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03835U - 一种新型轮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轮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503835U CN215503835U CN202121441580.XU CN202121441580U CN215503835U CN 215503835 U CN215503835 U CN 215503835U CN 202121441580 U CN202121441580 U CN 202121441580U CN 215503835 U CN215503835 U CN 2155038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frame
- wheelchair
- handle
- hinged
-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轮椅,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左支撑架,所述左支撑架底部设置有第一滚轮组,顶部设置有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手柄的前方设置有第一臂托;右支撑架,所述右支撑架底部设置有第二滚轮组,顶部设置有第二手柄,所述第二手柄的前方设置有第二臂托;中间连接架,所述中间连接架一侧与所述左支撑架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右支撑架连接,所述中间连接架的顶部设置有坐垫。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轮椅具有使用方便,可以同时满足对轮椅以及助行器需求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轮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轮椅。
背景技术
轮椅是一种代步工具,使老年人或病人在腿脚不方便时也能进行一定的活动,传统的轮椅通常是由护理人员手持轮椅扶手,然后推动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或病人移动,这种轮椅功能单一,并不能满足老人或病人的其它需求,因为部分的老人或病人具备有一定的活动能力,这部分的老人或病人在想要自己进行活动或者进行康复治疗时,还需要额外准备助行器,这无疑增加了老人或病人的负担。
针对上述问题,亟需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轮椅,具有使用方便,可以同时满足对轮椅以及助行器需求的优点。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轮椅,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
左支撑架,所述左支撑架底部设置有第一滚轮组,顶部设置有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手柄的前方设置有第一臂托;
右支撑架,所述右支撑架底部设置有第二滚轮组,顶部设置有第二手柄,所述第二手柄的前方设置有第二臂托;
中间连接架,所述中间连接架一侧与所述左支撑架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右支撑架连接,所述中间连接架的顶部设置有坐垫。
通过左支撑架、右支撑架以及中间连接架组成一个轮椅框架结构,然后在中间连接架上设置有坐垫用于供使用者坐下,在左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一手柄,在右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二手柄,护理人员通过抓持第一手柄以及第二手柄可以推动轮椅移动,此外,当使用者具备有一定的活动能力,想要自己动作或者进行康复治疗使,使用者将手臂放置在第一臂托以及第二臂托上,双手分别抓持第一手柄以及第二手柄,就能将身体倚靠在该轮椅上,实现助行功能。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左支撑架包括横杆与纵杆,所述第一臂托设置在所述纵杆的顶端,所述纵杆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一侧与所述横杆铰接,另一侧与所述横杆螺接,所述第一滚轮组设置在所述横杆的两端,所述右支撑架的结构与所述左支撑架的结构对称。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连接架包括相互交叉铰接设置的第一连接部件以及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左支撑架铰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上铰接设置有第一连接杆用于与所述右支撑架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右支撑架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上铰接设置有第二连接杆用于与所述左支撑架铰接,所述坐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远离与所述左支撑架铰接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远离与所述右支撑架铰接的一端。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连接杆上铰接设置有第一挂钩与所述第一固定柱连接配合。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连接杆上铰接设置有第二挂钩与所述第二固定柱连接配合。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挂钩上设置有第一拉环,所述第二挂钩上设置有第二拉环,所述第一拉环与所述第二拉环之间设置有拉绳,牵引所述拉绳使所述第一挂钩转动脱离与所述第一固定柱的配合,使所述第二挂钩转动脱离与所述第二固定柱的配合。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手柄后方设置有刹车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滚轮组进行刹车,所述第二手柄后方设置有刹车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二滚轮组进行刹车。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左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一扶手,所述右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二扶手。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左支撑架与所述右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背靠。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坐垫后方设置有储物袋。
