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05393U - 地刷组件及手持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地刷组件及手持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05393U
CN215605393U CN202121439962.9U CN202121439962U CN215605393U CN 215605393 U CN215605393 U CN 215605393U CN 202121439962 U CN202121439962 U CN 202121439962U CN 215605393 U CN215605393 U CN 215605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s
shell
wheel
brush assembly
r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3996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涛
许颖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3996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05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05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053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地刷组件及手持吸尘器,地刷组件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上形成有吸尘口;清洁件,设置于所述主壳体中;四个行走轮,连接于所述主壳体,两两排列设置且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四个行走轮中存在至少一个所述行走轮活动连接于所述主壳体,以能够运动至不同高度。通过设置四个行走轮,地刷组件可在地面平稳行走。除此之外,由于至少其中一个行走轮活动连接于主壳体,以运动至不同高度,从而当地刷组件行走至不平整地面时,该活动设置的行走轮可以相对平衡不平整地面的高度差,行走轮保持贴合地面行走的状态,避免在地面打滑,并且行走轮可维持其本身性能,地刷组件整体行走平稳。

Description

地刷组件及手持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地刷组件及手持吸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吸尘器在家庭生活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吸尘器在地面行走时,对待清扫地面的平整度有一定要求,若地面不平整,吸尘器存在车轮打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地刷组件及手持吸尘器,以解决地面不平整,吸尘器存在车轮打滑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地刷组件,所述地刷组件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上形成有吸尘口;清洁件,设置于所述主壳体中;四个行走轮,连接于所述主壳体,两两排列设置且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四个行走轮中存在至少一个所述行走轮活动连接于所述主壳体,以能够运动至不同高度。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四个行走轮均为万向行走轮,每个所述行走轮分别连接一个驱动电机。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四个行走轮均为麦克纳姆轮。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地刷组件还包括行走轮壳体,所述四个行走轮包括两个第一行走轮和两个第二行走轮;
所述两个第一行走轮沿所述清洁件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于所述主壳体中,所述两个第二行走轮沿所述清洁件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于所述行走轮壳体中;所述行走轮壳体与所述主壳体活动连接,以使所述两个第二行走轮活动至不同高度。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主壳体朝所述行走轮壳体一侧设置有转轴或轴承,所述转轴或轴承位于所述两个第一行走轮之间;所述行走轮壳体上对应设有轴承或转轴;所述转轴插设于所述轴承,以使所述主壳体活动连接于所述行走轮壳体。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两个第一行走轮和所述两个第二行走轮均位于所述清洁件的一侧或分别位于所述清洁件的两侧。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地刷组件还包括第一行走轮壳体和第二行走轮壳体,所述四个行走轮包括两个第一行走轮和两个第二行走轮;所述两个第一行走轮沿所述清洁件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行走轮壳体中,所述两个第二行走轮沿所述清洁件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二行走轮壳体中;所述第一行走轮壳体和所述第二行走轮壳体均位于所述主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行走轮壳体至少与所述主壳体和所述第二行走轮壳体中的一个活动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行走轮壳体和所述第二行走轮壳体分别位于所述主壳体的两侧,所述主壳体至少与所述第一行走轮壳体和所述第二行走轮壳体中的一个活动连接。