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00682U - 电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00682U
CN215600682U CN202120909260.6U CN202120909260U CN215600682U CN 215600682 U CN215600682 U CN 215600682U CN 202120909260 U CN202120909260 U CN 202120909260U CN 215600682 U CN215600682 U CN 215600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module
supply device
fan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0926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兵
赵玉才
朱黎
王艺潮
董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0926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00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00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00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装置,其包括:两个输入端口,所述两个输入端口设置于所述电源装置的前端;至少一风扇,所述至少一风扇设置于所述两个输入端口之后;以及两个隔离电源,所述两个隔离电源与所述两个输入端口一一对应连接并设置于所述两个输入端口及所述至少一风扇之后,每一所述隔离电源的主功率回路包括至少一模块,每一所述模块包括PCB板、以及与所述PCB板结合的磁性元件和/或开关元件,所述至少一模块包含一隔离电路模块,其变压器的绕组通过在所述PCB板中铺铜形成,所述变压器的磁芯固定在所述PCB板上,所述至少一风扇用于给所述至少一模块散热。本实用新型无需改变已有的配电系统,且通过使用模块化电路设计等方法保证了良好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电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网络服务器电源多是按照N+N的冗余模式进行配置,例如1+1、2+2和 4+4冗余配置。
假定系统的实际功率是3kW,若使用1.5kW的电源则需要4台进行2+2 冗余配置,而使用3kW的电源则只需要按照1+1冗余进行配置。由于3kW电源的输入电流是1.5kW电源的2倍,因此需要更换耐电流能力更强的输入连接器,如从C14连接器升级到C20连接器。但连接器的更换将直接改变数据中心机房原有的配电架构,这将大大增加数据中心基建的投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一或多个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装置,其包括:两个输入端口,所述两个输入端口设置于所述电源装置的前端;至少一风扇,所述至少一风扇设置于所述两个输入端口之后;以及两个隔离电源,所述两个隔离电源与所述两个输入端口一一对应连接并设置于所述两个输入端口及所述至少一风扇之后,每一所述隔离电源的主功率回路包括至少一模块,每一所述模块包括PCB板、以及与所述PCB板结合的磁性元件和/或开关元件,所述至少一模块包含一隔离电路模块,所述隔离电路模块的变压器的绕组通过在所述PCB板中铺铜形成,所述变压器的磁芯固定在所述PCB板上,所述至少一风扇用于给所述至少一模块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形成一容纳空间,用以容纳所述两个输入端口、所述至少一个风扇以及所述两个隔离电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电路模块包括多个所述PCB板,所述隔离电路模块的所述变压器的所述绕组通过在多个所述PCB板中铺铜形成,所述变压器的所述磁芯固定在所述多个PCB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模块还包括PFC模块、DC-DC 模块、EMI模块、电容模块和辅助电源模块的至少其中之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主板,所述DC-DC模块的所述PCB 板插接在所述主板上,所述PCB板上的所述DC-DC模块的磁性元件远离所述主板放置,所述PCB板上的所述DC-DC模块的开关元件靠近所述主板放置,所述PCB板靠近所述主板的位置形成有板间风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两个隔离电源的两个所述PFC模块的散热器之间还设置有绝缘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一主板,所述至少一模块设置在所述主板上,其中,所述PFC模块和所述DC-DC模块的至少其中之一的PCB板在所述主板的插接处还设置有开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装置的外部尺寸具有38~46mm高度以及60~80mm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风扇为两个风扇,该两个风扇串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风扇沿所述电源装置的长度方向与竖向中轴线位置保持第一偏移位置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风扇沿所述电源装置的宽度方向居中放置;所述两个输入端口沿所述电源装置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前面板,且所述前面板上具有多个通风孔,所述多个通风孔是集中位于所述两个输入端口之间,并与所述至少一风扇相对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沿