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70714U - 油烟净化系统及吸油烟机 - Google Patents

油烟净化系统及吸油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70714U
CN215570714U CN202121606225.3U CN202121606225U CN215570714U CN 215570714 U CN215570714 U CN 215570714U CN 202121606225 U CN202121606225 U CN 202121606225U CN 215570714 U CN215570714 U CN 2155707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rification system
plasma
annular
annular cavity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062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腾飞
丁泺火
张莹
贾铌
鄢瀚
覃小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16062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707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707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707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厨房用电器技术领域,本申请公开一种油烟净化系统及吸油烟机,该油烟净化系统包括:烟管主体,用于排放油烟;以及,等离子发生装置,连接于所述烟管主体一端,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与所述烟管主体相连通,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包括环形腔,所述环形腔内设有螺旋状分布的电极,所述环形腔内释放的等离子体与所述烟管主体内的油烟相接触。等离子油烟净化装置通电工作后,在气流中会产生等离子体,且由于流过螺旋状电极的放电电流可以在螺旋状电极内部获得较大的轴向磁场,有效地约束了向四周扩散的等离子体,增大了轴向的等离子体数密度,这使得净化效果极大的提升了。

Description

油烟净化系统及吸油烟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浴室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烟净化系统及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含有许多有毒和致癌物质,会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油烟的处理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过去简单地将室内油烟抽排到室外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迫切地需要油烟处理与净化技术,净化油烟,降低油烟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油烟是烹饪过程中,食用油和食物在高温加热下逐渐产生的烟雾。油烟的组成十分复杂,主要包括挥发性油脂、烷烃、醛、醇酯、芳香化合物等,含有200-300多种污染物。同时,油烟中还含有许多有毒的化学成分,如多环芳烃。油烟不仅影响人们的居住环境和身体健康,对环境也有很大的污染。油烟排入室外,会附着于建筑物以及其他物体上,影响物体的美观。此外,油烟内含有的短链醛、酮、酸、醇等有害气体排放到室外中,造成雾霾的产生,人们长期呆在雾霾的环境中会产生食欲不振、嗜睡、精神萎靡不振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
等离子体中含有氧化活性粒子(如·OH、O、O3等),这些粒子具有高氧化性电位和高反应速率,能够氧化部分油烟中的油脂化合物,对烟气中致癌物质的排放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相关技术中的等离子发生装置,其电极沿轴向设置,其获取的轴向磁场能力较弱,无法约束向四周扩散的等离子体,因而净化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等离子发生装置获取轴向磁场能力较弱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油烟净化系统及吸油烟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油烟净化系统,包括:
烟管主体,用于排放油烟;以及,
等离子发生装置,连接于所述烟管主体一端,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与所述烟管主体相连通,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包括环形腔,所述环形腔内设有螺旋状分布的电极,所述环形腔内释放的等离子体与所述烟管主体内的油烟相接触。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环形腔包括:
内圈,具有第一环形内壁,所述第一环形内壁用于安装阳极和阴极中任一个;以及,
外圈,具有第二环形内壁,与所述第一环形内壁同轴设置,所述第二环形内壁用于安装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中另一个;
其中,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之间形成所述环形腔,所述电极呈螺旋状连接于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之间。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止回阀,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连接于所述烟管主体和所述止回阀之间。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的内径与所述止回阀的出风口内径相同。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和所述止回阀均采用玻璃或者陶瓷制成。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的直径为d,所述电极的螺距为s,所述环形腔的内径与外径之差为h,其中,2d≤s≤4d,1.5s≤h≤3s。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的直径为d,其中,0.5mm<d<1.3mm。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的螺距为s,其中,s=4mm。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环形腔的内径与外径之差为h,其中,h≥8mm。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通过外接导线分别与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连接。