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18909U - 一种桩外设置的基桩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桩外设置的基桩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518909U CN215518909U CN202121152382.1U CN202121152382U CN215518909U CN 215518909 U CN215518909 U CN 215518909U CN 202121152382 U CN202121152382 U CN 202121152382U CN 215518909 U CN215518909 U CN 2155189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tection
- foundation pile
- transducer
- pile
- detection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桩检测领域,具体为一种桩外设置的基桩检测系统,包括:跨孔超声检测设备,具有两个以上换能器;三个以上检测通道,设置在基桩的周围,所述检测通道的深度不少于基桩待测位置的深度,所述换能器设置在检测通道中;提拉装置,与换能器相连,用于控制两个以上换能器同步上下运动;所述任意两个检测通道在同一深度水平面内的连线,至少一条穿过基桩且至少一条不接触基桩。本检测系统对既有基桩所具备的检测条件需求小,适用性强。不但能对既有基桩使用,也能适用于在建基桩。通过在基桩外的地面上钻设多对检测通道,以在基桩外构建检测所需条件的形式避免了检测过程可能对基桩造成的二次损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桩检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桩外设置的基桩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基桩是建筑中起支撑和承重作用的重要结构,由于基桩并非完全外露在地面上,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作为保证建筑质量和安全重要的一环,基桩的检测不可或缺。无论是竣工后的质量检测,还是对使用多年的既有基桩进行质量评估。除部分外露的桩头可目视并直接测量外,绝大部分埋藏在地下的基桩均存在检测耗时长、难度大、准确率低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既有基桩的有效检测。
传统的基桩检测技术包括:钻芯法、低应变动测法、高应变检测法和声波透射法。钻芯法会对结构混凝土造成局部损伤,是一种半破损式的现场检测手段,而且钻芯法仅是一孔之见,无法完整描述基桩任一深度或任一深度范围的状态;低应变法虽能定位桩径变化区域,但无法量化反映桩径变化。对于多个缺陷形成的应力波往往会相互叠加,干扰检测人员进行准确的判断,且对既有桥梁基桩适用性较差。高应变法只能定性描述基桩缺陷,并受限于检测条件,不适合既有基桩的检测;传统的声波透射法依赖基桩内部预埋的声测管,无法适用于既有基桩,且无法检测基桩直径变化,所以同样无法获取既有基桩基桩任一深度或任一深度范围的状态变化。因为缺乏有效的检测系统所提供的检测条件,而现有检测系统又会对基桩产生破坏,使得传统检测方法无从下手。所以应研发出新的适合既有基桩的检测系统,并使系统具备对基桩现场检测条件的依赖小,且不损坏既有基桩,以保证原有的基桩的效用。
可见,现有技术对既有基桩缺乏一种有效的检测系统,在不破坏既有基桩的前提下,形成稳定可靠的检测基础,对地下任一深度下的基桩进行快速量化的检测。应对由于附近土地施工,局部受到撞击或其他检测需要时,能快速建造,短时投入实用检测。并且对基桩及基桩附近的土地友好,不破坏基桩的同时,在撤离检测系统后,周围造成的变化能容易修复,避免了基桩及基桩周围环境的二次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桩外设置的基桩检测系统,用于解决在不破坏既有基桩的前提下,为基桩的检测构建稳定可靠的检测基础条件,方便对地下任一深度下的基桩进行快速量化检测。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桩外设置的基桩检测系统,包括:跨孔超声检测设备,具有两个以上换能器;三个以上检测通道,设置在基桩的周围,所述检测通道的深度不少于基桩待测位置的深度,所述换能器设置在检测通道中;提拉装置,与换能器相连,用于控制两个以上换能器同步上下运动;所述任意两个检测通道在同一深度水平面内的连线,至少一条穿过基桩且至少一条不接触基桩。
所述基桩检测系统为既有基桩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稳定适用的检测基础结构,使传统用于检测混凝土质量的跨孔超声检测设备能用于既有基桩的缺陷检测中。利用所述基桩检测系统无需如传统声波透射法般需要依赖在基桩内部预埋声测管,且不受必须处于在建状态限性。通过在桩外附近的四周地面上设置基桩检测系统,使得基桩检测系统受环境的制约小,能在不同的位置灵活施工,适应性强,受环境制约小,并能根据实际环境合理进行位置规避。
