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97684U - 新风管帽、新风进风装置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新风管帽、新风进风装置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97684U
CN215597684U CN202121530942.2U CN202121530942U CN215597684U CN 215597684 U CN215597684 U CN 215597684U CN 202121530942 U CN202121530942 U CN 202121530942U CN 215597684 U CN215597684 U CN 2155976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fresh air
air
cap
fr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3094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朋飞
袁小辉
张德明
郝本华
汪鹏飞
侯竑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3094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976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976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976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管帽、新风进风装置及空调,以克服进风管道的长度较短限制空调的安装范围的问题。其中,所述新风管帽包括:中空柱体,所述中空柱体具有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用于与一新风管帽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具有进风区及连接区,所述进风区与连接区错开设置,所述进风区设置有用于供室外新风进入的多个进风孔,所述连接区用于与另一进风管道连接。

Description

新风管帽、新风进风装置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管帽、新风进风装置及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家用电器,一般具有制热和制冷功能,在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时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为用户提供一个适宜的室内环境,有效地提高了用户的生活品质。
相关技术中,通常为空调配置有新风功能,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可以供室外空气进入,以提高室内空气的含氧量等参数,达到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的目的。
然而,目前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空调内的进风管道的长度大约为2米,在一些大面积家庭等安装场景中,进风管道的长度限制了空调的安装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管帽、新风进风装置及空调,以克服进风管道的长度较短限制空调的安装范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新风管帽,用于空调,所述新风管帽包括:中空柱体,所述中空柱体具有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用于与一新风管帽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具有进风区及连接区,所述进风区与连接区错开设置,所述进风区设置有用于供室外新风进入的多个进风孔,所述连接区用于与另一进风管道连接。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柱面具有沿周向相对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有所述进风孔,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有所述连接区。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风管帽还包括端壁,所述端壁设置于中空柱体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端部;所述端壁设置有所述进风区。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区设置有外螺纹。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风孔为格栅孔。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段设置有外螺纹。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风管帽还包括:导流环,所述导流环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的连接处;沿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方向,所述导流环的外径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新风进风装置,用于空调,包括:进风管道及如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管帽;其中,所述进风管道连接于所述新风管帽。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风管帽及进风管道均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进风管道用于与空调的水洗装置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新风管帽连接于两个进风管道之间,另一个所述新风管帽连接于远离所述水洗装置的进风管道;所述新风进风装置还包括:护圈,所述护圈安装于远离所述水洗装置的进风管道。
