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28000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28000U
CN215528000U CN202121386425.2U CN202121386425U CN215528000U CN 215528000 U CN215528000 U CN 215528000U CN 202121386425 U CN202121386425 U CN 202121386425U CN 215528000 U CN215528000 U CN 215528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socket
plugging
shell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8642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桂兵
李鹤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reda Electricity Connected De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eda Electricity Connected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eda Electricity Connected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eda Electricity Connected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8642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28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28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280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插头组件包括插头壳体、插头盖和插头连接端子,插座组件包括插座壳体、插座盖和插座连接端子,插头连接端子包括第一连接部及与第一连接部同轴连接的第一插接部,插座连接端子包括第二连接部及与第二连接部同轴连接的第二插接部,第二插接部沿其轴向开设有用于供第一插接部插接的插接孔,第二插接部上沿其轴向还开设有多个与插接孔贯通的缺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插接部上沿其轴向开设多个与插接孔贯通的缺口,使得第二插接部具有弹性,其与第一插接部插接时,第二插接部会发生轻微形变并将第一插接部抱紧,进而实现插头连接端子和插座连接端子的紧密配合,以保证导电良好。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一种通过连接端子的接触来实现电流和/或信号传输功能的常用电子器件。电连接器通常包括分别内置有连接端子的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通过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的插拔连接,使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端子连通或断开,来实现电流和/或信号传输的导通或切断。
然而,现有电连接器的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内的连接端子在相互插接时,采用的是间隙配合或过盈配合,其中,间隙配合容易松动,无法保证良好的电连接性能,而过盈配合在拆装时很麻烦,很多时候需要破坏性的拆装,无法满足多次插拔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内的连接端子相互插拔不易及连接不牢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所述插头组件包括插头壳体及设置于所述插头壳体内的插头盖和插头连接端子,所述插座组件包括与所述插头壳体插接的插座壳体及设置于所述插座壳体内的插座盖和插座连接端子,所述插头连接端子包括与所述插头盖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同轴连接的第一插接部,所述插座连接端子包括与所述插座盖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同轴连接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沿其轴向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插接部插接的插接孔,所述第二插接部上沿其轴向还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插接孔贯通的缺口。
可选地,多个所述缺口沿所述第二插接部的周向均匀分布,且所述缺口沿所述第二插接部的轴向贯穿所述第二插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第二插接部呈柱状,所述第二插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的外径大于其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的外径。
可选地,所述插头壳体内横向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用于将所述插头壳体的内部分割成第一安装腔和第一腔体,所述第一安装腔用于安装所述插头盖,所述第一隔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供所述第一插接部穿设的第一通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多个子隔板,所述子隔板用于将所述第一腔体分割成多个子腔体,所述第一插接部穿设所述第一通孔后收容于对应的所述子腔体内。
可选地,所述插座壳体内横向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用于将所述插座壳体的内部分割成第二安装腔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安装腔用于安装所述插座盖,所述第二隔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供所述第二插接部穿设的第二通孔。
可选地,所述第二腔体内朝远离所述插座盖的方向延伸设置有多个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内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连接孔,所述第二插接部穿设所述第二通孔后收容于对应的所述连接孔内,当所述插头壳体插接于所述插座壳体内时,所述连接柱收容于对应的所述子腔体内。
可选地,所述插头壳体靠近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凸出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插座壳体的第二腔体内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凹槽。
