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02169U - 一种植物提根培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物提根培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02169U
CN215602169U CN202122296306.4U CN202122296306U CN215602169U CN 215602169 U CN215602169 U CN 215602169U CN 202122296306 U CN202122296306 U CN 202122296306U CN 215602169 U CN215602169 U CN 2156021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root
layer
nutrition soil
cultiv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963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德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29630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021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021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021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植物提根培育装置,包括圆柱或圆台形的模具、控根膜和垫块;所述模具内部中空且上下开口,所述模具的数量至少为两层且共中心轴线设置,上层模具的下开口尺寸小于下层模具的上开口尺寸,每层模具内均装有营养土,所述营养土分为上营养土层和下营养土层,所述控根膜铺设在两个营养土层之间且设置为中间高四周低的形状,用于引导根系向模具外侧方向生长,所述控根膜的边沿与所在模具的内壁间留有1~2cm空隙,所述垫块设置在模具的下开口与土面之间,用于减少下沉量。通过使用本装置,可实现苗木间根系快速交连形成发达的根系网,缩短时间成本,且外露的根系数量多且粗壮,具有高艺术性和市场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植物提根培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艺术造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植物提根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露根植物一直深受园林单位和园艺爱好者的喜爱,其外观独特且具有自然的美感,但这类露根植物的野外数量极少,而需求却不断增加,因此人工培育的市场前景广阔。
常见的提根方法包括垫根法、盘根法等。所述垫根法为:对植物的根系进行修剪,去除向下生长根系,保留四向生长根系,然后在植物底面垫上木头、石块等硬物,并将剩余根系用棕丝稻草绳等固定在硬物上,使根系继续向四周生长,然后覆土正常栽植养护。所述盘根法为:将植物连根挖出,洗净根部并进行适当修剪,然后将根部按一定造型盘曲编扎,并用棕丝稻草绳固定。
但上述方法均只适用于体型小巧的盆景植物,方便在生长过程中对其进行根系修剪和整体移动,但对于如紫薇、红枫、金合欢、乐昌含笑等可生长至数米乃至十几米高的大型园林植物来说,上述方法均不具备可操作性。通常的做法是:首先在1~3米高的圆桶内装满土,然后在土壤的表面均匀播种,种子成长为独立的植株,不同植株间的根系交错相连并随着时间推移最终合为一体,最后去掉圆桶,清除浮土使根系上部粗壮的部分裸露在外。但该方法同样存在如下问题:
1、根系的生长情况完全无法控制,中间位置的种子向下生根扎入土壤中,向外部生长的根系数量稀少,根系集中在土壤内部,不仅作为不可见部分对提根造型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会使得最终得到的提根造型尺寸较小,外部可见的根系大多为沿桶周边播撒的种子所长出的根,分布稀疏,造型不饱满。
2、由于只能在土壤表面种一层植物,且不能影响到植株的正常生长,因此根系的初始数量(即生根点)有限,特别是对于罗汉松等生长速度缓慢的品种来说,即使根系间会交错连接在一起,其初始规模也较小,整个提根造型需要花费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3、植物根系沿桶壁一直向下生长,整个提根造型上下宽度区别不大,存在歪斜甚至倾倒风险,且根系的远端(即新生位置)较为纤细,而根系的上部(即主根位置)则较为粗壮,呈现出一种“头重脚轻”的视觉效果,影响提根美观性,后续需要进行大量的修根工作。
