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00396U - 极片涂布结构 - Google Patents

极片涂布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00396U
CN215600396U CN202121199664.7U CN202121199664U CN215600396U CN 215600396 U CN215600396 U CN 215600396U CN 202121199664 U CN202121199664 U CN 202121199664U CN 215600396 U CN215600396 U CN 2156003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chamfer
foil
pole piec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9966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浩生
庄汉义
杨舜敏
黎更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Maoliyua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Puning Bo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ning Bo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uning Bo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9966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003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003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003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极片涂布结构。上述的极片涂布结构包括箔片、至少一个第一涂布体和至少一个第二涂布体。箔片上相对设置有第一涂布面和第二涂布面。第一涂布体包括第一涂布主体、第一倒角部和第二倒角部,第一涂布主体、第一倒角部和第二倒角部均与第一涂布面连接,第一涂布主体、第一倒角部和第二倒角部于箔片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第一倒角部远离第一涂布主体的一端和第三倒角部远离第二涂布主体的一端于箔片上的投影重合,第二倒角部远离第一涂布主体的一端和第四倒角部远离第二涂布主体的一端于箔片上的投影错位设置。上述的极片涂布结构能提高极片的合格率。

Description

极片涂布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极片涂布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池的制备过程中,对极片进行涂布工序之后,涂布材料和极片箔材的剥离强度很低,使得涂布材料容易在电解液的浸泡情况下和电池的使用情况下从极片箔材上剥脱下来,因此,为了提高涂布材料和极片箔材的剥脱强度,并且为了提高电池极片涂布材料的密度和厚度一致性,正负极片在涂布工序之后必须再进行辊压操作。
在辊压极片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电池极片涂布材料的密度和厚度一致性,使得辊压机中的轧辊的压力保持不变,导致极片涂布结构末端的极片箔材的延展率增大,进而容易造成极片尾端爆边,因此,为了改善极片尾端爆边的问题,一般对连续的极片箔材上进行间隔涂布单个极片的涂布材料,但即使是单个极片的长度也容易造成极片尾端爆边,此外,轧辊的辊压线速度经常在接触到极片箔材上的涂布材料时发生瞬间突变,导致极片涂布结构首端的极片箔材的延展率增大,进而容易造成极片首端爆边,现有的极片涂布结构通过设置极片箔材相对的两侧表面上的涂布材料的首尾端的涂布材料区错位,进而降低了极片的极片箔材首尾端的延展率而改善极片爆边的问题,但设置极片箔材相对的两侧表面上的涂布材料的首尾端的涂布材料区错位的间隔难度较大,以及设置极片箔材相对的两侧表面上的涂布材料的首尾端的涂布材料区错位容易造成极片首尾端卷曲,而卷曲区域较难控制,使得对极片分切后极片的长度较难控制,进而导致正负极片的长度不符合电池的要求而导致极片报废,总体上降低了极片的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提高极片的合格率的极片涂布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极片涂布结构,包括:
箔片,所述箔片上相对设置有第一涂布面和第二涂布面;
至少一个第一涂布体,所述第一涂布体包括第一涂布主体、第一倒角部和第二倒角部,所述第一涂布主体、所述第一倒角部和所述第二倒角部均与所述第一涂布面连接,所述第一涂布主体、所述第一倒角部和所述第二倒角部于所述箔片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
至少一个第二涂布体,所述第二涂布体包括第二涂布主体、第三倒角部和第四倒角部,所述第二涂布主体、所述第三倒角部和所述第四倒角部均与所述第二涂布面连接,所述第二涂布主体、所述第三倒角部和所述第四倒角部于所述箔片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倒角部远离所述第一涂布主体的一端和第三倒角部远离第二涂布主体的一端于所述箔片上的投影重合,所述第二倒角部远离所述第一涂布主体的一端和第四倒角部远离第二涂布主体的一端于所述箔片上的投影错位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涂布主体、所述第一倒角部和所述第二倒角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涂布主体、所述第三倒角部和所述第三倒角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涂布体和所述第二涂布主体的面密度为 16mg/cm2~21mg/cm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倒角部、所述第二倒角部、所述第三倒角部和所述第四倒角部的倾斜角度均为15°~6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箔片厚度为10um~20u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倒角部远离所述第一涂布主体的一端和第四倒角部远离第二涂布主体的一端于所述箔片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为 2.0mm~3.