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64204U - 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64204U
CN215564204U CN202121563535.1U CN202121563535U CN215564204U CN 215564204 U CN215564204 U CN 215564204U CN 202121563535 U CN202121563535 U CN 202121563535U CN 215564204 U CN215564204 U CN 2155642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praying
gear
lifting
plas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6353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56353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642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642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642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涉及建筑施工辅助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喷涂装置、抹平装置、收集装置和移动装置,喷涂装置和抹平装置安装在移动装置上表面,收集装置安装在喷涂装置外表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电机,带动升降齿轮,通过升降齿轮与第一导轨之间的啮合,使升降板能够上下移动,带动供料软管上下移动;通过平移电机,带动平移齿轮,通过平移齿轮与第二导轨之间的啮合,使平移板能够左右移动,带动供料软管左右平移,便于对墙面进行充分喷涂,避免了有些墙面易造成墙面空鼓、开裂和脱落等质量问题,降低了成本的同时,也减轻了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辅助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
背景技术
喷涂通过喷枪或碟式雾化器,借助于压力或离心力,分散成均匀而微细的雾滴,施涂于被涂物表面的涂装方法,可分为空气喷涂、无空气喷涂和静电喷涂以及上述基本喷涂形式的各种派生的方式,如大流量低压力雾化喷涂、热喷涂、自动喷涂和多组喷涂等。
但是,由于目前建筑施工中对墙面的施工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抹灰,人工抹灰需要由人工将砂浆抹到墙面上,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低,由于每个人的技术水平和力量不同,无法保证抹灰层的密实度,抹出的墙面质量差异较大,有些墙面易造成墙面空鼓、开裂和脱落等质量问题,从而不仅增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力度,并且增加了经济成本,而且传统喷涂抹灰机在使用结束后,灰浆有剩余时不方便对其进行收集,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解决现有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包括喷涂装置、抹平装置、收集装置和移动装置,所述喷涂装置和抹平装置安装在移动装置上表面,所述收集装置安装在喷涂装置外表面;
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表面安装有第一导轨,所述安装架外表面安装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表面安装有第二导轨,所述升降板上表面安装有平移板,所述平移板上表面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表面安装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上表面安装有固定架,用来固定供料软管,所述固定架外表面安装有供料软管,所述底板上表面安装有存放箱,所述存放箱外表面安装有动力箱,便于增加动力,使喷涂效果增强,防止灰料脱落等质量问题,所述供料软管一端连接在存放箱下表面,所述存放箱上表面安装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内表面安装有挡板,防止灰料浪费。
优选地,所述平移板下表面安装有若干第一移动轮和平移电机,所述平移电机输出端安装有平移齿轮,所述平移齿轮与第二导轨啮合,通过平移电机,带动平移齿轮,通过平移齿轮与第二导轨之间的啮合,使平移板能够左右移动,带动供料软管左右平移,便于对墙面进行充分喷涂。
优选地,所述升降板上表面安装有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输出端安装有升降齿轮,所述升降齿轮与第一导轨啮合,通过升降电机,带动升降齿轮,通过升降齿轮与第一导轨之间的啮合,使升降板能够上下移动,带动供料软管上下移动,便于对墙面进行充分喷涂。
优选地,所述平移板上表面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输出端安装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与转动板连接,通过转动电机,带动转动齿轮,通过转动齿轮与转动板之间的连接,使转动板能够进行旋转移动,带动供料软管左右转动,便于对墙面进行充分喷涂。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表面安装有支架和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外表面安装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外表面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外表面安装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安装有抹灰板,通过螺纹杆与升降块之间的配合,使抹灰板能够上下移动,而且,通过第一连接杆与第一伸缩杆之间相互配合,使抹灰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增加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由于每个人的技术水平和力量不同,无法保证抹灰层的密实度,抹出的墙面质量差异较大,有些墙面易造成墙面空鼓、开裂和脱落等质量问题。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外表面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表面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安装有收集槽,所述第二连接杆外表面安装有第二伸缩杆和第三伸缩杆,通过第二连接杆,与第二伸缩杆和第三伸缩杆的相互配合,使收集槽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便于收集剩下的灰浆,节约成本。
