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97648U - 等离子杀菌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杀菌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97648U
CN215597648U CN202121036749.3U CN202121036749U CN215597648U CN 215597648 U CN215597648 U CN 215597648U CN 202121036749 U CN202121036749 U CN 202121036749U CN 215597648 U CN215597648 U CN 2155976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lasma
indoor unit
conductive sheet
steriliz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3674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嘉兴
武凤玲
王宁
刘祥宇
任克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3674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976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976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976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等离子杀菌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目前的紫外杀菌装置的作用范围有限、装配复杂以及安全要求高等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杀菌装置包括转化部分和发射部分,转化部分与发射部分电连接,转化部分设置成能够将输入的电源进行处理后提供给发射部分,发射部分设置成在通电时能够电离空气从而产生等离子体,发射部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转化部分相接,第一部分包括尖端,在第一部分通电时,尖端与第二部分之间形成能够电离空气的电场。本实用新型通过发射部分电离空气产生的等离子体使致病微生物灭活,从而能够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

Description

等离子杀菌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等离子杀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空调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空调器的室内机用于与室内空间的空气交换热量,室内空间的空气经由室内机的进风口进入室内机的壳体内,与蒸发器交换热量,然后再经由室内机的出风口进入室内空间。不过,空调器在长期使用之后,内部会积存大量的细菌,这样室内空间的空气在流经室内机的壳体内部时,就会将细菌携带至室内空间,进而导致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下降,严重时危害人们的健康。目前,市面上部分空调器配置有紫外杀菌装置,紫外杀菌装置发射处来的紫外线可以消除照射范围内的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细菌。
不过,上述紫外杀菌装置只能对流过空调器内部的空气进行杀菌,对照射不到的区域就不能起到杀菌作用,作用范围有限。并且,紫外杀菌装置的整机装配位置较为复杂,在设计时需要保证尽可能大的照射范围才能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此外,紫外杀菌装置的安全要求高,其发射出来的紫外线不能直接照射人眼和皮肤,若照射到空调器的一些零部件,如塑料件等,会加速其老化速度。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紫外杀菌装置的作用范围有限、装配复杂以及安全要求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杀菌装置,所述等离子杀菌装置包括转化部分和发射部分,所述转化部分与所述发射部分电连接,所述转化部分设置成能够将输入的电源进行处理后提供给所述发射部分,所述发射部分设置成在通电时能够电离空气从而产生等离子体,其中,所述发射部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转化部分相接,第一部分包括尖端,在所述第一部分通电时,所述尖端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形成能够电离空气的电场。
在上述等离子杀菌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尖端,所述导电片与所述转化部分相接。
在上述等离子杀菌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尖端沿所述导电片的长度方向分布;并且/或者多个所述尖端由所述导电片的至少一个侧边沿所述导电片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
在上述等离子杀菌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为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电片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
在上述等离子杀菌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板状结构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
