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07609U - 艾灸贴 - Google Patents

艾灸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07609U
CN215607609U CN202120259451.2U CN202120259451U CN215607609U CN 215607609 U CN215607609 U CN 215607609U CN 202120259451 U CN202120259451 U CN 202120259451U CN 215607609 U CN215607609 U CN 215607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emperature control
channel
moxibustion
physiotherap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594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运平
郭诗静
胡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anfu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anfu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anfu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anfu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594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07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07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07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艾灸贴,包括:理疗层,所述理疗层包括艾草药层和精油层;第一控温层,所述第一控温层设于所述理疗层的一侧;发热层,所述发热层设于所述第一控温层背向所述理疗层的一侧;第二控温层,所述第二控温层设于所述发热层背向所述第一控温层的一侧。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艾灸贴,一方面通过第一控温层、发热层和第二控温层相配合,不仅能够充分加热理疗层,提高药效,还能够控制理疗层的温度,延长艾灸贴的使用时间,使消费者能够得到更好的产品使用体验及效果;又一方面通过艾草药层和精油层相配合,使用者能够同时得到双重艾灸的体验。

Description

艾灸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生保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艾灸贴。
背景技术
艾灸,属于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操作时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因为艾灸有明火,艾灸疗法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才能实施,否则容易对人体造成危险。
现有的艾灸贴通常具有一次性取暖和艾灸的功能,能够在自然环境下,通过自发热一段时间以实现取暖及艾灸功能。现有的一次性艾灸热敷贴,能够利用功能性发热包混合艾叶草本包。在将艾灸热敷贴贴于人体皮肤或衣物上时,能够起到供暖艾灸之用途。但现有的艾灸热敷贴具有发热快,无良好的控温装置,且无法使艾叶草本包得到充分反应等缺陷,导致保温效果不佳,使用体验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艾灸贴,该艾灸贴具有控温效果好、提高药效、提高消费者使用体验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艾灸贴,包括:理疗层,所述理疗层包括艾草药层和精油层;第一控温层,所述第一控温层设于所述理疗层的一侧;发热层,所述发热层设于所述第一控温层背向所述理疗层的一侧;第二控温层,所述第二控温层设于所述发热层背向所述第一控温层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艾灸贴,一方面通过第一控温层、发热层和第二控温层相配合,不仅能够充分加热理疗层,提高药效,还能够控制理疗层的温度,延长艾灸贴的使用时间,使消费者能够得到更好的产品使用体验及效果;又一方面通过艾草药层和精油层相配合,使用者能够同时得到双重艾灸的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精油层为蕲艾精油。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控温层在所述理疗层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理疗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发热层包括:自发热层,所述自发热层在与氧气接触的条件下产生热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控温层为近红外反射材料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控温层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与空气连通,所述通孔的另一端与所述发热层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理疗层、所述第一控温层、所述发热层与所述第二控温层同轴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艾灸贴还包括:第一隔层,所述第一隔层设于所述第一控温层和所述理疗层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理疗层包括: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内限定有安装通道,所述所述第一隔层与所述容纳部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通道的一端;第二隔层,所述第二隔层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安装通道,所述第二隔层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活动,在所述第二隔层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隔层将所述安装通道分隔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位于所述第一隔层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所述第一通道内容置有精油层,所述第二通道内容置有艾草药层;在所述第二隔层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以使所述精油层与所述艾草药层混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精油层与所述艾草药层混合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艾灸贴的整体结构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艾灸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艾灸贴的理疗层和第一隔层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