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左支撑架、右支撑架以及中间连接架组成一个轮椅框架结构,然后在中间连接架上设置有坐垫用于供使用者坐下,在左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一手柄,在右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二手柄,护理人员通过抓持第一手柄以及第二手柄可以推动轮椅移动,此外,当使用者具备有一定的活动能力,想要自己动作或者进行康复治疗使,使用者将手臂放置在第一臂托以及第二臂托上,双手分别抓持第一手柄以及第二手柄,就能将身体倚靠在该轮椅上,实现助行功能,因此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新型轮椅具有使用方便,可以同时满足对轮椅以及助行器需求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轮椅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左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间连接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部件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间连接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轮椅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左支撑架;200、右支撑架;300、中间连接架;400、背靠;500、储物袋;110、第一滚轮组;120、第一手柄;130、第一臂托;140、纵杆;150、横杆;160、连接套;170、第一扶手;180、刹车装置;210、第二滚轮组;220、第二手柄;230、第二臂托;310、坐垫;320、第一连接部件;330、第二连接部件;340、第一连接杆;350、第二连接杆;360、第一固定柱;370、第一挂钩;380、第二固定柱;390、第二挂钩;141、外套;142、调节杆;143、调节孔;144、弹性限位结构;311、拉绳;371、弯钩部;372、第一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照图1至图6,一种新型轮椅,技术方案具体包括:
左支撑架100,左支撑架100底部设置有第一滚轮组110,顶部设置有第一手柄120,第一手柄120的前方设置有第一臂托130;
右支撑架200,右支撑架200底部设置有第二滚轮组210,顶部设置有第二手柄220,第二手柄220的前方设置有第二臂托230;
中间连接架300,中间连接架300一侧与左支撑架100连接,另一侧与右支撑架200连接,中间连接架300的顶部设置有坐垫31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左支撑架100、右支撑架200以及中间连接架300组成一个轮椅框架结构,然后在中间连接架300上设置有坐垫310用于供使用者坐下,在左支撑架100上设置有第一手柄120,在右支撑架200上设置有第二手柄220,护理人员通过抓持第一手柄120以及第二手柄220可以推动轮椅移动,此外,当使用者具备有一定的活动能力,想要自己动作或者进行康复治疗使,使用者将手臂放置在第一臂托130以及第二臂托230上,双手分别抓持第一手柄120以及第二手柄220,就能将身体倚靠在该轮椅上,实现助行功能。
其中,第一臂托130与第二臂托230具有一定的长度用来贴合使用者的手臂,贴合面积越大,则具有越好的分散受力的效果,其支撑效果也就越好。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左支撑架100包括横杆150与纵杆140,第一臂托130设置在纵杆140的顶端,纵杆140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套160,连接套160的一侧与横杆150铰接,另一侧与横杆150螺接,第一滚轮组110设置在横杆150的两端,右支撑架200的结构与左支撑架100的结构对称。此外,也可以直接让纵杆140与横杆150进行连接,去掉连接套160,在此添加连接套160是为了增强连接稳定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横杆150与纵杆140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其中,纵杆140呈竖直状设置,纵杆140通过连接套160与横杆150连接,连接套160与横杆150之间具有两个连接点,其中一个连接点为铰接,另一个连接点通过螺栓与螺母配合实现固定连接,当需要对该轮椅收放时,通过拧动螺栓与螺母,解除螺栓与螺母的连接,此时纵杆140与横杆150之间只剩下一个铰接点,这样就能够实现折叠功能,能够缩小体积,便于收放。
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纵杆140与横杆150可以呈垂直状连接设置,也可以呈一定的倾斜角度连接设置,作为优选方案,纵杆140与横杆150呈倾斜状连接设置,纵杆140与横杆150呈倾斜状连接可以增大纵杆140与横杆150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分散受力,提高支撑效果,当纵杆140与横杆150呈倾斜状设置时,纵杆140呈竖直状,横杆150则需要呈倾斜状,此时第一滚轮组110的滚轮上的滚轮大小不相同,设置在横杆150靠下一端的滚轮尺寸较小,设置在横杆150靠上一端的滚轮尺寸较大,使第一滚轮组110保持与地面的水平接触。其中,右支撑架200的结构与左支撑架100的结构相互对称。
其中,中间连接架300设置再纵杆140上,纵杆140连接设置在横杆150上靠近后轮的一端,由于坐垫310设置在中间连接架300上,因此使用者在坐在坐垫310上时,在使用者的前方有比较大的空间,同时可以让使用者在助行的时候有更大的使用空间。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连接架300包括相互交叉铰接设置的第一连接部件320以及第二连接部件330,第一连接部件320的一端与左支撑架100铰接,第一连接部件320上铰接设置有第一连接杆340用于与右支撑架200铰接,第二连接部件330的一端与右支撑架200铰接,第二连接部件330上铰接设置有第二连接杆350用于与左支撑架100铰接,坐垫310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件320远离与左支撑架100铰接的一端以及第二连接部件330远离与右支撑架200铰接的一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部件320与第二连接部件330相互交叉设置,并且在交叉点设置有转轴使第一连接部件320与第二连接部件330铰接,第一连接部件320与第二连接部件330具有相对转动的自由度,因为第一连接部件320的一端与左支撑架100铰接,并且铰接设置有第一连杆与右支撑架200铰接,第二连接部件330的一端与右支撑架200铰接,并且铰接设置有第二连杆与左支撑架100铰接,因此,左支撑架100与右支撑架200可以朝相互靠近对方的方向移动,当左支撑架100与右支撑架200相互靠近时,第一连接部件320与第二连接部件330会以转轴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进而实现折叠的效果,当需要对该轮椅进行收放时,可以通过折叠来缩小空间体积,减少占用,便于收放。