在上述等离子杀菌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射部分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座以及设置于两个所述端座之间的连接板,两个所述端座分别与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电片和所述板状结构设置于两个所述端座之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等离子杀菌装置包括转化部分和发射部分,转化部分与电源相连,并且转化部分能够将该输入的电源处理之后再提供给发射部分,从而确保等离子杀菌装置的稳定运行。转化部分将处理后的电源传输给发射部分,发射部分能够电离空气从而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通常包括高能电子、短寿命活性粒子(如O、OH、HO2等)和长寿命活性物种(如O3、O2 -、激发态N2、NO、H2O2等),能够使致病微生物灭活。这样,通过等离子杀菌装置产生的等离子体就能够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其中,发射部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与转化部分相接,这样,就能够实现第一部分与电源的相连通,确保等离子杀菌装置的稳定运行。第一部分包括尖端,在第一部分通电时,尖端与第二部分之间形成能够电离空气的电场,这样就能够电流流经该电场的空气,产生能够使致病微生物灭活的等离子体,从而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部分还包括导电片,该导电片与转化部分相接、且其上设置有多个尖端,这样,转化部分将处理后的电源传输给导电片之后,继而再由导电片传输至尖端,从而实现了尖端与转化部分电连接。
进一步地,多个尖端沿导电片的长度方向分布,这样多个尖端也就能够覆盖导电片更大的区域,多个尖端与第二部分之间形成的电场的范围也就更大,从而也就能够同时电离更多的空气、产生更多的等离子体。多个尖端由导电片的至少一个侧边沿导电片的宽度方向延伸,这样也就能够在导电片的侧边上设置足够多的尖端,不管第二部分设置在导电片的哪个方位,都有足够数量的尖端与第二部分之间形成电场,从而能够更好地电离空气进而产生等离子体。
进一步地,第二部分设置为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与导电片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这样设置在导电片上的多个尖端也就与板状结构彼此相对,在导电片通电之后,设置在导电片上的尖端与板状结构之间也就形成了能够电离空气的电场。
进一步地,板状结构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流经等离子杀菌装置的空气可以经由第一通孔流动到尖端与第二部分之间形成的电场内进而被电离成等离子体,空气被电场电离后产生的等离子体也可以经由该第一通孔流出,进而扩散至其他位置。
进一步地,发射部分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座以及设置于两个端座之间的连接板,两个端座分别与连接板的一端连接,从而能够确保发射部分的稳定性。导电片和板状结构设置于两个端座之间,这样也就将板状结构和导电片平行设置在了两个端座之间,在组装好时,板状结构与导电片彼此相对。在导电片通电之后,设置在导电片上的尖端与板状结构之间也就形成了能够电离空气的电场,从而产生能够使致病微生物灭活的等离子体,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设置有至少一个前述任一项方案中所述的等离子杀菌装置。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以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导流件,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导流件设置成在所述导流件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限定有出风间隙并且能够使气流逐渐向气流中心方向聚合、在所述导流件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能够封堵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导流件的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等离子杀菌装置设置在所述导流件内部,所述导流件至少在对应于所述发射部分的位置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射部分设置于所述导流件沿其长度方向的端部;并且/或者所述转化部分设置于所述导流件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件内部设置有安装柱,所述转化部分设置于所述安装柱。
通过上述设置方式,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内可移动地设置有导流件,壳体具有进风口,室内空间的空气经由进风口进入到壳体内。壳体的前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导流件设置成在导流件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能够与壳体的内壁之间限定有出风间隙,并且能够使气流逐渐向气流中心方向聚合,在导流件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能够封堵第一出风口。通过导流件的设置,在需要从第一出风口出风时,使导流件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壳体内的空气在经第一出风口进入到室内空间时,能够向气流中心方向聚合,形成汇聚效应,使得风力更加强劲,送风距离更远。在不需要从第一出风口出风时,使导流件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这样也就能够封堵第一出风口。
导流件的内部形成有空腔,等离子杀菌装置设置在导流件的内部,导流件至少在对应于发射部分的位置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这样壳体内的空气就能够经由该第二通孔进入到导流件的内部,也就能够流入到等离子杀菌装置处,进而被等离子杀菌装置电离生成等离子体。同时,由等离子杀菌装置电离空气产生的等离子体也能够随着气流一起从第二通孔处穿出,进而进入到室内空间,气流中携带的等离子体能够使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灭活,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
进一步地,发射部分设置在导流件沿其长度方向的端部,转化部分设置在导流件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确保导流件内部各处重量的均衡性,避免因导流件各处的重量失衡而导致导流件变形。并且,这样的设置方式只需要较短的导线就能够实现发射部分与转化部分的电连接,走线更加容易。