优选地,所述底板下表面安装有若干第二移动轮,便于移动该装置,所述底板上表面安装有扶手和控制台。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电机,带动升降齿轮,通过升降齿轮与第一导轨之间的啮合,使升降板能够上下移动,带动供料软管上下移动;通过平移电机,带动平移齿轮,通过平移齿轮与第二导轨之间的啮合,使平移板能够左右移动,带动供料软管左右平移;通过转动电机,带动转动齿轮,通过转动齿轮与转动板之间的连接,使转动板能够进行旋转移动,带动供料软管左右转动,便于对墙面进行充分喷涂,避免了有些墙面易造成墙面空鼓、开裂和脱落等质量问题,降低了成本的同时,也减轻了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接杆与第一伸缩杆之间相互配合,使抹灰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增加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由于每个人的技术水平和力量不同,无法保证抹灰层的密实度,抹出的墙面质量差异较大,有些墙面易造成墙面空鼓、开裂和脱落等质量问题。
3、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连接杆,与第二伸缩杆和第三伸缩杆的相互配合,使收集槽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便于收集剩下的灰浆,节约成本。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喷涂装置;2、抹平装置;3、收集装置;4、移动装置;101、安装架;102、第一导轨;103、升降板;104、升降电机;105、升降齿轮;106、平移板;107、第一移动轮;108、平移电机;109、平移齿轮;110、第二导轨;111、固定板;112、转动板;113、转动电机;114、转动齿轮;115、固定架;116、供料软管;117、动力箱;118、存放箱;119、进料口;120、挡板;201、支架;202、螺纹杆;203、升降块;204、第一连接杆;205、第一伸缩杆;206、抹灰板;301、安装板;302、第二连接杆;303、第二伸缩杆;304、第三伸缩杆;305、收集槽;401、底板;402、第二移动轮;403、扶手;404、控制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包括喷涂装置1、抹平装置2、收集装置3和移动装置4,喷涂装置1和抹平装置2安装在移动装置4上表面,所述收集装置3安装在喷涂装置1外表面;
移动装置4包括底板401,底板401上表面安装有安装架101,安装架101内表面安装有第一导轨102,安装架101外表面安装有升降板103,升降板103上表面安装有第二导轨110,升降板103上表面安装有平移板106,平移板106上表面安装有固定板111,所述固定板111上表面安装有转动板112,转动板112上表面安装有固定架115,用来固定供料软管116,固定架115外表面安装有供料软管116,底板401上表面安装有存放箱118,存放箱118外表面安装有动力箱117,便于增加动力,使喷涂效果增强,防止灰料脱落等质量问题,供料软管116一端连接在存放箱118下表面,存放箱118上表面安装有进料口119,进料口119内表面安装有挡板120。
其中,平移板106下表面安装有若干第一移动轮107和平移电机108,平移电机108输出端安装有平移齿轮109,平移齿轮109与第二导轨110啮合,通过平移电机108,带动平移齿轮109,通过平移齿轮109与第二导轨110之间的啮合,使平移板106能够左右移动,带动供料软管116左右平移,便于对墙面进行充分喷涂;升降板103上表面安装有升降电机104,升降电机104输出端安装有升降齿轮105,升降齿轮105与第一导轨102啮合,通过升降电机104,带动升降齿轮105,通过升降齿轮105与第一导轨102之间的啮合,使升降板103能够上下移动,带动供料软管116上下移动,便于对墙面进行充分喷涂;平移板106上表面安装有转动电机113,转动电机113输出端安装有转动齿轮114,转动齿轮114与转动板112连接,通过转动电机113,带动转动齿轮114,通过转动齿轮114与转动板112之间的连接,使转动板112能够进行旋转移动,带动供料软管116左右转动,便于对墙面进行充分喷涂。
其中,底板401上表面安装有支架201和螺纹杆202,螺纹杆202外表面安装有升降块203,升降块203外表面安装有第一连接杆204,第一连接杆204外表面安装有第一伸缩杆205,第一连接杆204一端安装有抹灰板206,通过螺纹杆202与升降块203之间的配合,使抹灰板206能够上下移动,而且,通过第一连接杆204与第一伸缩杆205之间相互配合,使抹灰板206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增加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由于每个人的技术水平和力量不同,无法保证抹灰层的密实度,抹出的墙面质量差异较大,有些墙面易造成墙面空鼓、开裂和脱落等质量问题。
其中,安装架101外表面安装有安装板301,安装板301上表面安装有第二连接杆302,第二连接杆302一端安装有收集槽305,第二连接杆302外表面安装有第二伸缩杆303和第三伸缩杆304。
其中,底板401下表面安装有若干第二移动轮402,底板401上表面安装有扶手403和控制台404。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其中控制台404中包括32位微处理器,升降电机104的型号为Y90S-2,平移电机108的型号为Y160L-2,转动电机113的型号为Y315S-2,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电机104,带动升降齿轮105,通过升降齿轮105与第一导轨102之间的啮合,能够使升降板103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供料软管116上下移动;通过平移电机108,带动平移齿轮109,通过平移齿轮109与第二导轨110之间的啮合,能够使平移板106左右移动,从而带动供料软管116左右平移;通过转动电机113,带动转动齿轮114,通过转动齿轮114与转动板112之间的连接,能够使转动板112进行旋转移动,从而带动供料软管116左右转动,便于对墙面进行充分喷涂,避免了有些墙面易造成墙面空鼓、开裂和脱落等质量问题,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也减轻了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接杆204与第一伸缩杆205之间相互配合,使抹灰板206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增加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由于每个人的技术水平和力量不同,无法保证抹灰层的密实度,抹出的墙面质量差异较大,有些墙面易造成墙面空鼓、开裂和脱落等质量问题;通过第二连接杆302,与第二伸缩杆303和第三伸缩杆304的相互配合,使收集槽305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便于收集剩下的灰浆,节约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包括喷涂装置(1)、抹平装置(2)、收集装置(3)和移动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涂装置(1)和抹平装置(2)安装在移动装置(4)上表面,所述收集装置(3)安装在喷涂装置(1)外表面;
