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97512U - 蓄冷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蓄冷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97512U
CN215597512U CN202120815771.1U CN202120815771U CN215597512U CN 215597512 U CN215597512 U CN 215597512U CN 202120815771 U CN202120815771 U CN 202120815771U CN 215597512 U CN215597512 U CN 2155975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connecting pipe
cold accumulation
pipeline
refrigerant cir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1577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帅
矫立涛
郭敏
周星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1577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975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975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975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冷室内机和空调系统。其中,蓄冷室内机,包括:内机机体;蓄冷模块,所述蓄冷模块设于所述内机机体内,所述蓄冷模块包括冷媒循环管路和蓄冷质,所述蓄冷质包裹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所述蓄冷质用于与室外机热交换后蓄冷;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内机机体内,所述蒸发器包括蒸发管路,所述蒸发管路设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下方,所述蒸发管路的两端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两端相连通。通过蓄冷质与室外机热交换后蓄冷,可根据需求在电价较低时蓄冷,在电价较高时制冷,以节约用电成本。

Description

蓄冷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冷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空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设备,空调通过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满足了人们对于周围环境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室内机在制冷时,室外机流入的低温冷媒通过蒸发器,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气化吸热,使周围空气变冷,通过内机的风机将冷量吹出,实现制冷。
这样,在需要制冷时,室内机和室外机均需要运转,且使用时段往往是在用电高峰,耗电费用大,无法根据需要错峰运行,降低用电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冷室内机和空调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根据需要错峰运行,降低用电成本的缺陷,实现节约用电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冷室内机,包括:
内机机体;
蓄冷模块,所述蓄冷模块设于所述内机机体内,所述蓄冷模块包括冷媒循环管路和蓄冷质,所述蓄冷质包裹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所述蓄冷质用于与室外机热交换后蓄冷;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内机机体内,所述蒸发器包括蒸发管路,所述蒸发管路设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下方,所述蒸发管路的两端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两端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蓄冷室内机,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下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上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
所述蒸发管路的上端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蒸发管路的下端连接有第四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四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蓄冷室内机,所述蓄冷模块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裹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和所述蓄冷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蓄冷室内机,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由多层相互连通的竖直盘绕布置的管路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蓄冷室内机,所述蒸发器为微通道蒸发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蓄冷室内机,所述内机机体为柜式机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和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蓄冷室内机;
所述室外机和所述蓄冷室内机之间连接有第一联机管和第二联机管,所述第一联机管和所述第二联机管用于连通所述蓄冷模块或所述蒸发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下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上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
所述蒸发管路的上端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蒸发管路的下端连接有第四连接管;
