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18588U - 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 - Google Patents

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18588U
CN215518588U CN202120639572.XU CN202120639572U CN215518588U CN 215518588 U CN215518588 U CN 215518588U CN 202120639572 U CN202120639572 U CN 202120639572U CN 215518588 U CN215518588 U CN 2155185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ing wall
reinforced concrete
newly
river channel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3957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俊红
王红霞
黄颖蕾
曾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vestig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DRI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vestig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D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vestig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DRI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vestig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DRI
Priority to CN20212063957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185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185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185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的一种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技术方案为:包括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临时结构斜撑,基础灌注桩;所述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位于河道中,后为现有河道护岸,所述现有河道护岸前泥面挖深至所述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前设计泥面,所述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与河道上下游平顺连接,不得阻水;所述临时结构斜撑连接前后布置的所述基础灌注桩。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其既不破坏原有岸线,又要满足新建河道工程的规模及功能要求,是一种安全可靠且经济、投资成本低的护岸结构。

Description

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尤其涉及一种需要保留河道老护岸、且施工场地受限的挡墙结构。
背景技术
上世纪建设的河道护岸后往往紧邻居民小区,虽然河道护岸后6m至10m陆域范围为水利工程的保护范围,但由于历史原因,河道护岸后地块同时位于居民小区的管理范围,新建河道护岸涉及征地及施工期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近几年来城市水利的建设与发展,河湖面貌及生态环境日新月异,同时开发建设中河道布局与周边环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河道工程整体布置不仅要满足功能要求,而且要考虑周边居民的要求、各区之间的协调、行业之间的退界、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多方因素。
因此,河道工程按照规划建设需要扩大规模,原河道护岸往往拆除重建,河道向两边拓宽,因而需要征地、动迁。但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如建设用地的限制,动拆迁的成本,施工期场地限制及对居民区的影响等,现有的河道挡墙结构无法满足上述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其既不破坏原有岸线,又要满足新建河道工程的规模及功能要求,是一种安全可靠且经济、投资成本低的护岸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包括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临时结构斜撑和基础灌注桩;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位于河道中,后部为现有河道护岸,现有河道护岸前泥面挖深至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前设计泥面,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与上下游平顺连接;临时结构斜撑连接前后布置的基础灌注桩。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基础灌注桩设置两排,前排基础灌注桩设置在临水侧且间隔布置;后排基础灌注桩设置在靠岸侧,为密排灌注桩,紧贴现有河道护岸设置。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的墙身紧贴后排基础灌注桩布置,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的底板与前排基础灌注桩整体浇在一起,构成为一种L型挡墙。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后排基础灌注桩的桩顶设置第一钢筋混凝土冠梁;前排基础灌注桩的桩顶设置第二钢筋混凝土冠梁;临时结构斜撑连接第一钢筋混凝土冠梁和第二钢筋混凝土冠梁。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临时结构斜撑为钢管斜撑。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较好地保留了现有河道护岸,不涉及现有河道护岸后征地及拆迁;施工中不进入墙后小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施工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新建护岸扩大河道规模,施工中抽干河道水流,挖深现有河道护岸墙前泥面都能确保现有河道护岸结构的稳定安全;永久结构实施完成并且钢筋混凝土挡墙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临时结构斜撑,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成为一种L型挡墙,河道中没有阻水建筑物,不影响河道水流流态,且临时结构斜撑拆除后可以重复利用,节省了工程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永临结合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1 现有河道护岸
2 墙身
3 底板
4 后排基础灌注桩
5 前排基础灌注桩
6 临时结构斜撑
7 第一钢筋混凝土冠梁
8 第二钢筋混凝土冠梁
9 设计水位
10 设计泥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所示,一种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包括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临时结构斜撑6,基础灌注桩;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位于河道中,后部为现有河道护岸1,且施工中先将现有河道护岸1前河水抽干,再将现有河道护岸1前泥面挖深至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前设计泥面10,新建钢筋混凝土挡墙与河道上下游平顺连接,不得阻水;临时结构斜撑 6连接前后布置的基础灌注桩。
上述方案中,现有河道护岸1是需要保护的老结构,老结构原先为河道护岸,墙前有水、墙前泥面高程较高。新设计的河道需要抽水,并挖低至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前设计泥面10,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现有河道护岸1失稳、倾斜、甚至倒塌。因此需要先实施基础灌注桩加上临时结构斜撑6,一般基础灌注桩可设置两排,临时结构斜撑6连接前后两排基础灌注桩,只有在临时结构斜撑6的作用下,才能起到对现有河道护岸1的支撑作用。
因要保护现有河道护岸1,永临结合结构基础应为灌注桩,如果采用挤土桩、打入振动桩等预制桩施工会对现有河道护岸1的安全有影响,而搅拌桩刚度不够,钢板桩因有防腐要求,水利工程中一般不采用作永久结构。因此本技术方案件中应采用灌注桩,其它桩的形式不可替换。
如图1所示,前排基础灌注桩5设置在临水侧且间隔布置,间距大小根据受力情况决定。后排基础灌注桩4设置在靠岸侧,为密排灌注桩,紧贴现有河道护岸1设置。
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的墙身2紧贴后排基础灌注桩4布置,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的底板3与前排基础灌注桩5整体浇在一起,构成为一种L型挡墙。底板3与设计泥面10一致,即与设计河道底高程一致,不占用河道断面,不阻水,也不影响现有河道护岸1。对灌注桩也起连接在一起受力的作用。
后排基础灌注桩4的桩顶宜设置第一钢筋混凝土冠梁7;前排基础灌注桩5的桩顶宜设置第二钢筋混凝土冠梁8;临时结构斜撑6连接第一钢筋混凝土冠梁7和第二钢筋混凝土冠梁8。临时结构斜撑6通过第一钢筋混凝土冠梁7、第二钢筋混凝土冠梁8与两排灌注桩衔接并起支撑作用。临时结构斜撑6可为钢管或其它形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应按照以下施工顺序,施工顺序不得更改。
一、首先进行河道断流围堰施工,围堰完工验收后,在现有河道护岸1墙前回填施工土平台并抽干河道水流,施工平台宽度满足灌注桩机械设备进场施工,施工平台高度为河道低水位高程,保障河道水抽干后现有护岸结构稳定安全。
二、实施后排基础灌注桩4、前排基础灌注桩5、第一钢筋混凝土冠梁7、第二钢筋混凝土冠梁8。
三、后排基础灌注桩4、前排基础灌注桩5、第一钢筋混凝土冠梁7、第二钢筋混凝土冠梁8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实施前后排桩之间临时结构斜撑6。
四、临时结构斜撑6施工完成后,然后进行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的墙身2和底板3的钢筋混凝土施工,与前排基础灌注桩5成一个整体。
五、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临时结构斜撑6并凿除底板3以上前排基础灌注桩5及第二钢筋混凝土冠梁8;最后围堰拆除河道放水至设计水位9。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不仅保留了现有河道护岸,不涉及现有河道护岸后征地及拆迁,而且在现有河道护岸墙前泥面挖深并抽干河水干地施工时仍然确保了现有河道护岸的安全;施工中不进入墙后小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施工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墙身紧贴后排基础灌注桩,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底板与前排基础灌注桩整体浇在一起,墙身与底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临时结构斜撑且河道通水。临时结构斜撑拆除后可以重复利用,节省工程投资,且临时结构斜撑拆除后新建永久结构成为一种L型挡墙,河道中没有阻水建筑物,不影响河道水流流态。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临时结构斜撑(6)和基础灌注桩;所述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位于河道中,后部为现有河道护岸(1),所述现有河道护岸(1)前泥面挖深至所述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前设计泥面,所述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与所述河道上下游平顺连接;所述临时结构斜撑(6)连接前后布置的所述基础灌注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灌注桩设置两排,前排基础灌注桩(5)设置在临水侧且间隔布置;后排基础灌注桩(4)设置在靠岸侧,为密排灌注桩,紧贴所述现有河道护岸(1)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的墙身(2)紧贴所述后排基础灌注桩(4)布置,所述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的底板(3)与所述前排基础灌注桩(5)整体浇在一起,构成为一种L型挡墙。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基础灌注桩(4)的桩顶设置第一钢筋混凝土冠梁(7);所述前排基础灌注桩(5)的桩顶设置第二钢筋混凝土冠梁(8);所述临时结构斜撑(6)连接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冠梁(7)和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冠梁(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结构斜撑(6)为钢管斜撑。
CN202120639572.XU 2021-03-29 2021-03-29 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 Active CN2155185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39572.XU CN215518588U (zh) 2021-03-29 2021-03-29 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39572.XU CN215518588U (zh) 2021-03-29 2021-03-29 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18588U true CN215518588U (zh) 2022-01-14

