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66237U - 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及直喷汽油机 - Google Patents

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及直喷汽油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66237U
CN215566237U CN202121340407.0U CN202121340407U CN215566237U CN 215566237 U CN215566237 U CN 215566237U CN 202121340407 U CN202121340407 U CN 202121340407U CN 215566237 U CN215566237 U CN 215566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oline engine
shell
combustion
injection 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404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辉
许晓浩
王博洋
官通
陈彦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404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66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66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66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Combustion Methods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及直喷汽油机,该预燃结构包括固定在气缸盖上的壳体,以及点火装置,壳体的内部形成有预燃室,收容在壳体内的点火装置,将高压电引入到预燃室内;于壳体的底部形成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连通预燃室和形成在气缸盖内的主燃室,各通孔的喷射路径中心线和气缸盖的中心线的夹角为大于45°的锐角。本实用新型的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混合气在预燃室内被点燃并通过多个通孔向主燃室传递,形成多个着火点,并通过设计通孔角度,能够有效提高预燃效果。

Description

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及直喷汽油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油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直喷汽油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汽车行业中,高热效率小排量增压直喷混动专用汽油机受到众多关注。在增压直喷汽油机开发过程中,爆震是抑制热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汽油机的燃烧室主要有:半球形燃烧室、蓬形燃烧室、楔形燃烧室等多种几个形状,上述燃烧室虽然加工简单,成产成本低,受热面积小,但是在混合气燃烧过程中容易产生“爆震”,限制了汽油机热效率的提高,从而降低汽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
汽油机的燃烧室在整个燃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发动机技术对热效率的追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预燃室在点火时,混合气燃烧不均极易发生爆震的情况,而提高混合气预燃效果已成为降低发动机爆震情况发生的必要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以改善混合气燃烧的均匀性,提高预燃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固定在气缸盖上的壳体,以及点火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预燃室,收容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点火装置,将高压电引入到所述预燃室内;
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形成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连通所述预燃室和形成在所述气缸盖内的主燃室;
各所述通孔的喷射路径中心线和所述气缸盖的中心线的夹角为大于45°的锐角。
进一步的,各所述通孔的喷射路径中心线和所述气缸盖的中心线的夹角角度为66°~80°。
进一步的,各所述通孔的直径为1mm~1.2mm。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呈球面状。
进一步的,各所述通孔的喷射路径均为直线,且所有所述通孔的喷射路径整体呈发散状。
进一步的,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外凸设置的定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被设置为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主壳体,以及安装体;
所述主壳体顶部敞口设置,并以埋入的方式固定到气缸盖上,所述预燃室形成在所述主壳体的内部;
