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81709U - 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81709U
CN215581709U CN202122313149.3U CN202122313149U CN215581709U CN 215581709 U CN215581709 U CN 215581709U CN 202122313149 U CN202122313149 U CN 202122313149U CN 215581709 U CN215581709 U CN 215581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unit
contact
charging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1314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祝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i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i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i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i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1314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817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81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817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所述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设置于蓝牙耳机充电盒内,所述电路包括含多个引脚的主控芯片、充电管理芯片、第一触点单元和第二触点单元,第一触点单元包括第一充电触点、第一接地触点和第一通讯触点,第二触点单元包括第二充电触点、第二接地触点和第二通讯触点,第一充电触点和第二充电触点分别与充电管理芯片的输出端电连接;主控芯片的第一通讯引脚与第一通讯触点电连接,主控芯片的第二通讯引脚与第二通讯触点电连接。通过六个触点可实现蓝牙耳机的出入仓检测及蓝牙耳机与耳机充电盒间的通讯,电路结构设计简单,能够实现蓝牙耳机出入仓的精准检测及高效通讯的同时又减少了检测及通讯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蓝牙耳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
背景技术
科技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促进着生活的便利,蓝牙技术的革新给短距离通讯来带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质量,使得有线耳机以压倒性的趋势向无线耳机发展。现有的无线蓝牙耳机多数配合充电仓使用,而目前市面上的充电仓大多数使用双触电和蓝牙耳机进行充电和通讯,基于充电5伏通过发送脉冲信号进行通讯,其仅能实现单向传输通讯,无法实现入仓检测。
实现入仓检测,常规做法是增加传感器等硬件电路来检测耳机入仓,增加了结构设计难度和元器件成本,并且传感器的调试困难,增加了工作的复杂度。实现蓝牙耳机与充电仓的双向通讯,常规做法是在蓝牙耳机上增加特殊的电源管理芯片,而对应耳机的印刷电路板的版面需要增加,提高了对耳机体积控制的难度,并且也增加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通过六个触点便能够实现蓝牙耳机的出入仓检测及蓝牙耳机与耳机充电盒间的通讯,电路结构设计简单,能够实现蓝牙耳机出入仓的精准检测及高效通讯的同时又减少了检测及通讯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所述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设置于蓝牙耳机充电盒内,所述蓝牙耳机充电盒包括第一充电仓和第二充电仓,所述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包括含多个引脚的主控芯片、充电管理芯片、第一触点单元和第二触点单元,所述第一触点单元包括第一充电触点、第一接地触点和第一通讯触点,所述第二触点单元包括第二充电触点、第二接地触点和第二通讯触点,所述充电管理芯片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
所述第一充电触点、所述第一接地触点和所述第一通讯触点设置在所述第一充电仓,所述第二充电触点、所述第二接地触点和所述第二通讯触点设置在所述第二充电仓;
所述第一充电触点和所述第二充电触点分别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接地触点和所述第二接地触点接地;
所述主控芯片包括第一通讯引脚和第二通讯引脚,所述第一通讯引脚与所述第一通讯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通讯引脚与所述第二通讯触点电连接;
所述主控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通讯触点和/或所述第二通讯触点的电位处于高电位时,确定耳机入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包括电源输入单元,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其中,所述电源输入单元包括过压保护单元、供电选择单元、有线充电单元和无线充电单元;
所述过压保护单元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有线充电单元电连接;
所述供电选择单元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过压保护单元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供电选择单元的使能输入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单元电连接,其中,所述供电选择单元的使能输入端高电平有效;
所述无线充电单元还与所述供电选择单元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并将所述供电选择单元的电压输出端作为所述电源输入单元的输出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还包括按键控制单元,所述按键控制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控制引脚电连接,所述按键控制单元的第二端与接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还包括霍尔单元;
所述霍尔单元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供电引脚电连接;
所述霍尔单元的电压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的供电引脚,及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霍尔单元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还与所述霍尔单元的接地端电连接,所述霍尔单元的接地端接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和第三发光二极管;
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供电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显示引脚电连接;
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二显示引脚电连接;
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第一引脚与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三显示引脚电连接;
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第二引脚与所述主控芯片的第四显示引脚电连接;
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第三引脚和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第四引脚分别和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端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还包括功率因数控制器和锂电池供电端;