所述移动装置(4)包括底板(401),所述底板(401)上表面安装有安装架(101),所述安装架(101)内表面安装有第一导轨(102),所述安装架(101)外表面安装有升降板(103),所述升降板(103)上表面安装有第二导轨(110),所述升降板(103)上表面安装有平移板(106),所述平移板(106)上表面安装有固定板(111),所述固定板(111)上表面安装有转动板(112),所述转动板(112)上表面安装有固定架(115),所述固定架(115)外表面安装有供料软管(116),所述底板(401)上表面安装有存放箱(118),所述存放箱(118)外表面安装有动力箱(117),所述供料软管(116)一端连接在存放箱(118)下表面,所述存放箱(118)上表面安装有进料口(119),所述进料口(119)内表面安装有挡板(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板(106)下表面安装有若干第一移动轮(107)和平移电机(108),所述平移电机(108)输出端安装有平移齿轮(109),所述平移齿轮(109)与第二导轨(110)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103)上表面安装有升降电机(104),所述升降电机(104)输出端安装有升降齿轮(105),所述升降齿轮(105)与第一导轨(102)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板(106)上表面安装有转动电机(113),所述转动电机(113)输出端安装有转动齿轮(114),所述转动齿轮(114)与转动板(1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01)上表面安装有支架(201)和螺纹杆(202),所述螺纹杆(202)外表面安装有升降块(203),所述升降块(203)外表面安装有第一连接杆(204),所述第一连接杆(204)外表面安装有第一伸缩杆(205),所述第一连接杆(204)一端安装有抹灰板(2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01)外表面安装有安装板(301),所述安装板(301)上表面安装有第二连接杆(302),所述第二连接杆(302)一端安装有收集槽(305),所述第二连接杆(302)外表面安装有第二伸缩杆(303)和第三伸缩杆(30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01)下表面安装有若干第二移动轮(402),所述底板(401)上表面安装有扶手(403)和控制台(404)。
CN202121563535.1U 2021-07-10 2021-07-10 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 Active CN2155642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63535.1U CN215564204U (zh) 2021-07-10 2021-07-10 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63535.1U CN215564204U (zh) 2021-07-10 2021-07-10 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64204U true CN215564204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24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63535.1U Active CN215564204U (zh) 2021-07-10 2021-07-10 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642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5522A (zh) * 2022-07-08 2022-09-20 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喷涂抹灰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5522A (zh) * 2022-07-08 2022-09-20 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喷涂抹灰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16880B (zh) 一种墙面粉刷设备
CN107630547A (zh) 一种具有自供液功能的墙体粉刷装置
CN108756159B (zh) 一种建筑墙面防水施工装置的工作方法
CN211548622U (zh) 一种用于建筑墙面喷涂装置
CN210421981U (zh) 一种建筑装饰用去墙皮装置
CN215564204U (zh) 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
CN108479249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环保除尘装置
CN104895306B (zh) 一种远程控制式墙面自动粉刷机
CN213477550U (zh)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防水施工的涂料喷涂装置
CN2809092Y (zh) 一种刮涂涂料机
CN109577611A (zh) 一种高效率墙体粉刷装置
CN218715178U (zh) 一种施工混凝土喷射机
CN210279574U (zh) 一种自动化喷涂装置
CN210598034U (zh) 一种节能墙体粉刷装置
CN213669993U (zh) 一种环保建筑材料生产用喷漆装置
CN210230438U (zh) 一种轻质墙板生产用的喷涂装置
CN208275651U (zh) 一种暖气片喷涂装置
CN219840337U (zh) 一种用于房屋建筑装修的墙壁粉刷设备
CN216949338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滴落的墙面粉刷装置
CN216921222U (zh) 一种外墙涂料快速喷涂专用设备
CN219486069U (zh) 一种陶瓷制品高效精准上釉装置
CN215655903U (zh) 一种仪表盘边框喷涂回收装置
CN218597646U (zh) 一种墙面乳胶漆涂抹装置
CN221001820U (zh) 装修用墙面自动喷漆机
CN217353400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室内墙板粉刷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Hong

Inventor after: Fang Linzhi

Inventor before: Liu Ho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