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04559U - 一种消杀气体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杀气体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04559U
CN215504559U CN202120404198.5U CN202120404198U CN215504559U CN 215504559 U CN215504559 U CN 215504559U CN 202120404198 U CN202120404198 U CN 202120404198U CN 215504559 U CN215504559 U CN 215504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zone
mixing
disinfection
ozone generator
gas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0419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昶宇
罗晓阳
刘颖彘
邵虹
刘彤
陈勇前
胡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of CAEP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of CAE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of CAEP filed Critical Chengd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of CAEP
Priority to CN20212040419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045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04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045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消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杀气体生成装置,包括羟基自由基生成部、混合部和增强部,所述羟基自由基生成部内产生的羟基自由基雾气进入到混合部后与臭氧混合,所述混合部与增强部连通,使混合后的雾气再进入增强部,所述增强部内设置有用于激发和/或降解臭氧的紫外光灯。目的在于通过将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和臭氧进行混合,形成具有强氧化性混合消毒雾气,能够满足各种消毒消杀需求;且臭氧分解后,产生水和氧气,对周围的空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消杀气体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毒消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杀气体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能,氧化电位达到2.07V,在一定条件下可自行分解成氧气和氧自由基,后者具有极强的氧化活性,可分解病菌细胞达到灭菌目的,且没有二次污染残留物,制取容易,是理想的绿色氧化药剂。其广谱灭菌性能优异,对所有病菌繁殖体、芽孢、病毒有相当强的灭活能力,杀菌能力比含氯系消毒剂强几十倍到数百倍,已被消毒行业广泛认可。然而臭氧要发挥极强氧化杀菌能力,需要尽可能高的浓度,但高浓度臭氧会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眼睛粘膜产生破坏作用,导致臭氧使用领域有限。
加拿大Ozonator Environmental Solutions公司开发了一套复杂的设备制备极高浓度臭氧(>2000ppm)用于处理医疗废物,灭菌效果优异,但设备造价昂(400万以上),对系统气密性要求极高,一旦泄露危害严重。
而将臭氧溶于水中配制成含羟基自由的臭氧水,用作物体和空气病菌消毒,将有利于减少臭氧释放量,同时羟基自由基的氧化电位为2.80eV,比臭氧氧化能力更强,可与大多数有机物发生快速的链式反应,直接矿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灭菌能力更强。
高活性羟自由基工程化使用还面临两个较大问题:(1)如何低成本、大量产生高浓度羟基自由基;(2)羟基自由基寿命短,不到1秒,如何有效传输扩散到病菌表面。目前,用于生成羟基自由基的方法包括大气压等离子激发、高能紫外线、光催化氧化、电催化氧化。但多数方法用于制造羟基自由基造价昂贵、还没能制作成用于大规模物体表面消毒的工程装置(如医疗废物、冷链货物等)和自动控制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化学消毒的方式会产生残留以及二次污染,且进口的臭氧消毒设备成本高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杀气体生成装置,该装置可以通过将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和臭氧进行混合,形成具有强氧化性混合消毒雾气,能够满足各种消毒消杀需求;臭氧分解后,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对周围的空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消杀气体生成装置,包括羟基自由基生成部、混合部和增强部,所述羟基自由基生成部内产生的羟基自由基雾气进入到混合部后与臭氧混合,所述混合部与增强部连通,使混合后的雾气再进入增强部,所述增强部内设置有用于激发和/或降解臭氧的紫外光灯。
