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99047U - 一种手机后壳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机后壳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99047U
CN215499047U CN202120803287.7U CN202120803287U CN215499047U CN 215499047 U CN215499047 U CN 215499047U CN 202120803287 U CN202120803287 U CN 202120803287U CN 215499047 U CN215499047 U CN 215499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rame
mobile phone
assembly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0328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志国
梁迪
范维辉
程华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0328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990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99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9904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机后壳组件,包括:框部,所述框部为一体成型框部;支架部,与所述框部一体成型,所述支架部包括第一支架和/或第二支架。本实用新型将支架部的第一支架和/或第二支架与框部一体式设置,减少了手机组装结构的结构件数量,减少了手机组装或拆件的工序流程,降低了手机的加工制作成本以及维修时的拆机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手机后壳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壳料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机后壳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手机的拆件方式通常是将后壳组件拆下后,还需要将上支架和下支架与前壳分离,组装工艺简单。但是采用这样的组装/拆件方式时,组装/拆件工序较多,要求人工成本相对高,并且售后维修难拆机。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后壳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手机组装工序多,维修拆件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机后壳组件,其中,包括:
框部,所述框部为一体成型框部;
支架部,与所述框部一体成型,所述支架部包括第一支架和/或第二支架。
所述的手机后壳组件,其中,当所述支架部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相对设置在所述框部内的两端。
所述的手机后壳组件,其中,所述框部上开设有通孔。
所述的手机后壳组件,其中,所述支架部设有第一螺孔。
所述的手机的手机后壳组件,其中,所述框部的内侧边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处设置有固定凸起。
所述的手机后壳组件,其中,所述后壳组件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框部连接并用于限制所述框部外张。
所述的手机后壳组件,其中,所述限位部包括:
承接板,与所述框部连接;
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承接板上并位于所述承接板靠近所述凸起的一面上。
所述的手机后壳组件,其中,所述支架部上设有摄像头设置孔和指纹器设置孔。
一种手机,其中,包括:
前壳组件;
后壳组件,与所述前壳体连接;
后盖板,与所述后壳组件连接;
其中,所述后壳组件为如上所述的手机后壳组件。
所述的手机,其中,所述前壳组件与所述后壳组件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后盖板与所述后壳组件通过背胶或点胶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机后壳组件包括:框部,所述框部为一体成型框部;支架部,与所述框部一体成型,所述支架部包括第一支架和/或第二支架。本实用新型将支架部的第一支架和/或第二支架与框部一体式设置,减少了手机组装结构的结构件数量,减少了手机组装或拆件的工序流程,降低了手机的加工制作成本以及维修时的拆机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机后壳组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机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100、后壳组件,110、框部,120、支架部,121、第一支架,122、第二支架,111、通孔,123、第一螺孔,112、第二凹槽,113、固定凸起,130、限位部,131、承接板,132、限位凸起,124、摄像头设置孔,125、指纹器设置孔,200、前壳组件,210、第二螺孔,220、第一卡槽,230、第二卡槽,240、电池槽,300、后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后壳组件,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还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