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地刷组件还包括四个行走轮壳体,每一个所述行走轮设置于一个行走轮壳体,所述四个行走轮壳体中的至少一个活动连接于所述主壳体。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地刷组件还包括吸尘接管,所述主壳体内形成有连通所述吸尘口的吸尘通道;所述吸尘接管连接于所述主壳体,且连通于所述吸尘通道。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吸尘接管位于两两排列的所述四个行走轮之间。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地刷组件还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设置于所述主壳体中;所述吸尘接管为导电接管,且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持吸尘器,所述手持吸尘器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地刷组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四个行走轮,地刷组件可在地面平稳行走。除此之外,由于至少其中一个行走轮活动连接于主壳体,以运动至不同高度,从而当地刷组件行走至不平整地面时,该活动设置的行走轮可以相对平衡不平整地面的高度差,行走轮保持贴合地面行走的状态,避免在地面打滑,并且行走轮可维持其本身性能,地刷组件整体行走平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的地刷组件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地刷组件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地刷组件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手持吸尘器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手持吸尘器一实施例的摆动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手持吸尘器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手持吸尘器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手持吸尘器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的地刷组件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 是本申请的地刷组件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的地刷组件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刷组件100,如图1和图2所示,地刷组件100 包括主壳体110、清洁件120和四个行走轮130。其中,主壳体110上形成有吸尘口 112,以通过吸力收集地面的灰尘和杂物;清洁件120设置于主壳体110中,清洁件 120通过转动等动作,将附着于地面的灰尘和杂物向吸尘口112方向带动,便于吸取收集;四个行走轮130分别连接于主壳体110,且四个行走轮130呈两两排列设置,四个行走轮130位于同一高度,从而通过设置四个行走轮130,地刷组件100 可在地面平稳行走。除此之外,由于至少其中一个行走轮130活动连接于主壳体110,以运动至不同高度,从而当地刷组件100行走至不平整地面时,该活动设置的行走轮130可以相对平衡不平整地面的高度差,行走轮130保持贴合地面行走的状态,避免在地面打滑,并且行走轮130可维持其本身性能,地刷组件100整体行走平稳。
需要说明的是,四个行走轮130位于同一高度是指四个行走轮130置于正常平整地面时,四个行走轮130均可与正常平整地面接触(若四个行走轮130为相同尺寸,此时四个行走轮130的自转转动轴线位于同一高度)。而至少一个行走轮除了自身旋转外,还以能够运动至不同高度的方式活动连接于主壳体。
其中,清洁件120包括各种滚刷、清洁巾组件、吸尘嘴等。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地刷组件100还包括行走轮壳体140,主壳体110 与行走轮壳体140活动连接。四个行走轮130分别包括两个第一行走轮131,以及两个第二行走轮132,其中,两个第一行走轮131沿着清洁件12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主壳体110中,两个第二行走轮132沿着清洁件12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行走轮壳体140中,由于主壳体110与行走轮130采用柔性连接的方式,以使得两个第二行走轮132整体相对主壳体110呈活动设置,可以补偿离地贴合,平衡不平整地面的高度差,第二行走轮132和第一行走轮131均能保持贴合地面行走的状态,解决地面不平整行走轮130易打滑的问题。