所述电源装置的宽度方向,所述至少一风扇与所述机壳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挡风填充物,以防止所述至少一风扇产生的风回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两个输入端口分别接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两个输入端口通过一接地结构件于一接地点共同接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结构件包括:第一接地件,对应安装于所述两个输入端口中的第一输入端口上,并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接地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口的第一接地端连接;第二接地件,对应安装于所述两个输入端口中的第二输入端口上,并具有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接地部,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口的第二接地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接地部与所述第二接地部通过一连接件于所述接地点连接至所述机壳并接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部分的所述第一接地件还进一步形成第一电磁屏蔽部,部分的所述第二接地件还进一步形成第二电磁屏蔽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两个输入端口为C14连接器或C20连接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电源的输入为AC输入或DC输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隔离电源具有一路主功率输出,所述两个隔离电源的两路所述主功率输出分别经一第一防反电路后并联连接并形成第一路输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隔离电源还具有一路备用输出,所述两个隔离电源的两路所述备用输出各自经一第二防反电路后并联连接并形成第二路输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电源为单级式电路;或者,所述隔离电源为二级式电路,其包括前级电路和后级电路,其中所述前级电路为PFC 电路或前置调压电路,所述后级电路为DC-DC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隔离电源包括至少一控制芯片,用以对所述隔离电源进行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两个隔离电源中的任意一个所述控制芯片还用以与外部系统进行通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另一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用以与外部系统进行通信。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双路输入的电源装置,可以保持原来的输入的连接器不变,无需改变已有的配电系统,节约了生产成本,例如可将2个1.5kW 的电源模块集成到一个电源机壳中。相对于传统的单输入电源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双路输入电源装置需要的器件翻倍,对绝缘、散热都造成了极大地挑战,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模块化电路设计等方法,提供足够的绝缘距离并优化风道,提升了散热能力,保证了良好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额外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变得显然,或者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而习得。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装置组装前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装置的内部布局示意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装置的两风扇串联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装置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A为图2的俯视图;
图3B为图2的仰视图;
图3C为图2的右视图;
图3D为图2的左视图;
图3E为图2的前视图;
图3F为图2的后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装置模块化的多个模块的布局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装置PFC模块或DC-DC模块与主板插接处的开槽示意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装置的隔离电路模块中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D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装置的隔离电路模块中另一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装置中采用LLC拓扑的DC-DC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装置的散热风道仿真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装置中两个输入端口通过接地结构件于一接地点共同接地