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82158U - 小型工业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小型工业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82158U
CN215582158U CN202121843155.3U CN202121843155U CN215582158U CN 215582158 U CN215582158 U CN 215582158U CN 202121843155 U CN202121843155 U CN 202121843155U CN 215582158 U CN215582158 U CN 215582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frame
fan
shell
braced frame
industrial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431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文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oli Zhiyua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olai Zhiyua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olai Zhiyua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olai Zhiyua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431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82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82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82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小型工业控制器,包括:主壳体、安装于主壳体上的盖体和若干个位于主壳体内的单元模块,所述主壳体内设置有一支撑框架,该支撑框架与主壳体的一侧壁之间设置有一PCB总线板,每个所述单元模块各自通过一安装组块安装于支撑框架上,壳体和至少两个设置于壳体内拐角处的固定件,所述壳体上、下两端的边缘处均具有向外延伸的凸条部,一螺丝穿过所述螺丝孔与支撑框架连接,所述凸条部与支撑框架之间还设置有弹簧,所述支撑框架的对角两处安装有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支撑框架靠近第一风扇处设置有电源模块。本实用新型提高整体的抗冲击性能和长期使用过程中各项性能的稳定性,还提高了控制器的散热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小型工业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控制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型工业控制器。
背景技术
以前负责自动化机械设备工作的人员主要提供实时控制功能,通过设计人员和工程师在数字控制平台将其与现场的设备相联系,使其通过编程使其能够按照预期的方式运行,现在随之科技的发展,工业控制器的不断创新,所拥有的控制技术获得了更多的高级功能。
现有控制器常见为PLC可编程边缘控制器,其控制系统主要为CPU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编程器组成,其发展至今编程器亦可作扩展单元模块使用,引入存储器模块来配合CPU的使用,加入电源作为稳压装置使得控制器成为单独的一体,实现远方调试功能。而现有控制器其利用散热片散热,散热功能一般,各模块与箱体直接接触,对于冲击的抵抗能力较差,长期下来使得内部元件易受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工业控制器,该小型工业控制器可以提高整体的抗冲击性能和长期使用过程中各项性能的稳定性,还提高了控制器的散热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工业控制器,包括:主壳体、安装于主壳体上的盖体和若干个位于主壳体内的单元模块,所述主壳体内设置有一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两端与主壳体的内壁连接,该支撑框架与主壳体的一侧壁之间设置有一PCB总线板,每个所述单元模块各自通过一安装组块安装于支撑框架上;
所述安装组块进一步包括:壳体和至少两个设置于壳体内拐角处的固定件,所述壳体上、下两端的边缘处均具有向外延伸的凸条部,使得该凸条部与支撑框架的上、下端面搭接,所述凸条部上设置有若干个螺丝孔,一螺丝穿过所述螺丝孔与支撑框架连接,所述凸条部与支撑框架之间还设置有弹簧,当所述螺丝与支撑框架锁紧时,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支撑框架的对角两处安装有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支撑框架靠近第一风扇处设置有电源模块,所述单元模块中的CPU模块邻近第二风扇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主壳体的至少一个侧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透气窗。
2. 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框架为中空结构,且支撑框架与主壳体的连接处与透气窗一一对应。
3. 上述方案中,所述螺丝上并位于凸条部与支撑框架之间套装有弹簧。
