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32153U - 一种保护套及可穿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护套及可穿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32153U
CN215532153U CN202121661050.6U CN202121661050U CN215532153U CN 215532153 U CN215532153 U CN 215532153U CN 202121661050 U CN202121661050 U CN 202121661050U CN 215532153 U CN215532153 U CN 215532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sion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dial plate
ring body
en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6105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66105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321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32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321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护套及可穿戴系统,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保护套包括外环体和内环体。外环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周面与第一内周面,外环体开设有贯穿第一外周面与第一内周面的多个功能孔。内环体为弹性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外周面与第二内周面,第二外周面凸设有凸起结构,且凸起结构穿设功能孔并凸出于第一外周面,第二外周面抵持于第一内周面。第二内周面围设形成用于安装表盘的中空槽用于套接抵持表盘。可穿戴系统包括可穿戴设备及上述的保护套。上述保护套包括的内环体的内侧套接抵持可穿戴设备的表盘,且内环体为弹性体,表盘在摔落时,内环体能够通过弹性作用对表盘缓冲,避免表盘容易摔坏。

Description

一种保护套及可穿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套及可穿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诸如手表、手环或臂环等可穿戴设备已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由于可穿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意外摔落,为了对可穿戴设备的表盘进行保护,人们发明了保护套,保护套可以套设在表盘上,可穿戴设备在摔落时只会碰撞到保护套,以对表盘起保护作用。然而,现有的保护套仅只有一层硬质的保护外壳,在可穿戴设备摔落时,该外壳无法对表盘起缓冲作用,导致表盘还是会容易摔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可穿戴设备的表盘容易摔坏的问题,提供一种保护套及可穿戴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护套,用于安装可穿戴设备的表盘,所述表盘包括相对设置的前端面、后端面以及所述前端面与所述后端面之间的侧端面,所述保护套包括:
外环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周面与第一内周面,所述外环体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外周面与所述第一内周面的第一孔组;以及
内环体,所述内环体为弹性体,所述内环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外周面与第二内周面,所述第二外周面凸设有凸起结构,且所述凸起结构穿设所述第一孔组并凸出于所述第一外周面,所述第二外周面抵持于所述第一内周面;所述第二内周面围设形成用于安装所述表盘的中空槽,当所述表盘安装于所述中空槽时,所述表盘的侧端面与所述第二内周面相贴合,所述表盘固定于所述中空槽内。
上述保护套包括的内环体连接于外环体的内侧,内环体的内侧可以套接抵持可穿戴设备的表盘,且内环体为弹性体,表盘在摔落时,内环体能够通过弹性作用对表盘缓冲,避免表盘容易摔坏。另外,内环体设置的凸起结构穿设外环体的第一孔组露出于保护套的外部,凸起结构能够连接表盘的功能键,可以通过按压凸起结构,以驱动表盘的功能键工作。在使用内环体保护表盘的同时,不影响表盘的正常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组包括第一功能孔,所述凸起结构包括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穿设所述第一功能孔,所述第一凸起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外周面,所述第二端面露出于所述保护套的外部;所述第一凸起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的出声孔,所述出声孔朝向所述内环体内侧延伸连通所述中空槽,以供所述表盘的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通过所述出声孔向外部播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声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出声孔间隔设置且厚度方向相互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还包括靠近所述所述第二端面设置的第一限位凸缘,所述第一限位凸缘沿所述第一凸起的周向布置,所述第一限位凸缘抵接所述外环体的第一外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组包括第二功能孔,所述凸起结构包括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穿设所述第二功能孔,所述第二凸起包括相对的第三端面与第四端面,所述第四端面露出于所述保护套的外部,所述第三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外周面,所述第二凸起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端面且朝向所述内环体内侧延伸的驱动凸起,所述驱动凸起用于抵持所述表盘的功能键,当按压所述第二凸起的第四端面时,所述驱动凸起朝向所述内环体的内侧移动,以驱动所述表盘的功能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还包括设于所述第四端面且远离所述第三端面延伸的按压凸起,所述按压凸起的位置与所述驱动凸起的位置