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12298U - 一种浮动脱模机构及光固化3d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浮动脱模机构及光固化3d打印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512298U CN215512298U CN202121738377.9U CN202121738377U CN215512298U CN 215512298 U CN215512298 U CN 215512298U CN 202121738377 U CN202121738377 U CN 202121738377U CN 215512298 U CN215512298 U CN 2155122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er
- demolding
- floating
- silo
- prin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浮动脱模机构及光固化3D打印机,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该浮动脱模机构用于使打印模型脱离料槽,该浮动脱模机构包括支撑件、驱动件和脱模辊。驱动件设在支撑件上。脱模辊可复位地设在支撑件上,驱动件位于第一状态时能够使脱模辊与料槽保持间隔设置,驱动件位于第二状态时,脱模辊挤压料槽以使打印模型脱离料槽。脱模辊复位并向挤压料槽的方向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即会挤压料槽,以使料槽的底壁出现形变,有效降低打印模型脱离料槽所需要克服的力,使得打印模型能够完整可靠的保持在成型平台上,从而提高打印模型的脱模效果,进而提高打印模型的打印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动脱模机构及光固化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光固化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DLP技术,光源采用投影仪成像,光源逐层固化液态光敏树脂,打印出分辨率较高的三维物体,具有分辨率和打印质量高的特点。
光固化3D打印机主要包括光源、成型平台和料槽。成型平台在料槽内能够上下运动,而料槽内装有光敏树脂耗材。料槽内的耗材与光接触后聚合成固体,而未与光接触的光敏树脂则保持液态,这样就在成型平台与料槽之间的平面上逐层生成打印模型。
当打印一层后,打印模型仍然在液态的光敏树脂内,所以在成型平台向上移动时,打印模型与料槽底面之间就会形成真空。现有的光固化3D打印机通常在完成一层打印后通过拉升成型平台,并克服打印模型受到液压及大气压共同的作用力以使打印模型与料槽硬性脱离,由于光固化3D打印机是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打印模型,每一打印物体层均需要与料槽底面完成一次脱模,会严重影响物体最终的成型效果,同时还会影响打印机整体的使用寿命。
因此,亟需一种浮动脱模机构及光固化3D打印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浮动脱模机构,能够提高打印模型的脱模效果,提高打印模型的打印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能够降低打印模型的脱模难度,提高打印模型的脱模效果和打印效果,并延长光固化3D打印机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浮动脱模机构,所述浮动脱模机构用于使打印模型脱离料槽,所述浮动脱模机构包括:支撑件;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在所述支撑件上;脱模辊,所述脱模辊可复位地设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驱动件位于第一状态时能够使所述脱模辊与所述料槽保持间隔设置,所述驱动件位于第二状态时,所述脱模辊挤压所述料槽以使所述打印模型脱离所述料槽。脱模辊挤压料槽时能使料槽的底壁出现形变,有效降低打印模型脱离料槽所需要克服的力,使得打印模型能够完整可靠的保持在成型平台上,从而提高打印模型的脱模效果,进而提高打印模型的打印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包括磁吸部,所述脱模辊包括能够与所述磁吸部配合的磁吸结构。磁吸结构的配合有利于实现驱动件控制脱模辊保持与料槽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磁吸部为多个,多个所述磁吸部沿所述脱模辊的长度方向间隔设在所述支撑件上。多个磁吸部能提高驱动件对脱模辊的驱动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浮动脱模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支撑件上并与所述脱模辊连接,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弹性件能够带动所述脱模辊运动以使所述脱模辊与所述料槽保持间隔设置;或者,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带动所述脱模辊运动以使所述脱模辊挤压所述料槽。