可选地,所述插头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插头壳体靠近所述插头盖的一侧的固定板、用于连接所述插头壳体和所述固定板的连接件,以及套设于所述连接件外且位于所述插头壳体和所述固定板之间的弹性件。
可选地,所述插头连接端子包括多个插头电源端子,多个所述插头电源端子呈矩阵排布,所述插座连接端子包括多个与所述插头电源端子一一对应的插座电源端子;和/或,所述插头连接端子包括多个插头信号端子,多个所述插头信号端子呈矩阵排布,所述插座信号端子包括多个与所述插头信号端子一一对应的插座信号端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在插座连接端子的第二插接部上沿其轴向开设多个与插接孔贯通的缺口,使得第二插接部具有弹性,其与第一插接部插接时,第二插接部会发生轻微形变并将第一插接部抱紧,进而实现插头连接端子和插座连接端子的紧密配合,以保证导电良好,同时,由于第二插接部具有弹性,使得插拔更加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头电源连接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电源连接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头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头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座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座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插头组件;11-插头壳体;111-第一隔板;112-第一安装腔;113-第一通孔;114-子隔板;115-子腔体;116-定位凸起;117-第一安装孔;118-第一安装柱;12-插头盖;13-插头电源端子;131-第一连接部;132-第一插接部;14-插头信号端子;15-固定板;151-第二安装孔;152-第一紧固孔;16-连接件;17-弹性件;18-螺母;101-第一紧固件;19-第二紧固件;
20-插座组件;21-插座壳体;211-第二隔板;212-第二安装腔;213-第二腔体;214-第二通孔;215-连接柱;216-连接孔;217-定位凹槽;218-第二安装柱;219-第二紧固孔;22-插座盖;23-插座电源端子;231-第二连接部;232-第二插接部;233-插接孔;234-缺口;24-插座信号端子;25-第三紧固件;26-第四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进行说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相互插接的插头组件10和插座组件20。其中,插头组件10包括插头壳体11、插头盖12和插头连接端子,插头盖12和插头连接端子设置于插头壳体11内;插座组件20包括插座壳体21、插座盖22和插座连接端子,插座盖22和插座连接端子设置于插座壳体21内。当插头组件10与插座组件20插接时,插座壳体21与插头壳体11插接,插座连接端子与插头连接端子插接,进而实现插头组件10与插座组件20的电连接。
请结合图5和图6,插头连接端子包括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一插接部132,其中,第一连接部131与插头盖12连接,第一插接部132与第一连接部131同轴连接。插座连接端子包括第二连接部231和第二插接部232,其中,第二连接部231与插座盖22连接,第二插接部232与第二连接部231同轴连接。在第二插接部232沿其轴向开设有用于供第一插接部132插接的插接孔233,同时,在第二插接部232上沿其轴向还开设有多个与插接孔233贯通的缺口23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通过在插座连接端子的第二插接部232上沿其轴向开设多个与插接孔233贯通的缺口234,使得第二插接部232具有弹性,其与第一插接部132插接时,第二插接部232会发生轻微形变并将第一插接部132抱紧,进而实现插头连接端子和插座连接端子的紧密配合,以保证导电良好,同时,由于第二插接部232具有弹性,使得插拔更加简单、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在电连接器的插头组件10中,插头连接端子可以包括多个插头电源端子13,多个插头电源端子13呈矩阵排布,此时,插座连接端子包括多个与插头电源端子13一一对应的插座电源端子23;或者,插头连接端子可以包括多个插头信号端子14,多个插头信号端子14呈矩阵排布,此时,插座连接端子包括多个与插头信号端子14一一对应的插座信号端子24;或者,插头连接端子包括多个插头电源端子13和多个插头信号端子14,多个插头电源端子13呈矩阵排布,多个插头信号端子14也呈矩阵排布,此时,插座连接端子包括多个与插头电源端子13一一对应的插座电源端子23,插座连接端子还包括多个与插头信号端子14一一对应的插座信号端子24。
需要指出的是,插座电源端子23和插座信号端子24均可采用如图5中具有缺口234的结构。当然,也可以是插座电源端子23采用如图5中具有缺口234的结构,而插座信号端子24采用没有缺口234的结构,如图4所示。
在具体应用中,请参阅图4,插头组件10包括四根插头电源端子13和十根插头信号端子14,插座组件20包括四根插座电源端子23和十根插座信号端子24。其中,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的个数也可以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的其它数量,只需满足插头电源端子13和插座电源端子23一一对应,及插头信号端子14与插座信号端子24一一对应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多个缺口234沿第二插接部232的周向均匀分布,且缺口234沿第二插接部232的轴向贯穿第二插接部232远离第二连接部231的一端的端部,以便于更好地插接第一插接部132。在具体应用中,缺口234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其中,不同数量的缺口234,加工复杂程度不一样,第二插接部232与第一插接部132接触的面积不同,插拔力的大小也不同,但不影响第一插接部132与第二插接部232之间的导电良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第一插接部132和第二插接部232均呈柱状,第二插接部232远离第二连接部231的一端的外径大于其靠近第二连接部231的一端的外径,此时可使得第一插接部132插入插接孔233后与第二插接部232连接更牢固,防止电连接器在晃动时第一插接部132脱离插接孔23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插头壳体11呈内中空结构,在插头壳体11内横向设置有第一隔板111,该第一隔板111用于将插头壳体11的内部分割成位于插头壳体11两端的第一安装腔112和第一腔体,其中,第一安装腔112用于安装插头盖12,并于第一隔板11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供第一插接部132穿设的第一通孔113。在本实施例中,在插头壳体11内设置第一隔板111,并于第一隔板111上开设供第一插接部132穿设的第一通孔113,便于对插头连接端子进行定位。在具体应用中,插头连接端子包括插头电源端子13和插头信号端子14,相应地,在第一隔板111上开设有分别与插头电源端子13和插头信号端子14配合的第一通孔113。