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还包括靠近所述第四端面设置的第二限位凸缘,所述第二限位凸缘沿所述第二凸起的周向布置,所述第二限位凸缘抵接所述外环体的第一外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环体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外周面与所述第一内周面的第二孔组,所述第二孔组供所述表盘的功能键穿设并露出于所述保护套外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内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在所述内环体上形成有限制凸缘,所述限制凸缘用于对套接于所述内环体的表盘限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可穿戴系统,该可穿戴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保护套,保护套的结构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保护套,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穿戴系统具有上述实施例中保护套的全部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保护套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保护套的另外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保护套的一个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保护套的另外一个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可穿戴设备;100、表盘;110、前端面;120、后端面;130、侧端面;200、绑带;20、保护套;1、外环体;11、第一外周面;12、第一内周面;13a、第一功能孔;13b、第二功能孔;13c、第三功能孔;14、第一中空槽;15、第一绑带连接凸缘;15a、第一连接孔;16、延伸凸缘;2、内环体;21、第二外周面;22、第二内周面;30、凸起结构;23、第一凸起;23a、第一限位凸缘;23b、出声孔;24、第二凸起;24a、第二限位凸缘;24b、按压凸起;24c、驱动凸起;25、第二中空槽;26、第二绑带连接凸缘;26a、第二连接孔;27、限位槽;28、通孔;29、限制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以下描述的具体细节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实施例来实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申请将以智能手表为例对可穿戴设备10进行说明。在一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10包括相连接的表盘100和绑带200。当人体穿戴着可穿戴设备10时,绑带200可保持表盘100固定在特定位置。例如当人体将可穿戴设备10佩戴于手腕时,绑带200被配置为能够将表盘100固定在人体的手腕。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本申请的应用领域不限于智能手表,任何其它具有表盘100和绑带200的可穿戴设备10,例如智能手环、智能臂环等均可以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表盘100包括相对设置的前端面110、后端面120及前端面110和后端面120之间的侧端面130。其中,当可穿戴设备10为智能手表时,表盘100的前端面110可以理解为智能手表的显示屏所在的一侧,表盘100的后端面120可以理解为智能手表贴于手腕的一侧。
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套20,用于安装保护上述可穿戴设备10的表盘100,保护套20包括外环体1和内环体2,内环体2套设于表盘100,外环体1套设于内环体2,且内环体2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体,在表盘100摔落时,内环体2能够通过弹性对表盘100起缓冲作用,从而对表盘100起保护作用,避免智能手表在摔落时表盘100容易被摔坏。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外环体1为近似矩形的中空环状,形成的第一中空槽14可供表盘100的显示屏露出,便于用户观看。外环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周面11与第一内周面12,第一外周面11朝向外部,第一内周面12面向内环体2。第一外周面11与第一内周面12皆包括外环体1的侧部及顶部,外环体1开设有贯穿第一外周面11与第一内周面12的第一孔组和第二孔组,第一孔组和第二孔组皆可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功能孔。两孔组皆可设于外环体1的侧部或者顶部,或者外环体1的顶部与侧部皆设置两孔组。在一实施例中,外环体1仅侧部开设上述的两孔组。
第二孔组包括的功能孔可供表盘100上的功能键,例如调节旋钮(又称表冠)直接穿设,使调节旋钮露出于保护套20外部,便于用户手动操控调节旋钮。调节旋钮的功能可以为显示屏画面的滚动条或者翻页。
第一孔组包括的功能孔可供内环体2上的凸起结构30穿设,使凸起结构30露出于保护套20外部,该凸起结构30可以与表盘100上的功能键对应,用户可以手动按压凸起结构30,通过凸起结构30驱动表盘100的功能键,以控制表盘100工作。
功能孔的形状可以是但不限于三角形、圆形、椭圆形等,在一实施例中,功能孔的形状为长条形且两端皆为半圆形,该功能孔可用于与长条形的凸起结构30配合插接。
如图1、图4及图5所示,第一孔组与第二孔组包括的功能孔的数量皆不限。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孔组包括第一功能孔13a与第二功能孔13b,第二孔组包括第三功能孔13c三个功能孔的相对位置不限,可以相邻间隔布置,也可以相对设置。本实施例的第一功能孔13a与第二功能孔13b在外环体1的侧部相对布置,第三功能孔13c与第二功能孔13b设于外环体1的同一侧。第一功能孔13a与第二功能孔13b用于供内环体2的凸起结构30穿设伸出于保护套20外部,第三功能孔13c用于供表盘100的功能键,例如调节旋钮直接穿设伸出于保护套20外部,便于用户调节操控。
内环体2,如图1及图4所示,内环体2为近似矩形的中空环状,形成的第二中空槽25可供套设安装表盘100。内环体2为弹性体,可以由弹性软胶材质制成,例如橡胶或硅胶,可以使内环体2具有较强的弹性形变能力,能够快速地与外环体1及表盘100拆装,而且能够紧密贴于表盘100,对表盘100起固定作用。