进一步地,导流件内部设置有安装柱,转化部分设置于安装柱,这样也就将转化部分设置在了导流件的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该空调室内机具有前述的等离子杀菌装置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等离子杀菌装置设置在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上并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杀菌装置。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面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面图(二);
图5是图4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6是图4中局部C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等离子杀菌装置的导电片和尖端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等离子杀菌装置的板状结构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等离子杀菌装置的端座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面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列表:
1、转化部分;2、发射部分;21、尖端;22、导电片;221、第一折弯;222、第一穿孔;23、板状结构;231、第一通孔;232、第二折弯;233、第二穿孔;24、连接板;25、端座;251、第三穿孔;252、第四穿孔;253、第一槽缝;254、第二槽缝;255、第三槽缝;256、第一卡块;257、第二卡块;258、内壳;259、外壳;3、壳体;31、进风口;32、第一出风口;33、第二出风口;4、导流件;41、第二通孔;42、安装柱;43、安装孔;5、导流板;100、第一预设位置;200、第二预设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虽然本实施例是以壁挂式空调为例来进行阐述的,但是还可以适用于柜式空调器、吊顶式空调器等其他类型的空调器或者其他需要利用等离子杀菌装置的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去除室内空间的空气中以及物品表面附着的细菌、病毒等,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上设置有等离子杀菌装置,该等离子杀菌装置能够电离空气产生等离子体,该等离子体能够使致病微生物灭活,具有较好的除菌效果。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上设置的等离子杀菌装置的可能的设置方式。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图,图2是图1中局部A的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面图(一),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面图(二),图5是图4中局部B的放大图,图6是图4中局部C的放大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等离子杀菌装置的导电片和尖端的结构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等离子杀菌装置的板状结构的结构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等离子杀菌装置的端座的结构图。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杀菌装置包括转化部分1和发射部分2,转化部分1与电源相连,该电源一般为交流电源,电压较低(如220V或者12V等),利用该转化部分1对该部分直流电源或者交流电源进行处理:经EMI处理电路及雷击保护电路处理后,通过脉冲振荡电路,过压限流、高低压隔离等线路,将低电压升为交流高压,然后通过特殊等级电子材料整流滤波后得到纯净的直流负高压和直流正高压,并将直流正高压提供给发射部分2,从而确保等离子杀菌装置的稳定运行。
转化部分1将处理后的电源传输给发射部分2,发射部分2电离空气从而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通常包括高能电子、短寿命活性粒子(如O、OH、HO2等)和长寿命活性物种(如O3、O2 -、激发态N2、NO、H2O2等),能够使致病微生物灭活。
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电子和短寿命活性粒子(如O、OH、HO2等)对致病微生物的灭活起主导作用,主要作用于等离子放电区域,能够快速杀灭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长寿命活性物种(如O3、O2 -、激发态N2、NO、H2O2等)对致病微生物的灭活起辅助作用,在安全阈值内的O3和大量的激发态N2随着气流流动,扩散到室内空间内,使室内空间内的致病微生物失活。这样,通过等离子杀菌装置产生的等离子体就能够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图7所示,发射部分2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与转化部分1相接,第二部分接地,这样,就能够实现第一部分与电源的相连通,确保等离子杀菌装置的稳定运行。第一部分包括尖端21,在第一部分通电时,尖端21与第二部分之间形成能够电离空气的电场,这样就能够电流流经该电场的空气,产生能够使致病微生物灭活的等离子体,从而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
如图3至图5、图7所示,第一部分包括导电片22,该导电片22大致为长条形结构,其通过导线与转化部分1电连接。在导电片22上设置有多个尖端21,这样,转化部分1将处理后的电源传输给导电片22之后,继而再由导电片22传输至尖端21,从而实现了尖端21与转化部分1电连接。显然,第一部分也可以不包括导电片22,而是将尖端21设置在发射部分2的基座上,然后通过导线等直接与转化部分1电连接。
如图7所示,多个尖端21沿导电片22的长度方向分布,多个尖端21也就能够覆盖导电片22更大的区域,多个尖端21与第二部分之间形成的电场的范围也就更大,从而也就能够同时电离更多的空气、产生更多的等离子体。显然,多个尖端21也能够沿导电片22的宽度方向分布。
多个尖端21由导电片22的两个长侧边沿导电片22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这样通过在导电片22的两个长侧边都设置尖端21,从而能够有足够数量的尖端21与第二部分之间形成电场,从而能够更好地电离空气进而产生等离子体。
