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27609U - 一种接触器的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触器的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27609U
CN215527609U CN202121485572.5U CN202121485572U CN215527609U CN 215527609 U CN215527609 U CN 215527609U CN 202121485572 U CN202121485572 U CN 202121485572U CN 215527609 U CN215527609 U CN 215527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core
yoke
permanent magnet
group
cont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8557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强
刘韬略
彭信松
龚祚勇
彭琼
林浩
张艳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8557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27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27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27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一种接触器的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永磁体组,动铁芯组和静铁芯组,所述动铁芯组和所述静铁芯组相对应,还包括线圈组件,所述动铁芯组布设于所述线圈组件的空腔中,磁轭组的一端与所述静铁芯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动铁芯组贴合式接触连接,所述永磁体组与所述磁轭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的方式,将多个接触器合而为一,实现了单接触器对多个状态的控制,通过电流的变化,来实现接触器功能的切换。

Description

一种接触器的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接触器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接触器的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
背景技术
直流接触器普遍使用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领域,电流范围在50~300A或更高,电流则在500~900V间。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直流接触器的额定电压需求越来越高。由于直流接触器的体积由额定电流决定,且触头处于封闭空间,故影响直流接触器寿命的最主要因素是接通电压,电压越高,电弧的能量越高,对触头的烧蚀越严重,直接影响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市面上,为利用直流接触器进产品的行多状态控制,通常是将两个或多个接触器叠加配合使用,但是该种将两个或多个接触器叠加配合使用的方式成本较高,体积较大,很难得到大面积推广使用;且采用组合接触器实现产品的多状态控制,由于组合接触器依然采用的传统结构,无法有效缩减体积,同时组合接触器多为陶瓷直流接触器,陶瓷直流接触器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的两个或多个接触器叠加组合使用存在体积大,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接触器的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通过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的方式,将多个接触器合而为一,实现了单接触器对多个状态的控制,通过电流的变化,来实现接触器功能的切换。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接触器的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永磁体组,动铁芯组和静铁芯组,所述动铁芯组和所述静铁芯组相对应,还包括线圈组件,所述动铁芯组布设于所述线圈组件的空腔中,磁轭组的一端与所述静铁芯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动铁芯组贴合式接触连接,所述永磁体组与所述磁轭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组件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动铁芯组数量与所述线圈组件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磁轭组包括磁轭一和磁轭二,所述静铁芯组包括静铁芯一和静铁芯二,所述动铁芯组包括动铁芯一和动铁芯二,所述静铁芯一和静铁芯二与相应的磁轭一和磁轭二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动铁芯一和动铁芯二与相应的磁轭一和磁轭二的另一端贴合式接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永磁体组包括永磁体一和永磁体二,所述永磁体一和永磁体二与相应的磁轭一和磁轭二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永磁体一和永磁体二的磁极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磁轭一和磁轭二为环形开口结构,所述动铁芯一和动铁芯二交错的与相应的磁轭一和磁轭二的另一端贴合式接触连接,所述永磁体一和永磁体二固定安装在相对应的磁轭一和磁轭二环形结构内侧,所述永磁体一和永磁体二产生的磁场能够与所述线圈组件通电后产生的磁场相对应。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接触器的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通过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的方式,将多个接触器合而为一,实现了单接触器对多个状态的控制,通过电流的变化,来实现接触器功能的切换。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线圈未通电时的系统状态及磁路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线圈通正向脉冲时的系统状态及磁路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线圈中正向脉冲消失时的系统状态及磁路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线圈中通反向脉冲时的系统状态及磁路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线圈中反向脉冲消失时的系统状态及磁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一种接触器的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它包括永磁体组1,动铁芯组2和静铁芯组3,所述动铁芯组2和所述静铁芯组3相对应,还包括线圈组件4,所述动铁芯组2布设于所述线圈组件4的空腔中,磁轭组5的一端与所述静铁芯组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动铁芯组2贴合式接触连接,所述永磁体组1与所述磁轭组5固定连接。
具体地讲,所述线圈组件4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动铁芯组2数量与所述线圈组件4相对应。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组件4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磁轭组5包括磁轭一5a和磁轭二5b,所述静铁芯组3包括静铁芯一3a和静铁芯二3b,所述动铁芯组2包括动铁芯一2a和动铁芯二2b,所述静铁芯一3a和静铁芯二3b与相应的磁轭一5a和磁轭二5b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动铁芯一2a和动铁芯二2b与相应的磁轭一5a和磁轭二5b的另一端贴合式接触连接。所述永磁体组1包括永磁体一1a和永磁体二1b,所述永磁体一1a和永磁体二1b与相应的磁轭一5a和磁轭二5b固定连接。所述永磁体一1a和永磁体二1b的磁极方向相反。
更进一步详细地讲本实施例中,所述磁轭一5a和磁轭5b二为环形开口结构,所述动铁芯一2a和动铁芯二2b交错的与相应的磁轭一5a和磁轭二5b的另一端贴合式接触连接,所述永磁体一1a和永磁体二1b固定安装在相对应的磁轭一5a和磁轭二5b环形结构内侧,所述永磁体一1a和永磁体二1b产生的磁场能够与所述线圈组件4通电后产生的磁场相对应。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当线圈组件4未通电时,如附图2所示,接触器中存在由永磁体一1a和永磁体二1b产生磁通φ1与磁通φ2,动铁芯一2a与静铁芯一3a保持分离状态互不接触;动铁芯二2b与静铁芯二3b也保持分离状态互不接触;
当对线圈组件4通正向脉冲后,如附图3所示,产生与所述磁通φ1方向相同的磁通φ3、与所述磁通φ2方向相反的磁通φ4,在磁通φ1与磁通φ3同向共同作用下,所述动铁芯一2a被吸合,朝所述静铁芯一3a运动,所述动铁芯一2a运动过程中保持与所述磁轭一5a的接触;同时磁通φ2与磁通φ4反向相互作用,动铁芯二2b无法被吸合,保持静止不动;
当线圈组件4中通的正向脉冲消失后,如附图4所示,磁通φ3与磁通φ4消失,动铁芯一2a无法继续保持吸合状态,动铁芯一2a复位,同时所述动铁芯二2b依旧保持静止不动;
当对线圈组件4中通反向的脉冲后,如附图5所示,产生与所述磁通φ2方向相同的磁通φ5、与所述磁通φ1方向相反的磁通φ6,在磁通φ2与磁通φ5同向共同作用下,动铁芯二2b被吸合,朝所述静铁芯二3b运动,所述动铁芯二2b运动过程中保持与所述磁轭二5b的接触;磁通φ1与磁通φ6反向相互作用,动铁芯一2a无法被吸合,保持静止不动;
当所述线圈组件4中通的反向脉冲消失后,如附图6所示,磁通φ5与磁通φ6消失,动铁芯二2b无法继续保持吸合状态,所述动铁芯二2b复位,同时所述动铁芯一2a依旧保持静止不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触器的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通过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的方式,将多个接触器合而为一,实现了单接触器对多个状态的控制,通过电流的变化,来实现接触器功能的切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接触器的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永磁体组,动铁芯组和静铁芯组,所述动铁芯组和所述静铁芯组相对应,还包括线圈组件,所述动铁芯组布设于所述线圈组件的空腔中,磁轭组的一端与所述静铁芯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动铁芯组贴合式接触连接,所述永磁体组与所述磁轭组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器的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动铁芯组数量与所述线圈组件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器的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组包括磁轭一和磁轭二,所述静铁芯组包括静铁芯一和静铁芯二,所述动铁芯组包括动铁芯一和动铁芯二,所述静铁芯一和静铁芯二与相应的磁轭一和磁轭二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动铁芯一和动铁芯二与相应的磁轭一和磁轭二的另一端贴合式接触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接触器的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组包括永磁体一和永磁体二,所述永磁体一和永磁体二与相应的磁轭一和磁轭二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接触器的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一和永磁体二的磁极方向相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器的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一和磁轭二为环形开口结构,所述动铁芯一和动铁芯二交错的与相应的磁轭一和磁轭二的另一端贴合式接触连接,所述永磁体一和永磁体二固定安装在相对应的磁轭一和磁轭二环形结构内侧,所述永磁体一和永磁体二产生的磁场能够与所述线圈组件通电后产生的磁场相对应。
CN202121485572.5U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接触器的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 Active CN215527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85572.5U CN215527609U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接触器的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85572.5U CN215527609U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接触器的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27609U true CN215527609U (zh) 2022-01-14