因此,本领域亟需研究出一种新的植物提根培育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提根培育装置,有利于缩短时间成本,并获得造型优美、外围根系密度大的植物提根作品。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植物提根培育装置,包括模具和控根膜;所述模具的内部中空且上下开口,上开口与下开口形状相同且上开口尺寸小于等于下开口尺寸,所述模具的数量至少为两层且共中心轴线设置,上层模具的下开口尺寸小于下层模具的上开口尺寸,每层模具内均装有营养土,所述营养土分为上营养土层和下营养土层,所述控根膜铺设在两个营养土层之间,用于引导根系向模具外侧方向生长,所述控根膜的边沿与所在模具的内壁间留有空隙。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模具为圆柱或圆台结构。根据塑形需要,模具的横截面也可设计为椭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下营养土层的土面设置为中间高四周低的形状,所述上营养土层的土面与所在模具的上开口齐平。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控根膜的边沿与所在模具的内壁间的空隙为1~2cm。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控根膜为大棚膜。一般来说,具有一定韧性且难以被生长中的根系穿透的材质可作为控根膜使用,优选优质全新熟料厚白膜,厚度在0.8mm以上。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模具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补种位。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模具的下开口边沿设置一圈水平支座,所述水平支座的宽度是模具侧壁厚度的三倍及以上。通过增大受力面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垫块,至少部分垫块设置在相邻模具之间,该部分垫块的底面与下层模具中的上营养土层接触而顶面与上层模具的下开口接触。
设置垫块和水平支座的目的均是为了增大受力面以减小模具本身对土面产生的压强,减小下沉量。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还有部分垫块设置在最下层模具与地面之间。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垫块采用可降解材料。
利用上述植物提根培育装置对植物进行提根培植,过程如下:
步骤1)平整地面,在地面上间隔均匀地环设一圈垫块,
步骤2)将第一层模具放置在垫块上并加入营养土,形成下营养土层;
步骤3)在下营养土层的土面上铺设控根膜,所述控根膜的边沿与所在模具的内壁间留有1~2cm空隙,在控根膜上方覆盖一层营养土,形成上营养土层;
步骤4)在上营养土层的土面上间隔均匀地环设一圈垫块,将第二层模具放置在垫块上并与第一层模具对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将所有模具由下至上组装好;
步骤5)将植物种子均匀播撒在最上层模具的开口处以及相邻模具间的空隙处,待种子萌发后,对植物幼苗进行间苗和补苗;
步骤6)种植管理,根据植物所处的生长阶段对植株进行浇水、施肥、除草、修枝和防治病虫害
步骤7)除最上层模具以外,将其余模具内的植株的枝叶全部剪去,仅保留根蔸,拆除所有模具,用水冲洗表面泥土,二次修剪后得到目标提根苗木。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装置在整体形状和/或单层模具结构上均呈现出上小下大的特点,配合垫块有利于维持重心稳定,降低培植过程中的倾倒风险,通过使用该装置实现种子由上至下分层播种,避免粗壮的主根集中在根蔸上层的问题,且利用控根膜以及中间高四周低的营养土土面设置,确保所有植株的根系在向下生长一段距离后被迫向外侧生长,尽可能多的实现根系外露,提高植物根蔸艺术性表现,
通过应用本申请技术方案,可快速且批量培育出目标根艺苗木,种植人工少,时间成本低,为大规格名贵树种走向根艺市场铺平道路,且所有植株个体均为种子发芽长成而非后期移栽,抗逆性强,成活率高,降低培植过程中的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植物提根培育装置的轴向剖视图;
图中:1、模具,2、控根膜,3、垫块,4、营养土,A、播种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某一元件被描述为与另一元件存在“固定、固接、连接或连通”关系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固接、连接或连通在另一元件上,也可以是通过其他中间件间接固定、固接、连接或连通在另一元件上。
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对紫薇进行提根培育。紫薇是一种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特种价值的树木,其树高可达20米、胸径可达100厘米,枝条柔韧,花期为6~9月,花开时满枝冠且花色艳丽,是制作植物造型的上佳品种。此外,紫薇喜温暖湿润气候,耐阴性强,耐寒,对土壤适应性强,盐碱土质亦能生存,对二氧化硫、硫化氢、氧化氮等多种污染气体抗性较强,抗病虫害能力强,因而被广泛用于园林绿化。随着紫薇备受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其销量逐年增长,特别是造型奇特的紫薇根艺树由于数量稀少,更是供不应求。
在对紫薇进行培育的过程中,设计使用一种特制的植物提根培育装置,参见图1,该装置包括模1、控根膜2和垫块3,所述模具1整体上小下大的圆台结构,内部中空且上下底面均开口,所述模具1的数量至少为两层且共中心轴线设置,上一层模具的下开口尺寸小于下一层模具的上开口尺寸.