所述安装体固定设置在埋入状态的所述主壳体上方,所述安装体螺纹连接所述气缸盖;所述安装体上下贯通,在所述安装体的内部形成有安装腔;点火装置的下端保持在所述安装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预燃室的容积占燃烧室总容积的4%~6%。
进一步的,于所述安装体的外表面上形成有螺接所述气缸盖的外螺纹。
进一步的,在所述安装体和所述主壳体之间装配有密封垫片。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发动机压缩冲程会将主燃室内的部分混合气由通孔压入预燃室,混合气在预燃室内被点燃后,混合气燃烧膨胀通过多个通孔向主燃室喷射,通过设计各通孔的角度,改善多个通孔预燃同步性,有效提高预燃效果。
(2)壳体的底部设置呈球面状,多个通孔分布在球面状的范围内,该结构设计,可以提高预燃结构整体的使用效果。
(3)定位块的设置,防止主壳体在气缸盖内发生扭转,提高主壳体安装在气缸盖内时的稳定性。
(4)主壳体与安装体采用分体式结构,使得预燃结构整体装配简单,便于生产,此外,主壳体采用埋入的方式固定在气缸盖上,安装体与气缸盖固连以保持和主壳体的位置匹配,安装较为稳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直喷汽油机,包括气缸盖,形成在气缸盖内的主燃室,于气缸盖上装配有如上所述的预燃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喷射轴线与发动机Y向的夹角为β,相邻的两个β的角度差为44°至45°。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直喷汽油机,装配有以上所提供的预燃结构,可有效提高预燃效果,且其安装操作简便,安装后整体结构稳定性较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预燃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预燃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预燃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直喷汽油机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通孔的喷射路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气缸盖;101、主燃室;2、壳体;201、主壳体;2011、空腔;20111、预燃室;2012、通孔;2013、定位块;202、安装体;2021、安装腔;3、密封垫片;4、点火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及一种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其在整体结构上,包括固定在气缸盖上的壳体,以及点火装置。
其中,在壳体的内部形成有预燃室,收容在壳体内的点火装置,将高压电引入到预燃室内,于主壳体的底部形成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连通预燃室和形成在气缸盖内的主燃室;各通孔的喷射路径中心线和气缸盖的中心线的夹角为大于45°的锐角。
如上结构,混合气在预燃室内被点燃后,混合气燃烧膨胀通过多个通孔向主燃室喷射,形成多个着火点以缩短燃烧期,此外,通过设计各通孔的角度,能够进一步缩短燃烧期,并有效提高预燃效果。
基于如上的整体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2采用分体式结果,其包括主壳体201,以及安装体202,其中,主壳体201的整体呈柱状结构,其顶部敞口,底部封闭设置。在主壳体201的内部形成有空腔2011,该空腔2011的中下部被定义形成预燃室20111。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提高装配效果以及预燃效果,预燃室20111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空腔2011的横截面积,从主壳体201的外部形态上看,具有预燃室20111的主壳体201部分,相对于主壳体201的上部,呈阶梯状的变径结构。
在壳体2的底部,即主壳体201的底部形成有通孔2012。通孔2012的作用为用于连通预燃室20111和如下描述的设置在气缸盖1内的主燃室102,通过该通孔2012,可以将预燃室20111内点燃的气体,引入到主燃室102内。在本实施例中,通孔2012被设置成多个,其具体数量,可根据车辆排量来确定,如在1.5L排量的四缸汽油机中,可以将通孔2012设置成本实施例的八个。通孔2012的直径为1mm~1.2mm为优,具体的,通孔2012直径可为1mm、1.1mm或1.2mm,在本实施例中,通孔2012直径采用1.1mm。
为了进一步提高通孔2012对点燃气体的引导效果,以及对主燃室102内气体的点燃效果,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将主壳体201的底部,设置为球面状,多个通孔2012分布在球面状的范围内。该结构设计,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整体的使用效果。
安装体202的整体形状,同样为柱状结构。在安装体202的内部形成有安装腔2021,构成安装腔2021的安装体202内壁上形成有内螺纹,该内螺纹和诸如火花塞等点火装置4外部的外螺纹旋接,以将点火装置4保持在安装腔2021内,这样,点火装置4可将高压电引入到预燃室20111内。如图2所示,火花塞保持在安装腔2021内,火花塞的点火端伸入至主壳体201空腔2011的中部位置,以便更好的引燃混合气。