其中,坐垫310可以由柔性可折叠的材料制成,例如布料等,坐垫310也可以使用硬质的板状材料制成,例如木板、铁板、橡胶板等,在折叠时,则需要将该坐垫310单独拆卸。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件32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360,第一连接杆340上铰接设置有第一挂钩370与第一固定柱360连接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挂钩370挂扣在第一固定柱360上,用来对第一连接部件320以及第一连接杆340进行限位,防止左支撑架100与右支撑架200之间随意靠近移动,用于提高轮椅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件330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柱380,第二连接杆350上铰接设置有第二挂钩390与第二固定柱380连接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挂钩390挂扣在第二固定柱380上,用来对第二连接部件330以及第二连接杆350进行限位,防止左支撑架100与右支撑架200之间随意靠近移动,用于提高轮椅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挂钩370上设置有第一拉环372,第二挂钩390上设置有第二拉环,第一拉环372与第二拉环之间设置有拉绳311,牵引拉绳311使第一挂钩370转动脱离与第一固定柱360的配合,使第二挂钩390转动脱离与第二固定柱380的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以第一挂钩370与第一连接部件320的铰接点为分界线,在分界线的一端设置有弯钩部371用于与第一固定柱360配合,第一拉环372设置在分界线的另一外一端,因此通过拉动第一拉环372使第一挂钩370以铰接点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进而使弯钩部371与第一固定柱360脱离,其中,第二挂钩390的结构与第一挂钩370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因此,通过牵引拉伸,能够使第一挂钩370转动脱离与第一固定柱360的配合,使第二挂钩390转动脱离与第二固定柱380的配合,并且,在拉绳311的牵引力下,可以使左支撑架100与右支撑架200相互朝对称中心移动,进而实现折叠,即通过拉动牵引绳可以快速实现折叠的效果。
此外,可以单独设置两根单独的拉绳311用来分别与第一拉环372以及第二拉环连接。
进一步的,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坐垫310上开设有两个开口,牵引绳设置在坐垫310的上表面,牵引绳的两端分别穿过开口与第一拉环372、第二拉环连接,这样可以更加方便高效的实现轮椅的折叠收放。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手柄120后方设置有刹车装置180用于对第一滚轮组110进行刹车,第二手柄220后方设置有刹车装置180用于对第二滚轮组210进行刹车。其中,刹车装置180为市场上常见的产品,因此不对其结构进行赘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利用该轮椅的助行功能时,使用者将手臂放置在第一臂托130以及第二臂托230上,然后手掌握持在第一手柄120以及第二手柄220上,将刹车装置180设置在第一手柄120以及第二手柄220的后方,可以更加方便的让使用者进行操控和握持,提高使用者在助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左支撑架100上设置有第一扶手170,右支撑架200上设置有第二扶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坐在坐垫310上,使用者可以将手握持在第一扶手170以及第二扶手上,提高安全性,并且,使用者可以通过握持第一扶手170以及第二扶手进行支撑,以便于从坐姿转换成站姿。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左支撑架100与右支撑架200之间设置有背靠40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坐在坐垫310上时,可以将后背靠400在背靠400上,通过背靠400对使用者进行支撑,提高使用者坐在坐垫310上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背靠400设置在纵杆140上,并且背靠400通过扣合在纵杆140上,然后使用螺栓螺母配合拧紧的方式固定在纵杆140上,一方面便于拆装,另一方面可以调节在纵杆140上的安装高度,使背靠400可以调节高度位置以适应不同的人群。
进一步地,纵杆140包括外套141以及调节杆142,调节杆142套设在外套141上,外套141通过连接套160与横杆150连接,第一手柄120以及第一臂托130均设置在调节杆142上,调节杆142上开设有调节孔143,外套141上设置有弹性限位结构144,通过弹性限位结构144与调节孔143配合进而改变调节杆142的高度设置,进而改变第一手柄120以及第一臂托130的高度设置,以适应不同的身高人群。
此外,也可以直接使用插销插入至外套141与调节空中实现定位和限位。
其中,第一扶手170与第二扶手也可以使用上述纵杆140的结构来实现对不同高度位置的调节。
弹性限位结构144可以包括一个外壳体,外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弹簧,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用于与调节孔143配合进行限位,按压外壳体具有弹簧的一端,通过杠杆作用使具有限位柱的一端翘起,限位柱脱离与调节孔143的配合,此时调节杆142可以在外套141内滑动,当松开外壳体后,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限位柱复位,限位柱插入至调节孔143内实现限位,对调节杆142进行固定。
此外,弹性限位结构144也可以使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一些高度调节调节结构来替换,在此不再对这些结构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坐垫310后方设置有储物袋50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储物袋500便于使用者放置物品,让使用者可以使用得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支撑架(100),所述左支撑架(100)底部设置有第一滚轮组(110),顶部设置有第一手柄(120),所述第一手柄(120)的前方设置有第一臂托(130);
右支撑架(200),所述右支撑架(200)底部设置有第二滚轮组(210),顶部设置有第二手柄(220),所述第二手柄(220)的前方设置有第二臂托(230);