在基桩待测位置的周围通过钻挖检测通道作为对基桩的检测基础,对基桩本身无损伤,所以无需担心对基桩造成二次损坏。同时基桩检测系统对基桩周围土层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影响基桩附近的固定基础。
所述基桩检测系统能通过不同检测通道之间的设置,利用跨孔超声设备测得超声波在基桩中、在土层中的不同传播速度,结合超声波穿过具有基桩的土层所获取的声时和只穿过土层所获取的声时之间的差异,获取任一深度水平面下基桩的的变化,从而判断基桩的状态。
利用三个检测通道形成的一条穿过基桩、一条不接触基桩的连线,实现了检测通道的最少布置,在基桩的快速检测上具有明显优势,应用于检测过程中,直接将检测通道挖至需要检测的深度位置并稍作下延,大大节省了基桩检测系统的建立过程,并能根据后续需要的精确变化,灵活地增加检测通道,对基桩的检测或土层的检测进行进一步的扩张。
作为优选,将检测通道成对设置,设置两对以上检测通道,所述检测通道竖直向下且从地面至少延伸至基桩桩底下方5m;同一组检测通道在任意深度水平面的连线为检测线,检测线过基桩;非同一组且相邻的两个检测通道在任意深度水平面的连线为参照线,参照线与基桩不接触。
成对设置的好处在于在检测通道数量增多的过程中方便整体系统更清晰地区分连线的作用,通过检测线和参照线的进一步标定,使检测通道的布置和设计一目了然。将检测通道延伸至基桩桩底下5m,有助于进行基桩的完整性判断和检测,使基桩检测系统能满足不同的检测需求,反映基桩的完整性有助于获取更清晰可靠的基桩状态结果。
本技术方案是,所述检测通道竖直向下,不同深度下的检测通道截面相同。
检测通道竖直向下和截面相同有助于方便钻挖施工,并且有助于通道在施工的过程中更稳固,减少了坍塌的风险;这种设计一定程度上通过限制了换能器的运动轨迹,使换能器能竖直上下运动,在配合所述检测方法的过程中减少了角度的修正,减少了检测方法的过程,同时方便深度的测量和判定。
本技术方案是,所述检测通道内设有复合介质层,所述换能器通过复合介质层与检测通道相连。检测过程中,超声波需要从一个换能器的发射面发出,穿过土层、基桩等然后被另一个换能器的接收面接收。然而,超声波在传递的过程中如果经过空气层,会造成超声波严重的衰减,衰减容易导致检测结果的精确性降低,缩短有效量程,甚至会引起其他的异常问题。所以换能器与检测通道之间需要通过复合介质层与周围的土层形成紧密的连接,以保证检测过程中,超声波传递的路径上不会经过空气层。同时,由于换能器需要移动,所以换能器与复合介质层之间不能形成固化连接。
本技术方案是,所述复合介质层包括:稳固结构,设置在检测通道内,用于稳定检测通道结构防止检测通道坍塌;固化填充层,设置在检测通道的内壁和稳固结构的外壁之间,用于连接稳固结构与检测通道,消除检测通道的内壁和稳固结构的外壁之间的缝隙;液体介质层,设置在稳固结构内,所述换能器设置在液体介质层内。
基桩待检测位置的深浅按不同需求变化,检测通道难免需要设置在深度较大的位置。当检测通道位于较深的位置时,检测通道截面的一致性受加工设备和土层结构的影响很大。深度越大的检测通道在保持检测通道上下一致性且检测通道始终竖直向下的难度越大。若检测通道截面一致性不好或无法保持竖直向下,会影响换能器的运动。同时,检测通道越深越长的时候,越容易由于设备或各种原因发生坍塌。为了使检测通道结构稳定且保持竖直和截面一致性,通过在检测通道中设置具有稳固结构,一方面稳固了检测通道,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个相对土层结构更具刚性而稳固的换能器可移动通道。
稳固结构材质位于复合介质层的最外围,所以稳固结构是复合介质与检测通道结合时需要消除空气层,以保证超声波传输效果。由于稳固结构与土层的材质不同,而且位于较深位置时,稳固结构与检测通道之间无法通过外部施力使两者形成良好的结合,为了完全消除两者之间的缝隙,采用在两者之间设置固化填充层,固化填充层在固化前为流体状,能充分渗透两者之间的缝隙,而在干结后形成固态状的固化填充层,形成固体对超声波的传输更有利,能有效减少超声波的衰减。
稳固结构是固体结构,而换能器在稳固结构中需要上下运动。所以稳固结构无法与换能器形成紧密的连接,这使换能器与稳固结构之间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空气层,为了保证了跨孔超声检测的准确性和量程,需要进一步消除换能器与稳固结构之间的缝隙,使换能器在运动过程中始终能保持良好的超声波传递,并避免换能器运动过程中对稳固结构的内壁造成碰撞。通过在稳固结构内设置液体介质层,而换能器设置在液体介质层内能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液体介质层能充分消除换能器与稳固结构之间的缝隙,相对于空气,超声波在液体中传输的衰减大大减少,而且液体介质层与换能器的连接不受换能器的移动影响,并保护了换能器,减少了换能器对稳固结构内壁造成的冲击力。
本技术方案是,所述换能器包括至少具有发射面的第一类换能器和至少具有接收面的第二类能器;测量任一深度水平面上的两个检测通道的连线时,至少一个检测通道中设置第一类换能器,至少一个检测通道中设置第二类换能器。
本技术方案是,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类换能器的发射面和至少一个第二类换能器的接收面位置相对且相互平行;所述发射面和所述接收面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换能器发送的超声能量是垂直发射面传播,换能器接收的能量是垂直接收面接收,让发射面和接收面两面的中心垂线对正,能有效减少传送过程中能量的损失,保证检测的精确度和有效。
