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42205U - 传感装置、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感装置、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42205U
CN215542205U CN202121071442.7U CN202121071442U CN215542205U CN 215542205 U CN215542205 U CN 215542205U CN 202121071442 U CN202121071442 U CN 202121071442U CN 215542205 U CN215542205 U CN 2155422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power supply
control signal
emitting element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7144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军
方伟明
周庆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7144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422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422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422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感装置、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以及电子雾化装置,其中,传感装置包括:主控单元,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抬升单元,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抬升供电器件提供的供电电压而产生驱动电压;所述驱动电压为驱动发光元件发光的电压,所述供电电压低于所述发光元件的导通电压。以此能够保证发光元件发光。

Description

传感装置、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传感装置、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传感装置在检测到气流变化时,即控制供电器件进行供电,但是在供电器件供电过程中,存在发光元件不能稳定发光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感装置、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以及电子雾化装置,能够保证发光元件发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传感装置,包括:主控单元,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抬升单元,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抬升供电器件提供的供电电压而产生驱动电压;所述驱动电压为驱动发光元件发光的电压,所述供电电压低于所述发光元件的导通电压。
其中,所述主控单元包括:传感器,用于连接气道;主控器,与所述传感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检测到的气流变化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其中,传感装置进一步包括:基板,基板上具有第一通气孔,用于连接气道,传感器位于基板的第一表面,且对应第一通气孔设置;壳体,位于基板的第一表面且环绕传感器和主控器,壳体上具有第二通气孔,用于连接参考气压;其中,传感器基于气道的气压以及参考气压检测是否具有气流变化。
其中,所述传感器与所述主控器被封装为一个独立的元件,所述抬升单元独立于封装后的所述传感器、所述主控器设置;或者,所述主控器、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抬升单元被封装为一个独立的元件。
其中,所述传感装置为MEMS传感器或咪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包括:发光元件;供电器件,提供供电电压;传感装置,连接所述供电器件和所述发光元件,其中,所述传感装置发出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抬升所述供电电压而产生驱动电压,以利用所述驱动电压驱动所述发光元件;其中,所述供电电压低于所述发光元件的导通电压。
其中,所述供电器件提供的所述供电电压的范围为1.6~3.6V,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抬升所述供电电压的范围为1V~3.2V,以使产生的所述驱动电压的最小值匹配所述发光元件的导通电压,保证所述驱动电压能驱动所述发光元件工作。
其中,所述传感装置进一步发出第二控制信号至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供电器件所在的回路,以调整所述发光元件两端的电压差而驱动所述发光元件是否发光;其中,当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逻辑高状态时,所述发光元件非发光;当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逻辑低状态时,所述发光元件发光。
其中,所述传感装置包括:主控单元,用于检测是否具有气流变化,在具有气流变化时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抬升单元,连接所述供电器件和所述主控单元,以利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抬升所述供电电压而产生所述驱动电压,从而利用所述驱动电压驱动所述发光元件。
其中,所述主控单元的工作电压匹配所述供电器件的供电电压范围以在所述供电器件提供的所述供电电压下正常工作。
其中,所述抬升单元包括:第一单向导通件,所述第一单向导通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器件以接收所述供电电压;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以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导通件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一单向导通件之间的第一节点作为所述传感装置的第一输出端以输出所述驱动电压;其中,所述主控单元进一步包括开关输出端以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发光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开关输出端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频率大于50Hz。