所述第一联机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以及第三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二联机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以及所述第四连接管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第一连接管设有第一电子截止阀,所述第二连接管设有第二电子截止阀,所述第三连接管设有第三电子截止阀,所述第四连接管设有第四电子截止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第一联机管设有第五电子截止阀,所述第二联机管设有第六电子截止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冷室内机和空调系统,通过蓄冷质与室外机热交换后蓄冷,在使用时,蒸发管路的冷媒蒸发,由于蒸发管路位于冷媒循环管路的下方,下方蒸发的冷媒会向上流动,进入冷媒循环管路,由于蓄冷质储蓄有冷量,将位于冷媒循环管路的冷媒冷凝,冷凝后的液态冷媒再次流动到下方的蒸发管路,然后蒸发管路继续蒸发,从而形成循环流动,实现制冷。本实用新型给出的蓄冷室内机,在蓄冷模块的蓄冷质蓄冷后,无需开启室外机,仅通过室内机即可实现制冷,这样,可根据需求在电价较低时蓄冷,在电价较高时制冷,以节约用电成本。并且,由于在制冷时往往是在高温环境中制冷,而蓄冷时往往是在无需使用空调的时间运行,也就是低温环境中蓄冷,需知的是,空调在高温环境中通过室外机制冷的效率比在低温环境中的制冷能效低,因此,通过蓄冷模块蓄冷,以及蓄冷模块和蒸发器制冷可以节约用电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冷室内机和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内机机体; 11:蓄冷模块; 111:冷媒循环管路;
112:蓄冷质; 113:保温层; 114:第一连接管;
1141:第一电子截止阀;115:第二连接管; 1151:第二电子截止阀;
12:蒸发管路; 121:第三连接管; 1211:第三电子截止阀;
122:第四连接管; 1221:第四电子截止阀; 20:室外机;
21:第一联机管; 211:第五电子截止阀; 22:第二联机管;
221:第六电子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蓄冷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请结合参阅图1,其中,该蓄冷室内机,包括:
内机机体10;
蓄冷模块11,所述蓄冷模块11设于所述内机机体10内,所述蓄冷模块11包括冷媒循环管路111和蓄冷质112,所述蓄冷质112包裹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111,所述蓄冷质112用于与室外机20热交换后蓄冷;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内机机体10内,所述蒸发器包括蒸发管路12,所述蒸发管路12设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111的下方,所述蒸发管路12的两端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111的两端相连通。
内机机体10是设于室内的,其一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然后从出风口吹出,需知的是,其内还设有风机,风机的将空气从进风口吸入,风机吹出的风经过蒸发器,将蒸发器散发出的冷量吹出,实现制冷。
蓄冷模块11为一固定安装于内机机体10的结构,其可与室外机20进行热交换,在低温冷媒流经蓄冷模块11的冷媒循环蓄冷管后,使蓄冷模块11降温蓄冷,以便后续循环制冷,其中,蓄冷质112可以为水、盐水、冰晶或其他比热容较大的物质。
另外,蒸发器用作将流经蒸发管路12内的冷媒蒸发,冷媒蒸发后吸收周围热量,使蒸发器附近空气降温,产生冷量。
本实施例中,通过蓄冷质112与室外机20热交换后蓄冷,在使用时,蒸发管路12的冷媒蒸发,由于蒸发管路12位于冷媒循环管路111的下方,下方蒸发的冷媒会向上流动,进入冷媒循环管路111,由于蓄冷质112储蓄有冷量,将位于冷媒循环管路111的冷媒冷凝,冷凝后的液态冷媒再次流动到下方的蒸发管路12,然后蒸发管路12继续蒸发,从而形成循环流动,实现制冷。本实用新型给出的蓄冷室内机,在蓄冷模块11的蓄冷质112蓄冷后,无需开启室外机20,仅通过室内机即可实现制冷,这样,可根据需求在电价较低时蓄冷,在电价较高时制冷,以节约用电成本。并且,由于在制冷时往往是在高温环境中制冷,而蓄冷时往往是在无需使用空调的时间运行,也就是低温环境中蓄冷,需知的是,空调在高温环境中通过室外机20制冷的效率比在低温环境中的制冷能效低,因此,通过蓄冷模块11蓄冷,以及蓄冷模块11和蒸发器制冷可以节约用电量。
一般的,在使用过程中,白天空调用的多,但电价也高,而晚上空调用的少,但电价低,本实用新型在晚上电价低时,通过蓄冷模块11蓄冷,而在白天电价高时,通过蓄冷模块11和蒸发器制冷,节省用电成本。
并且,承接上述,白天气温往往比晚上高,这样,由于,空调在高温环境中通过室外机20制冷的效率比在低温环境中的制冷能效低,因此,在晚上通过蓄冷模块11蓄冷,在白天通过蓄冷模块11和蒸发器制冷,可节约用电量。
请结合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媒循环管路111的下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14,所述冷媒循环管路111的上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15;
所述蒸发管路12的上端连接有第三连接管121,所述蒸发管路12的下端连接有第四连接管122,所述第三连接管121与所述第一连接管114相连通,所述第四连接管122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15相连通。
这样,在通过蓄冷模块11和蒸发器制冷的过程中,蒸发器将冷媒蒸发后,气态的冷媒从蒸发器的下端流出,从冷媒循环管路111的上端进入,而冷媒循环管路111将气态的冷媒冷凝后,液体的冷媒从冷媒循环管路111的下端流出,从蒸发管路12的上端进入,实现循环流动,该结构保证了冷媒的流动方向,避免乱流,并提高制冷效果。通过重力逐步把冷量释放出来,保证冷量不散失,不浪费。
此处的第一连接管114、第二连接管115、第三连接管121以及第四连接管122根据需要可以为铜管,铜管的稳定性好、耐用性强,且不易出现腐蚀现象。
请结合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蓄冷模块11还包括保温层113,所述保温层113包裹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111和所述蓄冷质112。
保温层113包裹与冷媒循环管路111和蓄冷质112,避免了蓄冷质112的冷量散失,使得其在过后一定时间可供蒸发器进行制冷。
具体的,该保温层113外周具有塑料壳,保温层113内嵌于塑料壳内壁,保温层113的材质可优选为聚氨酯,聚氨酯具有强度高、延伸率大、耐水性好的特点,该保温层113内形成的腔体即填充上述蓄冷质112,一方面可避免蓄冷质112漏出,另一发明,可还可避免蓄冷质112的冷量散失,以提高蓄冷效果。当然,根据需要保护层还可为其他材质,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由前述可知,本实施例给出的蓄冷模块11为一可拆卸安装的整体结构,其由外部的塑料壳、保温层113以及内部的蓄冷质112、冷媒循环管路111构成,冷媒循环管路111的上端和下端伸出于该塑料壳的壳体,以通过连接管与外部实现热交换。