本实施例中,为了将构成壳体2的安装体202和主壳体201,安装在气缸盖1上,主壳体201以压装的方式,埋入到气缸盖1内,此时,主壳体201的顶部,应与气缸盖1的顶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落差高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主壳体201埋入在气缸盖1内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在主壳体201的外壁上设有外凸设置的定位块2013,本实施例中的定位块2013可设置为两个,两个定位块2013沿着主壳体201的周向,间隔布置。在主壳体201埋入到气缸盖1内时,两个定位块2013镶嵌在气缸盖1内,防止主壳体201在气缸盖1内发生扭转。
安装体202的圆周外表面上构造有外螺纹,安装体202与气缸盖1的固定方式则采用螺纹连接,具体而言,埋入状态的主壳体201上的气缸盖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体202的安装孔,该安装孔的内壁上构造有内螺纹,以与安装体202螺接。如上结构,能够保证在高压和高温条件下预燃结构不易松动,进而提高预燃结构的可靠性。其最终安装状态结果,如图3所示。
为保证安装体202与主壳体201之间的密封性,在安装体202和主壳体201之间装配有密封垫片3,由此可防止混合气泄露,保证混合气的燃烧效果,同时也可保证汽油机点燃混合气时的安全性。
在装配本实施例的预燃结构时,需先将主壳体201压装到气缸盖1上,同时通过定位块2013对主壳体201进行角度定位,随后安装密封垫片3,最后将安装体202与气缸盖1螺纹连接固定,而主壳体201和密封垫片3则随安装体202的转动被压紧,由此可完成预燃结构于气缸盖1上的安装。
此外,基于图3所示的使用状态示意图,由于气缸盖1上还设置有喷油器和气门等必要结构,如在1.5L排量的四缸汽油机中,气门则为设置在气缸盖1上圆周布置的四个,为提升气门和活塞的耐久性,各通孔2012可分别朝向四个气门之间的空隙和四个活塞头部的气门避让坑设置。其中,通孔2012的喷射路径中心线和气缸盖1中心线的夹角定义为α,试验数据表明,通孔2012的喷射路径中心线和气缸盖1的中心线的夹角α为66°~80°为佳。
本实施例中,各通孔2012的喷射路径中心线和气缸盖1中心线的夹角α可依次设置为68°、70°、78°、71°、67°、71°、78°、70°,如此设计,使得通孔2012的喷射火焰能够避开气门和活塞顶部,进而能够延长气门和活塞的耐久性。
可以理解的,当发动机压缩冲程时,会将主燃室102内的部分混合气由通孔2012压入预燃室20111,而火花塞点火后,混合气受热产生膨胀,此时燃烧的混合气通过通孔2012向主燃室102喷射,进而形成多个着火点,以点燃主燃室102内的混合气,由此可缓解发动机产生爆震的现象。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直喷汽油机,其一种示例性的部分结构,如图4所示,该汽油机包括气缸盖1,以及形成在气缸盖1内的主燃室102。实施例一涉及的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以倾斜的姿态装配在气缸盖1上,此时主壳体201的底部部分伸入到主燃室102内,通过通孔2012,使预燃室20111与主燃室102连通。
另外,结合图5所示的通孔2012的喷射路径图,为了提高整体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各通孔2012的喷射路径L均为直线,且所有通孔2012的喷射路径整体呈发散状;为进一步提高预燃效果,通过调节各通孔2012的喷射轴线与发动机Y向之间的喷射角度,可改变由通孔2012喷射出的火焰的喷射路程。由此可以明确的是,当喷射火焰由各通孔2012喷出的喷射路程均等,可使混合气的引燃变得更加均匀。
基于此思想,通孔2012的喷射轴线与发动机Y向的夹角定义为β,试验数据表明,本实施例中β可顺次设置为5°、50°、95°、140°、184°、228°、273°、317°为优,也即相邻的两个β的角度差为44°至45°。通过设计各通孔2012的喷射角度,可使得由通孔2012喷射的火焰,自起始点沿各自的喷射轨迹到主燃室102的最远距离,即各通孔2012的喷射路程尽可能的均等,从而有利于预燃效果的提升,减小发动机爆震现象的发生,进而可提高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预燃效果,结合图4所示的,预燃室20111容积占主燃室102总容积的4~6%,尤其是在5%时,燃烧速率及效果最佳。
本实施例的直喷汽油机,通过装配有上述实施例一中所述的预燃结构,其安装操作简便,且安装后,整体结构稳定性较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预燃结构包括固定在气缸盖(1)上的壳体(2),以及点火装置(4);
所述壳体(2)的内部形成有预燃室(20111),收容在所述壳体(2)内的所述点火装置(4),将高压电引入到所述预燃室(20111)内;
于所述壳体(2)的底部形成有多个通孔(2012),多个所述通孔(2012)连通所述预燃室(20111)和形成在所述气缸盖(1)内的主燃室(101);
各所述通孔(2012)的喷射路径中心线和所述气缸盖(1)的中心线的夹角为大于45°的锐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通孔(2012)的喷射路径中心线和所述气缸盖(1)的中心线的夹角角度为66°~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通孔(2012)的直径为1mm~1.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底部呈球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通孔(2012)的喷射路径均为直线,且所有所述通孔(2012)的喷射路径整体呈发散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2)的外表面上设有外凸设置的定位块(20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2013)被设置为沿所述壳体(2)的周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包括主壳体(201),以及安装体(202);
所述主壳体(201)顶部敞口设置,并以埋入的方式固定到气缸盖(1)上,所述预燃室(20111)形成在所述主壳体(201)的内部;
