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79208U - 一种线缆连接用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缆连接用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79208U
CN215579208U CN202122167329.5U CN202122167329U CN215579208U CN 215579208 U CN215579208 U CN 215579208U CN 202122167329 U CN202122167329 U CN 202122167329U CN 215579208 U CN215579208 U CN 215579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section
bus bar
piece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6732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青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yao Sine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yao Sine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yao Sine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yao Sine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6732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792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79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792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Bus-Ba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缆连接用端子,包括外壳体和限位组件,所述外壳体内与限位组件配合形成有工作腔室,所述工作腔室内配置有接触组件,限位组件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接线口,线缆经第一接线口进入工作腔室;所述接触组件包括导电夹和与导电夹配合的汇流排,导电夹上设有与第一接线口配合的过线通道以及与过线通道配合的弹性舌片,线缆插入过线通道后弹性舌片配合汇流排夹住线缆;遮蔽件的设置可以将外壳体的上顶面和下底面之间的距离做大,方便限位组件的安装,限位组件上的第一限位凹槽能够防止接触汇流排移动,十分方便,且第一限位结构的设置能够增加限位组件的安装方便性。

Description

一种线缆连接用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连接用端子。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是一种能够提供多根导线同时插入进行连接的用电装置,通常通过弹簧钢板上的弹性舌片和汇流排对线缆进行夹合,现有的汇流排会通过在外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凸起进行限位,或者汇流排的端部向一侧弯折,插接在外壳体内壁的凹槽内实现固定,这样一来,外壳体上底面和下底面的距离则会变得较小,使得限位结构较难安装,但是这样一来会导致汇流排以及弹簧钢板难以安装的情况发生,因此获得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线缆连接用端子十分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连接用端子,包括外壳体和限位组件,所述外壳体内与限位组件配合形成有工作腔室,所述工作腔室内配置有接触组件,限位组件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接线口,线缆经第一接线口进入工作腔室;所述接触组件包括导电夹和与导电夹配合的汇流排,导电夹上设有与第一接线口配合的过线通道以及与过线通道配合的弹性舌片,线缆插入过线通道后弹性舌片配合汇流排夹住线缆;所述限位组件上开设有供汇流排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汇流排至少部分被第一限位凹槽固定。
限位组件上设有上限位件和下限位件,第一限位凹槽设置于上限位件与下限位件之间。
每一过线通道两侧分别设有上限位件,每一过线通道的下方设有下限位件,相邻过线通道共用同一上限位件或分别具有各自的上限位件;下限位件设置于两上限位件之间,上限位件的下壁与下限位件的上壁之间间隔以形成第一限位凹槽。
各过线通道的下限位件设置于两上限位件的中间位置,限位组件还包括侧限位件507以形成为第一限位凹槽的侧壁。
导电夹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二段设置于汇流排下方;下限位件沿汇流排的第一侧向中间延伸设置,第二段沿汇流排的第二侧向中间延伸设置,下限位件与第二段之间相抵或具有间隙。
导电夹由弹性钢板一体成型折弯成型,第一段通过弧形段与第一段连接的第二段,第一段上开设有第一穿孔,弧形段上开设有与第一穿孔连通的第二穿孔,所述弹性舌片配合于第一穿孔处。第一段向外有与第一斜面配合的延伸段,相邻两个过线通道之间配合形成限位段,所述限位段与第一斜面以及第一限位凸起配合。
第二段上设有第五限位凹槽,下限位件配合入第五限位凹槽以将导电夹相对于限位组件安装定位。外壳体底部设有与汇流排的凸起配合的第四限位凸起,第二段一侧与第四限位凸起相低、另一侧与第二段相抵,以将导电夹定位。第四限位凸起与汇流排接触部分设有第三斜面,能够将汇流排垫高,增加其与弹性舌片的配合稳固性。