插头盖12安装于第一安装腔112内,插头电源端子13和插头信号端子14的第一连接部131插设于插头盖12上开设的通孔内,进而实现第一连接部131与插头盖12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在第一安装腔112内设置有第一安装柱118,该第一安装柱118用于安装插头盖12,且插头盖12通过第一紧固件101安装于第一安装腔112内。具体地,第一紧固件101的一端穿设插头盖12后固定于对应的第一安装柱118上。其中,第一紧固件101可以是螺钉或螺栓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为了对第一插接部132进行更好地定位,以便于其更好地与第二插接部232插接,在第一腔体内设置有多个子隔板114,多个子隔板114用于将第一腔体分割成多个子腔体115,第一插接部132穿设第一通孔113后收容于对应的子腔体115内。在具体应用中,在第一腔体内设置有四个子隔板114,且四个子隔板114将第一腔体分割成五个子腔体115,五个子腔体115包括位于中间位置且用于收容插头信号端子14的第一插接部132的一个子腔体115,以及位于四周位置且用于收容插头电源端子13的第一插接部132的四个子腔体115。当然,子隔板114的数量及排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4及图11,插头组件10还包括固定板15、连接件16及弹性件17,其中,固定板15连接于插头壳体11靠近插头盖12的一侧,连接件16用于连接插头壳体11和固定板15,弹性件17套设于连接件16外且位于插头壳体11和固定板15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7对插头壳体11施加远离固定板15的力,从而将插头壳体11及安装于插头壳体11的插头连接端子压紧在插座组件20上,以使插头连接端子和插座连接端子能够紧密良好接触,使得上述电连接器具有良好的接触性能。在具体应用中,在插头壳体11的四周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17,相应地,在固定板15的四周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151,连接件16的一端穿设第一安装孔117后通过螺母18固定于对应第二安装孔151内。优选地,弹性件17可选为弹簧、记忆合金件或磁铁等;连接件16可以为螺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4和图11,固定板15具有用于安装到设备或电源上的第一紧固孔152,从而插头组件10能够安装到设备或电源上,实现设备或电源能够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实现电流和/或信号的传输。具体地,插头组件10通过第二紧固件19穿设在第一紧固孔152上,实现安装到设备或电源上。其中,第二紧固件19可以是螺钉或螺栓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9及图10,插座壳体21呈内中空结构,在插座壳体21内横向设置有第二隔板211,该第二隔板211用于将插座壳体21的内部分割成第二安装腔212和第二腔体213,其中,第二安装腔212用于安装插座盖22,并于第二隔板21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供第二插接部232穿设的第二通孔214。在本实施例中,在插座壳体21内设置第二隔板211,并于第二隔板211上开设供第二插接部232穿设的第二通孔214,便于对插座连接端子进行定位。在具体应用中,插座连接端子包括插座电源端子23和插座信号端子24,相应地,在第二隔板211上开设有分别与插座电源端子23和插座信号端子24配合的第二通孔214。插座盖22安装于第二安装腔212内,插座电源端子23和插座信号端子24的第二连接部231插设于插座盖22上开设的通孔内,进而实现第二连接部231与插座盖22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3、图4、图9及图10,插座壳体21具有用于安装到设备或电源上的第二紧固孔219,从而插座组件20能够安装到设备或电源上,实现设备或电源能够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实现电流和/或信号的传输。具体地,插座组件20通过第三紧固件25穿设在第二紧固孔219上,实现安装到设备或电源上。其中,第三紧固件25可以是螺钉或螺栓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在第二安装腔212内设置有第二安装柱218,该第二安装柱218用于安装插座盖22,且插座盖22通过第四紧固件26安装于第二安装腔212内。具体地,第四紧固件26的一端穿设插座盖22后固定于对应的第二安装柱218上。其中,第四紧固件26可以是螺钉或螺栓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9及图10,在第二腔体213内朝远离插座盖22的方向延伸设置有多个连接柱215,在连接柱215内开设有与第二通孔214对应的连接孔216,第二插接部232穿设第二通孔214后收容于对应的连接孔216内,当插头壳体11插接于插座壳体21内时,连接柱215收容于对应的子腔体115内,而第一插接部132穿过对应的连接孔216并插接于对应的连接孔216内的第二插接部232。在具体应用中,在第二腔体213内形成有五个连接柱215,五个连接柱215包括位于中间位置且与插座信号端子24对应的一个连接柱215,以及位于四周位置且与插座电源端子23对应的四个连接柱215。当然,连接柱215的数量及排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设计。优选地,连接柱215与子腔体115一一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9,在插头壳体11靠近第一腔体的一端凸出设置有定位凸起116,相应地,在插座壳体21的第二腔体213内开设有与定位凸起116配合的定位凹槽217,当插头组件10与插座组件20插接时,通过定位凸起116与定位凹槽217的配合,即可实现插头组件10与插座组件20的快速插接。在具体应用中,在插头壳体11的两侧分别凸出设置有定位凸起116,相应地,在插座壳体21的第二腔体213的两侧开设有定位凹槽217,定位凸起116与定位凹槽217一一对应且相互配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所述插头组件包括插头壳体及设置于所述插头壳体内的插头盖和插头连接端子,所述插座组件包括与所述插头壳体插接的插座壳体及设置于所述插座壳体内的插座盖和插座连接端子,所述插头连接端子包括与所述插头盖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同轴连接的第一插接部,所述插座连接端子包括与所述插座盖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同轴连接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沿其轴向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插接部插接的插接孔,所述第二插接部上沿其轴向还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插接孔贯通的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缺口沿所述第二插接部的周向均匀分布,且所述缺口沿所述第二插接部的轴向贯穿所述第二插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