优选的,所述羟基自由基生成部包括第一臭氧发生器,所述第一臭氧发生器与混气装置连接,第一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和水在混气装置中混合,再经过雾化装置形成臭氧水雾;所述混合部内设有第二臭氧发生器,所述增强部包括紫外光灯,所述紫外光灯与催化剂板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混气装置为蜂窝曝气管,所述蜂窝曝气管设置在水槽中,所述水槽中设置有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为超声雾化器;所述混合部内设置有数个格挡板,数个所述格挡板交错布置形成混合通道;混合通道的入口分别与羟基自由基生成部和第二臭氧发生器的出口连通,混合通道的出口与增强部的入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紫外光灯为254nm单波段紫外光灯,或185nm/254nm双波段紫外光灯。
优选的,所述羟基自由基生成部的出口处设有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与第二臭氧发生器的出口相对,所述第一风扇与第二臭氧发生器的出口设置在S形通道入口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臭氧发生器的入口处设置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二臭氧发生器的入口处设置第三风扇,所述第三风扇与大气连通。
优选的,所述催化剂板设置为数个,数个所述催化剂板与紫外光灯交错布满增强部的内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曝气管将臭氧溶解于水中,形成臭氧水,并经过超声雾化器产生臭氧水雾,高比表面积臭氧水雾再次与臭氧相结合,可以溶解更多臭氧于水中,并经过紫外光灯的激发,形成含有活性氧和羟基自由基的气液混合消毒干雾。高臭氧量的溶解为高浓度活性自由基的生产提供了基础,利用消毒干雾的强氧化性对物品进行消毒杀菌,可以避免传统的化学消杀所产生的化学残留;且采用臭氧和羟基自由基混合进行消杀,对人体友好,不会产生副作用;
2)本实用新型的消杀气体生成装置中设置的紫外光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可以采用254nm单波段紫外光灯,或185nm/254nm双波段紫外光灯,分别起到降解臭氧和激发臭氧的作用,当装置中臭氧浓度过高时,为避免多余臭氧泄露,可以采用254nm单波段紫外光灯;若为增强氧化功能,则可以采用185nm/254nm双波段紫外光灯,从而加强氧化作用,该装置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可灵活设置。
3)本实用新型的消杀气体生成装置可以结合密闭腔体、半密闭腔体使用,当结合密闭腔体使用时,可将待消杀物品直接放入在密闭腔体中进行消杀;当结合半密闭腔体时,使得消杀气体生成装置产生的消毒雾气喷出腔体外部,对外部物品进行消杀,或应用于移动物品的消杀中;本实用新型的消杀气体生成装置对环境友好,应用范围广。
4)本实用新型的消毒雾气的粒径可控,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采用40MHz频率高振幅超声雾化器进行超声雾化,控制消毒雾气的颗粒直径达到<5μm,从而使得喷出的消毒雾气形成白色干雾,人体手部接触时,没有潮湿感,达到无水化消毒,使得在对物品进行消毒杀菌时,在物品的表面不会形成凝结水珠,从而影响物品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消杀气体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消杀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另一种消杀的流程图。
图中:1-第一臭氧发生器,2-第二臭氧发生器,3-水槽,4-超声雾化器,5-蜂窝曝气管,6-紫外光灯,7-催化剂板,8-格挡板,9-第一风扇,10-第三风扇,11-第二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气和单个氧原子,单个氧原子具有很强的活性,其氧化能力强,可直接作用于细菌、病毒及挥发性有机气体,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是一种绿色的消毒剂,用臭氧“溶”于水过程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增强臭氧水的杀毒灭菌效果,羟基自由基的氧化电位为2.80eV,仅次于氟2.87eV,具有极强的氧化性,水汽在紫外灯和光催化网的协同作用下能够产生羟基自由基。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臭氧、光催化网板和紫外灯,组成了不需要添加消毒剂或者杀菌剂的消毒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消毒系统具有环保、无化学残留等优点。
