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02944U - 一种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02944U
CN215502944U CN202120871892.8U CN202120871892U CN215502944U CN 215502944 U CN215502944 U CN 215502944U CN 202120871892 U CN202120871892 U CN 202120871892U CN 215502944 U CN215502944 U CN 215502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carrier
frame
laser
driv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7189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浩
庞辰久
张波
王树林
李金�
顾宇伟
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Provincial Eye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Provincial Eye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Provincial Eye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Henan Provincial Eye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087189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029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02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0294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ser Surge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包括载体、两个激光发射器和移动调节机构,两个所述激光发射器并列安装于所述载体上,且二者的发射方向朝向同一方位,所述移动调节机构与任意一个或两个所述激光发射器连接,用于调节两个所述激光发射器之间的间距,从而调节二者发射光束的落点间距。优点: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能够无接触式采集受术者的角膜直径,采集过程安全、快速、卫生,不会引起患者眼部感染,也不会损伤角膜和结膜组织。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
背景技术
目前在眼科领域,角膜直径的精确测量与多种疾病的诊疗息息相关,包括白内障、角膜屈光手术、ICL晶体植入术等。现在对于角膜直径的测量主要包括生物仪器测量和人工测量两大类,生物仪器测量由于其对仪器的依赖性,对于某些罹患其他眼病,如翼状胬肉、角膜新生血管、角膜瘢痕等患者的测量,存在明显缺陷,测量数据会出现明显误差。因此,对于角膜直径的测量,人工测量的手段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而目前对于角膜直径的人工测量,主要是采用角膜规尺和游标卡尺等手段,在这些测量方法中,由于需要测量仪器直接接触患者眼部组织(角膜、结膜),因此在测量过程中都需要对患者实施眼部表面麻醉,同时还要对仪器接触眼部组织的部分进行消毒处理,不仅延长了操作时间,同时表面麻醉会造成患者角膜上皮的损伤,测量仪器消毒不彻底也会增加患者眼部感染的几率,而且仪器尖端对于角膜和结膜组织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包括载体、两个激光发射器和移动调节机构,两个上述激光发射器并列安装于上述载体上,且二者的发射方向朝向同一方位,上述移动调节机构与任意一个或两个上述激光发射器连接,用于调节两个上述激光发射器之间的间距,从而调节二者发射光束的落点间距。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上述激光发射器为绿色激光发射器。
进一步,上述移动调节机构包括框架、转动轴、导向杆、滑块和驱动装置,上述框架安装于上述载体上,上述转动轴外周设有螺纹,并横向可转动的安装于上述框架中,上述导向杆固定于上述框架中,并与上述转动轴平行,上述滑块设有横向贯穿其的螺孔和导向孔,上述转动轴和导向杆分别对应的穿过上述滑块上的螺孔和导向孔,上述驱动装置安装于上述载体上,并与上述转动轴传动连接,用于驱使上述转动轴旋转,其中一个上述激光发射器固定于上述框架的一端,另一个上述激光发射器安装于上述滑块上,两个上述激光发射器分布在上述框架的同侧。
进一步,上述驱动装置为伺服电机,并安装于上述框架的一端,且其电机轴与上述转动轴的对应端传动连接,该伺服电机连接装于上述载体上的电源。