每层模具内均装有营养土4,所述营养土分为上营养土层和下营养土层,所述控根膜2铺设在两个营养土层之间,用于引导根系向模具外侧方向生长,所述控根膜2的边沿与所在模具的内壁间留有1~2cm空隙。
控根膜2的材质以植株生长过程中根系无法穿透为标准且具有一定柔韧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根膜2选择优质全新熟料厚白膜,厚度在0.8mm以上。植株的根系向下生长至控根膜处,然后沿控根膜向外侧生长至所在模具的内侧壁处,最后从二者的空隙处继续向下生长,并与该空隙处的植株的根系连接成一体。
所述垫块3设置在相邻模具之间以及最下层模具与地面之间,其作用为:1、确保模具放置在平面上;2、增大模具下部与土壤的接触面,降低压强以减少下沉量。所述垫块3采用可降解材料,即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容易被微生物作用分解的材质,如木头、竹片或其他生物降解塑料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垫块3选用便宜易得的竹片。
紫薇的提根培育过程如下;
一、植物提根培育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根据制作大型根艺紫薇苗木的规格,设计制作四层模具,由下至上,第一层模具的下开口直径为100厘米而上开口直径为95厘米,第二层模具的下开口直径为85厘米而上开口直径为80厘米,第三层模具的下开口直径为70厘米而上开口直径为65厘米,第四层模具的下开口直径为55厘米而上开口直径为50厘米,每层模具的高度为50厘米。
将全新的塑料大棚白膜裁剪成不同大小的圆形作为控根膜,并准备好若干长度不等的竹片作为垫块。
二、准备苗地
在计划种植的土地上,按照6米×6米见方的距离设置种植点,每个种植点直径1.5米范围内,均匀施撒菜枯2公斤、钙镁磷2公斤,用耕土机翻耕,使土壤和肥料均匀混合,平整翻耕后的土地,打好扎实的地面基础。
三、组装植物提根培育装置
在平整好的土地上放置一圈长60厘米、宽3厘米的竹片,相邻竹片间的距离约为10厘米,将第一层模具放置在竹片上,确保模具不会倾斜变形。将预先准备好的营养土加入模具内并压实,形成下营养土层,且下营养土层的土面堆积成中间高、四周低的形态,具体为:边缘最低处距离模具上开口的竖直距离为8厘米,中间最高处距离模具上开口的竖直距离为4厘米。
将控根膜置于下营养土层的土面上,使放置后的控根膜的边沿与所在模具的内壁间留有1~2厘米的空隙,再将干散的营养土覆盖在控根膜上,形成上营养土层,上营养土层的土面与所在模具的上开口齐平。
在上营养土层的土面上靠近模具边沿位置处再次放置一圈长20厘米、宽3厘米的竹片,相邻竹片间的距离约为10厘米,将第二层模具放置在竹片上并与第一层模具对中。
在第二层模具中加入营养土并压实,要求标准与第一层模具相同:继续堆成中间高四周低的土面并覆盖控根膜,在控根膜上覆盖高度与所在模具上开口齐平的营养土,在营养土的土面上靠近模具边沿位置处再次放置一圈竹片。重复上述操作,最后将四层模具全部组装好。
这样,一个高度为200厘米、底部直径为100厘米的紫薇树根艺培育模型就制作完成了。将其放置一段时间实现自然沉降。
四、播种紫薇种子
在开春20天之前,用除草药物将各层模具内可见泥土区域的喷雾一次。
除草处理半月以后,选择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花色艳丽的紫薇种子,以3~5cm的间距播种在每层模具露出的泥土上,见图1中的播种区域A。种子上盖2厘米厚度的干泥沙,并且用喷雾器将播种种子的土壤湿水,将土壤喷湿后,再喷雾杀菌剂一次,然后用薄地膜将整个模具内播种有紫薇种子的地方全部包紧,促使紫薇种子发芽和生长,防止鸟、老鼠等危害种子生长。
当种子发芽生长到高度5~10厘米时,将地膜拆除,让紫薇芽苗自由生长,并以每半月一次的频率喷雾杀菌剂和叶面肥。
当紫薇芽苗生长到10~20厘米时进行间苗和补苗。如有空缺和少苗处,利用阴天或晴天的傍晚把过密的芽苗移植到空缺和少苗处栽植,湿好定根水,精心管理一周确保成活。第一、二、三层模具内的芽苗每10厘米左右保留一株,太多的苗需要扯除,第四层模具内的芽苗约3~5厘米左右保留一株,注意清除杂草。
五、种植管理
修枝:紫薇苗生长到50cm以上时,要将生长旺盛的苗子修剪侧枝,打去一些叶子,长势太旺的还应剪去尖端部位,不让生长旺盛植株的挡住弱势植株的生长,进而让弱势紫薇苗快速生长,达到与原旺盛的紫薇苗同步生长的效果。
在紫薇苗落叶后发芽前,将第一、二、三层模具上的所有紫薇苗修剪成30厘米高,促使其在来年开春多发芽。
施肥:利用发酵过的有机肥水,少量的每隔10天左右浇施一次;同时也可用0.2%的水溶复合肥、叶面肥和植物生长素,每月喷雾一次叶面,一直贯穿整个生长周期。
湿水:在第四层模具之上安装好一个喷灌的雾喷喷头,确保每层苗都能被喷湿水。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基本保持每天都要湿水。