此外,所述冷媒循环管路111由多层相互连通的竖直盘绕布置的管路构成。
即每一层的管路是竖直盘绕布置的,相邻的管路的下部或上部依序连通,进而构成了该冷媒循环管路111,前述蓄冷质112则包裹着该冷媒循环管路111,将该冷媒循环管路111设多层,且多层均盘绕布置,增加了与蓄冷质112的接触面积,保证了冷媒流经该冷媒循环管路111的冷凝效率,进而提高了该室内机的制冷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同样的,前述蒸发管路12也是由多层相互连通的数值盘绕布置的管路构成。
与前述相同,每一层的管路是竖直盘绕布置的,相邻的管路的下部或上部依序连通,进而构成了该冷媒循环管路111,通过该蒸发管路12的结构,保证了冷媒的蒸发效率,提高了制冷效果。
而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为微通道蒸发器。
微通道蒸发器的蒸发管路12为多个扁平盘绕布置的管道,结构简洁,增加了换热面积,同时可保证冷媒均匀流动。并且,结合前述蒸发管路12的连接结构,将蒸发管路12竖直盘绕布置,保证了冷凝后的冷媒稳定流动到蒸发管路12内,同时,也可提高制冷效果。
请结合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内机机体10为柜式机体。
这样,将前述蓄冷模块11和蒸发器上下布置,不会影响内机机体10的体积结构,使之更宜放置于室内空间。
前述风机为离心风机,将进风口的风吸入,吹向蒸发器,并通过贯流风机将冷空气吸入,并从机体内机的出风口吹出,从而实现吹风制冷。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内机机体也可为挂式机体,但需要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装。
请结合参阅图1,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20和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蓄冷室内机;
所述室外机20和所述蓄冷室内机之间连接有第一联机管21和第二联机管22,所述第一联机管21和所述第二联机管22用于连通所述蓄冷模块11或所述蒸发器。
室外机20内设有冷凝器、压缩机以及膨胀阀,通过第一联机管21和第二联机管22实现室外机20的冷凝器与蓄冷模块11或蒸发器连通,在冷凝器与蓄冷模块11连通时,通过压缩机制冷系统,使低温液态冷媒流经蓄冷模块11的冷媒循环管路111,使冷媒循环管路111外周的蓄冷质112降温,并储蓄冷量,在通过蓄冷模块11和蒸发器制冷时,可关闭室外机20;而在通过冷凝器与蒸发器连通时,通过压缩机制冷系统,直接使低温冷媒流入蒸发器,通过蒸发器蒸发制冷。通过上述结构,可根据需要自由实现蓄冷或制冷,并根据具体情况节约用电及用电成本。
此外,在该室外机20上还设有四通阀,前述蒸发器为室内换热器的其中一部分,冷凝器为室外换热器的一部分,通过该四通阀,可根据需求实现制热或制冷。
请结合参阅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所述冷媒循环管路111的下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14,所述冷媒循环管路111的上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15;
所述蒸发管路12的上端连接有第三连接管121,所述蒸发管路12的下端连接有第四连接管122;
所述第一联机管21、所述第一连接管114以及第三连接管121相连通,所述第二联机管22、所述第二连接管115以及所述第四连接管122相连通。
即,为了实现前述通过室外机20的蓄冷模式和通过室外机20的外机制冷模式,第一联机管21、第一连接管114以及第三连接管121相连通,第二联机管22、第二连接管115以及第四连接管122相连通,这样,可根据需要实现各个模式下的管路循环。即,在通过室外机20实现蓄冷模式时,第一联机管21与第一连接管114连通,第二联机管22与第二连接管115连通,压缩机系统使低温冷媒流经冷媒循环管路111,蓄冷质112降温蓄冷;通过室外机20实现外机制冷模式时,第一联机管21与第三连接管121连通,第二联机管22与第四连接管122连通,低温冷媒流经蒸发管路12,通过蒸发器蒸发冷媒制冷;通过蓄冷模块11和蒸发器实现内机制冷模式时,第一连接管114与第三连接管121连通,第二连接管115与第四连接管122连通,蒸发器蒸发冷媒,冷媒经冷媒循环管路111冷凝,实现循环制冷。
请结合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114设有第一电子截止阀1141,所述第二连接管115设有第二电子截止阀1151,所述第三连接管121设有第三电子截止阀1211,所述第四连接管122设有第四电子截止阀1221。
第一电子截止阀1141、第二电子截止阀1151、第三电子截止阀1211以及第四电子截止阀1221可根据需求开闭,这样,当第一电子截止阀1141和第二电子截止阀1151打开,第三电子截止阀1211和第四电子截止阀1221关闭时,可实现通过室外机20的蓄冷模式;当第一电子截止阀1141和第二电子截止阀1151关闭,第三电子截止阀1211和第四电子截止阀1221打开时,可实现通过室外机20的外机制冷模式。
此外,所述第一联机管21设有第五电子截止阀211,所述第二联机管22设有第六电子截止阀221。
第五电子截止阀211和第六电子截止阀221可根据需求开闭,这样,当前述第一电子截止阀1141、第二电子截止阀1151、第三电子截止阀1211以及第四电子截止阀1221打开时,第五电子截止阀211和第六电子截止阀221关闭时,可实现通过蓄冷模块11和蒸发器的内机制冷模式。
这样,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的运作方法如下:
在设定时间内,打开第一电子截止阀1141、第二电子截止阀1151、第五电子截止阀211以及第六电子截止阀221,关闭第三电子截止阀1211和第四电子截止阀1221,自动开启蓄冷模式,当蓄冷模块11达到设定温度时,关闭蓄冷模式;
打开第一电子截止阀1141、第二电子截止阀1151、第三电子截止阀1211以及第四电子截止阀1221,关闭第五电子截止阀211和第六电子截止阀221,开启内机制冷模式;
打开打开第三电子截止阀1211、第四电子截止阀1221、第五电子截止阀211以及第六电子截止阀221,关闭第一电子截止阀1141和第二电子截止阀1151,开启外机制冷模式。
前述设定时间可以根据需求设定,如在晚上10点至12点,而白天则可开启内机制冷模式,以节约用电和用电成本,当然,还可根据需求打开外机制冷模式,以作为正常的空调实现制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蓄冷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机机体;
蓄冷模块,所述蓄冷模块设于所述内机机体内,所述蓄冷模块包括冷媒循环管路和蓄冷质,所述蓄冷质包裹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所述蓄冷质用于与室外机热交换后蓄冷;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内机机体内,所述蒸发器包括蒸发管路,所述蒸发管路设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下方,所述蒸发管路的两端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两端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下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上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