进一步,上述移动调节机构包括框架、转动轴、导向杆、两个滑块和驱动装置,上述框架安装于上述载体上,上述转动轴外周上自其中部向两端分别设有螺纹,切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上述转动轴横向可转动的安装于上述框架中,上述导向杆固定于上述框架中,并与上述转动轴平行,上述滑块均设有横向贯穿其的螺孔和导向孔,上述转动轴和导向杆分别对应的穿过两个上述滑块上的螺孔和导向孔,并且,两个上述滑块分布在上述转动轴两端的螺纹处,上述驱动装置安装于上述载体上,并与上述转动轴传动连接,用于驱使上述转动轴旋转,两个上述激光发射器分别对应安装于两个上述滑块上,并分布在上述框架的同侧。
进一步,上述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和齿轮,上述驱动装置设置于上述框架背离上述激光发射器的一侧,上述转动轴的中部同轴设有传动齿轮,上述齿轮装配于上述伺服电机的电机轴端,并与上述传动齿轮相啮合,该伺服电机连接装于上述载体上的电源。
进一步,还包括目镜镜筒,上述目镜镜筒安装在上述载体上,并位于两个上述激光发射器远离其发射端的一端,用于观测两个上述激光发射器发出光束的落点信息。
进一步,上述载体为枪形壳体构件,两个上述激光发射器设置于上述载体上部,上述移动调节机构装配于上述载体上部的装配槽中,上述载体的枪把处设有用于控制上述移动调节机构的控制开关。
进一步,还包括水平仪,上述水平仪安装于上述载体上,并位于两个上述激光发射器远离其发射端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能够无接触式采集受术者的角膜直径,采集过程安全、快速、卫生,不会引起患者眼部感染,也不会损伤角膜和结膜组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的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中移动调节机构与激光发射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中移动调节机构与激光发射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载体;2、激光发射器;3、移动调节机构;4、目镜镜筒;5、水平仪;31、框架;32、转动轴;33、导向杆;34、滑块;35、驱动装置;321、传动齿轮;351、伺服电机;352、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包括载体1、两个激光发射器2和移动调节机构3,两个上述激光发射器2并列安装于上述载体1上,且二者的发射方向朝向同一方位,上述移动调节机构3与任意一个或两个上述激光发射器2连接,用于调节两个上述激光发射器2之间的间距,从而调节二者发射光束的落点间距。
使用过程如下:
医护人员手持载体1,使得两个激光发射器2发出的光束打在受术者的角膜上,通过操作移动调节机构3来调节两个激光发射器2的间距,从而调节两个激光发射器2的光束在角膜上的落点,使得两个落点分别位于角膜的两侧边界处,从而根据两个激光发射器2之间的间距计算得到两个落点之间的间距,即就是得到角膜的直径,整个测量仪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能够无接触式采集受术者的角膜直径,采集过程安全、快速、卫生,不会引起患者眼部感染,也不会损伤角膜和结膜组织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地,两个激光发射器2发出的光束相互平行,因此,两个激光发射器2出光点之间的间距即就是两个光束在角膜上落点的间距,即就是等于角膜的直径。
优选的,上述激光发射器2为绿色激光发射器。
以下列举两种本实施例中移动调节机构3的具体结构:
1)如图3所示,上述移动调节机构3包括框架31、转动轴32、导向杆33、滑块34和驱动装置35,上述框架31安装于上述载体1上,上述转动轴32外周设有螺纹,并横向可转动的安装于上述框架31中,上述导向杆33固定于上述框架31中,并与上述转动轴32平行,上述滑块34设有横向贯穿其的螺孔和导向孔,上述转动轴32和导向杆33分别对应的穿过上述滑块34上的螺孔和导向孔,上述驱动装置35安装于上述载体1上,并与上述转动轴32传动连接,用于驱使上述转动轴32旋转,其中一个上述激光发射器2固定于上述框架31的一端,另一个上述激光发射器2安装于上述滑块34上,两个上述激光发射器2分布在上述框架31的同侧。
该方案中,一个激光发射器2位置固定,另外一个激光发射器2随着移动调节机构3的操作而移动,从而达到调节两个激光发射器2相对间距的目的,具体地,驱动装置35驱使转动轴32旋转,即可带动滑块34以及与滑块34连接的一个激光发射器2沿着转动轴32及导向杆33轴向平移,从而调节两个激光发射器2的相对间距,该结构使得激光发射器2的相对移动比较平稳,精度也较高。
更具体的,上述驱动装置35为伺服电机,并安装于上述框架31的一端,且其电机轴与上述转动轴32的对应端传动连接,该伺服电机连接装于上述载体1上的电源。
在上述方案中,其中一个位置不变的激光发射器2也可以不用固定在框架31上,也可直接与载体1连接。
2)如图4所示,上述移动调节机构3包括框架31、转动轴32、导向杆33、两个滑块34和驱动装置35,上述框架31安装于上述载体1上,上述转动轴32外周上自其中部向两端分别设有螺纹,切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上述转动轴32横向可转动的安装于上述框架31中,上述导向杆33固定于上述框架31中,并与上述转动轴32平行,上述滑块34均设有横向贯穿其的螺孔和导向孔,上述转动轴32和导向杆33分别对应的穿过两个上述滑块34上的螺孔和导向孔,并且,两个上述滑块34分布在上述转动轴32两端的螺纹处,上述驱动装置35安装于上述载体1上,并与上述转动轴32传动连接,用于驱使上述转动轴32旋转,两个上述激光发射器2分别对应安装于两个上述滑块34上,并分布在上述框架31的同侧。