导电夹上固定有限位片,限位片通过第二限位结构连接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结构包括分设于限位片和限位组件上的第五限位凹槽和下限位件,导电夹的第二段外侧固定限位片,或者限位片的一端抵住导电夹的第二段,另一端通过第二限位结构抵住限位组件,能够进一步限制接触组件的位置。限位片的两端还可以为开设的第一齿部,则限位组件端部形成与第一齿部配合的第二齿部。
第一段上设有长条状的第二穿孔,第二穿孔由第一段的上端向其下端与第二段的连接处延伸设置,第一段的弹性舌片上端与第二穿孔的上沿相固接,两侧及下端空置。
汇流排上还设有凸起,凸起伸入第二穿孔的下端;汇流排的两侧还分别设有第六限位凸起。
限位组件的前端设有第一斜面,第一段沿第一斜面设置;第一斜面的上端设有遮蔽件,遮蔽件向下延伸以使线缆不与第一段的上端接触,且能够对第一端起到支撑限位作用,限位组件上开设有与过线通道配合的穿孔,该穿孔即为第一接线口。
外壳体内设有与导电夹配合的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一斜面分别位于导电夹两侧以限制导电夹移动。
位于所述导电夹下方的外壳体底面上开设有第二斜面,第二斜面在线缆插入过线通道的时候,弹性舌片张开,导电夹会发生一定的形变,该第二斜面配合导电夹的第二段用于承接第二段。
所述限位组件和外壳体之间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限位组件的顶部和/或底部的第二限位凸起或第二限位凹槽、设置在外壳体顶部内壁和/或顶部内壁的与限位组件配合的第二限位凹槽或第二限位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由于汇流排整体为平面板状,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即将接触组件放入工作腔室内,随后插入限位组件进行安装即可,遮蔽件的设置可以将外壳体的上顶面和下底面之间的距离做大,方便限位组件的安装,限位组件上的第一限位凹槽能够防止接触汇流排移动,十分方便,且第一限位结构的设置能够增加限位组件的安装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立体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立体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电夹以及限位片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导电夹以及限位片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汇流排结构示意图;
图8为汇流排和限位片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外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限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壳体;101-第四限位凸起;1011-第三斜面;102-第一限位凸起;103-第四斜面;104-第二斜面;
2-工作腔室;
3-导电夹;301-第一段;302-弧形段;303-第二段;304-第一穿孔;305-第二穿孔;307-延伸段;308-限位段;309-弹性舌片;3091-舌片主体;3092-斜向段;310-第八凸起;
4-汇流排;401-凸起;402-第六限位凸起;
5-限位组件;501-第一限位凹槽;502-穿孔;503-第一斜面;5031-遮蔽件;504-第七凹槽;505-上限位件;506-下限位件;507-侧限位件;
601-第二限位凸起;602-第二限位凹槽;
7-限位片;
8-第二限位结构;801-第五限位凹槽;
9-第一接线口;
10-第三限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对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作出更清楚地限定,下面就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仅是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其中对于相关结构的具体的直接的描述仅是为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各具体特征并不当然、直接地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
参阅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连接用端子,包括外壳体和限位组件,所述外壳体内与限位组件配合形成有工作腔室,所述工作腔室内配置有接触组件,限位组件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接线口,线缆经第一接线口进入工作腔室;所述接触组件包括导电夹和与导电夹配合的汇流排,导电夹上固定有与第一接线口配合的过线通道以及与过线通道配合的弹性舌片,线缆插入过线通道后弹性舌片配合汇流排夹住线缆;所述限位组件上开设有供汇流排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汇流排至少部分被第一限位凹槽固定。
限位组件上固定有上限位件和下限位件,第一限位凹槽设置于上限位件与下限位件之间。
每一过线通道两侧分别固定有上限位件,每一过线通道的下方固定有下限位件,相邻过线通道共用同一上限位件或分别具有各自的上限位件;下限位件设置于两上限位件之间,上限位件的下壁与下限位件的上壁之间间隔以形成第一限位凹槽。
各过线通道的下限位件固定于两上限位件的中间位置,限位组件还包括侧限位件507以形成为第一限位凹槽的侧壁。
导电夹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二段设置于汇流排下方;下限位件沿汇流排的第一侧向中间延伸设置,第二段沿汇流排的第二侧向中间延伸设置,下限位件与第二段之间相抵或具有间隙。第一侧为如图2所示的右侧,第二侧为如图2所示的左侧。