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装置的第一控制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装置的第二控制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装置的第三控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在介绍这里所描述和/或图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时,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实施方式中可能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或“下”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侧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侧的组件。此外,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字限制。
如图1A~1B及图4C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装置100,其可包括两个输入端口10、至少一风扇20以及两个隔离电源30。所述两个输入端口 10,例如包括第一输入端口10A和第二输入端口10B,是设置于所述电源装置的前端。所述至少一风扇20是设置于所述两个输入端口10之后。所述两个隔离电源30,例如包括第一隔离电源30A和第二隔离电源30B,是与所述两个输入端口10一一对应连接并设置于所述两个输入端口10及所述至少一风扇 20之后。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一所述隔离电源30的主功率回路可包括至少一模块,每一所述模块包括PCB板、以及与所述PCB板结合的磁性元件和/或开关元件。电源模块30中的至少一模块包含一隔离电路模块,该隔离电路模块可例如但不限制为DC-DC模块,该隔离电路模块包括一变压器80,该变压器80的绕组可通过在PCB板90中铺铜形成,该变压器80的磁芯可固定在PCB 板90上,所述至少一风扇20可用于给所述至少一模块散热。
优选地,所述两个输入端口10(包括10A、10B)例如可为C14连接器或 C20连接器,其中,连接器A可用于接收一输入A,连接器B可用于接收一输入B。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风扇20较佳地例如可为一个风扇。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C所示,所述至少一风扇20也可为两个风扇,该两个风扇为串联连接并设置于所述两个输出端口10之后。
优选地,所述两个隔离电源30(包括30A、30B)的输入可为AC输入或 DC输入。并且,每一所述隔离电源30还可包括备用回路,例如其可包括辅助电源的输出回路。较佳地,每一所述隔离电源30可具有一路主功率输出和一路备用输出。如此,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装置100可具有双路输入和双路输出。
如图1A所示,所述电源装置100还可进一步包括机壳40,且所述机壳40 可形成一容纳空间401,用以容纳所述两个输入端口10、所述至少一个风扇20 以及所述两个隔离电源30。如图2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装置100 组装后的结构,其中,所述电源装置100的外部尺寸可具有38~46mm高度H 以及60~80mm的宽度W。较佳地,例如,所述电源装置100可具有长度L*宽度W*高度H为265mm*73.5mm*40mm的外部尺寸,其功率密度例如可为78W/inch3。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装置也可以为其他尺寸,这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参考图1A和图3A~3F,所述机壳40例如可由下机壳41和上机壳42组装而成。其中,所述下机壳41例如可包括位于底部的底板411、位于侧部的两个侧板412、以及位于前端的前面板413,所述上机壳 42例如可包括位于上部的顶板421和位于后端的后面板422。所述两个输入端口10(包括10A、10B)例如可沿所述电源装置100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于所述前面板413上,如图3E所示,且所述前面板413上可具有多个通风孔4131,所述多个通风孔4131是集中位于所述两个输入端口(包括10A、10B)之间,并与所述风扇20相对应设置,通过控制风扇20的前后器件的高度与空间,可以最大限度的优化风道,提高散热效率。具体地,风扇20可悬挂固定于上机壳42的顶板421上,另电源装置100还可包括一主板60,两个隔离电源30 即第一隔离电源30A和第二隔离电源30B设置于该主板6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板60与风扇20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一贯穿孔,使得风扇20穿过主板 60固定在底板411上。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4A所示,所述至少一模块还包括PFC模块、DC-DC模块、EMI模块、电容模块和辅助电源模块的至少其中之一。并且,每一所述隔离电源30均可使用模块化的电路设计,所谓的“模块化的电路设计”是指将磁性元件和/或开关元件和PCB板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模块。特别的,使用模块化的电路设计,不仅能够显著改善电源装置的制造性和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节约电源装置内部空间,改善热分布,提高主要发热器件处的风速,进而提高散热效率,以及能够提供足够的爬电距离,改善两路隔离电源 30间的绝缘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B所示,所述隔离电源30可为单级式电路也可为二级电路。