该方案中,两个激光发射器2同步移动靠近或远离,从而达到调节两个激光发射器2相对间距的目的,具体地,驱动装置35驱使转动轴32旋转,即可带动两个滑块34以及分别与滑块34连接的两个激光发射器2沿着转动轴32及导向杆33轴向相对移动靠近或远离,从而调节两个激光发射器2的相对间距。
更具体地,上述驱动装置35包括伺服电机351和齿轮352,上述驱动装置35设置于上述框架31背离上述激光发射器2的一侧,上述转动轴32的中部同轴设有传动齿轮321,上述齿轮352装配于上述伺服电机351的电机轴端,并与上述传动齿轮321相啮合,该伺服电机351连接装于上述载体1上的电源,伺服电机351在运行过程中,驱使齿轮352旋转,即可带动传动齿轮321及转动轴32旋转,从而使得两个滑块34沿导向杆33相对移动靠近或远离,运行比较平稳,精度也较高。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目镜镜筒4,上述目镜镜筒4安装在上述载体1上,并位于两个上述激光发射器2远离其发射端的一端,用于观测两个上述激光发射器2发出光束的落点信息。
该实施方式中,目镜镜筒4的镜片应该与两个激光发射器2发出的光束延伸方向垂直,在镜片上设有横向的长度标尺线,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该目镜镜筒4直接观测两个激光发射器2发出的光束在角膜上的落点,并且,根据落点对应的标尺线直观的得到两束光束落点的间距,即就是直接得出角膜的直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目镜镜筒4在观测时具有放大的作用,使得医护人员能够清晰的观察到角膜的边界,确保落点与边界重合。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操作过程中,激光束应与垂直入射,也就是整个测量仪需在受术者的正前方,正对操作使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载体1为枪形壳体构件,两个上述激光发射器2设置于上述载体1上部,上述移动调节机构3装配于上述载体1上部的装配槽中,上述载体1的枪把处设有用于控制上述移动调节机构3的控制开关。
该实施方式中,载体1设计为方便拿取的枪形构件,方便医护人员携带使用,一般地,在枪把的内侧,也就是朝向枪口的一侧设有控制开关,在枪管的上部设置激光发射器2,激光发射器2发出的光束与枪管的中轴线平行。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上述方案中,移动调节机构3采用方案1)和方案2)中的电动驱动方式,应在载体1中配置电源,控制开关为控制电机正反转的正反开关,并且在枪把远离枪口的一侧设置用于显示电源电量及通断电的液晶屏。
为了方便医护人员得到准确的数据,应在两个激光发射器2的其中一个的发射端设置测距传感器,该测距传感器能够测得两个激光发射器2的发射端的中心之间的垂直间距,也就是两束光束的间距,该测距传感器通过电源线连接电源,并最终显示到液晶屏上,直接得到两束光束的间距数据,也就是角膜直径读数。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水平仪5,上述水平仪5安装于上述载体1上,并位于两个上述激光发射器2远离其发射端的一端。
该实施方式中,水平仪5一般选用尺式水平仪,其长度方向应垂直横跨,也就是说其长度方向应与激光光束垂直,如:两个激光发射器2均超前发射光束,那么尺式水平仪就应左右沿伸,该水平仪5能够检测持枪是否倾斜,也就是间接得出激光光束入射角膜的角度是否是垂直入射,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载体(1)、两个激光发射器(2)和移动调节机构(3),两个所述激光发射器(2)并列安装于所述载体(1)上,且二者的发射方向朝向同一方位,所述移动调节机构(3)与任意一个或两个所述激光发射器(2)连接,用于调节两个所述激光发射器(2)之间的间距,从而调节二者发射光束的落点间距;所述载体(1)为枪形壳体构件,两个所述激光发射器(2)设置于所述载体(1)上部,所述移动调节机构(3)装配于所述载体(1)上部的装配槽中,所述载体(1)的枪把处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移动调节机构(3)的控制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器(2)为绿色激光发射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调节机构(3)包括框架(31)、转动轴(32)、导向杆(33)、滑块(34)和驱动装置(35),所述框架(31)安装于所述载体(1)上,所述转动轴(32)外周设有螺纹,并横向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框架(31)中,所述导向杆(33)固定于所述框架(31)中,并与所述转动轴(32)平行,所述滑块(34)设有横向贯穿其的螺孔和导向孔,所述转动轴(32)和导向杆(33)分别对应的穿过所述滑块(34)上的螺孔和导向孔,所述驱动装置(35)安装于所述载体(1)上,并与所述转动轴(32)传动连接,用于驱使所述转动轴(32)旋转,其中一个所述激光发射器(2)固定于所述框架(31)的一端,另一个所述激光发射器(2)安装于所述滑块(34)上,两个所述激光发射器(2)分布在所述框架(31)的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5)为伺服电机,并安装于所述框架(31)的一端,且其电机轴与所述转动轴(32)的对应端传动连接,该伺服电机连接装于