显然,在确保等离子杀菌装置能够产生足够的等离子体的前提下,多个尖端21也可以仅由导电片22的一个长侧边沿导电片22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当然,多个尖端21也可以由导电片22的两个短侧边沿导电片22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或者是,多个尖端21由导电片22的上、下两个侧面中的一个或者两个沿导电片22的高度方向向外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导电片22大致为矩形,其两个长侧边的延伸方向为上述的导电片22的长度方向,两个短侧边的延伸方向为上述的导电片22的宽度方向,导电片22的厚度方向即为上述的导电片22的高度方向。
如图3至图5、图7和图8所示,第二部分设置为板状结构23,该板状结构23具有一定的向下凹的弧度,这是为了增大板状结构23的面积,从而能够增大与多个尖端21相配合的面积,从而能够在多个尖端21与第二部分之间产生更大的范围的电场,从而更好地电离空气。显然,该板状结构23也可以不具有弧度,而是一个平板状结构23,只要能够与尖端21配合产生电场即可。
板状结构23的延伸方向与导电片22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这样设置在导电片22上的多个尖端21也就与板状结构23彼此相对,在导电片22通电之后,设置在导电片22上的尖端21与板状结构23之间也就形成了能够电离空气的电场。显然,板状结构23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与导电片22的延伸方向呈一定的角度,只要尖端21与板状结构23配合形成能够电离空气产生等离子体的电场即可。
如图3至图5、图7和图8所示,板状结构23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231,该第一通孔231贯穿板状结构23,且多个第一通孔231布满整个板状结构23,这样流经等离子杀菌装置的空气可以经由第一通孔231流动到尖端21与第二部分之间形成的电场内,进而被电离成等离子体,空气被电场电离后产生的等离子体也可以经由该第一通孔231流出,进而扩散至其他位置。显然,板状结构23上也可以不设置第一通孔231。
显然,第二部分还可以设置成条状结构、设置有尖端21的结构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第二部分的具体设置形式,只要该第二部分能够与尖端21配合形成能够电离空气产生等离子体的电场即可。
如图3至图5、图7至图9所示并按照图9所示的方位,发射部分2还包括连接板24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端座25,连接板24大致为矩形。每个端座25的顶部相对设置有两个第一卡块256,在对应于连接板24沿其长度方向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卡块257,该第二卡块257的下部设置为倾斜面。由第二卡块257和两个第一卡块256形成了一个卡置位,连接板24的端部卡置在该卡置位内,从而也就将连接板24设置在了两个端座25之间,从而确保了发射部分2的稳定性。显然,上述卡置位也能够设置在端座25的底部,连接板2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座25的底部相连,或者是,发射部分2包括两个连接板24,端座25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述卡置位。显然,连接板24还可以通过螺接、粘接等方式设置于端座25。
导电片22的两端分别向下弯折形成有第一折弯221,第一折弯221上设置有第一穿孔222。板状结构23的两个长侧边上分别向上弯折形成有四个第二折弯232,第二折弯232上设置有第二穿孔233。两个端座25分别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三穿孔251和第四穿孔252。每个端座25由内壳258和外壳259扣设而成,在扣设好后,在内壳258和外壳259的相交处分别形成有第一槽缝253、第二槽缝254和第三槽缝255。导电片22的端部穿过第一槽缝253后,第三穿孔251与第一穿孔222相适配,板状结构23的两端穿过第二槽缝254后,第二折弯232插设至第三槽缝255,第四穿孔252与第二穿孔233相适配。在组装时,紧固件(如螺钉等)分别依次穿过第三穿孔251和第一穿孔222、第四穿孔252和第二穿孔233,从而也就将板状结构23和导电片22平行设置在了两个端座25之间,在组装好时,板状结构23与导电片22彼此相对。在导电片22通电之后,设置在导电片22上的尖端21与板状结构23之间也就形成了能够电离空气的电场,从而产生能够使致病微生物灭活的等离子体,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显然,导电片22和板状结构23还可以通过插接、粘接等方式设置在两个端座25之间。
下面结合图1至图11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杀菌装置在空调室内机上的可能的设置方式。其中,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面示意图(一),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面示意图(二)。
如图1、图3、图4、图10和图11所示并按照图3所示的方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3,壳体3内可移动地设置有导流件4,壳体3具有进风口31、设置于壳体3的前侧板的第一出风口32以及位于壳体3下侧的第二出风口33,室内空间的空气经由进风口31进入到壳体3内,经处理后再经由第一出风口32和/或第二出风口33进入到室内空间。第一出风口32处设置有导流件4,第二出风口33处设置有导流板5,导流件4能够关闭或者打开第一出风口32,导流板5能够关闭或者打开第二出风口33,壳体3内的空气经导流件4和导流板5导流调整方向之后再进入到室内空间,进而达到调整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的目的。
导流件4设置成在导流件4处于第一预设位置100时能够与壳体3的内壁之间限定有出风间隙,并且能够使气流逐渐向气流中心方向聚合,在导流件4处于第二预设位置200时能够封堵第一出风口32。通过导流件4的设置,在需要出风时,使导流件4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100,壳体3内的空气在经第一出风口32进入到室内空间时,能够向气流中心方向聚合,形成汇聚效应,使得风力更加强劲,送风距离更远。在不需要从第一出风口32出风时,使导流件4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200,这样也就能够封堵第一出风口32。