本申请中,行走轮壳体140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上述与主壳体110的活动连接,具体包括: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主壳体110朝向行走轮壳体140的一侧设置有轴承141或转轴111,轴承141或转轴111设置于两个第一行走轮131之间,且行走轮壳体140上对应配合设置有转轴111或轴承141。转轴111插设于轴承141,主壳体110和行走轮壳体140通过转轴111轴承141配合转动,以实现主壳体110 活动连接于行走轮壳体140。当地刷组件100行走至不平整地面时,行走轮壳体140 与主壳体110在与地面相交的方向上相对摆动,即两个第二行走轮132相对两个第一行走轮131相对摆动,以平衡不平整地面的高度差,行走轮130保持贴合地面行走的状态,避免在地面打滑,并且行走轮130可维持其本身性能,地刷组件100整体行走平稳。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主壳体110与行走轮壳体140可沿垂直设置或倾斜设置于地面的方向相对滑动设置,以实现行走轮壳体140活动连接于主壳体110。具体地,主壳体110朝向行走轮壳体140的一侧设置有滑槽(图中未示出)或滑块(图中未示出),且行走轮壳体140上对应配合设置有滑块或滑槽,滑槽延伸方向为垂直设置或倾斜设置于地面的方向,主壳体110和行走轮壳体140通过滑块滑动设置于滑槽,以实现行走轮140活动连接于主壳体110。当地刷组件100行走至不平整地面时,行走轮壳体140与主壳体110活动连接,即两个第二行走轮132相对两个第一行走轮131相对移动,可活动至不同高度,以平衡不平整地面的高度差,行走轮130保持贴合地面行走的状态,避免在地面打滑,并且行走轮130可维持其本身性能,地刷组件100整体行走平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了利于地刷组件100的清扫,两个第一行走轮131和两个第二行走轮132和均位于清洁件120的一侧,即清洁件120位于地刷组件100行走方向的前方,在地刷组件100在地面行走以对地面进行清扫时,位于行走方向前方的清洁件120可清扫更多角落位置,有效清扫面积更大,提高清扫效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地刷组件100行走更平稳,两个第二行走轮132和两个第一行走轮131分别位于清洁件120的两侧,地刷组件100的重心分布更合理,地刷组件100整体行走更稳定。
除了上述实施例中,两个第一行走轮131安装于一主壳体110上,两个第二行走轮132安装于一行走轮壳体140上,两个第一行走轮131与清洁件120为一整体,地刷组件100通过主壳体110与行走轮壳体140的活动连接平衡不平整地面的高度差,结构简单方便。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第一行走轮131与清洁件120还可分体设置,具体包括:
地刷组件100包括第一行走轮壳体(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二行走轮壳体(图中未示出),四个行走轮130包括两个第一行走轮131以及两个第二行走轮132。两个第一行走轮131沿着清洁件12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第一行走轮壳体中,两个第二行走轮132沿着清洁件12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第二行走轮壳体中。其中,第一行走轮壳体和第二行走轮壳体均位于主壳体110的一侧,第一行走轮壳体至少与第二行走轮壳体和主壳体110中的一个活动连接,从而当地刷组件100行走至不平整地面时,第一行走轮壳体至少相对第二行走轮壳体和主壳体110中的一个,运动至不同高度,以平衡不平整地面的高度差,行走轮130保持贴合地面行走的状态,避免在地面打滑,并且行走轮130可维持其本身性能,地刷组件100整体行走平稳。并且,清洁件120位于地刷组件100行走方向的前方,在地刷组件100在地面行走以对地面进行清扫时,位于行走方向前方的清洁件120可清扫更多角落位置,有效清扫面积更大,提高清扫效率。
或者,第二行走轮壳体和第一行走轮壳体分别位于主壳体110的两侧,主壳体 110至少与第二行走轮壳体和第一行走轮壳体中的一个活动连接,从而当地刷组件 100行走至不平整地面时,主壳体110相对至少与第二行走轮壳体和第一行走轮壳体中的一个,运动至不同高度,以平衡不平整地面的高度差,行走轮130保持贴合地面行走的状态,避免在地面打滑,并且行走轮130可维持其本身性能,地刷组件 100整体行走平稳。并且,清洁件120位于两个第二行走轮132和两个第一行走轮 131之间,即两个第二行走轮132和两个第一行走轮131分别位于清洁件120两侧,地刷组件100的重心分布更合理,地刷组件100整体行走更稳定。
上述两个实施例中,两个第二行走轮132与两个第一行走轮131分别为两个整体,并通过活动连接平衡不平整地面的高度差。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地刷组件100 的四个行走轮130均具有可独立实现补偿离地贴合的活动结构,具体包括:
地刷组件100包括四个行走轮壳体140,每一个行走轮130分别设置于一个行走轮壳体140,四个行走轮壳体140中的至少一个活动连接于主壳体110。从而当地刷组件100行走至不平整地面时,活动连接于主壳体110的行走轮壳体140活动至不同高度,以平衡不平整地面的高度差,行走轮130保持贴合地面行走的状态,避免在地面打滑,并且行走轮130可维持其本身性能,地刷组件100整体行走平稳。优选地,四个行走轮壳体140均活动设置于地面,四个行走轮130贴地性能好,对不平整地面的适应性强,极大提高地刷组件100整体行走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四个行走轮130均为万向行走轮,每个行走轮130 分别连接一个驱动电机133,具体地,四个行走轮130均采用麦克拉姆轮,每一个麦克拉姆轮对应连接一个驱动电机133。通过采用驱动电机133驱动麦克拉姆轮的驱动方式,实现地刷组件100的自动行走,可用于扫地机器人、手持吸尘器200等设备上。当用于手持吸尘器200上时,可使得扫地拖地过程更加轻松,提升手持吸尘器200的科技感和智能化水平,提升用产品价值。除此之外,通过采用四个驱动电机133独立控制的麦克拉姆轮,可实现地刷组件100向各个方向的运动,解决了地刷组件100无法实现多方向行走的难题,实现多维度的清扫体验,无需来回运动托扫,提升用户满意度。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地刷组件100还包括吸尘接管171,吸尘接管171连接于主壳体110,主壳体110内形成有吸尘通道172,吸尘通道172连通吸尘口112 和吸尘接管171,清洁件120带起灰尘和杂物后,灰尘和杂物通过吸尘口112,流经吸尘通道172后进入吸尘接管171,以实现收集。
为了实现重心的合理分布,吸尘接管171设置于两两排列的四个行走轮130之间,吸尘接管171位置设计合理,便于收集灰尘和杂物,且利于地刷组件100的行走平稳性。