其中,所述抬升单元包括:第一单向导通件,所述第一单向导通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器件以接收所述供电电压;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以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导通件的第二端;第二单向导通件,所述第二单向导通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导通件的第二端;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单向导通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其中,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二单向导通件之间的第一节点作为所述传感装置的第一输出端以输出所述驱动电压;其中,所述主控单元进一步包括开关输出端以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发光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开关输出端之间。
所述抬升单元包括:电感,所述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器件以接收所述供电电压;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以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通路端连接所述电感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通路端接地;第一单向导通件,所述第一单向导通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感的第二端;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导通件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一单向导通件之间的第一节点作为所述传感装置的第一输出端以输出所述驱动电压;所述主控单元进一步包括开关输出端以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输出端,所述发光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开关输出端之间。
其中,所述抬升单元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节点;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输出端;其中,所述主控单元进一步包括反馈端,所述反馈端连接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的第四节点,以检测所述驱动电压,并调节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占空比。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时序脉冲信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感装置中设置抬升单元,通过抬升单元抬升供电器件提供的供电电压而产生能够驱动发光元件发光的驱动电压,以此解决现有技术中发光元件不能发光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传感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传感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低电压电池的放电测试曲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所示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5所示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现实中,电子雾化装置一般使用通用的锂电池进行供电,普通的锂电池额定电压为3.7V,输出电压为2.5V~4.2V,但是这种电池容量较低,采用普通锂电池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可抽吸次数极大地受到制约。实用新型人经过研究发现,相同体积下,低电压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普通的锂电池的容量低于低电压电池的容量,因此,本申请使用低电压的电池进行供电。但是,由于低电压电池的额定电压例如可以为2.8V,输出电压对应为1.6V~3.6V,其不能稳定地驱动电子雾化装置上的发光元件,因此现实中在电子雾化领域内通常不使用低电压电池,而是采用普通锂电池。但是为了提高抽吸口数,本申请采用低电压电池进行供电,并且保证发光元件能够稳定发光,本申请提出一种新型的传感装置,具体请参见图1。
具体的,图1为本申请传感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传感装置包括主控单元1以及抬升单元2。其中,主控单元1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具体的,主控单元1检测是否具有气流变化,在具有气流变化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在一实施例中,该传感装置可以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领域。主控单元1连接电子雾化装置的气道,例如在用户进行抽吸时,传感装置检测到气道内的气流变化,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抬升单元2利用第一控制信号抬升供电器件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而产生驱动电压,该驱动电压能够驱动发光元件发光。
本实施例所述的传感装置在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中时,能够支持电子雾化装置选择利用低电压电池,例如额定电压为2.8V,输出电压为1.6V~3.6V的低电压电池进行供电,提高电子雾化装置的可抽吸次数;并且由于应用了本实施例的传感装置,能够保证发光元件发光。
请参见图2,图2为图1所示的传感装置的一具体结构示意图。主控单元1包括传感器31以及主控器32。其中传感器31连接气道,主控器32与传感器31连接,用于根据传感器31检测到的气流变化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抬升单元2基于第一控制信号抬升供电器件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而产生驱动电压,该驱动电压能够驱动发光元件发光。具体的,供电电压低于发光元件的导通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抬升单元2可以集成于主控器32上。