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包括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进风装置及外壳,所述新风进风装置安装于所述外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管帽、新风进风装置及空调,通过在设置于一进风管道的进风端的新风管帽上设置连接区,该连接区能够直接与另一进风管道连接,以延长新风进风装置的长度,利于降低甚至避免对空调的安装范围的限制,使得空调的安装位置更为灵活,能够适用于更多如大面积家庭等安装场景。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与连接区错开分布的进风区,通过在进风区开设多个进风孔,进风孔能够过滤掉进入的室外新风中携带的较大颗粒物。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新风管帽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新风管帽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新风进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新风进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新风管帽;11-第一连接段;12-第二连接段;121-连接区;122-进风区;1221-进风孔;13-导流环;2-进风管道;3-护圈;4-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中,通常为空调配置有新风功能,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可以供室外空气进入,以提高室内空气的含氧量等参数,达到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的目的。然而,目前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空调内的进风管道通常是量产的,其长度大约为2米,在一些大面积家庭等安装场景中,进风管道的长度限制了空调的安装范围。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管帽、新风进风装置及空调,通过在设置于一进风管道的进风端的新风管帽上设置连接区,该连接区能够直接与另一进风管道连接,以延长新风进风装置的长度,利于降低甚至避免对空调的安装范围的限制,使得空调的安装位置更为灵活,能够适用于更多如大面积家庭等安装场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进风装置的结构、功能及实现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新风管帽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新风管帽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新风进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新风进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进风装置,用于空调,包括:进风管道2及新风管帽1;进风管道2连接于新风管帽1。
沿新风管帽1的轴向,新风管帽1具有相对的两端,新风管帽1的其中一端能够与一进风管道2连接,新风管帽1的另一端能够与另一进风管道2连接。新风管帽1具体可以为金属材料制成的部件。进风管道2可以为波纹管,具体可以为金属波纹管。
新风管帽1包括:中空柱体,中空柱体具有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11及第二连接段12。第一连接段11用于与一进风管道2连接,第二连接段12具有进风区122及连接区121,进风区122与连接区121错开设置,进风区122设置有用于供室外新风进入的进风孔1221,连接区121用于与另一进风管道2连接。
中空柱体具体可以为中空的圆柱体。中空柱体的外径可以与进风管道2的内径相适配。在新风进风装置具有多个进风管道2时,各进风管道2的内径可以相等,或者说,各进风管道2的规格(或者说型号)可以相同。
中空柱体通过第一连接段11与一新风管帽1连接,例如,中空柱体可以通螺接或卡接或过盈配合等连接方式与新风管帽1连接。可选的,第一连接段11可以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能够与该进风管道2采用的金属波纹管配合,如此,既利于提高新风管帽1与进风管道2的装配效率,还利于相对简化新风管帽1的结构,确保新风管帽1的强度。
中空柱体可以通过第二连接段12与另一进风管道2连接,例如,中空柱体可以通过螺接或卡接或过盈配合等连接方式与进风管道2连接。可选的,第二连接段12可以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能够与该进风管道2采用的金属波纹管配合,如此,既利于提高新风管帽1与进风管道2的装配效率,还利于相对简化新风管帽1的结构,确保新风管帽1的强度。
其中,第一连接段11沿轴向的长度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二连接段12的长度,以利于增大室外新风的进风量。当然,若有需要,第一连接段11的长度也可以大于第二连接段12的长度。第一连接段11及第二连接段12沿新风管帽1的轴向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
中空柱体的第二连接段12设置有用于与进风管道2连接的连接区121。中空柱体的第二连接段12还可以设置有进风区122。进风区122设置有多个可供室外新风进入的进风孔1221。
进风孔1221可以为圆孔,此时,进风区122可以包括多个呈点阵式或呈矩阵式分布的多个圆孔。或者,进风口可以为多边形孔,此时,进风区122可以包括多个呈点阵式或呈矩阵式分布的多个多边形孔;例如,进风口可以为矩形孔如长孔,此时,进风区122可以包括多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长孔,换句话说,进风区122设置有格栅孔。其中,进风孔1221的具体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
本示例中,通过在新风管帽1的进风区122设置多个进风孔1221,当该新风管帽1位于室外且供室外新风进入时,多个进风孔1221既可以供室外新风进入,还对进入的室外新风有过滤作用,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
进风区122与连接区121间隔设置,或者说,进风区122与连接区121错开设置。如此,使得新风管帽1的第二连接段12既能够实现与进风管道2的连接,还能够实现为室外新风的进入提供通道,且使得新风管帽1的结构较为紧凑。
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进风装置,通过在设置于一进风管道2的进风端的新风管帽1上设置连接区121,该连接区121能够直接与另一进风管道2连接,以延长新风进风装置的长度,利于降低甚至避免对空调的安装范围的限制,使得空调的安装位置更为灵活,能够适用于更多如大面积家庭等安装场景。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与连接区121错开分布的进风区122,通过在进风区122开设多个进风孔1221,进风孔1221能够过滤掉进入的室外新风中携带的较大颗粒物。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连接段12的柱面具有沿周向相对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第一区域设置有进风孔1221,第二区域设置有连接区121。
第二连接段12可以为中空的圆柱状。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可以分别为半圆柱状的柱面区域。其中,第一区域沿周向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二区域沿周向的长度。当然,第一区域沿周向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二区域沿周向的长度。其中,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沿周向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