本技术方案是,所述穿过基桩的连线过基桩任一截面的圆心。穿过基桩的连线为检测线,检测线过基桩任一截面的中心时,检测线与基桩在各个深度水平面下的交线为基桩的桩径,基桩的桩径能很大程度地反映基桩的在这一截面上的形状变化,并能进一步结合分析基桩的完整性,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可靠,且包含更多有效的信息,为后续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本技术方案是,同一深度水平面内,任意相邻的两条检测线的夹角相等。即检测线均匀分布在深度水平面内,不同的检测线各代表着两个方向上的基桩桩径变化,使得基桩缺陷被忽略的可能性被大大的降低。由于检测线包含的信息更丰富,结合根据经验判断还能判断出若基桩存在弯曲时弯曲的具体方向,使基桩的测试更全面和准确,满足基桩的完整性检测需求。
本技术方案是,所述检测通道至基桩任一截面的圆心的距离相等。这有利于参照线围绕基桩均匀地分布,从而获取任一深度水平面内更准确的土层信息。进一步,通过这一设置能有助于检测数据的直观对比和分析。
本技术方案是,所述提拉装置包括带滚轮的支架和至少两条牵拉线,所述牵引线一端连接换能器,另一端穿过滚轮。提拉换能器的这一设置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无需复杂的控制即可快速实现带动换能器,并实现所需的功能。
本技术方案是,所述牵拉线在换能器与滚轮之间为紧绷的一段或一段以上直线。当牵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较大,牵拉线对换能器控制的过程中无需触碰复合介质层时,牵拉线在换能器与滚轮之间为紧绷的一段直线。而当夹角较小,所述牵拉线先与复合介质层的顶部接触,再被拉直时形成两段直线;若有其他障碍,可能会存在两段以上的紧绷直线线段。牵拉线被紧绷是为了确保多个换能器同步上下,是在拉力和重力作用下的换能器能在提拉装置的控制下满足测试的需要。
本技术方案是,所述牵拉线上设有能使所有牵拉线同步运动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位于牵拉线穿过滚轮的一端。夹持件将多条绷紧的牵拉线装夹在一起,使操作者在滚轮的另外一端能同时扯动多条牵拉线,进而控制多个换能器同步上下,这一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稳固结构为硬质套管。硬质塑料管加工方便,成本低,由于其质量相对轻,安装使用方便,能有效降低基桩检测系统的施工周期,并能反复使用。硬质套管具体可以是PVC管。
作为优选,所述固化填充层为混凝土固化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液体介质层为清水
每项权利要求需针对其工作原理及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行论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检测系统对既有基桩所具备的检测条件需求小,适用性强。不但能对既有基桩使用,也能适用于在建基桩。通过在基桩外的地面上钻设多对检测通道,以在基桩外构建检测所需条件的形式避免了检测过程可能对基桩造成的二次损坏。基桩的检测过程可控,能全面地对连续不同深度水平面下的基桩截面进行检测,获取被掩埋基桩部分的状态信息,为基桩的后续维护、加固或拆除提供有力的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具有三个检测通道时的检测通道的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复合基质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具有三个检测通道时的提拉装置的设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具有四个检测通道时的检测通道的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具有四个检测通道时的提拉装置的设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具有两对检测通道且检测通道至截面圆心距离一致时的分布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具有三对检测通道且检测通道至截面圆心距离一致时的分布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基桩100,检测通道200,换能器300,支架400,滚轮410,牵拉线420,第一检测通道201,第二检测通道202,第三检测通道203,第四检测通道204,第五检测通道205,第六检测通道206,第一检测线211,第二检测线212,第三检测线213,第一参照线221,第二参照线222,第三参照线223,第四参照线224,第五参照线225,第六参照线226,地面101,稳固结构103,固化填充层102,液体介质层10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待测的既有基四周的地上设置三个形状和深度一致的检测通道200,检测通道200的截面为圆形,三个检测通道200分别为第一检测通道201、第二检测通道202和第三检测通道203。第一检测通道201和第三检测通道203的连线为第一检测线211;第一检测通道201和第二检测通道202之的连线为第一参照线221。检测线的过基桩100截面的圆心,参照线靠近基桩100,与基桩100的距离为1-1.5倍的检测通道200的截面直径长度,检测线与参照线的长度相等。