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涂布体还包括第一边缘倒角部和第二边缘倒角部,所述第一边缘倒角部和第二边缘倒角部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第一涂布主体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边缘倒角部和第二边缘倒角部分别相对位于所述第一涂布主体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边缘倒角部和第二边缘倒角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涂布主体、所述第一倒角部和所述第二倒角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涂布体还包括第三边缘倒角部和第四边缘倒角部,所述第三边缘倒角部和第四边缘倒角部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第二涂布主体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三边缘倒角部和第四边缘倒角部分别相对位于所述第二涂布主体的两侧,且所述第三边缘倒角部和第四边缘倒角部分别与所述第二涂布主体、所述第三倒角部和所述第四倒角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涂布面和所述第二涂布面平行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极片涂布结构中,对极片涂布结构进行了调整,涂布时对第一涂布体和第二涂布体的两个边缘进行消薄处理,即形成第一涂布体的第一倒角部和第二倒角部,以及形成第二涂布体的第三倒角部和第四倒角部,由于与箔片的第一涂布面连接的第一涂布体中,第一涂布主体、第一倒角部和第二倒角部于箔片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并且由于与箔片的第二涂布面连接的第二涂布体中,第二涂布主体、第三倒角部和第四倒角部于箔片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此外,由于第一倒角部远离第一涂布主体的一端和第三倒角部远离第二涂布主体的一端于箔片上的投影重合,第二倒角部远离第一涂布主体的一端和第四倒角部远离第二涂布主体的一端于箔片上的投影错位设置,即使得箔片相对的两侧表面上的第一涂布体和第二涂布体的首端或尾端的错位设置,有效释放了箔片与第一涂布体,以及箔片与第二涂布体的延展应力,降低了箔片于第一涂布体和第二涂布体的首端或尾端处的延展率,并且通过第一涂布体的第一倒角部和第二倒角部,以及第二涂布体的第三倒角部和第四倒角部的设置,使得辊压机的轧辊对极片进行辊压时箔片的延展应力可以很好的从大到小过渡到裸露于第一涂布体和第二涂布体外围的箔片,进一步有效降低了箔片于第一涂布体和第二涂布体的首端或尾端处的延展率,进而在箔片相对的两侧表面上的第一涂布体和第二涂布体的首端或尾端对其设置的条件下,有效改善了极片爆边的问题,提高了极片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极片涂布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极片涂布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极片涂布结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极片涂布结构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所示极片涂布结构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所示极片涂布结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极片涂布结构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极片涂布结构。上述的极片涂布结构包括箔片、至少一个第一涂布体和至少一个第二涂布体。箔片上相对设置有第一涂布面和第二涂布面。第一涂布体包括第一涂布主体、第一倒角部和第二倒角部,第一涂布主体、第一倒角部和第二倒角部均与第一涂布面连接,第一涂布主体、第一倒角部和第二倒角部于箔片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第二涂布体包括第二涂布主体、第三倒角部和第四倒角部,第二涂布主体、第三倒角部和第四倒角部均与第二涂布面连接,第二涂布主体、第三倒角部和第四倒角部于箔片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第一倒角部远离第一涂布主体的一端和第三倒角部远离第二涂布主体的一端于箔片上的投影重合,第二倒角部远离第一涂布主体的一端和第四倒角部远离第二涂布主体的一端于箔片上的投影错位设置。
上述的极片涂布结构中,对极片涂布结构进行了调整,涂布时对第一涂布体和第二涂布体的两个边缘进行消薄处理,即形成第一涂布体的第一倒角部和第二倒角部,以及形成第二涂布体的第三倒角部和第四倒角部,由于与箔片的第一涂布面连接的第一涂布体中,第一涂布主体、第一倒角部和第二倒角部于箔片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并且由于与箔片的第二涂布面连接的第二涂布体中,第二涂布主体、第三倒角部和第四倒角部于箔片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此外,由于第一倒角部远离第一涂布主体的一端和第三倒角部远离第二涂布主体的一端于箔片上的投影重合,第二倒角部远离第一涂布主体的一端和第四倒角部远离第二涂布主体的一端于箔片上的投影错位设置,即使得箔片相对的两侧表面上的第一涂布体和第二涂布体的首端或尾端的错位设置,有效释放了箔片与第一涂布体,以及箔片与第二涂布体的延展应力,降低了箔片于第一涂布体和第二涂布体的首端或尾端处的延展率,并且通过第一涂布体的第一倒角部和第二倒角部,以及第二涂布体的第三倒角部和第四倒角部的设置,使得辊压机的轧辊对极片进行辊压时箔片的延展应力可以很好的从大到小过渡,进一步有效降低了箔片于第一涂布体和第二涂布体的首端或尾端处的延展率,进而在箔片相对的两侧表面上的第一涂布体和第二涂布体的首端或尾端对其设置的条件下,有效改善了极片爆边的问题,提高了极片的合格率。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极片涂布结构10,以下对本申请的极片涂布结构10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一实施方式的极片涂布结构 10包括箔片100、至少一个第一涂布体200和至少一个第二涂布体300。