传感装置进一步包括:基板35以及壳体36,其中,基板35上具有第一通气孔33,用于连接气道。传感器31位于基板35的第一表面,且对应所述第一通气孔33设置。具体的,传感器31的一端位于第一通气孔33的一侧,传感器31的另一端位于第一通气孔33的另一侧。壳体36位于所述基板35的第一表面且环绕所述传感器31以及主控器32设置,所述壳体36上具有第二通气孔34,用于连接参考气压P0。其中,传感器31与主控器32通过金属线电连接,并且主控器32通过金属线与基板35电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基板35为线路板。
传感器31基于所述气道的气压P以及所述参考气压P0检测是否具有气流变化。在具有抽吸动作时,气道的气压为P,传感器31通过第一通气孔33检测到气流变化为△P=P-P0,气流差△P能够改变传感器31的电容间距,以使得电容发生变化,主控器32根据电容值的变化,进而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抬升单元2基于第一控制信号抬升供电器件提供的供电电压进而产生驱动电压,该驱动电压能够驱动发光元件发光。
在一实施例中,传感器31与主控器32被封装为一个独立的元件,抬升单元2独立于封装后的传感器31、主控器32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抬升单元2和封装后的传感器31、主控器32分别设置于线路板上。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主控器32、传感器31和抬升单元2被封装为一个独立的元件。
在一实施例中,传感装置为MEMS传感器。
本实施例所述的传感装置在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中时,能够支持电子雾化装置选择利用低电压电池例如额定电压为2.8V,输出电压为1.6V~3.6V的供电器件进行供电,提高电子雾化装置的可抽吸次数;并且由于应用了本实施例的传感装置,能够保证发光元件发光。
现实中,电子雾化装置一般使用通用的锂电池进行供电,普通的锂电池额定电压为3.7V,输出电压为2.5V~4.2V,但是这种电池容量较低,采用普通锂电池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可抽吸次数极大地受到制约。实用新型人经过研究发现,相同体积下,低电压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普通的锂电池的容量低于低电压电池的容量,因此,本申请使用低电压的电池进行供电。但是,由于低电压电池的额定电压为2.8V,输出电压为1.6V~3.6V,当低电压电池的供电电压低于2.6V时,则会出现无法直接点亮白色、蓝色、绿色的发光元件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因为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是由P-N结材料的禁带宽度特性来决定,正向导通电压是向P-N结中掺杂不同元素,使得其P-N结的开启电压发生了变化。一般小功率发光元件例如红色、黄色、橙色、黄绿色的导通电压是1.8-2.4V,绿色、蓝色、白色的导通电压是2.6-3.6V。请参见图3,图3为低电压电池的放电曲线图,低电压电池在放电过程中会使得供电电压低于2.6V,此时供电电压不能驱动绿色、蓝色、白色的发光元件发光,因此低电压电池不能稳定地驱动电子雾化装置上的发光元件,因此现实中在电子雾化领域内通常不使用低电压电池,而是采用普通锂电池。但是为了提高抽吸口数,本申请采用低电压电池进行供电,并设计一种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能够使得在使用低电压电池进行供电的情况下,还能够点亮电子雾化装置上的发光元件。
具体请参见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驱动电路包括发光元件11、供电器件12以及传感装置13。在一实施例中,传感装置为MEMS传感器或咪头。
其中,供电器件12提供供电电压V1,传感装置13连接供电器件12和发光元件11,其中,传感装置13发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抬升供电电压V1而产生驱动电压V2,以利用驱动电压V2驱动发光元件11进行发光。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信号为PWM信号。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信号为时序脉冲信号。
其中,供电电压V1低于发光元件11的导通电压。具体的,供电器件12的额定供电电压为2.8V,供电电压V1范围为1.6V~3.6V。利用该供电器件12进行供电,能够提高电子雾化装置的可抽吸次数。但是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该供电器件12不能稳定地使发光元件11发光。因此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感装置13应用于本实施例中,利用传感装置13在检测到气流变化时发出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时序脉冲信号,传感装置13以利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抬升所述供电电压V1而产生驱动电压V2,进而利用所述驱动电压V2驱动所述发光元件11发光。
具体的,第一控制信号抬升供电电压V1的范围为1V~3.2V,以使产生的驱动电压V2的最小值匹配发光元件11的工作电压的最小值,保证驱动电压V2能驱动发光元件11工作,并防止驱动电压V2过大烧毁发光元件11。供电器件12提供供电电压V1,供电器件12的额定供电电压为2.8V,其供电电压V1范围为1.6V~3.6V,而发光元件11通常工作在2.6V~3.6V之间,则供电器件12提供的供电电压V1无法稳定地驱动发光元件11正常工作,但两者的差距并不大,且电子雾化装置也并不需要长时间地点亮发光元件,其仅仅需要在抽吸时短暂地点亮发光元件。因此,在电子雾化装置并不需要设置复杂电路来对供电电压V1进行升压并长时间维持升压后的高电压,本申请的电子雾化装置利用PWM信号的第一控制信号来实现对供电电压V1的小尺度的抬升和短暂的抬升,其仅仅需要在短时间内将供电电压V1抬升1V~3.2V,保证在较短的抽吸时间内可以稳定地驱动发光元件11工作并防止驱动电压V2过大烧毁发光元件11。为了保证发光元件11能够发光,第一控制信号将供电电压V1抬升至驱动电压V2,驱动电压V2的最小值为发光元件11的工作电压的最小值。
在一实施例中,传感装置13进一步发出第二控制信号至发光元件11和供电器件12所在的回路,以调整发光元件11两端的电压差而驱动发光元件11是否发光;其中,当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逻辑高状态时,发光元件11非发光;当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逻辑低状态时,发光元件11发光。
本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采用额定供电电压为2.8V,供电电压范围为1.6V~3.6V的供电器件12进行供电,由于相同体积下,本申请的供电器件12的电池容量高于普通额定电压为3.7V,输出电压为2.5V~4.2V的电池,所以采用本申请的供电器件12进行供电能够提高抽吸口数。进一步的,由于额定供电电压为2.8V,供电电压范围为1.6V~3.6V的供电器件12无法点亮发光元件11,本申请设置传感装置13,传感装置13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将供电器件12提供的供电电压V1抬升至驱动电压V2,进而使得发光元件11发光。