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室内机运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开启第一出风口32和第二出风口33,如使导流件4处于第一预设位置100、并同时打开导流板5,这样也就能够同时经由第一出风口32聚合上扬送风、第二出风口33向下送风。又如,关闭导流板5、使导流件4处于第一预设位置100,仅由第一出风口32聚合上扬送风。又如,使导流件4处于第二预设位置200、打开导流板5,仅由第二出风口33向下送风。可以根据空调室内机的具体运行模式或者是用户的具体需求等灵活选择具体的送风方式。
如图1至图4、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出风口32的形状大致为沿壳体3的长度方向分布的长条状结构,导流件4为沿壳体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柱状结构,壳体3的内壁在靠近第一出风口32的位置形成有能够与导流件4相匹配的、上下均设置为弧形的结构,这样,在导流件4处于第二预设位置200时,导流件4的上部与下部分别与弧形结构相适配,从而能够封堵第一出风口32。
在导流件4处于第一预设位置100时,导流件4与壳体3靠近第一出风口32的上侧和下侧的内壁均限定出出风间隙,该出风间隙的过流截面比原有的形成于进风口31与第一出风口32之间的风道的过流截面要小很多,流经该出风间隙的空气的气流速度也就更快,这样壳体3内的空气就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到室内空间。壳体3的内壁在靠近第一出风口32的位置设置为渐缩状的结构,高速气流在渐缩状的的壳体3的内壁的引导下,向外流动过程中逐渐向气流中心方向聚合,形成汇聚效应,成为聚合送风气流,使得风力非常强劲,送风距离更远,也使得送风范围更大。
导流件4的内部形成有空腔,等离子杀菌装置设置在导流件4的内部,导流件4至少在对应于发射部分2的位置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41,这样壳体3内的空气就能够经由该第二通孔41进入到导流件4的内部,也就能够流入到等离子杀菌装置处,进而被等离子杀菌装置电离生成等离子体。同时,由等离子杀菌装置电离空气产生的等离子体也能够随着气流一起从第二通孔41处穿出,进而进入到室内空间,气流中携带的等离子体能够使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灭活,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
显然,等离子杀菌装置还可以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其他位置,如,壳体3内位于进风口31与第一出风口32之间的风道内的任意位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等离子杀菌装置的设置位置,只要能够利用等离子杀菌装置产生的等离子体去除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即可。
如图3、图4所示并按照图3所示的方位,发射部分2设置在导流件4沿其长度方向的左端,转化部分1设置在导流件4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确保导流件4内部各处重量的均衡性,避免因导流件4各处的重量失衡而导致导流件4变形。并且,这样的设置方式只需要较短的导线就能够实现发射部分2与转化部分1的电连接,走线更加容易。显然,发射部分2也可以设置在导流件4沿其长度方向的右端,或者是其他位置,转化部分1可以设置在导流件4沿其长度方向的端部或者其他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只要能够确保导流件4内部各处重量的均衡性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导流件4的内部居中的位置设置有四个安装柱42,四个安装柱42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孔43,转化部分1上相应地设置有连接孔(未图示),紧固件穿过连接孔后与安装孔43相接,从而将转化部分1设置在了安装柱42上,这样也就将转化部分1设置在了导流件4的内部。显然,转化部分1还可以通过插接、铆接等方式设置在导流件4的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发射部分2可以通过螺接、插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设置在导流件4的内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等离子杀菌装置通过在尖端21与第二部分之间形成能够电离空气的电场,从而在空气流经等离子杀菌装置时能够被电离产生等离子体,通过等离子体能够使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灭活,从而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通过与转化部分1电连接的导电片22的设置、导电片22上多个尖端21的设置、使多个尖端21沿导电片22的长度方向分布以及多个尖端21由导电片22的至少一个侧边沿导电片22的宽度方向延伸,从而能够形成更大范围的电场,产生更多的等离子体。通过将等离子杀菌装置设置在导流件4内部、以及导流件4至少在对应于发射部分2的位置设置多个第二通孔41,从而壳体3内的空气能够经由第二通孔41到达等离子杀菌装置处并被电离成等离子体,由等离子杀菌装置电离空气产生的等离子体能够随着气流一起从第二通孔41处进入到室内空间,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
当然,上述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之间、以及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和优选的实施方式之间还可以交叉配合使用,从而组合出新的实施方式以适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等离子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杀菌装置包括转化部分和发射部分,所述转化部分与所述发射部分电连接,所述转化部分设置成能够将输入的电源进行处理后提供给所述发射部分,所述发射部分设置成在通电时能够电离空气从而产生等离子体,
其中,所述发射部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转化部分相接,第一部分包括尖端,在所述第一部分通电时,所述尖端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形成能够电离空气的电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尖端,所述导电片与所述转化部分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尖端沿所述导电片的长度方向分布;并且/或者