弹性件便于实现脱模辊的复位,实现在驱动件停止工作时,弹性件带动脱模辊运动以使脱模辊挤压料槽。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件沿所述脱模辊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弹性件能够较好地保证对脱模辊驱动的均匀性,从而降低了脱模辊挤压料槽时对料槽的破坏,进一步提高脱模效果并延长料槽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脱模辊的两端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支撑件上。脱模辊能够有效降低脱模辊对离型膜的损坏程度,从而延长离型膜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浮动脱模机构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设在所述脱模辊和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导向件用于导向所述脱模辊沿竖直方向运动。导向件能够确保脱模辊沿竖直方向运动,从而防止脱模辊在运动过程中偏离竖直方向,并导致脱模效果不佳的问题,进而较好地保证了脱模辊的脱模质量,保证了打印模型的打印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件包括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设在所述脱模辊上,所述第二导向部设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第一导向部沿竖直方向可活动地与所述第二导向部配合。将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分别设置于脱模辊和支撑件上,即可实现脱模辊仅能相对支撑件在竖直方向上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设在所述脱模辊的两端的凸出结构,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设在所述支撑件上的导向孔,所述凸出结构配合在所述导向孔中。导向孔能够对凸出结构的运动起到可靠的限制效果。
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包括:料槽;前文所述的浮动脱模机构,所述浮动脱模机构的支撑件位于所述料槽的下方。由于具有前文所述的浮动脱模机构,光固化3D打印机能够降低打印模型的脱模难度,提高打印模型的脱模效果和打印效果,并延长光固化3D打印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料槽内的耗材固化成型过程中,脱模辊能够在驱动件的作用下与料槽之间保持间隔设置,从而便于每层打印模型的正常成型。当一层打印模型成型完毕后,驱动件停止工作,此时脱模辊复位并向挤压料槽的方向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即会挤压料槽,以使料槽的底壁出现形变,并使得打印模型与料槽底壁之间形成的真空空间破裂,此后耗材即会进入真空空间中。随着脱模辊的运动,料槽的底壁产生的形变也会逐渐增大,并使更多的耗材进入真空空间中,从而有效降低打印模型脱离料槽所需要克服的力,进而降低打印模型所受到的向下的应力作用,使得打印模型能够完整可靠的保持在成型平台上,从而提高打印模型的脱模效果,进而提高打印模型的打印效果。由于采用前文所述的用于光固化打印的料槽机构,本实用新型的光固化3D打印机能够降低打印模型的脱模难度,提高打印模型的脱模效果和打印效果,并延长光固化3D打印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浮动脱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浮动脱模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浮动脱模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光固化3D打印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支撑件;11、固定板;111、导向孔;112、沉头孔;12、散热块;13、散热风扇;14、导向凸起;
2、驱动件;21、磁吸部;
3、脱模辊;31、凸出结构;32、辊轴;33、辊体;
4、弹性件;5、料槽;6、OLED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磁吸结构是指电磁铁、永磁体或者能被磁性吸附的铁等材料。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浮动脱模机构的具体结构。
如图1所示的一种浮动脱模机构的实施方式,该浮动脱模机构用于使打印模型脱离料槽5,该浮动脱模机构包括支撑件1、驱动件2和脱模辊3。驱动件2设在支撑件1上。脱模辊3可复位地设在支撑件1上,驱动件2位于第一状态时能够使脱模辊3与料槽5保持间隔设置,驱动件2位于第二状态时,脱模辊3挤压料槽5以使打印模型脱离料槽5。