所述功率因数控制器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供电引脚电连接;
所述功率因数控制器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锂电池供电端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还包括能耗控制单元,所述能耗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二电阻、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锂电池供电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二控制引脚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使能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使能引脚电连接;
所述充电管理芯片还与并联的第五电阻和第三电容的第一并联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第三电容并联后的第二并联端接地,所述第二并联端还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一引脚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控芯片的供电引脚还与第四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控芯片的型号包括UM8005_TSSOP20,所述无线充电模块所使用芯片的型号包括NU1680和NU1680C。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通过六个触点便能够实现蓝牙耳机的出入仓检测及蓝牙耳机与耳机充电盒间的通讯,电路结构设计简单,能够实现蓝牙耳机出入仓的精准检测及高效通讯的同时又减少了检测及通讯成本。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所涉及的电源输入单元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所涉及的过压保护单元的电路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所涉及供电选择单元的电路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所涉及的主控芯片引脚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所涉及的霍尔单元的电路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所涉及的显示单元的电路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所涉及的功率因数控制器的电路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所包含的充电管理单元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述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设置于蓝牙耳机充电盒内,所述蓝牙耳机充电盒包括第一充电仓和第二充电仓,所述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包括含多个引脚的主控芯片100、充电管理芯片110、第一触点单元120和第二触点单元130,所述第一触点单元120包括第一充电触点121、第一接地触点123和第一通讯触点122,所述第二触点单元130包括第二充电触点131、第二接地触点133和第二通讯触点132,所述充电管理芯片110与所述主控芯片100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点单元120所包含的三个触点可与对应左耳机的三个触点形成接触连接,第二触点单元130所包含的三个触点可与对应右耳机的三个触点形成接触连接。具体地,通过第一充电触点和第二充电触点可为入仓的两只蓝牙耳机充电,通过第一通讯触点122和第二通讯触点132可实现蓝牙耳机的出入仓检测及通讯。
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1、所述第一接地触点123和所述第一通讯触点122设置在所述第一充电仓,所述第二充电触点131、所述第二接地触点133和所述第二通讯触点132设置在所述第二充电仓。
其中,第一充电触点121、第一接地触点123和第一通讯触点122可设置在蓝牙耳机充电盒的左耳机充电仓内,第二充电触点131、第二接地触点133和第二通讯触点132可设置在蓝牙耳机充电盒的右耳机充电仓内,可选地,触点可以设置在两个充电仓的底部,也可以设置在两个充电仓的内部侧面,具体设置位置可根据蓝牙耳机上对应的触点位置进行设置,以满足不同外形的蓝牙耳机的正常出入仓及充电和通讯需求。
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21和所述第二充电触点131分别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110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接地触点123和所述第二接地触点133接地,以避免在蓝牙耳机充电的过程中电路受到外界电荷的干扰,影响蓝牙耳机的正常充电。
所述主控芯片100包括如图5的第一通讯引脚P0.0/XIN和第二通讯引脚P0.1/XOUT,所述第一通讯引脚P0.0/XIN与所述第一通讯触点122电连接,所述第二通讯引脚P0.1/XOUT与所述第二通讯触点132电连接。
所述主控芯片100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通讯触点122和/或所述第二通讯触点132的电位处于高电位时,确定耳机入仓。
在本实施例中,若主控芯片的第一通讯引脚P0.0/XIN检测到第一通讯触点122处于高电位时,主控芯片100的第二通讯引脚P0.1/XOUT检测到第二通讯触点132也处于高电位时,即可判断左蓝牙耳机和右蓝牙耳机均入仓。
可选地,若第一通讯触点122和第二通讯触点132均处于低电位,且低电位持续时长不低于350毫秒时,则认为两只蓝牙耳机处于离仓状态。另外,主控芯片100可通过第一通讯触点122和第二通讯触点132建立蓝牙耳机充电盒与两只蓝牙耳机之间通讯,建立通讯后,可通过主控芯片100实现对两只蓝牙耳机的控制,如实现开关机、充电、配对、复位、测试和休眠等。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通过六个触点便能够实现蓝牙耳机的出入仓检测及蓝牙耳机与耳机充电盒间的通讯,电路结构设计简单,能够实现蓝牙耳机出入仓的精准检测及高效通讯的同时又减少了检测及通讯成本。
请参照图2,所述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包括电源输入单元200,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单元200的输出端电连接,其中,所述电源输入单元200包括过压保护单元220、供电选择单元230、有线充电单元210和无线充电单元240;
所述过压保护单元220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有线充电单元210电连接;
所述供电选择单元230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过压保护单元220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供电选择单元230的使能输入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单元240电连接,其中,所述供电选择单元230的使能输入端高电平有效;
所述无线充电单元240还与所述供电选择单元230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并将所述供电选择单元230的电压输出端作为所述电源输入单元200的输出端。
在本实施例中,有线充电单元210的输出端提供有Micro USB插口、Lighting插口和Type-C插口,以适应不同数据线的充电需求。过压保护单元220避免充电电压过高对电路中的各元器件造成损坏。供电选择单元230在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同时进行时,可优先选择无线充电。
