CN202121762262 U CN 202121762262U CN 215617995 U CN215617995 U CN 215617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drainage
dust
side plate
cov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6226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维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6226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17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17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17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尘装置、器材箱及作业机械。防尘装置包括:防尘罩体、引流板、半遮板和漏水孔。引流板安装于防尘罩体的顶部,以将排水底孔中的水引流至防尘罩体内,半遮板安装在防尘罩体的顶部,并与引流板交错设置,以与引流板相互配合覆盖防尘罩体的顶部。防尘罩体上形成有漏水孔,以将由引流板引流至防尘罩体内的水排出。将防尘罩体安装在排水底孔处,使得排水底孔内的水能够经过引流板流动至防尘罩体内部并经漏水孔排出。同时,使得引流板和半遮板交错设置,并且二者能够完全覆盖防尘罩体的顶部。由此,使得漏水孔与排水底孔被引流板和半遮板隔开,进而能够有效阻挡外部杂尘经排水底孔入侵至器材箱的内部并造成污染。

Description

防尘装置、器材箱及作业机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尘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尘装置、器材箱及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器材箱等工具箱的底部通常设有排水孔。使得箱体内的水能够由该排水孔排出,进而防止器材箱内的器材因潮湿而损坏。但是,一般器材箱的排水孔处均未配置防尘装置,敞开式的排水孔无法阻挡外部污染物进入器材箱内,长期积累外部杂尘将会损器材箱内所放置的器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尘装置、器材箱及作业机械,用以解决现有器材箱的排水底孔处无防尘功能的问题,以使排水底孔处具有防尘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尘装置,包括:防尘罩体、引流板、半遮板和漏水孔。
其中,所述引流板安装于所述防尘罩体的顶部,以将排水底孔中的水引流至所述防尘罩体内。所述半遮板安装在所述防尘罩体的顶部,并与所述引流板交错设置,以与所述引流板相互配合覆盖所述防尘罩体的顶部。所述防尘罩体上形成有所述漏水孔,以将由所述引流板引流至所述防尘罩体内的水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尘装置,所述防尘罩体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依次相互对接安装在所述底板上,以形成顶部具有开口的五面封闭式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尘装置,所述引流板的包括第一端、第二端、第一侧和第二侧。
其中,所述引流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侧板连接。所述引流板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引流板的第二侧与所述第四侧板连接。所述引流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侧板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尘装置,所述引流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的竖直距离大于所述引流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的竖直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尘装置,所述半遮板包括第三端、第四端、第三侧和第四侧。
其中,所述半遮板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半遮板的第三侧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半遮板的第四侧与所述第四侧板连接。所述半遮板的第四端为自由端,
其中,所述半遮板的第四端与所述底板的竖直距离大于所述引流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的竖直距离。且所述半遮板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所述引流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水平距离。所述引流板与所述半遮板之间形成有引流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尘装置,所述漏水孔形成在所述底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尘装置,所述防尘装置包括多个所述漏水孔。多个所述漏水孔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器材箱,包括箱体、排水底孔和如上所述的防尘装置。
其中,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排水底孔。所述防尘装置安装在所述排水底孔处,以使箱体内的水由所述排水底孔和所述防尘装置中的漏水孔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器材箱,所述排水底孔与所述漏水孔错位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作业机械,包括上所述的防尘装置或者如上所述的器材箱。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尘装置中,所述引流板安装于所述防尘罩体的顶部,以将排水底孔中的水引流至所述防尘罩体内。所述半遮板安装在所述防尘罩体的顶部,并与所述引流板交错设置,以与所述引流板相互配合覆盖所述防尘罩体的顶部。所述防尘罩体上形成有漏水孔,以将由所述引流板引流至所述防尘罩体内的水排出。
通过这种结构设置,将所述防尘罩体安装在所述排水底孔处,使得所述排水底孔内的水能够经过所述引流板流动至所述防尘罩体内部并经所述漏水孔排出。同时,使得所述引流板和所述半遮板交错设置,并且二者能够完全覆盖防尘罩体的顶部。由此,使得所述漏水孔与所述排水底孔被引流板和半遮板隔开,进而能够有效阻挡外部杂尘经排水底孔入侵至器材箱的内部并造成污染。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器材箱中,由于该器材箱包括如上所述的防尘装置,因此,其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项优势。
更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作业机械中,由于该作业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防尘装置或者器材箱,因此,其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项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尘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尘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防尘罩体; 101:底板;
