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97084U - 一种无缝对接线条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缝对接线条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97084U
CN215597084U CN202121260115.6U CN202121260115U CN215597084U CN 215597084 U CN215597084 U CN 215597084U CN 202121260115 U CN202121260115 U CN 202121260115U CN 215597084 U CN215597084 U CN 2155970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lamp holder
butt joint
light
seamless but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6011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增灵
刘万
庞廷宏
陶艳
李俊
曾东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ongyu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ongyu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ongyu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ongyu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6011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970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970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970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缝对接线条灯,包括发光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的两端部呈锐角以实现相邻两个线条灯不在同一平面安装时的无缝对接,所述发光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组件的短边一侧。该线条灯的固定组件两端部呈锐角,发光组件安装在固定组件短边的一侧,使线条灯的发光面短于其底部,而相邻两线条灯不在同一平面安装需对接时,对接处不留缝隙完全贴合,从而消除暗区,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两线条灯曲面安装时的“真无缝”对接,避免了因在使用大量的短线条灯过渡而带来的额外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无缝对接线条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实现无缝对接的线条灯
背景技术
线条灯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主要以LED(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具有体积小、能耗低、使用寿命长、亮度高等一系列优点。如其名称所述,线条灯具有长度方向较长(长宽比较大)的特点,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外墙轮廓、广告灯牌等,也会用于室内照明等场景。
目前,市场上的线条灯的堵头是与灯体垂直的,在一些特殊的安装场合,例如墙壁的非直角拐角处或墙壁是曲面时,灯具装在墙壁上后,两个线条灯的对接处的堵头之间有一定的夹角(缝隙),从而造成暗区。一般的解决方法是使用短的线条灯去拼接从而减小夹角使灯具更贴合于墙面,但这种方式只能减小暗区,并不能消除暗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缝对接的线条灯,其将灯具的两端设计为锐角,使两个不在同一平面安装的灯具在对接时实现无缝对接,从而消除因缝隙造成的暗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缝对接线条灯,其包括发光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的两端部呈锐角以实现相邻两个线条灯不在同一平面安装时的无缝对接,所述发光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组件的短边一侧。
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灯架和堵头,所述堵头可拆卸的设置在在所述灯架的两端用于对安装在所述灯架一侧的发光组件进行限位,所述堵头远离所述灯架的一端面与所述灯架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β。
优选地,所述灯架为立方体状。
优选地,所述堵头为直角梯形体状,其底角为所述锐角β,且所述堵头安装在所述灯架上时其短底边一侧靠近所述发光组件。
优选地,所述灯架为等腰梯形体状,其底角为所述锐角β,所述发光组件安装在所述灯架(21)的短底边一侧。
优选地,所述堵头为立方体状。
优选地,所述堵头为透光材质。
优选地,所述灯架上设有沿所述灯架长轴方向贯通所述灯架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基板和多个灯珠,多个所述灯珠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一侧表面并沿直线排列,所述基板插入所述卡槽中。
优选地,该线条灯进一步包括灯罩,所述灯罩为具有外翻边的U型结构,所述灯罩的外翻边插入所述卡槽中且压盖在所述基板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线条灯的固定组件两端部呈锐角,发光组件安装在固定组件短边的一侧,使线条灯的发光面短于其底部,而相邻两线条灯不在同一平面安装需对接时,对接处不留缝隙完全贴合,从而消除暗区,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两线条灯曲面安装时的“真无缝”对接,避免了因在使用大量的短线条灯过渡而带来的额外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现有线条灯对接时留有缝隙形成暗区(阴影部分)。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线条灯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两个线条灯对接时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线条灯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两个线条灯对接时的正视图。
图6是灯架横截面示意图。
图7是线条灯横截面示意图。
图8是发光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发光组件,11、基板,12、灯珠,2、固定组件,21、灯架,211、卡槽,22、堵头,3、灯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明确的是,术语“垂直”、“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水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意味着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有的方位或位置,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市场上的线条灯的堵头是与灯体垂直的,在一些特殊的安装场合,例如墙壁的非直角拐角处或墙壁是曲面时,灯具装在墙壁上后,两个线条灯的对接处的堵头之间有一定的夹角(缝隙),从而造成暗区(如图1所示)。一般的解决方法是使用短的线条灯去拼接从而减小夹角使灯具更贴合于墙面,但这种方式只能减小暗区,并不能消除暗区,过多的使用短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无缝对接线条灯,如图2所示,其包括发光组件1和固定组件2,所述固定组件2的两端部呈锐角以实现相邻两个线条灯不在同一平面安装时的无缝对接,所述发光组件1安装在所述固定组件1的短边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该线条灯的固定组件1两端部呈锐角,发光组件2安装在固定组件短边的一侧,使线条灯的发光面短于其底部,而相邻两线条灯不在同一平面安装需对接时,对接处不留缝隙完全贴合,从而消除暗区,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两线条灯曲面安装时的“真无缝”对接,避免了因在使用大量的短线条灯过渡而带来的额外成本。
具体的,固定组件2包括灯架21和堵头22,堵头22可拆卸的设置在灯架21的两端,一般采用卡接的方式嵌套在灯架21上,用于对安装在所述灯架22一侧的发光组件1进行限位。并且,堵头22远离所述灯架21的一端面与灯架21的底面(即灯架贴近墙壁的一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β。
这样,当两个线条灯对接在一起时,两灯的堵头22远离所在灯架21的端面贴合在一起,使对接处的夹角为零,从而避免产生暗区。考虑到一般曲面墙面的圆周角大于90°,一般折面墙面的折角大于90°,而对接处的两个线条灯前端的夹角是一样大的,故β角的取值范围为45°<β<90°。