箔片 100上相对设置有第一涂布面110和第二涂布面120。第一涂布体200包括第一涂布主体210、第一倒角部220和第二倒角部230,第一涂布主体210、第一倒角部220和第二倒角部230均与第一涂布面110连接,第一涂布主体210、第一倒角部220和第二倒角部230于箔片100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第二涂布体 300包括第二涂布主体310、第三倒角部320和第四倒角部330,第二涂布主体 310、第三倒角部320和第四倒角部330均与第二涂布面120连接,第二涂布主体310、第三倒角部320和第四倒角部330于箔片100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另请一并参阅图3、图4和图5,第一倒角部220远离第一涂布主体210的一端和第三倒角部320远离第二涂布主体310的一端于箔片100上的投影重合,第二倒角部230远离第一涂布主体210的一端和第四倒角部330远离第二涂布主体310的一端于箔片100上的投影错位设置。
上述的极片涂布结构10中,对极片涂布结构10进行了调整,涂布时对第一涂布体200和第二涂布体300的两个边缘进行消薄处理,即形成第一涂布体 200的第一倒角部220和第二倒角部230,以及形成第二涂布体300的第三倒角部320和第四倒角部330,由于与箔片100的第一涂布面110连接的第一涂布体 200中,第一涂布主体210、第一倒角部220和第二倒角部230于箔片100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并且由于与箔片100的第二涂布面120连接的第二涂布体 300中,第二涂布主体310、第三倒角部320和第四倒角部330于箔片100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此外,由于第一倒角部220远离第一涂布主体210的一端和第三倒角部320远离第二涂布主体310的一端于箔片100上的投影重合,第二倒角部230远离第一涂布主体210的一端和第四倒角部330远离第二涂布主体310的一端于箔片100上的投影错位设置,即使得箔片100相对的两侧表面上的第一涂布体200和第二涂布体300的首端或尾端的错位设置,有效释放了箔片100与第一涂布体200,以及箔片100与第二涂布体300的延展应力,降低了箔片100于第一涂布体200和第二涂布体300的首端或尾端处的延展率,并且通过第一涂布体200的第一倒角部220和第二倒角部230,以及第二涂布体 300的第三倒角部320和第四倒角部330的设置,使得辊压机的轧辊对极片进行辊压时箔片100的延展应力可以很好的从大到小过渡,进一步有效降低了箔片 100于第一涂布体200和第二涂布体300的首端或尾端处的延展率,进而在箔片 100相对的两侧表面上的第一涂布体200和第二涂布体300的首端或尾端对其设置的条件下,有效改善了极片爆边的问题,提高了极片的合格率。
请一并参阅图3、图4和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涂布主体210、第一倒角部220和第二倒角部230为一体成型结构,提高了第一涂布主体210、第一倒角部220和第二倒角部230的连接稳定性和结构紧凑性,进而提高了第一涂布体200的结构稳定性和结构紧凑性,并且减少了第一涂布体200的加工工序,提高了第一涂布体200的涂布效率。
请一并参阅图3、图4和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涂布主体310、第三倒角部320和第三倒角部320为一体成型结构,提高了二涂布主体、第三倒角部320和第三倒角部320的连接稳定性和结构紧凑性,进而提高了第二涂布体300的结构稳定性和结构紧凑性,并且减少了第二涂布体300的加工工序,提高了第二涂布体300的涂布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涂布体和第二涂布主体的面密度均为 16mg/cm2~21mg/cm2,更好地降低了箔片于第一涂布层和第二涂布层的首端或尾端处的延展率,进一步改善了极片爆边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倒角部、第二倒角部、第三倒角部和第四倒角部的倾斜角度均为15°~60°,更好地使得辊压机的轧辊对极片进行辊压时箔片的延展应力可以很好的从大到小过渡,确保了箔片于第一涂布层和第二涂布层的首端或尾端处的延展率的有效降低,进而确保了极片褒贬问题的改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箔片厚度为10um~20um,更好地使极片中的箔片适应于极片涂布结构,改善了极片涂布结构的箔片进行辊压后发生皱褶或卷绕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倒角部远离第一涂布主体的一端和第四倒角部远离第二涂布主体的一端于箔片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为2.0mm~3.5mm,确保了箔片于第一涂布层和第二涂布层的首端或尾端处的延展率的有效降低,进而确保了极片褒贬问题的改善。
请一并参阅图1、图6和图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涂布体200还包括第一边缘倒角部240和第二边缘倒角部250,第一边缘倒角部240和第二边缘倒角部250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涂布主体210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边缘倒角部240和第二边缘倒角部250分别相对位于第一涂布主体210的两侧,且第一边缘倒角部240和第二边缘倒角部250分别与第一涂布主体210、第一倒角部 220和第二倒角部230连接。可以理解,进一步对极片涂布结构10进行了调整,涂布时对第一涂布体200的另外两个边缘进行消薄处理,即形成第一涂布体200的第一边缘倒角部240和第二边缘倒角部250,进而在第一涂布体200的另外两侧边缘和箔片100形成由厚到薄的第一边缘倒角部240和第二边缘倒角部250,使辊压时箔片100的延展应力可以很好的从大到小过渡到裸露于第一涂布体200 外围的箔片100,改善了箔片100的涂覆边缘出现打皱的现象,大大提高极片质量和合格率,减少铝箔片100断裂的风险。