地刷组件100还包括控制板160,控制板160可用于控制地刷的转动、行走轮 130的行走、吸尘部件的工作等。具体地,控制板160设置于主壳体110中,吸尘接管171还作为导电接管,且吸尘接管171与控制板160电连接,实现吸尘部件的控制。
进一步地,地刷组件100还包括电控盒盖板174,电控盒盖板174设置于清洁件120组件与吸尘口112相对的表面,通过打开或关合电控盒盖板174,以安装或拆卸控制板。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的手持吸尘器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吸尘器200,如图4所示,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地刷组件100。地刷组件100包括主壳体110、清洁件120和四个行走轮130。其中,主壳体110上形成有吸尘口112,以通过吸力收集地面的灰尘和杂物;清洁件120设置于主壳体110中,清洁件120通过转动等动作,将附着于地面的灰尘和杂物向吸尘口112方向带动,便于吸取收集;四个行走轮130分别连接于主壳体110,且四个行走轮130呈两两排列设置,从而通过设置四个行走轮130,地刷组件100可在地面平稳行走。除此之外,由于至少其中一个行走轮130相对主壳体110,在与地面相交的方向上活动设置,从而当地刷组件100行走至不平整地面时,该活动设置的行走轮130可以相对主壳体110,在与地面相交的方向上活动,以平衡不平整地面的高度差,行走轮130保持贴合地面行走的状态,避免在地面打滑,并且行走轮130可维持其本身性能,地刷组件100整体行走平稳。
在一实施例中,四个行走轮130均采用麦克拉姆轮,每一个麦克拉姆轮对应连接一个驱动电机133,通过采用驱动电机133驱动麦克拉姆轮的驱动方式,实现地刷组件100的自动行走。采用该地刷组件100,可使得扫地拖地过程更加轻松,提升手持吸尘器200的科技感和智能化水平,提升用产品价值。除此之外,通过采用四个驱动电机133独立控制的麦克拉姆轮,可实现地刷组件100向各个方向的运动,解决了地刷组件100无法实现多方向行走的难题,实现手持吸尘器200多维度的清扫体验,无需来回运动托扫,提升用户满意度。
请参阅图5至图8,图5是本申请的手持吸尘器一实施例的摆动示意图;图6 是本申请的手持吸尘器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的手持吸尘器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的手持吸尘器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手持吸尘器200中还可设置感应件210和吸尘组件220,以实现对手持吸尘器200运动的控制,具体控制方法主要是通过感应件210来获取到吸尘组件220相对地刷组件100的摆动信息,继而根据该摆动信息来控制地刷组件100的运动。该感应件210可用于感应获得吸尘组件220相对地刷组件100的摆动信息,并且感应件210可耦接于控制板160,以便控制板160基于吸尘组件220 相对地刷组件100的摆动信息控制地刷组件100运动,以实现上述控制方法,以降低地刷组件100调节方向的难度,从而可以降低手持吸尘器1移动的难度,提高手持吸尘器1的使用便捷程度。
感应件210可为多种形式,例如陀螺仪或微动开关。
如图5和图6所示,以感应件210为设置于吸尘组件220上的陀螺仪为例,控制板160可通过陀螺仪获取的第一轴角度和第二轴角度可作为摆动信息,并且控制板160可根据第一轴角度和第二轴角度控制地刷组件100运动。其中,可以通过设置陀螺仪的坐标,使得陀螺仪的第一轴角度(X轴角度—即滚转角Roll)对应于吸尘组件220和地刷组件100的前后摆动角度,即图5中吸尘组件220和X-Z平面的夹角;并使得陀螺仪的第二轴角度(Y轴角度——即俯仰角Pitch)对应于吸尘组件 220相对地刷组件100的左右摆动角度,即图5中吸尘组件220和Y-Z平面的夹角。
如图7所示,以感应件210为设置在地刷组件100上的多个微动开关为例。其中,多个微动开关位于不同方位,吸尘组件220相对地刷组件100摆动时可触发微动开关,使得控制器控制地刷组件100朝着与吸尘组件220摆动信息相反的方向运动。其中,微动开关可以是霍尔开关等。
另外控制板160还可通过其他的方式控制地刷组件的运动速度和/或运动方式。
例如,如图8所示,本申请吸尘组件220上可设有耦接于控制板160的速度控制按键230和/或方向控制按键240,这样使用者可以通过方向控制按键50选择运动方向,通过速度控制按键60选择运动速度,即让控制板160基于速度控制按键60 和/或方向控制按键50被触按的情况控制地刷组件100的运动速度和/或方向。具体地,吸尘主体上可设有至少一个速度档位按键,以便使用者基于需要选择相应的档位。
又例如,本申请的控制板160还可基于外部指令控制地刷组件100的运动速度和/或运动方向。其中,外部指令可以是控制板160解析的语音指令或手势指令等。当然外部指令还可以是与控制板160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下达的指令。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组件包括:
主壳体,所述主壳体上形成有吸尘口;
清洁件,设置于所述主壳体中;
四个行走轮,连接于所述主壳体,两两排列设置且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四个行走轮中存在至少一个所述行走轮活动连接于所述主壳体,以能够运动至不同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行走轮均为万向行走轮,每个所述行走轮分别连接一个驱动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行走轮均为麦克纳姆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组件还包括行走轮壳体,所述四个行走轮包括两个第一行走轮和两个第二行走轮;