4. 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自壳体中伸出,并通过一旋转轴安装有一可转动的提手。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小型工业控制器,其每个所述单元模块各自通过一安装组块安装于支撑框架上,安装组块的壳体上、下两端的边缘处均具有向外延伸的凸条部,使得该凸条部与支撑框架的上、下端面搭接,所述凸条部上设置有若干个螺丝孔,一螺丝穿过所述螺丝孔与支撑框架连接,所述凸条部与支撑框架之间还设置有弹簧,当所述螺丝与支撑框架锁紧时,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既便于对安装有单元模块的安装组块的拆卸,又可以对控制器受到的外部冲击力进行有效缓冲、释放,避免外部冲击对各个单元模块的损害,提高整体的抗冲击性能和长期使用过程中各项性能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小型工业控制器,其支撑框架的对角两处安装有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支撑框架靠近第一风扇处设置有电源模块,所述单元模块中的CPU模块邻近第二风扇设置,使得主壳体内部的空气流通起来,有利于将发热的单元模块产生的热量快速、均匀的发散出去,提高了控制器的散热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小型工业控制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小型工业控制器的整体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小型工业控制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主壳体;2、盖体;3、支撑框架;4、安装组块;41、壳体;5、单元模块;6、透气窗;7、PCB总线板;8、提手;9、凸条部;10、弹簧;11、螺丝;12、固定件;13、第一风扇;14、第二风扇;15、电源模块;16、旋转轴;17、螺丝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一种小型工业控制器,包括:主壳体1、安装于主壳体1上的盖体2和若干个位于主壳体1内的单元模块5,所述主壳体1内设置有一支撑框架3,所述支撑框架3的两端与主壳体1的内壁连接,该支撑框架3与主壳体1的一侧壁之间设置有一PCB总线板7,每个所述单元模块5各自通过一安装组块4安装于支撑框架3上;
所述安装组块4进一步包括:壳体41和至少两个设置于壳体41内拐角处的固定件12,所述壳体41上、下两端的边缘处均具有向外延伸的凸条部9,使得该凸条部9与支撑框架3的上、下端面搭接,所述凸条部9上设置有若干个螺丝孔17,一螺丝11穿过所述螺丝孔17与支撑框架3连接,所述凸条部9与支撑框架3之间还设置有弹簧10,当所述螺丝11与支撑框架3锁紧时,所述弹簧10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支撑框架3的对角两处安装有第一风扇13和第二风扇14,所述支撑框架3靠近第一风扇13处设置有电源模块15,所述单元模块5中的CPU模块邻近第二风扇14设置。
上述主壳体1的至少一个侧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透气窗6;
上述螺丝11上并位于凸条部9与支撑框架3之间套装有弹簧;
上述固定件12的一端自壳体41中伸出,并通过一旋转轴16安装有一可转动的提手8。
实施例2:一种小型工业控制器,包括:主壳体1、安装于主壳体1上的盖体2和若干个位于主壳体1内的单元模块5,所述主壳体1内设置有一支撑框架3,所述支撑框架3的两端与主壳体1的内壁连接,该支撑框架3与主壳体1的一侧壁之间设置有一PCB总线板7,每个所述单元模块5各自通过一安装组块4安装于支撑框架3上;
所述安装组块4进一步包括:壳体41和至少两个设置于壳体41内拐角处的固定件12,所述壳体41上、下两端的边缘处均具有向外延伸的凸条部9,使得该凸条部9与支撑框架3的上、下端面搭接,所述凸条部9上设置有若干个螺丝孔17,一螺丝11穿过所述螺丝孔17与支撑框架3连接,所述凸条部9与支撑框架3之间还设置有弹簧10,当所述螺丝11与支撑框架3锁紧时,所述弹簧10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支撑框架3的对角两处安装有第一风扇13和第二风扇14,所述支撑框架3靠近第一风扇13处设置有电源模块15,所述单元模块5中的CPU模块邻近第二风扇14设置。
上述螺丝11上并位于凸条部9与支撑框架3之间套装有弹簧;
上述主壳体1的至少一个侧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透气窗6;
上述支撑框架3为中空结构,且支撑框架3与主壳体1的连接处与透气窗6一一对应,使得单元模块发热后可通过热接触直接触碰附近冷空气进行降温,增大降温面积提高降温效率。
采用上述小型工业控制器时,其既便于对安装有单元模块的安装组块的拆卸,又可以对控制器受到的外部冲击力进行有效缓冲、释放,避免外部冲击对各个单元模块的损害,提高整体的抗冲击性能和长期使用过程中各项性能的稳定性;
还有,所述支撑框架的对角两处安装有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支撑框架靠近第一风扇处设置有电源模块,所述单元模块中的CPU模块邻近第二风扇设置,使得主壳体内部的空气流通起来,有利于将发热的单元模块产生的热量快速、均匀的发散出去,提高了控制器的散热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小型工业控制器,包括主壳体(1)、安装于主壳体(1)上的盖体(2)和若干个位于主壳体(1)内的单元模块(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内设置有一支撑框架(3),所述支撑框架(3)的两端与主壳体(1)的内壁连接,该支撑框架(3)与主壳体(1)的一侧壁之间设置有一PCB总线板(7),每个所述单元模块(5)各自通过一安装组块(4)安装于支撑框架(3)上;