所述安装体(202)固定设置在埋入状态的所述主壳体(201)上方,所述安装体(202)螺纹连接所述气缸盖(1);所述安装体(202)上下贯通,在所述安装体(202)的内部形成有安装腔(2021);点火装置(4)的下端保持在所述安装腔(202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燃室(20111)的容积占所述主燃室(101)容积的4%~6%。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安装体(202)的外表面上形成有螺接所述气缸盖(1)的外螺纹。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体(202)和所述主壳体(201)之间装配有密封垫片(3)。
12.一种直喷汽油机,包括气缸盖(1),形成在所述气缸盖(1)内的主燃室(101),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气缸盖(1)上装配有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燃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直喷汽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012)的喷射轴线与发动机Y向的夹角为β,相邻的两个β的角度差为44°至45°。
CN202121340407.0U 2021-06-16 2021-06-16 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及直喷汽油机 Active CN215566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40407.0U CN215566237U (zh) 2021-06-16 2021-06-16 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及直喷汽油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40407.0U CN215566237U (zh) 2021-06-16 2021-06-16 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及直喷汽油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66237U true CN215566237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17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40407.0U Active CN215566237U (zh) 2021-06-16 2021-06-16 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及直喷汽油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662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13746B2 (ja)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内燃機関
CN109424420B (zh) 火花塞
JP2000034925A (ja) ガソリン直噴エンジン
CN113396274B (zh) 发动机组件
CN215566236U (zh) 一种发动机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5566237U (zh) 直喷汽油机预燃结构及直喷汽油机
EP3833859B1 (en) Prechamber arrangement
CN216110975U (zh) 预燃室、气缸盖组件和汽油机
US6877477B2 (en) Fuel injection system
CN103850847A (zh) 集成电晕点火装置的柴油喷油器
CN215633370U (zh) 一种发动机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2154964U (zh) 一种气缸盖结构及汽油机
US4469059A (en) Spark plug
CN108023276B (zh) 一种火花塞
CN219412741U (zh) 发动机缸盖总成、发动机及汽车
JP2017227164A (ja) 内燃機関の点火装置
CN215633373U (zh) 气缸盖组件以及具有它的发动机和车辆
CN115013216B (zh) 一种点燃压燃发动机的点火组件、发动机及车辆
CN215343346U (zh) 一种乘用车汽油发动机预燃室火花塞
CN113653559B (zh) 一种包含偏轴心型主动式预燃室的汽油机点火机构
EP3117082A1 (en) Prechamber arrangement, cylinder head and piston engine
KR101230530B1 (ko) 인젝터 결합형 다점 스파크플러그를 갖는 직접분사식 내연기관
RU2808331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камерно-факельного воспламенения воздушно-топливной смеси для двигателей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CN215370022U (zh) 具有双燃烧室的引擎
US20240133337A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Spark Plug and Prechamber Spark Plu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