所述两个第一行走轮沿所述清洁件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于所述主壳体中,所述两个第二行走轮沿所述清洁件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于所述行走轮壳体中;所述行走轮壳体与所述主壳体活动连接,以使所述两个第二行走轮活动至不同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朝所述行走轮壳体一侧设置有转轴或轴承,所述转轴或轴承位于所述两个第一行走轮之间;所述行走轮壳体上对应设有轴承或转轴;所述转轴插设于所述轴承,以使所述主壳体活动连接于所述行走轮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行走轮和所述两个第二行走轮均位于所述清洁件的一侧或分别位于所述清洁件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组件还包括第一行走轮壳体和第二行走轮壳体,所述四个行走轮包括两个第一行走轮和两个第二行走轮;
所述两个第一行走轮沿所述清洁件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行走轮壳体中,所述两个第二行走轮沿所述清洁件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二行走轮壳体中;
所述第一行走轮壳体和所述第二行走轮壳体均位于所述主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行走轮壳体至少与所述主壳体和所述第二行走轮壳体中的一个活动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行走轮壳体和所述第二行走轮壳体分别位于所述主壳体的两侧,所述主壳体至少与所述第一行走轮壳体和所述第二行走轮壳体中的一个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组件还包括四个行走轮壳体,每一个所述行走轮设置于一个行走轮壳体,所述四个行走轮壳体中的至少一个活动连接于所述主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组件还包括吸尘接管,所述主壳体内形成有连通所述吸尘口的吸尘通道;所述吸尘接管连接于所述主壳体,且连通于所述吸尘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接管位于两两排列的所述四个行走轮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组件还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设置于所述主壳体中;所述吸尘接管为导电接管,且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12.一种手持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吸尘器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地刷组件。
CN202121439962.9U 2021-06-25 2021-06-25 地刷组件及手持吸尘器 Active CN215605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39962.9U CN215605393U (zh) 2021-06-25 2021-06-25 地刷组件及手持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39962.9U CN215605393U (zh) 2021-06-25 2021-06-25 地刷组件及手持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05393U true CN215605393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45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39962.9U Active CN215605393U (zh) 2021-06-25 2021-06-25 地刷组件及手持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053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0347B (zh) 清掃機
TWI828965B (zh) 可拆卸結構及自移動機器人
CN112690713B (zh) 一种自动清洁设备
EP4011266A1 (en) Sealing structure and smart cleaning apparatus
CN112806916B (zh) 一种自动清洁设备
US11659972B2 (en) Moisture-proof mat and intelligent cleaning system
TWI769511B (zh) 清潔元件及智慧清潔設備
EP4011265A1 (en) Blocking plug and intelligent cleaning device
CN113693497B (zh) 一种自动清洁设备
CN112806917A (zh) 一种自动清洁设备
CN113693494B (zh) 地图绘制方法及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172444A (zh) 区域地图绘制方法及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679292B (zh) 一种自动清洁设备
CN215305507U (zh) 一种自动清洁设备
CN215687460U (zh) 一种自动清洁设备
CN215605393U (zh) 地刷组件及手持吸尘器
CN210931185U (zh) 一种智能清洁设备
CN210931184U (zh) 一种清洁组件及智能清洁设备
CN113367612A (zh) 地刷组件及手持吸尘器
CN215959618U (zh) 一种自动清洁设备
CN215272472U (zh) 一种自动清洁设备
CN215305506U (zh) 一种自动清洁设备
CN215016792U (zh) 一种自动清洁设备
CN215305505U (zh) 一种自动清洁设备
CN113520210A (zh) 手持吸尘器及其运动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