请参见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传感装置13包括主控单元131以及抬升单元132。
其中,主控单元131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抬升单元132连接供电器件12和主控单元131,以利用第一控制信号抬升供电电压V1而产生驱动电压V2,从而利用驱动电压V2驱动发光元件11。具体的,第一控制信号抬升供电电压V1的范围为1V~3.2V,以使产生的驱动电压V2的最小值匹配发光元件11的工作电压的最小值,保证驱动电压V2能驱动发光元件11工作。供电器件12的额定供电电压为2.8V,其供电电压V1范围为1.6V~3.6V,而发光元件11通常工作在2.6V~3.6V之间,则供电器件12提供的供电电压V1无法稳定地驱动发光元件11正常工作,但两者的差距并不大,且电子雾化装置也并不需要长时间地点亮发光元件,其仅仅需要在抽吸时短暂地点亮发光元件11,因此,在电子雾化装置并不需要设置复杂电路来对供电电压V1进行升压并长时间维持升压后的高电压,本申请的电子雾化装置利用PWM信号的第一控制信号来实现对供电电压V1的小尺度的抬升和短暂的抬升,其仅仅需要在短时间内将供电电压V1抬升1V~3.2V,保证在较短的抽吸时间内可以稳定地驱动发光元件11工作即可。为了保证发光元件11能够发光,第一控制信号将供电电压V1抬升至驱动电压V2,驱动电压V2的最小值为发光元件11的工作电压的最小值。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主控单元131的工作电压匹配供电器件12的供电电压V1的范围以在供电器件12提供的供电电压V1下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采用额定供电电压为2.8V,供电电压范围为1.6V~3.6V的供电器件12进行供电,由于相同体积下,本申请的供电器件12的电池容量高于普通额定电压为3.7V,输出电压为2.5V~4.2V的电池,所以采用本申请的供电器件12进行供电能够提高抽吸口数。进一步的,由于额定供电电压为2.8V,供电电压范围为1.6V~3.6V的供电器件12无法点亮发光元件11,本申请设置抬升单元132以及主控单元131,抬升单元132根据主控单元131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将供电器件12提供的供电电压V1抬升至驱动电压V2,进而使得发光元件11发光。
请参见图6,为图5所示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抬升单元132包括第一单向导通件D1以及第一电容C1。其中,第一单向导通件D1的第一端连接供电器件12以接收供电电压V1。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主控单元131的第一端口A以接收第一控制信号P1,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单向导通件D1的第二端。其中,第一电容C1和第一单向导通件D1之间的第一节点n1作为传感装置13的第一输出端n1以输出驱动电压V2。主控单元131进一步包括开关输出端B以输出第二控制信号P3,发光元件11连接在第一输出端n1和开关输出端P2之间。具体的,如图4所示,抬升单元132还包括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开关输出端P2,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发光元件11。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主控单元131可以为ASIC、MCU、带蓝牙功能的MCU等。主控单元131的第一端口A输出第一控制信号P1以抬升供电器件12提供的供电电压V1至驱动电压V2。其中,第一单向导通件D1用于防止电压倒灌,第一电容C1用于存储电能,第三电阻R3用于限制发光元件11的电流。具体的,第一控制信号P1为PWM信号,当第一控制信号P1为低电平时,在忽略发光元件11的压降的前提下,第一节点n1出的电压Vn1=V1,V1为供电电压,其范围为1.6V~3.6V。当第一控制信号P1为高电平时,第二节点n2处的电压Vn2与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叠加,此时第一节点n1的电压为Vn1=V1+Vn2,其中,第二节点n2处的电压Vn2为第一控制信号P1高电平时的电压,第一节点n1的电压Vn1=V1+Vn2即为驱动电压V2,利用驱动电压V2为发光元件11供电。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信号P1的频率大于50HZ,该频率能够避免人眼分辨出闪灯。可以理解的,第一电容C1左端第二节点n2处信号为PWM信号,第一电容C1右端第一节点n1处信号还是PWM信号,在第一控制信号P1处于低电平时,发光元件11不能发光,仅在第一控制信号P1处于高电平时,发光元件11才能发光,为了使得人眼看到的效果为发光元件11一直处于发光状态,设置第一控制信号P1的频率大于50HZ。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主控单元131通过开关输出端B进一步输出第二控制信号P3至发光元件11以及供电器件12所在的回路,以调整发光元件11两端的电压差而驱动发光元件11是否发光。具体的,第二控制信号P3处于逻辑高状态时,发光元件11非发光,当第二控制信号P3处于逻辑低状态时,发光元件11发光。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逻辑高状态的电压范围为0.3V~0.7V,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逻辑低状态的电压范围为-0.2V~0V。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抬升单元132与主控单元131为独立的单元,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抬升单元132集成于主控单元131上,也即将主控单元131与抬升单元132封装为一个独立的器件单元,具体如图7所示。
本实施例的驱动电路,利用频率大于50HZ的第一控制信号P1对第一电容C1进行快速充电以及快速放电,从而实现额定供电电压为2.8V,供电电压范围为1.6V~3.6V的供电器件12驱动发光元件11发光。
请参见图8,为图5所示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抬升单元132包括:第一单向导通件D1、第一电容C1、第二单向导通件D2以及第二电容C2。其中,第一单向导通件D1的第一端连接供电器件12以接收供电电压V1。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主控单元131的第一端口A以接收第一控制信号P1,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单向导通件D1的第二端。第二单向导通件D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单向导通件D1的第二端,第二单向导通件D2的第一端与第一单向导通件D1的第二端的连接点为第三节点n3。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单向导通件D2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容C2和第二单向导通件D2之间的第一节点n1作为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以输出驱动电压V2。本实施例中,主控单元131进一步包括开关输出端B以输出第二控制信号P3,发光元件11连接在第一输出端(即第一节点n1)和开关输出端B之间。本实施例中,抬升单元132还包括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开关输出端B,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发光元件11。