具体地,请参照图3,过压保护单元220可选择芯片型号包括RT9746、NCP392B,本实施例中选择芯片型号为RT9746,具体地,过压保护单元220的电压输入端可通过RT9746芯片的B3引脚与有线充电单元210电连接。其中,电容C5和电容C6并联后的一端接地,电容C5和电容C6并联后的另一端分别与过压保护单元220和RT9746芯片的第一电压输入端、第二电压输入端和第三电压输入端电连接。电容C7和电容C8并联后的一端接地,电容C7和电容C8并联后的另一端与RT9746芯片的第一电压输出端、第二电压输出端和第三电压输出端电连接,RT9746芯片的四个接地引脚接地,且通过串联的电阻R11和R12与RT9746芯片的三个电压输入端电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供电选择单元230可选择芯片型号包括XC8108BC20ER-G,在本实施例中以XC8108BC20ER-G芯片为例,无线充电单元240基于T接口,通过串联的电阻R17和电阻R14与XC8108BC20ER-G芯片的EN使能端电连接,XC8108BC20ER-G芯片的EN使能端还通过电阻R13接地。XC8108BC20ER-G芯片的FLG引脚通过电阻R15分别与XC8108BC20ER-G芯片的电压输入端和RT9746芯片B2引脚电连接。XC8108BC20ER-G芯片的ILIM引脚通过电阻R16与XC8108BC20ER-G芯片的两个接地端口电连接并接地。
其中,当无线充电单元240和有线充电单元210同时充电时,XC8108BC20ER-G芯片的EN使能端检测到来自无线充电单元240的电压信号,且XC8108BC20ER-G芯片的EN使能端高电位有效,这种情况下,XC8108BC20ER-G的电压输入端将断开,终止有线充电单元210的供电,选择无线充电单元240进行供电。
请参照图5,所述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还包括按键控制单元300,所述按键控制单元300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芯片100的第一控制引脚1电连接,所述按键控制单元300的第二端与接地。通过按键控制单元300可通过按键SW实现主控芯片的复位。
请参照图6,通过霍尔单元可实现对蓝牙耳机充电盒的盖子闭合的检测。
具体地,霍尔单元采用芯片型号以6C6207/NC为例,6C6207/NC芯片的电压输入端分别与主控芯片100的供电引脚,以及串联的电容C1和电容C2的一端电连接,串联电容C1和电容C2的另一端与6C6207/NC芯片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6C6207/NC芯片的电压输出端与主控芯片的引脚17电连接,其中,主控芯片100的供电端为主控芯片100的引脚9。
请参照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所涉及的显示单元的电路图,通过显示单元可显示蓝牙耳机的出入仓状态及通讯状态。
具体地,所述显示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710、第二发光二极管720和第三发光二极管730;
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710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芯片100的供电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710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芯片100的第一显示引脚14电连接;
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7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710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720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芯片100的第二显示引脚12电连接;
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730的第一引脚与所述主控芯片100的第三显示引脚13电连接;
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730的第二引脚与所述主控芯片100的第四显示引脚14电连接;
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730的第三引脚和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730的第四引脚分别和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720的第一端电连接。
通过功率因数控制器,可以保障主控芯片100时刻处于正常的工作功率,保证主控芯片100的正常工作状态。
请参照图8,具体地,所述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还包括功率因数控制器和锂电池供电端VBAT;
所述功率因数控制器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主控芯100的供电引脚9电连接;
所述功率因数控制器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锂电池供电端VBAT电连接。
请参照图9,通过能耗控制单元910可以实现在蓝牙耳机充电盒关机或休眠状态下仅内部电池自耗电,避免了蓝牙耳机端的待机耗电。
具体地,所述能耗控制单元910包括三极管T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
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110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T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三电阻R3和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T1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锂电池供电端VBAT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控芯片100的第二控制引脚15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管理芯片110的使能端与所述主控芯片100的使能引脚电连接,以控制充电管理芯片110;
所述充电管理芯片110还与并联的第五电阻R5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并联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和所述第三电容C3并联后的第二并联端接地,所述第二并联端还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110的第一引脚电连接。
另外,所述主控芯片100的供电引脚还与第四电容C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六个触点便能够实现蓝牙耳机的出入仓检测及蓝牙耳机与耳机充电盒间的通讯,电路结构设计简单,能够实现蓝牙耳机出入仓的精准检测及高效通讯的同时又减少了检测及通讯成本,并且,在能耗控制单元的作用下,针对蓝牙耳机充电盒关机或休眠的情形,可以有效减少蓝牙耳机充电盒内置电池的电量损耗,避免了长时间存放后出现电量低问题,在长时间的存放后仍保持电量充足的状态,保证蓝牙耳机的正常充电与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设置于蓝牙耳机充电盒内,所述蓝牙耳机充电盒包括第一充电仓和第二充电仓,所述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包括含多个引脚的主控芯片、充电管理芯片、第一触点单元和第二触点单元,所述第一触点单元包括第一充电触点、第一接地触点和第一通讯触点,所述第二触点单元包括第二充电触点、第二接地触点和第二通讯触点,所述充电管理芯片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
所述第一充电触点、所述第一接地触点和所述第一通讯触点设置在所述第一充电仓,所述第二充电触点、所述第二接地触点和所述第二通讯触点设置在所述第二充电仓;
所述第一充电触点和所述第二充电触点分别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接地触点和所述第二接地触点接地;
所述主控芯片包括第一通讯引脚和第二通讯引脚,所述第一通讯引脚与所述第一通讯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通讯引脚与所述第二通讯触点电连接;
所述主控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通讯触点和/或所述第二通讯触点的电位处于高电位时,确定耳机入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包括电源输入单元,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其中,所述电源输入单元包括过压保护单元、供电选择单元、有线充电单元和无线充电单元;