现有的手机壳组件包括电池盖板、上支架、下支架以及前壳组件,上支架与下支架设置在电池盖板与前壳组件之间,上支架与下支架分别与前壳组件固定,并用于支撑和夹紧手机内部的各功能组件以及连接器,这样的手机壳组装方式需要将电池盖板、上支架和下支架分别拆下,组装和拆件工序较多,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且售后拆件麻烦。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壳组件,将电池盖板的后壳与支架结构一体成型,减少手机壳料的结构件,提高手机的组装和拆件效率,降低组装成本。
请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机后壳组件,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机后壳组件包括:框部110,所述框部110为一体成型框部;支架部120,与所述框部110一体成型,所述支架部120包括第一支架121和/或第二支架122。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后壳组件100主要用于手机终端的后壳组件100,当然,也可以用于与手机结构相似的其他类型的终端设备的后壳组件100。所述后壳组件100与手机终端的前壳组件200组装连接后,将手机终端内部的电子器件之间的连接器夹设在后壳组件100与前壳组件200之间以防止连接器松动或脱落。所述后壳组件100主要包括框部110以及支架部120,所述框部110相当于手机终端的装饰外框,装饰外框的外侧表面(也就是组装后暴露在手机终端外部的表面)的形状可以是曲面或平面。所述支架部120与所述框部110是一体成型,将原本的多个结构件结合成一个结构件,即所述后壳组件100,所述后壳组件100同时起到装饰手机外框以及支撑和夹紧手机内的连接器的作用,减少了手机组装结构的结构件数量,减少了手机组装或拆件的工序流程,降低了手机的加工制作成本以及维修时的拆机难度。所述支架部120为平面支架,平面支架的边缘与所述框部110的边缘连接,为配合终端内的电子器件的空间位置,在平面支架上设计有一些槽和孔,这些槽和孔的形状根据实际的终端硬件的设计需要而设置。所述支架部120的尺寸小于所述框部110的尺寸,这样所述支架部120完全处于所述框部110内,所述支架部120可以直接与所述框部110连接,也可以通过连接杆与所述框部110连接,当所述支架部120与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框部110连接时,所述支架部120、所述连接杆以及所述框部110为一体成型件。
所述支架部120包括第一支架121和/或第二支架122,也就是说支架部120可包括第一支架121、第二支架122中的一个,或者支架部120包括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这两个支架。当所述支架部120包括第一支架121或第二支架122时,根据手机内部的连接器的具体位置合理设置所述第一支架121或所述第二支架122与框部110的相对位置。举例来说,通常电池是设置在手机的中部,则手机的上部或下部均设有连接器,所述第一支架121与框部110的上部边框连接,所述第二支架122与框部110的下部边框连接。当设置了所述第一支架而没有设置所述第二支架122时,可以在所述框部110的下部再设置一个下支架(与框部110非一体成型)以夹紧手机终端的下部的连接器,这样则节省了上支架,减少了组装/拆卸手机终端的上支架的工序;当设置了所述第二支架122而没有设置所述第一支架121时,可以在手机终端的上部再设置一个上支架(与框部110非一体成型)以夹紧手机终端的上部的连接器,这样则节省了下支架,减少了组装/拆卸下支架的工序。当所述支架部120包括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时,根据手机终端内部的连接器的具体位置合理设置所述第一支架121和所述第二支架122与框部110的相对位置。举例来说,所述第一支架121与框部110的上部边框连接,而第二支架122与框部110的下部边框连接;或者,第二支架122与框部110的上部边框连接,而第一支架121与框部110的下部边框连接。在框部110的上部边框和框部110的下部边框均分别设置有支架部120,这样则同时节省了上支架和下支架,减少了组装/拆卸上支架和下支架的工序,进一步减少了手机终端的组装的工序。本实用新型将支架部120的第一支架121和/或第二支架122与框部110一体式设置,减少了手机终端的结构件数量,减少了手机组装或拆件的工序流程,降低了手机终端的加工制作成本以及维修时的拆机难度。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需要设置第一支架121和/或第二支架122的边缘与框部110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21和/或所述第二支架122的一个或多个边缘与框部110连接,对于所述第一支架121和/或所述第二支架122的每个边缘,可以完全或部分与框部110连接,只要手机终端内的连接器能够被夹持稳定即可。举例来说,第一支架121设置在框部110的上部边框,第二支架122设置在框部110的下部边框,第一支架121的上缘、右缘和左缘中的一个或多个边缘与框部110连接,其中,第一支架121的上缘完全或部分与框部110的上边框连接,第一支架121的右缘完全或部分与框部110的右边框连接,第一支架121的左缘完全或部分与框部110的左边框连接;第二支架122的右缘、下缘和左缘中的一个或多个边缘与框部110连接,其中,第二支架122的右缘完全或部分与框部110的右边框连接,第二支架122的下缘完全或部分与框部110的下边框连接,第二支架122的左缘完全或部分与框部110的左边框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支架部120包括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时,所述第一支架121与所述第二支架122相对设置在所述框部110内的两端。