为了便于描述浮动脱模机构的有益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料槽5包括槽体和离型膜,槽体的底部开设有开口,离型膜配合在开口中,打印耗材设在槽体中并由离型膜承载。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料槽5也可以形成为其他结构,无需进行具体限定。
在料槽5内的耗材固化成型过程中,驱动件2保持在第一状态,脱模辊3能够在驱动件2的作用下与料槽5的离型膜之间保持间隔设置,从而便于每层打印模型的正常成型。当一层打印模型成型完毕后,驱动件2进入第二状态,此时脱模辊3复位并向挤压料槽5的离型膜的方向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即会挤压料槽5的离型膜,以使料槽5的离型膜出现形变,并使得打印模型与料槽5的离型膜之间形成的真空空间破裂,此后耗材即会进入真空空间中。随着脱模辊3的运动,料槽5的离型膜产生的形变也会逐渐增大,并使更多的耗材进入真空空间中,从而有效降低打印模型脱离料槽5的离型膜所需要克服的力,进而降低打印模型所受到的向下的应力作用,使得打印模型能够完整可靠的保持在成型平台上,从而提高打印模型的脱模效果,进而提高打印模型的打印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包括磁吸部21,脱模辊3包括能够与磁吸部21配合的磁吸结构。
磁吸部21能够与脱模辊3磁吸连接,从而使得脱模辊3保持与料槽5的离型膜间隔设置。磁吸部21和磁吸结构的配合,能够无须通过其他电机或气缸结构控制脱模辊3,从而保证了脱模辊3能够复位并挤压料槽5的离型膜,同时也能降低控制难度,易于实现磁吸部21的控制。在本实施例中,磁吸部21和脱模辊3所包括的磁吸结构既可以设置为活动连接于支撑件1上的永磁铁或能被永磁铁、电磁结构等吸附的材料,如铁等,也可以设置为电磁结构,电磁结构能够便于通过断电和通电实现简单控制,从而能够进一步简化浮动脱模机构的控制。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磁吸部21与脱模辊3的结构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磁吸部21为电磁铁,脱模辊3包括能与电磁铁吸附的永磁铁或铁等材料,当电磁铁通电时,驱动件2进入第一状态,电磁铁产生磁场并吸附永磁铁或铁等材料,从而使脱模辊3与料槽5的离型膜保持间隔设置,当电磁铁断电时,驱动件2进入第二状态,电磁铁不再具有磁性,从而使脱模辊3抵接料槽5的离型膜。
2、磁吸部21为永磁体且可活动地设在支撑件1上,脱模辊3包括能与电磁铁吸附的永磁铁或铁等材料,且永磁铁在运动至接近脱模辊3处时能够吸附脱模辊3,并能够往回运动使脱模辊3和料槽5的离型膜保持间隔设置;当需要脱模辊3脱模时,永磁铁能够继续运动并使脱模辊3抵接支撑件1,进而使永磁铁与脱模辊3分离,此后脱模辊3能在其他外力作用下抵接料槽5的离型膜,起到脱模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脱模辊3包括能够与磁吸部21配合的磁吸结构,脱模辊3既能是由于磁吸部21配合的磁吸结构制备而成,也能将磁吸结构设置在脱模辊3内从而使脱模辊3包括能够与磁吸部21配合的磁吸结构。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磁吸部21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磁吸部21为多个,多个磁吸部21沿脱模辊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在支撑件1上。
多个磁吸部21能够较好地保证对脱模辊3驱动的均匀性,防止脱模辊3的两端存在运动时间差,确保脱模辊3挤压料槽5的离型膜时不会出现端部挤压料槽5的问题,从而较好地降低了脱模辊3挤压料槽5时对料槽5的离型膜的破坏,进一步提高脱模效果并延长料槽5和离型膜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浮动脱模机构还包括弹性件4,弹性件4设在支撑件1上并与脱模辊3连接,驱动件2位于第二状态时,弹性件4带动脱模辊3运动以使脱模辊3挤压料槽5的离型膜。
通过弹性件4的设置即可实现脱模辊3的复位。具体地,弹性件4包括弹簧或拉簧等多种弹性结构。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浮动脱模机构也可以在支撑件1上设置与脱模辊3相斥的磁吸结构,从而能够通过磁吸结构使得脱模辊3朝向背离支撑件1的方向运动,也即实现挤压料槽5的离型膜的效果。脱模辊3的具体复位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确定,无须进行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弹性件4为多个,多个弹性件4沿脱模辊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多个弹性件4能够较好地保证对脱模辊3驱动的均匀性,从而降低了脱模辊3挤压料槽5时对料槽5的离型膜的破坏,进一步提高脱模效果并延长料槽5和离型膜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件1还包括导向凸起14,弹性件4配合在导向凸起14内。
由于弹性件4对脱模辊3的运动行程是一定的,导向凸起14能够对弹性件4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从而防止脱模辊3在偏离竖直方向上的方向运动,保证了脱模辊3沿竖直方向挤压料槽5的离型膜,确保了其脱模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脱模辊3的两端可转动地设在支撑件1上。