本实施例中,第一单向导通件D1以及第二单向导通件D2用于防止电压倒灌,第一电容C1以及第二电容C2用于存储电能。当第一控制信号P1为低电平时,第三节点n3处的电压Vn3=V1,V1为供电电压,第三节点n3处的电压Vn3通过第二单向导通件D2给第二电容C2充电。当第一控制信号P1为高电平信号时,第二节点n2处的电压Vn2与第一电容C1两端电压叠加,通过第二单向导通件D2对第二电容C2充电,并为发光元件11提供驱动电压V2,此时第二电容C2两端电压也即驱动电压V2=VCC+Vn2,其中,Vn2为第一控制信号P1为高电平信号时的电压。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电容C2的存在,第一节点n1处的电压也即驱动电压V2的波形比较稳定,基本上呈一条直线,因此不要求第一控制信号P1的频率大于50HZ。
请参见图9,为图5所示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抬升单元132包括:电感L、第一开关Q1、第一单向导通件D1以及第一电容C1。其中,电感L的第一端连接供电器件12以接收供电电压V1。第一开关Q1的控制端连接主控单元131的第一端口A以接收第一控制信号P1,第一开关Q1的第一通路端连接电感L的第二端,第一开关Q1的第二通路端接地。第一单向导通件D1的第一端连接电感L的第二端。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单向导通件D1的第二端,其中,第一电容C1和第一单向导通件D1之间的第一节点n1作为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以输出驱动电压V2。本实施例中,主控单元131进一步包括开关输出端B以输出第二控制信号P3,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开关输出端B,发光元件11连接在第一输出端(即第一节点n1)和开关输出端B之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抬升单元132进一步包括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开关输出端B,第二端连接发光元件11。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Q1根据第一控制信号P1导通,在第一开关Q1导通时,供电电压V1经过电感L、第一开关Q1以及第一电容C1进行充电,随着不断充电的过程,电感L上的电流线性增加,到达一定时间后,电感存储了足够的能量,在此过程中,第一单向导通件D1反偏截至,由第一电容C1给发光元件11提供驱动电压V2,控制发光元件11发光。当第一开关Q1不导通时,第一开关Q1断开,由于电感L具有反向电动势作用,电感L的电流不能瞬时突变,而是会逐渐放电。由于第一开关Q1断开,电感L会通过第一单向导通件D1、发光元件11以及第一电容C1所在的回路放电,也就是说,电感L给第一电容C1充电,由于第一电容C1在电感L充电之前已经有提供电压,因此第一电容C1两端电压升高,进而为发光元件11提供驱动电压V2驱动发光元件11发光。
请参见图10,为图5所示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图7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主控单元131进一步包括反馈端C。抬升单元132还包括第一电阻R1以及第二电阻R2。其中,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节点n1,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开关输出端B。具体的,抬升单元132还包括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开关输出端B以接收第二控制信号P3,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以及发光元件11。
本实施例中,主控单元131的反馈端C检测第四节点n4处的电压,进而根据第四节点n4处的电压调整第一控制信号P1的占空比,进而可以调节驱动电压V2的电压值。
也就是说,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电压V2的电压值是固定的,而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电压V2的电压值是可调节的。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采用低电压电池进行供电,并设计一种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能够使得在使用低电压电池进行供电的情况下,还能够点亮电子雾化装置上的发光元件。
请参见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9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80。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80可以设置于电子雾化装置90的电池杆端。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80还可以设置于电子雾化装置90的雾化器端,具体不做限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控单元,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抬升单元,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抬升供电器件提供的供电电压而产生驱动电压;所述驱动电压为驱动发光元件发光的电压,所述供电电压低于所述发光元件的导通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单元包括:
传感器,用于连接气道;
主控器,与所述传感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检测到的气流变化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装置进一步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上具有第一通气孔,用于连接气道,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且对应所述第一通气孔设置;
