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83313U - 腕带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腕带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83313U
CN215583313U CN202121164030.8U CN202121164030U CN215583313U CN 215583313 U CN215583313 U CN 215583313U CN 202121164030 U CN202121164030 U CN 202121164030U CN 215583313 U CN215583313 U CN 2155833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locking
side wall
piec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6403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伟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6403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833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83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833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连接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腕带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锁定件,第一连接件包括安装板和卡块,卡块具有搭接件,安装板具有搭接面;第二连接件设有开孔,开孔内设有限位块。将第一连接件相对于第二连接件调整至拆卸工位,沿第三方向移动第二连接件,令第一连接件相对于第二连接件处于卡接工位,在第一方向上限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相对位移,且第二连接件在第二方向上对第一连接件起到限位作用;再将锁定件与卡块的侧壁以及开孔的内壁抵接,在第三方向上防止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产生位移。无需占用设备壳体内部空间、拆装简单且连接稳定。

Description

腕带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连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腕带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等,其腕带和设备的连接方式通常为内部连接,即:腕带连接于设备壳体的内部。
这种设置方式,虽然能够稳定地连接腕带以及设备,但是二者的连接处势必会占用设备壳体的内部空间,存在与壳体内部的其他结构发生干涉的风险,且拆卸时需要先将壳体拆卸,步骤繁琐、非常不便。
因此,如何在不占用设备壳体内部空间的情况下,保证设备与腕带连接的稳定性,且能够简单方便地将设备与腕带拆卸,成为了本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腕带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上述腕带连接组件无需设置在设备壳体的内部、拆装简单方便、且能够保障设备的壳体与腕带之间的稳定连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腕带连接组件,用于连接腕带和可穿戴设备的壳体,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锁定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中的一个用于与可穿戴设备的壳体连接,另一个用于与腕带连接;其中,第一连接件包括安装板、以及设置于安装板且沿第一方向凸起的卡块,卡块背离安装板的一端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搭接件,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互相垂直,安装板具有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搭接面;第二连接件设有开孔,开孔内设有沿第二方向向开孔的内部凸起、且沿第三方向延伸的限位块,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相互垂直,限位块设有用于避让卡块的避让槽;沿第二方向,限位块的顶端与开孔的内壁之间形成滑槽,滑槽沿第三方向延伸,卡块可沿第三方向与滑槽滑动配合,且第一连接件相对于第二连接件具有卡接工位和拆卸工位;当第一连接件相对于第二连接件处于卡接工位时:第二连接件与搭接面搭接,搭接件与限位块背离搭接面的一侧抵接;当第一连接件相对于第二连接件处于拆卸工位时:第二连接件与搭接面搭接,卡块位于避让槽中;锁定件用于当第一连接件相对于第二连接件处于卡接工位时,与卡块的侧壁以及开孔的内壁抵接,以防止第一连接件相对于第二连接件处于拆卸工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腕带连接组件,当需要连接设备的壳体和腕带时,先将第一连接件相对于第二连接件调整至拆卸工位,即此时第二连接件与搭接面搭接,且卡块位于避让槽中,然后,沿第三方向移动第二连接件,以令第一连接件相对于第二连接件处于卡接工位,即此时搭接件与限位块背离搭接面的一侧抵接,以在第一方向上限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相对位移,且此时由于第一连接件的卡块位于第二连接件的开孔中,因此第二连接件在第二方向上对第一连接件也能够起到限位作用;最后将锁定件与卡块的侧壁以及开孔的内壁抵接,以在第三方向上防止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产生位移从而恢复拆卸工位。
因此,这种腕带连接组件无需设置在设备壳体的内部,且拆装简单方便;另外,这种设置方式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均能够限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相对位移,使得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相对位置固定,从而保障了设备的壳体与腕带之间的稳定连接。
可选地,锁定件包括两个沿第三方向排列的锁定块;两个锁定块之间具有用于卡接卡块的容纳间隙;一个锁定块用于与开孔一侧的内壁抵接,另一个锁定块用于与开孔另一侧的内壁抵接。
可选地,开孔的内壁具有朝向第三方向凸起的第一凸块,且第一凸块具有第一导向面;一个锁定块的一端具有与第一凸块对应设置、且朝向第三方向凸起的第二凸块,第二凸块具有与第一导向面配合第二导向面;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共同构成限位机构,限位机构用于限制锁定件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二连接件产生相对位移。
可选地,安装板具有凹槽;凹槽具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底板,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互平行,第二侧壁与第三侧壁相互垂直,底板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均垂直,底板构成搭接面。
可选地,锁定件还包括锁定杆;锁定杆的一端用于与凹槽的第一侧壁抵接、另一端用于与凹槽的第二侧壁抵接。
可选地,第一连接件包括至少两个卡块,第二连接件设有至少两个开孔,锁定件至少为两个;卡块、开孔和锁定件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地,当锁定件为多个,且锁定件包括锁定杆时,多个锁定件的锁定杆一体成型。
可选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锁定件均为塑胶材质。