如图2所示,三个检测通道200的深度不少于基桩100待测位置的深度检测通道200钻挖完成后,在检测通道200内设置复合介质层,具体包括:稳固结构103,与检测通道200通过固化填充层102相连;固化填充层102消除了检测通道200的内壁和稳固结构103的外壁之间的缝隙,稳固结构103内设有液体介质层104,换能器300设置在液体介质层104内。如图3所示,提拉装置设置在基桩100附近,提拉装置连接位于液体介质层104内的换能器300。测量检测线或参照线时,第一类换能器的发射面和第二类换能器的接收面位置相对且相互平行,在换能器300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发射面的中心与接收面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面。
利用基桩100检测系统,测得检测线过圆心的截面的直径,记录换能器300上下移动过程中的深度,通过获取不同检测通道200之间的距离,利用跨孔超声设备测得超声波在基桩100中的传播速,在土层中的传播速度,测得深度水平面内检测线和参照线的传播声时;利用超声波穿过具有基桩100的土层所获取的声时和只穿过土层所获取的声时之间的差异能获取某一深度水平面下超声波过基桩100段的长度的变化,判断基桩100某一深度下的截面是否存在缩径、扩径、断裂等问题。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待测的既有基四周的地上设置四个形状和深度一致的检测通道200,检测通道200的截面为圆形,直径为150mm。基桩100待检测位置为地下7-10米处,检测通道200深度为12米,超过基桩100待检测位置的深度。四个检测通道200分别为第一检测通道201、第二检测通道202、第三检测通道203和第四检测通道204200。第一检测通道201和第三检测通道203的连线为一检测线;第二检测通道202和第四检测通道204200的连线为第二检测线212;第一检测通道201和第二检测通道202的连线为第一参照线221;第二检测通道202和第三检测通道203的连线为第二参照线222;第三检测通道203和第四检测通道204200的连线为第三参照线223;第一检测通道201和第四检测通道204200的连线为第四参照线224。第一检测线211和第二检测线212过基桩100截面的圆心,第一检测线211的长度为1500mm,第二检测线212的长度为2320mm,第一参照线221的长度为1530mm,第二参照线222的长度为1140mm,第三参照线223的长度为1650mm,第四参照线224的长度为1120mm。
检测通道200钻挖完成后,在检测通道200内设置复合介质层,具体包括:将长15米的4寸PVC管作为稳固结构103,将混凝土作为固化填充层102的用料,将清水作为液体介质层104作为的用料。检测通道200通过混凝土与PVC管相连,混凝土固化后形成固化填充层102,消除了检测通道200土层与PVC管之间的缝隙。PVC管内充满清水形成液体介质层104,换能器300放置在清水中,被清水包围。提拉装置设置在基桩100附近,提拉装置连接位于清水内的换能器300,并使发射换能器300和接收换能器300的发射面和接收面平行,且在换能器300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发射面的中心与接收面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面。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基桩100检测系统,围绕并尽可能靠近既有基桩100,在既有基桩100四周的地面101上选择地表无阻碍的位置钻挖两对以上的检测通道200。所有的检测通道200竖直向下。通过查阅工程资料获取既有基桩100的设计桩长,检测通道200孔深超过既有基桩100的设计桩长5m以上,并使任意两个检测通道200在任意深度水平面上的距离相同。同一对检测通道200在任意深度水平面的连线命名为检测线,检测线过基桩100。同一条检测线在不同深度水平面下的长度一致。在基桩100桩头的位置施工并形成一个平整的施工平面,施工平面至少覆盖需要钻挖检测通道200的位置。施工平面处的基桩100裸露,设置检测通道200。使检测线的中心过基桩100在施工平面上的截面的圆心,进一步令任意两条相邻的检测线形成的夹角相等。
非同一对且相邻的两个检测通道200在任意深度水平面的连线为参照线,参照线与基桩100不接触。参照线离基桩100的距离应尽量缩短,但不小于0.5倍的检测通道200直径长度。参照线首尾相接,形成围绕基桩100的环形参考。按预设的位置钻挖检测通道200,终孔后在检测通道200中埋放作为通道固定结构的硬质套管,检测通道200为圆孔,所有检测通道200的直径相等且要大于需要埋放的硬质套管的外径。硬质套管的内径需要大于换能器300的外径,硬质套管竖直向下。硬质套管的中间通孔保持竖直向下。在硬质套管的外壁与检测通道200的内壁之间填充混凝土,具体能采用速干的混凝土砂浆,使硬质套管的外壁与各个土层紧密相连,混凝土固化后形成固话填充层,在硬质套管内充满清水形成液体介质层104。