第一区域的进风孔1221可以呈矩阵或点阵式分布。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区域设置的进风口数量越多,进风量可以相对越大,且对进入的室外新风的过滤效果相对越好。
第二区域有至少部分区域设置有外螺纹。第二区域设有外螺纹的部分为连接区121。连接区121沿轴线的长度越长,连接区121域进风管道2的连接相对来说越可靠。其中,连接区121的具体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例如,连接区121的外螺纹的螺距需与进风管道2相适配,连接区121的外螺纹的圈数可以为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或四个以上,外螺纹的圈数具体以满足连接区121与进风管道2的连接可靠性为宜。
可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区121与进风管道2的连接可靠性,进风管道2还可以通过卡箍件与第二连接段12卡接。
本示例中,通过将第二连接段12的第一区域设置进风区122,在与第一区域沿周向相对的第二区域设置连接区121,利于确保连接区121与进风管道2的连接可靠性,且利于简化新风管帽1的结构,利于降低新风管帽1的制备工艺。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新风管帽1的一端设置有可供室外新风进入进风管道2的端部开口,具体地中空柱体的内柱面围成该端部开口;新风管帽1的另一端设置有端壁。也就是说,新风管帽1靠近第二连接段12的端部设置有端壁,新风管帽1靠近第一连接段11的端部开设有端部开口。
可选的,新风管帽1的端壁也设置有进风区122。也即,新风管帽1的端壁设置有进风孔1221。设置于新风管帽1的进风孔1221可以呈点阵式或矩阵式分布。可以理解的是:新风管帽1的端壁设置的进风口数量越多,进风量可以相对越大,且对进入的室外新风的过滤效果相对越好。
本示例中,通过在新风管帽1靠近第二连接段12的端部设置端壁,且在该端壁开设进风孔1221,既利于提高室外新风的进风量,还利于过滤到室外新风中的较大颗粒物,以进一步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新风管帽1还包括:导流环13,导流环13设置于第一连接段11与第二连接段12的连接处。沿朝向第二连接段12的方向,导流环13的外径逐渐减小;或者说,沿朝向第一连接段11的方向,导流环13的外径逐渐增大。示例性地,导流环13可以呈锥形。
采用本示例的新风进风装置,新风进风装置的末端的新风管帽1可以有至少部分位于室外,该新风管帽1的导流环13及进风区122可位于室外;连接于该新风官帽的第一连接段11的进风管道2可穿设于墙壁安装孔中。
本示例中,通过设置导流环13,在该新风管帽1有至少部分位于室外时,该导流环13可位于墙壁安装孔的外侧,该导流环13对附近的空气具有引导作用,以免附近的空气作用于腔壁安装孔处影响新风进风装置在腔壁安装孔中的安装可靠性。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新风管帽1为两个,相应地,进风管道2也为两个,两个新风管帽1中有一个设置于两个进风管道2之间,两个进风管道2中的一个通过连接件4连接于空调的水洗装置,两个新风管帽1中的另一个设置于另一个进风管道2的一端。新风进风装置还包括:护圈3,护圈3安装于背离水洗装置的进风管道2。
本示例中,护圈3用于与墙壁安装孔配合,以覆盖管道与墙壁安装孔的孔壁之间的间隙,以免室外新风从管道与墙壁安装孔的孔壁之间的间隙进入室内。
可以理解的是:本示例是以新风管帽1及进风管道2为两个为例进行说明;在安装场景需要更长的尺寸时,新风进风装置中的新风管帽1及进风管道2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或三个以上。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新风管帽1,新风管帽1的结构、功能及实现过程可以采用前述任一示例中的新风管帽1,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可以包括相连接的空调外机及空调内机。空调外机通常包括室外换热器。空调内机通常包括室内换热器及节流装置。空调还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可以设置于空调外机或空调内机。空调进行制冷工作时,压缩机将气态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并将其送至室外换热器进行冷却,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经冷却后变成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节流装置节流降压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体,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体经过室内换热器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而汽化变成气态,从而达到制冷的效果;气态的制冷剂再回到压缩机继续压缩,继续循环进行制冷。
其中,空调内机可以具有新风功能。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内机可以包括外壳、水洗装置及新风进风装置,水洗装置及新风进风装置可安装于外壳,新风进风装置可以连接于水洗装置的进风端,新风进风装置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导至水洗装置中进行水洗净化处理,以进一步提高室内空气的制冷。
其中,新风进风装置的结构、功能及实现过程可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水洗装置可以包括:水箱、水洗单元及空气驱动件。水箱可以呈圆柱状、长方体状等规则形状,当然水箱还可以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水箱可具有底壁及围设于底壁外周的侧壁,侧壁向上延伸设置,侧壁的上端可连接有顶壁。水箱的底壁、侧壁及顶壁共同围合成用于收容液体的收容空间。
水箱设置有可供新风进入的进风口,进风口可设置于水箱的侧壁上,可选地,进风口设置于水箱的侧壁上相对靠上的位置,以利于避免水箱内的水洗液流出。
水箱的底端可设置有底座。水箱与底座可拆卸连接,以利于便捷地将水箱取出。空气驱动件可以设置于底座。空气驱动件通过传动轴与水箱内的水洗单元连接,以能够驱动水洗单元转动。水洗单元有部分能够与水箱内的液体接触,以能够在空气驱动件提供的驱动力下带动水箱内的液体运动。
可选的,水洗单元可以包括甩水件,甩水件的作用是在空气驱动件的带动下转动以将水从甩水件的下端吸附至上端,并从甩水件的四周以水幕形态甩出,最终甩出的水在重力作用下重新流入水箱的下端,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具体的,甩水件的下端与水箱的底面之间形成有间隙,甩水件的下端设有进水口,甩水件的侧壁设有多个出水孔,甩水件在空气驱动件的带动下转动以将水吸入甩水件内部并使水从出水孔甩出以形成水幕。
具体工作时,空气驱动件驱动甩水件转动,甩水件内部会形成负压从而将水箱内的水从甩水件下端的进水口吸入甩水件内部;被吸入甩水件内部的水沿着甩水件的侧壁向甩水件的上端流动,由于甩水件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出水孔,当水流上升至出水孔所在的高度时,会从出水孔处高速甩出,从而在甩水件的周向形成一圈水幕。当甩水件甩出水幕后,从水箱的进风口进入的空气会与水幕接触以吸附空气中的灰尘等,从而完成空气的水洗净化。