内环体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外周面21与第二内周面22。内环体2安装于外环体1内侧时,内环体2的第二外周面21连接外环体1的第一内周面12。上述的凸起结构30设于内环体2的第二外周面21,凸起结构30穿设外环体1的功能孔并露出于保护套20的外部。内环体2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凸起结构30脱离功能孔,内环体2与外环体1分离,使得内环体2便于在外环体1上拆装,用户可以更换内环体2。内环体2的第二内周面22能够套接表盘100,凸起结构30能够连接表盘100的功能键,通过按压凸起结构30,以驱动表盘100的功能键。凸起结构30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是用于控制表盘100的功能键,另一个是起装饰作用,由于凸起结构30露出于保护套20外部,在使用过程中,凸起结构30是一直能被看得到的。用户可以通过拆卸而更换不同颜色的内环体2,从而变换露出于保护套20外部的凸起结构30的颜色,以满足用户的体验感。
如图1及图4所示,上述的绑带200除了可以直接连接在表盘100上,还可以连接在外环体1上。外环体1的第一外周面11的相对两侧皆设置有两个第一绑带连接凸缘15,第一绑带连接凸缘15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5a。内环体2的第二外周面21的相对两侧皆设置有两个第二绑带连接凸缘26,第二绑带连接凸缘26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6a。外环体1与内环体2相连接时,同一侧的两个第一绑带连接凸缘15与两个第二绑带连接凸缘26位置对应,可以分别使用销轴依次穿设绑带200、第一连接孔15a与第二连接孔26a,将绑带200的两端连接于外环体1的相对两侧,绑带200能够相对外环体1转动而将外环体1佩戴于手腕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4所示,外环体1的顶部还设置有延伸凸缘16,延伸凸缘16朝向外环体1的中心处延伸。当内环体2与外环体1连接时,延伸凸缘16可以将内环体2以及表盘100的侧部遮挡,仅可供表盘100的显示屏露出,可以对内环体2及表盘100起保护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外环体1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不锈钢的硬度较大,使得外环体1能够对表盘及内环体2起保护作用,且不锈钢材质的外环体1不易生锈,能够长久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5所示,凸起结构3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凸起,每一个凸起可以与外环体1的功能孔对应插接。在一实施例中,凸起结构30包括两个凸起,分别为第一凸起23与第二凸起24。第一凸起23与第二凸起24的结构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本实施例的第一凸起23与第二凸起24的结构不一致。第一凸起23穿设外环体1的第一功能孔13a,第二凸起24穿设外环体1的第二功能孔13b。
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凸起23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第一端面连接第二外周面21,与第二外周面21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凸起23开设有由第二端面贯穿第二内周面22的出声孔23b,出声孔23b的位置与表盘的扬声器对应,出声孔23b可供表盘的扬声器发出的声音播放至外部。
如图4所示,上述的出声孔23b的形状及数量不限,出声孔23b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状。出声孔23b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凸起23包括两个出声孔23b,两个出声孔23b间隔设置且皆平行于内环体2的厚度方向。
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凸起23还包括靠近第二端面设置的第一限位凸缘23a,第一限位凸缘23a沿第一凸起23的周向布置。当第一凸起23插接于外环体1的第一功能孔13a时,第一限位凸缘23a抵接外环体1的第一外周面11,第一限位凸缘23a能够对第一凸起23起限位作用,避免第一凸起23从第一功能孔13a脱离。
如图1、图4及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凸起24包括相对的第三端面与第四端面,第三端面连接第二外周面21。第二凸起24还包括设于第三端面且朝向内环体2内侧延伸的驱动凸起24c,驱动凸起24c用于连接表盘100的功能键,例如开关按键。当按压第二凸起24的第四端面时,驱动凸起24c朝向内环体2内侧移动,以驱动表盘100的开关按键,使得表盘100的显示屏在开机与关机之间切换。
第二凸起24还包括设于第四端面且远离第三端面延伸的按压凸起24b,按压凸起24b的位置与驱动凸起24c的位置对应。用户手动挤压按压凸起24b,按压凸起24b能够将驱动凸起24c带动至更深的位置,从而保证有效地带动驱动凸起24c挤压触发表盘100的开关按键。
如图2及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凸起24还包括靠近第四端面设置的第二限位凸缘24a,第二限位凸缘24a沿第二凸起24的周向布置,当第二凸起24插接于外环体1的第二功能孔13b时,第二限位凸缘24a抵接外环体1的第一外周面11。第二限位凸缘24a能够对第二凸起24起限位作用,避免第二凸起24容易从第二功能孔13b脱离。
如图1、图2及图5所示,内环体2还开设有通孔28,该通孔28与外环体1的第三功能孔23c对应且连通,以供表100盘的功能键,例如调节旋钮穿设伸出于保护套20的外部,便于用户手动操控调节旋钮而使用表盘100。
如图1及图4所示,第二内周面22开设有限位槽27,限位槽27由第二内周面22朝向第二外周面21的方向凹陷,使得限位槽27在内环体2上形成有限制凸缘29。限制凸缘29分布在限位槽27的上下两端,用于对套接于内环体2的表盘限位。表盘100的侧部的形状可以与限位槽27的形状相适配,以使表盘100安装于内环体2时,表盘100的侧部能够与限位槽27充分接触,使表盘100在在内环体2上安装更稳定,限制凸缘29也能够对表盘100的上下端部限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系统,包括上述的可穿戴设备及保护套20。可穿戴设备可以是上述的智能手表,保护套20包括内环体2与外环体1。在安装时,可以先将内环体2与外环体1连接,再将内环体2套接于智能手表的表盘100上。智能手表在摔落时,外环体1可以避免表盘100触碰,内环体2可以对表盘100起弹性缓冲作用,对表盘100保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替换及改进,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保护套,用于安装可穿戴设备的表盘,所述表盘包括相对设置的前端面、后端面以及所述前端面与所述后端面之间的侧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包括:
外环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周面与第一内周面,所述外环体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外周面与所述第一内周面的第一孔组;以及