如图1所示,是一种消杀气体生成装置,包括羟基自由基生成部、混合部和增强部,所述羟基自由基生成部内产生的羟基自由基雾气进入到混合部后与臭氧混合,所述混合部与增强部连通,使混合后的雾气再进入增强部,所述增强部内设置有用于激发和/或降解臭氧的紫外光灯,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即为消杀雾气产生、流动方向。
所述羟基自由基生成部包括第一臭氧发生器1,所述第一臭氧发生器1与混气装置连接,混气装置包括曝气管、射流器或涡流泵,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为蜂窝曝气管5;第一臭氧发生器1产生的臭氧和水在混气装置中混合,再经过雾化装置形成臭氧水雾,本实用新型中的雾化装置为超声雾化器;所述混合部内设有第二臭氧发生器2,所述增强部包括紫外光灯6,所述紫外光灯6与催化剂板7对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曝气管5与第一臭氧发生器1连接,空气通过第二风扇11进入到消杀气体生成装置的第一臭氧发生器1中,第一臭氧发生器1为管式臭氧发生器,空气经过管式臭氧发生器转化为低浓度臭氧,再将臭氧通过蜂窝曝气管通入到水槽3中,蜂窝曝气管能够极大的增加臭氧与水的接触面积,使得产生的臭氧最大程度的溶解于水中,形成臭氧水,并且降低逸散在空气中的臭氧浓度(浓度<20mg/m3);臭氧水再经过40MHz频率高振幅超声雾化器4的作用,将臭氧水雾化成臭氧水雾,通过控制振荡频率,从而控制臭氧水雾的粒径,使得臭氧水雾的粒径<5μm,形成白色干雾;白色干雾飘散在装置内部,与第二臭氧发生器2产生的臭氧再次融合,第二臭氧发生器2采用管式臭氧发生器,通过第三风扇10将空气吸入后转化为臭氧,再次融合后进一步提高消毒雾气中臭氧的含量,使得其能够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和氧自由基,同时降低臭氧浓度<60mg/m3,通过大量的羟基自由基和氧自由基提高氧化作用。
消杀气体生成装置内还设置有紫外光灯6,所述紫外光灯6与催化剂板7对应设置,所述催化剂板7设置为数个,数个所述催化剂板7与紫外光灯6交错布满增强部的内部空间,融合后的消毒雾气经过紫外光灯6的激发,可以增强氧化或者降解多余臭氧。当采用254nm单波段紫外光灯时,具有降解臭氧的作用,可以将产生的多余臭氧进行降解,降解后的臭氧含有羟基自由基,使得消毒雾气能够达到消杀目的的同时,保证臭氧不会外泄对人体造成影响;当采用185nm/254nm双波段紫外光灯时,具有激发臭氧的作用,能够激发产生更多的臭氧,使得消毒雾气中同时含有臭氧和羟基自由基,增强其氧化消杀作用,此时可以再配合臭氧降解装置,对消杀后的多余臭氧进行降解,使得臭氧能够达标排放,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影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臭氧发生器1和水槽3设置在羟基自由基生成部中,所述紫外光灯6与催化剂板7设置在增强部中,羟基自由基生成部和增强部相互独立;混合部内设置有数个格挡板8,数个所述格挡板8交错布置形成S形混合通道,S形混合通道能够使得臭氧可以充分的融合在臭氧水雾中,提高消毒雾气的消杀能力;S形混合通道的入口分别与羟基自由基生成部的出口和第二臭氧发生器2连通,S形混合通道的出口与增强部的入口连通。
所述羟基自由基生成部的出口处设有第一风扇9,所述第一风扇9与第二臭氧发生器2的出口相对,所述第一风扇9与第二臭氧发生器2的出口设置在S形通道入口的两侧,从而保证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够与臭氧进行快速混合,并在流经S形通道的过程中,混合的更加完全。
下表是以采用185nm/254nm双波段紫外光灯,第一臭氧发生器1为2-5g的臭氧发生器,第二臭氧发生器2为10g的臭氧发生器为例,在不同实施例中,所检测到的不同位置臭氧浓度以及消杀能力对比。也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更换第一臭氧发生器1和第二臭氧发生器2从而满足产生臭氧的浓度。
Figure BDA0002949604010000061
Figure BDA0002949604010000071
上表中,氧化能力分为1-5级,1级氧化能力最强,也即消杀能力最优,氧化能力分级方法如下:
通过将试纸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中进行氧化处理,将处理后的氧化试纸与放置之前的颜色做对比,采用色差仪进行测量,根据色差计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中的色差分级进行色差判断,颜色越浅的氧化能力越强,颜色越深的氧化能力越弱。
采用3%的过氧化氢雾化消毒,并通过氧化能力分级方法,进行氧化分级,通过色差判断,采用3%的过氧化氢雾化消毒氧化能力分级为2级,单元枯草芽孢杆菌表面消毒杀灭率为98.62%。
消杀气体生成装置可以应用在多种场合,与多种装置相结合,组成消毒消杀系统,可以结合密闭空间使用,将待消杀物品置于密闭空间中,使得消毒雾气对其进行消毒消杀,使用时,可以通过空压机,增强密闭空间的正压,从而增强消毒雾气在废物中的渗透,正压为100-600Pa;也可以结合半密闭/无密闭空间使用,使得消毒雾气喷出,对周围的环境、物品或人体进行消毒消杀。