其中,本实施例未对空调进行说明的部分,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规设置,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以上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风管帽,用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帽包括:中空柱体,所述中空柱体具有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用于与一新风管帽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具有进风区及连接区,所述进风区与连接区错开设置,所述进风区设置有用于供室外新风进入的多个进风孔,所述连接区用于与另一进风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管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柱面具有沿周向相对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有所述进风孔,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有所述连接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管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帽还包括端壁,所述端壁设置于中空柱体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端部;所述端壁设置有所述进风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管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区设置有外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管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孔为格栅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管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设置有外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管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帽还包括:导流环,所述导流环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的连接处;
沿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方向,所述导流环的外径逐渐减小。
8.一种新风进风装置,用于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管道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管帽;其中,所述进风管道连接于所述新风管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帽及进风管道均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进风管道用于与空调的水洗装置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新风管帽连接于两个进风管道之间,另一个所述新风管帽连接于远离所述水洗装置的进风管道;
所述新风进风装置还包括:护圈,所述护圈安装于远离所述水洗装置的进风管道。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进风装置及外壳,所述新风进风装置安装于所述外壳。
CN202121530942.2U 2021-07-06 2021-07-06 新风管帽、新风进风装置及空调 Active CN2155976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30942.2U CN215597684U (zh) 2021-07-06 2021-07-06 新风管帽、新风进风装置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30942.2U CN215597684U (zh) 2021-07-06 2021-07-06 新风管帽、新风进风装置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97684U true CN215597684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77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30942.2U Active CN215597684U (zh) 2021-07-06 2021-07-06 新风管帽、新风进风装置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976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3499B (zh) 一种自调节方向通风帽
CN113483402B (zh) 新风装置、空调内机及空调
CN215597684U (zh) 新风管帽、新风进风装置及空调
CN216080072U (zh) 新风进风装置及空调
CN111380374B (zh) 一种复合式闭式冷却塔
CN215597610U (zh) 水洗新风装置、空调内机及空调
CN106440065A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13810864U (zh) 一种下进风风管机及其空调器
CN106091481A (zh) 毛细管涡旋换热器
CN205641436U (zh) 挂壁式空调室内机
CN215597476U (zh) 空调内机及空调
CN212458040U (zh) 一种壳管式换热器
CN111380373B (zh) 一种多级换热的闭式冷却塔
CN2896149Y (zh) 节流阀
CN210638142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4234335A (zh) 新风管组件、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CN210638134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29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08186737U (zh) 一种气体交换混风仓
CN205245355U (zh) 空调柜机
CN212618964U (zh) 螺旋式蒸发风机
CN211503772U (zh) 一种空气制冷换热器装置
WO2018128147A2 (ja) 遠心型流体機械
CN216281756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7383178U (zh) 一种蒸发网喷淋加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