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腕带以及上述的任一种腕带连接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腕带连接组件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腕带连接组件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腕带连接组件中锁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腕带连接组件使用步骤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腕带连接组件将腕带和壳体连接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腕带连接组件将腕带和壳体连接后在另一角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标:1-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3-锁定件;4-安装板;5-卡块;6-搭接件;7-搭接面;8-开孔;9-限位块;10-避让槽;11-滑槽;12-锁定块;13-容纳间隙;14-第一凸块;15-第一导向面;16-第二凸块;17-第二导向面;18-凹槽;19-底板;20-锁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腕带连接组件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腕带连接组件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腕带连接组件中锁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腕带连接组件使用步骤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腕带连接组件将腕带和壳体连接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腕带连接组件将腕带和壳体连接后在另一角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腕带连接组件,用于连接腕带和可穿戴设备的壳体,包括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以及锁定件3,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中的一个用于与可穿戴设备的壳体连接,另一个用于与腕带连接;其中,第一连接件1包括安装板4、以及设置于安装板4且沿第一方向凸起的卡块5,卡块5背离安装板4的一端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搭接件6,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互相垂直,安装板4具有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搭接面7;第二连接件2设有开孔8,开孔8内设有沿第二方向向开孔8的内部凸起、且沿第三方向延伸的限位块9,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相互垂直,限位块9设有用于避让卡块5的避让槽10;沿第二方向,限位块9的顶端与开孔8的内壁之间形成滑槽11,滑槽11沿第三方向延伸,卡块5可沿第三方向与滑槽11滑动配合,且第一连接件1相对于第二连接件2具有卡接工位和拆卸工位;当第一连接件1相对于第二连接件2处于卡接工位时:第二连接件2与搭接面7搭接,搭接件6与限位块9背离搭接面7的一侧抵接;当第一连接件1相对于第二连接件2处于拆卸工位时:第二连接件2与搭接面7搭接,卡块5位于避让槽10中;锁定件3用于当第一连接件1相对于第二连接件2处于卡接工位时,与卡块5的侧壁以及开孔8的内壁抵接,以防止第一连接件1相对于第二连接件2处于拆卸工位。
本实施例提供的腕带连接组件,当需要连接设备的壳体和腕带时,参考图4-图8,先将第一连接件1相对于第二连接件2调整至拆卸工位,即此时第二连接件2与搭接面7搭接,且卡块5位于避让槽10中,然后,沿第三方向移动第二连接件2,以令第一连接件1相对于第二连接件2处于卡接工位,即此时搭接件6与限位块9背离搭接面7的一侧抵接,以在第一方向上限制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相对位移,且此时由于第一连接件1的卡块5位于第二连接件2的开孔8中,因此第二连接件2在第二方向上对第一连接件1也能够起到限位作用;最后将锁定件3与卡块5的侧壁以及开孔8的内壁抵接,以在第三方向上防止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产生位移从而恢复拆卸工位。
因此,这种腕带连接组件无需设置在设备壳体的内部,且拆装简单方便;另外,这种设置方式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均能够限制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相对位移,如图9-图10所示,使得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相对位置固定,从而保障了设备的壳体与腕带之间的稳定连接。
参考图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锁定件3包括两个沿第三方向排列的锁定块12;两个锁定块12之间具有用于卡接卡块5的容纳间隙13;一个锁定块12用于与开孔8一侧的内壁抵接,另一个锁定块12用于与开孔8另一侧的内壁抵接。
本实施例中,一并参考图10,当第一连接件1相对于第二连接件2处于卡接工位时,将一个锁定块12插入卡块5与开孔8一侧内壁之间,将另一个锁定块12插入卡块5与开孔8令一侧内壁之间;则此时两个卡块5处于两个锁定块12之间的容纳间隙13中,且两个锁定块12能够很好地限制卡块5在第三方向上的位移,从而实现防止在第三方向上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产生位移。
因此,这种腕带连接组件,通过两个锁定块12的设置能够很好地防止第一连接件1相对于与第二连接件2产生位移从而恢复拆卸工位;且操作简单方便。
参考图2和图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开孔8的内壁具有朝向第三方向凸起的第一凸块14,且第一凸块14具有第一导向面15;一个锁定块12的一端具有与第一凸块14对应设置、且朝向第三方向凸起的第二凸块16,第二凸块16具有与第一导向面15配合第二导向面17;第一凸块14与第二凸块16共同构成限位机构,限位机构用于限制锁定件3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二连接件2产生相对位移。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导向面15与第二导向面17配合,能够令具有第二凸块16的锁定块12更加方便地插入卡块5与开孔8一侧内壁之间。另外,当锁定块12安装完毕后,第一凸块14和第二凸块16可互相限制对方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移,例如:当具有第二凸块16的锁定块12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时,由于开孔8内壁的第一凸块14与第二凸块16抵接,会阻止该锁定块12向上运动,从而保障在第一方向上第二连接件2与锁定件3的相对固定。
参考图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安装板4具有凹槽18;凹槽18具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底板19,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互平行,第二侧壁与第三侧壁相互垂直,底板19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均垂直,底板19构成搭接面7。锁定件3还包括锁定杆20;锁定杆20的一端用于与凹槽18的第一侧壁抵接、另一端用于与凹槽18的第二侧壁抵接。
本实施例中,由于锁定杆20的两端分别于凹槽18两侧的侧壁抵接,能够令锁定件3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更加稳定,另外,由于限位机构能够在第一方向上限制第二连接件2与锁定件3之间的相对位移,因此,锁定杆20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强锁定件3、第二连接件2以及第一连接件1这三者之间相对位置的固定性,从而进一步保障了设备的壳体与腕带之间的稳定连接。
参考图1-图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一连接件1包括至少两个卡块5,第二连接件2设有至少两个开孔8,锁定件3至少为两个;卡块5、开孔8和锁定件3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这种设置方式能够令设备的壳体与腕带的连接处增多,从而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卡块5、开孔8、锁定件3等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可为三个、四个、五个等,可视实际情况而定。
参考图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当锁定件3为多个,且锁定件3包括锁定杆20时,多个锁定件3的锁定杆20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一体成型的设置方式能够令锁定杆20的强度更大,能够更好地保证锁定杆20的两端与凹槽18两端的侧壁稳定地连接,且安装或拆卸锁定件3时,只需手持锁定杆20将各锁定件3的锁定块12分别对位插入或拔出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及锁定件3均为塑胶材质。
本实施例中,塑胶材质具有一定弹性形变的能力,能够更好地实现各部件之间的卡接和拆卸,提高了腕带连接组件的拆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腕带以及上述的任一种腕带连接组件。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腕带连接组件,用于连接腕带和可穿戴设备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锁定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一个用于与可穿戴设备的壳体连接,另一个用于与腕带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安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且沿第一方向凸起的卡块,所述卡块背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搭接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所述安装板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搭接面;