例如,消杀气体生成装置设置在医疗废弃物的转运车后部的车厢中,车厢内盛放待消杀医疗废气物品,使用时,将车厢紧闭后,使得消杀气体生成装置产生消毒雾气,对医疗废弃物进行消杀,消杀完成后,即可取出。
再例如,将消杀气体生成装置设置在垃圾桶内,使用时,将待消杀的物品,特别适用于医疗废弃物,放入到垃圾桶内的收集袋中,关闭垃圾桶的盖子,必要时,盖子与垃圾桶之间可以采用锁扣或者磁吸的方式保持密封状态,使得消毒雾气进入到收集袋中,对其中的物品进行消杀,待消杀完成后,直接将收集袋整体取出丢弃即可,再更换新的收集袋。
本实用新型的消杀气体生成装置也可以与半密闭空间相结合,将消杀气体生成装置产生的消杀雾气从喷气口喷出,对外部环境进行消毒杀菌。
例如,将消杀气体生成装置设置在可以移动的小车内部,小车上设置有可以喷出消毒雾气的管子,管子可以采用硬管或者软管,从而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消杀,或直接将管子插入到待消杀的塑料袋中,对塑料袋中的食品或物品进行消杀;也可以采用敞口管,通过改变管子喷雾的方向,满足不同方向的使用需求,进行大面积消杀,从而降低空气中病毒的传播;也可以直接作用在地面上,通过小车的行走,对地面上的病菌进行消杀。
再例如,消杀气体生成装置可以设置在小型箱体内部,小型箱体可以放置在医院或者商场中,使用者只需将手伸到喷气口的上方,用于对人的手部进行消毒消杀。
再例如,消杀气体生成装置可以设置在消杀鞋盒中,对鞋底进行消毒杀菌,通过喷出的消毒雾气,直接作用于鞋底部位。
本实用新型中的消杀气体生成装置还可以结合臭氧降解装置使用,用于降解多余的臭氧,从而保证臭氧不会因为外泄而造成环境污染,臭氧降解装置可以采用单波段254nm波段紫外光灯,和降解催化剂板相结合,对臭氧进行降解;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组合负离子发生器,通过光电耦合,对臭氧进行降解。
例如,将消杀气体生成装置设置在隔离工作台中,通过隔离工作台上的喷气口喷出消毒气帘,从而对隔离工作台两侧的人员进行隔离,避免病菌通过空气传播,在喷气口处设置臭氧降解装置,对多余臭氧进行降解,使得臭氧不会溢出隔离工作台,对人体造成影响。
再例如,将消杀气体生成装置应用在货物运输上,较大的装置中,货物运输可以进行冷链货物的运输,当货物经过消毒雾气的消杀后,通过臭氧降解装置对货物出口处的臭氧进行降解,从而保证货物运输出装置后,出口处的臭氧浓度符合排放标准。
一种消毒消杀系统的消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向密闭空腔中通入臭氧并对所述密闭空腔照射185nm波长和254nm波长的紫外线进行第一阶段消杀;
2)在第一阶段消杀结束后,在第二预设时间内向所述密闭空腔内多次通入消杀气体生成装置生成的消毒雾气进行第二阶段消杀;
3)重复所述第一阶段消杀和第二阶段消杀,直至重复次数达到预设次数,预设次数可以根据防疫废弃物的危害等级来设定,危害等级越高,则预设次数越多;
4)在步骤3)结束后,在第三预设时间内对所述密闭空腔加热并照射254nm波长的紫外线进行第三阶段消杀;加热可以提升空间内的温度,加速分解臭氧,以达到消除臭氧的目的,并且还可以产生新的活性自由基,加热的同时照射紫外线可以进一步灭活残留的病毒,可以进一步强化消杀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对密闭空间进行加热的方式为采用红外线加热器进行加热。
在第三阶段消杀结束后,采集密闭空间的臭氧浓度,在臭氧浓度低于安全阈值时,控制电控门锁解锁,在臭氧浓度不低于安全阈值时,重复第三阶段消杀。
其中,臭氧浓度可以通过相应的传感器采集。安全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例如为2ppm。臭氧浓度低于安全阈值时,电控门锁才能解锁,密闭空间才能打开,否则将重复第三阶段消杀,直到臭氧浓度低于安全阈值为止。
参阅图2,是本实施例消杀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为10分钟,第二预设时间为5-10分钟,第三预设时间为10-20分钟。通入消毒雾气的次数为2次,第四预设时间为30-60秒,第五预设时间为2分钟。在一个具体应用中,第一预设时间为10分钟,第二预设时间为5分钟,第三预设时间为10或15分钟。通入消毒雾气的次数为2次,第四预设时间为30秒,第五预设时间为2分钟。预设次数可以有三种选择,分别是1次、3次和7次,对于用户来说,三种预设次数分别对应三个消杀模式,分别是轻度消杀模式,中度消杀模式和重度消杀模式,在轻度消杀模式中,第三预设时间为10分钟,在中度消杀模式和重度消杀模式中,第三预设时间为15分钟。
用户在操作消杀设备时,首先需要选择消杀模式,如果不选择,则消杀设备默认选择轻度消杀模式。
轻度消杀模式总耗时40分钟,其流程为:
从0到10分钟,向密闭空间通入臭氧并对密闭空间照射185nm波长和254nm波长的紫外线进行第一阶段消杀;
从第10分钟到15分钟,向密闭空间2次通入消毒雾气进行第二阶段消杀,其中,每次通入消毒雾气的持续时间为30秒,每次消毒雾气通入后暂停2分钟;
从第15分钟到30分钟,重复1次第一阶段消杀和第二阶段消杀;
第30分钟到40分钟,对密闭空间加热并照射254nm波长的紫外线进行第三阶段消杀。
中度消杀模式总耗时1小时15分钟,其流程为:
从0到10分钟,向密闭空间通入臭氧并对密闭空间照射185nm波长和254nm波长的紫外线进行第一阶段消杀;
从第10分钟到15分钟,向密闭空间2次通入消毒雾气进行第二阶段消杀,其中,每次通入消毒雾气的持续时间为30秒,每次消毒雾气通入后暂停2分钟;
从第15分钟到60分钟,重复3次第一阶段消杀和第二阶段消杀;