如图5所示,将换能器300设置在液体介质层104中,并保持换能器300位于同一深度水平面,将换能器300上部与牵拉线420的一端相连,牵拉线420的另一端穿过支架400上的滚轮410,拉紧牵拉线420,滚轮410与换能器300之间的牵拉线420处于绷紧状态,将需要同步上下的换能器300的牵拉线420通过夹持件装夹在一起,拉动滚轮410另一端的牵拉线420时多个换能器300能同步上下。
实施例4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基桩100检测系统,测量一待测的既有基桩100,围绕并尽可能靠近既有基桩100,在基桩100四周的地面101上选择地表无阻碍的位置钻挖三对的检测通道200。每对检测通道200由两个检测通道200对成,具体为:第一检测通道201、第二检测通道202、第三检测通道203和第四检测通道204200、第五检测通道205和第六检测通道206。所有的检测通道200竖直向下。通过查阅工程资料获取既有基桩100的设计桩长为15m,检测通道200的孔深超过既有基桩100的设计桩长,孔深为20m,任意两个检测通道200在任意深度水平面上的距离相同。
第一检测通道201和第四检测通道204200为一对;第二检测通道202和第五检测通道205为一对;第三检测通道203和第六检测通道206为一对。第一检测通道201和第四检测通道204200孔形成第一检测线211,第二检测通道202和第五检测通道205形成第二检测线212,第三检测通道203和第六检测通道206形成第三检测线213。第一检测通道201和第二检测通道202形成第一参照线221,第二检测通道202和第三检测通道203形成第二参照线222,第三检测通道203和第四检测通道204200形成第三参照线223,第四检测通道204200和第五检测通道205形成第四参照线224,第五检测通道205和第六检测通道206形成第五参照线225,第六检测通道206和第一检测通道201形成第六参照线226。同一条检测线在不同深度水平面下的长度一致。在基桩100桩头的位置施工并形成一个平整的施工平面,施工平面至少覆盖需要钻挖检测通道200的位置。施工平面处的基桩100裸露,设置所有检测线的中心过基桩100在施工平面上的截面的圆心,进一步令任意两条相邻的检测线形成的夹角相等。所有参照线与基桩100不接触,参照线首尾相接,形成围绕基桩100的环形参考。
将换能器300设置在液体介质层104中,并保持换能器300位于同一深度水平面,将换能器300上部与牵拉线420的一端相连,牵拉线420的另一端穿过支架400上的滚轮410,拉紧牵拉线420,滚轮410与换能器300之间的牵拉线420处于绷紧状态,将需要同步上下的换能器300的牵拉线420通过夹持件装夹在一起,拉动滚轮410另一端的牵拉线420时多个换能器300能同步上下。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桩外设置的基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跨孔超声检测设备,具有两个以上换能器;
三个以上检测通道,设置在基桩的周围,所述检测通道的深度不少于基桩待测位置的深度,所述换能器设置在检测通道中;
提拉装置,与换能器相连,用于控制两个以上换能器同步上下运动;
所述任意两个检测通道在同一深度水平面内的连线,至少一条穿过基桩且至少一条不接触基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外设置的基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通道竖直向下,不同深度下的检测通道截面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外设置的基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通道内设有复合介质层,所述换能器通过复合介质层与检测通道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桩外设置的基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介质层包括:稳固结构,设置在检测通道内,用于稳定检测通道结构防止检测通道坍塌;
固化填充层,设置在检测通道的内壁和稳固结构的外壁之间,用于连接稳固结构与检测通道,消除检测通道的内壁和稳固结构的外壁之间的缝隙;
液体介质层,设置在稳固结构内,所述换能器设置在液体介质层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外设置的基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器包括至少具有发射面的第一类换能器和至少具有接收面的第二类能器;测量任一深度水平面上的两个检测通道的连线时,至少一个检测通道中设置第一类换能器,至少一个检测通道中设置第二类换能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桩外设置的基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类换能器的发射面和至少一个第二类换能器的接收面位置相对且相互平行;所述发射面和所述接收面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外设置的基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过基桩的连线过基桩任一截面的圆心。