Family

ID=79801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39572.XU Active CN215518588U (zh) 2021-03-29 2021-03-29 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185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93642B (zh) 一种驳岸加固设施及其施工方法
CN112962520A (zh) 灌注桩高桩承台挂板挡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565686A (zh) 管廊下穿河道的施工方法
CN215518588U (zh) 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
CN110117959B (zh) 一种临近江河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CN215518589U (zh) 灌注桩高桩承台挂板挡墙结构
CN112962519A (zh) 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144425B (zh) 一种位于高水位且砂性土质环境的箱涵排水沟浇筑方法
CN209989781U (zh) 一种粉细砂地层防洪堤坝新型结构
CN113846653A (zh) 预制试块反压基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6223361A (zh) 带涵洞的重力式挡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565666A (zh) 一种平直组合板桩地连墙式挡水围堰施工方法
CN111733760A (zh) 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山区河道护岸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6052771U (zh) 带涵洞的重力式挡墙结构
CN211849594U (zh) 一种导流围堰施工平台三用水中施工系统
CN217419625U (zh) 高压射水引孔辅助沉桩
CN218861467U (zh) 河底桁架式内撑预制桩墙河道支护结构
CN220813787U (zh) 一种高水头路堑预加固结构
CN213804956U (zh) 一种位于高水位砂性土质环境的箱涵排水沟
CN215518590U (zh) 一种用于施工场地受限的护岸
CN217053424U (zh) 一种用于山区水工隧洞出口修复工程的围堰结构
CN213926101U (zh) 一种河道堤防加固结构
CN113668585B (zh) 一种高压水地区深大取水沉井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9568959U (zh) 一种桩基支护挡土墙结构
CN212335895U (zh) 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山区河道护岸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