具体地,所述支架部120包括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所述框部110为矩形框部110,所述框部110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上边框、右边框、下边框和左边框,所述上边框的尾部与所述右边框的首部成直角连接,所述右边框的尾部与所述下边框的首部成直角连接,所述下边框的尾部与所述左边框的首部成直角连接,所述左边框的尾部与所述上边框的首部成直角连接,从而形成矩形框部110。也就是说,上边框与下边框相对设置,左边框与右边框相对设置。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可分别设置在框部110内的上下两端,第一支架121与第二支架122之间的预留空间为对应于前壳组件200的电池槽240的电池窗口,所述电池窗口用于在后壳组件100与前壳组件200组装后能将电池穿过所述电池窗口安装在电池槽240中。相邻的两个边框的连接处的形状为圆弧形,保证外观的美观性以及手握终端时的舒适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框部110上开设有通孔111。
具体地,框部110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11,通孔111是用于安装按键或者是与外部连接设备连接的插孔,举例来说,通孔111可以是用于设置按键的按键通孔111,用于设置插卡槽的插卡孔,用于插入充电线的充电孔,用于播放声音的喇叭通孔111;当耳机孔与充电孔不通用时,还包括用于插入耳机的耳机插孔。通孔111的位置根据手机内部的电子器件的位置设置,在框部110的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中的一边或多边均设置通孔111,举例来说,在框部110的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均设置有通孔111,在所述上边框上设置耳机插孔,在所述右边框上设置按键通孔111,在所述下边框上设置充电孔和喇叭通孔111,在所述左边框上设置插卡孔。通孔111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可选但不限于是方形孔、圆形孔或腰形孔。举例来说,按键通孔111设置成长腰孔或圆孔,喇叭通孔111设置成腰形孔或圆孔,插卡孔设置成方形孔或腰形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部120设有第一螺孔123。
具体地,根据电子器件和连接器的位置具体位置在支架部120上设置第一螺孔123,更具体地,在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螺孔123,所述第一螺孔123用于设置螺钉等固定件以使整个后壳组件100与前壳组件200固定。第一螺孔123的位置根据具体的硬件设计位置确定,要避开手机终端内部的各种器件。较好的,所述第一螺孔123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靠近所述框部110的地方,这样能避开手机终端内部的各种器件,同时能稳定地固定住支架部120和框部110,防止框部110出现翘起。进一步,在所述支架部120的靠近后盖板300的一面上的第一螺孔123处设有第一凹槽,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支架121和所述第二支架122的靠近后盖板300的一面上的第一螺孔123处设有第一凹槽。背离手机的前壳组件200的一面为所述支架部120的背面,面向手机的前壳组件200的一面为所述支架部120的前面。所述支架部120的前面是布设电子器件、连接器等元件的位置,所述支架部120的背面需要与手机的后盖板300贴合,由于螺钉是从支架部120的背面安装进第一螺孔123,螺钉的头部会突出在背面使后盖板300与所述支架部120的背面不能很好地贴合。在支架部120的背面在通孔111处的第一凹槽是用于容纳螺钉头部,从而防止螺钉头部凸起造成的后盖板300不能贴合在支架部120的背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框部110的内侧边设置有第二凹槽112,所述第二凹槽112处设置有固定凸起113。
具体地,为了使框部110与前壳组件200稳定固定,在框部110的内侧边设置有固定凸起113,所述固定凸起113设置有多个,分别布设在框部110的上边框、右边框、下边框和左边框,同时,在前壳组件200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卡槽220,在将后壳组件100与前壳组件200组装时,使后壳组件100的固定凸起113与前壳组件200上对应的第一卡槽220卡接,固定住后壳组件100与前壳组件200的相对位置,再通过螺钉进一步固定,将后壳组件100与前壳组价中的连接器夹紧。所述固定凸起113一方面起到了采用螺钉锁定前壳组件200与后壳组件100相对位置的固定,另一方面使框部110与前壳组件200卡接从而后壳组件100与前壳组件200的组装连接更稳定。所述固定凸起113是位于框部110内侧边上的第二凹槽112,第二凹槽112是用于另框部110边缘避开前壳使固定凸起113滑入前壳组件200上对应的第一卡槽220内。所述固定凸起113为长形固定凸起113,长形固定凸起113在组装过程中不易被损坏。进一步,在长形固定凸起113上还设有凹部,所述凹部能够减少固定凸起113的厚度,防止框部110的外观缩水。进一步,固定凸起113可沿所述框部110的内侧边设置一整圈,由此增加后壳组件100与前壳组件200的框部110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两者的组装稳定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后壳组件100还包括限位部130,所述限位部130与所述框部110连接并用于限制所述框部110外张。