第60分钟到75分钟,对密闭空间加热并照射254nm波长的紫外线进行第三阶段消杀。
重度消杀模式总耗时2小时15分钟,其流程为:
从0到10分钟,向密闭空间通入臭氧并对密闭空间照射185nm波长和254nm波长的紫外线进行第一阶段消杀;
从第10分钟到15分钟,向密闭空间2次通入消毒雾气进行第二阶段消杀,其中,每次通入消毒雾气的持续时间为30秒,每次羟基自由基水雾通入后暂停2分钟;
从第15分钟到120分钟,重复7次第一阶段消杀和第二阶段消杀;
第120分钟到135分钟,对密闭空间加热并照射254nm波长的紫外线进行第三阶段消杀。
将本实施例的消杀方法与常规臭氧消毒法对同样数量的模拟废弃物进行消杀测试,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测试菌种采用枯草芽孢杆菌(ATCC6633)。取芽孢悬液,根据计数结果,调整菌液浓度至含菌量约为1×108cfu/mL~5×108cfu/mL。将经灭菌的载体片(滤纸或塑料织物)平铺于无菌平皿内,逐片滴加菌液。菌液滴加量每片为10μL。阴性对照加10μLPBS。将上述菌片放入无菌平皿中,然后放入密闭空间进行消杀处理不同时间,然后测试计算芽孢杀灭率,消杀测试数据见下表。
本实施例的消杀方法与常规臭氧消毒法的消杀测试数据
Figure BDA0002949604010000111
Figure BDA0002949604010000121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同等臭氧浓度(45ppm)和消杀时间条件下,本实施例中的消杀方法对滤纸和织物表面的芽孢杆菌的消杀率高很多,这个结果也体现消毒雾气的强效杀菌能力,且能够很好扩散渗透进入纺织物表面,深层消杀细菌;而常规臭氧消毒法对芽孢杆菌的消杀能力不足,特别对塑料织物表面的细菌杀灭能力差,渗透能力不足,只有通过延长消杀时间和臭氧浓度,才能提高消杀率,即便如此,对织物表面的细菌消杀率也不高。另外,本实施例在延长消杀时间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芽孢杆菌100%杀灭,而且在密闭空间打开前,臭氧浓度已经降到安全浓度以下;而常规臭氧消毒法在消杀结束后仍然残留大量臭氧,一旦密闭空间打开,会影响操作人员安全。
也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同时通入臭氧和消杀气体生成装置生成的消毒雾气,参阅图3,为本实施例的流程图,步骤如下:
1)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向密闭空腔中通入臭氧并对所述密闭空腔照射185nm波长和254nm波长的紫外线进行第一阶段消杀;
2)在第一阶段消杀开始后,向所述密闭空腔通入消杀气体生成装置生成的消毒雾气,并在第一阶段消杀结束之前停止通入消毒雾气;
3)在第一阶段消杀结束后,在第二预设时间内对所述密闭空间加热并照射254nm波长的紫外线进行第二阶段消杀。
本实施例的处理方法在具体实施时,第一预设时间为20-40分钟,第二预设时间为20分钟。在进行第一阶段消杀期间,通入消毒雾气的持续时间为10分钟。消毒雾气可以在第一阶段消杀开始10分钟后通入。
用户在操作消杀设备时,无需过多操作,只需要打开电源,选择消杀开始按钮,消杀设备即可自动完成消杀,消杀时间为1小时,其流程为:
从0到40分钟,向密闭空间通入臭氧并对空间内照射185nm波长和254nm波长的紫外线进行第一阶段消杀;
从第10分钟到20分钟,向空间内通入消毒雾气;
从第40分钟到60分钟,对空间内加热并照射254nm波长的紫外线进行第二阶段消杀。
与实施例十三中的芽孢悬液样本相同,采用本实施例的消杀方法,所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本实施例的处理方法与常规臭氧消毒法的消杀测试数据
Figure BDA0002949604010000131
Figure BDA0002949604010000141
上述实施方式是优选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消杀气体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羟基自由基生成部、混合部和增强部,所述羟基自由基生成部内产生的羟基自由基雾气进入到混合部后与臭氧混合,所述混合部与增强部连通,使混合后的雾气再进入增强部,所述增强部内设置有用于激发和/或降解臭氧的紫外光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杀气体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羟基自由基生成部包括第一臭氧发生器(1),所述第一臭氧发生器(1)与混气装置连接,第一臭氧发生器(1)产生的臭氧和水在混气装置中混合,再经过雾化装置形成臭氧水雾;所述混合部内设有第二臭氧发生器(2),所述增强部包括紫外光灯(6),所述紫外光灯(6)与催化剂板(7)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杀气体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装置为蜂窝曝气管(5),所述蜂窝曝气管(5)设置在水槽(3)中,所述水槽(3)中设置有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为超声雾化器;所述混合部内设置有数个格挡板(8),数个所述格挡板(8)交错布置形成混合通道;混合通道的入口分别与羟基自由基生成部和第二臭氧发生器(2)的出口连通,混合通道的出口与增强部的入