102:第一侧板; 103:第三侧板;
104:第四侧板; 200:引流板;
201:第一端; 202:第二端;
300:半遮板; 301:第三端;
302:第四端; 400: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尘装置、器材箱及作业机械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特别限定。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尘装置,如图1所示,该防尘装置包括:防尘罩体100、引流板200、半遮板300和漏水孔400。
其中,引流板200安装于防尘罩体100的顶部,以将排水底孔中的水引流至防尘罩体100内。半遮板300安装在防尘罩体100的顶部,并与引流板200交错设置,以与引流板200相互配合覆盖防尘罩体100的顶部。防尘罩体100上形成有漏水孔400,以将由引流板200引流至防尘罩体100内的水排出。
通过这种结构设置,将防尘罩体100安装在排水底孔处,使得排水底孔内的水能够经过引流板200流动至防尘罩体100内部并经漏水孔400排出。同时,使得引流板200和半遮板300交错设置,并且二者能够完全覆盖防尘罩体100的顶部。由此,使得漏水孔400与排水底孔被引流板200和半遮板300隔开,进而能够有效阻挡外部杂尘经排水底孔入侵至器材箱的内部并造成污染。
此处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并不能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定。换句话说,该防尘装置并非局限于用于器材箱,任何需要防尘的排水底孔处均可以使用该防尘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防尘罩体100包括底板101、第一侧板102、第二侧板、第三侧板103和第四侧板104。第一侧板102与第三侧板103相对设置。第二侧板与第四侧板104相对设置。
其中,第一侧板102、第二侧板、第三侧板103和第四侧板104依次相互对接安装在底板101上,以形成顶部具有开口的五面封闭式结构。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底板101的左侧安装有第一侧板102;底板101的右侧安装有第三侧板103;底板101的前侧安装有第二侧板;底板101的后侧安装有第四侧板104。且第一侧板102、第二侧板、第三侧板103和第四侧板104相互拼接,以使防尘罩体100形成顶面具有开口的封闭式箱体结构。
此处应当说明的是,对于防尘罩体100的形状,本实用新型不做任何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调整防尘罩体100的形状。例如,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防尘罩体100可以构造成一个类三角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引流板200的包括第一端201、第二端202、第一侧和第二侧。
其中,引流板200的第一端201与第三侧板103连接。引流板200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板连接。引流板200的第二侧与第四侧板104连接。引流板200的第二端202与第一侧板102间隔设置。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半遮板300包括第三端301、第四端302、第三侧和第四侧。
其中,半遮板300的第三端301与第一侧板102连接。半遮板300的第三侧与第二侧板连接。半遮板300的第四侧与第四侧板104连接。半遮板300的第四端302为自由端。
其中,半遮板300的第四端302与底板101的竖直距离大于引流板200的第二端202与底板101之间的竖直距离。且半遮板300的第四端302与第一侧板102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引流板200的第二端202与第一侧板102之间的水平距离。引流板200与半遮板300之间形成有引流间隙。
具体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引流板200的右端为第一端201;引流板200的左端为第二端202;引流板200的前侧为第一侧;引流板200的后侧为第二侧。其中,引流板200的第一端201与防尘罩体100的第三侧板103的上端拼接连接。引流板200的第二端202为自由端。此处所描述的自由端是指不与任何部位连接的端部。引流板200的第一侧与防尘罩体100的第二侧板拼接连接;引流板200的第二侧与防尘罩体100的第四侧板104拼接连接。
半遮板300的左端为第三端301;半遮板300的右端为第四端302;半遮板300的前侧为第三侧;半遮板300的后侧为第四侧。其中,半遮板300的第一端201与防尘罩体100的第一侧板102拼接连接。半遮板300的第四端302为自由端。同样,此处所描述的自由端是指不与任何部位连接的端部。半遮板300的第三侧与防尘罩体100的第二侧板拼接连接;半遮板300的第四侧与防尘罩体100的第四侧板104拼接连接。
并且,半遮板300的第四端302与防尘罩体100的第一侧板102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引流板200的第二端202与防尘罩体100的第一侧板102之间的水平距离。以使半遮板300与引流板200具有重合覆盖区域,进而使得半遮板300与引流板200能够将防尘罩体100的顶部完全覆盖。同时,半遮板300的第四端302与底板101的竖直距离大于引流板200的第二端202与底板101之间的竖直距离。由此,能够使得引流板200与半遮板300之间形成有引流间隙,使得由排水底孔排出的水能够被引流至防尘罩体100内并由漏水孔400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引流板200的第一端201与底板101之间的竖直距离大于引流板200的第二端202与底板101之间的竖直距离。
例如,如图1所示,引流板200按照左低右高的形式倾斜设置。由此,经排水底孔排出的水掉落至倾斜设置的引流板200上,能够快速被引流至防尘罩体100内并经漏水孔400排出。
根据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可知,通过将引流板200倾斜设置,能够加快排水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漏水孔400形成在底板101上。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防尘装置包括多个漏水孔400。多个漏水孔400间隔设置在底板101上。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底板101可以以左高右低的形式倾斜设置。在底板101上靠右侧的位置处(即高度较低的一侧)间隔设置多个漏水孔400。由排水底孔排出的水经引流板200快速引流至防尘罩体100的底板101上,并经底板101右侧的漏水孔400排出至器材箱外,以起到防潮和防尘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起器材箱,该器材箱包括箱体、排水底孔和如上所述的防尘装置。
其中,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底孔。防尘装置安装在排水底孔处,以使箱体内的水由排水底孔和防尘装置中的漏水孔400排出。
此处应当说明的是,对于器材箱的具体类型,本实用新型不做任何限定。例如,上述器材箱包括但不限于消防器材箱。
又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排水底孔与漏水孔错位设置。
进一步,由于该器材箱包括如上所述的防尘装置,因此,其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项优势。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作业机械,该作业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防尘装置或者如上所述的器材箱。