请一并参阅图2、图5和图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涂布体300还包括第三边缘倒角部340和第四边缘倒角部350,第三边缘倒角部340和第四边缘倒角部350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二涂布主体310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三边缘倒角部340和第四边缘倒角部350分别相对位于第二涂布主体310的两侧,且第三边缘倒角部340和第四边缘倒角部350分别与第二涂布主体310、第三倒角部 320和第四倒角部330连接。可以理解,进一步对极片涂布结构10进行了调整,涂布时对第二涂布体300的另外两个边缘进行消薄处理,即形成第二涂布体300的第三边缘倒角部340和第四边缘倒角部350,进而在第二涂布体300的另外两侧边缘和箔片100形成由厚到薄的第三边缘倒角部340和第四边缘倒角部350,使辊压时箔片100的延展应力可以很好的从大到小过渡到裸露于第二涂布体300 外围的箔片100,改善了箔片100的涂覆边缘出现打皱的现象,大大提高极片质量和合格率,减少铝箔片100断裂的风险。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涂布面110和第二涂布面120平行设置,确保了第一涂布体200和第二涂布体300的压实密度一致性,进而确保了极片的质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极片涂布结构10中,对极片涂布结构10进行了调整,涂布时对第一涂布体200和第二涂布体300的两个边缘进行消薄处理,即形成第一涂布体200的第一倒角部220和第二倒角部230,以及形成第二涂布体300的第三倒角部320和第四倒角部330,由于与箔片100的第一涂布面110连接的第一涂布体200中,第一涂布主体210、第一倒角部220和第二倒角部230于箔片100 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并且由于与箔片100的第二涂布面120连接的第二涂布体300中,第二涂布主体310、第三倒角部320和第四倒角部330于箔片100 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此外,由于第一倒角部220远离第一涂布主体210的一端和第三倒角部320远离第二涂布主体310的一端于箔片100上的投影重合,第二倒角部230远离第一涂布主体210的一端和第四倒角部330远离第二涂布主体310的一端于箔片100上的投影错位设置,即使得箔片100相对的两侧表面上的第一涂布体200和第二涂布体300的首端或尾端的错位设置,有效释放了箔片100与第一涂布体200,以及箔片100与第二涂布体300的延展应力,降低了箔片100于第一涂布体200和第二涂布体300的首端或尾端处的延展率,并且通过第一涂布体200的第一倒角部220和第二倒角部230,以及第二涂布体 300的第三倒角部320和第四倒角部330的设置,使得辊压机的轧辊对极片进行辊压时箔片100的延展应力可以很好的从大到小过渡,进一步有效降低了箔片 100于第一涂布体200和第二涂布体300的首端或尾端处的延展率,进而在箔片 100相对的两侧表面上的第一涂布体200和第二涂布体300的首端或尾端对其设置的条件下,有效改善了极片爆边的问题,提高了极片的合格率。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极片涂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箔片,所述箔片上相对设置有第一涂布面和第二涂布面;
至少一个第一涂布体,所述第一涂布体包括第一涂布主体、第一倒角部和第二倒角部,所述第一涂布主体、所述第一倒角部和所述第二倒角部均与所述第一涂布面连接,所述第一涂布主体、所述第一倒角部和所述第二倒角部于所述箔片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
至少一个第二涂布体,所述第二涂布体包括第二涂布主体、第三倒角部和第四倒角部,所述第二涂布主体、所述第三倒角部和所述第四倒角部均与所述第二涂布面连接,所述第二涂布主体、所述第三倒角部和所述第四倒角部于所述箔片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倒角部远离所述第一涂布主体的一端和第三倒角部远离第二涂布主体的一端于所述箔片上的投影重合,所述第二倒角部远离所述第一涂布主体的一端和第四倒角部远离第二涂布主体的一端于所述箔片上的投影错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涂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布主体、所述第一倒角部和所述第二倒角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涂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涂布主体、所述第三倒角部和所述第三倒角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涂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布体和所述第二涂布主体的面密度为16mg/cm2~21mg/c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涂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角部、所述第二倒角部、所述第三倒角部和所述第四倒角部的倾斜角度均为15°~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涂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箔片厚度为10um~20u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涂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倒角部远离所述第一涂布主体的一端和第四倒角部远离第二涂布主体的一端于所述箔片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为2.0mm~3.