如图4A所示,所述隔离电源30为二级式电路时,其可包括前级电路和后级电路,其中所述前级电路例如可包括PFC电路,所述后级电路例如可包括DC-DC电路,例如,A路的第一隔离电源30A为二级式隔离电源 A,其前级电路包括PFC模块31A,后级电路包括DC-DC模块A,其中PFC 模块31A包括散热器311A、开关组合312A及电感313A,散热器311A、开关组合312A及电感313A沿电源装置100的宽度方向从横向中轴线I1-I1向外依次设置。DC-DC模块A可由两部分组成,其中DC-DC模块A的第一部分32A例如可为DC-DC模块A的原边电路部分,DC-DC模块A的第二部分 33A例如可为DC-DC模块A的副边电路部分,DC-DC模块A的第一部分32A 和DC-DC模块A的第二部分33A在电源装置100的长度方向上沿横向中轴线I1-I1依次设置。B路的第二隔离电源30B为二级式隔离电源B,其前级电路包括PFC模块31B,后级电路包括DC-DC模块B,其中PFC模块31B包括散热器311B、开关组合312B及电感313B,散热器311B、开关组合312B 及电感313B沿电源装置100的宽度方向从横向中轴线I1-I1向外依次设置。 DC-DC模块B由两部分组成,DC-DC模块B的第一部分32B例如可为DC- DC模块B的原边电路部分,DC-DC模块B的第二部分33B例如可为DC-DC 模块B的副边电路部分,DC-DC模块B的第一部分32B和DC-DC模块B的第二部分33B在电源装置100的长度方向上沿横向中轴线I1-I1依次设置。可以理解的是,隔离电源30的DC-DC模块的原边电路部分和副边电路部分也可为集成为一整体模块并沿横向中轴线I1-I1设置。较佳地,A路的第一隔离电源30A还可进一步包括有EMI模块34A、电容模块35A和辅助电源模块 36A;B路的第一隔离电源30B还可进一步包括有EMI模块34B、电容模块 35B和辅助电源模块36B,其中将所述辅助电源模块36A和36B的输出外接可形成所述备用输出回路。A路的第一隔离电源30A和B路的第二隔离电源 30B的两路输出可通过输出端子50与负载连接并向负载供电。在本实用新型中,A路的第一隔离电源30A和B路的第一隔离电源30B中的至少一模块可分别沿所述电源装置100的长度方向的横向中轴线I1-I1的两侧布置,并在长度方向上形成多个风道。进一步地,A路的第一隔离电源30A的至少一模块和B路的第一隔离电源30B的至少一模块还可沿电源装置100的横向中轴线 I1-I1对称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C所示,该隔离电路模块还包括多个原边开关元件811及多个副边开关元件821,多个原边开关元件811及多个副边开关元件 821设置在PCB板90上,该隔离电路模块通过PCB板90的原边接脚812和副边接脚822与电源装置的主板60连接。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一所述隔离电源30还可以包括其他器件、电路、模块等,这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D所示,该隔离电路模块还可包括多个PCB板例如但不限制包括PCB板90和PCB板91,该隔离电路模块的变压器80的绕组通过在PCB板90和PCB板91中铺铜形成,变压器80的磁芯穿插固定在 PCB板90和PCB板91上。进一步地,PCB板90和PCB板91中的变压器 80的绕组可借由一铜片进行连接,亦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此处不以为限。控制变压器80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所在PCB层之间的层厚与层数即可调整变压器80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之间的爬电距离,从而满足两路隔离电源30中的隔离电路模块的变压器80的原边绕组与副边绕组之间的绝缘要求,实现了双重绝缘。
如图4A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将所述风扇20沿所述电源装置的长度方向与竖向中轴线I2-I2位置保持第一偏移位置放置,该第一偏移位置可根据实际电路灵活设置,此处并不以为限。在本实施例中一个风扇20设置在电源装置100前端并在宽度方向上居中放置,且A路的连接器A和B路的连接器B是并列位于前面板上,前面板上的通风孔是集中于A路的连接器A和B路的连接器B之间且正对风扇20,通过控制风扇20的前后器件的高度与空间,可最大限度优化风道,提高散热效率。
如图4A所示,为了保证A/B两路隔离电源的主要功率模块,例如PFC 模块/DC-DC模块均能良好的散热,本实用新型是将风扇20居中放置,并将A 路的第一隔离电源30A和B路的第二隔离电源30B的主要功率模块在所述电源装置的长度方向上沿横向中轴线I1-I1的两侧分立布局,以形成较好风道。例如,将EMI模块(34A、34B)、电容模块(35A、35B)等被动模块/器件以及辅助电源模块(36A、36B)等发热较少的模块与控制板(37B)放置在两侧,呈现往中间导流的趋势;将发热大的PFC模块(31A、31B)、DC-DC模块 (32A、32B、33A、33B)等模块/器件放置在宽度方向的中部,同时使其与风扇20保持一定距离。如此,发热器件能最大程度地位于良好风道上散热,同时能够保证风扇20吸入的风足够均温而确保风扇20能够在安全的环境温度中工作。如图4A所示的布局是此种情况下的最优布局,若在功率等级较低或发热较少的情况下,也可以按需将A路的第一隔离电源30A和B路的第二隔离电源30B的主要功率模块在宽度方向两侧放置。
如图4A所示,A路的第一隔离电源30的PFC模块31A的散热器A和B 路的第二隔离电源30B的PFC模块31B的散热器B较为贴近,因此在两路隔离电源的散热器之间可插入绝缘片314,以增加两个散热器之间的爬电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B所示,PFC模块和DC-DC模块的至少其中之一的 PCB板在主板60的插接处还设置有开槽70,以提高A路的第一隔离电源30A 和B路的第二隔离电源30B之间的绝缘效果,从而满足了A路的第一隔离电源30A和B路的第二隔离电源30B之间的绝缘要求,实现了双重绝缘。