导电夹上固定有限位片,限位片通过第二限位结构连接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结构包括分设于限位片和限位组件上的第五限位凹槽和下限位件,导电夹的第二段外侧固定限位片,或者限位片的一端抵住导电夹的第二段,另一端通过第二限位结构抵住限位组件,能够进一步限制接触组件的位置。
第二段上设有第五限位凹槽,下限位件配合入第五限位凹槽以将导电夹相对于限位组件安装定位。外壳体底部固定有与汇流排的凸起配合的第四限位凸起,第二段一侧与第四限位凸起相低、另一侧与第二段相抵,以将导电夹定位。第四限位凸起与汇流排接触部分设有第三斜面,能够将汇流排垫高,增加其与弹性舌片的配合稳固性。
第一段上设有长条状的第二穿孔,第二穿孔由第一段的上端向其下端与第二段的连接处延伸设置,第一段的弹性舌片上端与第二穿孔的上沿相固接,两侧及下端空置。导电夹由弹性钢板一体成型折弯成型,第一段通过弧形段与第一段连接的第二段,第一段上开设有第一穿孔,弧形段上开设有与第一穿孔连通的第二穿孔,所述弹性舌片配合于第一穿孔处。弧形段的设置能够增加导电夹的使用寿命,防止导电夹因为多次使用而断裂。
第一段向外有与第一斜面配合的延伸段,相邻两个过线通道之间配合形成限位段,所述限位段与第一斜面以及第一限位凸起配合。
汇流排上还固定有凸起,凸起伸入第二穿孔的下端;汇流排的两侧还分别固定有第六限位凸起。位于第二穿孔底部向上延伸有第八凸起,第八凸起与第二段之间具有夹角。
限位组件的前端设有第一斜面,第一段沿第一斜面设置;第一斜面的上端固定遮蔽件,遮蔽件向下延伸以使线缆不与第一段的上端接触,且能够对第一端起到支撑限位作用,限位组件上开设有与过线通道配合的穿孔,该穿孔即为第一接线口。
外壳体内固定有与导电夹配合的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一斜面分别位于导电夹两侧以限制导电夹移动。
位于所述导电夹下方的外壳体底面上开设有第二斜面,第二斜面在线缆插入过线通道的时候,弹性舌片张开,导电夹会发生一定的形变,该第二斜面配合导电夹的第二段用于承接第二段。
其中弹性舌片包括与限位段平行或不平行的舌片主体、舌片主体通过斜向段与弹性钢板一体成型,且舌片主体的外表面高于限位段的外表面,或位于同一高度上,该舌片主体的底部设有圆弧凹槽,能够与圆柱形的线缆更加吻合。
所述限位组件和外壳体之间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固定在限位组件的顶部和/或底部的第二限位凸起或第二限位凹槽、固定在外壳体顶部内壁和/或顶部内壁的与限位组件配合的第二限位凹槽或第二限位凸起。
相邻两个第一限位结构之间的限位组件上开设有第三限位凹槽,第三限位凹槽的设置,能够减少制作限位组件的耗材,同时便于第一限位结构相互配合实现固定。
例如:在限位组件的顶部和/或限位组件的底部固定第二限位凸起,那么在外壳体的顶部和/或底部的内壁上的对应位置开设第二限位凹槽;或在限位组件的顶部和/或底部开设第二限位凹槽,则外壳体的顶部和/或底部的内壁上固定第二限位凸起。
其中第一限位结构还可以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即在限位组件和外壳体上对应位置开设螺孔,通过在螺孔内旋入螺钉进行固定。
其中限位组件还可以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即为:限位组件为第七限位凸起,第七限位凸起固定在外壳体的内壁上,用于抵住汇流排以及导电夹,防止其位移。
在限位组件上还开设有若干第七凹槽,用以减少生产限位组件生产时所使用的耗材,并且能够减轻整体重量,便于限位组件的安装。
外壳体顶部的内壁上还开设有第四斜面,第四斜面与延伸段配合,用于进一步限制导电夹移动,使得本实用新型接线端子工作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体弯折成型的弹簧钢板形成导电夹,且导电夹的弹性舌片端部使导电夹与汇流排形成夹线空间,被剥去绝缘外皮的线缆能够更为弹性地压接于夹线空间内,确保了导线牢固电连接于端子组件中,让多个导线之间可以稳定的实现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由于汇流排整体为平面板状,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即将接触组件放入工作腔室内,随后插入限位组件进行安装即可,遮蔽件的设置可以将外壳体的上顶面和下底面之间的距离做大,方便限位组件的安装,限位组件上的第一限位凹槽能够防止接触汇流排移动,十分方便,且第一限位结构的设置能够增加限位组件的安装方便性。
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线缆连接用端子,包括外壳体(1)和限位组件(5),所述外壳体(1)内与限位组件(5)配合形成有工作腔室(2),所述工作腔室(2)内配置有接触组件,限位组件(5)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接线口(9),线缆经第一接线口(9)进入工作腔室(2);所述接触组件包括导电夹(3)和与导电夹(3)配合的汇流排(4),导电夹(3)上设有与第一接线口(9)配合的过线通道以及与过线通道配合的弹性舌片(309),线缆插入过线通道后弹性舌片(309)配合汇流排(4)夹住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5)上开设有供汇流排(4)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501),汇流排(4)至少部分被第一限位凹槽(501)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5)上设有上限位件(505)和下限位件(506),第一限位凹槽(501)设置于上限位件(505)与下限位件(506)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用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一过线通道两侧分别设有上限位件(505),每一过线通道的下方设有下限位件(506),相邻过线通道共用同一上限位件(505)或分别具有各自的上限位件(505);下限位件(506)设置于两上限位件(505)之间,上限位件(505)的下壁与下限位件(506)的上壁之间间隔以形成第一限位凹槽(5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