具体地,由于需要预留与前壳组件200上的电池槽240对应的电池窗口,框部110中具有未与所述支架部120连接的部分,框部110的这些部分的强度相对比较弱,容易向外变形,所述限位部130是用于防止未与支架部120连接的框部110向两侧外张,所述限位部130包括与所述框部110连接的承接板131以及设置在所述承接板131上的限位凸起132,所述限位凸起132位于所述承接板131靠近所述固定凸起113的一面上。所述承接板131的一侧与未跟第一支架121和/或第二支架122连接的框部110连接,承接板131是设置在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之间,承接板131的长度方向为自第一支架121至第二支架122,其长边之一与框部110连接,其宽边可分别与第一支架121和/或第二支架122连接,也可均不与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连接。承接板131的宽度不能太宽,否则电池的安装空间减小。较好的,承接板131的两个宽边分别与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连接,也就是说,承接板131同时连接了框部110、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这样可以使框部110不容易外扩。在承接板131上设置有限位凸起132,限位凸起132位于承接板131的靠近固定凸起113的一面,也就是说,限位凸起132需要与前壳组件200配合。在前壳组件200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卡槽230,限位凸起132在第二卡槽230中进一步防止了框部110的外扩,使手机外壳不发生变形而影响美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部120上设有摄像头设置孔124和指纹器设置孔125。所述摄像头设置孔124是为空出摄像头组件的空间而设置的通孔111,所述指纹器设置孔125是为空出指纹器组件的空间而设置的通孔111,摄像头设置孔124与指纹器设置孔125在支架部120上的位置根据手机的具体设计外观确定,可以将摄像头设置孔124和指纹器设置孔125同时设置在第一支架121或第二支架122上,也可以将摄像头设置孔124和指纹器设置孔125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上,只要不妨碍摄像头与指纹器的正常工作均可。
请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手机,包括前壳组件200;后壳组件100,与所述前壳体连接;后盖板300,与所述后壳组件100连接;其中,所述后壳组件100为如上所述的手机后壳组件。
具体地,所述手机包括前壳组件200、后壳组件100以及后盖板300,前壳组件200与后壳组件100之间具有电子器件、电路板以及连接这些电子器件和电路板的连接器。前壳组件200上具有用于安装终端电池的电池槽240,后盖板300用于将电池槽240覆盖住并增加终端外观的美观性。在前壳组件200上具有与后壳组件100的支架部120的第一螺孔123对应的第二螺孔210、与固定凸起113对应的第一卡槽220以及与限位凸起132对应的第二卡槽230,第一卡槽220设置在前壳组件200的侧部,其大小刚好稍大于固定凸起113的尺寸,从而后壳组件100的固定凸起113刚好卡设于前壳组件200的第一卡槽220中而不会使后壳组件100与前壳组件200相互滑动。第二卡槽230设置在电池槽240旁,其大小可以刚好稍大于限位凸起132的尺寸,也可以是一条沿电池槽240设置的长条槽,由于限位凸起132主要是限制后壳组件100的框部110向壳体的两侧外张,而长条槽是限制限位凸起132的左右移动,限位凸起132卡设于长条槽也能够起到防止框部110外张的作用,并且,前壳组件200上设置长条槽,则在后壳组件100上的限位凸起132的长度和数量不需要局限于第二卡槽230的长度和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限位凸起132的长度和数量。
在将后壳组件100与前壳组件200组装时,使后壳组件100的限位凸起132对应卡设于第二卡槽230内,并且后壳组件100的固定凸起113与前壳组件200上对应的第一卡槽220卡接,固定住后壳组件100与前壳组件200的相对位置,再通过螺钉进一步固定,将后壳组件100与前壳组价中的连接器夹紧,从而完成组装,在需要拆机维修时,只需要将螺钉取下,再将框部110与前壳组件200分离即可。减少了手机的组装和拆件的工序,同时减少了壳料的数量,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后盖板300与后壳组件100采用背胶或点胶粘接,使后盖板300与后壳组件100稳定贴合。本实用新型将支架部120的第一支架121和/或第二支架122与框部110一体式设置,形成手机后壳组件,减少了手机组装结构的结构件数量,减少了手机组装或拆件的工序流程,降低了手机的加工制作成本以及维修时的拆机难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机后壳组件包括:框部,所述框部为一体成型框部;支架部,与所述框部一体成型,所述支架部包括第一支架和/或第二支架。本实用新型将支架部的第一支架和/或第二支架与框部一体式设置,减少了手机组装结构的结构件数量,减少了手机组装或拆件的工序流程,降低了手机的加工制作成本以及维修时的拆机难度。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手机后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部,所述框部为一体成型框部;