进一步的,为实现固定组件2的两端部呈锐角β,可采用灯架21为常规的立方体状,堵头22为直角梯形体状,堵头22的底角为锐角β,堵头22的直角边一侧与灯架21连接,其短底边一侧靠近发光组件1。这样,只需改变堵头22的形状,而灯架21任然采用现有常见的立方体状,不用重新开发对应的模具,大幅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其次,为了达到更好的消除按暗区的效果,堵头22优先选用如透明树脂等透光材质制造。
如图6所示,在灯架21的一侧开设有沿灯架21的长度方向从其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卡槽211,卡槽211用于安装发光组件1和灯罩3,卡槽211截面为T型。
如图7、图8所示,发光组件1采用发光二极管(LED)为光源,具有体积小、能耗低、使用寿命长、亮度高等一系列优点,其包括基板11和多个灯珠12,基板11为电路板,多个灯珠12沿直线排列在基板11的一侧表面,安装时,基板11从灯架21的一端插入T型的卡槽211的横向槽中,灯珠12处于T型卡槽211的横向槽和竖向槽的连接处,且竖向槽的宽度远大于横向槽的宽度,便于使灯珠12发出的光更多的从竖向槽扩散出来。
其次,灯罩3为具有外翻边的U型结构,灯罩3的外翻边插入所述卡槽211的横向卡槽内且压盖在所述基板11上,其主体部分镶嵌在卡槽211的竖向卡槽内,能够有效的保护灯罩3,并使线条灯的外观更为简洁。灯罩3可采用PC材质,并在PC材质中加入光扩散剂,使透过灯罩3的光更加的均匀、柔和。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一种无缝对接线条灯,如图4、图5所示,其包括发光组件1和固定组件2,所述固定组件2的两端部呈锐角以实现相邻两个线条灯不在同一平面安装时的无缝对接,所述发光组件1安装在所述固定组件1的短边一侧。
具体的,固定组件2包括灯架21和堵头22,灯架21为等腰梯形体状,其两个底角均为锐角β,一般情况下,β角的取值范围为45°<β<90°。发光组件1安装在灯架21的短底边一侧,以使线条灯的发光面短于其底部,堵头22为常规的立方体状,当堵头22安装在灯架21上后,堵头22远离所述灯架21的一端面与灯架21的底面(即灯架贴近墙壁的一面)之间的夹角也为β。
这样,只需改变灯架21的形状,而堵头22任然采用现有常见的立方体状,不用重新开发对应的模具,大幅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同时,该线条灯还包括灯罩3、卡槽211、基板11、灯珠12,具有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设置位置与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力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无缝对接线条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发光组件(1)和固定组件(2),所述固定组件(2)的两端部呈锐角以实现相邻两个线条灯不在同一平面安装时的无缝对接,所述发光组件(1)安装在所述固定组件(1)的短边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对接线条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灯架(21)和堵头(22),所述堵头(22)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灯架(21)的两端用于对安装在所述灯架(22)一侧的发光组件(1)进行限位,所述堵头(22)远离所述灯架(21)的一端面与所述灯架(21)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缝对接线条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架(21)为立方体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缝对接线条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22)为直角梯形体状,其底角为所述锐角β,且所述堵头(22)安装在所述灯架(21)上时其短底边一侧靠近所述发光组件(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缝对接线条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架(21)为等腰梯形体状,其底角为所述锐角β,所述发光组件(1)安装在所述灯架(21)的短底边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缝对接线条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22)为立方体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缝对接线条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22)为透光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无缝对接线条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架(21)上设有沿所述灯架(21)长轴方向贯通所述灯架(21)的卡槽(2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无缝对接线条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1)包括基板(11)和多个灯珠(12),多个所述灯珠(12)设置在所述基板(11)的一侧表面并沿直线排列,所述基板(11)插入所述卡槽(211)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无缝对接线条灯,其特征在于,该线条灯进一步包括灯罩(3),所述灯罩(3)为具有外翻边的U型结构,所述灯罩(3)的外翻边插入所述卡槽(211)中且压盖在所述基板(11)上。
CN202121260115.6U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无缝对接线条灯 Active CN2155970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0115.6U CN215597084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无缝对接线条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0115.6U CN215597084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无缝对接线条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97084U true CN215597084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74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60115.6U Active CN215597084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无缝对接线条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970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43997B1 (en) Frame connecting member and LED lighting apparatus fabricated by using the same
WO2020015662A1 (zh) 线条灯具
US11892132B2 (en) Interconnected strip lamp
WO2021121221A1 (zh) 线条灯以及线条灯系统
CN215597084U (zh) 一种无缝对接线条灯
CN205991447U (zh) 光导组件以及车灯
CN216431342U (zh) 一种无缝连接的线型灯具
CN212056826U (zh) 线型投光灯
CN209856837U (zh) 一种组合拼接式led灯条
CN207935851U (zh) 一种护栏灯
CN207990254U (zh) Led照明装置
US11982422B2 (en) Corner lamp and interconnected lighting system
CN110542029A (zh) 一种条形灯、互联灯组和条形灯装配方法
CN107893973B (zh) Led平板灯及其组装方法、照明方法
CN214890625U (zh) 一种防遮挡的柔性led灯带
US20240045129A1 (en) Electrical converter plug with indicator light, and converter plug assembly with positioning bracket
CN21489062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led灯带
CN218268720U (zh) 一种平板灯
CN211694510U (zh) 一种线条灯
CN216748364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2961481U (zh) Led照明筒灯
CN214094093U (zh) 一种拼接长条灯
CN211902765U (zh) 连接头与灯组
CN213686273U (zh) 一种防水防尘led面板灯
CN209801185U (zh) 球泡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