病虫害防治:在苗木生长季节,需认真检查病虫害,5-6月份主要防治白粉病,7月份以后主要防治斑点落叶病。治疗方法为:用业班通杀杀菌剂进行每月喷雾一次。5月份以后为蚜虫高发期,当发现有少量蚜虫时要及时防治蚜虫,一般用啶虫脒、蚍虫林、敌百辛硫磷、一季清、毒死蜱或天钻来防治蚜虫、钻心虫、盖壳虫和天牛等虫害。
紫薇苗生长到高度120cm以上时,将第四层模具上的紫薇苗除去100cm以下的枝叶(100cm之上还是要保留枝叶),在中心位置选择大约五分之一的紫薇苗用布松紧带捆扎在一起,以不断苗为标准,尽量向朝根部下边一点一点全部捆紧,然后将周围余下的紫薇苗大约分成四份,每份均呈80°角朝模具外倾斜定型,并在距离根部50厘米处用布松紧带捆紧,形成一个主顶4个侧枝。所有苗的尖端嫩叶、芽应其生长,但要时常进行修枝打叶,确保不阴死苗子。一个主顶和四个侧枝在捆绑生长的作用下,半年内全部愈合成一体,冬季紫薇苗落叶后要解除分别捆绑的布松紧带。
之后的第二年、第三年均按照上述原则进行病虫害防治,保持土壤湿润,修剪枝叶,根据植物生长阶段合理地施加肥料。
此时的紫薇苗直径均在3厘米以上,由于是种子播种,根系多以直向下生长为主,且主根大约有1~2厘米粗,从上至下均有分布。在各层控根膜的配合下,每层紫薇苗的根只能沿着所在模具的边沿向下生长,根又会发生侧根,根连根并形成一个网状体,长此以往,根与根的交叉连接处愈合在一起,而且越是下面的部位其根系就越多,也越能尽快愈合成一片,形成有力的稳定性来支撑上面部位。
六、拆除模具
到第四年,紫薇树的主顶直径有10厘米粗,侧枝直径有6厘米粗,树冠整体在6米以上,可拆除模具。具体为:在紫薇苗落叶后发芽前,首先剪去第一、二、三层模具上的紫薇苗,然后拆除第一、二、三、四层的模具,用水冲洗表面泥土,从外观上看,紫薇的根系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整体,上下粗细均匀且排布紧密。
再将第一、二、三层仅留根蔸的紫薇进行捆扎,修剪超出根蔸的部分,并及时在修剪处涂上伤口愈合剂。一株新、特、奇、巧、优美、宏伟的大型全冠根艺紫薇树就完美呈现出来了。
通过上述方法,仅用四年左右就可以将紫薇由种子制作培植成大型根艺紫薇树,且该紫薇树的提根高度在2米左右,直径在100厘米左右,生长良好,且能抵御风、雨、雪等恶劣的自然天气。由于我们在提根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根系包裹在提根的土球外,形成一层坚实的保护盔甲,再加上阳光和温度的作用,使苗木露出地面的根系迅速生长,相互交错、连成一体,因此销售移植成活率极高,风险小、市场价值高。
相比于传统的碰运气式的让苗木自由生长,或者是直接移植野外生长多年的植株,采用本申请方法后,不仅降低时间成本,且可批量得到大规格、高质量的提根苗木,也不会对野生种群及生态造成破坏,移栽存活率高(野生植株移栽成活率一直很低,生长势弱,所产生的人工机械费用极高,加上运输过程中因超宽,必须严重切枝,不能保证自然美观性,影响观赏效果),移植后保持了全冠的自然性,经济价值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任何改进或等同替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植物提根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1)和控根膜(2);所述模具(1)的内部中空且上下开口,上开口与下开口形状相同且上开口尺寸小于等于下开口尺寸,所述模具的数量至少为两层且共中心轴线设置,上层模具的下开口尺寸小于下层模具的上开口尺寸,每层模具(1)内均装有营养土(4),所述营养土分为上营养土层和下营养土层,所述控根膜(2)铺设在两个营养土层之间,用于引导根系向模具外侧方向生长,所述控根膜的边沿与所在模具的内壁间留有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提根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1)为圆柱或圆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提根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营养土层的土面设置为中间高四周低的形状,所述上营养土层的土面与所在模具的上开口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提根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根膜(2)的边沿与所在模具的内壁间的空隙为1~2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物提根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根膜(2)为大棚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物提根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补种位。