所述安装组块(4)进一步包括:壳体(41)和至少两个设置于壳体(41)内拐角处的固定件(12),所述壳体(41)上、下两端的边缘处均具有向外延伸的凸条部(9),使得该凸条部(9)与支撑框架(3)的上、下端面搭接,所述凸条部(9)上设置有若干个螺丝孔(18),一螺丝(11)穿过所述螺丝孔(18)与支撑框架(3)连接,所述凸条部(9)与支撑框架(3)之间还设置有弹簧(10),当所述螺丝(11)与支撑框架(3)锁紧时,所述弹簧(10)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支撑框架(3)的对角两处安装有第一风扇(13)和第二风扇(14),所述支撑框架(3)靠近第一风扇(13)处设置有电源模块(15),所述单元模块(5)中的CPU模块邻近第二风扇(14)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工业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的至少一个侧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透气窗(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工业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3)为中空结构,且支撑框架(3)与主壳体(1)的连接处与透气窗(6)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工业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11)上并位于凸条部(9)与支撑框架(3)之间套装有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工业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2)的一端自壳体(41)中伸出,并通过一旋转轴(16)安装有一可转动的提手(8)。
CN202121843155.3U 2021-08-09 2021-08-09 小型工业控制器 Active CN215582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43155.3U CN215582158U (zh) 2021-08-09 2021-08-09 小型工业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43155.3U CN215582158U (zh) 2021-08-09 2021-08-09 小型工业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82158U true CN215582158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33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43155.3U Active CN215582158U (zh) 2021-08-09 2021-08-09 小型工业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821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582158U (zh) 小型工业控制器
CN115705024A (zh) 基于智慧工厂的控制系统
CN212011625U (zh) 一种低功耗电源模块
CN216383934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led路灯
CN210725865U (zh) 一种具有降温节电功能的通信工程箱
CN215582299U (zh) 高性能工业控制器
CN215932398U (zh) 远程工业控制系统
CN213715820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笔记本电脑散热件
CN218276304U (zh) 一种嵌入式闭环步进电机
CN208112496U (zh) 风冷型大功率外置电源适配器
CN218041635U (zh) 一种基于光纤传输散热路由器
CN216134419U (zh) 一种具有高温预警功能的模块化智能电源
CN216981306U (zh) 一种换电柜电池备电装置
CN212164024U (zh) 一种无人机使用的高效能散热集成电路板
CN214839952U (zh) 一种工地可视化用摄像装置
CN211744617U (zh) 一种用于云基础设置的监控装置
CN221009617U (zh) 高效散热型配电柜
CN216162523U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电机外壳
CN217037792U (zh) 通信工程用电箱散热装置
CN218958805U (zh) 光伏一体机可逆变电源
CN215734305U (zh) 一种迷你型云终端
CN211240580U (zh) 一种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的数据融合边缘控制器
CN215819196U (zh) 一种防浸水的嵌入式核心板外保护机构
CN213876635U (zh) 一种新型的笔记本电脑内置微型散热器
CN212306002U (zh) 一种电力自动化设备降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5

Address after: Room 1202, Building 2, No. 21 Intercity Road, Hushuguan Town,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after: Daoli Zhiyuan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202, building 2, No. 21, Chengji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Jiangsu 215129

Patentee before: Daolai Zhiyuan Technology (Suzhou)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