支架部,位于所述框部内并与所述框部一体成型,所述支架部包括第一支架和/或第二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后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架部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相对设置在所述框部内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后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部上开设有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后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部设有第一螺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后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部的内侧边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处设置有固定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后壳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框部连接并用于限制所述框部外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机后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
承接板,与所述框部连接;
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承接板上并位于所述承接板靠近所述凸起的一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后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部设有摄像头设置孔和指纹器设置孔。
9.一种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壳组件;
后壳组件,与所述前壳组件连接;
后盖板,与所述后壳组件连接;
其中,所述后壳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手机后壳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组件与所述后壳组件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后盖板与所述后壳组件通过背胶或点胶连接。
CN202120803287.7U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手机后壳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4990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03287.7U CN215499047U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手机后壳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03287.7U CN215499047U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手机后壳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99047U true CN215499047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75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0328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499047U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手机后壳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990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34386B1 (ko) 인쇄회로 기판용 접촉 단자
CN105120041A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侧键结构
CN104580861A (zh) 智能摄像装置
CN212034155U (zh) 折叠机构、壳体、电子装置
WO2020238424A1 (zh) 电路板堆叠结构、安装方法及终端
CN215499047U (zh) 一种手机后壳组件
WO2024061033A1 (zh) 终端设备
KR101457065B1 (ko) 가요성 케이블 커넥터의 설치구조 및 설치방법
CN212034154U (zh) 折叠机构、壳体、电子装置
CN211090319U (zh) 电路板的安装结构及显示装置
CN210223842U (zh) 一种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377698Y (zh) 电池连接器
CN212992453U (zh) 用于电视机的全卡勾式组装后壳
CN217428167U (zh) 一种手机壳体和手机
CN218523369U (zh) 视频模组安装支架、视频模组及会议一体机
CN216122840U (zh) 一种采用折弯导电件的蓝牙耳机
CN218830520U (zh) 一种会议盒子及其麦克风固定结构
CN220754948U (zh) 一种摄像装置和显示设备
CN214901431U (zh) 一种适用于安装控制电路板的模组支架
CN210130027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10255890U (zh) 电子器件装配夹具
CN214714239U (zh) 一种健身器材电子表结构
CN216772304U (zh) 一种评价智能交互终端
CN217271039U (zh) 一种风扇装配用支架
CN212463289U (zh) 一种磁吸防摔手机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1