所述蒸发管路的上端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蒸发管路的下端连接有第四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四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模块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裹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和所述蓄冷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蓄冷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由多层相互连通的竖直盘绕布置的管路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蓄冷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为微通道蒸发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蓄冷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机体为柜式机体。
7.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机和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蓄冷室内机;
所述室外机和所述蓄冷室内机之间连接有第一联机管和第二联机管,所述第一联机管和所述第二联机管用于连通所述蓄冷模块或所述蒸发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下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上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
所述蒸发管路的上端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蒸发管路的下端连接有第四连接管;
所述第一联机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以及第三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二联机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以及所述第四连接管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设有第一电子截止阀,所述第二连接管设有第二电子截止阀,所述第三连接管设有第三电子截止阀,所述第四连接管设有第四电子截止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机管设有第五电子截止阀,所述第二联机管设有第六电子截止阀。
CN202120815771.1U 2021-04-20 2021-04-20 蓄冷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Active CN2155975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15771.1U CN215597512U (zh) 2021-04-20 2021-04-20 蓄冷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15771.1U CN215597512U (zh) 2021-04-20 2021-04-20 蓄冷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97512U true CN215597512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71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15771.1U Active CN215597512U (zh) 2021-04-20 2021-04-20 蓄冷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975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230477A1 (en) Hot water supply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10006165B (zh) 一种兼低温除霜与防高温的保护装置、保护方法及空调器
CN104344479A (zh) 一种蓄冷式节能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01003824Y (zh) 冰蓄冷空调装置
CN104633988A (zh) 风冷冷热水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120216554A1 (en) Intelligent energy-saving air conditioner
CN105135570A (zh) 一种氟泵双循环冷水机组蓄冷系统
CN205048616U (zh) 一种氟泵双循环冷水机组蓄冷系统
CN204987335U (zh) 一种氟泵双循环自然冷源蓄冷系统的冷冻水型机房空调
CN107741102B (zh) 一种带热管散热器全年运行的空气源热泵装置
CN105650783A (zh) 空调系统
CN102679636B (zh) 一种相变储能蒸发式冷凝器
CN105066310A (zh) 一种氟泵双循环自然冷源蓄冷系统的冷冻水型机房空调
CN215597512U (zh) 蓄冷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CN204478579U (zh) 风冷冷热水空调系统
CN113803941B (zh) 一种风道结构、制冷机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563823A (zh) 具有性能测试系统的蓄冷空调
CN214581438U (zh) 用于空调器的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CN215597513U (zh) 蓄热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CN205048615U (zh) 一种冷水机组自然冷源热管式蓄冷系统
CN209857358U (zh) 一种兼低温除霜与防高温的保护装置及空调器
JP2004333092A (ja) 冷凍冷蔵庫
CN202630527U (zh) 相变储能蒸发式冷凝器
CN2393048Y (zh) 双壳管式冷温水空调机
CN105115086A (zh) 一种冷水机组自然冷源热管式蓄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