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涂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布体还包括第一边缘倒角部和第二边缘倒角部,所述第一边缘倒角部和第二边缘倒角部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第一涂布主体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边缘倒角部和第二边缘倒角部分别相对位于所述第一涂布主体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边缘倒角部和第二边缘倒角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涂布主体、所述第一倒角部和所述第二倒角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涂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涂布体还包括第三边缘倒角部和第四边缘倒角部,所述第三边缘倒角部和第四边缘倒角部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第二涂布主体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三边缘倒角部和第四边缘倒角部分别相对位于所述第二涂布主体的两侧,且所述第三边缘倒角部和第四边缘倒角部分别与所述第二涂布主体、所述第三倒角部和所述第四倒角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片涂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布面和所述第二涂布面平行设置。
CN202121199664.7U 2021-05-31 2021-05-31 极片涂布结构 Active CN2156003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9664.7U CN215600396U (zh) 2021-05-31 2021-05-31 极片涂布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9664.7U CN215600396U (zh) 2021-05-31 2021-05-31 极片涂布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00396U true CN215600396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74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99664.7U Active CN215600396U (zh) 2021-05-31 2021-05-31 极片涂布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003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03580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及含有该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US8202642B2 (en) Current collector for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electrode plate for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and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CN111725569B (zh) 一种卷芯和电池
EP4160805A1 (en) Lithium ion battery
JP6766338B2 (ja) 電極板の製造方法及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7084696A (ja) 電極板の製造方法及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4707328B2 (ja) 渦巻状電極群を備えた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A2410721A1 (en) Ultra-thin plate electrochemical cel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215600396U (zh) 极片涂布结构
JP2001076711A (ja) シート電極の製造方法
JP2005183181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電極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9419081U (zh) 锂电池极片及二次电池
CN218783051U (zh) 一种负极片及电池
KR102016509B1 (ko) 이차전지 전극 제조 방법
CN206441826U (zh) 一种卷绕式电芯
US6666899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plates for batteries
CN206789615U (zh) 极片及电芯
CN220553467U (zh) 一种电池极片的异型辊
CN108598359A (zh) 一种提高方形聚合物锂离子电芯极片活性物质涂覆量的方法
KR20190114122A (ko) 엠보형 분리막을 갖는 이차전지용 전극 조립체의 제조방법
CN212783563U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卷芯结构
CN212085131U (zh) 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布结构
CN220774413U (zh) 一种电极极片及电池卷芯、用电装置
CN208352433U (zh) 一种电极片及高安全锂离子电池
WO2024011703A1 (zh) 辊压装置、复合极片、电池单体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0

Address after: 528000, C601, Wufangsha Comprehensive Building, No. 2 Nanping East Road, Guicheng Street,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oshan Maoliyu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5322 Lei Yi Industrial Park, shenxiangou, Liantan village, Junbu Town, Puning City, Jiey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Puning Bohe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