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杀气体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光灯(6)为254nm单波段紫外光灯,或185nm/254nm双波段紫外光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杀气体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羟基自由基生成部的出口处设有第一风扇(9),所述第一风扇(9)与第二臭氧发生器(2)的出口相对,所述第一风扇(9)与第二臭氧发生器(2)的出口设置在S形通道入口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杀气体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臭氧发生器(1)的入口处设置第二风扇(11),所述第二风扇(11)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二臭氧发生器(2)的入口处设置第三风扇(10),所述第三风扇(10)与大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消杀气体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板(7)设置为数个,数个所述催化剂板(7)与紫外光灯(6)交错布满增强部的内部空间。
CN202120404198.5U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消杀气体生成装置 Active CN2155045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04198.5U CN215504559U (zh)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消杀气体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04198.5U CN215504559U (zh)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消杀气体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04559U true CN215504559U (zh) 2022-01-14

Family

ID=79799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04198.5U Active CN215504559U (zh)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消杀气体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045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70029A1 (zh) 一种消毒消杀系统及消杀方法
EP1933887B1 (en) Improved aerosol
US7265253B2 (en) Decontamination of critical mail
FI93626B (fi) Pakkausmateriaalin sterilointimenetelmä ja pakkausmateriaali, jonka pinta on steriloitu
AU2002356856A1 (en) Decontamination of critical mail
CN111829099B (zh) 用于空气气溶胶消毒兼有机气体降解的装置及方法
CN212339512U (zh) 用于空气气溶胶消毒兼有机气体降解的装置
CN112807466A (zh) 一种消杀气体生成装置及消杀方法
KR100480859B1 (ko) 오존 및 TiO₂광촉매를 이용한 농산물 살균처리장치
CN215504559U (zh) 一种消杀气体生成装置
CN114659219A (zh) 一种一体式杀菌除味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5386173U (zh) 一种货物消杀装置
CN114288451B (zh) 一种增强氧化消毒气雾产生的装置及方法
CN212593233U (zh) 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柜
CN212880335U (zh) 医疗废弃物处理设备
CN214679487U (zh) 一种杀菌杀病毒结构及装置
JP3909110B2 (ja) 可搬式滅菌装置
CN218209982U (zh) 可人机共处的臭氧空气消毒机
CN215196316U (zh) 一种光电耦合装置
US20070110611A1 (en) Method of Disinfecting Items In a Vacuum Using Ozone
CN215148912U (zh) 一种隔离工作台
CN214949623U (zh) 一种多功能杀菌除臭设备
CN216652977U (zh) 一种基于催化氧化的雾式冷凝消毒器
CN115076839A (zh) 有人无人两用的臭氧空气消毒机
EP3363470B1 (en) Steriliz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