在脱模过程中,脱模辊3需要沿料槽5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运动,以实现对料槽5上的模型脱模。由于脱模辊3的两端与支撑件1可转动地配合,当脱模辊3在运动过程中,其会相对支撑件1转动,进而会与料槽5的离型膜转动配合,相对于脱模辊3固定连接于支撑件1而言,本实施例的脱模辊3能够有效降低脱模辊3对离型膜的损坏程度,从而延长离型膜的使用寿命。且脱模辊3的转动能够降低脱模辊3与料槽5的离型膜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脱模辊3在料槽5的离型膜上的运动更为顺畅,进而提高脱模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浮动脱模机构还包括导向件,导向件设在脱模辊3和支撑件1上,导向件用于导向脱模辊3沿竖直方向运动。
由于脱模辊3在复位过程中的行程通常是确定的,导向件能够确保脱模辊3沿竖直方向运动,从而防止脱模辊3在运动过程中偏离竖直方向,并导致脱模效果不佳的问题,进而较好地保证了脱模辊3的脱模质量,保证了打印模型的打印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件包括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第一导向部设在脱模辊3上,第二导向部设在支撑件1上,第一导向部沿竖直方向可活动地与第二导向部配合。
将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分别设置于脱模辊3和支撑件1上,即可实现脱模辊3仅能相对支撑件1在竖直方向上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一导向部包括设在脱模辊3的两端的凸出结构31,第二导向部包括设在支撑件1上的导向孔111,凸出结构31配合在导向孔111中。
导向孔111能够对凸出结构31的运动起到可靠的限制效果。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导向孔111为沿水平方向贯穿的腰型孔,凸出结构31配合在腰型孔中,不仅能对导向结构起到竖直方向的导向效果,也便于导向结构与导向孔111的配合,降低导向结构在运动过程中偏离竖直方向的可能性。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导向孔111也可以设置为沿竖直方向开设的通孔,且凸出结构31沿竖直方向设置于脱模辊3上,也能起到较好的导向效果。
此外,通过凸出结构31与腰型孔的配合,使得腰型孔不会对凸出结构31的转动产生干涉,从而能够较好地实现脱模辊3的两端可转动地设在支撑件1上,进而便于浮动脱模机构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实现脱模辊3的转动。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凸出结构31上设置电机等驱动结构实现脱模辊3的转动,仅需将驱动结构设置为沿竖直方向可活动地限位于支撑件1上,即可实现驱动结构随脱模辊3运动,并能驱动脱模辊3转动。因此,脱模辊3的具体转动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无需进行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散热块12上设有两个固定板11,导向孔111开设在固定板11上,固定板11上还开设有沉头孔112,固定板11通过沉头孔112内的固定结构连接于散热块1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脱模辊3包括辊轴32和辊体33,辊轴32穿设在辊体33中,辊轴32的两端分别配合在两个腰型孔中。由于辊轴32的两端配合在腰型孔中,使得辊轴32的两端即形成导向结构,从而无须额外设置导向结构,降低了脱模辊3的加工设计成本。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浮动脱模机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大体相同,二者不同的是驱动件2和弹性件4的结构,在此仅对二者的不同之处做出描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包括电磁铁,脱模辊3包括能与电磁铁相斥的永磁体或铁等磁吸结构,当电磁铁停止通电时,驱动件2位于第一状态,此时脱模辊3能够在自身重力或其他作用力作用下保持与料槽5间隔设置;当电磁铁通电时,驱动件2位于第二状态,此时电磁铁与脱模辊3所包括的磁吸结构相斥,从而使脱模辊3背离支撑件1运动并挤压料槽5的离型膜,从而起到挤压脱模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能够通过电磁铁通电调整电磁力,从而即可通过调整电流大小以控制脱模辊3挤压料槽的力的大小,进一步提高了浮动脱模机构的适用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浮动脱模机构与实施例2的结构大体相同,二者不同的是弹性件4的结构,在此仅对二者的不同之处做出描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还额外设有弹性件4,驱动件2处于第一状态时,弹性件4能够带动脱模辊3运动以使脱模辊3与料槽5保持间隔设置。