例如,上述作业机械包括消防车。消防车上设置消防器材箱,消防器材箱底部的排水底孔处安装有上述的防尘装置。
此处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并不能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定。也就是说,上述作业机械包括但是不限于消防车。
进一步,由于该作业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防尘装置或者器材箱,因此,其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项优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尘罩体、引流板、半遮板和漏水孔,
其中,所述引流板安装于所述防尘罩体的顶部,以将排水底孔中的水引流至所述防尘罩体内,所述半遮板安装在所述防尘罩体的顶部,并与所述引流板交错设置,以与所述引流板相互配合覆盖所述防尘罩体的顶部,所述防尘罩体上形成有所述漏水孔,以将由所述引流板引流至所述防尘罩体内的水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罩体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依次相互对接安装在所述底板上,以形成顶部具有开口的五面封闭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板的包括第一端、第二端、第一侧和第二侧,
其中,所述引流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侧板连接,所述引流板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引流板的第二侧与所述第四侧板连接,所述引流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侧板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的竖直距离大于所述引流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的竖直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遮板包括第三端、第四端、第三侧和第四侧,
其中,所述半遮板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半遮板的第三侧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半遮板的第四侧与所述第四侧板连接,所述半遮板的第四端为自由端,
其中,所述半遮板的第四端与所述底板的竖直距离大于所述引流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的竖直距离,且所述半遮板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所述引流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水平距离,所述引流板与所述半遮板之间形成有引流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孔形成在所述底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装置包括多个所述漏水孔,多个所述漏水孔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8.一种器材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排水底孔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装置,
其中,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排水底孔,所述防尘装置安装在所述排水底孔处,以使箱体内的水由所述排水底孔和所述防尘装置中的漏水孔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器材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底孔与所述漏水孔错位设置。
10.一种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装置或者如权利要求8和9中任一项所述的器材箱。
CN202121762262.3U 2021-07-30 2021-07-30 防尘装置、器材箱及作业机械 Active CN215617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62262.3U CN215617995U (zh) 2021-07-30 2021-07-30 防尘装置、器材箱及作业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62262.3U CN215617995U (zh) 2021-07-30 2021-07-30 防尘装置、器材箱及作业机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17995U true CN215617995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893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62262.3U Active CN215617995U (zh) 2021-07-30 2021-07-30 防尘装置、器材箱及作业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179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29869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as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US767127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JP2012036800A (ja) エンジン作業機
CN215617995U (zh) 防尘装置、器材箱及作业机械
JP2009111193A (ja) 屋外設置型電子機器収納箱の防水構造
KR20180054762A (ko) 자동차의 전자 장치에 대한 전자 장치 하우징
JP5642614B2 (ja) エンジン作業機
JP2015216323A (ja) 電気機器収納用箱の内部排水構造
CN215221398U (zh) 一种小区用防潮效果好的室内电力控制柜
KR20230138136A (ko) 다중 밀폐 구조를 갖는 전자 부품 보관 함체
US11679815B2 (en) Liquid discharge structure
CN210628741U (zh) 一种机电一体化配电柜保护装置
CN110970802B (zh) 盖板和具有其的配电箱、轨道交通系统
CN215890145U (zh) 一种用于尿素箱的防护罩结构
JPS6223201Y2 (zh)
CN212319176U (zh) 一种带有排水防尘结构的飞轮壳总成
CN212359292U (zh) 一种具有法兰盘的再生混凝土电杆
CN218991813U (zh) 空气压缩机的顶棚结构和空气压缩机
CN217427543U (zh) 一种封闭式电缆桥架组件
CN221625707U (zh) 一种塔吊防护装置
CN21462617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缆桥架
CN221010497U (zh) 一种室外机机箱
KR101291742B1 (ko) 케이블 트로프
CN215730571U (zh) 走线槽防水结构及电子显示设备
CN221299382U (zh) 风力发电机组、风电机组塔筒及其顶部集油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