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供电装置为交流电源,所述交流电源的的电压为4-6kV,频率为18-22kHz。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环形腔的两个端面均作密封处理。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环形腔的两个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其中,50mm≤H≤ 150mm。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环形腔内通入绝缘介质,所述绝缘介质为绝缘气体或者绝缘液体。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内壁具有连通部,所述连通部可受控的开合,所述连通部用于连通环形腔内的等离子体和所述烟管主体内的油烟。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吸油烟机,包括机体和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油烟净化系统,所述机体连接于所述烟管主体背离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的一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改善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本申请的等离子发生装置在通电工作后,在环形腔内会产生大量的等离子体,并且由于流过螺旋状电极的放电电流可以在螺旋状电极内部获得较大的轴向磁场,有效地约束了向四周扩散的等离子体,增大了轴向的等离子体数密度,从而更多的等离子体与油烟相接触,这使得油烟的净化效果极大的提升。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油烟机,机体在运行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油烟,通过烟管主体排出,在排出前,加装等离子发生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吸油烟机向空气中排放的有毒或者致癌物质含量,可以起到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的第一视角的平面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的第二视角的平面图;
图4为基于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的第三视角的平面图;
图6为基于图3的B-B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
1、烟管主机;2、等离子发生装置;21、环形腔;22、内圈;221、第一环形内壁;23、外圈;231、第二环形外壁;24、阳极;25、阴极;26、电极;27、绝缘介质;28、外接导线;3、止回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含有许多有毒和致癌物质,会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油烟的处理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过去简单地将室内油烟抽排到室外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迫切地需要油烟处理与净化技术,净化油烟,降低油烟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油烟是烹饪过程中,食用油和食物在高温加热下逐渐产生的烟雾。油烟的组成十分复杂,主要包括挥发性油脂、烷烃、醛、醇酯、芳香化合物等,含有200-300多种污染物。同时,油烟中还含有许多有毒的化学成分,如多环芳烃。油烟不仅影响人们的居住环境和身体健康,对环境也有很大的污染。油烟排入室外,会附着于建筑物以及其他物体上,影响物体的美观。此外,油烟内含有的短链醛、酮、酸、醇等有害气体排放到室外中,造成雾霾的产生,人们长期呆在雾霾的环境中会产生食欲不振、嗜睡、精神萎靡不振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
等离子体中含有氧化活性粒子(如·OH、O、O3等),这些粒子具有高氧化性电位和高反应速率,能够氧化部分油烟中的油脂化合物,对烟气中致癌物质的排放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相关技术中的等离子发生装置,其电极沿轴向设置,其获取的轴向磁场能力较弱,无法约束向四周扩散的等离子体,因而净化效果不理想。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等离子发生装置获取轴向磁场能力较弱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油烟净化系统,包括:烟管主体,用于排放油烟;以及,等离子发生装置,连接于所述烟管主体一端,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与所述烟管主体相连通,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包括环形腔,所述环形腔内设有螺旋状分布的电极,所述环形腔内释放的等离子体与所述烟管主体内的油烟相接触。
其中,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是,环形腔内需要通入绝缘介质,该绝缘介质可以为绝缘液体或者绝缘气体,其中,绝缘液体可以为硅酮油,有机硅酮化合物的特性以美国UCC 公司Ucarsil PA一1有机硅酮化合物为例,其密度为1.018g/cm,运动粘度为1.2×10。ni/s,为棕色液体,易溶于醇类,芳香族烃和卤代烃类,其为液态。绝缘气体可以为六氟化硫,六氟化硫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这种气体在正常气压下,其绝缘强度比空气大2.4倍,比变压器油低大约30%;当气压增加到0.65表计大气压时,其绝缘强度与变压器油相等;当气压增加到1.25表计大气压时,它的绝缘强度大约比变压器油高15%,所以在高压电器中,采用六氟化硫作为绝缘介质,可以减小绝缘间隙尺寸,缩小电器的体积。
为了对本申请的技术思路有更具体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说明如下:
如图1-6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油烟净化系统,烟管主体1,用于排放油烟;以及,等离子发生装置2,连接于所述烟管主体1一端,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2与所述烟管主体 1相连通,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2包括环形腔21,所述环形腔21内设有螺旋状分布的电极26,所述环形腔21内释放的等离子体与所述烟管主体1内的油烟相接触。其中,烟管主体1与等离子发生装置2同轴设置,烟管主体1的内部通道与环形腔21的内部通道相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改善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本申请的等离子发生装置2在通电工作后,在环形腔21内会产生大量的等离子体,并且由于流过螺旋状电极26的放电电流可以在螺旋状电极26内部获得较大的轴向磁场,有效地约束了向四周扩散的等离子体,增大了轴向的等离子体数密度,从而更多的等离子体与油烟相接触,这使得油烟的净化效果极大的提升。