所述载体(1)上的电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调节机构(3)包括框架(31)、转动轴(32)、导向杆(33)、两个滑块(34)和驱动装置(35),所述框架(31)安装于所述载体(1)上,所述转动轴(32)外周上自其中部向两端分别设有螺纹,切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转动轴(32)横向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框架(31)中,所述导向杆(33)固定于所述框架(31)中,并与所述转动轴(32)平行,所述滑块(34)均设有横向贯穿其的螺孔和导向孔,所述转动轴(32)和导向杆(33)分别对应的穿过两个所述滑块(34)上的螺孔和导向孔,并且,两个所述滑块(34)分布在所述转动轴(32)两端的螺纹处,所述驱动装置(35)安装于所述载体(1)上,并与所述转动轴(32)传动连接,用于驱使所述转动轴(32)旋转,两个所述激光发射器(2)分别对应安装于两个所述滑块(34)上,并分布在所述框架(31)的同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5)包括伺服电机(351)和齿轮(352),所述驱动装置(35)设置于所述框架(31)背离所述激光发射器(2)的一侧,所述转动轴(32)的中部同轴设有传动齿轮(321),所述齿轮(352)装配于所述伺服电机(351)的电机轴端,并与所述传动齿轮(321)相啮合,该伺服电机(351)连接装于所述载体(1)上的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目镜镜筒(4),所述目镜镜筒(4)安装在所述载体(1)上,并位于两个所述激光发射器(2)远离其发射端的一端,用于观测两个所述激光发射器(2)发出光束的落点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仪(5),所述水平仪(5)安装于所述载体(1)上,并位于两个所述激光发射器(2)远离其发射端的一端。
CN202120871892.8U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502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1892.8U CN215502944U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1892.8U CN215502944U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02944U true CN215502944U (zh) 2022-01-14

Family

ID=79802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71892.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502944U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029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121895A2 (en) Hand-held non-contact tonometer
US20130158392A1 (en) Reciprocating Drive Optical Scanner for Surgical Endoprobes
CN102657512B (zh) 一种应用于角膜地形图仪中的图像采集设备
CN215502944U (zh) 一种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
CN113208557A (zh) 一种便携式无接触角膜直径生物测量仪
CN111493831A (zh) 一种基于oct光干涉的自适应校准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11643048A (zh) 基于微调焦的眼科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JP5998395B2 (ja) イメージングプローブ
CN209751009U (zh) 一种瞳孔直径测量装置
CN212438576U (zh) 一种可视化瞳孔精确测量装置
CN217744358U (zh) 一种瞳孔直径测量装置
CN113952109B (zh) 一种眼球固定及辅助穿刺装置
JP3504380B2 (ja) 眼科装置
CN213697190U (zh) 一种适用性高的机械臂末端器械
CN111657852A (zh) 一种可视化瞳孔精确测量系统
CN217365821U (zh) 一种眼底相机照明单元、眼底相机光学系统以及眼科设备
CN213883159U (zh) 基于快门切换的眼科测量系统
CN215191445U (zh) 一种角膜映光法斜视度测量装置
CN215272680U (zh) 一种便携式瞳孔测量仪
JP2011245184A (ja) 眼科装置
CN118044776A (zh) 一种角膜直径测量装置
CN219742671U (zh) 一种视力检查棒
CN214595846U (zh) 一种伤口测量仪
CN211862771U (zh) 新型医用神经科瞳孔测量笔
CN202223210U (zh) 一种oct成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