所述过压保护单元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有线充电单元电连接;
所述供电选择单元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过压保护单元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供电选择单元的使能输入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单元电连接,其中,所述供电选择单元的使能输入端高电平有效;
所述无线充电单元还与所述供电选择单元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并将所述供电选择单元的电压输出端作为所述电源输入单元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还包括按键控制单元,所述按键控制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控制引脚电连接,所述按键控制单元的第二端与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还包括霍尔单元;
所述霍尔单元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供电引脚电连接;
所述霍尔单元的电压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的供电引脚,及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霍尔单元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还与所述霍尔单元的接地端电连接,所述霍尔单元的接地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和第三发光二极管;
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供电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显示引脚电连接;
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二显示引脚电连接;
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第一引脚与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三显示引脚电连接;
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第二引脚与所述主控芯片的第四显示引脚电连接;
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第三引脚和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第四引脚分别和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还包括功率因数控制器和锂电池供电端;
所述功率因数控制器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供电引脚电连接;
所述功率因数控制器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锂电池供电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还包括能耗控制单元,所述能耗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二电阻、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锂电池供电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二控制引脚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使能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使能引脚电连接;
所述充电管理芯片还与并联的第五电阻和第三电容的第一并联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第三电容并联后的第二并联端接地,所述第二并联端还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一引脚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的供电引脚还与第四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的型号包括UM8005_TSSOP20,所述无线充电单元所使用芯片的型号包括NU1680和NU1680C。
CN202122313149.3U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 Active CN2155817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13149.3U CN215581709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13149.3U CN215581709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81709U true CN215581709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51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13149.3U Active CN215581709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817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50796A (zh) * 2022-12-05 2022-12-30 深圳英集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tws耳机双向通讯的单芯片充电仓电路方法及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50796A (zh) * 2022-12-05 2022-12-30 深圳英集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tws耳机双向通讯的单芯片充电仓电路方法及设备
CN115550796B (zh) * 2022-12-05 2023-05-26 深圳英集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tws耳机双向通讯的单芯片充电仓电路方法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2598A (zh) 无线耳机、充电盒及无线耳机充电系统
CN110994718B (zh) 无线耳机、充电盒及无线耳机充电系统
CN203278311U (zh) 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
CN215581709U (zh) 一种耳机出入仓检测及通讯电路
CN203086527U (zh) 一种Iphone手机多功能套壳
CN111740460B (zh) 耳机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盒
CN215835542U (zh) 一种光伏蓝牙耳机仓
CN202586433U (zh) 移动电源
CN207038850U (zh) 一种带移动电源的数据线
CN210579159U (zh) 一种无线耳机系统和无线耳机
CN211018316U (zh) 一种充电宝、租借终端及充电宝租借系统
CN210724250U (zh) 一种新型蓝牙耳机充电仓
US20220393495A1 (en) Wearable earphone charger
CN202695670U (zh) 电池及移动终端
CN110784000B (zh) 充电盒
CN204764737U (zh) 一种具有隐藏式充电结构的智能水杯
CN211701547U (zh) 多功能充电器
CN210120648U (zh)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
CN210490502U (zh) 共享充电宝租借柜
CN202978326U (zh) 充电线缆
CN213482839U (zh) 一种双接口一体式无线鼠标
US10154154B2 (en) Centralized theft-proof device
CN219697856U (zh) 一种分体式耳机充电仓
CN201741770U (zh) 多接口手机充电器
CN219627747U (zh) 用于蓝牙mesh的终端设备及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