如图5所示,其示出了采用LLC拓扑电路的DC-DC模块A中DC-DC模块A的第二部分33A(或DC-DC模块B的第二部分33B)的结构,即DC-DC 模块副边电路部分的结构。该DC-DC模块A的第二部分33A可通过接脚822 插接在主板60上。其中,磁性元件,例如集成电感器331和集成变压器332 是放在PCB板90上的远离主板60的位置,表面贴装器件(SurfaceMounted Devices,SMD)333例如但不限制为开关元件贴在磁性元件下侧,即PCB板90上的靠近主板60的位置处,可以理解的是,集成电感器331和集成变压器 332也可集成为一磁性元件。虽然磁性元件本身挡风严重,但磁性元件发热相对开关器件较低,由于较大的磁性元件的存在,PCB板90靠近主板的位置的板间风道较好,风速高,散热效率高。同时,由于DC-DC模块的第二部分33A 及DC-DC模块B的第二部分33B的两侧的辅助电源模块36A、36B的区域的风道通畅,这样的布局能够保证整个电源装置获得足够的散热风流,满足热要求。可以理解的是,DC-DC模块的原边电路部分亦采用上述相似结构布局,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参考图4A,沿所述电源装置100的宽度方向,在所述风扇20与所述机壳40之间的空间内还设置有挡风填充物38,以防止所述风扇20产生的风回流而降低风扇的有效散热效率。考虑到成本与易用性,本实用新型较佳地可选择使用泡棉进行隔断。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器件、PCB板或者其他结构件方式来实现隔断。
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装置的散热风道仿真如图6所示,由图6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装置可在中央和两侧分别形成中央风道61和侧风道62,并且,流经中央主要发热区域的风流量高于流向两侧的风流量,与前述的分析一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隔离电源30设置于所述至少一风扇20的出风口之后,利用所述至少一风扇20的出风给所述两个隔离电源进行散热,其风向为第一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隔离电源30设置于所述至少一风扇20 的进风口之后,利用所述至少一风扇20的进风给所述两个隔离电源进行散热,其风向为第二方向。
优选地,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两个输入端口10(包括10A、 10B)可通过一接地结构件12于一接地点共同接地连接。
所述接地结构件12可包括第一接地件12A和第二接地件12B。其中,所述第一接地件12A是对应安装于第一输入端口10A上,并具有第一连接部 121A和第一接地部122A,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21A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口 10A的第一接地端101A连接。所述第二接地件12B是对应安装于第二输入端口10B上,并具有第二连接部121B和第二接地部122B,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121B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口10B的第二接地端101B连接。所述第一接地部 122A与所述第二接地部122B可通过一连接件13(例如可为螺钉)于所述接地点连接至所述机壳40并接地连接。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中,部分的所述第一接地件12A还进一步形成第一电磁屏蔽部123A,部分的所述第二接地件12B还进一步形成第二电磁屏蔽部123B。本实用新型结合EMI防护设计及空间优化,通过取消常规的A/B两路输入的PE飞线,采用一个连接件同时固定A/B两路输入至机壳以在同一接地点上完成接地,可以节省内部空间,提升绝缘效果,并优化散热风道。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两个输入端口 10(包括10A、10B)也可以分别接地连接。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路输入的电源装置,其输入A和输入B可采用双C14连接器,且A路的隔离电源和B路的隔离电源均为2级式拓扑结构,前级为PFC电路或前置调压电路,后级为DC-DC电路。而且,A路和B 路的DC-DC电路的输出侧的主功率输出分别经一第一防反电路(例如ORing 电路)后并联连接以合成一路输出为负载供电。例如,A路的隔离电源和B路的隔离电源的主功率输出分别经第一防反电路A和第一防反电路B后并联连接并形成第一路输出。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A路的隔离电源和B路的隔离电源的还可分别包括一备用输出,A路的隔离电源和B路的隔离电源的备用输出分别经第二防反电路C和第二防反电路D后并联连接并形成第二路输出,第二防反电路例如可为ORing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一隔离电源可包括至少一控制芯片,用以对所述隔离电源进行控制。并且,所述两个隔离电源的任意一个所述控制芯片还可用以与外部系统进行通信。两路隔离电源之间由于绝缘要求,因此各自需要使用至少一块控制芯片进行控制。由于双路输入电源对系统来说仍是一台电源,因此为了方便与系统通信,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其中一块控制芯片在对A路隔离电源或B路隔离电源进行控制的同时完成与外部系统的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装置亦可采用其他一控制芯片与外部系统的进行通信,上述控制芯片例如但不限制为单片机、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等。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可采用两块控制芯片进行控制,其中,通过初级控制芯片A可对A路的隔离电源的PFC电路A进行控制,通过初级控制芯片 B可对B路的隔离电源的PFC电路B进行控制,且该初级控制芯片A和该初级控制芯片B可分别通过一个光电耦合器分别耦接至DC-DC电路A和DC- DC电路B,以分别控制DC-DC电路A和DC-DC电路B的运作。