艾灸贴100;
理疗层10;容纳部11;第二隔层12;
第一控温层20;
发热层30;
第二控温层40;
第一隔层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艾灸贴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艾灸贴100包括:理疗层10、第一控温层20、发热层30和第二控温层40。
具体而言,理疗层10包括艾草药层和精油层,第一控温层20设于理疗层10的一侧,发热层30设于第一控温层20背向理疗层10的一侧,第二控温层40设于发热层30背向第一控温层20的一侧。
换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艾灸贴100,主要由具有药效的理疗层10、能够控制温度的第一控温层20、能够起到发热效果的发热层30、能够控制温度的第二控温层40组成。在使用时,用户可以将理疗层10朝向人体的一侧并与人体的皮肤接触。
在发热层30发出热量时,发热层30的热量的一部分传递至理疗层10,能够对理疗层10进行加热,使理疗层10能够充分其疗效。
此外,在发热层30和理疗层10之间设有第一控温层20,通过设置第一控温层20能够控制传递至理疗层10的温度,使理疗层10的各个位置的温度更加均匀。也就是说,通过加入第一控温层20,第一控温层20可以作为载体层,使艾灸贴100具有辅助控温的特性,能够有效地延长发热时间,并能够使热量得到较好控制,使艾灸贴100的热敷面温度长时间稳定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使艾草药层和精油层的药力(效果)均匀释放。
在发热层30背向理疗层10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控温层20,通过第二控温层20能够起到隔热的效果,减小发热层30的热量散发至空气的程度,能够起到延长发热层30的发热时间的效果。
并且,理疗层10包括艾草药层和精油层,通过艾草药层和精油层相配合,能够使用户实现双重艾灸。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艾灸贴100,一方面通过第一控温层20、发热层30和第二控温层40相配合,不仅能够充分加热理疗层10,提高药效,还能够控制理疗层10的温度,延长艾灸贴100的使用时间,使消费者能够得到更好的产品使用体验及效果;又一方面通过艾草药层和精油层相配合,使用者能够同时得到双重艾灸的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精油层为蕲艾精油,蕲艾精油是一种由蕲艾中提取出来的精油产品,能够起到散寒、祛湿、止痛、抗菌等效果。
可选地,第一控温层20在理疗层10上的投影覆盖理疗层10,能够扩大对于理疗层10的温度的控制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发热层30包括自发热层,自发热层在与氧气接触的条件下产生热量。也就是说,通过设置自发热层能够实现自动发热,不仅不需借助其他加热器具,还不会产生明烟。通过自发热层快速发热提供热量,产热均匀,并将热量传经艾草药层与精油层加热,使其药力(效果)充分发挥,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保健理疗(艾灸供暖,热敷行经)目的。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自发热层可以采用现有的一些自发热材料,例如铁粉等,在此不作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控温层40为近红外反射材料层,具有较高的近红外反射率,可以反射近红外辐射热,能够起到较好的隔热效果。也就是说,发热层30的产热通过近红外线反射材料层的阻隔,能够很好得锁住热量,使发热时间持续时间较长。
可选地,第二控温层40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通孔,通孔的一端与空气连通,通孔的另一端与发热层30相对设置,空气中的氧气可以通过通孔与发热层30接触,起到控制发热层30的温度的效果。在发热层30包括自发热层时,通过氧气与自发热层接触时,能够实现自发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理疗层10、第一控温层20、发热层30与第二控温层40同轴设置,便于生产加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艾灸贴100还包括:第一隔层50,第一隔层50设于第一控温层20和理疗层10之间,通过设置第一隔层50能够避免理疗层10中的精油流至其它结构。
可选地,如图3所示,理疗层10包括:容纳部11和第二隔层12,容纳部11内限定有安装通道,第一隔层50与容纳部11连接且位于安装通道的一端,第二隔层12可活动地设于安装通道,第二隔层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活动。在第二隔层1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隔层12将安装通道分隔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位于第一隔层50和第二通道之间,第一通道内容置有精油层,第二通道内容置有艾草药层;在第二隔层12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连通,以使精油层与艾草药层混合。也就是说,在未使用艾灸贴100时,可以将第二隔层12设置在第一位置,此时精油层与艾草药层间隔开分布,避免精油层通过艾草药层流出艾灸贴100。在使用艾灸贴100时,可以将第二隔层12设置在第二位置,此时精油层能够与艾草药层混合,用户能够实现双重艾灸。
可选地,在容纳部11上设有开口,在第二隔层1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隔层12的一部分穿过开口伸入安装通道内,且位于精油层和艾草药层之间。在第二隔层12处于第二位置时,可以向外拉动第二隔层12,使第二隔层12的一部分穿过开口向外活动,以使精油层活动至艾草药层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精油层与艾草药层混合设置,便于加工生产,在使用时操作较为简便,只需要将理疗层10贴敷在皮肤上,即可实现双重艾灸。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艾灸贴100,以其发热机理及结构设计,均匀自发热,通过近红外反射材料层(第二控温层40)阻隔并锁住热量,并借助辅助控温层(第一控温层20)避免在使用中烫/灼伤情况的出现,利用艾草药层与蕲艾精油的加入双重发挥艾灸的作用,使用户能够更好地得到产品使用体验及效果,具有产热快且恒温、发热时效久、使用体验及效果佳,更为简便、安全、环保等优点。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艾灸贴,其特征在于,包括:
理疗层,所述理疗层包括艾草药层和精油层;
第一控温层,所述第一控温层设于所述理疗层的一侧;
发热层,所述发热层设于所述第一控温层背向所述理疗层的一侧;
第二控温层,所述第二控温层设于所述发热层背向所述第一控温层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油层为蕲艾精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温层在所述理疗层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理疗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包括:
自发热层,所述自发热层在与氧气接触的条件下产生热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温层为近红外反射材料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艾灸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温层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与空气连通,所述通孔的另一端与所述发热层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疗层、所述第一控温层、所述发热层与所述第二控温层同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隔层,所述第一隔层设于所述第一控温层和所述理疗层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艾灸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疗层包括:
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内限定有安装通道,所述所述第一隔层与所述容纳部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通道的一端;
第二隔层,所述第二隔层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安装通道,所述第二隔层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活动,
在所述第二隔层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隔层将所述安装通道分隔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位于所述第一隔层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所述第一通道内容置有精油层,所述第二通道内容置有艾草药层;
在所述第二隔层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以使所述精油层与所述艾草药层混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油层与所述艾草药层混合设置。
CN202120259451.2U 2021-01-29 2021-01-29 艾灸贴 Active CN215607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59451.2U CN215607609U (zh) 2021-01-29 2021-01-29 艾灸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59451.2U CN215607609U (zh) 2021-01-29 2021-01-29 艾灸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07609U true CN215607609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12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59451.2U Active CN215607609U (zh) 2021-01-29 2021-01-29 艾灸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076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80602A (zh) 一种肩颈保健热敷袋
CN106345049A (zh) 一种远红外线中药贴敷热疗装置及制作方法
CN206526164U (zh) 自体发热热敷贴
CN106039587A (zh) 一种养生艾灸贴
JPH0316673Y2 (zh)
CN205163617U (zh) 艾灸盒
CN215607609U (zh) 艾灸贴
CN109009993A (zh) 一种便携的湍流式多功能蒸疗设备
CN108992240A (zh) 一种双面透气热灸贴
KR101244441B1 (ko) 온열 쑥뜸기
CN206924141U (zh) 一种理疗枕头
CN201969002U (zh) 微烟自贴式艾柱
KR101718371B1 (ko) 휴대 가능한 전자온열 뜸기
CN201959217U (zh) 伸直位中药熏蒸桶
CN201061612Y (zh) 温控式远红外线药气热灸器
CN208710235U (zh) 一种自灸贴
JPH0325784Y2 (zh)
CN209519097U (zh) 一种便携的湍流式多功能蒸疗设备
CN208710488U (zh) 电子艾灸笔
CN210408991U (zh) 一种一次性自动发热恒温敷灸贴
CN208693769U (zh) 艾灸柱
CN207785485U (zh) 一种基于中医芳香疗法的艾灸枕头
KR200192595Y1 (ko) 쑥찜통
CN107951615A (zh) 一种自灸贴
CN109674642A (zh) 改进的医疗保健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301, R&D Building, essence Science Park, No. 19, Nanxiang Second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Wanfu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area B, Letian Creative Park, Wushan Kehua street,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Wanfu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