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内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向所述开孔的内部凸起、且沿第三方向延伸的限位块,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相互垂直,所述限位块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卡块的避让槽;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限位块的顶端与所述开孔的内壁之间形成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卡块可沿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卡接工位和拆卸工位;
当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处于所述卡接工位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搭接面搭接,所述搭接件与所述限位块背离所述搭接面的一侧抵接;
当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处于所述拆卸工位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搭接面搭接,所述卡块位于所述避让槽中;
所述锁定件用于当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处于所述卡接工位时,与所述卡块的侧壁以及所述开孔的内壁抵接,以防止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处于所述拆卸工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带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包括两个沿所述第三方向排列的锁定块;
两个所述锁定块之间具有用于卡接所述卡块的容纳间隙;
一个锁定块用于与所述开孔一侧的内壁抵接,另一个锁定块用于与所述开孔另一侧的内壁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腕带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的内壁具有朝向所述第三方向凸起的第一凸块,且所述第一凸块具有第一导向面;
一个所述锁定块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一凸块对应设置、且朝向所述第三方向凸起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具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配合第二导向面;
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共同构成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锁定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产生相对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带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具有凹槽;
所述凹槽具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底板,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互平行,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相互垂直,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均垂直,所述底板构成所述搭接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腕带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还包括锁定杆;
所述锁定杆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凹槽的第一侧壁抵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凹槽的第二侧壁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腕带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至少两个卡块,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至少两个开孔,所述锁定件至少为两个;
所述卡块、开孔和锁定件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腕带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锁定件为多个,且所述锁定件包括锁定杆时,多个锁定件的锁定杆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带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所述锁定件均为塑胶材质。
9.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腕带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腕带连接组件。
CN202121164030.8U 2021-05-27 2021-05-27 腕带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55833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64030.8U CN215583313U (zh) 2021-05-27 2021-05-27 腕带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64030.8U CN215583313U (zh) 2021-05-27 2021-05-27 腕带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83313U true CN215583313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73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64030.8U Active CN215583313U (zh) 2021-05-27 2021-05-27 腕带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833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52425B2 (en) Holding frame for a plug connector and methods of populating same
JP4761397B2 (ja) 組合せコネクタ
JP2009164561A (ja) 電子装置ケーシング
TWI453481B (zh) 防水光纖連接器及其光纖插頭與光纖適配器
CN101277598A (zh) 壳体卡固结构
JP2013047803A (ja)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
CN215583313U (zh) 腕带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JP2008311042A (ja) コネクタのフローテイング構造
EP3612987B1 (en) Housing for identification device
JP2018107073A (ja) カバー部材、カバーユニット及びコネクタ
CN114979433B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0270532U (zh) 一种手表及其表壳
TWM429306U (en) A fix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12817399B (zh) 扩充卡承载架及服务器机壳
CN109322885B (zh) 一种卡锁机构及led显示器
KR20020042484A (ko) 각을 이룬 광 커넥터 장착 조립체
EP2921890B1 (en) Housing connection structure
CN114289411B (zh) 摄像机组件
KR0121427Y1 (ko) 그라운드 커넥터와 연결단자
CN211456068U (zh) 线缆连接器模块
JP5448633B2 (ja) コネクタ
CN220629788U (zh) 一种led显示模组后盖及led显示单元
CN219372472U (zh) 一种具有双卡扣结构的手机
CN215514946U (zh) 边角固定装置及显示屏单元
CN212353319U (zh) 一种外壳装配结构及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