Family

ID=79811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85572.5U Active CN215527609U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接触器的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276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0688B (zh) 一种含永磁电磁结构
US6046660A (en) Latching magnetic relay assembly with a linear motor
JP2016072020A (ja) 接点装置
CN103441033B (zh) 一种真空接触器
CN215527608U (zh) 一种接触器的串联磁路结构
CN103500689B (zh) 一种大功率继电器的电磁结构
CN215527609U (zh) 一种接触器的单向导通双磁路结构
CN208027981U (zh) 密封式高压直流磁保持接触器
CN216145561U (zh) 一种接触器的磁路结构
US20150303017A1 (en) Novel-structure electromagnetic relay containing permanent magnet
WO2008113245A1 (fr) Relais de verrouillage magnétique externe
CN212695103U (zh) 一种断路器手动分合闸机构
CN204088214U (zh) 一种磁保持直流接触器
CN212392176U (zh) 一种断路器极柱拉杆的连接结构
CN212625400U (zh) 一种新型磁保持继电器结构
CN209929220U (zh) 单相永磁机构及真空断路器
CN204257496U (zh) 一种真空接触器
CN215527613U (zh) 一种接触器
CN104299856A (zh) 一种磁保持直流接触器
CN216450566U (zh) 一种接触器的布局结构
WO2024041190A1 (zh) 一种直线运动电磁机构、继电器、配电盒及通信设备
CN210006677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
CN219163272U (zh) 一种用于监测继电器触点状态的辅助触点结构
CN218920053U (zh) 一种应用于晃电治理储能快切装置
KR20240054312A (ko) 접촉기, 충전 및 배전 시스템, 차량, 및 충전 파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