壳体,位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且环绕所述传感器和所述主控器,所述壳体上具有第二通气孔,用于连接参考气压;
其中,所述传感器基于所述气道的气压以及所述参考气压检测是否具有气流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与所述主控器被封装为一个独立的元件,所述抬升单元独立于封装后的所述传感器、所述主控器设置;或者,
所述主控器、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抬升单元被封装为一个独立的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装置为MEMS传感器或咪头。
6.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元件;
供电器件,提供供电电压;
传感装置,连接所述供电器件和所述发光元件,其中,所述传感装置发出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抬升所述供电电压而产生驱动电压,以利用所述驱动电压驱动所述发光元件;
其中,所述供电电压低于所述发光元件的导通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器件提供的所述供电电压的范围为1.6~3.6V,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抬升所述供电电压的范围为1V~3.2V,以使产生的所述驱动电压的最小值匹配所述发光元件的导通电压,保证所述驱动电压能驱动所述发光元件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装置进一步发出第二控制信号至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供电器件所在的回路,以调整所述发光元件两端的电压差而驱动所述发光元件是否发光;其中,当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逻辑高状态时,所述发光元件非发光;当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处于逻辑低状态时,所述发光元件发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装置包括:
主控单元,用于检测是否具有气流变化,在具有气流变化时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抬升单元,连接所述供电器件和所述主控单元,以利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抬升所述供电电压而产生所述驱动电压,从而利用所述驱动电压驱动所述发光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单元的工作电压匹配所述供电器件的供电电压范围以在所述供电器件提供的所述供电电压下正常工作。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单元包括:
第一单向导通件,所述第一单向导通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器件以接收所述供电电压;
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以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导通件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一单向导通件之间的第一节点作为所述传感装置的第一输出端以输出所述驱动电压;
其中,所述主控单元进一步包括开关输出端以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发光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开关输出端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频率大于50Hz。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单元包括:
第一单向导通件,所述第一单向导通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器件以接收所述供电电压;
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以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导通件的第二端;
第二单向导通件,所述第二单向导通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导通件的第二端;
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单向导通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其中,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二单向导通件之间的第一节点作为所述传感装置的第一输出端以输出所述驱动电压;
其中,所述主控单元进一步包括开关输出端以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发光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开关输出端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单元包括:
电感,所述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器件以接收所述供电电压;
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以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通路端连接所述电感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通路端接地;
第一单向导通件,所述第一单向导通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感的第二端;
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导通件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一单向导通件之间的第一节点作为所述传感装置的第一输出端以输出所述驱动电压;
所述主控单元进一步包括开关输出端以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输出端,所述发光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开关输出端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单元包括: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节点;
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输出端;