具体地,驱动件2包括电磁铁,当电磁铁通电时,驱动件2位于第二状态时,此时脱模辊3挤压料槽5,且弹性件4处于拉伸状态,当电磁铁断电后,驱动件2位于第一状态,此时脱模辊3不再受到电磁铁的斥力,此时弹性件4复位并带动脱模辊3复位,从而使得脱模辊3保持与料槽5间隔设置。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该光固化3D打印机包括料槽5和前文所述的浮动脱模机构。浮动脱模机构的支撑件1位于料槽5的下方。其中,浮动脱模机构为实施例1、实施例2或实施例3中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浮动脱模机构,因而具备实施例1、实施例2或实施例3中任一项所述的优点。即本实施例的光固化3D打印机能够降低打印模型的脱模难度,提高打印模型的脱模效果和打印效果,并延长光固化3D打印机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光固化3D打印机还包括OLED屏6,OLED屏6设在支撑件1上,支撑件1为散热结构。
OLED屏6相对现有的LCD屏而言,能够较好地降低光源发热量,提高光固化3D打印机的散热性能;其不存在LCD屏的核心技术短板,从而能提高光固化3D打印机的固化打印性能。同时OLED屏6不具备液晶层,既能使厚度缩小至原有尺寸的三分之一,还能避免液晶受到UVA光源辐射产生的加速老化问题,从而降低了光固化3D打印机的尺寸并降低了整机的尺寸大小,提高光固化3D打印机的适用范围,同时延长了光固化D打印机的使用寿命。且现有的LCD屏通常需要与光源和透镜组件配合,而OLED屏6则可以取消上述零件以及其固定钣金零件,从而提高光固化3D打印机的加工效率和降低加工成本。OLED屏6上的每个像素都能发光,从而能够便于实现对像素光的透过角度和强度的精准控制,以提高光传播的高准直度和均匀度,进而提高打印机的打印精度。同时还能对色彩实现像素级别的控制,能够提高色彩准确的,并能通过熄灭像素点的方式以表达100%的黑色,不仅能够提高色彩的切换速度,还能够使OLED屏6的对比度大大提高,进而能够避免由于对比度低导致的打印过程中固化多余树脂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打印质量。此外,OLED屏6在像素点不进行表达时能够直接切断其供电,从而不再具备LCD屏的透过率的问题,规避LCD屏的光反射问题,能够降低功耗和提高能量利用率,从而提高光固化速度,进而提高打印速度,且由于打印速度增大,使得屏幕工作温度能够有所降低,进而延长屏幕的使用寿命。
支撑件1为散热结构,使得支撑件1既能起到支撑连接作用,又能对OLED屏6的运行起到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支撑件1包括散热块12和散热风扇13。脱模辊3和OLED屏6间隔设置于散热块12上。散热风扇13设在散热块12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浮动脱模机构,所述浮动脱模机构用于使打印模型脱离料槽(5),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脱模机构包括:
支撑件(1);
驱动件(2),所述驱动件(2)设在所述支撑件(1)上;
脱模辊(3),所述脱模辊(3)可复位地设在所述支撑件(1)上,所述驱动件(2)位于第一状态时能够使所述脱模辊(3)与所述料槽(5)保持间隔设置,所述驱动件(2)位于第二状态时,所述脱模辊(3)挤压所述料槽(5)以使所述打印模型脱离所述料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2)包括磁吸部(21),所述脱模辊(3)包括能够与所述磁吸部(21)配合的磁吸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部(21)为多个,多个所述磁吸部(21)沿所述脱模辊(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在所述支撑件(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脱模机构还包括弹性件(4),所述弹性件(4)设在所述支撑件(1)上并与所述脱模辊(3)连接,所述驱动件(2)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弹性件(4)能够带动所述脱模辊(3)运动以使所述脱模辊(3)与所述料槽(5)保持间隔设置;或者,所述驱动件(2)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弹性件(4)能够带动所述脱模辊(3)运动以使所述脱模辊(3)挤压所述料槽(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4)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件(4)沿所述脱模辊(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辊(3)的两端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支撑件(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脱模机构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设在所述脱模辊(3)和所述支撑件(1)上,所述导向件用于导向所述脱模辊(3)沿竖直方向