该初级控制芯片A和该初级控制芯片B任意之一可通过另一光电耦合器实现和外部系统的通信。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还可采用三块控制芯片进行控制,其中,通过初级控制芯片A可对A路的隔离电源的PFC电路A进行控制,通过初级控制芯片 B可对B路的隔离电源的PFC电路B进行控制,且该初级控制芯片A和该初级控制芯片B可分别通过一个光电耦合器耦接至次级控制芯片,该次级控制芯片可对A路的隔离电源的DC-DC电路A和B路的隔离电源的DC-DC电路B进行控制并同时实现和外部系统的通信。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还可采用五块控制芯片进行控制,两个隔离电源分别包括一初级控制芯片及一次级控制芯片,该电源装置还包括一通讯控制芯片。其中,通过初级控制芯片A可对A路的隔离电源的PFC电路A进行控制,通过初级控制芯片B可对B路的隔离电源的PFC电路B进行控制,且该初级控制芯片A和该初级控制芯片B可分别通过一个光电耦合器对应耦接至次级控制芯片A和次级控制芯片B,该次级控制芯片A可对A路的隔离电源的DC-DC电路A进行控制,该次级控制芯片B可对B路的隔离电源的DC- DC电路B进行控制,该次级控制芯片A和该次级控制芯片B与通讯控制芯片连接,该通讯控制芯片可实现和外部系统的通信。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双路输入的电源装置,可以保持原来的输入的连接器不变,无需改变已有的配电系统,节约了生产成本,例如可将2个1.5kW 的电源模块集成到一个电源机壳中。相对于传统的单输入电源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双路输入电源装置需要的器件翻倍,对绝缘、散热都造成了极大地挑战,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模块化电路设计等方法,提供足够的绝缘距离并优化风道,提升了散热能力,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模块化的双路输入的电源装置,能够在电源总数量不变的前提下,大规模提升数据中心机房的供电功率。由于不需要更换输入端子,因此可以避免对现有的数据中心机房配电系统进行改造,极大的降低了机房扩容成本;同时不需要改变输出端子,因此可以兼容原有的系统使用;通过使用模块化的电路设计,在提高电源内部的散热与两路隔离电源之间的绝缘性能的同时还能够改善制造性,降低生产成本。
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模块化的双路输入的电源装置,是一种服务于现有数据中心机房改造的大功率电源的高效低成本设计方案。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相反,本实用新型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布置。

Claims (24)

1.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输入端口,所述两个输入端口设置于所述电源装置的前端;
至少一风扇,所述至少一风扇设置于所述两个输入端口之后;以及
两个隔离电源,所述两个隔离电源与所述两个输入端口一一对应连接并设置于所述两个输入端口及所述至少一风扇之后,每一所述隔离电源的主功率回路包括至少一模块,每一所述模块包括PCB板、以及与所述PCB板结合的磁性元件和/或开关元件,所述至少一模块包含一隔离电路模块,所述隔离电路模块的变压器的绕组通过在所述PCB板中铺铜形成,所述变压器的磁芯固定在所述PCB板上,所述至少一风扇用于给所述至少一模块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形成一容纳空间,用以容纳所述两个输入端口、所述至少一个风扇以及所述两个隔离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电路模块包括多个所述PCB板,所述隔离电路模块的所述变压器的所述绕组通过在多个所述PCB板中铺铜形成,所述变压器的所述磁芯固定在所述多个PCB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模块还包括PFC模块、DC-DC模块、EMI模块、电容模块和辅助电源模块的至少其中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主板,所述DC-DC模块的所述PCB板插接在所述主板上,所述PCB板上的所述DC-DC模块的磁性元件远离所述主板放置,所述PCB板上的所述DC-DC模块的开关元件靠近所述主板放置,所述PCB板靠近所述主板的位置形成有板间风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隔离电源的两个所述PFC模块的散热器之间还设置有绝缘片。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主板,所述至少一模块设置在所述主板上,其中,所述PFC模块和所述DC-DC模块的至少其中之一的PCB板在所述主板的插接处还设置有开槽。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的外部尺寸具有38~46mm高度以及60~80mm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风扇为两个风扇,该两个风扇串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风扇沿所述电源装置的长度方向与竖向中轴线位置保持第一偏移位置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风扇沿所述电源装置的宽度方向居中放置;所述两个输入端口沿所述电源装置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前面板,且所述前面板上具有多个通风孔,所述多个通风孔是集中位于所述两个输入端口之间,并与所述至少一风扇相对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源装置的宽度方向,所述至少一风扇与所述机壳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挡风填充物,以防止所述至少一风扇产生的风回流。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输入端口分别接地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输入端口通过一接地结构件于一接地点共同接地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结构件包括:
第一接地件,对应安装于所述两个输入端口中的第一输入端口上,并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接地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口的第一接地端连接;
第二接地件,对应安装于所述两个输入端口中的第二输入端口上,并具有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接地部,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口的第二接地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接地部与所述第二接地部通过一连接件于所述接地点连接至所述机壳并接地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部分的所述第一接地件还进一步形成第一电磁屏蔽部,部分的所述第二接地件还进一步形成第二电磁屏蔽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输入端口为C14连接器或C20连接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电源的输入为AC输入或DC输入。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隔离电源具有一路主功率输出,所述两个隔离电源的两路所述主功率输出分别经一第一防反电路后并联连接并形成第一路输出。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隔离电源还具有一路备用输出,所述两个隔离电源的两路所述备用输出分别经一第二防反电路后并联连接并形成第二路输出。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电源为单级式电路;或者,所述隔离电源为二级式电路,其包括前级电路和后级电路,其中所述前级电路为PFC电路或前置调压电路,所述后级电路为DC-DC电路。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隔离电源包括至少一控制芯片,用以对所述隔离电源进行控制。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隔离电源中的任意一个所述控制芯片还用以与外部系统进行通信。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另一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用以与外部系统进行通信。
CN202120909260.6U 2021-04-29 2021-04-29 电源装置 Active CN215600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09260.6U CN215600682U (zh) 2021-04-29 2021-04-29 电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09260.6U CN215600682U (zh) 2021-04-29 2021-04-29 电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00682U true CN215600682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72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09260.6U Active CN215600682U (zh) 2021-04-29 2021-04-29 电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006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84010B2 (en) Modular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system
CN117076376B (zh) 一种基于ocsp主板实现的gpu服务器架构
CN210807673U (zh) 一种轻量化便携基站
CN215600682U (zh) 电源装置
CN111655016B (zh) 可分区散热的插箱以及机柜
CN115275717A (zh) 电源装置
CN210183766U (zh) 一种一体式机柜
CN216532441U (zh) 一种新型高功率密度电源
CN106842975A (zh) 一种智能家居终端控制系统
KR200428273Y1 (ko) 축전지 실장 정류시스템
CN211351268U (zh) 一种大容量有源滤波器布局结构
CN216721173U (zh) 高密度电源
CN216959666U (zh) 高密度电源
CN214481943U (zh) 一种隔离电源和5g前传网关设备
CN113286459A (zh) 一种盒式设备和机柜系统
CN210093788U (zh) 高功率密度的不断电系统
CN218603374U (zh) 一种双向隔离电源及电器设备
CN109936970A (zh) 一种集成式多接口互连的vpx散热机箱
CN116647115A (zh) 高密度电源
CN219086996U (zh) 开关电源变换装置
CN211879814U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配电柜
CN219068299U (zh) 一种基站扩展柜
CN210052113U (zh) 机箱和视频处理设备
CN221264072U (zh) 一种充电器电路板的堆叠结构
CN212063832U (zh) 一种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