多个所述尖端由所述导电片的至少一个侧边沿所述导电片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为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电片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结构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部分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座以及设置于两个所述端座之间的连接板,两个所述端座分别与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电片和所述板状结构设置于两个所述端座之间。
7.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配置有上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杀菌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以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导流件,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侧板,
所述导流件设置成在所述导流件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限定有出风间隙并且能够使气流逐渐向气流中心方向聚合、在所述导流件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能够封堵所述第一出风口,
所述导流件的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等离子杀菌装置设置在所述导流件内部,所述导流件至少在对应于所述发射部分的位置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部分设置于所述导流件沿其长度方向的端部;并且/或者
所述转化部分设置于所述导流件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内部设置有安装柱,所述转化部分设置于所述安装柱。
CN202121036749.3U 2021-05-14 2021-05-14 等离子杀菌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55976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36749.3U CN215597648U (zh) 2021-05-14 2021-05-14 等离子杀菌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36749.3U CN215597648U (zh) 2021-05-14 2021-05-14 等离子杀菌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97648U true CN215597648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73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36749.3U Active CN215597648U (zh) 2021-05-14 2021-05-14 等离子杀菌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976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53556B2 (en) Air conditioner devices
US6544485B1 (en) Electro-kinetic device with enhanced anti-microorganism capability
CN215597648U (zh) 等离子杀菌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CN213759733U (zh) 双极非平衡离子杀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WO2022127772A1 (zh) 等离子空气灭菌器组件
CN215027527U (zh) 一种空气净化滤芯
CN215260174U (zh) 具有除菌功能的空调室内机
CN216308012U (zh) 具有除菌功能的空调室内机
CN215597653U (zh) 离子发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CN112956824A (zh) 具有净化功能的柜子
JP5484259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CN217636072U (zh) 一种可视化新型水离子发生器装置
CN215765635U (zh) 一种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CN215295280U (zh) 内置式等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CN219674431U (zh) 具有纳米水离子净化功能的装置
CN214536545U (zh) 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CN218722184U (zh) 一种带有空气净化与除味功能的通风口结构
CN216308017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3218006A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976977U (zh) 除菌装置以及具有该除菌装置的空调器
CN216744599U (zh) 具有除菌功能的空调室内机
CN21697697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841241U (zh) 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CN216114575U (zh) 光负离子系统
CN211619701U (zh) 电梯及其轿厢内的空气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