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浮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包括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设在所述脱模辊(3)上,所述第二导向部设在所述支撑件(1)上,所述第一导向部沿竖直方向可活动地与所述第二导向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浮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设在所述脱模辊(3)的两端的凸出结构(31),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设在所述支撑件(1)上的导向孔(111),所述凸出结构(31)配合在所述导向孔(111)中。
10.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料槽(5);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浮动脱模机构,所述浮动脱模机构的支撑件(1)位于所述料槽(5)的下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38377.9U CN215512298U (zh) | 2021-07-28 | 2021-07-28 | 一种浮动脱模机构及光固化3d打印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38377.9U CN215512298U (zh) | 2021-07-28 | 2021-07-28 | 一种浮动脱模机构及光固化3d打印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512298U true CN215512298U (zh) | 2022-01-14 |
Family
ID=79788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738377.9U Active CN215512298U (zh) | 2021-07-28 | 2021-07-28 | 一种浮动脱模机构及光固化3d打印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512298U (zh) |
-
2021
- 2021-07-28 CN CN202121738377.9U patent/CN21551229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869689U (zh) | 数字光处理三维打印机 | |
US20240173913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 |
CN112492179B (zh) |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
JP3219608U (ja) | 3dプリンタ | |
EP3560688A1 (en) | 3d printing bottom plate system and method of replacing 3d printing contact plate | |
CN104309128A (zh) | 一种3d打印装置及其打印方法 | |
CN215512298U (zh) | 一种浮动脱模机构及光固化3d打印机 | |
CN109501250A (zh) | 光固化3d打印机及其剥离方法 | |
CN106827512A (zh) | 斜拔式3d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 |
CN109366995A (zh) | 一种电磁同步切换的双打印头挤出系统 | |
WO2023065785A1 (zh) | 一种下沉式光固化打印机设备 | |
KR20160039045A (ko) | 개선된 틸팅구조를 갖는 광경화 3d 프린터 | |
CN106863776A (zh) | 斜拔式3d打印装置盛液机构 | |
CN219618504U (zh) | 一种打印机安装用稳定平台装置 | |
CN113427762A (zh) | 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 | |
KR101276579B1 (ko) | 패드 인쇄장치 | |
CN115412800B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防水防尘式投影仪用音箱 | |
CN115157676A (zh) | 脱模结构总成、3d打印设备及3d打印脱模方法 | |
CN208697985U (zh) | 用于光固化3d打印机的脱模机构 | |
CN113103572B (zh) | 大幅面数字投影式光固化3d打印机 | |
CN215473101U (zh) | 一种下沉式dlp型3d打印机 | |
CN217021437U (zh) | 光固化3d打印装置 | |
CN210721016U (zh) | 光固化膜剥离装置 | |
CN111347670A (zh) | 一种新型光固化3d打印机脱模机构 | |
CN218577012U (zh) | 脱模结构总成及3d打印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