其中,所述主控单元进一步包括反馈端,所述反馈端连接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的第四节点,以检测所述驱动电压,并调节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占空比。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时序脉冲信号。
17.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6~1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
CN202121071442.7U 2021-05-18 2021-05-18 传感装置、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55422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71442.7U CN215542205U (zh) 2021-05-18 2021-05-18 传感装置、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71442.7U CN215542205U (zh) 2021-05-18 2021-05-18 传感装置、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42205U true CN215542205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62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71442.7U Active CN215542205U (zh) 2021-05-18 2021-05-18 传感装置、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4220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65043A (zh) * 2021-05-18 2022-11-22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传感装置、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5606870A (zh) * 2022-06-21 2023-01-17 西安稳先半导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驱动指示灯的系统控制电路、指示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246413A1 (zh) * 2022-06-21 2023-12-28 西安稳先半导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系统控制电路、指示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65043A (zh) * 2021-05-18 2022-11-22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传感装置、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5606870A (zh) * 2022-06-21 2023-01-17 西安稳先半导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驱动指示灯的系统控制电路、指示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5606870B (zh) * 2022-06-21 2023-12-26 西安稳先半导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驱动指示灯的系统控制电路、指示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246413A1 (zh) * 2022-06-21 2023-12-28 西安稳先半导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系统控制电路、指示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542205U (zh) 传感装置、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US6873203B1 (en) Integrated device providing current-regulated charge pump driver with capacitor-proportional current
TWI403080B (zh) 具電流偵測的電荷幫浦電路及其方法
CN100539782C (zh) 光源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EP2608638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CN209090055U (zh) 一种语音控制的电子烟
KR100919769B1 (ko) 발광다이오드 구동장치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JP2010130810A (ja) Led駆動装置
CN100546420C (zh) 光源驱动电路
CN107396483A (zh) 电源转换装置
CN115365043A (zh) 传感装置、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241645A1 (zh) 传感装置、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5606873A (zh) 一种系统控制电路、指示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08638066U (zh) 一种充电器系统
EP2528417A2 (en) Light source driving device
CN113411931B (zh) Led可控硅调光快速响应电路及led照明装置
CN212183778U (zh) Led灯带
CN215531663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5606870A (zh) 驱动指示灯的系统控制电路、指示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01557666A (zh) Led控制电路与方法以及利用它们的抗虫led灯
TW201511607A (zh) 發光二極體之控制電路
CN102654989A (zh)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驱动方法及其系统
CN206323616U (zh) 一种低电量升压续航恒流的led控制电路
CN101646282A (zh) Led驱动器及其控制器
CN115363287A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的驱动电路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