内环体,所述内环体为弹性体,所述内环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外周面与第二内周面,所述第二外周面凸设有凸起结构,且所述凸起结构穿设所述第一孔组并凸出于所述第一外周面,所述第二外周面抵持于所述第一内周面;所述第二内周面围设形成用于安装所述表盘的中空槽,当所述表盘安装于所述中空槽时,所述表盘的侧端面与所述第二内周面相贴合,所述表盘固定于所述中空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组包括第一功能孔,所述凸起结构包括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穿设所述第一功能孔,所述第一凸起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外周面,所述第二端面露出于所述保护套的外部;所述第一凸起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的出声孔,所述出声孔朝向所述内环体内侧延伸连通所述中空槽,以供所述表盘的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通过所述出声孔向外部播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声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出声孔间隔设置且皆平行于所述内环体的厚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还包括靠近所述第二端面设置的第一限位凸缘,所述第一限位凸缘沿所述第一凸起的周向布置,所述第一限位凸缘面向所述第一端面的部位用于抵持所述外环体的第一外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组包括第二功能孔,所述凸起结构包括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穿设所述第二功能孔,所述第二凸起包括相对的第三端面与第四端面,所述第四端面露出于所述保护套的外部,所述第三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外周面,所述第二凸起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端面且朝向所述内环体内侧延伸的驱动凸起,所述驱动凸起抵持于所述表盘的功能键,当按压所述第二凸起的第四端面时,所述驱动凸起朝向所述内环体的内侧移动,以驱动所述表盘的功能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还包括设于所述第四端面且背向所述第三端面延伸的按压凸起,所述按压凸起的位置与所述驱动凸起的位置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还包括靠近所述第四端面设置的第二限位凸缘,所述第二限位凸缘沿所述第二凸起的周向布置,所述第二限位凸缘面向所述第三端面的部位卡接抵持于所述外环体的第一外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体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外周面与所述第一内周面的第二孔组,所述第二孔组供所述表盘的功能键穿设并露出于所述保护套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在所述内环体上形成有限制凸缘,所述限制凸缘用于对套接于所述内环体的表盘限位。
10.一种可穿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穿戴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套设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表盘上,以对所述表盘保护。
CN202121661050.6U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保护套及可穿戴系统 Active CN2155321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61050.6U CN215532153U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保护套及可穿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61050.6U CN215532153U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保护套及可穿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32153U true CN215532153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27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61050.6U Active CN215532153U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保护套及可穿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321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67584B2 (en) Wearable device and main body of wearable device
CN105245644B (zh) 电话手表和电话手表的表盘
GB2385692B (en) A mobile telephone
EP2894875B1 (en) Headphone
KR20160028664A (ko) 스마트 팔찌
CN109846156A (zh) 一种腕戴设备
CN109308001B (zh) 壳体及钟表
EP1225750A2 (en) Portable telephone
CN1991639B (zh) 时计
CN215532153U (zh) 一种保护套及可穿戴系统
US20010049292A1 (en) Radiotelephone
TWI685310B (zh) 智能手錶保護套
KR200462730Y1 (ko) 휴대용 통신단말기 보호케이스
KR20040103990A (ko) 노트북 컴퓨터
KR20150117579A (ko) 공기청정 기능을 갖는 기능성 마스크
KR101477918B1 (ko) 소방용 안전모
KR100676322B1 (ko) 귀걸이형 헤드셋
JP2012199867A (ja) 携帯無線機
CN113301822B (zh) 头盔配合系统
CN210181423U (zh) 一种带有表套的手表
CN217037431U (zh) 耳罩及耳机
CN114501874B (zh) 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EP0070969B1 (en) Timepiece case/backcover assembly
CN113031698A (zh) 可穿戴设备
CN115202051B (zh) 一种头戴设备的多场景应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