中间连接架(300),所述中间连接架(300)一侧与所述左支撑架(100)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右支撑架(200)连接,所述中间连接架(300)的顶部设置有坐垫(3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架(100)包括横杆(150)与纵杆(140),所述第一臂托(130)设置在所述纵杆(140)的顶端,所述纵杆(140)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套(160),所述连接套(160)的一侧与所述横杆(150)铰接,另一侧与所述横杆(150)螺接,所述第一滚轮组(110)设置在所述横杆(150)的两端,所述右支撑架(200)的结构与所述左支撑架(100)的结构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架(300)包括相互交叉铰接设置的第一连接部件(320)以及第二连接部件(330),所述第一连接部件(320)的一端与所述左支撑架(100)铰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件(320)上铰接设置有第一连接杆(340)用于与所述右支撑架(200)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30)的一端与所述右支撑架(200)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30)上铰接设置有第二连接杆(350)用于与所述左支撑架(100)铰接,所述坐垫(310)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320)远离与所述左支撑架(100)铰接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30)远离与所述右支撑架(200)铰接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32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360),所述第一连接杆(340)上铰接设置有第一挂钩(370)与所述第一固定柱(360)连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30)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柱(380),所述第二连接杆(350)上铰接设置有第二挂钩(390)与所述第二固定柱(380)连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钩(370)上设置有第一拉环(372),所述第二挂钩(390)上设置有第二拉环,所述第一拉环(372)与所述第二拉环之间设置有拉绳(311),牵引所述拉绳(311)使所述第一挂钩(370)转动脱离与所述第一固定柱(360)的配合,使所述第二挂钩(390)转动脱离与所述第二固定柱(380)的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120)后方设置有刹车装置(180)用于对所述第一滚轮组(110)进行刹车,所述第二手柄(220)后方设置有刹车装置(180)用于对所述第二滚轮组(210)进行刹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架(100)上设置有第一扶手(170),所述右支撑架(200)上设置有第二扶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架(100)与所述右支撑架(200)之间设置有背靠(4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310)后方设置有储物袋(5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41580.XU CN215503835U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一种新型轮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41580.XU CN215503835U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一种新型轮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503835U true CN215503835U (zh) | 2022-01-14 |
Family
ID=79810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441580.XU Active CN215503835U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一种新型轮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50383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849937A (zh) * | 2023-05-18 | 2023-10-10 |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 轮椅助行器一体机 |
-
2021
- 2021-06-28 CN CN202121441580.XU patent/CN21550383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849937A (zh) * | 2023-05-18 | 2023-10-10 |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 轮椅助行器一体机 |
CN116849937B (zh) * | 2023-05-18 | 2024-05-24 |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 轮椅助行器一体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814751U (zh) | 一种既可站立又可平躺的电动轮椅 | |
CN211962922U (zh) | 一种医疗护理康复训练装置 | |
CN215503835U (zh) | 一种新型轮椅 | |
US6220620B1 (en) | Wheeled height-adjustable rehabilitation chair | |
CN202263149U (zh) | 偏瘫康复车 | |
CN111920597A (zh) | 一种多功能辅助站立椅 | |
CN109998803B (zh) | 一种自助转移辅助站立的代步装置 | |
WO1994009740A1 (en) | Natal chair | |
CN216495019U (zh) | 一种沐浴椅 | |
CN202526429U (zh) | 一种多功能轮椅 | |
CN212395231U (zh) | 一种多功能辅助站立椅 | |
CN112545731B (zh) | 一种颈椎牵引椅 | |
CN211460899U (zh) | 一种站立辅助轮椅 | |
CN209048489U (zh) | 一种折叠轮椅 | |
TWM618815U (zh) | 電動升降移位輔助裝置 | |
CN110279530B (zh) | 一种多姿态护理椅 | |
KR101386314B1 (ko) | 기마자세유지 및 자세교정용 의자보조장치 | |
CN110464609A (zh) | 多功能助老装置 | |
TW201105311A (en) | Multi-functional walker | |
CN2899772Y (zh) | 多功能拐杖 | |
CN205286870U (zh) | 一种新型助行椅 | |
CN2317846Y (zh) | 多功能下肢瘫痪康复器 | |
CN221384231U (zh) | 助行器 | |
CN212118460U (zh) | 一种新型护理椅 | |
CN218685159U (zh) | 一种轮式助行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