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植物提根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具的下开口边沿设置一圈水平支座,所述水平支座的宽度是模具侧壁厚度的三倍及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植物提根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块(3),至少部分垫块(3)设置在相邻模具之间,该部分垫块(3)的底面与下层模具中的上营养土层接触而顶面与上层模具的下开口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植物提根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有部分垫块(3)设置在最下层模具与地面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植物提根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3)采用可降解材料。
CN202122296306.4U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植物提根培育装置 Active CN2156021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96306.4U CN215602169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植物提根培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96306.4U CN215602169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植物提根培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02169U true CN215602169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18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96306.4U Active CN215602169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植物提根培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021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4627B (zh) 一种仿榕树森林式造型大树的栽培方法
CN104798654B (zh) 大棚葡萄密植丰产早熟栽培方法
CN105850647B (zh) 一种榉树丛生培育方法
CN104472139A (zh) 一种桂花树育苗方法
CN113273422A (zh) 一种油橄榄的种植方法
CN104686280B (zh) 一种套种小麦等粮食作物的葡萄种植方法
CN111567352A (zh) 一种营造长效花境的工艺及架构
CN103250533B (zh) 一种植物绿篱墙的培育方法
CN106386338B (zh) 一种岑溪软枝油茶密植果穗两用林的营建方法
CN108124623A (zh) 一种树木高接换头的培育方法
CN101986824A (zh) 一种盆栽富士苹果树的栽培方法
CN101986819A (zh) 一种盆栽嘎啦苹果树的栽培方法
CN105325236A (zh) 一种桂花树的培育方法
CN215602169U (zh) 一种植物提根培育装置
CN108522122A (zh) 一种紫薇属植物l式扇环体单株树干艺术造型栽培方法
CN113812299B (zh) 一种植物提根培育方法
CN104221666A (zh) 一种防止乌桕主干弯曲的育苗方法
CN110012771B (zh) 一种金花茶早期高产栽培的方法
CN108293827B (zh) 一种厚皮香的盆景栽培方法
CN101986820A (zh) 一种盆栽果树海棠的栽培方法
CN112913488A (zh) 一种牡丹快速无性繁殖的综合方法
CN1742550A (zh) 一种显根树桩及其培育方法
CN112166993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下玉簪的栽培方法
CN101986816A (zh) 一种盆栽盖柿的栽培方法
CN104641883A (zh) 一种蜀桧园艺鼎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