用端子,其特征在于:各过线通道的下限位件(506)设置于两上限位件(505)的中间位置,限位组件(5)还包括侧限位件(507)以形成为第一限位凹槽(501)的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夹(3)包括第一段(301)和第二段(303),第二段(303)设置于汇流排(4)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夹(3)包括第一段(301)和第二段(303),第二段(303)设置于汇流排(4)下方;下限位件(506)沿汇流排(4)的第一侧向中间延伸设置,第二段(303)沿汇流排(4)的第二侧向中间延伸设置,下限位侧与第二段(303)之间相抵或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303)上设有第五限位凹槽(801),下限位件(506)配合入第五限位凹槽(801)以将导电夹(3)相对于限位组件(5)安装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301)上设有长条状的第二穿孔(305),第二穿孔(305)由第一段(301)的上端向其下端与第二段(303)的连接处延伸设置,弹性舌片(309)上端与第二穿孔(305)的上沿相固接,两侧及下端空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4)上还设有凸起(401),凸起(401)伸入第二穿孔(305)的下端;汇流排(4)的两侧还分别设有第六限位凸起(402)。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5)的前端设有第一斜面(503),第一段(301)沿第一斜面(503)设置;第一斜面(503)的上端设有遮蔽件(5031),遮蔽件(5031)向下延伸以使线缆不与第一段(301)的上端接触。
CN202122167329.5U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线缆连接用端子 Active CN215579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67329.5U CN215579208U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线缆连接用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67329.5U CN215579208U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线缆连接用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79208U true CN215579208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48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67329.5U Active CN215579208U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线缆连接用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792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36040B2 (en) Conductive terminal with clamping portion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ing the same
CN107134674B (zh) 导电连接件及连接组件
CN111585062A (zh) 一种新型接线端子
US10199752B2 (en) Patchboard
US885192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3036487B (zh) 卡缘连接器
US10707619B2 (en) Movable connector
US20090311888A1 (en)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tact and electric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CN101065884A (zh) 端子板部件和无螺钉连接器
CN215579208U (zh) 一种线缆连接用端子
CN211907727U (zh) 一种新型接线端子
CN210111103U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JP3107405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0489926U (zh) 一种带缓冲功能的连接器
CN215579116U (zh) 线缆连接用端子
CN210136667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6022688U (zh) 用于连接电缆的连接器
CN205178043U (zh) 一种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合及照明灯具
CN211907726U (zh) 一种接线端子
CN218101769U (zh) 一种安全可靠型电源插座
CN220368176U (zh) 线缆电连接器
CN211907728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接线端子
CN210074215U (zh) 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CN218242291U (zh) 一种防跳火充电头
CN212303960U (zh) 一种便于接线的多功能端子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