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桩外设置的基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结构为硬质套管。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桩外设置的基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填充层为混凝土固化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桩外设置的基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介质层为清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152382.1U CN215518909U (zh) | 2021-05-26 | 2021-05-26 | 一种桩外设置的基桩检测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152382.1U CN215518909U (zh) | 2021-05-26 | 2021-05-26 | 一种桩外设置的基桩检测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518909U true CN215518909U (zh) | 2022-01-14 |
Family
ID=79805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152382.1U Active CN215518909U (zh) | 2021-05-26 | 2021-05-26 | 一种桩外设置的基桩检测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518909U (zh) |
-
2021
- 2021-05-26 CN CN202121152382.1U patent/CN2155189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83800B (zh) | 一种利用声波透射法检测旋喷桩桩径的方法 | |
CN102313778B (zh) | 一种声波透射法基桩完整性检测装置及其采用的检测方法 | |
CN106770643B (zh) | 基于声波传播原理检测扩底灌注桩桩底注浆效果的方法 | |
CN108978740B (zh) | 基于分布式超声波传感器的钻孔桩质量检测方法 | |
CN106638725A (zh) | 一种管桩挤土效应测试装置及方法 | |
CN112854321B (zh) | 基于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的钻孔灌注桩完整性检测装置及方法 | |
CN107300368A (zh) | 一种用于检测混凝土灌注桩桩径的超声波检测装置 | |
CN101929167A (zh) | 一种超声波旁孔检测法检测桩长度的方法 | |
CN109537580A (zh)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工程桩体设计与施工方法 | |
CN112255314B (zh) | 一种混凝土输料导管位置测量装置 | |
CN113514554B (zh) | 一种基于桩外跨孔的无损基桩检测方法 | |
CN107130598A (zh) | 一种含光纤的玻璃纤维筋混凝土桩 | |
CN113931239B (zh) | 一种用于桥梁挤扩支盘桩盘体质量检测的装置及方法 | |
CN215518909U (zh) | 一种桩外设置的基桩检测系统 | |
CN215518910U (zh) | 一种基于完整性的基桩检测系统 | |
CN210636479U (zh) | 一种建筑基桩桩身完整性检测装置 | |
CN108894259A (zh) | 一种超声波检测地铁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的方法 | |
CN113404097B (zh) | 一种基于桩外跨孔的既有基桩完整性检测方法 | |
CN206960408U (zh) | 一种检测混凝土灌注桩的超声波检测装置 | |
CN110905012B (zh) | 一种建筑物桩基检测方法 | |
CN207180628U (zh) | 一种用于检测混凝土灌注桩桩径的超声波检测装置 | |
CN110886329A (zh) | 用于检测桩基垂直度的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 |
CN112162311A (zh) | 一种深大窨井中污水管道快速安全探测方法 | |
Hertlein et al. | Project experience in assessment and reuse of old foundations | |
CN113585367B (zh) | 一种岩土工程桩基质量检测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