对于环形腔21而言,所述环形腔21包括:内圈22,具有第一环形内壁221,所述第一环形内壁221用于安装阳极24和阴极25中任一个;以及,外圈23,具有第二环形内壁 231,与所述第一环形内壁221同轴设置,所述第二环形内壁231用于安装所述阳极24和所述阴极25中另一个;其中,所述内圈22和所述外圈23之间形成所述环形腔21,所述电极26呈螺旋状连接于所述阴极25和所述阳极24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止回阀3,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2连接于所述烟管主体1和所述止回阀3之间。通过在止回阀3后加装螺旋状放电的等离子发生装置2,可以有效降低吸油烟机向空气中排放的有毒或者致癌物质含量,且该结构无需重新改造吸油烟机,直接在现有烟机的基础上进行加装即可,易于操作。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止回阀3的出风管壁出现台阶影响出风性能,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2的内径与所述止回阀3的出风口内径相同,从而使得出风流畅,提高排风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2和所述止回阀3采用同种材质制成,具体的,等离子发生装置2和止回阀3均采用玻璃或者陶瓷制成,玻璃或者陶瓷材质有助于电极26 稳定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26的直径为d,所述电极26的螺距为s,所述环形腔21的内径与外径之差为h,其中,2d≤s≤4d,1.5s≤h≤3s。所述电极26的直径为d,其中,0.5mm<d<1.3mm。具体的,电极26的直径为1mm。所述电极26的螺距为s,其中,s=4mm。所述环形腔21的内径与外径之差为h,其中,h≥8mm。电极26的直径d为0.5-1.3mm,且螺距s至少为直径d的2倍,但不超过4倍,阴极25与阳极24之间的最短距离(即环形腔21的内径与外径之差h)为螺距s的1.5-3倍。
对于阴极25和阳极24的供电方式而言,还包括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通过外接导线28分别与所述阴极25和所述阳极24连接。所述供电装置为交流电源,所述交流电源的的电压为4-6kV,频率为18-22kHz,可通过吸油烟机的交流电源经过变压器处理获得。具体的,供电电源是电压为5kV,频率为20kHz的交流电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腔21的两个端面均作密封处理。具体的,所述环形腔21的两个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其中,50mm≤H≤150mm。优选的,环形腔21的两个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H为10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内壁221具有连通部,所述连通部可受控的开合,所述连通部用于连通环形腔21内的等离子体和所述烟管主体1内的油烟。具体的,该连通部可以为多个可受控开合的连通孔,在等离子发生装置2内部通道产生大量等离子体的时候,所有的连通孔均闭合,当大量的等离子体等待释放时,连通孔开启,使油烟和等离子体接触,从而起到净化的作用。进一步的,可以通过控制装置控制连通孔的开合,第一环形内壁221均布多个连通孔,各所述连通孔处转动连接有盖体,各所述盖体和连通孔通过转动轴转动启闭,各转动轴分别与微控电机连接,各微控电机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启动或者停止。从而在产生等离子体的时候可以密封环形腔21,防止绝缘介质27外溢,在产生等离子体之后,打开各连通孔,使得等离子体和油烟接触,从而起到净化效果,上述方式,在防止绝缘介质27污染吸油烟机的同时,起到了很好的净化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吸油烟机,包括机体和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油烟净化系统,所述机体连接于所述烟管主体1背离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2的一端。机体在运行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油烟,通过烟管主体1排出,在排出前,加装等离子发生装置2,可以有效降低吸油烟机向空气中排放的有毒或者致癌物质含量,可以起到净化效果。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吸油烟机打开后,用户可以选择性是否开启等离子发生装置2,如果用户选择开启该装置,则装置启动运行并对油烟机烟气进行净化。等离子发生装置2主要由5部分构成,第一环形内壁221、第二环形内壁231、阳极24、阴极25以及硅酮油 (绝缘介质27),阳极24安装在环形腔21靠近第一环形内壁221的位置,阴极25安装在环形腔21靠近第二环形内壁231的位置,环形腔21内部充满了绝缘介质27硅酮油,且在环形腔21两端面做密封处理。阳极24和阴极25都有连接出等离子发生装置2的外接导线28,并可以通过外接导线28连接等离子发生装置2的供电电源。供电电源是电压为5kV,频率为20kHz的交流电源,可通过吸油烟机的外接电源经过变压器处理获得。等离子发生装置2的安装位置在吸油烟机的止回阀3与烟管主体1之间,且等离子发生装置2的内径与止回阀3的出风口内径相同,避免出风管壁出现台阶影响出风性能。等离子发生装置2以环形腔21两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0mm,等离子发生装置2的材料为玻璃或者陶瓷制作,这有助于电极26稳定工作;电极26的材料为铜或铅,是圆柱形结构,直径d为1mm,并圆柱螺旋放置在第一环形内壁221和第二环形内壁231之间,螺距s为 4mm,阴极25与阳极24之间的最短距离为8mm。等离子发生装置2通电工作后,在气流中会产生等离子体,且由于流过螺旋状电极26的放电电流可以在螺旋状电极26内部获得较大的轴向磁场,有效地约束了向四周扩散的等离子体,增大了轴向的等离子体数密度,这使得净化效果极大的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而且,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油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烟管主体(1),用于排放油烟;以及,
等离子发生装置(2),连接于所述烟管主体(1)一端,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2)与所述烟管主体(1)相连通,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2)包括环形腔(21),所述环形腔(21)内设有螺旋状分布的电极(26),所述环形腔(21)内释放的等离子体与所述烟管主体(1)内的油烟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腔(21)包括:
内圈(22),具有第一环形内壁(221),所述第一环形内壁(221)用于安装阳极(24)和阴极(25)中任一个;以及,
外圈(23),具有第二环形内壁(231),与所述第一环形内壁(221)同轴设置,所述第二环形内壁(231)用于安装所述阳极(24)和所述阴极(25)中另一个;
其中,所述内圈(22)和所述外圈(23)之间形成所述环形腔(21),所述电极(26)呈螺旋状连接于所述阴极(25)和所述阳极(2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回阀(3),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2)连接于所述烟管主体(1)和所述止回阀(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2)的内径与所述止回阀(3)的出风口内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2)和所述止回阀(3)均采用玻璃或者陶瓷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26)的直径为d,所述电极(26)的螺距为s,所述环形腔(21)的内径与外径之差为h,其中,2d≤s≤4d,1.5s≤h≤3s。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26)的直径为d,其中,0.5mm<d<1.3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26)的螺距为s,其中,s=4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腔(21)的内径与外径之差为h,其中,h≥8mm。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通过外接导线(28)分别与所述阴极(25)和所述阳极(24)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腔(21)的两个端面均作密封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腔(21)的两个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其中,50mm≤H≤150m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腔(21)内通入绝缘介质(27),所述绝缘介质(27)为绝缘气体或者绝缘液体。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内壁(221)具有连通部,所述连通部可受控的开合,所述连通部用于连通所述环形腔(21)内的等离子体和所述烟管主体(1)内的油烟。
15.一种吸油烟机,包括机体和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油烟净化系统,所述机体连接于所述烟管主体(1)背离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2)的一端。
CN202121606225.3U 2021-07-14 2021-07-14 油烟净化系统及吸油烟机 Active CN2155707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06225.3U CN215570714U (zh) 2021-07-14 2021-07-14 油烟净化系统及吸油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06225.3U CN215570714U (zh) 2021-07-14 2021-07-14 油烟净化系统及吸油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70714U true CN215570714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25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06225.3U Active CN215570714U (zh) 2021-07-14 2021-07-14 油烟净化系统及吸油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707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6509266A (ja) 排気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EP0625958A1 (en) Ozone generator having an electrode formed of a mass of helical windings and associated method
CN109283151B (zh) 一种在原位红外分析装置的原位池中实现介质阻挡放电的装置及方法
US11096267B2 (en) Electric dischar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fluids
WO2020037851A1 (zh) 一种等离子体发生梯型模块及该模块除臭消毒净化装置
RU2017146395A (ru) Система фильтрации и дезинфекции воздуха посредством инжекции плазмы
CN103079328B (zh) 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电极及其制作方法
CN203264538U (zh) 设有核壳结构多孔球过滤填料的等离子体净化器
CN215570714U (zh) 油烟净化系统及吸油烟机
CN113405137A (zh) 油烟净化系统及吸油烟机
CN113163566B (zh) 一种等离子体改性碳材料的装置及方法
KR20140002280U (ko) 유연 분해를 위한 조합 방전 반응기
KR20150143075A (ko) 유전체 장벽 방전을 이용한 공기정화장치
CN206463784U (zh) 放电极及废气处理设备
CN115594257A (zh) 一种放电固氮装置及方法
CN204841373U (zh) 管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废气处理装置
CN204865473U (zh) 一种电离子净化设备
KR101913946B1 (ko) 유해가스 정화장치
WO2012134350A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тчистки воды от микробных органических и химических загрязнений
CN109157952B (zh) 一体化餐饮油烟净化装置
CN218359943U (zh) 紫外自清洁净化滤芯结构以及净化设备
CN206359246U (zh) 一种水冷式管式臭氧发生器
CN109539426A (zh) 离子管和空气净化装置
CN110657469A (zh) 抽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3289730U (zh) 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电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