的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部呈柱状,所述第二插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的外径大于其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的外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内横向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用于将所述插头壳体的内部分割成第一安装腔和第一腔体,所述第一安装腔用于安装所述插头盖,所述第一隔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供所述第一插接部穿设的第一通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多个子隔板,所述子隔板用于将所述第一腔体分割成多个子腔体,所述第一插接部穿设所述第一通孔后收容于对应的所述子腔体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壳体内横向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用于将所述插座壳体的内部分割成第二安装腔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安装腔用于安装所述插座盖,所述第二隔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供所述第二插接部穿设的第二通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朝远离所述插座盖的方向延伸设置有多个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内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连接孔,所述第二插接部穿设所述第二通孔后收容于对应的所述连接孔内,当所述插头壳体插接于所述插座壳体内时,所述连接柱收容于对应的所述子腔体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靠近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凸出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插座壳体的第二腔体内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凹槽。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插头壳体靠近所述插头盖的一侧的固定板、用于连接所述插头壳体和所述固定板的连接件,以及套设于所述连接件外且位于所述插头壳体和所述固定板之间的弹性件。
10.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端子包括多个插头电源端子,多个所述插头电源端子呈矩阵排布,所述插座连接端子包括多个与所述插头电源端子一一对应的插座电源端子;和/或,所述插头连接端子包括多个插头信号端子,多个所述插头信号端子呈矩阵排布,所述插座连接端子包括多个与所述插头信号端子一一对应的插座信号端子。
CN202121386425.2U 2021-06-21 2021-06-21 电连接器 Active CN215528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86425.2U CN215528000U (zh) 2021-06-21 2021-06-21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86425.2U CN215528000U (zh) 2021-06-21 2021-06-21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28000U true CN215528000U (zh) 2022-01-14

Family

ID=79809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86425.2U Active CN215528000U (zh) 2021-06-21 2021-06-21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280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82279A (zh) * 2023-01-09 2023-03-31 东莞市典威电子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82279A (zh) * 2023-01-09 2023-03-31 东莞市典威电子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5428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blade terminals
US20050112952A1 (en) Power jack connector
CN110808499B (zh) 公端连接器、母端连接器、连接器组件以及通信设备
CN210040642U (zh) 插头电连接器
US20080026608A1 (en)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Stacked One On Another
US20080057791A1 (en) Jack connector
CN215528000U (zh) 电连接器
US20230318232A1 (en) Adapter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hielding effect
KR102197657B1 (ko) 마이크로 유에스비 플러그 커넥터
CN213717130U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1907762U (zh) 电连接器
CN114614299A (zh) 高密度连接器
CN210120271U (zh)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件、电设备和电互连系统
CN107086381B (zh)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
CN113783027A (zh) 一种连接器组件
CN115051178A (zh) 电流传输组件与电流传输系统
CN220155914U (zh) 一种接线器
CN214313769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20652458U (zh) 磁吸连接装置
CN216598086U (zh) Usb连接器
US2023024640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ductive terminals having improved structure
CN216818801U (zh) 一种多功能浮动电连接器
CN215989387U (zh) 电连接器
CN220822049U (zh) 一种插座
CN214100038U (zh) 连接器壳体及电源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